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信义日记本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9:21:45 体裁作文
信义日记本体裁作文

篇一:这应该是完整的看第4遍信义

这应该是完整的看第4遍信义,而不完整的节选看,是无数次了。昨天朋友问我,为什么那么喜欢信义。其实他问过我很多次,因为就算我最喜欢的邪恶力量,我也没办法短时间内重看几次。

我记得最早时,我回答:大将很帅,故事好看。

后来我说:因为大将是我的理想型,他符合了我想要的男人的一切关键词。 昨天我说:因为信义里表现的爱情那种方式,是我最喜欢的那一种。委婉,含蓄,不直接,娓娓而来,水到渠成。

我喜欢它,每看一次就更懂一些,懂大将的眼神深处的痛楚或温柔,懂每一个珍贵的拥抱背后蕴含的勇气,懂这个笑容和那个笑容的不同。

就像东邪西毒,你唯有看一次又一次,你才接近它一次又一次。

突然我就大概明白,为什么信义在韩国会惨败,在中国,也并没有成为一个风靡的奇迹。

电视剧也是看受众的。大多数人都喜欢简单粗暴的爱情,在告别了拙劣的虐心剧情女二坏男二痴男主女主跟踩地雷似的玩误会以后开始回归到了简单正常的谈恋爱,却还是希望那恋爱谈得不需要太用心。

你喜欢我你就告诉我我喜欢你不需要言说,心有灵犀得不仅他们互相知道,观众也知道。

悬念不要在爱情里,偶尔玩在剧情里,偶尔玩在结局里就好了。

就像吧里我看见过的一个朋友写剧评时写到过,她旁观了下家人看的电视剧然后预知了坏人是谁,然后果然就是。

我为什么要写这个帖呢,大概是因为上面的这些想法,也是因为我一直耿耿于怀那个在剧本里应该出现在大将手边的阿司匹林瓶。我曾经也纠结过被砍掉的那些剧情,觉得金刀那老混蛋让这个故事变得不完整。直到昨天我对朋友说出我喜欢信义的新理由,我突然觉得我理解他一些了。

宋编很喜欢呼应。或者说她很喜欢对称美。

看起来她喜欢制造悬念。但是实际上她就像分镜一样。她用这个镜头给了你问题。然后用另一个镜头告诉你答案。或者用这个镜头告诉了你一个匪夷所思的答案,然后你再在以后的某个镜头找到了问题。

实际上会喜欢信义,或者说因为含蓄迷恋信义的人,有没有想过,我们的迷恋,是因为这样的呼应,仅仅出现了20%。

悬念如果总会有答案,你还会喜欢那个追寻答案的过程吗?反正会出现答案~

宋编和金刀应该有着一些相似的特质,所以他们愿意合作。他们的风格里有着一个相同的东西:留白。留白有时候和悬念相同,但是又不完全是悬念。留白就是大量的想象空间。所以信义是一个眼神戏,放在中国那就是给梁朝伟演的。

【PS:这个比喻只需要意会就好了,千万不要代入脑补,会想死的。。。

我第一次看信义,我从一开始就觉得这2人是互相喜欢的。主要各种对视各种眼

神各种含蓄的粉红。但是我就是找不着确实的证据。

这就是留白的魅力,不会给你确实的台词,不会给你旁白,说白了,就是让你脑补!

话说尽了不美,所以一千个人有了一千种信义。

而宋编被砍掉的一些剧情,就可以看出金刀并不喜欢这种隐晦的提醒和答案。而现在看,有些我也比较赞成。

比如大将出现时,他背后绽放的小黄花。我们看完了整部剧,会觉得遗憾,这样明显的小粉红,为什么不出现。

但是想过么,小黄花,要在七年以后,由那个女人赠予,它才在大将的生命里有了独特的意义,才在我们心里有了存在的位置。但是七年前,它有P的含义?它绽放做毛,要知道,崔莹的性格也是信义里很重点的一个部分,他的经历和心路,一度也是影响着感情的一些基础。。七年前,我算算,脑补过度的话那个时候恩秀小朋友还和学长在一起或者刚被甩啊亲。小师妹刚挂没多久,然后就出现了这个东西。这个呼应唯一的价值是想把这个故事定义成命中注定,但是太过于俗套。连脑补都会牵强。

砍掉了大将为手下出头的剧情,大概也是因为俗套。一个本来没有前途的队伍,存在着一个另一个核心领导的队伍。然后各种不服,然后男主上去霸气侧漏一把。然后王霸之气让人心服口服。俗套了。我更愿意像现在这样,去想象在那七年里到底发生过多少事,他将这个队伍从一开始的软弱,带到了现在这个高度。继而让这些人心悦诚服。

砍掉了那个血痕,大概是觉得已经足够了。爱留白的人,都不喜欢“极致”这种东西。所以很多朋友都会觉得,擦,这马上就高潮了或者刚高潮起。你就给我停了。明明可以更嗨的。而实际上如果金刀想玩那种心都碎了的虐爱情深,又何止这血痕一个遗憾,大将和恩秀那么多错过的痛苦,互相都没有第一时间在场或者不知情。错过了多少次可以撕心裂肺的机会。错过了多少次心痛到呼吸不出来的机会?

实际上对大将来说,那把刀放在恩秀脖子上,他的心跳已经到了最快了。就是割出10条血痕,他的心跳也不能更快了,他的怒气值也不能更高了。他又不能扁恩秀一顿。所以既然如此,就不必再多加一点。

然后就是阿司匹林瓶,这是我今天想到开贴的原因。实际上我大清早就是因为想这个阿司匹林瓶,才想到了金刀和宋编的区别。我耿耿于怀这个结局,从第一次开始看,我就对结局很焦虑。我不想结局,我想看下去。。然后在这种心情里,这个戈然而止的结局,让我差点想把电脑砸了。

能不能让我的气不要憋在这里啊浑蛋至少让我呼出来让心口舒畅点啊!!!!所以我还是要说信义为什么滑铁卢实在是因为金刀想要的受众太小了。。。

阿司匹林瓶,还是一个呼应。它本来想存在,去告诉大将恩秀没有死,所以大将

好好的坚强的活下来了还成了大将军扛着鬼剑把鸭绿江打下来了。电视剧或者故事,不需要什么逻辑,对于观众而言。但是对于一些有强迫症的导演来说,他需要逻辑,他需要逻辑符合他一直营造的逻辑。所以这个呼应被砍了。

因为如果存在了,它还可能影响另一个呼应:我想我做不到,我也许会不断尝试的寻找你,我可能会迷失在奇怪的世界里。

阿司匹林瓶是一个答案,同时,它也是一个问题。

那么大将在艰难的挣扎里,摸到了那个瓶子【很难拍啊,难道他痛苦到抓地吗混蛋。

他看见了这个瓶子,他寻找到了这个问题背后的答案。

一:恩秀活着。

二:恩秀在找他

三:恩秀迷失在了奇怪的世界里。

那么坚强的大将,都压制不了的恐慌,让他一直恳求恩秀答应:答应我,你不会那么做。然后吧唧一个瓶子,让他知道,那女人活着,但是在另一个触及不到的时空。

他会怎么样?

他不疯他还是大将吗?要知道恩秀知道的答案是60几年以后天门才开,也就是他们两个所知的再见面的机会,是60几年以后。如果没有例外,她和他,会在100年的距离里,死生不复相见。可能有人说,大将曾经想送恩秀走,只要她好好活着,大将心里虽痛也安慰,至少没死。

不一样。他忍着痛楚忍着难过,希望她回到的,是自己的世界,是有热水澡可以洗,有自己的一个小房子,有朋友有父母的那个世界。哪怕没有他,至少没有太多的危险,是她熟悉的,属于她的世界,也许精神会荒芜,但是可以欺骗自己不用担心她的生活。但是一百年前或者更久前,那个奇怪的世界,没有朋友没有亲人,不是她的世界,是完全陌生的世界。而他不在她的身边。她要一个人生活,抵抗那个世界的一切危险。

看仁显王后时,唯一让我心痛的地方,是金大人说不管是一年还是十年,只要我可以走到,我都会走到她面前,但是,我走不到。那一瞬,是我全剧里第一次感到感情被带起共鸣跟着难过的时刻。

所以我真的找不到大将不疯的理由。光是我代入我都觉得我要疯掉了。

所以,砍掉了这个瓶子,让一切变得顺理成章一些。不如是他怀着希望与想念,遵循着他曾经的承诺,过着继续的生活。他当然会带着幻想,有一天她会回来。但是在那之前,他还要遵守他对她的承诺,他会好好活着。他会在那个分别的地方,放肆个四天三夜。那四天三爷,也许就是他和“她”在一起。至少,你安好。也许心会枯萎,相思催人老。但是至少,至少,你安好。

所以我觉得金刀并非不懂大将和恩秀,他还是给了大将一点点的怜悯与安慰。

若,信义真的有了那么多显而易见的解释与答案,我们还会喜欢吗?若他真的将我们脑补的那些醋意,那些在意,宣之于口,在御医的门外巧合的听到让人误会的对话,再错过她的心声这几乎每个小言小说里出现的情节。若他和恩秀像王和王后那样:恩秀我喜欢你我很早就喜欢你了~在我的世界你是第一。非拥抱不能体现爱,非亲吻不能发泄在意。

我们真的会喜欢吗?

记得大学时,曾写过一篇关于古代爱情小说和现代爱情小说的论文,其他都忘记了,大概记得很清楚一个观点古代爱情小说,可能三章才初初一见,半本才牵手,而现代爱情小说,可能翻几页就上床了。

爱情之我来说,最美的部分,就是互相试探的过程,就是心怀鬼胎的时候,就是心跳过速脸红手热艾玛但是我不想躲开的时刻。那个发酵,疑问,确认的过程,最美。大概是我喜欢这样含蓄温婉的方式。所以我喜欢的暗恋的故事,必定是我喜欢着一个人,他不知道我喜欢他,而我在他的身边,慢慢的成为他生命里重要的一个人我喜欢着他,最后他喜欢上我,或者他其实也一样喜欢我。而绝不是他突然听到了我的心声看到了我的日记本或者某个朋友对他说你知道吗她多喜欢你然后一一罗列证据,让他正视这个喜欢他的女人,然后跳到她喜欢着我这个问题上来。

所以我想,和我一样原因迷恋信义的人们,也是因为那些含蓄,因为这与流行无关的爱情方式,因为那些不完整。因为那些不完整让我们爱上,才想要完整。

所以我喜欢信义。所以我写了上面这些不知所谓的文字。

篇二:蒋介石日记

蒋介石日记摘录(1945 年重庆谈判期间)

附:

说明:以下的日记系2007年6月至7月叶永烈先 生摘于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档案馆所藏《蒋介 石日记》,标点符号系摘录者所加。在日记中,蒋介石 多处称中共以及毛泽东为 “匪”, 摘录者尊重原文未予 删除,但是“匪”字加了括号。这些日记,真实记录 了蒋介石当时怎样策划、进行重庆谈判,为这一重大 历史事件提供了当事人第一手记录,弥足珍贵。蒋介 石在日记中,除了直书毛泽东之外,有时也写作“共 毛”或者“毛共”。从日记中也可以看出,蒋介石作为 基督徒是相当虔诚的。

1945 年8 月15 日

今晨接获敌国无条件投降正式覆文以后,惟有

深感上帝所赋予我之恩典与智慧之大殊不可思议之, 尤以圣诗篇第九章无不句句应验,毫无欠缺为感。上 帝所予我之祝福如此之大,岂可不更奋勉?上午七时 前接吴国桢电话,知日本已向我四国正式投降云。覆 文定七时发表,乃即默祷。在静默中即听得日本投降 之播音。此心并无所动, 一如平日。 静坐三十六分,课毕阅报,决定十时对世界广播。记事后,即往广播 大厦播词,发电邀毛泽东来渝共商大计。着手拟接收 各省及招降各人员姓名。正午督促对敌冈村命令之设 法接发与催其回电等各种处置。下午发美英俄三国贺 电并促文官长到三国使馆代祝共同胜利。批阅公文。 五时会见哈雷魏德迈,彼促我派兵占领香港甚切,余 当考虑。

中苏互助协定已于今晨六时签订。终日未接宋

等正式报告,仅闻各处广播消息至十二时方证实也。 8 月23 日

毛泽东覆电拟派周恩来代表来渝洽商,余覆电

务望其同来。

8 月25 日(上星期反省录)

毛泽东第三覆电温顺已极。

共毛之态度横逆与驯顺,一周三变。

8 月26 日

接毛共电谈其派机并希布哈雷飞延安接其来渝

保证其安全也。

8 月28 日48 《同舟共进》月刊 2008年第2期 下午约集各院长,会谈时闻毛与哈雷、文伯已到

机场,乃约其在林园聚餐。新华日报于今晨发表其中 共廿五日之宣言六项。仍弹旧套。其实未知最近国际 内容与情势之发展而更未知中苏协定之内容,可怜 矣,彼从不知早为苏俄所弃矣。 朝

8 月29 日

静默祷告毕入浴后十一时睡。近日忙碌,除午睡

外几无暇也。 对共谈判方鍼其所提六条皆应 (予以) 留 有余地而不加以当面拒绝。

8 月31 日

共(匪)在徐州以西击杀美军官一员并捕去三

人。魏德迈昨晚在美使馆对毛泽东严厉斥责,形势险 恶。此案共(匪)对美国之心理与政策为何如矣,此 实有益于中美国交之增强与消除我内部处置之艰难不 少也,感谢上帝, “阿门”。

8 月31 日(上月反省录)

毛泽东应召来渝,此虽为德威所致而实上帝所

赐也。

十五日对中外广播廿四日对联席会议讲演以及

致毛泽东四电之文稿皆将成为史料乎。

雪耻的日志不下十五年,今日我国最大的敌国

日本已经在横滨港口向我们联合国无条件的投降了。 五十年来最大之国耻与余个人历年所受之逼迫与污辱 至此自可渝雪净尽。但旧耻虽雪而新耻又染,此耻不 知何日可以渝雪矣勉乎哉。今后之雪耻乃雪新耻也, 特志之。

上午朝课记事后,校阅事略(廿二年四月)。十

一时起,修正讲稿。下午考虑对共方略甚切,忽觉上 帝赐予智能,此时对共党应以主动予之妥协并投其所 好,准予整编十二师部队。如其真能接受政令、军令,则政治上当准备委派共党之人以一省之主席,让其满 足一时,以观后效。 以目前形势, 如由我主动为之,于大局无损而有益也。共党问题如能获得解决,则政 治建设当无障碍矣。乃决心予之。五时到八时,改正 讲稿。晚宴毛泽东及谈话。

9 月4 日

今晨五时未晓,起床祷告,愿共毛之能悔悟,使 国家真能和平统一也。

下午批阅,四时后到军会,五时举行庆祝胜利典

礼后,约毛共在办公室谈话片刻,直告周恩来所提方 案与态度皆应根本改变也,彼诺之。

9 月12 日

正午约毛泽东谈话约半小时。余示以至诚与大

公,允其所有困难无不为之解决,而彼尚要求编其二 十八师之兵数耳。

9 月17 日

正午约毛泽东、哈雷照相,谈话。据岳军言,恩 来向其表示,前次毛所对余言可减少其军额之半数 者,其实为指其四十八师之数,已照其共(匪)总数 实

减少一半之意也。果尔,共(匪)诚不可与言矣,当 时彼明言减少半数,为二十八师之数字,也是无信不 诚,有如此也。

10 月2 日

共党反盗为主,其到重庆在军事、政治上作各种

无理要求犹在其次,而且要将国民政府一切法令与组 织根本推翻,不加承认,甚至实施宪政之日期与法定 所选举之国民大会代表亦将彻底推翻重选,而将代之 以共党之法令与组织,必使中国所依照其主张受其完 全控制而成为纯共党之中国终不甘其心,必以不民主 之罪而强置于一切民主制度之上也。

10 月9 日

毛泽东今日来作别,约一小时,先问其国共两党

合作办法及其意见如何, 彼吞吐其辞, 不作正面回答。 余乃率直告他,国共非彻底合作不可,否则不仅于国 家不利,而且于共党有害。余为共党今日计,对国内 政策应改变,即放弃军队与地盘观念,而在政治与经 济上竞争,此为共党今后唯一之出路。笫一期建设计 划如不能全国一致努力完成,则国家必不能生存于今 日之世界,而世界第三次战争亦必由此而起。如此吾 人不仅对国家为罪人,而且对今后人类之祸福亦应负 其责也。彼口以为然,未知果能动其心于万一,但余 之诚意或为彼所知乎。

10 月10 日

正午,往返毛泽东于桂园,送行也。彼忽提议,

今晚来宿林园, 余知其必另生问题, 乃欢迎其来宿也。 约谈十分时即辞出,与妻到国府约谈中外来宾,举行 庆祝酒会毕,六时离府回林园??九时四十分,见毛 泽东约谈半小时。

10 月11 日

昨夜共毛谈话,忽提政治协商会议以缓开为宜,

并称彼回延安准备召集其解放区民选代表会议后,再 定办法, 又称国民大会提早至明年召开亦可。 余闻之, 殊为骇异,乃觉共党不仅无信义而且无人格,诚禽兽 之不若矣。余于此乃不能不和婉明告其如此态度付国 民大会无期延误,我政府不能失信于民也。

10 月13 日(上星期反省录)

共毛十一日飞回延安,虽罪恶昭著而又明知其

必乘机叛变, (实)为统一之大碍,断其人决无成事之 可能,而亦不足妨碍我统一事业

篇三:黄仁宇读蒋介石的日记

◎近代中国面临的是双重的历史任务,一是传统的任务,即清王朝崩溃后如何重建中央集权制国家,二是向现代化转型的任务。蒋介石将民初以来军阀割据的局面进行了初步的整合,使国家实现了松散的统一,这是他的重要历史贡献。但蒋介石还是个中世纪的领袖,而非现代性的领袖。作为革命家,他虽然没有以帝王自居,但却认为自己是天命所归;虽然他的理论体系中也存在过向现代民主转型的观念,但始终没有实践。就事实来说,他就是一个威权主义者,而不是一个民主主义者。

◎国共对决,国民党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蒋介石解决不了曾国藩以来的私兵制度,无法真正统一指挥,不能不让位于解决了私兵制度、更有朝气的中国共产党;没有低层社会翻转的依托,蒋介石就没有满意的辅弼之人,缺乏谋士良将,再加上他暴躁的个性,城府不深,缺乏谋略,也很难使他成为一个成功的领袖。

已故的黄仁宇先生是历史学前辈大家,他的遗著《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虽然写作于蒋介石日记开放以前,只是看到其他著作转引的部分日记,但仍颇显卓见远识。他责问以往相关的历史作品说:“要是蒋介石与毛泽东及他们的接班人所走路线全属错误,所做工作又彼此对销,则何以中国尚能生存至今,而且从1920年间至1990年间尚有显著的差别?难道今昔之不同全是负因素作祟?”也就是说,在黄仁宇先生看来,中国历史在蒋介石和毛泽东时代,都犯了很多“错误”(姑且叫错误,因为许多人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但他们仍然对历史的前进有所贡献。笔者非常赞成黄先生的观点,笔者一直认为,对立的双方往往是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的,社会是在新陈代谢中前进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进步,也有一代人的问题,因而形成更新和淘汰。蒋介石是个失败的豪杰,但我们今天读史,不可以成败论英雄,而是要理解他在中国历史前进运动中的地位。历史学家不必党同伐异,我们只是希望理解历史究竟是如何前进的。

既然要从大历史的角度理解蒋介石,当然难免见仁见智,因此,笔者在本文中,只是从学术的角度,就黄先生书中的部分见解进行商榷、修正和补充,以尽后一辈学者的责任而已。

黄仁宇读蒋介石的日记,认为“有帝王口气”

圣贤还是真命天子?

蒋介石在1936年11月10日日记中自述:“从前只以豪杰自居,不愿以圣贤自待,今日颇欲以圣贤自期,不复以豪杰自居矣。”黄仁宇先生书中引文作“以圣贤自责”(第115页),并认为“蒋介石从未自承已为圣贤,并且年近五十尚一直不愿意做圣贤。所以自责者出诸外界要求”。但原日记系“自期”,不是“自责”,含义自然不同。蒋写下这句话时,除红军江西失败后到达陕北的残余部队之外,当时中国各地都已在名义上归附中央,他自感已经为统一中国的大业奠定了基础。

本来从大历史的角度,不必纠缠这类细节,黄先生在本书中的细节也似嫌过多,而大历史的解读则有所不足。

从这段日记,我们看到蒋在思想上仍是一位很传统的政治领袖,跳不出豪杰和圣贤的范畴。根据蒋介石1931年日记后面记录的回忆:“余自觉民国三四年间进德不浅,悔悟昔非而今是,王阳明、曾文正全集、胡文忠全集,研究至再,颇有心得,甚至梦寐之间,亦不忘此三集。”自此,蒋介石读书非常勤奋,涉猎古今中外名著以及《圣经》,但读得最多的,还是儒学经典和后世大儒著作。我们再举一则日记,说明蒋介石从传统到现代转型的微弱。1940年3月18日:“颜习斋先生曰:?如天不废予,将以七字富天下:垦荒、均田、兴水利;以六字强天下:人皆兵,官皆将;以九字安天下:举人才,正大经,兴礼乐,?余则改:?安天下之道为:重考核,整纪纲,裕民生,而富天下之道,乃改为开矿,均田,兴电力,至于强天下之道则无异议也。?”当时社会各界正在呼吁实现宪政民主,蒋介石本人也曾表示要“还政于民”,但终究还是维持了一个传统的威权统治。

蒋介石不仅以圣贤自期,黄仁宇先生在引用了蒋介石1930年4月11日的日记后也认为“有帝王口气”(第75页)。显然,黄先生读到的蒋介石日记摘录,回避了一些内容,根据现在公开的蒋介石日记,作为革命家的蒋介石虽然没有以帝王自居,但却认为自己是天命所归。这与以真命天子自居并无根本区别。这类言论,在日记里常常出现。这里略举几例:

1931年7月1日:“安危无从捉摸,此时惟有信心,为国为民做去,实行三民主义以救中国之外,再无其他妙法,故自信,惟有余乃能救国家之危亡。如天不亡中国,则不能离三民主义,亦不能使中正败亡也。”

1931年8月24日:“天如不亡中国,惟有余一人,方能负此大任也。”

1935年3月31日日记中书写的格言:“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这句话我们现在可以在故宫乾隆皇帝的卧室里看到。

1948年2月8日日记记录他对张群说:“须知吾人始终立于革命地位,中华民国今日之基础不在政治与军事之有否实力,而全在于余一人之生死存亡如何,只要余生存一日,则必能保障国家之生存。”

我们在这里强调蒋介石的天命观念,并不是要据此否定蒋介石,或对蒋介石进行批判,那是政治理论家们的事。作为大历史的分析,是要读者认识到,中国社会的传统观念,还十分严重,对于一位反对封建帝制的革命者来说,也不能幸免。这是时代!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理解时代的特征。黄先生读到的日记不是全貌,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不是他的过错。他已经充分认识到,蒋介石还是个中世纪的领袖,而非现代性的领袖。

统一战争

蒋介石给自己的使命,就是国家的统一、独立和复兴(现代化)。但他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国家的统一,也就是安内的问题。

如何从大历史的角度看1927年到1937年的中国历史?黄先生的观察有些犹豫,判断不太明快。他有一段总结性的话:“然则此时人民已受军队劫掠,索饷之士兵则由将官一声

叱咤而处死刑,此时此刻公私权利是否存在?若是蒋介石专制独裁,则冯玉祥、阎锡山与唐生智可以算作民主之发言人?所以,历史学家至此已别无他法,只有如蒋廷黻之相信中国无从避免独裁。蒋介石之作为可以在将来诱导出来一个民主体制,此刻却不能立即成为民主。”

这段话有合理性,黄先生承认蒋介石作为独裁者是历史的产物,其实,蒋介石的反对派冯阎唐等人,也是独裁者,传统的政治生活并没有根本改变,民主只是在野者反对当权者时运用的现代术语。这是近代中国普遍的政治现象。关于蒋介石的独裁和发展现代民主的关系,他用了一句很是模棱两可的话,即“诱导”云云。我们很明白黄先生的良苦用心。如果说,蒋介石有一个以独裁训政走向民主的政治规划和实践,实在缺乏说服力。而如果说蒋介石的独裁训政和现代民主没有关系,那么蒋介石的继承者蒋经国毕竟在台湾采取了走向现代民主制的重大步骤。虽然在蒋介石的理论体系 (继承孙中山的理论而来)中也存在过向现代民主转型的观念,例如还政于民,但始终没有实践,甚至只是权术。蒋介石是务实的人,与孙中山的理想主义不同。所以,我们只能就事实说话,他就是一个威权主义者,而不是一个民主主义者。

近代中国面临的是双重的历史任务,一是传统的任务,即清王朝崩溃后如何重建中央集权制国家,二是向现代化转型的任务。恢复民族独立问题,是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的,不构成一个独立过程。近代中国重建国家统一的事业,经过了38年,而向现代化转型的任务,到现在还没有完成。我们就是要在这个大历史中去评估蒋介石的历史地位。

1931年7月22日日记蒋介石给自己的目标:“手拟对朝鲜侨胞惨案宣言稿。消灭赤匪,保全民族之元气,削平叛乱,完成国家之统一。盖攘外必先安内,革命即为救国,亦惟保全民族之元气,而后方能御侮,完成国家之统一,而后乃能攘外,近日之战争乃为救国与卖国之争,革命与反革命之争。”

他面临的是非常艰难的环境。1932年8月18日日记:“汪之虚伪,北之蛮横,南之叛乱,赤匪之狡侩(狯),子文之跋扈,皆使人愤慨,不能自制,此等事若非我负担,其谁能负之?上天之托付于余者,岂轻易之事乎?”汪指汪精卫,北指北方的各路军事领袖,南指两广的军事派系,赤匪指共产党,子文指宋子文,他的姻亲和重要干部。他在日记中反复提到的基本问题,就是国共斗争,国民党中央系与各派军阀的冲突,国民党中央内部的复杂斗争,他的亲信部下的道德和能力不足以支持他的事业,等等。1940年7月蒋介石在本月反省录中表述:“倭之狂暴,俄之阴狠,英之奸狯,美之贪吝自私,国际之不可靠如此,今后世界惟以强权狡诈是尚,而信义公理扫地殆尽。吾惟以正义与公理为本,以上帝与人格是依,成败存亡,惟有听之。”国际环境和国际援助,也难以支持他完成预定的目标。

中国共产党要统一中国,当然也要消灭蒋介石集团。究竟鹿死谁手?当然不是凭天命,而是各路英雄豪杰角逐的结果。作为历史的运动来说,不可能预设谁应该统一中国,最后的结果是奋斗的自然产物。在奋斗的过程中,最后胜利的中国共产党同样有失败的可能。而如果阎锡山在中原大战中取得成功,同蒋介石一样,历史也只能承认这样的结局。我们不能在胜负未明之前就断定某某某没有资格奢望统一中国。

在国家统一战争的过程中,蒋介石是一个阶段的缔造者:1936年9月反省录:“本月广西李白拜命就范,一场恶潮至此平熄,两广乃得统一,革命基础□□(日记此处不清晰,未能辨认)此已定,十三年来之恶战苦斗,从此内忧果能告一段落,是诚上天不负苦心之人也。”这是蒋介石的重要历史贡献,他将民初以来军阀割据的局面进行了初步的整合,使国家实现了松散的统一。没有这样的整合,中国怎能组织起有效的抗日战争,而且长达8年之久?国共双方的发展,是互相磨炼的结果。蒋介石的努力,奠定一个基础,即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形成了一个国共对决的平台。因为蒋介石已经扫除群雄,并且在经济文化教育事业上也提升了一个台阶。抗日战争的胜利,也大大减弱了国际列强干预中国内部事务的能力。没有这样的平台,中国的统一和独立,还要有更多的磨难和工作要做。1936年蒋介石对近代中国社会的整合是中国社会最终走向统一的一个台阶,而中国的统一是国家真正走向现代化的必要前提。近代中国的发展,是一个一个台阶地在新陈代谢的复杂的运动中,由一代又一代的人来逐步提升的。只有明白了历史的运动,我们才能明白我们今后的走向:仍然只能一步步地提升。

人身关系的军阀性

从大历史的角度,我们还必须考察的一个问题是:蒋介石是不是一位军阀?如何看待近代中国的军阀性质?近代中国社会的复杂和困难,也在这里。我们阅读蒋介石日记,上面提到的冯玉祥、阎锡山、唐生智诸人,在蒋介石眼里都是军阀,就是张学良、宋哲元、刘湘、龙云以及李宗仁、白崇禧,我们也认为是军阀 (无论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主张过民主还是没有主张过民主),他们的军队都是私军,归私人所有。那么,蒋介石就因为据有中央政府的地位,就不是一个军阀?军阀的定义当然不应该这样下的。

我们说蒋介石是军阀,并不是作为贬义词来使用,而是作为事实来分析。黄先生书中也提到“(蒋)对旁系将领已有嫌忌,更不得不培养人所谓之?黄埔嫡系?”(74页),他显然不愿意下军阀性的判断,但他后面还提到:“蒋去职,宋子文也不合作(指与孙科任行政院长的政府),而且失去蒋之保证,借款尚成问题,又况黄埔军人亦只有蒋能随意摆布调遣。以上情形都可用作攻击者之口实。一切由于蒋之?军阀体系?及?家天下?之作风构成。但是世界上任何机构,其最基本及最原始之核心组织皆无从脱离人身关系,只能先私而后公。”其实,黄先生“但是”后面的辩护词是完全不必要的。军阀体系的存在不是某个人的过错,而是历史运动的产物。

我们必须从大历史的角度来解释中国的军阀制度。清朝后期,太平天国兴起,横扫东南半壁,曾国藩号召士大夫训练军队之后,出现了兵归将有的私兵制度。清朝前期的八旗、绿营的经制兵,由皇帝命将统率出征的,但湘军是不可能由皇上另外选将统率的。就是湘军内部,一位战将战死了,他统率的军队只能解散,而不能另派将领率领。这就是近代中国军阀制度的起源。蒋介石的黄埔系成了中央军,并不改变私兵制度,因为,蒋介石并没

信义日记本

有改变私兵制度的制度性措施,直到1949年在大陆战败,黄埔系仍然只服从蒋介石的指挥,而不服从代总统李宗仁的指挥。其他派系也一样,傅作义的部队,并不属于蒋介石,而是傅作义自己的,桂系的军队也不是蒋介石的,而是李宗仁、白崇禧的。这些军队的使用,蒋介石是不能直接指挥的,而必须通过这些将领的同意,由这些将领指挥。

黄仁宇先生多次提到国民党军队指挥关系中的“人本主义之性格”、人身关系(第12、26、232页)。他指出:“新军之全部设计,下至技术中之细节,始终未脱离他之掌握。虽孙总理亦无从改变他之决策,可以从他们彼此缄件中看出。再以他用校长身份与大部黄埔师生保持密切之人身关系,凡此都与他所景慕之曾国藩、戚继光的事业有若干相似之处。”(第26页)。蒋介石没有能够改变曾国藩开始的私兵制度,也只能成为最大的“一派系之头脑”(史迪威语,第38页)。蒋介石在指挥军队作战时,不能用制式命令,而必须协商,必须尊重他们生存的要求,照顾他们的利益,否则的话,也许这支军队又要叛变了。他作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的最高统帅,其实指挥的只是一支松散的联合部队,他能够直接指挥的只是黄埔系以及直接依附于黄埔系的少数军队。黄先生书第232页中提到孙连仲要求“让第二集团军留点种子”,就因为这是一个独立的团体,而不是国家的军队,不能打光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就是因为蒋介石的指挥本来就是不统一的,各派军事势力各有各的生存要求和方式。

因此,中国如果要重新统一,解决私兵制度是重要一环。国共对决,国民党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蒋介石解决不了私兵制度,无法真正统一指挥,不能不让位于解决了私兵制度、更有朝气的中国共产党。统一、高效率的共产党军队与国民党军队的时代基础并无不同,因此,不能仅仅以中国还是个中世纪国家和农业社会来解释军阀体系,而应该从大历史的角度,认识到清王朝解体后,国家从分解到重新整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真命未归

我们在读蒋介石日记以前已经明白,蒋介石未能通过现代化转型尤其是土地改革来使自己获得统一中国的力量。我们也已知道,国民党自辛亥革命开始,对社会基层的动员严重不足,无法集结起整合中国的足够力量。由于没有足够的社会动员,没有解决私兵制度,蒋介石解决不了建设一个有效的高层机构的问题。我们没有读明白,黄仁宇先生为什么认为创造高层机构和翻转低层机构是“分属两种群众运动”。(第42页)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古代中国强大王朝的建立,都是以低层社会的大翻转为前提的。人才是在这个过程中涌现的。我们读了蒋介石日记之后发现,没有低层社会翻转的依托,蒋介石确实不是一位“真命天子”。

蒋介石对自己要求很高,读书非常勤奋,事必躬亲,十分辛苦。决断果敢,临危不惧,多次身临前敌,屡遭危险,大难不死。他成为一时的领袖,自有他的特殊过人之处。但其短处也非常突出的。

蒋介石赢得了中原大战胜利以后,自以为可以凭借武力统一中国。1931年5月21日日记:“世之心理以为胡孙去职,政治无法,此种心理殊为大谬,其实开国端在武功,有武功不患无文治,书生如本党之老学究,诚不足言文治也。”本来,以文治而言,胡汉民、汪精卫才有继承孙中山成为党魁的资格,他们把蒋单纯看成一个军人,并不愿意拥戴他为领袖,但是,蒋介石就是凭借武力而飙升为领袖,文治显有欠缺。1931年底,蒋介石再次被迫下野,重新复出后开始反省失败的教训。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