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小资情调散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4:42:00 体裁作文
小资情调散文体裁作文

篇一:关于现代散文阅读材料的选择

关于现代散文阅读材料的选择

419600湖南省沅陵县第一中学 瞿秀健

【前言】:备战高考,现代散文的阅读训练必不可少。然而,如何选择阅读材料,却是大有讲究。作为命题人应该选择那些高品质的文章来熏陶学生,无论是平时的阅读训练,还是高考选拔,均应怀有这个准则,不要过于剑走偏锋,误导学生了。

备战2013年高考的语文复习资料中在“散文阅读”模块里,有好几家都用到了林语堂的《乔迁》一文。若就《乔迁》文章来说,未必符合“选文恰当”的要求。后来百度一下,在网上竟然还有好几家,什么“道客巴巴”呀,“百度文库”呀;最早的是“南昌站网?人教版2012年下期高三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题,估计“百度文库”里的《2013’名师导学?新高考第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 语文(五)》就是抄袭这里的(《名师导学》在湖南还颇有市场),反正拿来能忽悠人就行。下面以林文为例,就现代散文阅读材料的选择问题,谈点笔者的看法。请先读一读林氏的原文和设题。

乔 迁 林语堂

我有一次搬进一家公寓去住。这在美国人听了,也许会说:“咦?有这事吗?”在英国人听了,也许会说:“啊,如此堕落!”可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只对自己说:“没办法,这是我的命运。”

我是被迫搬进去的。我不愿搬家,如果我的邻居停止播放他的无线电收音机,我决不搬家。在平时,如果有邻居在偷窥你的房间,你可以关上百叶窗。要对付邻居们好管闲事的眼睛,你甚至可以在前面筑一堵高墙,把屋子改成堡垒,准备和全世界抗衡。如果你不要电话来打扰的,你可以用块破布塞住。可是对于那无孔不入、震屋欲破的无线电的音乐,你却是束手无策的。自从我的邻居买了一架收音机,我也能免费分听后,我便全由我邻居支配了。他能使我兴奋,能使我忧郁。他要听斯特劳斯和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我也得听;他要听梅兰芳唱戏,我也只能跟着听;他什么时候觉得满意停止,于是我也停止。他特别喜欢珍妮?麦唐纳的《大军进行曲》。这简直是一种狂喘,他要我听,我也总听着,可是我终于受不了了。在上厕所的时候,听听莫扎特或孟德尔森的音乐是很好的,可是如果在考虑如何支付裁缝账的时候,或是在计划如何对匿名的文章写一篇辛辣的答复并如何能使这位藏头露尾的先生一定看得到的时候却不然了。而且如果来的是热门歌曲,那种气喘一样的狂叫声会钻进你的写作里。

在这种情形之下,英国人会跑到邻居那里去说:“马上停止,否则我要写信给捕房了。”中国的绅士是会设法使自己适应这环境,而尽量使自己神经宁静。受了英国教育的中国人的我却两者都不能做。所以当我第五十次听到珍妮?麦唐纳的歌声时,我就写了“招租”的条子,把它贴在房门上。我一定要离开这里——无论到什么地方。

住在公寓里对于我的个性是不合的。我至今坚持除非每个人自己都能有一块小土地来种些豌豆、番茄,孩子能在这里捉蟋蟀游玩,否则是毫无文明可言的。我曾经说过我不相信在按钮、开关、柜子、橡皮、地毯、钥匙孔、电线和警铃等的所谓“家”的组合物中会有现代文明的。我时常暗笑那些新时代推销员,想把那些如日间作沙发,夜间用作床铺的新奇便利来说动我。我总告诉他们我是不会被说动的。沙发应该便是沙发,床便是床。在我看来这种可转换的沙发床便是新式家庭毁损的征象,而很重要的也便是所谓时代文明,仅是骗取人类在日光下的正当地位的征象。新时代的精神家庭,因为新时代的物质家庭,如公寓汽车等被拘束而破灭了。人们搬进了三间式的公寓屋里,会因为看到年轻的一辈从不留在家中而觉得奇怪的。如果你不得不睡在日间沙发的床上,你至少不应再以此自傲。就是老鼠也总有相当宽裕的睡眠地位的。

可是我不管自己的偏见,终于搬进这公寓。这是一些老树引我搬进去的,这似乎是不可能的,上海的确还有一个在绿草和丛林间的枯树旁的公寓。我不能抵御它的引诱,我屈服了。我不必养什么盆花。我的书房窗外便有一株绿树。它那翠绿的树叶充满了整个房间。而我也不必备什么鸟笼。这倒并不是我不爱鸟,和世上其他真正爱鸟的人一样。我恨看见鸟笼。在一篇爱鸟的文章中曾说起爱鸟的惟一正当方法是去住在近林的地方,在那里可以在书房窗外看到在树梢间的黄莺,在树间飞跃的红胸雉鸡,在那里也能偶尔窃听到杜鹃的情歌。当我在屋中写作时,小鸟们在我窗前跳跃着,二三只麻雀在离我书桌一丈左右的地方喋喋地讲着情话。有时更幸运,有几只鸟会栖息在我的窗槛上,诉说像我们这种动物,不尽是碧眼黄须的三K党。假使我长住下去,我相信我也许能学鸟语。如果我是诗人,我当为它们而写一节中国诗:

青青梧桐叶,苍苍穹天景。轻轻初秋风,悠悠心头恨。喁喁鸟呢喃,艳艳秋衣裙。 羽伴不复在,密侣今去飞。但因旧恩尽,新人枝头栖。我犹翘首观,依依复依依。

《名师导学》和早于它的“南昌站网”的设题如下(二者大同小异):

1、为什么作者对公寓有极大的偏见,但又“终于搬进了这公寓”?(4分)※【答案解读】:

①作者认为“除非每个人自己都能有一块小土地来种些豌豆、番茄,孩子能在这里捉蟋蟀游玩,否则是毫无文明可言的”,对于这种公寓带来的看似快捷便利、实则缺少自然生活状态的所谓的文明,作者有极大偏见。

②然而,首先,邻居的干扰、作者“受了英国教育的中国人”的思想方式,使其逃离旧居;其次,“这公寓”独有的特点——老树,引发了作者对与花鸟为邻的生活的渴望,所以“终于搬进了这公寓”。 (作者“搬进这公寓”的行为,本身就是对一般公寓生活方式的反对。)

2、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1)那种气喘一样的狂叫声会钻进你的写作里。

(2)如果你不得不睡在日间沙发的床上,你至少不应再以此自傲。就是老鼠也总有相当宽裕的睡眠地位的。

※【答案解读】:

①作者以沙发床为例,对某些人自认为享受了生活的便利快捷但却失去了生活的悠闲、舒适、自然表示反对。

②提及老鼠是精彩一笔,更说明作为自然界高等动物的人,有宽裕的睡眠地位,有一小块土地,有自由的生活空间,才能说达到真正的文明。 (扣住这一段内容大意对即可。)

3、试赏析这篇散文的写作特色。(7分) (“南昌站网”是“探究主旨及语言特色”)※【答案解读】:

①以小见大,善于发挥。作者从“我为什么搬家”的小事进行发挥,谈到了生存环境的问题,对何谓文明的看法等问题。

②语浅旨深,善于寄托。语言平实、幽默,闲似聊天,但无奈、渴望等种种情绪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寄托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③对比。与美国人、英国人对比,作者的无奈自然流露。

4、作者以一首小诗结束全文,蕴意隽永。请结合这首诗,多元解读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情感。(6分) (“南昌站网”是“分析以诗收束全文的好处”)

※【答案解读】:

作者的小诗描写了自然的美景,鸟儿的情思,优美、宁静又忧伤。结合这首诗来看,文章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情感:①对所谓现代物质文明的反对;②对俗世喧嚣的厌倦;③对充满古意的与花鸟为邻的生活的向往;④作者借小诗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热爱??

(可以有不同解读,联系文章,言之成理皆可。)

这些设题,似乎都还过得去,但答案却未必尽其然。深究则会发现,选这样的文章作为阅读训练材料不是很恰当。因为,林氏《乔迁》一文在笔者看来,算不得好文章。读完之后,想一想它能给人带来什么?是告诉人们去亲近大自然吗?非也!是有深邃的思想能给人以振奋精神的力量吗?非也!抑或是其杰出的艺术魅力或不朽的人文观照能陶冶人的情操、性灵吗?依然非也!如果硬要贴金说它“是一篇好散文”,那就真的有待斟酌了。通篇能见着的就是九个字——“小资情调的生活牢骚”。《名师导学》和早于它的“南昌站网”却还奉之若圭臬,用来作为阅读训练材料备战高考,只怕是有误导之嫌了。

客观地讲,林氏的这篇文章,如果不是因为设有测试题而逼得师生要去读一读的话,倘若放在平素,只怕没人愿意读完它的。即使勉强能读完,也只会浪费更多时间。尽管林语堂是大师,但他这篇文章实在算不上好。

通观全文,林氏对公寓怀有偏见,是因为他身受西方教育影响,追求自我个性天地。在他看来,公寓满足不了他的个性要求。可他又不得不搬进公寓,则是因为他受不了原住处邻居没完没了地播放那刺耳的收音机的音乐,影响他的写作,使他不能静心思考问题,于是便想逃离那里。这足以说明,他原来的居室条件——用现代时髦语言来说就是“生存环境”,还不如他所瞧不起的公寓;外加那棵寓旁老树的吸引,也就愿意在此安身了。虽然公寓面积狭小,不能同时容下沙发和床两件大器,使他感到连做一个自然生活状态下的现代文明人的尊严都没有了,甚至比老鼠都不如——老鼠尚且还有足够宽裕的睡觉地方。设题者对此文句解答为“提及老鼠是精彩一笔”。笔者认为,虽有点“精彩”,却不为高尚,林氏所感而发的不过是些个人的“生活牢骚”,调侃人生,戏谑而已,哪里算得上是真正精彩?

再说这篇文章的艺术特色。林氏用了插叙,可这插叙并无特别之处;用了对比,而这对比亦无过人之处;似乎有“以小见大”,但这“小大之辩”也不是设题人所解读的那样——“”。笔者认为,“小”应该是指他的生存环境不如意,“大”则是指人的精神家园与现代物质文明严重冲突。林氏虽对现代物质文明如此愤慨,但终究他还是离不开都市物质,不会隐居到乡下去。骂完了,一饱口福,凭着大师头衔还能赚些喝彩。说得刻薄一点,林氏是闲着没事干,则来反感现代文明。要是让一个闯荡在都市边缘凭苦力挣扎的农民工来回答,答案简单得很:你老林不喜欢都市,那就欢迎住到我们乡下去。笔者也愿持此论。生活是可以选择的,它没有逼着哪一个去追求自己所不喜欢的生活方式,用不着歇斯底里地感冒现代文明。

至于结尾小诗,确实表现了一些田园牧歌式的超然生活——宁静优美,秋兴伤怀,这当是林氏一类都市文人的惯常“书袋”,勉称亮色。但以此点,仍难掩瑕。

说到底,林大师的《乔迁》一文所表现出来的“林氏情结”,不过是些都市文人的双重矛盾性格的暴露。一方面,他们离不开都市生活,离不开现代物质文明,说穿了就是离不开用钢筋水泥筑就的高大写字楼,以及那些宽阔的马路;另一方面,他们又不遗余力地诅咒都市人生,诅咒现代文明,用其生花妙笔造出一副“心灵教主”形象,仿佛按着他们的“设想”就能救赎一切罪恶似的。其实,一个连自己都救赎不了的人,还能幻想他来能救赎别人吗?结果只能是误导读者,误导人生,好让生活中又多出一些穷极无聊的“牢骚”而已,实在有些不足为训!而以这样的文章来设题,训练学生、考老师,也同样不可取!

还是领袖说得好,先进的文化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身为人师的我们,不仅仅是做一个善于解读词句的“经师”,还要善于选择那些高品质的文章来熏陶学生。无论是平时的阅读训练还是高考选拔,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均应怀有这个准则,不要过于剑走偏锋,误导学生了。

2013-1-01

篇二:2012年写景散文阅读精选(一)

2012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中的写景抒情散文阅读(一)

(一)2012年贵阳: 夜色清凉

尹卫巍

(1)夜悄悄地临了。白昼的喧嚣知趣地退让到幽暗昏黄的角落。晚饭须早些吃才好,以便茫茫夜色把心带进另一个天地里。

(2)无论这夜有没有月亮,我都愿意在夜色里走走,步子漫漫,渐渐让清凉的夜色渗透身心。

(3)雅雅夜韵,滋养了多少文人墨客才华横溢的诗情。

(4)茫茫夜色,萌发了多少风流人物叱咤风云的气魄。

(5)唐朝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眼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一幅何等雅致的夜间美景。正是因为昏暗朦胧了视线,天地才变得如此美丽,竹林里归来的浣纱村姑的笑闹声,渔船满载而归撞开绿茵如盖、碧叶接天的湖面的声响,飒飒地进入他的耳鼓。

(6)这样的诗好是好,只是多了一些柔弱,少了些刚烈。不知他人感受如何,当夜空中飘来“黑云压

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仰天长啸,或威风凛凛、豪气逼人的“十面埋伏”的咚咚琵琶,我似乎寻找到另一种夜。这样夜的勾起了我心深处的喜怒哀乐。人生在世,谁都不可避免地遭遇坎坷与风雨。好在夜深人静,我可以沉稳地编织思想的筛网,过滤人间的美丽与丑恶,消释心中那些无意义的烦恼与苦......

涩。

(7)夜幕中,闭门谢客,挑灯夜读,也别有一番情调。让悠悠然、茫茫然的心境溶进秦汉、走进唐宋。

如果是雨夜和冬夜,烟笼寒水,冰封千里,我会坐在火炉前,炉上煮一壶热茶,热气突突地冒,炉火红红地烧,烧暖了我的心,也送来了上下五千年炎皇子孙、赤子忠良、英雄豪杰胸中的滚滚热浪。这时低吟咀嚼岳飞的《满江红》最有味道:“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心中的爱与恨便随歌吟跨越千年。

(8)无灯的暗夜最具原始之美,它隔断了世间的冗杂,只剩莽莽乾坤和独一无二的自己。这时,如果你被烦乱的思绪骚扰而失眠,最惬意的是到绿野丛中走走,朱自清走过的荷塘也行,陶潜采菊的东篱也行。清风拂过脸庞与心扉,野花送来清香,蛙鸣鸟叫混杂在一起。不一会儿,月光也加入进来,月是从云彩里走来的,脚步悠闲,圆得让人伤感,更让人无由地浮想联翩。有几句诗是要吟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不同的境遇,便有不同的感怀,然而月还是那轮月。在夜色中沉思与畅想,能孕育出更多深邃的思想与超脱的情怀。

(9)清凉的夜色朦胧又清晰地宣告,这一切是一个宏阔浩渺的天地,请自在一些,这个天地属于你。

(原文有改动)

11.填空:本文的文学体裁是① ,作者在文中紧紧扣住“夜”这一中心内容,结合人生体验

和感受,较多引用了② ,写了自己对此的品味、解读和遐思,文章写得情景交融,韵味

无穷。另外,段(6)中的三个动词“编织”、“过滤”、消释“也用得好,准确地表现了作者对夜

的③ 之情。全文表明了作者希望人们④,读后给人许多启迪。(4分)

12.请将《夜色清凉》和《夜》(附后“进行比较阅读,找出下面表述错误的一项( )(2分)

A.《夜》纯然写景,通过写景来表现作者对在自然的热爱和自己安适、宁静的心境。

B.《夜色清凉》以夜为载体,目上是通过写领先来表明作者对人生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C.从表达方式看,《夜色清凉》中将叙述、描写、议论融为一体;《夜》主要运用描写和抒情。

D.两篇作品都是写夜,写作手法相同,都表现了作者在夜色中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附:

《夜》叶赛宁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唱。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了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小溪银波荡漾。/溪水的原野上的青草,/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大自然沉浸在梦乡。/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银装。

13.段(8)中,作者从最具有原始之美的暗夜,写到云彩里走来的圆月,从圆月又写到了浮想,然后引

出了他怎样的感怀?(2分)

答:

14.作者认为“夜幕中,闭门谢客,挑灯夜读,也别有一番情调。”其实,在夜幕中还有许多富有情调的

生活。请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参考例句,发挥联想,在下面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内容。(并非仿写,

20字左右;4分)

例句: ①夜幕中,邀伙伴沿溪缓行,看月夜下萤火漫天,听稻香里蛙声一片,也别有一番情调。

②夜幕中,沐万家灯火,共家人漫步,笑语连连,其乐融融,也别有一番情调。

夜幕中, ,也别

有一番情调。

(二)2012年东营市初中语文中考试题:

燃烧的月亮

迟子建

太阳是不大懂得养生的,只要它出来,永远圆圆的脸,没心没肺地笑。它笑得适度时,花儿开得繁盛,

庄稼长势喜人,人们是不厌弃它的;而有的时候它热情过分了,弄得天下大旱,农人们就会嫌它不体恤人。

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候则亏。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所以亏并

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

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会带给我踏实的睡眠。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情况

就大不一样。穿窗而过的月光,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它躺得并不

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入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

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被月光这样撩拨着,我只能睡睡醒醒了。

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春天的月光,像一片刚钻出些叶芽的草地;夏日的月光,流泻在空中,你抓

一下,手上就像有满把的膏脂;秋天的月光,像平镜般的湖水,又如古琴弹出的声音;冬天的月光虽然薄

而白,但落到雪地上像刚印刷出来的年画。相比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什么特别动人之处了。雪将化

未化,草将出未出,此时的月光,也给人犹疑之感,瑟瑟缩缩的。

就是在这样的乍暖还寒时节,一个满月的日子。回到自己的住处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微醺的缘故,

未及望月,就熄灯睡了。大约凌晨三点,我被渴醒了。床畔的小书桌上,通常放着一杯白开水。室内似明

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心想月光大约太喜欢玻璃杯了,

在它身上作起了画。喝过这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无比畅快。

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

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

的月亮,仿佛伸伸手就能捉到。那团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蚀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

但皎洁而不耀眼,清澈中散发着温热,更像一盏挂在树梢的灯,默无声息的燃烧着。那些还未发芽的树,

原本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掖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丫杈的树

枝上有如开满了粉白的鲜花,而圆月、树林、斜枝、光影像随意泼洒点染的一幅画,又如意境幽雅的一首

诗。

看过了这样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时,又怎能不被美给惊着呢!虽然接着睡了,可是眯上一段时间,

又惦记着什么似的,醒来了。只要睁开眼,朦胧中会望一眼窗外——啊,月亮还在林间,只不过更低了些。

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这

是那一夜的月亮,留给我的最后印象。

第二天彻底醒过来时,天已大亮,哪还有满月时的圣景。消尽了白雪而又没有返青的树,看上去是那

么的单调。虽然寻不见月亮的踪迹,但我知道它因为燃烧得太忘我了,动了元气 ,此后的半个月,它将

一点点地亏下去。待它枯槁成弯弯的月牙儿,才会真正复苏,把亏的地方,再一点点地盈满。它圆满后,

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就不燃烧了。而且月亮懂得,没有燃烧, 就不会有涅槃再生,就不会有新一轮

的蓄养生 长,也就不会有再一次痛快淋漓燃烧的精彩。

我怎么能想到,在印象中最不好的赏月时节,却看见了上天把月亮抛在凡尘的情景呢。假使我彻头彻

尾醒着,这样的风景即使入了眼,也不会摄人心魄。正因为我所看到的一切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

醒之间,那团月亮,才美得夺目。

1.作者笔下的春夜满月“美”在何处?(4分)

2.从全文看,作者在第三段中描述“冬春之交”月光的特点,这种写法及其作用是什么?(3分)

3.概括第三段中四季月光各自的特点,并说明写四季月光与写“燃烧的月亮”有什么关系。(4分)

4.作者对于月亮“盈满”与“亏过” 、“燃烧”与“蓄养”的阐述,蕴含了怎样的人生思想?(2分)

5.本文语言灵动清新,蕴藉隽永,试举一例并加以赏析。(3分) (三)2012攀枝花市:

燃烧的月亮

迟子建

①太阳是不大懂得养生的,只要它出来,永远圆圆的脸,没心没肺地笑。它笑得适度时,花儿开得繁

盛,庄稼长势喜人,人们是不厌弃它的;而有的时候它热情过分了,弄得天下大旱,农人们就会嫌它不体恤人,对它骂几声。看来过于光明了,也是不好。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候则亏。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

②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会给我带来踏实的睡眠。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

情况就大不一样。穿窗而过的月光,会拿出主子的做派,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赤条条的,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入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被月光这样撩拨着,我只能睡睡醒醒了。

③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春天的月光,似乎也带着股绿意,有一种说不出的嫩;夏日的月光呢,饱

满,丰腴,好像你抓上一把,它就能在指尖凝结成膏脂;秋天的月光,一派洗尽铅华的气质,安详恬淡,

如古琴的琴音,悠远,清寂;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它落到雪地后,情形就不一样了,雪地上的月光

新鲜明媚得像刚印刷出来的年画。

④春天,一个满月的日子,故乡的亲人们聚在一起,喝酒聊天。晚饭后,我回到自己的住处时,月亮

(转 载于:wWw.zW2.cn 爱作文 网)

已经升起来了。微醺的缘故,未及望月,我就熄灯睡了。凌晨三点来钟的样子吧,我被渴醒了。室内似明

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心想月光大约太喜欢玻璃杯了,

在它身上作起了画。喝过那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无比畅快。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

情景震住了:天啦,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

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那团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蚀得不那么明亮

了,看上去毛茸茸的,更像一盏挂在树梢的灯。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掖在林间的

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

⑤看过了这样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时,又怎能不被美给惊着呢!虽然接着睡了,可是往往眯上二三

十分钟的样子,又惦记着什么似的,醒来了。只要睁开眼,朦胧中会望一眼窗外——啊,月亮还在林间,

只不过更低了些。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

变幻成篝火了。这是那一夜的月亮,留给我的最后印象。

⑥第二天彻底醒过来时,天已大亮。窗外的山,哪还有满月时的圣景。消尽了白雪而又没有返青的树,

看上去是那么的单调。虽然寻不见月亮的踪迹,但我知道它因为昨夜那一场热烈的燃烧,留下了缺口,不

知去哪儿疗伤去了。因为它燃烧得太忘我了,动了元气,所以不管怎么调理,此后的半个月,它将一点点

地亏下去。待它枯槁成弯弯的月牙儿,才会真正复苏,把亏的地方,再一点点地盈满。它圆满后,不会因

为一次次地亏过,就不燃烧了。因为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

料。

⑦我怎么能想到,在印象中最不好的赏月时节,却看见了上天把月亮抛在凡尘的情景呢。在那个时刻,

那团月亮,无疑成了千家万户共同拥有的一盏灯。假使我彻头彻尾醒着,这样的风景即使入了眼,也不会

摄人心魄。正因为我所看到的一切在黎明与黑暗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那团月亮,才美得夺目。

(节选自《思维与智慧》2012.10.有改动)

15.仔细阅读第①段,回答:

(1)联系上下文,“看来过于光明了,也是不好”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2)谈谈你对“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这句话的理解。(2分)

16.请赏析“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入我的眼底”

这句话。(2分)

17.仔细阅读第⑦段,“那团月亮”为什么会“美得夺目”?(2分)

18.从全文来看,标题中的“燃烧”一词有哪些含义?(4分)

19.研读全文,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的感悟。(3分) 答:答:答:答:答:

答:(四)2012年山西: 游司马祠

郭军平

行走在韩城,庙宇楼阁,行宫故居,历史古迹众多,苍松古柏也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气息,耐人寻味,

而我总以为它的厚重多源于司马迁。但凡来韩城的人,是绝不会错过游司马祠的。 ..

从韩城芝川镇向东,穿过两边民居,眼前豁然一亮,放眼南望,一座高山巍峨耸立,若隐若现的司

马祠躺在郁郁葱葱的苍松翠柏之中。

走过芝秀古桥,一座高大的砖木牌坊映现眼前,遒劲有力的“汉太史司马祠”几个大字熠熠生辉,踩

着青石铺砌的进山之路,踏上十几个台阶,便是正门,门匾是一行格调清雅的隶书“汉太史司马迁祠墓”。

进入正门,青石铺砌的小径,迤逦蛇行,直通山顶。道旁青松挺拔,耸入苍穹,松间鸟雀清脆的鸣叫愈发

显出山的静谧。

登上小坡,眼前豁然开朗,一座宏大的建筑出现在眼前。走近细瞧,上有“汉草书司马迁格言警句展

室”的门匾,房檐周围红漆驳落,参差不齐,更添了几分沧桑感。进入宽敞的展厅,一座座散发着笔墨清香的石碑兀然林立。环视碑石,但见书体或雄浑奔放,气吞万里;或风行雨散,润色生花;或大鹏抟风,长鲸喷浪;或悬崖坠石,惊电遗光。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行迹,留下了那一份对史圣的留恋

和敬仰。“网罗天下放佚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

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太史公,哪里会想到身后的这般荣耀!

走过“高山仰止”的砖木牌坊,极目仰望,巍峨庄严的司马祠卓然屹立于韩奕坡上,松柏环抱,一片

苍翠。踩上凹凸不平的石道,沿着千百年来仰慕者攀登的足迹,经“朝神道”踏上攀登祠墓的石级。九十

九级台阶,犹如一条长龙,蜿蜒伸向山顶。拾级而上,但觉山势峭拔,眼界开阔;回望身后,但见黄河远

去,川源如画。这超越了人世万物,独居一山的巍峨祠堂啊,伫立在时间的年轮里,默默地向人们吟唱着

一曲“无韵之离骚”。

穿过饱经风雨剥蚀,依然巍然耸立的“河山之阳”,再上九个台阶,便是被誉为“太史高坟”的司马

祠。走进祠堂大门,但见“祠宇堂堂,坊榜将将”,院中古柏参天,花木竞秀,松间鸟鸣啾啾,一片幽静。

“史圣千秋”四个大字赫然入目,两旁楹联“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史记照尘寰”给人

留下深刻的印象。殿中司马迁坐像,长须飘拂,双目炯炯,刚毅凛然,显示出不凡的抱负和胸怀,林立的

石,多是后人对他的缅怀和评价,其中尤以郭沫若的为佳:“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

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铖,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首诗高度评价了司马迁一生的功绩。绕过大殿,便是青砖镶砌,嵌有八卦砖雕的司马迁墓,造型犹如蒙古包,据传为元世祖忽必烈敕命建

造。墓顶有一株千年古柏,苍劲盘桓。如巨掌撑天,柏上鸣雀跳跃,叫声凄凉,似在为太史公的悲剧人生

叹惋。墓旁也是古柏环绕,浓荫蔽空。凝望这片青色,眼前浮现出

受宫刑后的司马迁忍辱含羞在狱中挥毫的悲壮情景,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彪炳史册的

秦皇汉武,三千多年时光被司马迁积淀成一部“史家之绝唱”。

下山已是斜晖脉脉,回望身后,旌旗猎猎,风追司马,一片苍翠和辉煌。

(原文有删改)

12.根据作者的游踪,请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主要景点的名称。(3分)

正门→→“高山仰止”→“河山之阳”→→13.文中描写墓顶的千年古柏有什么作用?(3分)

1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两句诗的理解。(4分) 15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请赏析它的语言表达效果。(4分) 16有人说;厚重”一词是本文本文眼,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4分)

《夜色清凉》

答案:11.①散文;②古诗词(曲);③喜爱;④自在一些或心灵自由,不受拘束。(4分)

12.D(2分)13.在夜色中沉思与畅想,能孕育出更多深邃的思想与超脱的情怀。(2分)

14.例:夜幕中,在海边漫步,听流花细吻沙滩,看月色点染波涛,踏潮水拾贝捉蟹,也别有一番情调。 (不能引用文中的句子;只要围绕夜色写景叙事,生动形象,合乎情理,语言美即可。(4分)

《燃烧的月亮》

答案:1.①美在月挂位置;②美在意境幽雅,生机盎然; ③美在燃烧的形态及其变化; ④美在真切与迷

离之间(评分:一个要点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写法,欲扬先抑(或设置悬念);作用,与下文所写春夜满月的景致形成对比,突出燃烧的月亮所创造

的生机活力和优美的意境,表达了喜爱赞美之情。(评分:写法1分,作用2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3.①特点,嫩绿;饱满、丰腴;平静安详、悠远清寂;新鲜、明媚②关系,因关注、喜爱月亮,故能发现“月亮燃烧” 独特的美;因为熟悉月亮,故能领悟出丰富深刻的人生道理两者之间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或前者是后者的铺垫)

(评分:答对特点得2分,答对关系得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4.①人应甘于奉献,以造福他人;②只有不断汲取、蓄养才能成就生命的精彩。

(评分:两个方面各占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5.示例:“穿窗而过的月光??我只能睡睡醒醒了”,运用拟人,赋予月光以生趣,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

情。(评分:共3分只举出例句不得分)

《燃烧的月亮》

答案:15.(1)过渡作用(承上启下),(1分)暗示月亮的有圆有亏才是恰到好处的。(1分)

(2)①该圆时就要圆,该亏时就得亏,盈亏交替才能体现生命的张力。②圆是由亏换来的,亏损是为圆

满做准备的,没有低谷何谈巅峰,没有奉献哪来生命的繁茂。(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篇三:现代散文名篇比较阅读

现代散文名篇比较阅读:

对比描写 显现优美

在散文的写景中,除了直接描摹景物本身特点外,作者还常常将它时、它地甚至想象的景物拿来与之对比,以丰富写景的内容,充分展现景物情状,突出景物特点,达到抒发感情,表达主旨的目的。归纳起来,有以下数种情况:

一、同一景物不同时间对比

如《我的空中楼阁》中写拂晓和黄昏时小屋:“只有破晓或入暮,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宁谧。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当花瓣微微收拢,那就是夜晚来临了。”

作者借助同一景物不同时间下的情状进行对比,突出了山间小屋拂晓和黄昏时候光线变化的特点,将原本毫无生气的静态景象描绘成如花朵收缩和开放的动态情致,赋予景物以活力,显得生动别致。

二、同一景物不同背景对比

在不同背景下,同一种景物会展现出不同的特点。如《我的空中楼阁》中写小屋,白天总体上以天地为背景,“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突出小屋的小巧别致而有情趣。局部上,在树的掩映中看,“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一片白,那是墙;一片蓝,那是窗。”现出小屋的简洁、朴素而活泼。而置其于夜晚的背景下呢,则见“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巧妙点题,突出远离尘世喧嚣,世外桃源般的超凡脱俗的境界。

三、同一景物动静不同对比

动静的不同表现出同一景物不同的侧面来。如《荷塘月色》中写月下荷塘的荷叶:“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是静态。“微风过出,??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这是动态。两相对比,展现出月下荷叶动人的神韵风采。再如《我的空中楼阁》写从远处看绿树掩映下的小屋:“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栖于枝头,轻灵而自由!”这番对比,将静态静物转化为动态景物,确实突出了“轻灵而自由”的特点。

四、不同景物之间对比

《故都的秋》为了展现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特点,首尾都特意将南国的秋拿来对比。开始部分强调“江南,秋当然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的过

去,只能感到一点点秋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和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这里,作者将它地同季节的景物与之对比,除了将江南之秋的特点和不足展现了出来外,主要是从反面衬托了故都的秋秋味十足,特别引人向往。

再如《故都的秋》中结尾:“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于白干,稀饭之于馍馍,鲈鱼之于大蟹,黄犬之于骆驼。”这里展现的不再是景物本身的具体特点,而是秋引起的主观感受,真正品出了故都秋的滋味。

而《我的空中楼阁》中写小屋的价值:“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其中的风帆、飞雁、色彩正是作者凭借想象展现的景物特点,突出了山中小屋“点破寂寞”,“增加内容”的“生气”和“情调”。

这种种对比,大大拓展了写景的空间,展现了景物本身的特点,描绘出了景物的神韵和风采,突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使散文更具艺术魅力。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