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歌颂狂欢的诗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2:33:15 体裁作文
歌颂狂欢的诗歌体裁作文

篇一:狂欢的网络诗歌

狂欢的网络诗歌

李少君(海南)

新世纪以来,网络诗歌可以说是以狂欢的形式进入人们视野的。“梨花体”、“羊羔体”,接着是博客诗歌、微诗歌,一个又一个事件,一次又一次恶搞??忧心忡忡者称这是在挑战人们诗歌阅读的底线,诗歌正在彻底沦落;乐观者称这种诗歌娱乐化其实也有助于扩大对诗歌的关注度,人们其实是在以否定的形式对诗歌提出更高要求。在我看来,网络诗歌最终将带来一场深刻的诗歌革命,释放诗歌的创造性。其实,每一次文学革命的背后都有技术因素。甲骨文时代,阅读或用甲骨写作,非贵族不能为,文化成为垄断之物。到了竹简时代,情况有所好转,故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的文化高潮——诸子百家争鸣,但竹简仍是士大夫们的私有财产,平民百姓难以接触。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使得图书制造成本更为低廉,携带也方便,中小地主阶层得以获得教育机会,其创作也方便传播,大大释放了文化创造力,故积累一段时间之后出现了盛唐景象,林庚先生称唐文学是“寒士文学”,有“布衣感”,颇有道理。李白、孟浩然这样出自偏僻之地的诗人,借助新技术的创造,读到流传至穷乡僻壤的文学经典,又能通过个人天才的创造获得认可,迅速进入中心,这些寒士布衣的创造,成就了最伟大的文学高潮。再往后,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使长篇小说创作成为可能,在明清小说广泛流行的基础上,最终出现《金瓶梅》、《红楼梦》??技术产生了两个有益效果:一是教育得以更加普及,培养了创作者,进而释放了文化创造力;同时也培养了读者,没有优秀的读者也就无法激发社会的创造性。二是作品得以方便流传,使创作者获得了动力与信心,创造出更优秀的作品。总之,文学借助技术的翅膀,迅速飞翔。

在当代,网络及手机等新媒体的出现,为诗歌的自由创造与传播奠定了技术条件,开辟了一个更大的平台。从理论上说,一个身处边缘乡村的诗人和北京、上海、纽约的诗人,可以接收同样多的信息与观念,进行同样多的诗歌交流,并且,优秀的诗歌也可以在一夜之间传遍全世界。

作为最自由的文体,诗歌尤其深受网络的影响。网络解构了文化的垄断,使得诗歌更加普及,蔓延至每一个偏僻角落;同时,网络也改变了诗歌的流通发表形式,原来以公开刊物为主渠道的诗歌流通、发表体制,被无形中瓦解了。只要你的诗歌特点突出,就会在网络上迅速传播。网络诗歌还能够打破诗歌的地域限制,呈现更加自由开放的态势,非常适合诗歌天然地、自发自由地生长的特点。

因此,网络诗歌的发展尤其迅猛,据不完全统计,当代诗歌网站已有近万家,诗人博客也以数万计,地方性诗歌团体活跃,年轻女诗人迅速涌现,被誉为“新红颜写作”??可以说,借助网络博客等新媒体平台,不断有诗歌的新锐力量出现,并引人注目,我称之为“一个诗歌的‘草根性’时代”。 确实,新诗曾是外来之物,最早是精英倡导,从上而下推行,但始终难接地气,无法深入普通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历经九十多年后,由于教育的普及,加上网络的催化剂作用,新诗逐步草根化,深入到社会最底层,建立了一个更扎实的基础——大量底层诗人甚至农民诗人、打工诗人的出现,足可说明这一点。

当然,过分地扩张总会带来问题。网络诗歌的低门槛,使诗歌的标准混乱,诗歌写作变得随意和粗糙。但我认为,量多才能质好,盛唐的出现,首先就是建立在量大的基础之上,这应该说是诗歌发展必然要经过的阶段。只有先把大门打开,把基础扩大,让诗歌自由生长,才有可能在多元化的基础上,再经过激烈竞争、相互融合吸收、不断淘汰,才能使好诗和好诗人逐渐脱颖而出,并得到广泛传播。新诗的希望正在这里!

(作者为诗人、评论家,现为海南省文联副主席)

原载: 《 光明日报 》(

2012年04月13日 13 版)

篇二:歌颂美好生活的诗歌

歌颂美好生活的诗歌

篇一:美好生活

晓星

昨日的劳累早已被凉爽的晨风驱除 升起的朝日又给生命充满新的活力 草尖的露滴闪烁出一片晶莹的世界 美丽的人工湖珍珠般嵌在城市的中央

宽阔的街道舒畅了心情 入云的摩天大楼是实现了理想的高度 不息的车流人海显现出都市的节凑 小吃清香掀起馋的味海

小河流淌

拱桥如虹

小船摇曳

篇二:生活

作者:申心

生活像首歌

激情,欢乐

坦荡,宽阔

生活像条路

有的去

有的来

路口有等着

生活像棵树

有根系

有叶眿

大大小小的枝丫千头万绪 密密麻麻的叶片总有掉落

归根结底是

天天求解脱

生活犹如风

来去无定所

守留无着落

有时强

有时弱

不停地奔跑

生活犹如云

无中生有

似祥云天庭漫步

空中游弋

阅遍人间无数

转眼见化乌云

携狂风

裹暴雨

摇动山河

将世界折磨

来也匆匆

去也匆匆

总长不成气候

太阳逼迫下

一变似彩虹

旁边待着

生活犹如一部万历书

写尽

歌的神韵

河的曲折

树的荣枯

经受风云(转载于:www.Zw2.cN 爱 作 文 网)的变幻

塑成记忆的年轮

历尽沧桑的长河

几多峥嵘和勋落

书中编述着你啊

万化千变的生活

篇三:生活

作者:空白的格

车水马龙的生活

走在节奏加快的异乡 你微笑有时与快乐无关 你悲伤却面带笑意 你说爱也纠结爱为何物 诉想念已不知该念谁 你爱他,他并非那样爱你

寻寻觅觅

灯火阑珊拉下夜的序幕

有时不知所措

你身处热闹之地也倍感孤独

七月的酷暑

温暖的柔风也能寒意彻骨 你哭你笑你感动你纠结 第二天依然是车水马龙的城市

要强大 要放下

要成长!

篇四:生活

作者:拖鞋军师

点一盏青灯

吹一曲幸福的歌谣 时光把夜色淹没

你的身影不曾远离 从璀璨的花都到瘦弱的西湖

从清晨到日暮

饮一杯烈酒

笑谈当年

篇三:走近诗歌的世界

走近诗歌的世界----名著阅读指导教案

《纸船》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能感受自己的母爱。

3、学习托物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体味诗歌内涵

教学难点

把握诗歌基调,有感情地朗读

课前准备

学生:上网或查阅书籍了解作者; 利用工具书,读准课文,初步了解诗

歌内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课前完成)

1初步感知,扫清障碍

wang paotǎngzài

妄弃 抛下 倘若 载着

2朗读诗歌,用“/”划出句子节奏,并用“——”划出有疑问的句子或词语。

二、交流资料,讨论探究

冰心(原名谢婉莹),此笔名出自“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其代表作有小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和小说散文集《往事》。她的诗以歌颂母爱、童真、自然为三大主题。

1923年秋天,冰心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燕京大学并取得赴美留学的资格,这是很好的机会。可作者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那就是与挚爱的亲人分别。在她决定离开之后,家里就变得很异常:父亲背后的叹息,母亲强忍的泪光,自己与弟弟以狂欢来掩饰内心的痛苦。在远离祖国的太平洋上,诗人无意中看到弟弟写的纸条,情不能已,写下了这首诗。

结合背景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 听读入课,熟悉文本

先听范读,体味诗中所创造的意境,产生想象与联想。

四、 深情朗读,体会情感

(一)朗读指导,要求读出诗味。

朗读技巧:把握好节奏、重音、感情基调,应该尽量读得深情、低沉。朗读标准:声音响亮、吐字清晰、节奏分明、感情充沛。

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

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二)成果展示,表演朗读

学生选择自己最欣赏的诗句朗读,要求读出自己的理解。

第一节:如"从不肯""总是"表明诗人并非这一次出门远行才有此举动,而是对母亲的依恋思念之情由来已久,一直就很浓烈,"一只一只"点出所叠纸船的数量多,表明诗人对母亲的思念极深。

第二节:诗人写出精心叠成的纸船抛入大海后瞬间发生的种种令人心碎的结果,并写出自己明知没有结果还是不灰心地叠。

第三节:“泪和悲哀”是由于深爱母亲却又不得不与母亲离别,远隔千里不能与母亲朝夕相处,对母亲的日夜思念的滋味而痛苦,诗人想象纸船载着对母亲的爱和远离母亲而产生的这种悲哀情怀流到母亲身边。

在这首诗中,冰心把对妈妈的爱和思念通过什么载体传达给妈妈?写法称为?

借物抒情

五、 迁移拓展,丰富情感

(1)古今中外抒写离别、思念之情的诗作,很多运用借物抒情的写法,有的寄情于月亮、有的寄情于山水、有的寄情于大雁,请你读出学过的相关的诗句。

例如: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王湾

六、 综合练习,巩固提高

对比阅读(朗读并体会)

父亲

朦胧时

父亲

是一座大山

坐在他肩头

总能看得很远、很远

懂事时

父亲

是一棵倔强的弯松

这才发现

我的分量是这样重、这样重

而现在

父亲啊

你是一首深沉的诗

儿子默默地读

泪轻轻地流。

七、总结阅读的步骤:

疑问阅读-----讨论阅读-----深情阅读-----综合阅读

音乐感染,感情升华

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闭上眼睛,静静聆听)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