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成语故事一窍不通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2:36:27 作文素材
成语故事一窍不通作文素材

篇一:成语故事解读20则

成语故事解读20则

雪中送炭

【释义】下雪天给人送去烤火用的炭。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及时给予帮助或支持。

【出处】宋·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yìn)病逝,其弟赵光义即位,改年号为太平兴国元年,历史上称为太宗。太宗做了皇帝,生活十分节俭,他坚决禁止在宫中用金银做装饰品。

一次,他退朝回来,路过花园,看到一个小太监被责打,他停下来询问原因。管事的大太监跪下来回奏说:“国外进贡的一株绿萼(a)花被这个没用的废物给浇死了。”

太宗说:“把他放了,这不是他的责任,他是因为不懂这种花的习性,并非故意所为。我知道这种花生长在南方,移栽到中原根本活不了,以后不许再为一株花花草草的事情打人,并立规矩,你们记住。”小太监感动得流着泪大呼“万岁”! 还有一次,恰逢七月酷暑,太宗走出屋外,突然觉得有些口渴,想喝一口冰镇的酸梅汤,刚要开口,转念一想,摇了摇头,没有出声。事后,身旁执事的太监问:“万岁,您刚才想吩咐什么,可又没开口,能告诉我是什么事吗?”

太宗说:“我想喝冰酸梅汤,但我知道宫里没这种东西,所以没开口。如我吩咐一声,虽然当时没有,事后你们一定会天天准备,而我也不会每天都用这种东西,无疑会造成浪费。作为皇帝,我必须谨慎,不能为口腹之累给百姓增加负担。何况,还可能有人借机敲诈。”

转眼冬天来了,西北风裹着雪花,纷纷扬扬,漫天飞扬,霎时间,大地一片银白。宋太宗披着狐皮外套,还觉得寒气阵阵袭人,身上有些发冷。他转身回到宫中,命人端来火盆、美酒,烤着火,自斟自饮。猛抬起头看到宫外大雪飘飘,他想到:“这样的大雪天,汴(biàn)梁城中,也许会有些缺柴少米的人家,他们会更加难过。”想到这儿,他下令召开封府尹(yǐn)进宫,命府尹立即带上木炭和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家解决燃眉之急。

开封府尹立即带三班衙役备好粮食木炭,送给贫困人家和孤寡老人,受救济的人无不万分感动。于是历史上留下“雪中送炭”的佳话。

【活用成语】

宋太宗在大雪天气能想到京城中挨饿受冻的人家,并让开封府尹送去木炭和粮食,可见他对百姓的爱护。而我们在与人的交往中,也要学会“雪中送炭”,在关键时刻送上温暖,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常用的近义词有】:锦上添花、急人之困。

【常用的反义词有】:落井下石、雪上加霜。

掩耳盗铃

【释义】掩:捂住;盗:偷。想偷铃却怕铃响,就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用愚蠢的行为自己欺骗自己。

【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jù)掩其耳。”

春秋时期,有个贪心而又愚蠢的人,自己不愿劳动,却整天想着别人的财物,见什么爱什么,总要想办法弄到手才心安。

有一天,他见范家的大门旁挂着一口大钟,他仔细审视了一番,断定这大钟是用上等的黄铜做成的,不禁喜出望外,想把这口钟偷走。他迫不及待地去背钟,可是那钟又大又高,沉甸甸的,不要说背了,连移动一下都不可能,他急得团团转。 然后,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就回家拿来一把锤子,准备把钟敲碎再拿走。哪知锤子刚一敲上大钟,大钟就嗡嗡嗡地响了起来,并且余音久久地在院子上空回荡,把他的耳朵都要震聋了。这可怎么办呢?他低下头,又想出一个办法来。他想,如果我把自己的耳朵掩起来,听不见响声,不就可以了吗?于是,他就把自己的耳朵堵了起来,然后放心地用锤子把大钟砸了下来。正当他要把钟装起来时,主人开门出来把他当场捉住了。

他觉得很奇怪,就问主人:“你好聪明啊!我已经把自己的耳朵蒙住了,你怎么还知道我偷了你的大钟呢?”

主人说:“你这个笨蛋,你堵住了自己的耳朵,可是你没堵住我的耳朵啊!” 因为古时候的铃和钟都是乐器,所以“掩耳盗钟”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掩耳盗铃”。

【活用成语】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愚蠢了。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总是要响的。凡是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认为这样客观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愚蠢的自我欺骗行为。

【常用的近义词有】:自欺欺人、弄巧成拙、掩目捕雀。

【常用的反义词有】:开诚布公。

偃旗息鼓

【释义】偃:放倒;息:停止。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也指停止战斗。现比喻事情中止或声势减弱。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有伏兵,引去。”

三国的时候,蜀魏两军大战于定军山,蜀军老将黄忠刀劈魏将夏侯渊,大获全胜。夏侯渊是曹操的得力战将,消息传来,曹操放声痛哭,决心为他报仇雪恨。随即,曹操亲领20万大军,以大将徐晃为先锋,杀气腾腾地向定军山扑来。

刘备和诸葛亮探明军情,得知曹操的粮草囤(tún)积于汉水北山脚下,便决定派遣黄忠、赵云、张著等将领率兵劫烧,断他的军粮草料。老将黄忠争打头阵。赵云说:“既然老将军先去,那么我就准备接应。明天夺粮,到了中午您按时回军,我就按兵不动,如果过了时刻您还没回来,我就领兵前往支援。”

当天夜里,黄忠率兵悄悄渡过汉水,径直插向曹军屯粮的北山。天亮时来到山下,正要放火焚烧粮草,曹军守粮大将张郃(h?)带兵冲杀过来。不久,曹操又派徐晃前来支援。黄忠前后受敌,一时不能取胜脱身。

赵云等到中午未见动静,知道情况有变,立即披挂上马,率领军士前去接应。渐渐接近了战场,耳边一片喊杀之声,赵云挺枪接连刺死了曹操的部将慕容烈和焦柄,打败了曹军的名将张郃和徐晃,将黄忠救出重围。他知道自己人马不多,时间久了寡不敌众,便不敢恋战,率领蜀军迅速回返大营。

赵云刚刚回到大营门口,后边的追兵已经在阵阵尘土中掩杀过来。防守营门的偏将忙说:“追兵来了,赶紧关闭营门,上城楼坚守吧!”赵云大声说:“不准关门!当年大战长坂(bǎn)坡,我单枪匹马不惧80万曹军,如今我们有兵有将,还怕他什么!”说完,传令:“打开门,偃旗息鼓。”军士们遵令,营内放倒战旗,停击战鼓,弓箭手埋伏到营内外的壕沟里。赵云自己单枪匹马,挺立在营门之外。 曹军追赶过来的时候,天色已渐渐昏暗。曹操见蜀军营门大开,里边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动静,独有赵云挺枪立马,威风凛凛地站在营前。他觉得其中必然设了伏兵,不敢贸然进攻,传令后撤。赵云见时机到了,立即命令蜀军进攻。

顿时,战鼓齐鸣,杀声四起,弓箭如飞蝗般射向曹军。在朦胧的夜色中,曹军也弄不清赵云到底有多少人马,只顾争相夺路逃命,自相践踏和跌入汉水淹死的不计其数。赵云乘势领兵追杀,终于劫了曹军的粮草,大胜回营。当然,这回的大营不再“偃旗息鼓”,而是军旗招展,金鼓齐鸣了。

【活用成语】

赵云深知曹操生性多疑,所以偃旗息鼓,诱敌深入,大获全胜。可见要想取胜,首先要掌握敌方的心理,才能在战斗中占据主动。随着词义的引申发展,“偃旗息鼓”这一词现多用来比喻事情不得不收场或中止。

【常用的近义词有】:鸣金收兵、销声匿迹。

【常用的反义词有】:卷土重来、大张旗鼓、重整旗鼓。

一鸣惊人

【释义】鸣:鸟叫。 一声鸣叫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kūn)的人,身高仅四尺多,个子矮小,但他能言善辩,幽默诙谐。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曾多次代表齐国出使其他诸侯国。

当时齐国的君主是齐威王,他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他即位后沉迷于酒色,三年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一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此,齐国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亡。虽然齐国的有识之士对内忧外患的形势非常担心,但都因畏惧齐王,不敢劝谏。

其实齐威王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计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臣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

猜:齐国有一只大鸟,栖在王宫的庭院里已经整整三年了。它既不飞又不鸣叫,大王您可知道这是一只什么鸟?”

齐威王一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像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不过齐威王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他觉得淳于髡说得并没错,就回答说:“这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一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淳于髡听了笑着说:“多谢大王的指点。如今大臣们正等着大鸟一飞冲天,一鸣惊人呢!”

从此齐威王不再沉迷于饮酒作乐,开始整顿国家。他首先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充满蓬勃的朝气。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

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

【活用成语】

淳于髡以鸟喻人,问题设得非常巧妙,从而点醒了齐威王,使他道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但如何才能做到“一鸣惊人”呢?那就得“厚积薄发”。积累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积累的过程,就不会有冲天的力量。这就告诉我们:不是非要滔滔不绝才能显出自己的本事,平时不露声色是为将来蓄积力量。这样不但能够正确地预见未来,更能够掌握适当的时机。

【常用的近义词有】:一举成名、一飞冲天。

【常用的反义词有】:默默无闻。

一诺千金

【释义】许下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诺。” 西汉初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为人正值,乐于助人,非常讲信义。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无论有多么困难,他一定会想方设法办到,所以深受时人的赞誉。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俗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并且宣布:凡是抓到季布的人,赏黄金千两,藏匿他的人则诛(zhū)灭三族。

但很多人敬慕季布的为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后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侯婴说情。刘邦在夏侯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当时,楚地有个名叫曹丘生的人,能言善辩,专爱结交权贵。季布和这个人是同乡,很瞧不起他,曾在一些朋友面前表示过对他的厌恶之意。偏偏曹丘生听说季布做了大官,一心想巴结他,就马上去见季布。

季布一见曹丘生,就表露出厌恶之情。曹丘生对此毫不在意,先恭恭敬敬地向季布施礼,然后慢条斯理地说:“我们楚地有句俗话,叫‘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您是怎样得到这么高的声誉的呢?您和我都是楚人,如今我在各处宣扬您的名声,这有什么不好吗?您又何必不愿见我呢?”

季布觉得曹丘生说得有道理,就热情款待了他,还留他在府里住了几个月。曹丘生每到一地,更加宣扬季布如何礼贤下士,如何仗义疏财。这样,季布的名声就越来越大了。

【活用成语】

一诺千金,反映出我国自古以来重承诺、守信用的传统,言出必行的人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而在今天,诚实守信的意义已经超出了个人的道德范畴,成为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常用的近义词有】:言而有信、千金一诺、一言九鼎。

【常用的反义词有】:言而无信、背信弃义。

一窍不通

【释义】古时人认为心有窍,心窍多的人聪明。而一窍也不通形容闭塞愚钝,不明事理。比喻什么也不懂。

【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过理》:“纣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不通,若其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商朝的时候,有一个非常残暴的国王叫做纣(zh?u)王,纣王非常喜爱他的妃子妲(dá)己,一天到晚跟妲己喝酒玩乐,根本不管国家的事,也不管老百姓的生活过得好不好!他还听信妲己的话,杀了很多忠臣和无辜的老百姓。 纣王有一个臣子叫比干,是一位忠心的良臣。他看到纣王如此昏庸,心中十分着急,多次苦口婆心劝谏(jiàn)纣王改邪归正,为民多做好事。

有一次,纣王听信了妲己的话,下令杀害了无辜的梅伯,并要把梅伯剁成肉酱。比干知道此事后,又急忙劝谏纣王,希望他不要听信妲己的谗言,错杀无辜,并说这样下去是要亡国的。

妲己知道以后,心里很不高兴,说:“这个比干真是过分,居然敢管起我和大王的事来,我一定要好好教训他!”

于是,妲己就特意跑去对纣王说: “大王!如果比干真的是一个忠臣的话,您为什么不叫他把自己的胸膛剖开,把他的心肝拿出来献给您呢!”

纣王听了妲己的话,再加上比干一连几天极力劝谏纣王,引起了纣王的极大不满,就说:“我早就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我要把他杀了,取出心来看个究竟!”于是立刻下令赐比干剖胸而死。

后来,孔子说起这件事,感叹道:“纣王心窍不通,如果通了一窍,那么比干就不会被杀害了!”

【活用成语】

比干,如此的忠臣竟然被听信谗言的纣王剖胸挖心,纣王可谓是愚蠢而又残忍。这也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只喜欢听称赞的话语,而对好心相劝的人怀有敌意。我们要擦亮眼睛,看清每个人的本质,否则就真的像纣王那样“一窍不通”了。这是一个贬义词,常用来骂一个人非常愚蠢或很糊涂。

【常用的近义词有】:一无所知、目不识丁。

【常用的反义词有】:无所不知、全知全能。

篇二:成语故事大全

成语故事大全 哀鸿遍野 爱屋及乌 安步当车 安居乐业 安然无恙 安如泰山 按图索骥 暗度陈仓 暗箭伤人 八面威风 八仙过海 百步穿杨 百尺竿头 百川归海 百发百中

百闻不如一见 百折不挠 班门弄斧 半途而废 背水一战 必恭必敬 宾至如归 伯乐相马 不耻下问 不打不相识 不寒而栗 不合时宜

不可同日而语 不屈不挠

不入虎穴 不得虎子 不学无术 不远千里 不自量力 才高八斗 沧海桑田 曹冲称象 草船借箭 草木皆兵 车水马龙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乘风破浪 唇亡齿寒

此地无银三百两

打草惊蛇 大材小用 大公无私 大逆不道 大器晚成 大义灭亲 当务之急 得过且过 东施效颦 恶贯满盈 返老还童 防微杜渐 分道扬镳 奋不顾身 负荆请罪 负隅顽抗 覆水难收 感恩图报 高山流水 高枕无忧 各得其所 过河拆桥 邯郸学步 汗流浃背 后来居上 后起之秀 后生可畏 囫囵吞枣 狐假虎威 华而不实 画饼充饥 鸡鸣狗盗 纪昌学射 江郎才尽 精卫填海 井底之蛙 九牛一毛 举一反三 开诚布公 开卷有益 口蜜腹剑 口若悬河 老马识途 老生常谈 力不从心 论功行赏 洛阳纸贵 马首是瞻 买椟还珠 门庭若市 名落孙山 内助之贤 南柯一梦 弄巧成拙 披荆斩棘 匹夫之勇 破釜沉舟 杞人忧天 气壮山河 千变万化 千金买邻 千里送鹅毛 千载难逢 巧取豪夺 请君入瓮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杰地灵 人心如面 人言可畏 如火如荼 如释重负 如鱼得水 入吾彀中 塞翁失马 三顾茅庐 三令五申 三人成虎 三生有幸 三折其肱 伤风败俗 上下其手 上行下效 尸位素餐 士别三日 势如破竹 守株待兔 双管齐下 水落石出

水深火热 司空见惯

四海之内皆兄弟 四面楚歌 太公钓鱼 天经地义 天罗地网 天下无双 天涯海角 天衣无缝 天真烂漫 铁杵磨针 同甘共苦 土崩瓦解 退避三舍 完璧归赵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万死不辞 亡羊补牢 妄自尊大 望梅止渴 望洋兴叹 闻鸡起舞 卧薪尝胆 先声夺人 小时了了 小心翼翼 兴高采烈 胸有成竹 休戚相关 朽木不可雕 栩栩如生 掩耳盗铃 晏子使楚 一败涂地 一代楷模 一发千钧 一箭双雕 一毛不拔 一鸣惊人 一诺千金 一钱不值 一窍不通 一丘之貉

一日千里 一事无成 一丝不苟 一网打尽 一问三不知 一叶障目 一衣带水 一意孤行 一字千金 一字之师 以卵击石 以貌取人 以身试法 异军突起 有备无患 有名无实 有恃无恐 有志者事竟成羽毛未丰 约法三章 月下老人 凿壁偷光 之乎者也 指鹿为马 专横跋扈 专心致志 自惭形(转载于:www.Zw2.cN 爱 作 文 网)秽

篇三:成语故事

浙江少儿出版社《成语故事》读书会设计

11班 成都市簇桥小学 高建华

欢迎大家来到《成语故事》中,你们都是好孩子,因为这些故事都是你们最想知道的。让我们来读一读封面内容:徜徉广阔的成语天地,踏入语言艺术的殿堂。

如果把人类的语言比作浩瀚的大海,那么成语就是一枚小小的海螺,它承载着大海的呼吸、大海的欢笑、大海的哭泣、及大海所有的喜怒哀乐。让我们来看看,经过一学期的阅读,谁的收获最大?

1 你认识了多少个成语?(出示本册记录的150个成语名字,开火车教读)评出优胜者。

2 你能记住多少个成语?(开火车随意说出一个成语的名字,不能重复,共两轮。)评出优胜者。

胸有成竹 出类拔萃 众志成城两袖清风

事半功倍 南辕北辙 塞翁失马 亡羊补牢 (1) 想数字填成语

()丝不苟 ( )箭( )雕 ( )袖清风 志在()方 ()鸣惊人 才高( )斗

( )

步穿杨 孟母()迁

(2) 想动物填成语闻()起舞 打草惊( )亡()补牢呆若木( ) 守株待() 叶公好( )塞翁失()对( )弹琴

(3) 想身体部位填成语

画龙点()( )亡( )寒 ( )若悬河掩()盗铃 ()不释卷( )有成竹 专

( )致志 画蛇添( )

4讲讲给你印象最深的成语故事。(自愿参加)评出优胜奖,

1、自相矛盾 有个人卖矛和盾。他说盾最牢固,又说矛最锐利。有个人问他用矛来戳盾会如何?他答不出来,古人称其为自相矛盾。

2、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创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干的大京都许昌居住。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存心部署演出蜀地的歌舞。刘禅侍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十分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3、 卧薪尝胆 话说吴国与越国打仗,吴王夫差战败,其后他每天睡在干柴上,每天吃苦胆,最终以弱胜强,打败了越王勾践,这就是有名的卧薪尝胆

4、画饼充饥 曹操在征讨张绣时军队饥渴难耐,这时曹操登上高山观望声称前边有梅林,渡过军队哗变的危机,后人称这次事情为画饼充饥

5、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以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祥,我偏不这样想,我们干脆之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怎么?”刘琨欣然赞同。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中断。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完成了他报效国度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足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6、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围住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计划领导20名门客前往完成这项任务,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 平原君到了楚国立刻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无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咱们今日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尽管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求联合起

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刻允许发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

7、舌战群儒 东汉末年,刘表过世,刘琮投降曹操,情势对刘备与孙权极为不利。刘备派诸葛亮随鲁肃一起前去东吴去说服孙权联合抗曹。诸葛亮在孙权的殿前先后把张昭,虞翻、步陟、陆绩的投降主义驳得体无完肤,孙权终于赞同联刘抗曹

8、凿壁借光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明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明,让光明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许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以为很奇怪,问他为啥这样,他说:“我但愿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9、刻舟求剑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也可称为途经江的人),把佩戴的剑掉进了江里。他匆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还在本来的地方。

10、叶公好龙 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十分喜好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 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好龙,就来到叶公家访问他,长长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观望。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 都变色了,匆忙躲起来。本来,叶公喜好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

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于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呀?」他答复说:「我宁肯信任尺码,也不信任自己的脚!」

12、自相抵触 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歌颂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牢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歌颂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锐利,关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大概同时存在的。

13、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突然看见一只兔子箭平常地飞驰过来,撞在棵大树上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回家了,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啥也没等到。他却不甘愿,从此,每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14、悬梁刺骨 孙敬字文宝,十分喜爱学,早晚多不休息,等到傍晚困了的时,就用绳索把头发系在梁上。后来成为当世大儒。

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简单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简单找到了。”因此他就拜郭林宗为老师,而且派奴婢奉养老师。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身煮粥给他吃。当魏昭端着煮好的粥进来的时,郭林宗便呵责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粥来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日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将一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 16、拔山举鼎 项羽在少年时代不喜好读书写字,改学击剑,也不肯好好学。叔父项梁很赌气,项羽说:“学写字只要能记记姓名就够了。击剑是对付个把人的,也不值得学,我要学习抵敌万人的本领。”项梁于是教他兵书,他很高兴,但也只求略知粗心,不肯认真钻研。 听说,项羽二十二三岁时,身体魁梧,体力健壮,能把几百斤重的鼎举起来。

就拿着这本书四处找好马。但是他只会照书本去找,最终一无所获。

19、柳营试马 西汉时期,由于诸侯权势强大,中央政权不能有用把持诸侯,晁错的削藩政策正式引发“七王之

兵乘胜追击 20、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襟坦荡、具有远大理想的人。可他小时倒是个不爱读书的调皮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缺少,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度,于是就奋发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奋发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盛的知识,学问大有上进。他曾多少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帮助帝王管理国度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曾有人荐举他去做官司,他没有允许,仍旧不懈地努力读书。

此地无银三百两: 民间故事:有人把银子埋藏地下,上面留字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邻人王二偷走了银子,也

留字写道:“隔壁王二不曾偷”。 东施效颦: 西施心口痛,皱着眉头从街上走过。同村的一个丑妇人看见西施这个样子,觉得很美,回去时也捂着胸口,皱眉蹙额,从街上走过。村里富人见到她这副模样,都紧闭大门不愿出来;穷人见了,带着妻子儿女,远远避开。 这个丑妇看到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明白她皱眉的样子为什么美。

杀鸡取卵: 从前有个人家里养了只老母鸡,这只鸡特别的能下蛋,可有一段时间这只鸡老是不下蛋,而且还

病歪歪的。那个人想这鸡不下蛋留着也没什么用了,就杀了这只鸡,破开鸡肚子后发现这只鸡生病的原因原来是生了胆结石。大大小小的胆结石就像鸡蛋一样。杀鸡的时侯正巧邻家的快嘴婆祥林嫂过来串门。看到了以后就四处乱说,说这人杀鸡取卵,鼠目寸光,把好好的一只能下蛋的老母鸡给杀了。

狗尾续貂: 武帝司马炎死后,儿子司马衷继位,他对朝政一窍不通,大权落到贾后手里,贾后生性凶狠狡诈,赵王司马伦以此为借口带兵冲入宫廷,杀死了贾后,自封为相国。 司马伦为了笼络朝臣,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于是大封文武百官。等到一切就绪后,又废掉晋惠帝,自称皇帝。当时规定,王侯大臣都戴用貂尾装饰的帽子,由于司马伦大肆封官晋爵,所以一时貂尾都不够用,所以只好用狗尾来代替,人们就据此编了两句民谣:“貂不足,狗尾续。”用来讽刺朝廷。 食言而肥: 在春秋时代,鲁国有个大臣叫孟武伯,他最大的毛病是说话不算数。有一天鲁哀公举行宴会招待群

臣,孟武伯参加了。在宴席上,孟武伯不喜欢另一位大臣郑重,便故意问他:“先生怎么越来越胖了?”公听见了,说:“个人常常吃掉自己的诺言,当然会胖起来呀!” 请君入瓮: 武则天掌权期间,有人控告文昌右丞周兴和丘神绩串通谋反,武则天命令来酷吏俊臣审查此案。来

俊臣正在 和周兴办理案子一起吃饭,他问周兴说:“囚犯多不肯招认,应该采取什么办法 ? ”周兴说 :“这太容易了 ! 抬个大瓮来,用炭火在四面烤,再叫犯人进到里面,还有什么能不招认 ! ”来俊臣派人找来一口大瓮,按照周兴出的主意用火围着烤,然后站起来对他说:“有人告你谋反,太后让我审查你,请老兄自己进到瓮里吧! ”周兴十分惊恐,叩头认罪。

毛遂自荐:毛遂这人是个文学青年,经常写点小文章在网上发表一下,可是网易的版主和网友们都不喜欢他写的

文章,因为文章写得太烂了。在BBS上混了一两年了,写的文章没几个回帖,版主也不给个“荐”字,搞得毛遂很不爽。所以后来在BBS上发文章的时候,毛遂都要在文章题目后面自己加上一个“荐”字。比如《有了快感你别喊》“荐”。《我是一个伟大的小丑》“荐”。写手们和版主对他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哭笑不得,于是就把这种做法形容为“毛遂自荐”。

三顾茅庐:三国时,刘备想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打天下,于是就去陇中请他。刘备的老板刘表一向就对刘备不满,平日里给他准备的饭都是残羹冷炙。这天,刘备吃过饭,到诸葛亮那里坐了没一会儿,肚子就开始疼,一会儿工夫就上了三次厕所,诸葛亮心想,老刘今天身体不好,拉肚子还辛苦地跑到我这里来看我,很感动,于是就出山了。厕所在农村又叫茅房,茅厕,茅庐。于是后人就把这段典故形容为“三顾茅庐”。

望梅止渴:曹操有一次行军打仗,士兵们走得都很累,没有精神也没有斗志。曹操就骗他们说:“前面有个梅庄,梅庄里有个梅小姐,长得天姿国色,艳美无双,谁第一个到达战场,我就把梅小姐许配给他做老婆。”士兵们一听

都来了精神,一个个口水都流下来了。终于在规定时间到达了官渡,打败了袁绍,后人称这个典故为“望梅止渴”。 愚公移山 传说古代有两座大山间住着一个90岁的愚公,他每次出门因大山阻隔,要绕很大的弯子,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要他们用毕生的精力也要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山,好方便他们进出。他们积极行动,一家人每天不停地挖,他们的精神感动了玉帝

不耻下问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学识渊博,能虚心向别人学习。他去太庙祭祖,向别人问这问那,别人不解地问孔

子,孔子说:“对于自己不懂的东西就要问清楚,这就是不耻下问,勤奋好学。”

水落石出: 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轼生性豪放,学识渊博,很有文采。他不愿屈服权贵,被贬到黄州,两次游历黄州城外的赤壁,写出两篇《赤壁赋》。他借着酒兴,在《后赤壁赋》中描绘赤壁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胸有成竹 宋朝文人画家苏轼和文同都擅长画竹,苏轼习惯画墨竹,认为画竹必先成竹于胸中。文同在自家宅前种了很多竹子,每天观察竹子的成长变化,因此画出的竹子各具形态,

栩栩如生。画家晁补之称赞文同画竹是“成竹已在胸”

黔驴技穷 从前贵州一带没有毛驴,有一个好事者从北方运来一头毛驴放到山脚下吃草,山上的老虎发现了这个怪物,开始只有远远的望着,然后慢慢地靠近毛驴,被毛驴大叫吓了一跳,最后发现毛驴只能用蹄踢,再也没有别的本事就跳上去饱餐一顿朝秦暮楚

含沙射影 传说一种叫蜮的动物,在水中含沙喷射人的影子,使人生病。比喻暗中攻击或陷害人。

绿肥红瘦 绿叶茂盛,花渐凋谢。指暮春时节。也形容春残的景象。

守株待兔 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在地里干活,忽然从远处跑来一只兔子,它十分慌张,一不小心就撞在树桩上死了。农夫很高兴,捡起这只死兔子回家美美地饱餐一顿。他想每天都有这样的好事就好了,于是他放下农具整天守在那颗树下,一无所获

与虎谋皮 传说周朝有人特别喜欢穿皮衣吃精美的食品,他“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狐狸就传警报逃到深山中;“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羊呼叫同伴一起藏到茂密的森林里去了。结果他没有制成一件皮袍,没有办成羊肉祭祀宴会 胶柱鼓瑟 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

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

风声鹤唳 东晋时期,前秦国王苻坚企图消灭东晋,东晋宰相谢安派谢石为征讨大都督,分兵三路夹击秦军。苻坚登上寿阳城,看见晋君阵容整齐有些畏惧。晋军用计围攻苻坚的秦军,秦军大败,在溃逃的过程中听到风声或鹤叫声,都以为是追兵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

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按图索骥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班门弄斧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是明朝一个诗人《题李白墓》。李白是举世闻名的唐代大诗人,死后名传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经过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诗抒发内心感受。而他们这种行为只能是附庸风雅,“鲁班门前班门弄斧”,太不自量力了。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

杯弓蛇影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