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斯大林传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9:40:58 体裁作文
斯大林传读后感体裁作文

篇一:《斯大林传》读后感

《斯大林传》读后感

数科院 07数本2班 江泽婷 2007224207

林语堂曾说:开卷有益,掩卷有味。当我轻轻合上《斯大林传》,我的思绪,百转千回??

斯大林,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苏联共产党领导人与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

斯大林的一生,功勋显赫卓著,错误极其严重。长期研究关于斯大林传记史料的苏联哲学博士沃尔科戈诺夫教授这样评价说:“无论我们愿意不愿意,斯大林不仅属于过去,而且属于现在和未来。这个人物的历史像是一个中心,反映了他那个时代极其复杂的辩证法。那个时代的情况有多么复杂,领导人民和党的这个人物就有多么复杂。”亲身经历过斯大林时代的苏联人民,充分肯定了斯大林伟大的历史功勋,但也亲身感受了他在肃反扩大化以及在工作作风方面不够民主,甚至粗暴所犯下错误而造成的苦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拂去历史的尘土,人们更加感到,斯大林的错误,绝不应当影响他作为一代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史地位。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他的一生,仍然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一生,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一生。”总而言之,斯大林的成绩是主要的,缺点、错误是次要的。

半个世纪转瞬即逝,关于斯大林的争论却依然如故。但是,历史会永远记住他,一个精彩的生命,一个用钢铁意志书写历史的人。作为斯大林的合作者与对手,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用这样敬畏的口吻评价斯大林:“当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了原子弹。”普京也曾说过:“斯大林是个独裁者,这毋庸置疑。但必须要强调的是,正是在他的领导下苏联才取得了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忽视这一现实是愚蠢的。”就是在当今的俄罗斯历史最喜爱名人评选中,斯大林依然稳居第三。他为这个国家贡献了一切。

正如沃尔科戈诺夫这样说:“人民的裁决可能变幻无常。而历史的裁决是永恒的。”

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开创者伟大的列宁的最忠实最卓越的学生和战友、列宁事业的伟大的继承者、中国和东方人民的最亲爱的导师和朋友约·维·斯大林,逝世已经57周年了。

纪念斯大林,追述一下他造福于人类的伟大事业是有益的。这里且略举三点: 第一,在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继承了列宁的伟大事业,粉碎了各种敌人的阴谋诡计,排除了一切的艰难困苦,领导苏联人民胜利地建成了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战胜了希特勒法西斯的侵略,拯救了全人类。 一九四一年六月,希特勒在席卷了欧洲的资本主义世界之后,便背信弃义地倾全力向苏联进犯。当时的英美帝国主义者,幻想着坐收渔翁之利,迟迟不开辟第二战场,使全部的战争重担,都压在苏联人民的肩上。在斯大林的天才指挥下,在红军的坚强抵抗下,在苏联人民团结一致和强大的社会主义力量面前,经过残酷的战斗,终于战胜了法西斯侵略者。这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拯救了全人类;因为,如果没有社会主义的苏联,是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战胜希特勒法西斯的。

第三,斯大林的和平政策,鼓舞着战后世界人民为和平事业而胜利前进。 二次大战后,全世界的人民,特别是遭受过侵略的国家的人民,都深恶痛绝地憎恨战争,十分迫切地渴望和平。因为,他们知道,战争,就是千百万人的灾难与死亡。因此,斯大林的和平政策,就成了战后世界人民的旗帜和希望。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不分国籍和地区,不分民族和信仰,全在这一旗帜之下团结起来了。

新的世界战争的挑拨者、希特勒法西斯衣钵的继承人——美帝国主义者,幻想着要建立世界霸权,企图奴役世界人民而攫取全世界的财富,疯狂地推行着战争政策。“冷战”不足,继之以“热战”,给朝鲜人民造成了“赤地千里、卢舍为墟”的空前灾难。被英雄的中朝人民打败后,它仍野心不死,现在又把魔爪伸进了印度支那半岛上去。但是,在斯大林和平政策的号召下,现在的世界和平民主运动,已具有着空前的规模。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的“毫无疑义,以苏联为首的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阵营,将变得更加团结、更加强大。”(“最伟大的友谊”)战争贩子的战争政策,是越来越难以兜售了。美帝国主义的任何阴谋诡计,都必然是徒劳无益的,不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的日内瓦会议,就要开会了。这无疑地又是斯大林和平政策的巨大胜利。斯大林和平之光,永远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

篇二:《斯大林转传》读后感

读《斯大林传》有感

--从历史的角度解读钢铁的人的功过 当我读完《斯大林传》的最后一页,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位将国家从平穷和软弱中解放出来的领袖。在入土之后,没有得到人民的尊敬,反而备受诟病。有人说他是英雄,统帅;也有人说他是刽子手,屠夫。在读完整本书后,我有了自己的看法。

斯大林,原名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朱加什维利,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以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并称当时世界三巨头。他早年出生于富裕家庭,进如学校时也是名列前茅;后来家道中落,怀着一腔热血的他参加了反对沙皇统治的革命团体,并逐渐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虽然人生中数次被捕,被流放,但是他的心中没有失去对光明和正义的渴望。1912年,他在列宁同志的指示下创建了《真理报》。1913年他在发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时首次使用了笔名斯大林(以为钢铁的人)。俄国二月革命后,斯大林因为支持列宁而遭到临时政府的通缉。十月革命后,斯大林通过各种政治手段,先后和军人集团,布尔什维克党中的激进分子达成统一战线,在列宁逝世后,逐步掌握了大权,成为苏维埃第一书记。从此开始了自己备受后人争议的政治生涯。

一.备受斥责的重工轻农方针,国内改革期间的激进和铁腕的政治家。 斯大林掌权后宣布实行集体农庄制度,这一制度是基于当时苏联出现的粮荒出台的。斯大林认为是少数人大量囤积粮食,才使得苏联出现粮荒。于是他提出消灭“富农”的口号,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集体农庄。农民对此坚决反对,于是苏联各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暴乱和反叛,苏联当局只能派遣正规军镇压“反革命”。与此同时,斯大林利用个人崇拜和列宁格勒州委书记被刺杀一事对党内的老布尔什维克进行了无情的清洗。后来大清洗范围不断扩大至军队。军队5位开国元帅中,有3位被处决。上万名基层指战员被枪决或流放。此后大量的非军事人员填补了这一空白,使得苏军战斗力大大削减,直接导致二战初期苏军损失上百万人,也丢掉了大片国土。这是斯大林备受斥责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一时期,虽然苏联内部矛盾重重,但是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完成了有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历史进程。同时也为苏联二战的胜利反攻打下了工业基础。可以说这是一个斯大林功过并举的时期。也是后来人抨击他最多的时期。但是为了大大强国富民的伟大目标,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在没有前人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苏联取得的成就可谓是惊人的。

二.卫国战争彰显钢铁人得气魄与毅力。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大(来自:WWw.zW2.CN 爱作文网)举进攻苏联,苏联国家工作重点立刻从和平时期的经济转变到战时配给经济。在面对当时世界第一的德国军队时,尽管苏联红军战士前仆后继,舍生忘死,依然没能挡住德军滚滚的坦克履带前景的步伐。1941年11月,德军进攻到莫斯科城下。在这国家存亡之际,斯大林表现出了一个领袖的气概。他下令将外国使团撤退到古比雪夫,而自己坚守在莫斯科。11月7日,面对强大的德国空军和炮兵带来的极大压力,斯大林依然举行了一年一度的红场阅兵,这极大地鼓舞了苏军的士气。在数十万名将士的努力下,德国中央集团军群被击退,莫斯科保卫战获得伟大胜利。在整个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斯大林作为一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以其独到的眼光。与西方英美两国签订了雅尔塔条约,共同对付法西斯。三巨头的合作使法西斯节节败退。1945年5月。红军攻入柏林。在付出了上千万人死亡,伤残;国家建设倒退数十年的情况下。斯大林带领苏联军民,为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也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形象。

三.后斯大林时代的去斯大林运动

1953年3月5日,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斯大林逝世,享年74岁。此后继位的苏共领导人赫鲁晓夫在评判斯大林功过是非时,单方面的意味否决斯大林的贡

献,而是掀起了去斯大林运动。在这一期间,斯大林的一些错误被无限扩大化。一批斯大林时期被处理的冤假错案得以平反。然而在这样的做法是不科学的,也是非马克思式的辩证讨论。赫鲁晓夫直接否定了斯大林的历史贡献,使得斯大林成为备受诟病的人。不知斯大林若泉下有知,会是怎样的感受。

四. 斯大林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

1.二战期间,苏联为了避免与德国和日本的两线作战,私自将中国的蒙古地区(现在外蒙古地区)划出,建立了亲苏联的蒙古共和国作为缓冲区。这是对中国利益的巨大损害。

2.由于斯大林歧视非斯拉夫裔人,在其执政时期对部分地区的外族进行清洗。使得这些人在二战时期支持德国法西斯。最终导致地区不稳定(例如俄罗斯车臣问题,格鲁吉言问题等等)

3.斯大林的重工轻农政策,使农民失去劳动积极性,这违反了列宁的初衷,也是列宁和斯大林关系决裂的一个原因。在以后苏联数十年的发展中,苏联始终因为农业的短板无法成为和美国势力平起平坐的大国,也为日后的苏联解体埋下了伏笔。

五.斯大林功过是非

斯大林作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功绩是可以肯定的,正如毛主席对他的评价那样:“苏联过去把斯大林捧得一万米高,现在却贬到地下九千丈,我们不能跟着转。斯大林是三分错误,七分成绩。总的来说还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我认为斯大林之所以褒贬不一是因为过去苏联的个人崇拜主意在作祟。斯大林个人崇拜的高峰期,斯大林的功绩被无限放大,人们忽略了他在共产主义进程中犯的错误,也忽视了斯大林的一些政治上(农庄制度),军事上(基辅战役,由于斯大林死命坚守使上百万苏军灭亡。希特勒称这是人类史上最大的歼灭战),甚至他个人品质上的错误(斯大林脾气火爆,又是固执己见)。

当赫鲁晓夫提出“去斯大林”时,斯大林时期一些问题和错误又被无限扩大化,这种反差使得斯大林站在了风口浪尖上。

作为个人,一位共产党员而言,他经历了人世间的诸多苦难,入狱,遭诽谤,遭抛弃,遭质疑,但是他没有失去希望,没有退缩;当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他有逃避,而是无谓的迎面而上。光从这几点就能说他是一个伟大的人,成功的人。我们从内心深处崇拜这样的钢铁之人。

作为一个领袖,他思维敏捷而且有政治眼光。在民族存亡面前能放下与西方国家数十年的对立,依然援助英国。为世界的和平有不可估量的贡献。一位伟人用它自身的胆识和气魄感染了一代代青年,人类历史为有这样的巨人而大放光彩。

以上为个人观点!关于斯大林的功过是非众说纷纭,期待大家一同探讨。

2011年8月9日

篇三:毛泽东传读后感

《毛泽东传》读后感

在中华大地几千年的文明史似乎从来不缺少独领一时风骚的伟人,上述秦皇汉武、下数明皇清主其文韬武略无不让人称赞,可是却没有一位可以像毛泽东这样让一个受百年欺辱的民族屹立起来。中华民族在毛泽东的带领下庄严的屹立在世界的民族之林。毛泽东之于中国,就相当于华盛顿之于美国,毫无疑问,毛主席是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孜孜不倦的工作精神,朴实的生活作风,简明厄要的文风,指挥若定的作战风格,充满辩证法的工作思路,处处体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以及不自傲,没有架子,时时刻刻对革命的各项工作保持清醒的头脑,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读《毛泽东传》,读到的,与其说是一位伟人的人生历程,倒不如形容为一种伟大思想,由萌芽时期慢慢形成,到最后灿烂辉煌的过程。

一、早期所受影响

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是一个善于经营的人。和很多靠自身奋斗摆脱贫困的农民一样,他克勤克俭,精明刚强,并一直按自己的生活方式塑造儿子,让他从小开始做各种农活。毛泽东在回忆中说,“他是一个严格的监工,看不得我闲着,如果没有帐要记,就让我去做农活”,“他的严厉态度大概对我也有好处,这使我干活非常勤快,是我仔细记账,免得他有

把柄来批评我。”

父亲希望儿子成为一个和他一样生财有道的人,一旦发现儿子偏离了自己规定的道路,就会以各种方式惩罚他,这造就了毛泽东最初的反抗心理。时间久了,毛泽东悟出了一个道理:在压迫之下,一昧示弱只会遭受越来越多的打骂,只有奋起反抗,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这种反抗精神,一直指引着毛泽东在反压迫的路上越走越远。

如果说父亲毛顺生给予他的是反抗刚强的精神,那么他对人民的关心、同情则是来源于母亲文七妹。作为一名普通的母亲、妻子,文七妹拥有典型的农村妇女的特质———默默操守家务,淳朴善良,富有同情心。母亲的言传身教,使毛泽东从小同情贫弱,关爱他人。

毛泽东少时特别喜欢读反抗统治阶级压迫和斗争的故事。八岁到十六岁之间的几年,他在许多不同的私塾读书,这段他称之为“六年孔夫子”的时光,培养了他“鉴古知今”的爱好,帮助了他之后的“古为今用”。因为读书,他开始对国家前途感到担忧,开始意识到努力救国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职责。十八岁,在听到一位革命党人在学校发表的激烈讲演之后,毛泽东决定投笔从戎。

二、思想形成阶段

1921年以后,毛泽东正式组织工作,作为湖南党的领导人,做教育加组织工作,他试图把共产主义这杯新酒倒进湖

南经过考验的激进主义的旧瓶里。国共联合后,毛泽东作为一名共产党人在国民党里担负了重要责任。在这个阶段,他开始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跟共产国际的大流思想出现了分歧。他开始注意到马克思不曾注意到得一个阶级——农民阶级,因为在中国当时的国情下,工业化不发达,工人组织的力量不够壮大。

然而,在他的思想还未形成之时,面对各种思潮的压迫,他不得不为眼前的道路着急。1927年春夏,国民党突然对共产党进行穷追猛打。共产党对此极其震惊和气愤,立刻决定在城市实行武装起义,夺取全国政权,毛泽东自动请缨到湖南组织起义。然而,起义没几天,几乎全部失利。毛泽东险些在这次起义中丧生。这使他迅速明白,国民党已经壮大,整个形势是敌强我弱,眼下不是什么继续暴动,而是如何生存的问题。他十分肯定,必须先生存下来才能谈到其他。上山,在当时来说,是惟一正确的选择,但中央则很难理解,乃至非常愤怒。

正是井冈山上,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现实第一次完美结合,在这里他不用再受国际共产主义的束缚,他可以更接近人民群众,可以更好的思考和探索出路,不断壮大自己的部队。长征的过程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的领导权力,毛泽东思想也在这一过程中慢慢形成。他开始了他人生最辉煌的阶段。

在这段时间里,国共两党出现分歧,各个的思想也走向不同的方向,中国整个开始走向两个分化的局面。却逐渐形成两个大的方向。国民党的资本主义和共产党的社会主义。而在共产党内部,也是左倾,右倾,摇摆不定,对于哪种道路才是正确的都有着不同的看法。渐渐的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在共产党人心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三、思想日渐成熟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毛泽东对中国未来道路的探索日渐成熟,道路逐渐清晰起来。他反复提到他1927年第一次使用的格言:“枪杆子里出政权”,他相信,一只队伍如果没有工作中心就毫无意义。他对于政权和打仗的看法在成了人们的指导思想。他的《论持久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正是这场战争使毛泽东的探索越来越有意义,成就了毛泽东思想,成就了毛泽东这一时代伟人。

延安时,毛泽东的目光已经从过去的战斗转向未来。他统治着一片领土,已经开始把自己看作是中国的下一代领袖。他相当自觉地把自己安排在权力的宝座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毛泽东召开了一次中共代表大会,新的党章宣布,“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的意识形态。它没有提到斯大林的名字。对于中国,似乎毛泽东的东西更实用。

毛泽东探索多年的思想和他的地位在共产党里,在中国逐渐确立起来。虽然今后还会有各种发展,他还面临各种探

索,但是毫无疑问,他之前在中国的探索已经付诸实践了。他已经开始成为一名圣人。

结语

多少年过去了,毛泽东三个字再也不代表一个个体,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一种精神,是中华民族追求独立和自由的信仰。毛泽东对革命的探索,是中华民族对革命的探索中的一份子,但无疑是最成功的一份子。而最终是毛泽东和共产党人的探索引领着民族的前进。这两条探索之路一直相互影响,最终合二为一,成就了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中华民族前进的道路。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