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虚谨慎的名人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0:20:58 作文素材
篇一:名人、伟人虚心好学的故事
凿壁偷光
讲的是匡衡,西汉的著名学者匡衡,出身於农民家庭,生活十分贫困。他从小就很渴望读书,可是父母没有能力供他上学,甚至连书本也买不起,匡衡只好向别人借书来看。
某天晚上,匡衡很希望在睡前读一读书,但由於家中穷得连灯油也没有,根本没法点灯读书。正当匡衡发愁时,忽然发现丝丝的光线,正从墙壁的缝隙中透射过来,原来这是邻居的灯光。匡衡心生一计,便用凿子把那小缝挖大成一个小洞,然后捧着书,倚在墙边,利用那点微弱的光线阅读。从此,匡衡每晚就借邻居的灯光,埋首苦读,最后成为了著名的学者。
.
萤囊映雪
讲的是车胤 车胤(公元333-401),字武子,东晋时期南平郡离县人(今临澧县柏枝乡)。
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其囊萤夜读 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鼓舞后辈,永世垂范。他功名仕途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先后曾任:中书侍郎、待中、国子监博学、骠骑长史、太常、护军将军、丹阳尹、吏部尚书,两次进爵后,被朝廷封为关内侯与临湘候。职守功勋,颇极一时之盛。
头悬梁锥刺股
讲的是苏秦.苏秦,战国时期东周洛阳乘轩里人,字季子。苏秦是洛阳人,虽然出身寒门,却怀有一番大志。他跟随鬼谷子学习游说术多年后,看到自己的同窗庞涓、孙膑等都相继下山求取功名,于是也和张仪告别老师下山。张仪去了魏国,而苏秦在列国游历了好几年,但一事无成,只得狼狈地回到家里。
苏秦回到家中,他的哥哥、嫂子、弟弟、妹妹、妻子都讥笑他不务正业,只知道搬弄口舌。苏秦听了这些嘲笑他的话,心里感到十分惭愧,但他一直想游说天下,谋取功名,于是请求母亲变卖家产,然后再去周游列国。
苏秦的母亲劝阻说:“你不像咱当地人种庄稼去养家口,怎么竟想出去耍嘴皮子求富贵呢?那不是把实实在在的工作扔掉,去追求根本没有希望的东西吗?如果到头来你生计没有着落,不后悔么?”苏秦的哥哥、嫂嫂们更是嘲笑他死心不改。
苏秦知道自己这么多年来很对不起家人,既惭愧,又伤心,不觉泪如雨下。但苏秦扬名天下的雄心壮志仍然不改,于是闭门不出,取出师父临下山时赠送给他的礼物——姜子牙的《阴符》,昼夜伏案攻读起来。
苏秦经常自勉说:“读书人已经决定走读书求取功名这条路,如果不能凭所学知识获取高贵荣耀的地位,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想到这些,苏秦更加忘我地学习起来。
为了抓紧时间学习,苏秦还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读书时,把头发用绳子扎起来,悬在梁上,如果自己一打盹,头发就把自己揪醒。夜深的时候,如果觉得自己困了,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这样就能保持清醒。这就是成语“头悬梁,锥刺股”的由来。
回答者:仙中至圣 - 助理 二级 4-3 20:45
凿壁偷光讲的是匡衡,西汉的著名学者匡衡,出身於农民家庭,生活十分贫困。他从小就很渴望读书,可是父母没有能力供他上学,甚至连书本也买不起,匡衡只好向别人借书来看。
某天晚上,匡衡很希望在睡前读一读书,但由於家中穷得连灯油也没有,根本没法点灯读书。正当匡衡发愁时,忽然发现丝丝的光线,正从墙壁的缝隙中透射过来,原来这是邻居的灯光。匡衡心生一计,便用凿子把那小缝挖大成一个小洞,然后捧着书,倚在墙边,利用那点微弱的光线阅读。从此,匡衡每晚就借邻居的灯光,埋首苦读,最后成为了著名的学者。
.
萤囊映雪
讲的是车胤 车胤(公元333-401),字武子,东晋时期南平郡离县人(今临澧县柏枝乡)。
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其囊萤夜读 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鼓舞后辈,永世垂范。他功名仕途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先后曾任:中书侍郎、待中、国子监博学、骠骑长史、太常、护军将军、丹阳尹、吏部尚书,两次进爵后,被朝廷封为关内侯与临湘候。职守功勋,颇极一时之盛。
头悬梁锥刺股讲的是苏秦.苏秦,战国时期东周洛阳乘轩里人,字季子。苏秦是洛阳人,虽然出身寒门,却怀有一番大志。他跟随鬼谷子学习游说术多年后,看到自己的同窗庞涓、孙膑等都相继下山求取功名,于是也和张仪告别老师下山。张仪去了魏国,而苏秦在列国游历了好几年,但一事无成,只得狼狈地回到家里。
苏秦回到家中,他的哥哥、嫂子、弟弟、妹妹、妻子都讥笑他不务正业,只知道搬弄口舌。苏秦听了这些嘲笑他的话,心里感到十分惭愧,但他一直想游说天下,谋取功名,于是请求母亲变卖家产,然后再去周游列国。
苏秦的母亲劝阻说:“你不像咱当地人种庄稼去养家口,怎么竟想出去耍嘴皮子求富贵呢?那不是把实实在在的工作扔掉,去追求根本没有希望的东西吗?如果到头来你生计没有着落,不后悔么?”苏秦的哥哥、嫂嫂们更是嘲笑他死心不改。
苏秦知道自己这么多年来很对不起家人,既惭愧,又伤心,不觉泪如雨下。但苏秦扬名天下的雄心壮志仍然不改,于是闭门不出,取出师父临下山时赠送给他的礼物——姜子牙的《阴符》,昼夜伏案攻读起来。
苏秦经常自勉说:“读书人已经决定走读书求取功名这条路,如果不能凭所学知识获取高贵荣耀的地位,读得再多又
有什么用呢!”想到这些,苏秦更加忘我地学习起来。为了抓紧时间学习,苏秦还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读书时,把头发用绳子扎起来,悬在梁上,如果自己一打盹,头发就把自己揪醒。夜深的时候,如果觉得自己困了,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这样就能保持清醒。这就是成语“头悬梁,锥刺股”的由来。
第1集《苏东坡应试》
北宋文学家苏轼,才思敏捷,文若泉涌,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经过刻苦努力,虚心求教,终于成为后代景仰的大文豪。
第2集《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第3集《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第4集《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第5集《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第6集《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第7集《林则徐对联立志》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第8集《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第9集《叶天士拜师谦学》
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
第10集《李清照少女填词》
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她个性爽直、自由、不羁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第11集《杨禄禅陈家沟学艺》
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不过,杨禄禅的执着精神终于感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治了恶霸,也开创了杨式太极拳。
第12集《王献之依缸习字》
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第13集《朱元璋放牛读书》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从小连私塾都没有念过,但是他聪颖过人,勤学好问,终于成为建立明朝的开国皇帝。
第14集《柳公权戒骄成名》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第15集《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第16集《屈原洞中苦读》
这个故事讲述了,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第17集《王十朋苦学书法》
王十朋从小聪颖过人,文思敏捷,可是书法却不如人意。于是,他痛下决心,一定要练好书法。终于,宝印叔叔的指点下,他终于悟到了书法真谛,成为一名大书法家和文学家。
第18集《王羲之吃墨》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都带着自己心爱的小鹅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但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篇二:美德故事_谦虚谨慎
孔子求教杜三娘
一次,孔子带着弟子子贡、子路等人去陈国。当时正值春日,桃红柳绿,师生几人一边赶路,一边观赏沿途风景。就在路过一片桑林的时候,他们看见一位年轻的姑娘正在那里采桑叶。孔子诗兴大发,顺口吟了一句诗:“南枝窈窕北枝长”,话音未落,就听到那位采桑姑娘吟道:“夫子行陈必断粮。”孔子和弟子都感到莫名其妙。只见采桑姑娘微微一笑,又高声吟道:“九曲明珠穿不过,回来问我采桑娘。”孔子和弟子都觉得她聪明过人,但不知她吟的诗究竟是什么意思,子贡很想去问个明白,但被孔子拦住了,他要急着赶路去陈国。
孔子及弟子到了陈国受到冷遇,陈国人连饭都不给他们吃。他们又冷又饿,度过了难熬的一夜。第二天,他们上朝拜见陈国国君。国君手里拿了一颗璀璨的明珠,对孔子说:“听说你是个有学问的人,你能不能让丝线穿过这颗九曲明珠?”九曲明珠就是珠子中间的孔弯弯曲曲地拐了九道弯。孔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未能把丝线穿过去。正在着急之时,孔子忽然想起采桑娘的诗,明白了采桑姑娘三句诗的意思。他叫来子贡,吩咐子贡赶快去向那位采桑娘求教。子贡心急如火,忙沿着原路往回走,不久,便找到了那片桑林。可是采桑娘却不见了,他就在桑树林里来回找。突然他发现在两颗桑树中间堆着一堆土,在离这堆土不远的地方,又堆着三堆土,这四堆士,就像是一个谜。他脑子一转,立刻明白了其中的意思。桑是木,木旁堆土,莫不是姑娘姓杜?旁边又放三堆土,这难道是三娘的意思?想到这里,他非常兴奋。正好有个老者背着一捆柴走过来,子贡上前施礼间道:“请问,前面的村子里可有个叫杜三娘的姑娘?”老者答道:“过了桥再往南就是杜家庄,一间便知。”子贡顺着老者指的方向找到那位采桑娘,把孔子和弟子到陈国的遭遇一一告诉了采桑娘,请求她告诉穿珠的办法。杜三娘微笑着说:“这并不难,你先把丝线抹上点油脂,然后把丝线拴在蚂蚁的腰上,让蚂蚁慢慢爬进珠孔。如蚂蚁不肯爬,就用烟熏它,这样蚂蚁就带着丝线穿过珠孔,当它从珠孔爬出来时,丝线不就出来了吗?”子贡听了此话很高兴,向杜三娘道谢后,急速赶路。他很快回到了陈国,把这一切都告诉了孔子。孔子按照杜三娘教的办法,很顺利地把丝线穿过了九曲明珠,终于解决了陈国国君设置的难题。
这件事,对孔子这位春秋时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触动很大,他十分感慨地说:“要不是杜三娘教我这个穿珠妙法,我们还不知受窘到什么程度呢!”
心得?启迪
孔子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独到之处,处处留心皆学问。我们只有像孔子和他的弟子那样,虚心学习,不耻下问,才能学到真正的本领,才能为自己的成功打下基础。
张说不当大学士
唐朝有位大文学家张说,字道济,洛阳人。在武则天时代,他应诏对策,得了乙等,授官太子校书。中宗时,他做过黄门侍郎。睿宗时,做过中书门下平章事。玄宗朝任中书令,后被封为燕国公。
张说为人刚正谦虚。他深知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对自己要求很严。平时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从不自满骄傲,沾沾自喜。玄宗皇帝认为张说学问精深,谨慎堪用,决定授予他大学士的职位。张说听了,便对皇帝说:“学士一职,原本没有‘大’的称法,是中宗帝为表示对大臣的尊宠才加了此字。臣学养肤浅,实在不敢要这一称谓。”他虽然知道得授此职是一
种特殊的荣誉,但因觉得名过其实,还是坚决地辞去了。
这事之后,有一次集贤院宴会,按照惯例,以官位大小定先后次序,官大的先饮。当时张说在场,他说:“我听说读书人以学问论高低,没听过以官品定先后。在太帝、高宗时,纂修国史的有十九人,国舅长孙无忌也在其中,但他每次宴会都不肯先举杯。长安年间,纂修《三教珠英》,其时学士也不按品级分先后。集贤院是崇儒讲文的地方,我们按世俗以官位高低来区别,不免太俗。”听了张说的议论,大家都很赞赏,干是共同举杯,一齐欢饮。
提起张说,当时的人无不佩服他的讲原则,重谦让,虚怀若谷,崇尚礼节。
心得?启迪
张说的谦让固然有封建社会的明哲保身的消极思想成分,但他精深的学问,若没有刻苦上进的求学精神和谦虚谨慎的良好品质,是不可能获得的。
欧阳修巧对赖秀才
从前,有一个赖秀才很喜欢作诗,可是他只会作上两句,不会作下两句,你说他,他还不服气。有人告诉他:在欧阳县里,有一个欧阳大庄,庄里有一个先生,名叫欧阳修。此人出口成章,不管什么诗都会作。这个赖秀才听说后,就去找他。
走到半路上,他遇了一片干棒帐子,就作诗了:“远看黑嚓嚓,近看赛麻杈。”后面就没词了。他又向前走,走着走着,又遇见一道河,河里有一些老白鹅,他诗兴又发了:“忽遇一道河,一群老白鹅。”后面又没词了。再朝前走,又遇见一道沟,他吟道:“忽遇一道沟,去找欧阳修。”他嘴里说着去找欧阳修,就来到了欧阳庄。
在庄头上,他遇到了一个老头,说:“老先生,这是什么庄?”
“欧阳庄。”
“有个欧阳修老人,你知道在哪里吗?”
“你找他做什么?”
“我听说这个老先生会作诗、对诗,我找他教教我。”
“你有什么诗难对,说给我听听。”
“别的我就不说了。我只说说我走在路上作的诗吧。”
“好。”
“我遇到一片干棒帐子,就作了首诗:‘远看黑嚓嚓,近看赛麻杈。’”
老先生说:“‘未结黄金果,先开玉白花。’这不就对上了吗?”
赖秀才说:“是不假,俺怎么不会说呢?”
老先生也不理他,问:“还有什么?”
“忽遇一道河,一群老白鹅。”
“鹅在水面上,黄爪泛绿波。”
“忽进一道沟,去找欧阳修。”
“修也不知你,你也不知羞。”
对完了,赖秀才知道自己被骂了,就问:“你这位老先生学问这么高,你叫什么名啊?”
“我就是欧阳修。”
心得?启迪
学习是一件好事,但应当首先了解自己的基础。若基础太差,就应该从头学起。否则,骄傲自大,一知半解,就学不到真正的本领。
吴玉章不忘一字之师
1943年7月,吴玉章(1878~1966年)同志写过一首《和朱总司令游南泥湾》的五言古诗,记叙了南泥湾的变迁,歌颂了南泥湾大生产的艰苦奋斗精神。1958年初,《红旗飘飘》编辑部向吴老索诗发表,吴老同意了。有一天,吴老正在抄写这首诗,他身边一位年仅十六七岁的小服务员发觉原稿中“‘回乱’成荒地”一句不妥,随即向吴老说:“‘回乱’虽然打了引号,但说‘回乱’成荒地,是把荒地的责任算在回民身上了,还是不好。”吴老听了很高兴,非常赞赏这位小服务员的意见,立即把身边的几位工作人员都找来,请大家一齐来斟酌这句诗,后来决定把“回乱”改成“剿回”。一字之改,意思就大不一样了,它恢复了历史本来的面貌,既歌颂了回民的革命精神,又控诉了清朝政府的反动统治,改得非常好。对于这件事,吴老后来经常提及,他称这位小服务员是他的“一字之师”。
心得?启迪
吴玉章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在老一辈革命家里享有很高的威信,这样一位享有盛誉的人,却念念不忘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服务员为他改过的一个字,这充分显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谦虚好学精神和宽广襟怀。
晶晶和点点
晶晶是个聪明的孩子。
语文课上,老师让大家讲一讲《小马过河》的故事。晶晶讲得很流利,而且很生动,老师表扬了她。
轮到点点讲的时候,点点低着头,结结巴巴,别人根本听不懂她在说什么。晶晶见了,拍着手,哈哈笑,还小声说:“真笨!”点点听见了,很生气。
美术课上,老师让大家画一幅画,晶晶画得很好,老师表扬了她,还把她的画给大家展示了一番。而点点画了好半天也没有画好,老师当然没有表扬她。
下课了,晶晶走过来,拿着自己的画在点点面前晃了晃,还说:“我的画儿多漂亮!你的画儿真不像样!”点点看着,心里很难过。
数学课上,老师出了一道应用题:“水里有23只鸭子,不一会儿有17只上了岸,过了一会儿又有8只下了水,问:是水里的鸭子多还是岸上的鸭子多?多几只?”
点点很快就列出式子,做好了。老师表扬她做得又快又准确。而晶晶呢,想了好半天,急得满头大汗,也没有做出来。
点点看见了,主动走过去,说:“晶晶,我来帮你吧。”
晶晶看了看点点,低下头,没有说话。
点点坐了下来,把自己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说结晶晶听。晶晶终于弄明白了,完成了题目。老师也表扬了晶晶。
第二天一大早,晶晶来到点点面前,不好意思地说:“以前我很骄傲,自以为了不起,觉得什么都比别人强,还经常取笑你,是我错了。我以后不再骄傲,也不再取笑你了。让我们做个好朋友吧!”
点点听了,甜甜地笑了。她们手拉手,一块儿做起游戏。
心得?启迪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有认识到自己的短处,学习他人的长处,互帮互助,才会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好孩子。
骄傲的荞麦
一场大雨下过,有人走过卫生站的荞麦地时,发现以前健壮的荞麦像被火烧过一样又焦又黑,原来荞麦被雷电烧了。
但雷电为什么会毁坏荞麦呢?就让这里的麻雀来给我们讲一讲事情的原由吧!
麻雀其实也不知道,是一棵老柳树讲给它听的。那棵老柳树生长在一片荞麦田边,直到如今它还在田边高高的矗立着呢!它是一棵非常受人尊敬的老柳树,它的年龄已经很大,在它的树根中间裂开了一条长满了小草和荆棘的大缝,整棵大树斜斜地歪向一旁。柳条轻拂着地面,就好像一个小姑娘那漂亮的绿色秀发一般。
多种多样的麦子分布在老柳树的四周,比如裸麦、大麦或者燕麦等等,每当燕麦丰收的时候,一颗颗麦粒显得饱满而富有朝气,远远看上去就好像有一片金黄色的金丝鸟在那细韧的枝杆上跳跃。更有趣的是,麦穗越是饱满,麦头便越弯下腰像是在给人鞠躬,显出一副非常虔诚
的样子。
但是,有一块不大的荞麦地在麦田中夹杂着,荞麦地刚好在那棵老柳树的跟前。而荞麦与其他的麦子们不同,从来不低下它高贵的头,总是笔直的站在那里,显得傲慢无礼。
“我的麦穗长得像一根轴似的特别饱满!而且,我的表面也很美丽,我的花像苹果的花一样清纯、芳香、惹人喜爱。人们看着我和那些美丽的花朵简直是莫大的享受!你这老柳树,你见过比我们更美的东西吗?”荞麦异常骄傲地说。
老柳树用点头答复了它,似乎在说:“是的,我以前见过!”
“嘿!你这蠢笨的老柳树,虽然又高又大,可你肚子的大缝里却长满了野草。”荞麦傲慢地说。
这时,天气突然变了,黑黑的乌云压了上来,隆隆的雷声不绝入耳,田野里所有的花儿都卷起了花瓣,有的把自己脆弱的头低了下来,只有高傲的荞麦依然挺立着迎接风和雨。
“和大家一样,低下你那高傲的头吧!”花儿们劝说。
荞麦不听,大声说,“我们根本不怕风雨,何必低头,没骨气的东西!”
“赶快照着我们的样子低下高傲的头吧!”其他的麦子大声呼喊,“暴风雨马上就要来临了!它的威力可大啦!小心你被它从中间折断了!”
“不管发生什么!我们誓死决不低头!”荞麦们固执地说。
“赶快合上你娇嫩的花儿,低下你韧韧的叶子吧!”老柳树提醒它说,“当云块发生轰隆隆的声音的时候,一定不要去看那闪电,就连人类都没有胆量去面对呢。因为在闪电劈开的一刹那,你会看见美好的天堂,所以如果你偷看一眼,你的眼睛便会被击瞎。而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植物还不如人类的人造植物,谁知道看一眼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
“我倒想见识一下天堂究竟有多么漂亮!我就不信我们会比人类差!”荞麦激昂地说,它不听一切劝阻坚持的挺立着,突然闪电像无情的火一样点燃了整个地球,没有什么可以阻止。
暴风雨过去了,那些花儿和麦子平安地生存下来了,它们在新鲜的空气中矗立着,雨水给他们洗去了身上的尘埃!而骄傲的荞麦都被轰得赤条条不成样子,成了对人类没有用途的杂草在风中颤抖。
仁慈的老柳树在微风中挥动着双手,似乎在探拭身上的水珠,他已分不清自己的身上是水珠还是眼泪,它伤心地哭了。
好奇的麻雀询问老柳树:“您为什么而伤心,自然的景色多美啊!灿烂的阳光,多姿的云彩,还有美丽的花朵散发出来的清香,一切都那么富有诗意,一切都那么美好,你为什么要流泪呢?”
篇三:勤俭节约的名人故事
勤俭节约的名人故事
1、周恩来
周恩来总理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他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
2、毛泽东
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3、雷锋
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节约,他参军后,每月领到的津贴费 ,除了交团费,买书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储蓄所。他的袜子总是补了穿,穿了又补。变得面目全非了还舍不得买双新的。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愿 意丢掉另买。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但部队发夏装时,按规定每人可领两套单军装,两件衬衣、两双鞋,而雷锋却只领一份,说是是“够穿了”。
4、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
5、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的故乡凤阳,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6、日本丰田公司
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