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优秀作文 > 教育资讯

广东新材料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6:25:48 优秀作文
广东新材料作文优秀作文

篇一:2014广东高考新材料作文导写

2014广东高考新材料作文导写

例: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点评】2013年广东作文,如人所料,延续了2012年的材料作文的形式,且是事例型材料。本次材料的选取,算是符合社会关注焦点,毕竟现在整个社会慈善、捐助都已成为常谈话题。广东省选择这样材料作文作文题目,通过三个家庭面对捐助的不同反应,一定程度上也考查了学生个人对待捐助这一社会现象的看法,具有一定的价值观引导意义。 本次作文写作角度可以从受助家庭角度来写:

(1)第一家可选角度:在自己陷入困境的时候,学会接受帮助和善于利用外部条件解决问题;

(2)第二家可选角度:不谈便宜,懂得知恩图报的人生态度;

(3)第三家可选角度:不食嗟来之食,即使遭遇困难,也要自食其力。

(4)也可以融合三种态度,在面对帮助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

(5)都可以从发面角度出发来论述三个家庭的各自反应。

也可以从捐助人角度来写:

从三个家庭的不同发应可以立意:帮助别人要注意方式方法并且注意沟通,以体现自己真正的用意。

(2012年广东)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作文较之话题和命题作文,审题上有一定的难度。

①脱离材料,随意而为;②朦胧感知,似是而非;③抓枝叶而弃主干; ④抓现象而弃本质。 对此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应该从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紧扣材料,弄清事件事理的关系。这两则材料的共同的联系是有关“时代”的选择,“他愿意”“你愿意”“她宁可”都表明材

广东新材料作文

料中人物对自己生活时代的关注,实际上是对自己和生活环境的关注。弄清楚两则材料的交汇点机关系是审题立意的重要一步。

其次,通过抓关键句法确定立意的方向。本次材料的关键句是居里夫人在信中的包含哲理的总结:“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关键词是“每一个

时期”“有趣”“有用”“生活”,正如广东省特级语文教师邹寿元说“这两段材料的实质是说,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不管环境如何,我们要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为实现理想不断努力”。

第三是提炼观点。虽然说是“自选角度”,但原材料的“所指”意图是不能自选的,考生只能在此基础上延伸出能纳入总轨道的“能指”联想。这是材料作文写作指导的根基。

根据第一个材料,可以这样的立意:

⑴生活需要选择;⑵选择生活活出精彩;⑶多元的文化让生活更精彩等。

根据第二个材料可以这样立意:

⑴抓住机遇做时代的弄潮儿;⑵用心去生活;

⑶人不能选择时代,有趣的生活需要我们用心浇灌;⑷把握时代活出精彩。

也可以整合两个素材的内涵得出最佳立意:

⑴什么样的时代都有精彩的人生;⑵在现实生活中发现自我价值;

⑶假如生活可以选择;⑷有选择可以更精彩;⑸我们不能左右时代,但可以左右生活等等。 当然,考生可选择贴近现实,贴近日常生活的兴奋点,将个人的志趣充分表达出来;也可穿越时空,将自己超越现实条件,把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与追求表达出来。此外,还可以结合现实与理想的关系,表达自己的思考。

2013年广州一模文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小轩放学回家,很沮丧地告诉妈妈,这次考试成绩被同桌大桐超过了。妈妈对小轩说:“大桐没什么了不起的,下次打败他!”

爸爸拿着一本杂志走过来:“这里有篇文章,介绍一个叫隆·克拉克的老师,得过美国最佳教师奖。他教的学生个个成绩优异,又彬彬有礼。”

妈妈急切地问道:“他有什么秘诀?”

爸爸说:“他的制胜法宝是他的班规。比如这两条,别人有好的表现,要替他高兴;自己有什么好的表现,不要炫耀,输给别人也不要生气。”

妈妈有点生气:“最重要的是鼓励孩子超过别人,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你看,我们公司的成功,靠的就是这种不服输的劲头。”

爸爸说:“不过,看见别人的长处能去赞美也重要啊!”

小轩一声不吭,默默地看着他俩。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思考:

1.材料讨论的主题是什么?

2.材料涉及的对象有几个?

3.材料涉及的对象做了什么事?

【材料与写作范围的把握】

1.材料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

其中有三个角色:爸爸、妈妈、小轩。

三个人就教育问题或有意见表达,或有神态表现,体现各自观点和态度;其中折射出来的道理也反映在教育以外的其他领域。学生可以就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

可以将材料引入文中,也可以不引入。

2.写作要求(题干)中没有“全面理解材料”的字样,可以从材料中自选角度立意, 可从爸爸、妈妈、小轩中任选一人,也可以综合一个、两个或三个人的看法;对人物观点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言之有理即可。

【立意方向参考】

(一)妈妈角度

1.从小应该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如果未针对“从小”“孩子”等关键概念或不在教育的范围讲竞争,内容分考虑在二等);

2.人就是要有不服输的劲头,才能立足社会,取得成功;

3.人生最重要的是战胜别人,才能有成功的人生。

(观点2、3近似。对妈妈的观点可以做否定的立意,如“无须与他人争高下,何必争输赢,自己有进步有收获就好”“人生不是以打败他人为荣,而是寻求彼此共同的进步”)

(二)爸爸角度

1.好的学习成绩与学生具有好的思想品德是分不开的;

2.我们需要有教学生做人的教育(学生阶段人的教育不可或缺);

3.不光注重孩子的考试成绩,还要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

4.胸襟宽阔、平和谦逊的人更能取得学习或事业上的成功;

5.竞争不用你死我活,而应该彼此学习共同进步;

6.能对别人的长处赞美是一种胸怀,是立足社会的重要品质。

(三)小轩角度

1.教育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

2.对自己的事情,孩子要学会(敢于)表达意见。

(四)综合角度

1.教育评价固然要关注考试成绩,但更要看重素质教育;

2.不要单以成绩评价学生,个人的品行考察才是最重要的;

3.在中国式家庭教育中,孩子自身缺位,没有参与权,影响其创造力、自我表现能力的培养;

4.妈妈在教育中的强势地位,对孩子成长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5.谈论教育与人的关系(育人在整个教育内容中的地位和作用)、学校教育与家庭的关系等。

【对材料片面和错误的读解】

1.不能只选某个词语做角度,比如孤立地写“班规”的作用,人要学会“彬彬有礼”,人不要自我“炫耀”,等,不符合题意,但多少与以上角度立意有些关联,可视为属于基本符合题意;

2.单论“宽容、大度”等,没有联系竞争的环境,内容在二等下;

3.不应脱离材料含义谈教育。

?

篇二:2012年广东省新材料作文高考标杆作文(非常好)

2012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目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评析:2012广东高考作文从形式上改变了2011年“回归原点”的命题作文形式,采用了材料作文的命题方式,是一个很大的转变。但就内容来看,去年的作文是“回归”,而今年的作文则是“汤因比、涵娜希望回到公元一世纪”,“伊雷娜希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可谓在内容本质上一脉相承。纵观2012年的高考作文,有以下特点:

1、关注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能力最能体现高中学生的文采。题目中汤因比和涵娜都是渴望生活在公元一世纪,原因在于那时候的文化兴盛,因此考生可以穿越时空,再现那个时代的文明。如可以写题目中提到的佛教文明、波斯文明、希腊文明。。。。。。也可以从中国入手,再现大汉雄风,盛唐文明,康乾盛世等中国历史上的文明时代。

2、注重文化底蕴。题目第一段材料指出汤因比渴望回归的原因是因为渴望那个时代的文化,所以考生可以从文化的角度入手,盛赞中西文化,歌颂古今文明,从而书写世界文明的发展历程和中国灿烂文化的前进步伐。也可以书写中国的儒家文明,道家文化,法家思想,五四文明,从这个角度入手,那么很容易写成一篇议论文,将孔子、墨子、庄子以及五四风云人物作为作文的素材。

3、题目具有思辨性。题目第二段材料居里夫人的“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与其他三个任务构成了对比关系,体现了作文的思辨性特征,旨在引导我们关注现实,直面人生,告诉我们人生不能空想,应该脚踏实地的珍惜现有生活,以平和的心态直面人生。从这个角度可以写心态、脚踏实地、乐观、创造文化、构建文明等话题。

4、关注人生态度。文中提到的四位人物,无论是盛赞过去,向往未来,还是直面现实,都是一个人生态度的话题,因此从大的层面讲这个作文题目可以写人生、创造、歌颂、回归、等常规话题。

5、题目引导学生多读书,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这个作文题目要写成功关键在于多读书,积累大量的文化素材,同时要有对于人生和世界,以及影响人类文化的重要思想的理解能力,从而形成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形成自己对于人类文明的认识。只有读书多,并且内化了传统思想的同学才能将作文写深刻。 第一篇:生逢其时

我想起《双城记》中开篇时的那句话,这是一个最繁华的时代,这是一个最萧条的时代,我们永远在时代的夹缝里徘徊、挣扎、踌躇独行,天上地下人间更仿得找不到一个立足之地。而我却以为,不论生活在那个时代,我们都该怀着宽恕与爱,去面对这个世界、去活着。生活在十九世纪的狄更斯,彼时改革初行社会动荡,英国贵族与底层贫民矛盾激化,资产阶级戴着虚伪的面纱招摇过市,那算不上一个好的时代,换句话说,那并非一个适合文艺发展的时代。可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狄更斯并没有纵情歌酒怀着绝望的心情自暴自弃,也没有愤懑偏激、用一支笔写作生命的孤注一掷,相反他给当时的英国开出的一剂良方是宽恕与

爱。他书写《双城记》、《雾都孤儿》,他写的不是革命时史,而是捕捉了那个时代的氛围,用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仇仇相报终无已时,流血只能造成更多的流血,只有宽恕能拯救这个世界,仁慈如狄更斯看似最不适合那个阴暗的时代的,可是他能勇敢地直面它,用自己的力量去感化那个社会,在最不适合的时期里做出了最合适的壮举。

而在现代,二十一世纪的伊拉克,我仿佛又看到了这种力量——那个生活在巴格达的八岁少年卡马尔。哈希姆。他行走在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那片土地,有这么一句诗歌形容这个时代的中东,“山坡上的灵车来来往往,日以夜继。”没有少年的玩乐,没有吃得饱的热饭,只有硝烟与战火,明灭不熄,多少人在贫民窟、难民营里祈祷来生不要生在这里,可是卡马尔并没有,他拿着相机记录伊拉克的点点滴滴,每一个温情的画面:有老人坐在书店的门口阅读,太阳从棕榈树后徐徐升起,咖啡馆的门外摆着一杯免费饮料。这算是一个糟糕的时代,这是一个没有任何孩子愿意生活的时代,然而卡马尔用自己的微薄的力量去记录那些爱与温暖,鼓励每一个伊拉克人勇敢地、努力地活下去,这是在最不适合的时期里最合适的救赎。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生卒,然而又有多少人终生困于自己的生不逢时而最终郁郁而终。如那个错生在帝王家的亡国诗人李煜,如那个最忧愤了一生最终病死的贾谊。倘若他们能正视自己的年代,能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一些什么,那么历史会否有所不同?

不论我们生在繁华的时代,抑或萧条的岁月,都应当拿出自己的力量。那不是残忍的力量,不是无情的力量,它或许微弱并伴随苦难,却能在深渊中带来光明,在坚韧中捍卫我们的爱 ——这便是生逢其时的全部诠释。

【评语】文章一开头便点明“个人”与“时代”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以及“个人”对“时代”、“世界”所应该采取的人生态度,这种思路和观点显然是考生在阅读、理解原材料基础之上的进一步“思考”。接着,文章采用了两个例证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分别生活在19世纪的狄更斯和21世纪的伊拉克少年摄影者,他们一个用文学,一个用相机,来实现“个人”对于“时代”的价值:在“阴暗的时代”,狄更斯作品里的“宽恕”、“仁慈”独有意义,在“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战乱时代,卡马尔相机里“温情的画面”独有价值。这两个例证,都较为充分、深刻、细致地阐释了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用的生活”的基本观点。最后两个自然段,作者否定了“生不逢时”的人生观,并且指出,既然“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生卒”,那么,在任何时代,“拿出自己的力量”,都可以说是“生逢其时”,从而强化了文章的主要观点。可以看出,这篇文章自始至终都围绕了“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用的生活”的主题,中心突出,观点鲜明,立意深刻,论证充分,结构严谨,是一篇较好的考场作文。 但这篇文章有几处语病和标点符号的错误,有些知识陈述也可以更精准严谨。(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吴敏)

第二篇: 我想生活在唐朝我想生活在唐朝,因为那里是诗的世界。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梦回无数次,幻想千百回,我想生活在唐朝。在唐朝,我可以与李太白一道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我可以与他并肩闯天下,学诗学道,任剑闯逍遥。每日,我与他高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放诗句。我与他于花间独酌,于月影下舞剑。我想生活在唐朝,因为那里是属于诗的神圣殿堂。太白秀口一吐是半个盛唐。在唐朝,我可以接触到高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陈子昂,感受他的悲愤;我可以接触到畅言"阁中带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的王勃,感受他的才气;我可以接触到那"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登科后才人,感到他的得意和轻狂。我想生活在唐朝,生活在诗的世界里。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生活在唐朝,我可以领略到杨贵妃的惊人美貌,可以感受到唐玄宗的痴情,可以感受到那股缠绵悱恻的哀怨之情。马嵬坡下的溅血,散发的是一股苍凉。我想生活在唐朝,因为我想领略唐朝的情,唐朝的气度,唐朝的盛转衰。传说中唐朝恢宏大度,充满泱泱大国的气度。我想生活在唐朝,如诗如画的世界。"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只为妃子笑;"漠漠水田飞白鹭,莺莺夏木啭黄鹂",王维眼中的唐朝如此如诗如画,吸引着我的向往。我想生活在唐朝,每日陪伴王维看那云卷云舒,花开花落,看那明月在松间上,那清泉在石上流。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我想生活在唐朝,那个用诗来构造的朝代。安史之乱的践踏,使我感受到了杜甫的悲愤。当他听闻河南河北收复之时,高吟"青春作伴好还乡"时,我感受到他的狂欢。我想生活在唐朝,领略一群爱国人士发出的肺腑之音,聆听大唐王朝的号角声,领略由盛转衰的悲壮。没有人为杜甫送葬,没有人为他默哀,我想守在他身边,用他的诗、他的才,来表达那股爱国之情。

我想生活在唐朝,无论是盛唐还是衰唐,它都是诗化了的世界,充满了诗意,如画江山在王维手中成了诗境,豪迈之情在太白口中一吐便成了千古之情,热血洒落的战争在诗的表达下尽显其情境。唐朝,一个诗的朝代。

我想生活在唐朝,因为那是诗的世界,埋藏着千年的情感。

【评语】本文是一篇颇有诗情画意的议论性散文。作者能够由高考作文提供的材料写出自己的一种愿望——梦想生活在唐代。作者围绕这一点,比较有层次、有逻辑的阐发了这种愿望主要缘于那是一个诗的时代,"诗的世界".如果生活在那个时代,就可以直接去感受李白、陈子昂、王勃、王维、杜甫等的诗情"才气"和他们所创造的"诗境",甚至可以跟着他们"学诗学道".作者不但能表达出自己这种梦想性选择的理由,而且能使整篇文章的语言较有文采呈现出较浓的抒情色彩。这篇文章还表现出作者对唐诗意义有较透彻的理解并且能根据表达的需要通过思考对唐诗进行重新整合。应该说它是高中生学以致用的典范之作。当然本文也存在不足,比如文章有的内容(如杨贵妃例)与立意不够吻合;三个文段用作标题的诗句与全篇立意的关系显得牵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周小蓬)

评卷时的标杆作文:

创造自己的生活

现实社会中,有很多人会抱怨:生不逢时,如果我生在古代会怎么怎么样,在未来又会怎么怎么样??可他们却不懂得静下心来,想想在这个时代,我可以怎么样。

居里夫人曾说过:“我认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是的,无论生活在哪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用的生活。

正如战国时期的嬴政,他生活在一个战乱的时期,他不曾想过要生活在其他时期就好了的问题。他想的都是如何使秦国变得强大,如何才能统一天下的大事。而这不正是过有用生活的表现吗?而嬴政经过自己的努力,最终统一天下,在他的时期里,他过到了精彩而且有用的生活。

再则,君不见生活在大唐盛世的李白?他先是积极入仕,另贵妃为其磨墨,力士为其穿靴,能做到这一点的又有几人?后来他看不惯官场的黑暗,离开皇宫,尽情游览美好河山,留下一首首传世之作。李白这一生的所作所为正是他为自己想要过精彩有用的生活而做得努力,而他也实现了这种生活。

让我们将目光移到抗日时期,这是一个悲痛的时期,但在这个悲痛的时期,人们一样可以过得精彩而且有用。

君可见彭德怀,他一生杀得敌人不计其数,为抗战胜利贡献了巨大的力量。毛泽东曾为他写诗道:“谁能横刀主马?唯彭大将军。”这是何种的威武霸气!谁能说生活在抗日时期,就不能过得精彩有用呢?

再回到现代时期,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乔布斯。他曾经是个连大学都没上过的人,而他现在却是IT业的领军人物。他经过自己的努力拼搏,实现了精彩有用的生活。这不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在抱怨的人们不妨看看乔布斯,为自己想要过的生活而努力奋斗。 只要经过努力奋斗了,你就会发现你的生活变得精彩有用了,自己也不再抱怨了。因此,我们不要再像汤因比那样,做着不切实际的假设了,多想想如何才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精彩有用吧。

坚信居里夫人说过的这句话:“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得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20+20+8﹦48

评析:题目突显主题,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语言流畅,有个别识记性理解错误。由古到今,材料丰富。

时代不同了

“亲,我回来了哦!晚饭做好了不?”儿子把书包一甩,躺在沙发上大喊了一句。 “什么乱七八糟的话。”我把一个削好的苹果递给他。

“老爸,你太out了!这是淘宝体。”他咬着苹果含糊不清地说道,同时拿出电脑,戴上耳机,转一旁去不再搭理我。

我没好气地回到厨房做饭。现在的年青人,真是搞不懂啊,每天都是网游、微博,手机更是寸不离身。这有什么好玩的?我倒庆幸我生得早了些,我们那时候啊??

我记得那时放学早,每天下午都可以喝同学在山上游荡。最记得那一次,我们跑去别人家的果园里偷梨。

那梨可大呀!黄灿灿的,看得我们在树下直咽口水。我把裤子一卷,蹭蹭地就爬了上去。粗糙的树杆把我的脚磨破了皮,细小的胳膊费了好大力气才把我整个人提上去,汗哗哗地流,全身脏兮兮的。我笑着冲树下的伙伴打了个手势,“要哪一个?”我记得我那时可得意了,就像个大哥一样。

我看准了一个大的,两脚钩着树枝,小心翼翼地爬了过去,“咔”的一声,我感觉身下一阵断裂的声响,只猛地把手向前一抓,身子就往下坠去。在地上打了个滚,还没喊痛呢,就听见一阵狗吠,爬起来拍了拍就跑,手里还紧紧抓着那个梨。

只是后来,全身起了疹子,想是被毛虫咬了,还被老爹狠狠训了一顿。那个梨呢?好像不太甜,吃了两口扔了。

我不禁笑出来,才回过神发现煮饭的水放多了。

“哎,儿子”我推了他。“啊?”他很不情愿地摘下耳机。“你爬过树吗?”“我小时候??” “老爸”,他撇了撇嘴,“时代不同了,现在谁还爬树呀,那有什么好玩的。”他又转了回去。 突然觉得挺没劲。

也是,时代不同了。每一个时期的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每个时期的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创造不同的价值。我不理解他,他也不理解我,本无可厚非,毕竟生活的时期不同。 但如果要我选,我还是愿意活在一个信息技术还没有那么发达的时期,一个人与自然关系更为亲密的时期。

20+20+5﹦45

评析:记叙文,以父亲的口吻道出了两代人的差异,父亲是与自然紧密联系,儿子活在当代,各有各的活法。紧扣材料,表现了两代人因生活方式的不同而互不理解,文句有表现力。但是写两代人的故事简单,偷梨事件毕竟不够光彩。

李白现代游

2100年6月,为促进古今文化交流,我国科学家将用时光机把诗仙李白带到我校参观,由我作向导,并拍成纪录片。

镜头一:教学楼

清晨,一缕阳光透过露珠铺洒在大地上,我陪李白漫步在走道上。“学而?时习之?”,听着这读书声,李先生诧异地忘着我问道:“怎么?这是在读书吗?哎,中气不足,没有意蕴。”我慌忙解释道:“是这样的。先生,同学们积极备考,晚上学得太累,所以精神不佳。”李先生一眼望去,同学们趴的趴着,就几个撑着脑袋在摇头晃脑地念叨着。李白一步冲入教室,拿着直尺就“啪、啪”几下,同学们一脑狐疑地望着他。李白清了清嗓子:“你们看看,着哪有一点读书人的样?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就应该大声地朗读出来,就是我,也不敢不每天坚持晨读。孩子们,学习是一个循顺渐进的过程,急不得,早晨再累也必须打起精神,不然一天就毁了!”“学而时习之??”,响亮的声音飘荡在校园,李白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镜头二:食堂

中午,我陪李白来到食堂,望着这宽敞整洁的食堂,李白一脸羡慕地道:“现代真好,连吃饭的地方都比我们好了不知多少倍。看着我端上的一盘盘流光溢彩的菜,李白一直迟疑不动,他指着菜一脸怪异的问道:“这肉怎么是红的?这青菜怎么这么绿?这鸡腿怎么这么大??”,我哑口以对,难道要告诉他这些加了苏丹红、各种激素吗?李白无奈地说:“给我几个馒头吧?”看我拿着几个白花花的馒头,李白又是一脸苦色:“这馒头怎么白,我怎么敢吃啊?”

镜头三:宿舍

晚上,李白与我来到宿舍,一进门,一股冷气嗖嗖的冒过来,李白冷不丁地打了个喷涕,看着空调惊慌地说:“那是什么怪物?怎么会口吐寒气?”我无奈地说道:“这是空调,一种机器,可以让你夏天凉爽起来。”望着空调,李白心有余悸地说:“这样啊,现代真发达啊!”第二天一早,我便被一阵剧烈的咳嗽声吵醒,转头一看,李白正捂着嘴缩成一团颤抖着,结巴地跟我说:“太冷??还是??自然风好??,还是生在古代好!”

镜头四、镜头五??

看着李白登上时光机,我恋恋不舍地挥着手,大喊“有空再来!”终于,这趟奇特之旅就这样结束了。看着这不长的纪录片,科学家们陷入了沉思??“这片子很有意义,那我们就全国公放,一起学习、感悟吧!”“唉,科技在进步,可人的精神气魄、良心、身体健康怎么就后退呢?”“也许,出生在古代也未必不是一种好事?”

21+20+7-4﹦44

评析:紧扣时代特色,写穿越,显得有趣。以李白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行文,古今对照,对现代生活现象进行讽刺,主题符合材料,较为深刻,三个片段描写生活传神,语言有文采。 缺点:错别字太多

那些年,如果我出生

那些年,如果我出生,或许我会站在西北大荒漠的孤城上,拿着酒杯,望着逐渐西下的夕阳,对着那慢慢升起的孤烟,与岑参同赞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些年,如果我出生,或许我会在凉亭上,喝了个半醉,望着对面同是白发苍苍的苏东坡,回顾自己的

篇三:2013广东高考模拟新材料作文

广东高考模拟新材料作文“逆流而上的鱼”写作指导

【金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水从高原流下,自西向东。渤海口有一条鱼逆流而上,它越过浅滩,冲过急流,穿过湖泊中层层的渔网,躲过无数水鸟的追逐,飞上湍急的壶口瀑布,越过山涧,挤过石罅,终于游上高原。然而,它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欢呼,瞬间就被冻成了冰。

若干年后,一群登山者发现它还保持着游的姿态。一位年轻人感叹说:“这是一条勇敢的鱼,它逆流而上,冲破重重阻碍,终于到达了自己的目的地,虽死无憾。”一位老者叹息说:“这的确是一条勇敢的鱼,然而它只有伟大的精神,却没有伟大的目标,它极端逆向地追求,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死亡。”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寓言性质的新材料作文。材料本身分为两部分:首段生动形象地叙述了这条鱼逆流而上的经过;第二部分表面写年轻人与老者的言行,实则是两人对此事不同的认知与情感态度。据此,我们可以直接去把握第二部分的议论和关键词。年轻人对鱼的“感叹”寄寓着无限的赞美,其观点是“勇敢”到达“目的地,虽死无憾”。老者的“叹息”发出的显然是声声无奈,而其认为鱼“只有伟大的精神,却没有伟大的目标”,也就只能面临死亡了。进一步概括,两人其实都是在谈“勇敢精神”与“理想目标”的问题。抓住这一关键点,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思想认识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角度与立意了。

如果从年轻人的角度看,可以支持其赞美的勇敢追求精神,因为理想栖息的地方,地狱也是天堂;也可以对其进行矫正或批评,因为在年轻的战场上,年轻却不应也不能轻狂。若从老者的角度思考,可以赞同老者既要有精神也要有目标的观点,因为一个人总是要仰望点什么,有目标才有方向,有目标才有动力,才能更坚强更执著,有目标也才可能有成功,才会走得更长更远。一个民族亦是如此,要学会仰望星空,才会有未来。再深入来看,我们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都有勇往直前的勇气,有时只是由于灵魂迷失,才失去了自我,从而导致最后的极端与失败。当然,我们还可以对老者缺少的献身精神进行分析与讨论等。最后,还要注意文体不能写成四不像,标题要符合文体特点并独特新颖等一系列要求。

【考场佳作】

做一位勇于逆流的智者

勇于逆流而上固然值得钦佩,但无目标的勇敢也只是徒劳,唯有做一位勇于逆流的智者,方能成功。(开门见山提论点,观点公允,意赅言简,且扣题紧)就像材料中老者所说的:“这的确是一条勇敢的鱼,然而它只有伟大的精神,却没有伟大的目标,它极端逆向的追求,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死亡。”(联系材料单刀直入,直指论述的关键)是啊,材料中的鱼儿勇于逆流而上,确实值得我们钦佩,但我们不妨多想一下,它逆流而上是为了什么?我想,它可能自己也说不清楚,所以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死亡。如果它能把自己身上伟大的精神分给智慧一半,做一条既伟大又聪慧的勇者之鱼,结果可能会是柳暗花明的一片新天地。(设

问激疑,然后通过正反分析来进行对比论证,进而突出“做一条既伟大又聪慧的勇者之鱼”的观点)

说到勇于逆流而上的智者,1998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籍华人崔琦就不得不提。在世人随波逐流、趋炎附势的今天,他却勇于逆流而上,远离政治而专心于自己的研究。在信息科技最为发达的美国,他却以一个电脑盲的身份迎难而上,克服重重困难,用一笔一画完成了自己的一切设计。靠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勇气,靠着常人难以付出的辛劳,以及常人难以超越的毅力,即没有赶上时代脚步,他仍不失为一位勇于逆流的智者。(本段行文紧紧围绕“勇”而谈“智”,选择事例准确且典型,边叙边议,极具说服力)

所有智者的智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他们的智慧要让自己的目标来诠释。(进一步深入论“智”,从而引出下文对“目标”的阐述。观点独立成段,鲜明突出)

当年,刘若英被一位著名音乐人评价说:“你的嗓音和你的相貌同样不漂亮,我看你很难在歌坛里发展。”之后,刘若英并没有选择离开,而是勇于逆流直上。她为别人端茶倒水,她制作演出时间表,她替歌手拿演出服装??别人问她为什么,她说是为了自己的目标。在实现自己目标的路上,风雨在所难免,但她确实是一位智者,一位勇于逆流而上的智者!终于有一天,她用微笑站在了自己的舞台上,用并不惊艳但十分温暖的嗓音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她也因此被评为“最具真实感的歌手”。她成功了,她的勇于逆流而上没有白费,因为在她下决心前,早已有了自己的目标,当有目标的那一刻起,成功也早已向她靠近。(举例论证,生动形象;分析说理,周密严谨)

当今这个社会,勇于逆流而上的人少之又少,而做一位有目标并勇于逆流的智者更是不易。写到这里,我想我们应该知道自己要怎么去做了。(呼应开篇并总结全文,回应现实生活,令人深思)

【点评】

作为一篇精彩的议论文,本文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一、论点准确鲜明,概括性强。论点“勇于逆流而上固然值得人钦佩,但无目标的勇敢也只是徒劳,唯有做一位勇于逆流的智者,方能成功”不只把握住了年轻人赞美的“勇气”精神,还涵盖了老者强调的“目标”,避免“被冻成了冰”的后果,从而树立起全新的观点。二、论据精简,以少胜多。本文虽只选取了崔琦和刘若英两个事例,但因其针对性强,截取与论证恰到好处取得了以轻驭重的效果。三、结构清晰,条理分明。在提出中心论点后,本文采用层进结构逐一论证了“勇气”、“目标”与“智慧”的关系,再加上以独立的议论句加以过渡,使得大家可轻松顺利把握全文。

逆鳞遐想

如文提示,一条逆流而上最终被冻死在高原上的鱼,如何?年轻人会感叹说,老者会叹息说。我想,都不重要。相比缥缈于海洋里的同类,能有后世之人为之慨叹,却也是这条鱼的无尚荣耀吧!即使,代价是死亡。(否定之后再肯定,观点因此脱颖而出,更令人惊叹令人击节)

当然,鱼儿怎么想我不知道,我也无从断定它逆行为何。我只是忽然觉得,自己就好像这尾逆流而上的鱼,在生命、在社会的洪流里。正奋力摆尾而上。(通过联想展开下文,因鱼而己,又由寓言而社会人生)

不安现状地生活着,我偏执地想要做像作家池莉一样的独行侠。看着身边形形色色的人,却也无一例外地向着同样的目标——同一个地方攀爬。对于不择手段!

我实在是害怕,怕我在这生活的大染缸里换了自己原本的色彩。(作者清洁自守的形象在这个比喻里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出来)我在想:是不是这条鱼儿也像我一样,看见自己的同伴被抓进了渔网,害怕自己也被做成鱼罐头码放在超市的货架上?于是,它准备逃离,向着最高的高原上??

或许是我小气了,又怎能懂得这倔强的鱼儿怀揣“金鳞岂是池中物”的雄心壮志呢?心中有一种仰望,向着自己最高的梦想。激流又如何?逆行又怎样?只为梦想的一抹流光,无畏地逆行而上!(整齐的反问、流金的梦想、执著的信仰与高昂的情感,带给我们一种至上的崇高美。)我错了,我实在是错了!若想在生命的长河中有自己的信念,岂是逃避所能够达到的?这鱼儿,又如何不是要为自己的信念背向了集体,背向平凡呢?拥有万人沉醉我独醒的坚毅,也要有为自己开拓未来的勇气。真正的,金鳞岂是池中物!

当然,鱼儿的结局是悲惨的,但在某种意义上说,它的死是有价值的!千万条鱼儿中能有如此一尾坚毅勇敢的逆鳞,敢于挑战“规则”,敢于藐视“信条”,又怎能不令人称赞,令人为之颂歌?(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在世俗化的社会里,又有几人清醒几人醉呢?)

椎及当今社会,却又能有多少尾如此的逆鳞?(转思自己,也不得不令人汗颜)大多数人,都习惯了这种毫无涟漪的“平静”生活。不!不能这样说!应该说是都习惯了追逐所谓的“名”与“利”的生活,却再难有一条不甘“主流”的鱼儿了。人们因循地生活着,一次次走过别人脚下的路,又一次次重复着别人的生活。如此而已,生活轻微得没有一丝涟漪。

不如学做一尾逆鳞吧!只为心中的信念与追求,摆脱社会的俗套,选择在社会颓废的洪流里逆行而上。或许,在那大河的源头处,有一个清新的世界!

【点评】

作为一篇抒情散文,本文由“逆鳞”进行了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进而谈及人生与社会,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理想的执著、对人生信仰的坚定以及对世俗观念的顽强抗争等精神。本文如行云流水,又多豪迈之语。其在句式上巧用整句与散句来增加行文的韵律感与流畅感,从而在语言上既平易自然又富有诗意;而其中又多用反问句与感叹句来增强语气语势,进而充分展示出作者的文采、精神与人格,反映作者时代的正义精神和青年学子蓬勃向上的朝气。

【相关素材】

王濛:打入冷宫的冬奥会冠军

王濛,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运动员,多次夺得世界杯分站赛的冠军,曾在2006年都灵冬季奥运会获得500米金牌,并在2010年温哥华冬季奥运会上成功卫冕,成为中国卫冕冬奥会冠军第一人。因不服管教并与领队等发生一连串严重冲突,2011年8月4日,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宣布,撤销两届冬奥会冠军得主、短道速滑名将王濛国家队队长的职务,并取消她的国家队队员资格,禁止参加国内外一切比赛。

王濛1984年出生,10岁时,被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业余体校短道速滑教练相中,开始了速滑生涯。在体工队里,王濛表现出很强的霸气,是出了名的淘气包,经常挥拳为受欺负的队员打抱不平。因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她还大度地把父母送来的水果、饮料等分给大家,做到“有福共享”。她还是公认的“开心果”,只要教练不在,她就说说笑笑,不停地找乐子,把队里的气氛搞得异常活跃。在体工队里,王濛的年龄最小,可她在训练和比赛时却很要强,每个环节都会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从不“偷工减料”。因为她过于“斤斤计较”,故绩提高得很快。

16岁时,王濛在全国九运会夺得铜牌,被上调到国家队。2002年王濛第一参加世界青年锦标赛,就获得了女子500米冠军,是中国第一位世界青年锦标赛冠军。此后,王濛便一发而不可收,在国内国际的短道速滑的舞台上创造了一项又一项辉煌战绩。

素材解读: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会宽恕。王濛所犯之错确实不小,但没有必要赶尽杀绝,一棍子打死。开除,禁赛,给个期限吧?

适用话题:德育为首,德才兼备;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制度面前无特权??

高考模拟材料作文“电视节目的影响”升格示例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

目前,很多电视节目存在的暴力问题危害严重,特别是一些动画片也带有暴力内容和暴力色彩,这些都易使还没有形成完善价值取向的青少年由好奇引发一系列的模仿行为。

同时,电视节目媚俗现象严重,许多娱乐节目大搞“造星”工程、选美比赛。由于节目形式活泼、轻松,很多青少年都喜欢收看此类节目,这种“造星”式的成功形式成了青少年的范本,导致了时下青少年踊跃参加这种炮制明星比赛的热潮。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病文展现】

看得再远一点

我们身边的物品在无声地塑造着我们,而这种塑造愈是无声,对我们的影响愈是深远,以致把我们推向了两个极端——正与邪。(本段没有扣紧作文材料展开论述,这在高考阅卷中很容易被认定为行文有脱靶的嫌疑,会直接影响基础等级“内容”一项的得分。)

优质的电视节目通常会为成年人传递正能量。以普法节目为例,此类节目常常通过展示正、邪双方之间的较量过程来弘扬正气。然而,电视人似乎忽视了另一部分群体——一群对信息甄别能力欠佳的未成年人。对他们而言确,这种正能量的输出极有可能转变为负能量的输入,负能量将持续抵消未成年人体内的正能量直至他们的性格被扭曲,人性被泯灭。(此段未结合现实来展开形象的论证,影响基础等级“内容”一项的得分。)

幸好,有一部分电视人仍旧记得未成年人,为他们输入正能量。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的《成长不烦恼》就为他们搭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平台。在那里。家长与孩子们彼此沟通,彼此尊重,彰显了一份人性美。贵州电视台的《论道》引领着未成年人发现社会的真善美,同时给以理性的观点与深刻的见解,同青少年一道剖析社会的灵魂??这一切已值得庆幸!因为未成年人正不断成为道德的土壤。那又何必埋怨电视节目的暴力内容与低俗呢?(最后一句与语段整体描述不一致。影响基础等级“内容”一项的得分。)

其实,物类常常带有我们的思想。任何事物都是应运而生的。电视节目的形式与内容恰恰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当代中国,浮躁虚荣之风盛行,中国人缺乏一种信仰,丢失了生命中最为厚重的土壤。试问:失之沃土,何以生焉?抱怨是没

有任何意义与价值的!(此段有过分拔高的嫌疑,语言缺乏理性,会影响基础等级“内容”一项的得分。)

国人真的得应该冷静地反思了!物类的产出是为了满足国人的需求,国人的需求体现了国人的价值取向,国人的价值取向才是一个国家真正的力量所在。我们必须明白不是电视节目毒害了孩子,而是“腐朽”的思想。只有清除“腐朽”的思想,才能挽救国人,挽救道德,挽救灵魂。(此段文字论述点集中在“价值取向”上,有偏离题意的嫌疑,影响基础等级“内容”一项的得分。)

让我们成为国家的主人,进行一场社会的自我补救与修复。(结尾表达比较苍白,既没有紧扣题意,也没有做到收束有力,影响基础等级“表达”一项的得分。)

【点评】

这篇文章的立意应该是符合题意的,但缺点在于立意表述不够精准化,而且语言过于笼统,缺乏细致准确的分析,以致在阅卷者看来立意出现了偏差。且本文标题表述模糊,结尾随意拔高,全文语言缺乏亮点,在高考阅卷场上,这篇文章最多能获得40分,是一篇标准的二类文。如果能在立意的精准与内容的深刻方面进行修改,就可以进入一类文之列了。

【升格指导】

议论文的立意精准与内容表达的深刻,是文章进入一类文的必要条件。为此,首先要学会抓住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道题目的关键词有“电视节目”“青少年”“影响”。行文时,就要紧紧扣住三个关键词论述,以实现立意的精准化。

其次,文章立意要力戒过分拔高。一旦拔高,学生就很难掌控,文章就会出现内容空洞、语言贫乏的现象。特别是开头要开门见山,不可云山雾罩,不知所云;结尾要收束有力,不可生拉硬拽,穿靴戴帽。

最后,要学会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说理,实现内容的深刻与丰富。

【成功升格】

还孩子以蓝天

生活中并非只有人类。我们身边的物品也在无声地塑造着我们。而这种塑造愈是无声,对我们的影响愈是深远,终致把我们推向了两个极端——正与邪。我想,电视亦属此类物品。(标题修改后,更切合题意,给读者以正能量;首段添加语句后,不仅过渡巧妙,与下文衔接紧密,立意更为精准,内容更为深刻,符合发展等级“深刻”一项的要求。)

优良的电视节目通常会为成年人传递正能量。以普法栏目为例,此类节目常常通过展示正、邪之间的较量过程来弘扬正气。然而,电视人似乎忽视了一部分群体——一群对信息甄别能力欠佳的未成年人。对他们而言,这种正能量的输入极可能转变为负能量的输入。

当下,浮躁之风盛行,君不见古装武侠剧,终日穿越,马不停蹄地拉帮结派,终以你死我亡定论;君不见综艺节目,满屏妖童媛女,呼来喝去,以泪洗面,一番你死我活之后,终以大团圆结局。如此一番视听“按摩’’之后,一两日不显病态,但若长期连续观看此类电视节目,负能量将抵消未成年人体内的积存无几的正能量,以致性格扭曲畸形,呈现病态。而且此病不发则已,发必危矣!(此段的添加在整体上使得行文更为完整,立意更为显豁,而且“君不见”这一句式的运用,极具概括性。又不失生动,增加发展等级“深刻”“丰富”项的分数。)

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