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成语故事同舟共济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0:42:28 作文素材
成语故事同舟共济作文素材

篇一:同舟共济

教育叙事论文

同舟共济,教学相长

——教师“拜师结对”之我感

单位:弥勒市第五中学

作者:黄伟春

时间:2014年8月15日

同舟共济,教学相长

——教师“拜师结对”之我感

2014年1月下旬的学校教职工大会上,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学校举行新老教师“拜师结对”活动启动仪式。启动仪式开始,校长首先给20位师傅颁发了聘书,随后20对师徒签订了师徒结对合同,正式确定师徒关系。校长带领大家学习了学校师徒结对考核细则,为大家明确了实行师徒结对制度的意义和对大家的要求。

我有幸成为“拜师结对”的一员,成为带两个“大学本科(一本)”毕业的新老师的师傅,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我知道,论专业知识水平,我不配当她们的师傅,因为我的起点才是专科毕业,本科是通过工作以后的函授学习取得的。再加上近20年我都从事初中教学,对好多大学的专业知识有所遗忘,更何况这期间我并不是都从事我的专业教学工作,在那个乡镇学校师资结构不配套的年月,学校安排教哪科就教哪科,别无选择。我原来在乡镇中学任教,2012年,因原来学校撤并办学,我和我原来的那些同事,才有幸分配到城区三个不同的学校,如果按照考试调动,我们大多数人包括我在内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因为要求全日制本科毕业方能报名)。虽然经过一年的努力,我在教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且在2013年教师节表彰会上,我有幸和那些名师一起,获得优秀教师的荣誉。但我深知“教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还得在以后的教学中再学习,再研究。如今,拜师结对签字后,我觉得我的责任更大了。

在过去近20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曾经参加过原来学校组织的各

种听课、评课活动,曾听过原来学校领导讲的“大家要资源共享”、“别藏着,掖着,把你的好经验,好方法告诉大家,让大家一起来学习学习。”“老教师多指导指导新教师,新教师多向老教师学习学习。”“听课时有什么要大胆地提,不要怕得罪人,是为他(她)好”等等的老话、空话、套话。过去那些听课、评课、老话、空话、套话大多没落到实处,因为每个人都知道,那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我跟他(她)谁啊,有必要吗?故大家报喜不报忧,做老好人,敷衍了事。再加上所谓“文人相轻”,互相学习变成了形式主义。可这次教师“拜师结对”不同,关系从同事关系变成了师徒关系,那可不一样了,不管怎样,师傅想着不能愧对师傅的称号,徒弟也想着能从师傅那里学些有用的经验、方法,所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就形成了“同舟共济”。师徒都意识到“同舟共济”不再是一个口号、目标、希望或者钉在墙上的标语,它已成为师徒团队建设的目标和认同的价值观。我想,这就是教师拜师结对的奥妙之处吧!

2014年新学期开始,按照工作安排,我们开始在教学中履行拜师结对相互承担的职责。按照我校的“拜师结对”细则,双方的义务与职责有5点;师傅承担的职责有7点;徒弟承担的职责6点。我和她俩从教学计划的制定,到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再到试卷的命题和试卷的分析,按部就班地进行。其中,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我们一起畅所欲言地备学生、备教材、设计教案、制作幻灯片,把我的经验和方法与她们拥有的广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备好课才上课。从不上糊涂课,无准备的课。当然,在完美的教案也要靠上课把它展

现出来,上课时又充满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这就需要老师在上课时灵活把握,灵活运用。在者,听课老师要认真听,以便在评课时做到有的放矢。"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段话出自唐太宗李世民与大臣魏征的故事,足以看出能正确提出意见和建议的重要性。所以说评课也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能够指出课堂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意见建议,以及课后的反思,是教师迅速成长的关键。韩愈在《师说》中讲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里是指在传统的、信息资源比较匮乏时的情形。现在是信息化社会,特别是刚毕业的本科大学生,完全可能在某些方面或者在某些时候“闻道”先于我这个老教师。这就应验了韩愈的另一句话:“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活动中,特别是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时,绝不流于形式,而是认真备课、用心上课(听课)、耐心评课,找准不足,争取下次上得更好,学生更能容易学懂,使自己得到提高。在2014年七月期末教职工大会上,当校长在公布期末市统测成绩时,我不但在关注我所教班级的成绩,还一直在关注着她俩所教班级的成绩,我想,那时她们也在关注着我所教班级的成绩。因为,我们已经是一个团体了,真可谓同舟共济了。当听到她俩所教的班级取得可喜的成绩,我由衷地感到欣慰。我想她俩对我也一样。

其实“拜师结对”是给老师们的一个成长的机会,一个展示的舞台,一架攀登的梯子,一个成功的期望。有了这个机会,新老教师才能开诚布公地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发肺腑之言;有了这

个舞台,新老教师能取长补短,教学相长;有了这个梯子,新教师才能快速成长;有了这个期望,新教师才能快速勇挑大梁。

同舟共济,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 没有绝对的师傅,也没有绝对的徒弟。通过这次拜师结队,我们建立了真正的友谊,相互信赖,相互帮助。这一半年来,我们做到同舟共济,教学相长。

篇二:小学生必读的成语故事

小学生必读的成语故事

《画龙点睛》《一叶障目》《天衣无缝》《世外桃源》《对牛弹琴》《水中捞月》《画蛇添足》《百步穿杨》《东施效颦》《螳臂当车》《朝三暮四》《一箭双雕》《老马识途》《杀鸡吓猴》《此地无银三百两》《骑驴找驴》《自相矛盾》《空中楼阁》《黔驴技穷》《返老还童》 《对症下药》《熟能生巧》《杞人忧天》《按图索骥》《解铃还须系铃人》《塞翁失马》 《杯弓蛇影》《狐假虎威》《鸿鹄之志》《一举两得》《为虎作伥》《叶公好龙》《望梅止渴》《滥竽充数》《三人成虎》《瓜熟蒂落》《瓜田李下》《鹬蚌相争》《夸父追日》《凿壁偷光》《沧海桑田》《草船借剑》《盲人摸象》《囫囵吞枣》《入木三分》《见怪不怪》《程门立雪》《名落孙山》《两败俱伤》《邯郸学步》《一鼓作气》《盲人瞎马》《愚公移山》《一字千金》《悬梁刺股》《呆若木鸡》《疑邻盗斧》《买椟还珠》《道听途说》《起死回生》《相煎太急》《请君入瓮》《打草惊蛇》《闻鸡起舞》《一字之师》《孺子可教》《三顾茅庐》《以讹传讹》《夜郎自大》《瓮中捉鳖》《毛遂自荐》《呕心沥血》《州官放火》《胸有成竹》《金石为开》《游刃有余》《黄粱一梦》《梁上君子》《郑人买履》《感恩图报》《两袖清风》《同舟共济》《余音绕梁》《围魏救赵》《江郎才尽》《破釜沉身》《破镜重圆》《月下老人》《价值连城》《精卫填海》《水滴石穿》《唇亡齿寒》《卧薪尝胆》《班门弄斧》《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累卵》《指鹿为马》《高山流水》

《后生可畏》《讳疾忌医》《危如

篇三:三年级阅读成语故事

中华传统文化——成语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勤劳、聪慧的炎黄子孙,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文明,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和丰厚的文化遗产。成语是祖国灿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成语与一般的词语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优点:它言简意赅,结构严谨,凝炼含蓄,富于哲理,而且形象鲜明、生动,表现力强。因此在人们的交往活动中发挥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巨大功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成语的含义也发生着变化,有些含义甚至与原义完全相反或者面目全非。所以要想正确而恰当地使用成语,就必须对它的本源有比较深入的了解。阅读成语故事,不仅能够了解成语的由来,而且还可以学到更多历史知识。

纸上谈兵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典故]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shē)的儿子赵括,从小就熟读兵书。谈起用兵之道,连赵奢也说不过他。时间久了,赵括便自以为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公元前260年,秦兵进犯赵国。大敌当前,赵孝成王任命廉颇为大将,率军抵抗。廉颇见秦军强大,就在长平筑垒(lěi)固守,最终与秦兵形成对峙(zhì)局面。秦国见一时无法取胜,就派间谍到赵国都城邯郸(hán dān)去散布流言,说廉颇惧怕秦兵,所以按兵不动,秦国特别担心赵王任命赵括为将。赵王果然中计,下令由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由于赵括没有任何实际作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结果使赵军陷入秦军重围,他自己也在突围中被乱箭射死。最后,赵国四十万士兵被秦将白起活埋。

[释义]

比喻夸夸其谈,不切实际。也比喻只是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如鱼得水

[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典故]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纷起,群雄争霸(bà)。刘备为实现自己统一天下的宏愿,多方搜罗人才,特意拜访隐居在隆中卧龙岗的诸葛亮,请他出山。他连去了两次都未见到,第三次去,才见到了诸

葛亮。刘备说明来意,畅谈了自己的宏图大志。诸葛亮推心臵腹,提出了夺取荆州、益州,与西南少数民族和好,东联孙权,北拒曹操的战略方针,预言天下今后必将成为蜀、魏、吴三足鼎(dǐng)立的局面。刘备听后大喜,于是拜诸葛亮为军师。诸葛亮竭(jiē)力辅佐刘备,而刘备对诸葛亮也是格外信任和重用,这引起了关羽、张飞等将领的不满。他们不时在刘备面前表现出不满的神色,性格耿(gěng)直的张飞更是牢骚(sāo)满腹。刘备耐心地作了解释,反复说明诸葛亮对于自己完成夺取天下大业的重要性。他说:?我刘备有了诸葛亮,就好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我。?

[释义]

本意指像鱼儿在水里一样自由自在。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了与自己情投意合的人或适合自己的环境。

走马观花

[出处]

唐〃孟郊《登科后》

[典故]

唐朝著名诗人孟郊,小时候家里很贫穷,但他很有才华,学习也非常刻苦。长大后,他的诗做得很好。可是,他考试当官的路却走得很辛苦,连续参加了好几次考试,都没能考中。

孟郊为人非常正直,虽然考不上,他也不想拉关系走后门,只想通过自己的真才实学,走上当官的道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孟郊四十六岁的时候,终于考中了进士。几十年的读书当官梦终于实现了,孟郊非常高兴。他迅速穿上新衣服,骑上马,在当时的京城长安尽情地游玩。玩到高兴时,他不由自主地取出笔,很快写了首名叫《登科后》的诗。他在诗中写道:

?昔日龌龊(wò chuò)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意思是说:过去那种贫穷的生活实在没什么值得夸耀(yào)的,今天我中了进士,才真正感到皇恩浩荡。我很高兴,马儿也跑得飞快,一天就把长安城的美景全都看完了。

[释义]

原形容事情如意,心情愉快。后比喻匆忙或粗略地了解事物或深入地参观。也作?走马看花?。

精卫填海

[1]

[出处]

《山海经〃北山经》

[原文]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

[8][2][3][4][5],,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哓[9][6][7].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注释]

[1]精卫:相传是炎帝的小女儿淹死在东海之后化生出来的,俗称帝女雀。

[2]发鸠(jiū):山名。相传在今山西省东南部的长子县西。

[3]柘(zhè)木:柘树,木质坚硬,其叶可

成语故事同舟共济

以喂蚕。

[4]乌:乌鸦。

[5]文首:头上有花纹。文,通?纹?。

[6]喙(huì):此指鸟嘴。

[7]哓(xiāo):呼叫。

[8]溺(nì):淹入海水中。

[9]衔(xián):用嘴含。

[译文] [10]。

发鸠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柘树。那里栖息着一只奇特的鸟,它外形像乌鸦,头上有漂亮的花纹,白白的嘴巴,红红的双脚,名叫精卫,它鸣叫时总是在呼唤自己。精卫本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一天女娃到波涛汹涌的东海游泳,不幸沉入海底,再也没回来,因而变成了这只精卫鸟,长年累月地口衔西山上的小枝条、小石子,决意要把那一望无际的东海填平。

[说明]

这篇寓言说明,在远古时代,人类不知被大海夺走了多少宝贵的生命,然而在作为人类化身的精卫身上,却寄托了人类敢于征服大海的雄心壮志。

同舟共济

[出处]

《孙子兵法〃九地篇》

[原文] [1]

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注释]

[1]济:渡河。

[译文]

吴国人和越国人经常打仗,积怨很深,当他们同坐在一条船上过河,遇到大风大浪,船就要被掀翻的危险时刻,他们忘掉一切怨恨,互相关怀救助,好象是一个人的左右手,不分彼此。

[说明]

这则寓言是说,为了共渡难关,可以与那些积怨很深的对手团结一致。也指众人一起渡过难关。

中华传统文化——成语

成语是汉语中人们熟识并长期广泛使用的词组或短句,属于熟句中的一种, 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一些成语可以从字面判断语义,比如“急中生智”、“插翅难飞”等;但很大一部分成语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其中有古书上的成句,也有从古人文章中压缩而成的词组,还有来自人民口里常说的习用语。一般来源:①历史故事。②寓言故事。③神话或其他传说。④古典文学作品。也有些成语是接受外来文化而出现的,如“天花乱坠”、“当头棒喝”、“不可思议”、“不二法门”等。有些成语意义从字面上可以理解,有些从字面上就不易理解。因此多读成语故事,了解典故就能加深理解,开阔眼界。

老马识途

[出处]

《韩非子〃说林上》

[典故]

公元前683年,齐桓(huán)公应燕国的请求,出兵帮助攻打入侵的山戎(róng),并带管仲和他一块去。

当齐桓公和管仲带领齐军赶到燕国时,山戎已经掠夺了许多财物,逃到燕国东面的孤竹国去了。齐桓公本来想收兵回国,但是管仲认为,攻打孤竹国,可以保证北方的安全,于是就向齐桓公提出了他的想法。齐桓公认为很有道理,就派兵追击山戎,直到孤竹国。山戎和孤竹国的国君,听说齐军到来,就

吓跑了。所以齐军很快就取得了胜利。

胜利是胜利了,但是来回征战在路上却用了很长时间。他们出兵的时候是春天,回来已是冬天了,沿途景物大不相同,因此怎么也找不到原路,齐军在大山中迷了路。尽管一批又一批的人被派去探路,但都没有结果。

情况非常危急,要是再找不到出路,齐军就有可能被冻死在大山中。管仲冥(mímg)思苦想,终于想起来,老马可能有认识路的天性。齐桓公一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同意试试看。

管仲到战马中,解开几匹老马的缰(jiāng)绳,让它们自由行走。说来还真是奇怪,那几匹老马都不约而同地朝同一个方向走去。管仲就命令大军跟着那几匹老马前进。果然,在老马的带领下,齐军走出了大山,并且在大雪来临之前,安全地回到了齐国。

[释义]

原意是说老马认识道路。后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作用。

指鹿为马

[出处]

《史记〃秦始皇本纪》

[典故]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cuàn)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bì)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这哪里是马,分明是一只鹿,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 呢??赵高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勇敢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nìng)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实是一匹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释义]

本意是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肴是非。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