作业帮 > 写作技巧 > 教育资讯

刘姥姥醉卧怡红院写作技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4:33:33 写作技巧
刘姥姥醉卧怡红院写作技巧写作技巧

篇一:刘姥姥误入怡红院

刘姥姥误入怡红院

那刘姥姥在大观园里喝多了酒。出来被冷风一吹,便觉得头晕目眩。四下一看,忽然看见一圈篱笆墙。刘姥姥心中暗自纳闷,“怎么这里也有扁豆架子?”他一边想着一边就顺着篱笆走了过来。前面有个房门,刘姥姥歪歪扭扭地进了房门。只见迎面一个女孩笑着迎了出来,刘姥姥见了忙笑道“姑娘们原来在这里呀,让俺找了大半天,嘿嘿。”说完瞅了瞅那女孩,那女孩还是笑着不回答他。刘姥姥便走来想拉她的手,谁知道只听咕咚一声,一头撞到了墙壁上。刘姥姥揉了揉脑袋,仔细瞧一瞧,原来是一幅画儿,刘姥姥不禁摇摇头,砸吧了几下嘴,接着一转身就看到一扇门。门上挂着花花绿绿的软帘子。刘姥姥掀起帘子走了进去。抬头一看,只见屋里布置得琳琅满目奢侈华丽。(来自:WWw.zW2.CN 爱作文网)他顿时花了眼。想找门出去,可是怎么也找不到进来的门了。他好不容易找到一扇门,刚想出去,只见她亲家母也从外面迎了进来。刘姥姥一见亲家母又惊又喜,忙问道:“亲家母你怎么也来啦,是哪位姑娘带你来的呀?”亲家母只是笑着不回答她。刘姥姥正纳闷着呢,忽然想起:“常常听说那有钱的人家家里都有一种穿衣镜这不会是我在镜子里头吧?”他一边说着一边只管用手去推,这镜子原就是有机关的,可以开合,不想那刘姥姥在那儿乱推一气,正巧碰到了机关,镜子立刻掩到一边去了。露出门来,刘姥姥又惊又喜赶紧走进去一看,屋里放着一张华丽的大床,她这时候醉醺醺的,又走累了一看到这么舒服的床就一屁股坐在床上嘴里说着:“歇歇”。 不想眼睛再也撑不住歪头就睡着了。

再说板儿找不到他姥姥,急得哭了,大家都笑道:“别是掉在茅坑里了,快叫人去瞧瞧”。于是就让两个婆子去找,回来说没有,大家到处找了找,也没有找到。宝玉的大丫头袭人,往后看了看路。说道:“可能是姥姥醉了酒迷了路,顺着这条路往我们后院去了。我看看去”。她就一边说着一边回了怡红院。她一进屋就闻见一股酒臭味,只见那刘姥姥四脚朝天的仰卧在床上。袭人吓坏了,赶紧把她推醒,刘姥姥一睁眼见是袭人,连忙爬起来说:“姑娘,姑娘我错了,没弄脏床铺吧?”他一边说着一边忙用手去打床铺。袭人把他带出来,一路上嘱咐她千万不要说漏嘴,只说她喝醉了酒在那边的草地上睡着了。这事儿才算过去了。

刘姥姥走进大观园,什么东西都是新鲜的。所以今天我们说一个没见过大世面的人,咋一见到大世面就把他比作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篇二:浅析刘姥姥的艺术形象

浅析刘姥姥的艺术形象

摘要:刘姥姥这个人物,并不属于宁、荣二府这个圈子里的,她的出场看似无关紧要,就像一个处处搞笑的丑角儿;实则思虑严谨,她承担着见证贾府兴衰的重任。曹雪芹这样的刻意安排,可谓是用心良苦。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红楼梦》中,刘姥姥以远亲的身份,曾经三进荣国府,犹如蜻蜓点水般,准时地出现在贾府的不同转折期,细想起来颇有意味。贾府由兴盛转向败落的这一过程,竟被这个老村妇尽收眼底,甚至能够在危难之际,救人于水火;而她的身世经历、衣着言谈,却又显得与小说意境格格不入,让读者对当时的社会有种“园内天堂,墙外地狱”之感。这个勤劳淳朴、聪明善良的老人,给我们太多的启示。

关键词:红楼梦 刘姥姥 形象

《红楼梦》的一百二十回中,所塑造的人物,大多数非富则贵,面相俊美,锦衣玉食,即便算不得饱读诗书,至少也称得上“言谈去得”。而刘姥姥的出场,宛如一桌排满山珍海味的盛宴,冷不丁蹦出一颗拖泥带水的土豆儿,——让人新奇之余,不免有些倒胃口。

纵观前两次进荣国府,家境贫苦的刘姥姥在凤姐儿房中、大观园里出尽了洋相,成为上至主子、下至奴仆竞相取笑的“女清客”,完全失掉了颜面自尊;而她自己也装疯卖傻、存心附和,弄得丑态百出,让读者都替她羞惭、难过。

然而,你得明白她这样做的背景。从小说中不时出现的只言片语间,透露出这样的信息:纸醉金迷、歌舞升平的奢华生活,只发生在人数比例较少的上层社会,而身处阶级最底层的广大劳动人民,连年灾荒、官吏盘剥,弄得他们始终在贫穷与饥饿的死亡线上苦苦挣扎。刘姥姥就是其中的一员。年关的窘境和来年的生计,到贾府“打秋风”成了他们一家唯一的希望。

尽管家境地位、经济实力悬殊,贫穷却已经使她顾不得面子了!面对贾府的主子奴才,她不仅要忍受冷眉白眼、讥讽嘲弄,更得屈意奉承、科笑打诨,来换取一点儿施舍,这需要多大的忍耐力和随机应变的智慧啊!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看似目不识丁、浅鄙粗陋的村野老妪,却圆满完成了使命。更出人意料的是,仅在二进荣国府之时,她就已经在“侯门深似海”的贾府里,表现得游刃有余,争取到了更多的资助,使自己的家庭彻底摆脱了困境。最难能可贵的,在宁荣二府大厦将倾、亲朋避之犹恐不及的危难时刻,她挺身而出,保全了凤姐儿的血脉。

这样的智慧和胆识,岂是那些锦衣纨绔、歌风颂月之辈所能拥有的?看来,我们必须更深入地认识这位饱经沧桑、淳朴善良的老妇人了。

一、深藏不露的语言智慧

《红楼梦》由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其驾驭文字的境界已远非我辈所能望尘。语言、诗词固然优美娴熟,更难得的是,作者就像一个演技高超的艺术家,善于抓住人物的不同特征,把每个对象都模仿得惟妙惟肖,使读者决不至于混淆。

薛大傻子的“庚黄、糖银”、“绣房钻出个大马猴”等经典语句,令人每思之而必喷饭,宝玉是断然学不到的;同是寄人篱下,黛玉能发出“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的哀怨,时时顾影自怜,而遭遇相似、却生性豁达的湘云,恐怕连想都没想过;因王夫人查问克扣丫头月钱一事,激怒了假公济私、渔利其中的凤姐儿,“把袖子挽了几挽,呲着那角门槛子”,破口大骂“糊涂油蒙了心、烂了舌头、不得好死的下作娼妇们”,市井泼妇般的嘴脸,换做是李纨,这类话一辈子都羞于启齿。??

可见,曹雪芹对人物语言风格的把握是十分严谨的。对于打秋风的刘姥姥,更是如此,不仅合乎人物身份,而且处处表现出老人的智慧。

一进荣国府时,刘姥姥辗转半天,也只见到了王夫人的配房——周瑞家的,客套寒暄之后,说出这

般令人叫绝的话:“原来特来瞧瞧嫂子你,二则也请姑太太的安。若可以领我见一见更好,若不能,便借嫂子特致意罢了”。不说自己向主子打秋风,反而先奉承奴才一番。周瑞家的明知其意,却也不好当面揭穿,何况人家给足了自己面子,听起来也蛮受用的;更厉害的倒是后一句,用将不如激将,她不露声色、似有似无地将了周瑞家的一军:我的来意很明白,能不能见到正主儿,就要看你在这贾府里混得咋样了。平日里习惯了仗势横行的刁仆悍奴们,岂能甘心给这村野老妪给看扁了?何况只是顺水人情的事儿,也于己无损,刘姥姥便顺利地进入了贾府。她在语言使用上的智慧,可见一斑。

等见到了主事儿的凤姐后,刘姥姥早已被府中的豪华陈设、气派规矩唬乱了方寸,回话显得语无伦次,处境十分尴尬。危难之际,曹雪芹巧妙地安排了贾蓉来搅局,真是一箭双雕的妙笔:既给了刘姥姥喘息的余地,又使她能够通过凤蓉对话,对凤姐的处事、秉性有了较多的了解。待刘姥姥察觉凤姐直爽、市侩的办事风格后,“方安顿了”,索性开门见山:我这穷亲戚就是来打秋风的,您瞧着办。甚至干脆迸出一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粗鄙俚语来奉承,倒把周瑞家的吓了一跳,“只管使眼色止他”。孰不知,这正对了凤姐的胃口,——只是“笑而不采”,颇有认可赞许、惺惺相惜之情,仿佛找到了语言上的知己,憋了良久的闷气,竟被这不登大雅的比喻,一股脑儿给吹散了,显得颇为得意。

刘姥姥只几句话,就博得了荣国府的一把手——凤姐的好感,这为她今后争取更多的援助,拓宽了道路,真让人由衷地敬佩这位目不识丁、满身土气的语言大师!

二进荣国府时,饱经世故的刘姥姥,已经少了第一次的羞涩腼腆,早已胸有成竹了。先大谈“长寿”,说中了贾母的内心期盼;再乱编“晚来得子”,赢得了王夫人的好感;至于“雪下抽柴”之类,连宝玉、探春“这些哥儿姐儿都爱听”,竟都喜欢她了。

待到了众人游玩大观园,酒席间玩乐之际,刘姥姥的语言智慧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三宣牙牌令”时,刘姥姥不通文墨,看似颇为作难。实则不然,别说目不识丁,即便是她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只怕说出些酸文醋词来,也会令贾母她们厌烦倒胃、昏昏欲睡,——他们见的、听的太多了。刘姥姥索性一土到底,句句离不开庄稼地儿,“大火烧了毛毛虫”、“花落了结个大倭瓜”??。这些个生长在深宅高墙里的女主子、公子哥儿,恐怕见都没见过活着的毛毛虫、囫囵个儿的大倭瓜,加之刘姥姥滑稽可笑的神态、手舞足蹈的动作,便更觉得新鲜有趣,越发离不开她了。

二、超乎寻常的机敏远见

刘姥姥进贾府的初衷,就是向贾府打秋风,以解家中燃眉之急的。

比起“竟将大半条街占了”的宁荣二府,王狗儿夫妇的那点儿家当,说它是芥豆之微,听起来也不算刺耳了。更何况在“这年秋尽冬出”之际,一家人连日子也过不上来,顶梁柱王狗儿束手无策,只能“吃了几杯闷酒,在家里闲寻烦恼”,倒是寄居在此、帮忙捎带蹭饭的岳母——刘姥姥,表现得积极乐观,认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并想出了可行的方案。

只此一事,就可以得出结论:如果王狗儿夫妇算是寻常人,那么刘姥姥就是超乎寻常的人。这门显赫的亲戚本是他王家的,还连过宗儿。王狗儿在山穷水尽之时,竟然连想过都没有,或者说是想都不敢想。现实中,恐怕这也是一般人的做法,死要面子活受罪,去“拉硬屎”,不肯俯就。而对此只有耳闻的刘姥姥,却能够大胆地出谋划策,直至勇闯“侯门深似海”的贾府。

刘姥姥的胆略还远不止此。她能够在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中,精确地找准突破口:“当日你们原是和金陵王家连过宗的”,“他家的二小姐,着实爽快会待人的,倒不拿大”,“现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的了,又爱斋僧布施”,简直就是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

我们不妨按刘姥姥的思路分析以上的话:虽说和王家结了亲,而能指望上的,只有和他家的二小姐关系不错,可人家已经出了阁,现在成为贾府的夫人,此时再去找金陵王家求援,怕是没有实际意义;若跑往贾府求二小姐,却早已事隔多年,人家还买咱的帐吗?关于这点,刘姥姥也考虑到了:那王夫人上了年纪,佛爷般的善心,“或者他还念旧,有些好处也未可知。”这事儿在她心中,已有七分胜算。

对于打秋风这件事,刘姥姥的思路,在时间上,跨越了二十余年;空间上,考虑了不同地域的两个大家族。她甚至算到实施过程中每一个步骤,对其可行性还进行了准确评估,有了成功的把握,最后才定下了计划。这与诸葛亮“未出茅庐,三分天下”的战略眼光,竟颇有几分相似。

二进荣国府,刘姥姥也有明确的目的,却是以报恩为幌子的。一进打秋风,只是解决了燃眉之急,以后的苦日子还多着呢!得有个长远打算。机不可失,初尝甜头、洞察世态的她敏锐地发觉,贾府是他们家最强大的保护伞,能得到经济上的实惠,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若能争取到这样的豪门望族点滴荫庇,地方上的官绅土豪怕是也要对王狗儿家敬而远之,也能减少许多剥削压榨。这样也就有了“史太君两宴大观园”至“刘姥姥醉卧怡红院”两个精彩的回目了。

在这两回中,年过七旬、饱经沧桑的刘姥姥,成为贾府女眷们眼中的女清客。那些老少女眷在物质生活上,极尽奢华;而精神世界,除了几个略通赋诗作画的,多数女主子只能以听家戏、摸骨牌、闲聊天来消磨岁月。刘姥姥的进府,如同一针兴奋剂,使得老少主仆全都亢奋起来。她们不仅可以听到高墙外那些或真或假的新鲜趣事儿,更有了可以肆无忌惮地捉弄耍笑的对象、炫耀自己家底儿以满足虚荣心的对象。

当然可以无所顾忌:刘姥姥的经济窘迫和村野身份,足以使她们产生一种高高在上、沾沾自喜的优越感;而她此行的目的,可谓路人皆知,这就决定了刘姥姥只能“遭辱泪眼笑、受屈强逞欢”,可怜的老人!

刘姥姥岂能不知?但她只能装作不知。以经验阅历,她知道必须得博得以贾母为首的女眷们、甚至奴仆们的好感和欢心。刘姥姥针对不同对象采用了各种巧妙的迎合方式:对素来注重身体保养、希望延年益寿的贾母,两人年龄又相仿,刘姥姥“陪着笑,拜了几拜,口里说:‘请老寿星安’”,言简意赅,耐人品味。这个称呼,出自虽不通文墨、却素信鬼神之事的老村妪之口,再合适不过了;用在此时此境,也显得极为高明,既传达了对老太君安闲、舒适、神仙般生活的羡慕和赞美之意,更表现了对老太君长命百岁、永享安适的恭敬祝愿,从心理上极大地满足了这位老贵妇人的渴望和虚荣心,自己也表现得不卑不亢,不至于谈话中过分被动。比那些酸溜溜的“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的俗套赞美,高明得多了去了。果然,贾母听了很新鲜、受用,不由得攀谈起来。

而后,刘姥姥现编现卖的“晚来得子”一节,“暗合了贾母王夫人的心事”,婆媳俩儿都听傻了:这说的不就是我们家的事儿吗?想那宝玉,也必是拜音菩萨恩赐的。不觉就把这感恩之情转化为了对刘姥姥“指点迷津”的感激之意,加深了对刘姥姥的好感。但我想,这绝不是刘姥姥信口胡诌,是对人情世故洞察的长期积累,对富贵人家、善男信女心理的用心揣摩。这样随机应变的机智,也绝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三、知恩图报的淳朴品质

有红学家指出,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打秋风,解决眼前的生计;而后两次,则是报答救急之恩。不过我还另有拙见:二进荣国府时,刘姥姥带了些时鲜的瓜果菜蔬,确有事成报恩之意。但是如果换个角度思考,刘姥姥真实的意图或许是“放长线钓大鱼”,她在初探门径、获得成功的基础上,想要把自己家与贾府的亲属关系重新连接起来,并且进一步地巩固和提高,以图长远打算,背靠大树好乘凉嘛!这种想法似有点小人之心,却也未尝不可,——好不容易抓到的救命稻草,任他是谁,也不会傻到只用一下就扔了!

但这并不贬低刘姥姥的艺术形象,反而更增添了老人眼光的远见、精明,在人物塑造上更加真实、丰满。至于第三次进府,才是刘姥姥真正的报恩之举。

这次进府,贾家已然不是显赫望族了,昔日的欢声笑语、灯红酒绿,早已化为云烟,扑入刘姥姥眼帘之景,是何等的萧条凄凉:府内财物被官府明抄暗抢,被盗匪轮番洗劫,孤零零只剩得一副残破的空架子;元春因病暴毙,迎春受虐惨死,探春远嫁异国,惜春遁入空门,贾母抱憾而离世,黛玉饮恨以归天,俏晴雯寿夭因诽谤,美妙玉终陷于淖泥,??,诚如脂砚斋所感,“每阅至此,几欲掩卷大哭”。

而凤姐尚在,这是贾府的残垣颓壁上最后一摸夕阳余晖,也是读者最牵挂的人物,更是刘姥姥心中的伯乐。从头次打秋风成功、喜极失言的市井俚语,到二次游园两人一唱一和、逗人取乐的滑稽表现,再后又为巧姐儿瞧病、取名儿,刘姥姥似乎与凤姐儿有着千丝万缕的情谊。

此时的凤姐儿早已失去了昔日的飞扬神采,跌落到了“虎落平阳被犬欺,落魄凤凰不如鸡”的人生谷底!大厦将倾之时,她已心力交瘁,几度失去神智,“只求速死”。刘姥姥的到来,使她又看到了一线

生机,“从不相信报应”的凤姐儿,“心里信他求神祷告”,“在手腕上退下一只金镯子”,央求他为自己祈祷:“老老,我的命交给你了!我的巧姐儿也是千灾百病的,也交给你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是何等的信任!凤姐儿不愧是“脂粉堆里的英雄”,眼光奇准,直透人心!然在堂堂数百亲信的贾府里,竟找不出可托付之人,又是何等的悲哀!

刘姥姥的淳朴本性又一次得到完美展现。此时,她完全可以趁火打劫,索要更多的财物,凤姐儿除了命,相信什么都愿意给,并且绝不敢讨价还价。然而,刘姥姥不是那种忘恩负义之徒,“姑奶奶,不用那个。我们村庄人家许了愿,好了,花上几百钱就是了,那用这些?就是我替姑奶奶求去,也是许愿,等姑奶奶好了,要花什么,自己去花吧。”

多么朴实诚恳、感情真挚的话语,那马道婆之流岂不愧死几回!这时的刘姥姥再无心装傻弄痴,不计受辱前嫌,藐视金钱财物,一心一意地慌着挽救凤姐的生命。待她匆忙出城祈祷后赶回贾府,不仅凤姐没了,就连女儿巧姐儿也将被贾环、王仁一伙儿商计着卖掉。素日里,那些看似仪态端方、能说会道的女眷们,此刻却“人人瞪眼,都无方法”,“只有大家抱头大哭”。

这时的刘姥姥,将自己的聪慧和能力发挥到了极致,,她对平儿笑道:“你这样一个伶俐姑娘,没听见过‘鼓儿词’么,这上头的方法多着呢。这有什么难的!”平儿半信半疑,刘姥姥道:“这有什么难的呢,一个人也不叫他们知道,扔崩一走,就完了事了。”平儿顾虑以贾府的权势名望、巧姐儿的豪门出身,到哪里都十分扎眼,说刘姥姥的计策太危险。刘姥姥说:“只怕你们不走,你们要走,就到我屯里去。我就把姑娘藏起来,即刻叫我女婿弄了人,叫姑娘亲笔写个字儿,赶到姑老爷那里,少不得他就来了。可不好么?”最终,平儿也没有更好的主意,只好如此,最终帮助巧姐儿渡过了艰险。

《红楼梦》开篇的判词这样写到,“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这既是对刘姥姥和凤姐儿之间恩怨的浓缩总结,也是从侧面对刘姥姥这一侠义行径的高度赞扬。这样一个表面上看似滑稽可笑、充当丑角儿的村野老妪,却有鲜明、独特的个性,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她阅历丰富、善良淳朴、机智风趣、知恩图报,处处给人以内在美的享受;相形之下,那些衣着光鲜、话语文雅的酸腐之流,虽身处庙堂、声威赫赫,却重复着乏味无聊、肮脏龌龊之事,实在让人望而生厌。刘姥姥这个艺术形象,是小说中处于社会最底层穷苦大众的代表人物,她的所见所感,逼真地再现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人情淡漠,使我们更加认清了封建社会必将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这个看似穷苦憨傻、实则大智若愚的人物,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解读《红楼梦》的新窗口,找出了一条研究封建社会阶级状况、兴衰变革的好途径。

参考文献

[1] 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3.

[2] 舒 芜.《红楼说梦》.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5.

[3] 刘心武.《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东方出版社,2005.12.

篇三:今朝解此梦

今朝解此梦

一、概述

物质决定意识。文艺、文学来源于生活。任何文艺、文学作品都是作者直接或者间接生活体验的结晶。作者或多或少地会把自己的身影投放到文学作品中去。作品中会有与作者自己对应的人物和身影。广义而言,整部作品的人物都和作者对应;狭义而言,有一个或者多个人物与作者对应。这些规律是文学创作不可逾越的真理。文学研究也只有认知、遵循这样的规律才能取得成功。?红?学研究也不能例外。作者曹雪芹与书中人物贾宝玉有对应关系在?红?学研究中是基础性认知之一。这一基础性认知并不是说两者等同。两者不是一一对应、完全对应,而是差异性对应——部分信息对称;另部分信息不对称。两者也有不对应的地方。遵循这些认知,就可能展开正常的?红?学研究。

《红楼梦》是一部揭露和批判中国十八世纪清王朝统治阶级腐朽、没落的一部伟大的政治历史小说,也是一部满怀愤忿之情的发泄之作。由于家庭发生盛衰的激剧转化,也由于当时统治者采取严酷的文字狱控制、打击、扼杀异已力量,作者曹雪芹不得不采取十分隐晦的写作方法来完成他的不朽著作。这给后世人们全面、准确地解读文本增加了极大的难度。书中隐藏了重要秘密是不争的事实。历史上的人们为揭密作了不懈努力,却没有公认的结论,至今莫衷一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书中的隐密永远不能解读出来。

现存该书的通行文本有一百二十回。胡适先生经研究确定前八十回基本是曹雪芹手笔。这已是现在的共识。后四十回是他人手笔,由高颚、程伟元整理印刷出版。据脂批透露,曹雪芹已基本完成了《红楼梦》全书的写作。八十回以后由曹雪芹写作的文稿因故而成为佚文,没有流传。专家意见一般认为佚文有二十八回。人们已经知道,曹雪芹家族有被雍正皇帝抄没的事实。所以,现在普遍的观点是曹家被抄会被作者写在散失而没有流传的二十八回文稿之中。这就是说曹雪芹手笔的一百零八回《红楼梦》前八十回没写抄家的事,后二十八回写了抄家的事。八十回占一百零八回的百分之七十五,即四分之三的份量。?真事?不隐在前四分之三的篇幅中,而隐在后四分之一的篇幅中。这样的观点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恰恰相反,?真事?完全可能隐在前面四分之三篇幅亦即现存前八十回文本之中,只是没有被识破而已。

揭开文本中的核心秘密首先是对伟大先人曹雪芹在天之灵的最大告慰;其次能够提高人们对该书创作实践的认知水平,逐步排除在阅读、传播过程中因迷惑不解、任意阐释而带来的乱象;第三有利于作品在国内外更广泛、持久的传播和发扬光大。为读者理清一个通俗、简明、清晰的解密路线图十分必要。

曹雪芹明确无误地讲了将真事隐去,书中又有甄士隐这么一个人。一个?隐?字用得很好。不是有没有?隐?的问题,而是隐在哪里、怎样隐的问题。书中贾宝玉?已过十三载矣?的那一年家里发生了?持刀拿杖?的事件。?已过十三载矣?六个字是作者向外界和后世发出的强烈的文化信息密码。它是破解书中隐密的初始点。

目前,《红楼梦》有十二种公认的脂评本,其中有现存最早的抄本——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石头记》。这里的?甲戌年?是指清乾隆十九年即1754年。?甲戌年?是?红学?研究不可动摇的时间座标参照基点。

二、作者的身世

天命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攻明,占领沈阳、辽阳,曹家祖先被俘虏。曹家一世祖为曹世选。其子曹振彦为多尔衮的家奴,受多尔衮赏识而封为佐领。入关后其改任文官,历任山西吉州知州、大同府知府、两浙都转运盐使等三品官职,曹家从此发达。曹振彦有两个

儿子,分别是曹玺、曹尔正。曹玺的妻子孙氏当了康熙皇帝的保姆。康熙二年(1663年)曹玺首任江宁(今南京)织造之职,并且专差久任,直到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江宁织造任上病故。曹玺有二个儿子,分别是曹寅和曹宣(荃)。曹寅因其母系康熙保姆的原因,做过康熙皇帝的伴读和御前待卫。他是康熙皇帝的奶兄弟、同学、少年时代的玩伴,关系非同一般。曹玺死后,康熙旋即命曹寅任苏州织造。其后又继任江宁织造,并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曹寅娶苏州织造李煦的妹妹(书中贾母原型)为妻,生子曹颙。康熙一生曾五次南巡,曹寅四次在家主持接驾大典。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七月曹寅在扬州任上病故。康熙命曹颙继任江宁织造。不幸的是,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正月初八曹颙病故(据《虚白斋尺牍》)。这样,曹氏家族曹寅一支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平生宠爱曹寅的康熙皇帝又特命曹寅胞弟曹宣之子曹頫过继给曹寅之妻李氏并继任江宁织造之职。 雍正五年(1727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曹頫被革职,旋即被抄家。曹家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五十八年之久。曹氏家族在江南生活六十余年,雍正六年(1728年)因被抄家由南京返回北京。

确定作者曹雪芹是曹顒的儿子还是曹頫的儿子,在?红?学研究中具有分水岭般意义。 第一种可能行性——曹雪芹是曹頫儿子的相关情况:不详,暂无。

第二种可能行性——曹雪芹是曹顒儿子,即曹雪芹是曹天佑的相关情况:

康熙五十四年(即1715年)三月初七日曹頫折:?……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

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初七曹顒遗孀马氏怀孕已及七个月。按照十月怀胎的生理规律,马氏所怀胎儿应生于康熙五十四年六月初七以前。

查曹氏家谱:五庆堂《重修辽东曹氏宗谱》载:?十三世,颙,寅长子,内务部郎中,督理江南织造,诰封中宪大夫,生子天佑。十四世,天佑,颙子,官州同。?《八旗满洲世族通谱》?天佑?作?天祐?。

查《康熙字典》:佑,佐助也。祐,神助也。两个字音同意近。据此,可以认定曹天佑即曹天祐,是同一人,是曹颙的遗腹子。

根据上述情况,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历史人物曹天佑是曹顒和马氏的遗腹子,他生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六月初七以前。毫无疑问,他作为封建贵族后代已失去了家族世袭继承权;他的世袭权已转移到叔父曹頫的身上。迄今为止,未发现此外关于曹天佑的历史资料。他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而不知所终。

三、作者与书中人物身世差异性对应信息的分析和推理。

1、关于曹雪芹与贾宝玉身世对称信息的分析和推理

单凭前述情况无法判定曹雪芹是曹頫的儿子还是曹顒的儿子。历史资料的匮乏,使研究工作止步不前。目前情况下,加强对文本的研究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可能途径。

在?红?学研究中,作者曹雪芹与贾宝玉有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是差异性对应,包括两者之间对称和非对称信息两部分。要了解曹雪芹的情况需要重点收集、整理文本中1、贾宝玉的有关生日、贾宝玉是?天王?、小名?宝玉?、?通灵宝玉?是红玉、?亡父?现象线索等对称信息线索;2、宝玉是唯一嫡孙、宝玉无世袭权等非对称信息线索;3、曹雪芹与贾兰差异性对应信息线索三方面的情况。现就这些情况分别详细述论如下。

关于生日的线索:

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浓墨重彩地写了贾府诸艳、丫嬛给贾宝玉祝寿,却并未点明生日是哪天。全书都找不到明写宝玉生日为哪天的文字。这牵涉到书中第一号主角生日问题,当然实际上也是牵涉到作者曹雪芹本人生日的问题。不明写贾宝玉的生日其实是不

明写作者曹雪芹自己的生日。不明写的目的应有防范、规避文字狱的考虑。但是完全不写宝玉或本人生日,曹雪芹又心有不甘,于是就拐弯抹角地写,暗写,隐写。

第二十九回,五月初贾府诸人们到清虚观打醮祈福。张道士笑道:?……前日四月二十六日,我这里做遮天大王圣诞,……?在这一现场的人物有贾母、张道士和贾宝玉三人。按作者的写作手法——?现场关联法?判断?遮天大王圣诞?只能与贾宝玉相关联。作者暗写这一天是贾宝玉的生日。这一日期还在书中另一处地方出现。第二十七回,?次日乃是四月?

曹雪芹是要借书中人物之口说出:贾宝玉就是遮天大王;他的生日是四月二十六日。按照前述人物对应的原则,作者是在暗写自己的生日。《红楼梦》创作过程使用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有一种就是?不写之写?——表面上没有明写什么,实际上却暗写了某件事。这样的方法在文本中随处可见,而书中最大、最显著、最重要的?不写之写?就表现在写宝玉生于四月二十六日这件事上。

关于贾宝玉是天王的线索:

一、上文已引用第二十九回张道士说的:?前日四月二十六日,我这里做遮天大王圣诞。?该处作者暗示贾宝玉是天王。暗喻贾宝玉为天王是因为与其生活原型曹天佑有关。因为?天佑?星是天上三十六颗天罡星之一。?天佑?被喻为天王,恰极。书中贾母曾说:宝玉是有星宿的。

二、第二十八回,黛玉作《葬花吟》后与宝玉复归于好。宝玉和王夫人等讨论药案。王夫人忘记药名,宝钗提醒为?天王补心丹?。此处有甲戌本脂批:?慧心人自应知之。?脂批是在提示:贾宝玉是天王。

三、第三十四回薛蟠反驳宝钗曾说:

四、 第四十一回,刘姥姥醉卧怡红院时说:?我就像到了天宫里一样?。怡红院是贾宝玉的居住地。居住地是天宫,它的主人宝玉则是天王。

五、第四十三回,贾宝玉在九月初二王熙凤生日当天外出祭祀同时生日的金钏儿。水仙庵?那老姑子见宝玉来了,事出意外,就像天上掉下个活龙来一般。?

六、第四十六回,贾赦要鸳鸯做小老婆而遭反抗。贾赦污说鸳鸯恋着宝玉或贾琏。鸳鸯说:?我是横了心的,当着众人在这里,我这一辈子别说是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

这样一来,贾宝玉对应书中所称的?天王?,他的生日是四月二十六日。

基于上述两条线索,可作如下推理:

因为:

第一,贾宝玉和曹雪芹有对应关系。

第二,贾宝玉的生日被曹雪芹以?不写之写?和暗示?贾宝玉是天王?方式透露为农历四月二十六日。这也是写他自己的生日。

第三,在第二十五回,曹雪芹以隐晦的方式透露贾宝玉在?已过十三载?的那一年发生了?魇魔?事件。历史上曹雪芹满十三岁的那一年曹家被抄,也就是说曹雪芹生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

第四,曹颙遗孀马氏之子曹天佑生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六月初七以前。

这样一来,1715年曹雪芹和曹天佑都是过十三岁,一个生于四月二十六日,一个生于六月初七以前,两人高度吻合。

所以:

初步结论是,曹雪芹和曹天佑可能有对应关系,曹天佑可能是曹雪芹。

关于小名?宝玉?的线索:

《红楼梦》中贾府有元、迎、探、惜四艳。脂批提示,她们谐音?原应叹息?。象这样的谐音现象大量存在于文本之中。

第五十六回,贾宝玉做梦。梦中甄宝玉的丫嬛们说:?‘宝玉’二字,我们是奉老太太、太太之命,为保佑他延寿消灾。?丫嬛叫?宝玉?就可以保佑延寿消灾。这是什么逻辑?既然?宝玉?是甄(真)宝玉的乳名,作者又借甄宝玉的丫嬛之口说,?宝玉?有保佑的用意,那么,有理由认为?宝玉?谐音?保佑?。这就是叫?宝玉?就可以保佑延寿消灾唯一可以解释得通的逻辑。甄宝玉的原型也是曹家那个祈求上天保佑的曹天佑。由此可以推理曹天佑的乳名是?宝玉?。反之,甄(真)宝玉的大名(字)是天佑。

第十六回,甲戌本、庚辰本脂批:?世人见‘宝玉’而不动心者为谁??脂批在提醒世人见?宝玉?二字要动心、用心。依照脂批提示,来看书中其它透露小名?宝玉?的地方。 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时对王夫人说:?舅母说的,可是衔玉所生的这位哥哥?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此处有甲戌本脂批:?以黛玉道宝玉名,方不失正文,虽字是有情字宿根而发,勿得泛泛看过。?这条脂批提示:a、?宝玉?是正文,是隐含喻意的正式文字。b、?宝玉?是小名,与这个小名匹配的字(天佑,本文作者注),虽不能透露,却是因为家庭有很深的缘由(祖、父接连过世,家庭有后继乏人的危险)才取的。c、这些细节应该被认真关注、阅读,而不应被草草看过。

第十六回,秦钟死去前与鬼判对话中有?不瞒列位,就是荣国公孙子,小名宝玉的。?; 第二十三回,丫嬛说:?老爷叫宝玉?。第五十六回同样出现这句话。

第三十一回,史湘云叫?宝玉?,贾母说不要叫小名;

第五十二回,晴雯与坠儿母亲对话中有提到小名?宝玉?的情节。

合理的推理是:1712年7月,老太太(贾母)生活原型的丈夫曹寅死了;1715年正月初八,她的独子曹颙又因病英年早逝;一个显赫的贵族家庭家道面临后继乏人的囧境。这时,一个给家族带来希望的嫡孙,作为父亲的遗腹子在1715年农历四月二十六日诞生了,他被取名天佑。家庭多么热切希望他延寿消灾。按家庭最有发言权之人的意志和愿望,他被下人叫作?宝玉?。 这是他的小名,听起来就是?保佑?。 在今天看来,曹雪芹以自己的身世和家族的经历为基础,以极隐晦的方式创作了《红楼梦》一书。他把自己小时乳名?宝玉?写进了书中,?宝玉?谐音?保佑?。曹雪芹就是曹天佑。

《红楼梦》文本中脂批几次提到了《谐声字笺》。其系《谐声品字笺》简称。《谐声品字笺》刊于康熙十六年(1677),是一部以声统字的字书。曹雪芹受该书影响,大量使用谐声字、词用于《红楼梦》的创作。其原因是:作者身处思想禁锢严重、文字狱盛行的清朝康乾时期,客观环境不允许他明写。作者的家族与皇家有特殊的渊源关系,先显赫一时,后遭抄没而逐步败落,最终一败涂地。有深厚文化根基的曹雪芹有强烈的欲望,欲吐为快。他克服巨大的困难、阻力和心理压力,用文学作品将历史真相告诉后世人们。汉字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元素,它有字词不同而发音相同、及字词不同而发音相近的特征。这是谐音现象产生的语言学基础。谐音的写作手法具有似明似暗,亦明亦暗,模棱两可,欲显还隐的特性。它可以让作者躲过文网,避免祸及性命的情况发生。巨匠级的文学大师曹雪芹从这样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从先贤的专著《谐声品字笺》中吸取营养,创造性地将谐音字、词在写作《红楼梦》时集中精彩地运用。因此,谐音的写作手法成为曹雪芹对付统治者游刃有余的武器,也成为《红楼梦》创作的特有的文化现象。探究这一现象,发现作者利用它把自己的身世隐写在书中。

?通灵宝玉?是红玉的线索:

第十七回,贾宝玉住处怡红院有:万福万寿(篆体字)四字。该处己卯、庚辰、蒙王本

脂批:前金玉篆文,是可考正篆。脂批明确提示:第八回中描写的金锁和通灵宝玉上的篆文是可以考证的,是实物,是文物。否则,不可能说可以考证。看第八回相关描写:

第八回,通灵宝玉正面图式:(篆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金项圈上正、反两面分别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图式。?仙寿恒昌?、?芳龄永继?与延寿消灾意涵相近,一脉相承。这与曹天佑(祐)取名历史缘由十分吻合、贴切。这是对?通灵宝玉?正面图式、金项圈上正、反两面图式的第一层解读。第二层解读:作者用篆体、用?图式? 措词,不用?字样?措词,他是想把?通灵宝玉?、金项圈这两件物品原始面貌原样地告诉后世读者,他有留下影像资料的意图,可惜历史条件限制而不能做到。由此可以推定,?通灵宝玉?及其正面图式、金项圈图式是实物、文物,是真实物件的传真写照。它是作者刻意向后世传递的又一最强文化信息密码。后世识读这样的信息离作品问世已近三百年了。

同在第八回,宝钗提到?通灵宝玉?时,甲戌本脂批:?自首回至此,回回说有通灵宝玉一物,余亦未曾细细赏鉴,今亦欲一见。?这一脂批提示?通灵宝玉?是一个可以细细赏鉴的物件。

合理的推理是:曹家寅、颙两代人在短期内相继辞世使曹家胆颤心惊,于是把家族的希望寄托于马氏将要出世的婴儿身上。家族事先给要出生的婴儿准备了两种寄托家族希望的物件——玉佩和金项圈。若生男则用?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若生女则用?不离不弃?、?芳龄永继?。两者用意都重在一个健康长寿上。移植到文本中,一个是贾宝玉的玉佩?通灵宝玉?,一个是薛宝钗颈上的金项圈。

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时,贾宝玉曾摔玉。贾母说:?……何苦摔那个命根子。?(甲戌本脂批:一字一千斤重)。摔玉就是摔命根子。还是落在?寿命?这件事件上,所以脂批说:一字一千斤重。

第五回,《红楼梦十二支曲》第一支:?……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甲戌本脂批:怀金悼玉,大有深意。)甲戌本《石头记》凡例第一条中说:?(《红楼梦》)又曰《石头记》,是自臂石头所记之事也?。?石头?对应并代指?通灵宝玉?。?通灵宝玉?对应并代指贾宝玉。贾宝玉对应并代指曹雪芹。曹雪芹就是曹天佑。因此,曹天佑把自己身世和重大经历写成《红楼梦》一书的事实已跃然纸上。

以上是依据文本和脂批的相关信息判断?通灵宝玉?实际上是曹天佑从小佩戴的一件文物,并就此进行了相应的推理和论证。

透过文本和脂批扑捉到其它更详尽的信息是:

第一回:?只因西方灵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甲戌本脂批:点?红?字。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时有赤瑕宫(甲戌本脂批:点?红?字?玉?字二。)神瑛侍者,(甲戌本脂批:单点?玉?字二。)日以甘露灌溉。?

第八回:?宝钗托(通灵宝玉)于掌上,只见大如雀卵,(甲戌本脂批:体。)灿若名霞,(甲戌本脂批:色。)莹润如酥,(甲戌本脂批:质。)五色花文缠护。(甲戌本脂批:文。)?

第二十四回:原来这小红本姓林,小名红玉,(庚辰本脂批:?红?字切?绛珠?。?玉?字则直通矣。)

第二十七回小红说自己:?原叫红玉来,因为重了宝二爷……?把林红玉的话翻译一下就是:?红玉?这一称呼重了宝二爷(贾宝玉)。其中的重要暗示是:宝二爷(贾宝玉)与?红玉?直接关联。这实际上是暗示宝二爷(贾宝玉)对应的生活原型就是佩戴红色?通灵宝玉?的曹天佑

第三十五回:?宝钗道:若用杂色断然是不好的,大红的又犯了色,黄的又不起眼,黑的又过暗了。?

以上五处显示一个共同的事实:?通灵宝玉?的颜色是红的。

至此,弄清楚?通灵宝玉?是曹天佑从小佩戴的一块喻意喜庆吉祥的红色玉石。细心梳

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