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石库门散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7:24:00 体裁作文
石库门散文体裁作文

篇一:石库门研究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课程论文

THESIS OF CURRICULUM

论文题目:从石库门看上海历史与文化

——《从居住文化看世界史》调研报告

学生姓名: 刘殷

学生学号: 5101719007

专 业: 药学

指导教师: 阮 昕 教授

学院(系) :药学院

摘要:石库门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上海的旧弄堂一般都是石库门建筑,它起源于太平天国起义时期,当时的战乱迫使江浙一带的富商、地主、官绅纷纷举家拥入租界寻求庇护,外国的房产商乘机大量修建住宅。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围合仍是上海住宅的主要特征,但不再讲究雕刻,而是追求简约,多进改为单进,中西合璧的石库门住宅应运而生。这种建筑大量吸收了江南民居的式样,以石头做门框,以乌漆实心厚木做门扇,这种建筑因此得名“石库门”。石库门里弄保留了许多老上海人的生活文化,通过这些文化的解读能映射出上海的前世今生与社会变化,从中能体会到不少的上海城市文化。

一、石库门的建筑特色

1、砖木结构

[1]石库门多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坡型屋顶常带有老虎窗,红砖外墙,弄口有中国传统式牌楼。大门采用二扇实心黑漆木门,以木轴开转,常配有门环,进出发出的撞击声在古老的石库门弄堂里回响。门楣做成传统砖雕青瓦顶门头,外墙细部采用西洋建筑的雕花刻图。二楼有出挑的阳台,总体布局采用了欧洲联排式风格。现在,上海注意保存老的建筑,一些具有海派特色的石库门里弄被作为近代优秀建筑整组保存。

2、住宅最典型的特征

石库门里弄住宅最典型的特征是中西合璧。石库门有着江南传统二层楼的三合院或四合院的形式,一般进门就是一小天井,天井后为客厅,之后又是一天井,后天井是灶台和后门,天井和客厅两侧是左右厢房,一楼灶台间上面为“亭子间”,再往上就是晒台。在总体上采用的联排式布局却来源于欧洲,外墙细部有西洋建筑的雕花图案,门上的三角形或圆弧形门头装饰也多为西式图案。

二、石库门的历史[2]

1、19世纪70年代初

早期的石库门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初,它脱胎于江南民居的住宅形式,一般为三开间或五开间,保持了中国传统建筑以中轴线左右对称布局的特点。老式石库门住宅,一进门是一个横长的天井,两侧是左右厢房,正对面是长窗落地的客堂间。客堂宽约4米,深约6米,为会客、宴请之处。客堂两侧为次间,后面有通往二层楼的木扶梯,再往后是后天井,其进深仅及前天井的一半,有水井一口。后天井后面为单层斜坡的附屋,一般作厨房、杂屋和储藏室。整座住宅前后各有出入口,前立面由天井围墙、厢房山墙组成,正中即为“石库门”,以石料作门框,配以黑漆厚木门扇;后围墙与前围墙大致同高,形成一圈近乎封闭的外立面。所以,石库门虽处闹市,却仍有一点高墙深院、闹中取静的好处,颇受当时卜居租界的华人士绅、富商的欢迎。

2、20世纪10年代后

老式石库门逐渐被新式石库门取代。新式石库门大多采用单开间或双开间,双开间石库门只保留一侧的前后厢房,单开间则完全取消了厢房。新式石库门在内部结构上的最大变动是后面的附屋改坡顶为平顶,上面搭建一间小卧室,即亭子间。亭子间屋顶采用钢筋混凝土平板,周围砌以栏杆墙,作晒台用。为了减少占地面积、节省建筑用材,新式石库门还缩小了居室的进深,降低了楼层和围墙的高度。

与老式石库门相比,新式石库门在外观上亦有所不同,新式石库门外墙面多用清水青砖、红砖或青红砖混用,石灰勾缝,而不是像老式石库门那样用白色石灰粉刷,老式石库门常用的马头墙或观音兜式的山墙也已不再使用。另一个重要的区别是,新式石库门不再用石料做门框,而改用清水砖砌,门楣的装饰也变得更为繁复。早期的石库门门楣常模仿江南传统建筑中的仪门,做成中国传统砖雕青瓦压顶门头式样,而新式石库门受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常用三角形、半圆形、弧形或长方形的花饰,类似西方建筑门窗上部的山花楣饰,这些花饰形式多样,风格各异,是石库门建筑中最有特色的部分。有些新式石库门还会在门框两边使用西方古典壁柱的样式,作为装饰。总之,新式石库门在建筑风格上是更加西方化了。 3、20世纪30年代中

随着新式里弄和花园里弄的兴起,石库门就风光不再了,开始逐步沦为城市下层居民的栖身之所。但谁都没想到,石库门如今却是咸鱼翻身,出尽了风头。把石库门“整旧如旧”

的新天地已成为上海最时尚的渊薮,可那里的石库门是五脏六腑早给掏空了,只剩下了一个虚假的外壳,供人们去凭吊、缅怀。

三、石库门-感受上海

1、石库门为上海孕育了什么?

(1)政治:上海的石库门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诸多重要政治机构的所在地。例如麦加里中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指挥所、鲁迅等人创办的“中国济难会”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

中共二大会址中共一大会址

(2)经济:上海的“里弄工厂”是上海工业与文化的一大特色,更是现代多家大型企业的雏形。解放后的上钢八厂便是如此。各种烟纸店的经营也是大商家的雏形。

(3)文学:上海的石库门诞生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新流派“亭子间文学”。诸多文化界人士以石库门为栖身之所,创造了大量优秀作品,产生了颇为深远的影响。例如田汉、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即后来的《国歌》),鲁迅先生的《且介亭文集》也是作于上海公共租界的亭子间内。

(4)艺术:石库门的生活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如《十字街头》、《天涯歌女》等许多电影、音乐作品,都能看到石库门生活的影子。石库门建筑的装饰艺术至今仍广为流传。

(5)生活方式:石库门这一多样性、复杂性的住宅,形成了独特的上海生活风情,奠定了近代上海特有的节令文化、服饰、饮食、生活、习惯等,成为区别其他地区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如童谣、婚丧活动、社交等等。[3]

2、石库门-上海文化;上海人

上海市一座具有海派气息的大城市,包容了各国的不同文化,不同风情,形成了别具一派的城市文化。百年的石库门记录了老上海人们的生活风情和居住文化。

这里有时尚繁华“荡马路”;曲径弄堂通幽处;茶余饭后乘风凉;老来邻居“噶三胡”(聊天);弄堂里有洗衣服的主妇,跳皮筋的孩童......这些描述老上海平和安稳生活的字眼即充满了浓郁的怀旧气息又展现出了老上海城独特的海派情调;既映射出了这座城的细腻生活同时也体现了上海人典雅精致的生活态度。

融合了老上海风韵的石库门,对新老上海人来说,不失为一种形象的展示。它记录了上海的沧桑变迁,同时也在历史的推移中承载了海派风韵的形成。可以说,石库门是大上海过去的影子,是上海过去的画面。

石库门,涵盖了上海人的生活,也凝结了上海人的“情结”。石库门是最为普通平凡而又是最真实的老上海人的基本生活场所。

石库门里弄——禁锢着上海人,也造就了一代上海人。

石库门里弄作为本土文化与国外文化结合的产物深深融入老上海人的生活之中,这本来就赋予了上海人不同于其他地区人的特殊感受。可以说这是一种上海人用以区分自己与其他地区人的一种优越感吧。在我看来,这种感觉的形成也是不可避免的,就像无论到哪里,歧视和偏见都会永久存在一样,人们总是想要有某种凭据或意识形态来标榜自己的优越之处,这或许也是人性的一种体现吧。

文学作家余秋雨对上海人有着一段评语,他在《文化苦旅》一书[5]——《上海人》这篇文章中写道:“荣格说,文化赋予了一切社会命题以人格意义。透过上海人的文化心理人格,我们或许能看到一些属于全民族的历史课题。上海从根子上就与凛然的中华文明不太协调,不太和顺。1842年,英国军舰打开了上海,西方文明挟带着恶浊一起席卷进来。上海成了一个被地球每个角落都听得见的城市。本世纪初年,许多新型的革命者,思想家受到封建王朝的追缉,有租界的上海成了他们的庇护地。特别重要的是,对于这种追缉和庇护,封建传统和西方文明在上海发生了针锋相对的冲突,上海人已经隐隐约约地领悟到民主,人道,自由,法制,政治犯等概念的正常含义。对于经不起对比的封建传统产生了由衷的蔑视。上海人一般不大去指摘别人的生活方式。比之于其他地方,上海人在公寓,宿舍里与邻居交往较少,万不得已几家合用一个厨房或厕所,互相间的摩擦和争吵却很频繁。因为各家都要保住自身的独立和自由。因此,上海人的宽容并不表现为谦让,而是表现为‘各管各’。在心理上,上海人很难在心底长久而又诚恳地服从一个号令,崇拜一个权威。相反,上海人可以崇拜一个在外地并不得志,而自己看着真正觉得舒心的人物(比如谁)。另外,上海人非常善于对实际效益的精神估算,历来比较讲究科学实效,看不惯慢吞木讷的傻样子。上海人的心态毫无疑问,与这座城市的历史密切有关。老一代人力车夫都会说几句英语,但即使低微如他们,也敢于在“五卅"的风潮中与外国人一(来自:www.Zw2.cn 爱 作文 网)争高低。上海的里弄里一直有不少外国侨民住着,长年的邻居,关系也就调节地十分自然。”

在生在上海,长在上海的我看来,他写得并没错,而且很正确。这并不是说上海人都是这样子的也不是说上海人都是不好的,古怪的;他只是深深地挖掘出了上海人心灵深处的那种特殊的自我感并对这种被许多上海人引以为傲的异他感的形成缘由进行了非常到位的剖

篇二:你好!老上海

上海跑马会旧址钟楼2010.9.14----上海跑马总会曾三易其地。道光三十年

(1850年)英国商人霍格(W.HOGG)、吉勃(T.D.GIBB).兰雷(LANGLEY)、派金(W.W.PAKIN)、韦勃(E.WEBB)5人组织跑马总会,自任董事,在现南京东路、河南中路交界,以每亩不足10两银子的价格“永租”土地81亩,开辟了第一个跑马场,俗称老公园,1932年,跑马总会拆除了旧屋,花费200万两白银,由英资马海洋行设计,重建成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100多米长,4层高的新楼,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外观属于古典主义造型,外墙是红褐色面砖与石块交砌,有塔什干式柱廊。前面设有看台,西北转角处有一座8层高的钟楼,高达53米。内部 装饰富丽堂皇,跑马厅当时称为远东最好的跑马场。

上海金门大饭店2010.9.14----诞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上海的金门大酒店,堪称当年十里洋场尽人皆知的著名高尚楼宇,是当时名流淑媛、精英荟萃的地方。弹指一挥间。这座座落于今日上海最繁华的“中华第一街”钻石地段的豪门名宅,依然保存了古朴、典雅的意大利精美风格,成为海内外嘉宾商旅倾情向往的典雅居停。美誉播及四海。酒店拥有各式尊贵套房182间套,豪华生活设施一应俱全,餐厅为宾客提供由资深名厨主理的闽、潮、粤等各式中西名馔,尤以“佛跳墙”、“鸡汁海蚌”等特色佳肴,赢得各路美食家的青睐。

上海金门大饭店2010.9.14----诞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上海的金门大酒店,堪称当年十里洋场尽人皆知的著名高尚楼宇,是当时名流淑媛、精英荟萃的地方。弹指一挥间。这座座落于今日上海最繁华的“中华第一街”钻石地段的豪门名宅,依然保存了古朴、典雅的意大利精美风格,成为海内外嘉宾商旅倾情向往的典雅居停。美誉播及四海。酒店拥有各式尊贵套房182间套,豪华生活设施一应俱全,餐厅为宾客提供由资深名厨主理的闽、潮、粤等各式中西名馔,尤以“佛跳墙”、“鸡汁海蚌”等特色佳肴,赢得各路美食家的青睐。

黄陂南路石库门新天地风情区2010.9.14------上海新天地是一个具上海历史文化风貌的都市旅游景点,它是以上海独特的石库门建筑旧区为基础,改造成具国际水平的餐饮、商业、娱乐、文化的休闲步行街。上海新天地座落在市中心,淮海中路南侧、黄陂南路和马当路之间三万平方米的地块上,毗邻黄陂南路地铁站和南北、东西高架路的交汇点。这个项目是建设一个具传统和新纪元生活文化的都市旅游景点,它以中西融合、新旧结合为基调,将上海传统的石库门里弄与充满现代感的新建筑融为一体。

现落户的商家有星巴克咖啡、凯博西餐厅、上海本色、沙宣(上海)美发研修中心、上海东魅综合娱乐中心等等。

篇三:眷恋石库门

眷恋石库门

1如果你乘飞机在上海的上空往下俯视,会看到大片大片的覆盖着红瓦屋顶的房子。这些建筑,就是数以百万计的上海市民赖以休养生息的场所。他们在这里歌哭生聚,已经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了。上海人,每当谈起石库门房子,总会兴奋而又含情地侃侃而谈。据资料显示,石库门最早诞生于19世纪中叶,它兼容并蓄了欧洲联排式住宅的毗连形式和江南民居风火墙围起的院落格局。之所以称其为石库门,也许是每户都有颇显气派的石头门框吧。那刻有西方古典浮雕的弄堂总门,那深深的弄堂整齐排列的石库门,那门内的小天井,客堂间,厢房,前楼卧室,后楼亭子间,还有晒台、灶间、后门??,这些熟悉的空间形态,深深地印刻在他们的心中。这就成了上海地缘文化的精彩的符号。

城市的特征是意象的,理念的。而建筑,往往把这种意象或理念外化出来,让人们感受。从上海的城市特征来说,尽管有咖啡馆、电影院、剧场、迪斯科舞厅或者其他文化艺术方面的场所,但从总体来说并不是浪漫型的,而是求实的,在求实的精神之下,又显现出诸多的城市情态,这种情态多半是从日常生活中显露出来。人们的生活起居、社交往来、读书就业以及婚丧嫁娶、悲欢离合,都在他们的住宅建筑形象中表现出来,而石库门房子,却是最典型了。有一位作家曾认为,他喜欢上海的石库门房子,那里展示着上海的城市特征,人们生活起居,洗衣服烧饭,夏夜纳凉,冬天晒太阳,都显现出来了,不像公寓房子,这一切都被隐藏起来。这固然是作家的一种意念,但石库门房子确实投影了这种文学式的形象。

上海文化是“海派”文化。所谓“海派”,应当看成是具有进取的、善于革新的、能兼容的、敢于承担风险的精神。这种特征或理念,也在上海大量的石库门房子中表述出来。这种建筑形式孕育了居住者的个性、人格。许多“海派”作品,无论小说、散文、绘画、戏剧等,其作者不但具有这种生活经历和创作环境,而且其作品也生动地表现着这些形态。建筑及其环境一旦被文学化,这种建筑和环境也便成了美的对象,就像鲁迅作品中对绍兴的描述,从而使水乡绍兴更为动人一样。“亭子间里的作家”,他们的作品进一步使石库门房子产生了浓厚的上海文化风味。所谓钟灵毓秀,上海人的聪慧、精明能干、互助互利、敢于冒风险等精神,都在这种居住建筑形象中外化出来,并且形成城市特征。石库门房子不但已文学化,同时也熏陶了人的素质。

这就是它的价值所在。

2有人以为,上海的文化有点说不清楚,因为它的文化遗产不够明确。然而,上海的文化,它的重心应当是在近现代。真正属于上海的文化,应当说还只有一、二百年,即从近代开始。在此以前,还属于江南文化。但其实,真正的上海文化,正是这样一种模式,是从江南文化脱胎出来,然后由于西方文化东渐而形成的自己的文化。它是独特的,中西有点混合,古代和近代也有点混合,但毕竟已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系统)。时间虽不如其他地域文化漫长,但这没有影响它的文化价值。除了它也值得上海人怀恋之外,还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从古代走向近代和现代的典型文化。德国思想家歌德(1748一1832)说过:“??在观察事物之中,我总是注意它们的发生学的过程,从而对它们得到最好的理解。”(《给泽尔托的信》1800年)在历史变革的转捩点,研究这种对象的发生学最具有价值,它虽然正在形成,但却能见其来龙去脉。上海的文化,就是中国从古代走向近现代的转化形态。而石库门房子,恰恰是视觉地表现着这种文化。这也就是石库门房子的隐含在深层的价值。

据统计,目前上海尚存有约3500万平方米的石库门房子,居住者约200万人。应当说,这还是一个不小的数目,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还在影响着上海文化;然而,也潜伏着危机。近年来,大批的石库门房子被夷为平地,建造高层或小高层住宅。发展,其目的是为人,为人们生活得更好些。但遗憾的是我们过多地注重了物质形态,疏忽了文化的、精神的方面。

有一位作家认为,我们谈城市,谈发展,谈现代化,但很少谈人。这话可谓一语道破。其实城市的特征,归根到底是人的特征,谈城市、谈发展,首先须把握的是人,是这个城市的市民。不过,时下也传来一些比较喜人的消息。据说北京市文物部门和规划部门正在进一步加大文物保护力度,近来有一项新的措施,其中规定的文物保护区,占旧城面积达37%,包括25片街区,并且已开始实施。

上海也有好的消息:近日上海有关部门已严格控制,不再建造高层住宅,让上海市民的居住环境更安心,更温馨。

3近年来,上海虽然有大批的石库门里弄住宅被拆除,但也建造了一些,改造了一些。据说浦东新区也新建了一些石库门形式的住宅;在中共一大会址附近又将原来的石库门住宅改建了,改善了许多物质需求条件,但保持了原来的风貌。然而,问题是对石库门房子的文化理念,是否已成为建设和改造城市的共识。这种共识,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保留旧房子,还须保护它,要进行维修。建筑作为文物,其难度在于它不可能进博物馆,它要经受日晒雨淋,它的周围环境也应当有保护的理念;同时,它总不是空关着的,而是有人居住的。因此上海的石库门应当有三重身份:一是文物的,二是文化的,三是居住的。 如何把这三者调整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石库门房子具有“文物、文化、居住”这三重性质,因此当今所建造的住宅,也不排斥建造一些石库门形式,但这种建筑只能具有后两重性质。至于大量的新建住宅,不可能也无必要都这么做;但须指出的是,新建的住宅形式,在满足物质需求和造型的同时,是否能多考虑一些上海的、现当代的建筑特色呢?近代上海为我们留下了那么有意义的令人难忘的石库门房子,今天更应当思考今天的建筑形态,并与近代的石库门房子和谐地共生。千万不要一窝蜂地去追求“欧陆风”了。我们应当有我们自己的城市风貌,自己的建筑形态。 文汇报

沈福煦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