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高考作文结构形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8:27:32 高中作文
高考作文结构形式高中作文

篇一:高考作文常见结构方式

学习目标

能紧扣中心逐层深入地分析说理。

写作导引

层进式结构是指文章的各个层次之间,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或从现象到本质,或从原因到结果,或从一般到特殊等等。它的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层进式结构比并列式结构和对照式结构更能体现思维的缜密,能使文章更灵活,更具个性化色彩。

使用层进式结构时要注意两点:

⑴文章的层次间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层次间是不能随意调换顺序的,所以作者在写作前就安排好材料间的先后关系。

⑵层进式结构方式不易让人一目了然,所以每段开头的句子一定要写好。既紧扣行文的要求,又要能体现出文章的层进式结构。

写作训练

1、参考题目:做有责任心的人

2、写作要求

请以“做有责任心的人”为题,采用递进式结构论证说理,写一篇不少于800的议论文。

3、审题指导

“做有责任心的人”是一个动宾式短语,谈的是做人的道理,“有责任心的”对做人的内涵作了限定。

例文展示

做有责任心的人

责任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有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责任心呢?

首先,我们要敢于承担责任。就是遇到麻烦的事,不要总推给别人,而应该勇敢地说:“让我来承担!”当然,敢于这样说的人要有一定的勇气,这种勇气来自他的主人翁精神。只有具备了这种精神的人,才能把集体中的每一件事看做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职责,才能义无反顾地说:“集体的事就是我的事,我要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既然勇敢地承担了自己的责任,还要尽力完成好自己的任务。有的人做起事来马马虎虎,心想,这些事反正是公共的,只要完成就算了。其实,这种人缺少的是对自己的高目标、严要求。没有一个高的目标,我们做事情就很难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没有严格要求自己的态度,我们做起事来就会打折扣。我们要负起责任,就必须努力地工作,一丝不苟,踏踏实实,尽心尽力。能不能以这样的态度完成好自己的任务,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责任心的主要标准。

最后,做错了事不要推卸责任。人总不是完美无缺的,在工作中难免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既然做错了,就要敢于承担责任,承认错误。诚实和责任心是孪生姐妹,只有诚实,才能帮助我们改正错误,也只有诚实,才能加强自己的责任心。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我们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繁重艰巨的任务。这些挑战需要我们用责任心来承担,这些任务需要我们用责任心来完成,有时还需要我们用责任心来改正错误。只有这样做了,我们才能骄傲地说:我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学习目标

能紧扣中心逐层深入地分析说理。

写作导引

议论文递进式结构,还有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

“是什么”可理解为提出问题:或指明问题的实质,或申述论述的范围,或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等;也可以是对论述对象作必要的解释、说明等。

从“为什么”与“怎么样”的角度论述,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两部分可以并重,也可以有所侧重,不一定平均用力。侧重点的选择,要考虑需要我们着重讲清的是观点成立的理由,还是根据某个道理应该怎么做。

一般说来,如果道理简单,显而易见,无须详加论证,则可在“怎么样”上多做文章;如果“怎么样”的问题众所周知,不言而喻,则可在“为什么”上多做文章,“怎么样”可一笔带过或干脆不谈。

一般亮明观点之后展开的思路有两种走向:如果观点是肯定判断,那么就要从重要性、必要性角度论述,如观点是“我们要培养节俭的美德”,那么就谈“节俭”的重要性、必要性。如果观点是否定判断,就谈不能这么做的原因,或继续这么做的危害性。如观点是“这种赶时髦的做法并不好”,那就要讲“不好”的理由,或“赶时髦”的危害性。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是最有助于拓开思路的论证结构模式。至于怎么用好这种模式,则关键在于灵活变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各自的论述侧重点。

写作导引

1、参考题目

一位雕刻家正在一刀一刀地雕琢一块尚未成型的大理石,一个小男孩好奇地在一旁看着他。雕像逐渐成型,头部、肩膀、手臂、身躯,接着头发、眼睛、鼻子、嘴巴??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出现在面前。小男孩万分惊讶地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她藏在里面的呢?”雕刻家哈哈大笑,他告诉孩子:“石头里原本什么也没有,只不过是我用刻刀把我心中的天使搬到这里来了。”

2、写作要求

请根据上面文字的含义,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标题自拟。

3、审题指导

雕刻家哈哈大笑,他告诉孩子:“石头里原本什么也没有,只不过是我用刻刀把我心中的天使搬到这里来了。” 这是文段的中心所在,其中“我心中的天使”是核心。

例文展示

实现心中的理想

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天使。何谓“天使”呢?天使就是心中向往的东西,渴望实现的美好的东西,正如你的理想。要实现心中的理想,必须用心地雕琢心中的天使,用你手上的雕刻刀,把天使雕刻出来,展现出来。“天使”展现了微笑,理想之花绽放着光彩。(是什么)

理想是你在黑暗中指路的明灯,理想是你在迷失方向时的指南针,理想还是你焦急干渴时沁人心脾的清泉,理想是我们人生重要的部分,而人生不断前进的动力是为了实现理想,为了雕琢心中的天使,使天使成型,使理想成型。(为什么)

那要怎样才能实现心中的理想,雕琢心中的天使呢?

实现理想需要坚强的毅力和强大的意志。刘翔,一个代表速度的名字,已经载入田径史册。他从参加110栏比赛开始,就有着与世界短跑名将同台比赛的理想,同时他为实现理想而努力。跨越一道道栏,战胜一个个障碍,他用毅力去雕琢心中的天使,实现心中的理想。

实现理想需要无畏的勇气和不懈的坚持。撒切尔夫人,一个被誉为“铁娘子”的女人,她不畏惧政治场上的黑暗和腐败,凭着一个弱女子的勇气和坚持,终于入主英国唐宁街十号,实现了她当首相的理想,把心中的天使雕琢出来。 天使总是美好,但天使不容易展现出来。要使天使成型和理想成真,不能缺少一颗认真的心。居里夫人与她的丈夫,他们的事迹可谓是家喻户晓,为了提炼钋和镭元素,他们日日夜夜焚膏继晷地在实验室工作,忘记其他的事情,一心一意地做研究,终于提炼那两个饱含汗水的元素,他们实现了理想,雕琢上心中的天使。

天使之美,犹如春天争芳斗艳的花儿,理想之美,犹如夏天郁郁葱葱的树儿。为了雕琢心中的天使,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我们需要坚强的毅力,非凡的勇气和一颗专注的心,只有这样,天使才能成型,理想才能成为现实,才能看到天使的美丽和理想的光彩。(怎么样)

并列式结构

学习目标

学会围绕中心论点,分点逐条地阐述说理,合理地安排并列式论证结

构。

写作导引

在论证思路中,或者是把分论点并列起来,或是把论据并列起来,这就是并列式。

(一)分论点并列式

把分论点并列起来,是为了论述的方便,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它们从不同的角度, 不同的侧面对中心论点或论述的中心问题展开论证。列式的各个分论点,看起来是各自独立的,其实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其结构如下:

引论(提出论点)

本论(证明论点)分论点(1)+论据+分析论证

分论点(2)+论据+分析论证

分论点(3)+论据+分析论证

结论(总结全文)

[结构纲示例]《语言是沟通的钥匙》

▲开头部分:起兴,提出总论点

▲第二部分:并列结构

分论点一: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

分论点二: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

分论点三: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

▲结尾部分:深化话题 重申观点

(二)分论据并列式

为了充分地摆事实、讲道理,有时候就需要把几个不同角度的论据并列起来。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就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也就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

一般可套用模式:

模式一

??是??的前提

??是??的基础

??是??的关键

??是??的根本

??是??的保证

如《战胜脆弱》

模式二:

??是??的奠基石

??是??的催化剂

??是??的航海灯

??是??的源泉

模式三:

??就??

??就??

??就??

如:《爱自己》

1、爱自己,就应该使自己时刻保持一种好心情

2、爱自己,就应该使自己的心永远年轻

3、爱自己,就应该不要让自己的生活留下遗憾

三.常见错误点拨

1、开头提出的总论点跟各个分论点没有关系。

如:《生命的价值》

总论点:我们要创造出更有意义、价值的生命。

论点一:生命,认识世界的基础

论点二:生命,人类进步的关键

论点三:生命,迈向成功的前提

总结归纳全文

2.分论点分类标准不一致。

论点一:拼搏创造奇迹。

论点二:拼搏铸就成功。

论点三:拼搏源于崇高的信念。

点评;前两个分论点是从拼搏的作用角度来谈的,第三个是从拼搏的来源方面来谈的,分类标准错乱。

3.分论点句式差别太大,影响了文章结构的美观。

例;论点一:淡淡的爱,是对孩子自立能力培养的一种策略。

论点二:淡淡的爱,是对孩子自信心的一种心灵抚慰。

论点三:淡淡的爱,可以创造奇迹。

写作训练

1、参考题目

细节的魅力

2、写作要求

请以“细节的魅力”为题,采用并列式结构论证说理,写一篇不少于800的议论文。

3、审题指导

“细节的魅力”是一个偏正式的短语,中心词是“魅力”,这是说理的的重点,而“细节”则是限制了所说魅力的范围或对象。

例文展示

细节的魅力

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话:看历史要看大势,看形势要看主流,看人物要看大节。这自然没错。但小事、细节也以其生动、直观、真实的特点而显得更鲜活,更有魅力,为人所喜闻乐见,津津乐道,而且也可由小见大,见微知著。

细节可定胜负。中日甲午海战前,日本间谍化装到中国军舰上侦察。当时,中国的军舰在吨位、数量、火力上都胜于日本,举国上下一片陶醉,以为中日海战,中方必胜无疑。可是中国军舰的炮塔上居然横七竖八晾着短裤、袜子,日本间谍就把这个细节写在情报中,并分析道:这是一支纪律松弛,管理混乱的军队,不会有强大战斗力。正如此人所料,海战一开,中方惨败,几乎全军覆没,先进的军舰也都成了日军的战利品,胜负在战前的细节中其实已显露无遗。

细节可知兴衰。抗日战争期间,华侨领袖陈嘉庚率团到国内访问,他先到国统区,国民党用一顿800大洋的盛宴来款待;他后到延安,毛泽东则用几元钱的家常便饭为他接风。一奢一简,使他看清了国民党“前方吃紧,后方紧吃”不可挽回的腐败堕落,看清了共产党同仇敌忾、艰苦抗战的勃勃生机。从此,他认定中国的前途就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于是,就坚定不移地站在中国共产党一边,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朋友和中国革命胜利的见证者。

细节可现操守。 鲁迅先生在参加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杨杏佛追悼会前,曾接到装着子弹的恫吓信,大家都劝先生不要与会了,但先生义无反顾,执意要去。先生临行前并无什么“风萧萧兮易水寒”之类的豪言壮语,只是顺手把房门银匙扔了。先生的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就体现在这个小小的细节上了。而明末的洪承畴,兵败被俘后,不吃不喝不言不动,好像真地要宁死不屈一样。旧友范文程去看他回来后对多尔衮说:“他肯定不是一个死节之臣,我和他闲聊时,房梁上掉下一点灰絮落在衣服上,他赶忙弹掉了。一件衣服都舍不得,他肯舍掉性命吗?”果不其然,找了个美人去劝,洪大人也就顺坡下驴,当了大清朝的“开国元勋”。弹落掉在衣服上的灰尘,只是很小的细节,但却反映出了深层次的问题,小中也有大。

细节是华美乐章的一个音符,细节是宏篇巨制的一个单词,细节是万顷波涛中的一朵浪花,细节是万仞高山上的一个石子。“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欣赏细节,把玩细节,会发现,小小细节,魅力无穷。

篇二:高考作文结构方式例说

高考作文结构方式例说

【考纲航标】

《考试大纲》对结构的基本要求是“结构完整”。

结构,指的是文章段落层次内容的组织形式,是文章的骨架和思路。一篇文章,它由多个部分组成,这就需要有统一的安排和组合。好的作文结构,极易获得阅卷者青睐。所谓好结构,概括地说为八个字:完整、清晰、严谨、和谐。完整,即首尾圆合,没有断层;清晰,即层次分明,顺序合理;严谨,即细密精当,天衣无缝;和谐,即衔接自然,不留斧痕。在复习备考中,如果能掌握几种行之有效的结构方式,文章定能更好地表现主题,吸人眼球。

【突围技法】

记叙文结构一般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安排,具体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而议论文结构一般是按照论证思路来安排的。说明文一般按照事物本身固有的特征和它本身具有的条理性来安排结构。应用文则是按照各自的基本格式安排结构。要让作文结构严谨有序,考生除了平时训练外,更应做到心中有数。这里,主要讲记叙文和议论文的结构模式。

一、记叙文的结构技法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文章,是学生从小学开始学写的文体,但是又是考场上学生较少采用的文体。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高考考场记叙文难构思,难出彩,难得高分。其实,记叙文也有几种常用模式,学生可在写作时选用。

一般来说,记叙文的整体结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开头、主体、结尾。开头,引出故事;主体,叙述故事,辅以生动的细节描写;结尾,适当地抒情或议论点题。不管主体部分如何变化,都应遵循以上规律。开头结尾有不少技巧,以下介绍主体部分的几种结构模式。

1. 时序贯穿式。

这种模式就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把能展现主题的某个故事或某个片段依序叙述描写出来,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其有以下三个步骤:(1)开头——引出故事;(2)主体——叙述故事,并对人物或事物主体进行刻画;(3)结尾——抒情或议论点题。

这种模式看似容易操作,但是也易写成毫无新意、记流水帐的“俗文”。要想在考场上脱颖而出,就得在技巧上下功夫。比如,在选材上,要写触动心灵的人或事;在内容上,写人要凸显个性,写事可以采用悬念法、抑扬法、误会法、巧合法等方法来增加事件的波澜;在写作技法上,要善用多种描写方法;在语言上,要妙用修辞,让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 例如2014年江西高考优秀作文《探究植物的生长》,写的是生物课老师采取指导学生种花生,探究植物生长过程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故事。本文开头就用“探究是一种学习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所学内容。高一时,生物老师就给我们上了一个学期的探究课,这至今让我印象深刻”来引入故事。主体部分双线并行,明线是花生的生长过程,暗线是我们在探究活动中的成长过程。在叙事中,作者通过花生籽没发芽及花落后没长出果实这两个情节来掀起波澜,又特别注意了对老师语言和花生生长的描写。结尾处,集中议论,深化了主题。

2. 平行展开式。

这种模式打破了时空的限制,重点放在围绕主题,选取了几个片断平行展开,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有以下三个步骤:(1)开头→(2)主体(片断①+片断②+片断③)→(3)结尾(抒情或议论点题)。

运用此模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主体部分的几个片断,必须是为了写人叙事的需要而选取的,切忌生搬硬凑;(2)选取的片断不宜过多,以2—4个为佳;(3)各片断之

间可建立某种联系,或以物为连接点,或以情感的变化为线索,或以人物形象的多样性为切分点;(4)形式上,可用小标题组合式,日记连缀式和镜头组合式等方式,使原本界线模糊的几个板块,层次更加清晰,形式更加美观,更易得到阅卷人的青睐。

2007年北京高考优秀作文《沉默的父爱》选取了贯穿自我成长过程的三个镜头(6岁学车,16岁上领奖台,昨天送别),并将父亲的眼神和脚步贯穿其中,以表现父亲对我的鼓励、鞭策和期待的大爱。最后:“今天。考场上。有一个孩子在写着沉默的父爱,心中充满感激与骄傲。我的父亲,他的感情如绵细的秋雨,柔和的春风,没有大起大落,只是淡泊沉默罢了。沉默的父爱——我很感激它。”写出自己对父爱内涵的感悟,感动了自己,也打动了阅卷老师。

3. 对比映照式。

议论文有对比映照式,记叙文同样有这个模式,最大的区别是选取的材料不同。议论文主要是用正反论点和论据对比,而记叙文则是把两组存在差异的故事或片断进行对比映照,从而突出主题。这两组内容,可以是相反或相对的两个事物,也可以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其模式和第二种大致相同,只是各片断的关系是相反或相对的。写作时要用描写渲染强化对比点,为议论、抒情蓄势。

模式是死的,思维是活的,在写作中,务必要围绕中心,巧妙构思,层层推进,让文章结构精巧,悬念迭出,成为考场的佳作。

二、议论文的结构技法

高考议论文,考生若能尝试做到结构合体、思路入格、粘连有术三步,那么也就能使自己的文章变得结构清晰、思路明确。

1. 结构合体。

议论文, 论证道理,分析事实, 肯定要遵循一定的思维规律。这种思维规律体现在文章的外部形态上,也就成了文章的结构。议论文怎样写才算“合体”呢?

议论文的基本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或曰“引论”“本论”“结论”) 。“提出问题”,一般放在议论文开头,有引领全文的作用,目的在于使读者能明确议论的中心。“分析问题”,在文章的中间,是文章的主体,主要是用确凿的事实和无可辩驳的道理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解决问题”,在文章的结尾部分,目的在于对论证结果作一归纳,以加深读者的印象,或者得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办法等。

议论文的主体是“分析问题”,即本论部分,可以论述一个问题,也可以论述一个问题的几个方面。论述时可以按一定的方向分层展开论述,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一般来说,选择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即可。但无论是从哪个方向展开, 其分论点之间都要形成一定的联系。一般来说,有并列式、递进式和对照式三种。

并列式:就是指在论证思路中,用并列的方式从不同的侧面阐述中心论点的一种结构方式。这种结构要把分论点写得简洁,鲜明,突出,并将其锤炼成排比句。当然,彼此之间是不允许交叉重复,但可以互换顺序。运用并列式,目的是便于多方论证,使文章条理清晰,读者也能较快地理解文章内容和思路。并列式,具体有以下结构模式:

模式一:

(1)分论点一(独立成段)+论据一

(2)分论点二(独立成段)+论据二

(3)分论点三(独立成段)+论据三

模式二:

(1)论据一(独立成段)+分论点一

(2)论据二(独立成段)+分论点二

(3)论据三(独立成段)+分论点三

如《?的联想》,可以分出三个分论点来共同论证这个中心论点。可分为:“?”能引发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思考,从而推动科学的进步 ;“?”能启发人们对社会、对世界的思考;“?”启发着人们对人生的无尽思索。

递进式:指文章各分论点之间呈现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调整顺序。这是议论文经常使用的另一种结构方式。具体有以下结构模式: 模式一:

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角度入手,独立分成若干个。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例:

论点:只道寻常亦为乐(2011年江西高考卷)

文章就是从“如何”入手,进行论证。

(1)只道寻常亦为乐,我们要懂得发现并珍惜之。

(2)只道寻常亦为乐,我们更要善于利用之。

(3)只道寻常亦为乐,我们亦要尊重并敬畏之。

模式二:

此模式融合了模式一,如果模式一是从三个角度都可以分别立分论点,那么模式二就将三个角度合三为一,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例: 论点: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美好的想象和期望。

(1)是什么: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美好的想象和期望。

(2)为什么:理想能调动积极的心理预期,使人奋发向上。

(3)怎么样:只有坚持不懈,勇于接受挑战者才有可能把理想变为现实。

模式三:

针对某些不好的现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根源,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的格式。例:

论点:为出台汉字书写等级标准叫好

(1)摆现象:①学生提笔忘字,不会写字。 ②写字不规范,繁简杂糅,以使用偏旁符号、冷僻字、日文假名等组成的“火星文”为时髦,不少大学生写字也是像“蟹子爬”,让人不堪卒读。③书写难看,不易辨认,像“现代天书”。

(2)析危害:①提笔忘字,不会写字,会影响思维的表达。②写字不规范,字迹潦草不易辨认,会影响考试成绩。③书写潦草,会影响社会交际。

(3)挖根源:①电脑和网络普及,人们疏于提笔写字。②重外语,轻母语。③社会重视不够,缺乏统一的书写标准。

(4)指办法:①加强宣传,形成共识:认识到汉字书写的重要性及制订统一的书写等级标准的意义。②教师、家长带头重视,开写字课,严格执行书写标准。③学生认真写好字,养成严谨的书写习惯。

对照式:就其基本特征是从正反两个角度,用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分析,证明论点的牢靠。这种比较可以是“横比”,即将发生在同一时期、同一区域的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或者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也可以是“纵比”,即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对照式的结构,既可以体现在段内句与句之间,也可以体现在段与段之间。简单地说,就是“正面说了反面说”或“反面说了正面说”。选择好比较的角度,既要旗帜鲜明,又要判断恰当。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文章说服力。

一般的模式:正面论点+正面论据+分析论证+反面论点+反面论据+分析论证(先“反”

后“正”也可)。例:

《学然后知不足》思路结构图

(1)引论:(类比引论法)类比体:小溪奔入大海

(2)本论:

A(反面论证):①反面提出观点——不学习也不会感到不足;②反面说理——比喻论证——井底之蛙;③反面举例a江郎才尽 b楚人学舟

B(正面论证):①正面提出观点——学然后知不足;②正面举例——芝诺的言行;③正面举例a鲁迅语 b列宁语 c巴甫洛夫语

(3)结论:(引用)朱熹诗;(比喻)只有永远不满足地学习,才能使知识的源泉永不干涸。

运用对照式结构模式的注意事项:

(1)围绕中心论点选择比较材料,确定对比点。所选对象必须是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论证时要紧扣文章的中心。

(2)正反论证应有主有次。若文章从正面立论,主体部分则以正面论述为主,以反面论述为辅;若文章从反面立论,则以反面论述为主,以正面论述为辅。

2. 思路入格。

议论文是阐明对某个问题或现象的认识和思考。而要用文字的形式来阐明就要有一定的思路,即议论文各部分之间要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我们知道,议论文是用来阐明问题的,你在提出议论文论点后,就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让你提出的论点令人信服。因此,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之间主要是因果联系,即中心论点是“果”,分论点是“因”。分论点的每一个罗列都是为了解决“为什么”,为什么中心论点可以成立。这个因果联系就是议论文的思路之“格”。与此同时,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的关系也可以从“如何”入手,即如何才能让中心论点成立。

考生提出中心论点后,可以围绕中心论点问一个“为什么”,就能找到提出分论点的方向。如中心论点是“只有坚守,才能使人的思想品德升华,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稍加分析,就可发现这个观点是在说“坚守”的重要性,于是,分论点就要回答“为什么坚守很重要”这个问题。那么就可从“为什么”和“结果如何”这两个向度来立分论点。同样,分论点和议论文的论据之间,也应当是因果联系。

3. 粘连有术。

一篇像样的议论文,除了议论文的结构合体、思路入格外,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论据的中肯分析;没有对论据的阐述和分析,议论文论据对论点就不能形成有效的支持作用,就不能把两者粘连起来,而这个粘连是有“术”的。

(1)观点+过渡+事例+分析

这个步骤中最重要的是“过渡”和“分析”。所谓“过渡”就是要在观点和事例之间,用适当的词句来衔接,从而使论据的产生有了必要性。这也可以看成是论据的“影子”,进而使议论的观点与材料在逻辑思维上畅通无阻。所谓“分析”,就是事例叙述完之后,还必须对事例进行分析评论。但这个分析评论必须结合观点的需要进行指向性的分析评论,而不是无的放矢。这样观点和论据在内容上就可以建立起有效的联系了。

(2)观点+过渡+论据+分析+归纳

这种议论文论证方式就是在第一种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归纳”。所谓归纳,就是从多个事例中提炼出三者的共性。但这种共性又必须和观点形成统一,进而来证明论点的信服性。既然要从多个事例中提炼,那么,“论据”部分,就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

【解雀采珠】

[考题点击]2011年广东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含标点符号)。

[名师点拨]

本题为命题作文。结合所给材料可知,“回到原点”有比喻意味,和2010年江西高考作文题“找回童年”有异曲同工之妙。

“回到”一词暗含丰富的意蕴,“找回”意味着曾经拥有,现在失去了;“回到”,意味着“走远”或“走偏”,经历后再重新回来。都有改过自新,重新出发之意。 而“原点”,材料中给出了几种释义,可供参考。

“回到原点”,可以是失败之后,重新奋斗,从零开始,凤凰涅槃;可以是在物质丰富的当今,人的精神和道德在迷失后,又如何远离尘嚣,回归到淳朴单纯,重获心灵的宁静;可以理解为自然环境回到到无人为污染的原生态这个原点;也可以是人历经漂泊,叶落归根等。

写作的点很多,可以结合社会现实来写,个人情感,家庭幸福,时代精神,爱国情怀,道德风气,环境保护,生态伦理;但一定要围绕着回到原点,回到源头,回到根本做文章。 若写议论文,一定要先确定“原点”的概念,忌立意太多,抓其中一点即可。三种结构模式都适用。例如用层进式的模式二,先写“是什么”——回到什么“原点”;然后论证“为什么”——回到原点如何(正面说),不回到原点如何(反面说);再写“怎么办”——如何回到原点。

若写记叙文,则可用对比映照式,在情境对比之中感悟回到原点的必要性。

[风致种种]

回到原点

亲爱的孩子:

孩子,你熟睡在椅子上。看着你疲惫的身体,我既心疼,又欣喜。

五年前,我把你送到体育中心,你看着赛跑的选手们,疑惑地问我,妈妈,那些哥哥跑完一圈后仍然回到原来的起点,这样,有什么意义?

我笑了笑,并没有回答你。

五年后的今天,你参加了运动会,在以一分四十秒夺得运动会冠军后,你笑了,同学们兴奋不已地抱起你。

孩子,我想你应该明白,回到原点的意义。五年前的你,不懂事,跑一圈后又回到原点,岂不是浪费精力,毫无意义?而五年后,你仍然是跑一圈回到原点,可是这一圈后,你收获到了拥抱与祝贺。在这回到原点的过程里,你拼命地努力,日日夜夜地向教练请教。在别人偷闲的时候,你暗暗地练习。我感受到了你每一天的进步,每一天的付出。

你始终要回到你的原点,可是在即将回到原点的过程中,你学会了挑战自己,懂得付出与努力,享受了过程。生活也即如此。

孩子,你理应明白回到原点的意义。

临近期末考试,同学们都马不停蹄地复习,你也不例外。我看到你很焦急。你挑出最难的题目,想把它们一一攻破。我暗自替你担心,我害怕这欲速则不达的方法会影响你的复习效果。你急迫地挑战难题,我看在眼里,替你紧张,为你着急。

孩子,不妨脚步缓一缓。复习乃回归课本知识,课本知识乃基础,打好基础,根才扎得牢,固得牢。

学习亦如此。复习时不妨回到原点,找到复习的方法、知识的基础,才能发现事物的根

篇三:高考作文常用结构模式及其变式

高考作文常用结构模式及其变式

高考作文常用结构模式及其变式

我们反对文章模式化,但我们不能否认“文章有法”,文章的结构模式其实就是做文章的一种“法。任何一种文章的结构模式必有其优越性,所以,就文章结构模式本身来批判模式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很多人写出的文章给人以审美疲劳,甚至面目可憎,把问题归于结构模式僵化了思维,而造成文章写不好,其实若仔细去审视这样的文章,恐怕问题不是文章模式不好,不是模式糟践了文章,而是他的文章(转载于:www.Zw2.cN 爱 作 文 网)糟践了原本很好的一种结构模式。犹如按图索骥找来了癞蛤蟆,却不追究看图之人的愚钝,反埋怨伯乐的书有问题一般。占领关隘的制高点,从而“凭高视下,势如破竹”,这种步兵策略本无可厚非,然而马谡,僵化解读,不顾敌我力量悬殊,所以,注定街亭失守,身首异处。背水部兵、破釜沉舟本是兵家大忌,韩信、项羽却因此名扬天下。所以,在众多人提及作文模式就嗤之以鼻之际,我们仍要谈作文的模式,以期因此而更深刻的理解“文章有法,文无定法,

贵在得法”。

1、起承转合式

起承转合这个词语本出自元代范德玑得《诗格》:“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

承要春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

起承转合式结构,是作品的一种基本结构方法。我国清代学者刘熙载《艺概·文概》说:“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在内;中间用承用转、皆顾兼趣合也。”起承转合之间的关系,起中有合,合中有起,这是首尾呼应,而承与转皆兼顾起合,这是上下勾连,一脉相承。所以四者之间 互相依存,互为作用,有着严密的逻辑性,体现着很强的辩

证关系。

起笔宜开不宜合,或单刀直入、或启人思考、或引人注目,变化多端,以自然为佳;承接或正起反接,或正接反起,以顺畅为妙,承后之转折,或一转,或两转,或三转,或四转??迂回曲折,愈转愈厅,才是上乘;合即结尾,或明揭题

旨,或耐人寻味,或启人遐想,以有力取胜。

通俗阐释“起”是起点,发端,在记叙文中指故事情节的开端,感情触发点;在议论文中指开端鲜明的提出观点。“承”是承接,记叙文中指事件和感情的发展部分,在议论文中指从事理上对道理进行论证。“转”是转折,一般是文本的高潮之处,在记叙文中事件突然向相反的方向,呈现情节跌宕起伏,将感情推向高潮。在议论文中指为把道理论证清楚,转而从反面论证。“合”是总结,记叙文中指结尾概括升华主题,在议论文中指结尾照应开头,重申文章论点,使文章

结构完整。

一般而言,“起”是破题,点明主旨,承是承接,用事例或理论进一步支撑论点,转是树立一个对立面然后对反面的观点加以批驳。结就是归纳总结。

起承转合的变式

变式一:文章如果侧重于顺承来论证文章的核心观点,就可以采用分承式,即用两个或三个可采用承接论证的案例,进行写作,忽略转,略写合,基本结构模式为:起+承1+承2+承3+转+合。这种体式容易走向机械的模式化,很多学生

的作文囿于这种模式。

变式二:先转后承,即破题点明文章核心观点之后,立刻转至反面论证,

而后在承观点,最后归纳总结。

变式三:重转轻承,即破题点明文章核心观点之后,重点反向论证,略写

承的部分,或者把承与合归为一处。

变式四:承转起伏:即破题点明文章核心观点之后,一承一转,再承再转,

甚至三承三转而后归纳总结。

变式五:多样起式:即文采较好的作者,运用变化多端的手法来破题,点明文章的核心观点,特别是写说理性散文的时候,譬如引用题记、排比、引用等手法完成起的过程。然后在去承转合,而且,承转合的方法也灵活运用以上变式,

也由此可见这些变式在运用的时候,可以交叉并富于变化。

2.引议联结

写作证明某个观点的正确性为目标的议论文,通常可按“引议联结”的常规思路进行写作。一般多

用于就某一材料中的看法或观点进行进行写作论证的文章。

引,就是引用材料,引用不是照抄,而是对原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概述,或

摘要,取其精要,并据此提出自己的观点。

议,是针对前面提出的观点,利用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使观点

确立起来。

联,是文章的关键,由材料推开去,联系广阔的社会生活,或历史,或现实;或集体,或个人,反反正正,多角度、多侧面地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结,收尾,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或拓展,不要故作惊人之语;

强调精练有力,反对尾大不掉。

引,即引论,提出问题,一般写在第一自然段,要求从材料中引出恰当的

中心论点。那么从哪些材料中引出中心论点呢?

(1)一句话。主要是一句名言、格言、警句、俗语,甚至谚语和哲理性的话。例如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引出论点“提倡尊老爱幼”。再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引出论点“只有站

得高才能看得远”。

(2)一种现象。如从“逢年过节,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可引出论点“成由节俭败由奢”;又如从中学生早恋现象引出论点“早恋,成功的绊脚石”。

(3)一件事情。如从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可引出论点“车祸猛于虎。生

命价更高”。

当然,近年的高考,几乎都是材料作文。而材料本身就写了一种现象或一件事情。尤其要认真读懂材料,深刻领悟材料。三言两语,击中要害,干

脆利落,恰当而迅速地引出中心论点。

议,即本论,分析问题。一般采用几个分论点的形式,如果采用分论点的形式,那么,如何来拟分论点呢?可以采用“类、因、法、果”构思法。“类”——“是什么”,解决的是对象问题,从话题、文题中选关键词提问。如《美丽的梦想》,关键词是“梦想”,可从“梦想是什么”拟三个分论点。“因”——“为什么”,解决的是原因问题,如《美丽的梦想》,“为什么要有梦想”,“折射现实情况如何”并顺此提出分论点。“法”——“怎么

办”,即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从“怎样去实现美丽的梦想”拟三个分论点。“果”——“怎么样”,即问题得以解决后“我”的态度和体验,如《美丽的梦想》,“梦想实现后我会有怎样的表现,或梦想没有实现我会如何坚定地追求”。当然,“类、因、法、果”不需要在一篇文章中面面俱到,只要选择一两个方面即可。用作展开的一两个方面,一定是自己体验最深刻,认识最独到,

占有材料最丰富的优势方面。

“议”是文章“猪肚”部分,要材料丰富,内容充实,有说服力。要采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方法议论,恰当地使用古今中外的名人名家事例作论据。论据要准确、典型、丰富。准确,就是所举事实要真实,不杜撰,不张冠李戴,能用来充分证明其分论点或中心论点。典型,就是有历史代表性。丰富,就是论据要多,要有说服力,使人看后不得不服。事实论据可以是正面的,也可是反面的。要概括、压缩,不堆砌事例。一定要结合论点对事例作针对性分析,且注意事例间的过渡和衔接。事实论据要能证明其论点,不要生拉硬拽,牵强附会,人为地给论据和论点之间架起桥梁。如“尊老爱幼”话题,可举事例:①东汉“黄香温床”,宋代杨时“程门立雪”。今天的山东田世国“捐肾救母”。②陈毅作了元帅亲自为病弱母亲洗衣洗裤。③春秋时,幼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几十里山路去亲戚家借米为年迈父母煮粥。④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在零下20多度天气中跳进冰窟窿勇救朝鲜儿童而献身。⑤感动中国人物林秀贞,30年来先后义务赡养6位非亲非故老人,并资助十多名下岗职工幼小的子女读书。⑥洪战辉十几年如一日赡养病重母亲、疯子爸爸和抚养幼小的妹妹。 除了摆事实外,还应有讲道理。可采用事理论据,如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俗语谚语等等。要有点辩证分析,符合哲学观点,短短几十字,还可防止将论点极端化以后出现漏洞。如话题“偏见与关系”,如果论点是“要搞好关系,就不要有偏见”,那么是不是有了偏见就一定搞不好关系呢?再如论点如果是“人必须要有自信”,那么可能有人说自负也是一种自信,所以在议论时必须指出,不能将自信和自负混为一谈。这样,文章严密,无懈可击。讲道理可以巧借名言,把别人的话用自己的语言并结合论点进行议论。如论证论点“勤奋,成功的保证”,可以借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来讲道理:“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勤奋。玩耍,只能荒废事业,使人一事无成。”讲道理亦可从反面来分析,从假设来理解。如论证论点“磨砺铸造人生”可这样写:“假如司马迁在遭受宫刑后萎靡不振,经不住挫折,受不起磨砺,他会完

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吗?”

联,就是联系现实生活,联系时事。或集体,或个人,反反正正,多角度,多侧面地阐述。还可指出论点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义,比如证明论点“创新是一个民族的魂”,可以联想到“嫦娥一号”:“正是许许多多的航天科技工作者,从无到有,开拓创新,踏踏实实,才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卫星,

扬了军威,长了民族志气。”

结,即结论,解决问题,总结全文。或以抒情句式发出鼓励和号召,或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和拓展。比如论点是“我们需要倡导探索精神”,可以这样结尾:“总之,人们应发扬探索精神,知难而上,不保守,不停滞,勇于进取,不断获得新成果,开拓新领域,使国家日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首尾呼应,发出号召,铿锵有力,引人深思。结尾部分切不可故意拔高作惊人之语,要精练有力,反对尾大不掉。

引议联结的变式

变式一:重“议”少“联”,文章的写作重点放在“议”上,少“联”甚

至不“联”,然后总结全文。

变式二:重“联”少“议”,文章的写作重点放在“联”上,“议”的部

分不单独作文写作的重点,但“联”中本身就包含了“议”。

变式三:先“联”后“议”。引论之后直接“联”,而后再“议”。 变式四:“联”“议”起伏,即在论证的时候一联一议,再联再议,乃至

三联三议,这种结构,有时可写成夹叙夹议。

3.板块式结构

所谓“板块式”就是将文章分成几个独立而又互有联系的板块,这种“板块式”有时是自然形成的板块,有时是用小标题隔成若干板块。用板块式模板,便于多角度选材,从不同侧面表现文章的主题,一般来说,文章主体部分最好由2~3个板块组成,每个板块200~300字,板块之间结构,字数大致相当,比例基本均衡。但运用这种结构,一定要保证文章文意贯通、逻辑严密。基本模式是:开篇——板块1——板

块2——板块3——结尾。

板块式结构的变式

变式一:按时间顺序安排各个板块。譬如,童年、少年、青年等。

变式二:递进式安排板块,三个板块内容之间有递进关系。

变式三: 并列式板块。

变式四:小标题式板块,每个板块拟定一个小标题。

变式五:数字序号板块,直接用一、二、三。

变式六:用诗词或歌词引领各个板块。

变式七:直接用人物分板块。

变式八:首句反复式板块,如:“别说你是好心”。

4.两个主体互不雷同式结构

这种结构模式就是将整个文章的主体部分分成两个大的层次,每个层?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桓鍪吕蛞桓龇矫妫窃谀?/p>

容、结构、表达等各个方面各具特色,互不雷同。

基本结构模式为:开头——事例1——事例2)——结尾。

但在实际应用中也不是僵化的只用两个事例,也可三四个事例,当即便四个事例也基本是两大类,而且

有详略。

两个主体互不雷同式结构的变式

变式一:一点两面,即一件事或一个现象,从两个不同角度看或以不同角色看,角度不同结果迥异,通

过对比与比较得到启发和观点。

变式二:古今式。即文章主体按时间为序,先写古的案例,在写今的案例,展示一种沧桑变迁,或得到某种启示。如《北京的符号》一考生一部分市“古建筑——叙说悠远的历史”“今建筑——预见光明的未

来”。

变式三:点面结合式,即文章主体一部分集中于写某一个点的实际案例,另一部分带动很大一个面,从

而升华文章的观点。

变式四:对比式。

变式五:转折式。

变式六:因果式。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