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高考作文题目分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22:34:47 高中作文
高考作文题目分类高中作文

篇一:高考作文主题分类(素材积累)

高考作文主题分类

第一部分 人与自我

人是自强不息的社会成员;歌德毫无抱怨地说,人是辛苦工作的劳动者;康德快乐地说,人是创造文化的生物;孔子教育弟子时说,人是“生无所息”的。先哲的人生体验告诉我们,人要自强不息,努力拼搏!“人,活着是要有点精神的!”人,最先应该了解的应该是自己,没有什么事比认识自己更简单,又没有什么事比认识自己更难了。 话题1 性格

话题2 人生价值

话题3 坚持真理

话题4 幸福

话题5 成长的历程

话题6 生活态度

第二部分 人与他人

生命因何而丰富,又是因何而充满欢喜和悲伤、微笑和眼泪?

因为他人,每一个擦身而过都是一段关系的起源,也是一段感情的诞生。

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难免要和他人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收获亲情、友情、爱情??在交往中想努力想得到他人的鼓励、肯定、赞美,也会对他人报以期望??

幸福在交往中衍生。烦恼也随之而来。与他人相处交往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误会、争吵、和解??

人与人之间要沟通、理解、容忍??

生命正是因为这些过程而变得多姿多彩、无比迷人。

话题1 责任

话题2 关爱

话题3 家庭

话题4 友情与爱情

话题5 慈善

话题6 感恩

第三部分 人与社会

个人是社会的组成单位,我们可以认为社会是无数个人组成的。 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试验,把一群猴子关在笼子里,并将一个香蕉和喷头相连,当有猴子拿香蕉吃时,所有猴子就会被啧头中喷出的水淋湿。这时,这只触碰香蕉的猴子就会被其他猴子打一顿。渐渐地所有的猴子都会自觉不去碰那只香蕉,即使它再诱人。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猴子们或许不会去理解什么是群体利益,更不会为追求群体利益的最大化而放弃自身利益;但是它会很清楚地理解这个整体触发机制,而这个只有群体(人类中就叫社会)才能拥有和维持的触发机制正是群体(社会)利益最大化的保证。作为生活在其中的人,我们可以不去理解追求社会利益最大化的意义和方法,但是必须理解道德和法律,并遵守它们。

话题1 理想追求

话题2 机遇

话题3 气节

话题4 立志

话题5 荣辱

话题6 思辨

话题7 和谐

第四部分 人与自然

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过度开采、滥砍乱伐、资源危机,温室效应、物种灭绝、环境危机??人类正处在一个临界点,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话题1 认识自然

话题2 尊重大自然

话题3 自然的惩罚

话题4 保护环境

话题5 山水人生

话题6 与自然和谐相处

篇二:高考作文题目分类梳理

高考作文题目分类梳理

1、积累与释放:《露锋与藏锋》《绽放》《奔放》《锋芒》《沉潜》《方圆》《生机》

2、平凡与深意:《平凡之美》《细微深处》《看似平常》《就在身边》《眼光》《朝露里》

3、审美与文化:《在美丽面前》《美丽一次》《朴与华》《魅力》《影响》《淡极始知花更艳》《有意思与有意义》《速度》《沿途的风景》《慢慢走,欣赏啊》《按下暂停健》《守住正版》……

4、智慧与哲理:《顺其自然》《春来草自清》《简单》《把握分寸》《度》《双赢的智慧》《这也是一种智慧》《把握节奏》《学会拒绝》《不要轻易说“不”》《自嘲》《常识》《人生清零》《一步与一生》《勇于放下》……

5、坚守与改变:《底线》《突破》《越界》《出格》《守住心灵的契约》《转身》《守望》《渐》《位置与价值》《随》《听话》《坚守的价值》《你不能改变我》……

6、自省与超越:《问》《救出自己》《唤醒自己》《无人注意的时候》《蓦然回首》《反求诸己》《思》《整理》《脸红》《感谢自卑》《摆渡人生》《此岸,彼岸》《正能量》《告别》《拒绝平庸》《习惯之后》《把门敞开》《走出阴影》《第一步》……

7、时间与空间:《留给明天》《预约精彩》《行走在消逝中》《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找回童年》《寻找一盏灯》《空间》《留一点空白》……

8、 角度与距离:《关注》《叶落知秋》《平视》《背后》《标签》《再靠近一点》《我和你》……

9、责任与行动:《肩膀》《主动》《折腾》《人生的作业》《生无所息/生有所息》《走与停》《知与行》《起跑线》《开始与停止》《从这里出发》《耕种自己的土地》《天道酬勤》……

10、信仰与情怀:《支撑》《生命的支点》《踮起脚尖》《必须跨过这道坎》《生命的栖息地》《必修课》《补钙》《不该丢失的》《呼唤》《收藏》《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愿终身奉行的一个字(词)》《与你为邻》《生命的养分》《面对喧嚣》《忧与爱》《合唱团》《交响乐》《融》《杂》《和》……

篇三:2014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分类与点评

2014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分类与点评

一、反思科技与社会发展类

1、辽宁卷高考作文题:科技改变生活?

材料作文: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瞧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真美。男孩说,要是没有电,没有现代科技,没有高楼林立,上哪儿看去?老人颔首,又沉思摇头:“可惜漫天繁星没有了,沧海桑田转眼之间啊!当年那些祖先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出生天汉灿烂,他们欣赏的也许才是美景。”

点评:这是一道相当不错的作文题。含义丰富,角度灵活,可深可浅,亦大亦小,耐人寻味,颇有特色。

材料里,男孩的角度是赞美现代科技带给当代生活的丰富色彩及便利,当代人享用着诸多现代科技成果带来的多彩生活和便利条件,的确应该感到幸福和感恩。

而爷爷的感概,则让人看到现代科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比如雾霾等环境污染;并让人格外怀想曾经的往昔、古代,怀念那一尘不染的空气、月华、星光和篝火??

总之,霓虹闪耀是一种美,星汉灿烂也是一种美。前者是现代美、科技美、智慧美、创造美、都市美,是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生活的富足;后者是自然美、古朴美、原始美、田园美、山野美。当然也各有不足,前者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等副产品,后者则享受不到现代科技文明带给现代人的方便、快捷、繁荣、富足。

要是两者能够兼得该有多好?至少应该努力实现它们的互补。

社会要发展,自然也要保护,科技进步与环境保护要是保持同步才是最好。

具体写来,考生既可着意赞美现代文明的进步和辉煌,也可侧重表达怀古之幽情;既可以从“发展与保护”等比较现实的角度展开,也可以从“星火与灯火”等比较诗意的角度入手。当然,可以各有侧重,但都不该忘记辩证说理,不能把话说得过于极端和绝对,不能为了证明自己角度的正确而将对方的角度一棍子打死。

本题,可以让各类考生发挥出各自的文字特长,长于议论者尽管说理,长于想象者尽可联想、想象、描写、抒情。

总之,这是相当不错的一道材料作文题。

2、广东卷高考作文题:胶片与数码时代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科技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点评:

2014年广东省高考作文以影像与人的日常生活关系设题,以影像在不同时代与生活关系的呈现形态为表述,作文材料隐含了科技与人的关系的探讨,作文材料从考生熟悉的生活题材切入,陈述了照相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及情感体验带来的改变与影响,内涵丰富。材料中的“黑白胶片”和“数码技术”的陈述,既描述了不同的时代特征,也提示了“科技改变生活”的内涵。不论是“黑白胶片”的发明,还是“数码技术”的普及,科技的发展使物质变得丰富而易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变得更加便捷多样,科技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我们的情感体验。

两段材料并举,对比了照相技术发展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每则材料本身就富有辩证意味。材料精短易短,只陈述事实,不作价值判断,呈现了意义的容涵性、开放性,这些都给考生较大的写作空间。考生在审题时,既可以对两段材料表达看法,结合照相以及科技与人的关系进行思考和联想;也可以在相似的科技与人的关系背景下,以一段材料为重点,结合自身的经验,围绕照相技术与分享方式、情感体验等展开讨论;还可以在材料的基础上选择其他能反映科技与人关系的材料展开联想与想象。以上角度和立意,没有高下之分、优劣之别。

其一,本次材料贴近生活,平白易懂且寓意深刻。皆因高考是全省范围的考核,必须考虑因不同生活环境与家庭背景带来的差异,贸然出一些“城市孩子”或“农村孩子”才能看懂的题目并不得当。以广东的发展水平,照片与数码照片的概念对所有人都应不陌生,故该题基本没有设置理解壁垒。

同时,该材料可选角度多样,体现了广东把握时代脉搏的地域特征。材料中的关键词有“黑白照片”、“数码照片”、“网络分享”、“唤起记忆”、“可能稀释”等,且延续了前两年同一主题(线索)而多段材料对比的风格。因而,在立意时必须照顾多段材料,并紧扣核心,任何独沽一味的做法皆不可取。显然,本段材料的核心在于时代(技术)变迁对生活(个人体验)带来的影响,反过来也可以说生活如何应对时代的变迁。题目要求中的“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即指立意在此,此上的角度才是可以多样选择的。因而,没有“镣铐”就无

法有统一评判标准,没有“跳舞”就无法测出水平差异。如何“戴着镣铐跳好舞”,正是所有高考作文的题中之义。

其二,今年依然没有明确文体导向与价值导向,这是广东命题的优良传统。记叙、议论、散文,褒义、贬义、冷观皆可,发挥空间大,足以见真章。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在部分标准(基本立意)统一的情况下,是应当让考生有各式发挥的。正如大家所说,高考不应追求超常发挥,而应追求平稳发挥。同样,作文不应追求偏难偏怪,尤其是语文较好的考生有心魔,认为一定要出彩才行。出不出彩不要在考场上考虑,而是要稳打稳扎,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现出来即可。因此,平时训练当然要多样,各式文体与风格都应尝试。但高考只要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功夫到了,一旦下笔就勇往直前,绝不能瞻前顾后、半途而废。否则没有气韵贯冲,就绝非一等文章。

其三,材料作文比起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而言,因是构建式(在基本立意上发挥)而非围绕式(针对某点立意)的,故在最大限度上杜绝了套作、模板等写作恶习。皆因高考作文要好,归根结底是两者都要到位:一曰感情真挚,一曰见解深刻。套作模板,是绝无这样的优势。何况在材料作文规定基本立意的情况下,如果为了背好的模板而刻意选角度,更有立意偏题的风险。本文开篇强调了,制度倒逼教学,这是给全体教育工作者敲了警钟。再搞那些背诵应试的办法,道路就会越走越窄、越走越黑的。

此外,今年高考还要结合一个大背景看,即在去年十八大三中全会召开后,全国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教改。本轮教改力度之大,速度之快,为近几十年所罕见。虽然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与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表态高考改革“2016年试点,2017年铺开”,但在制度暂不变化的情况下,在考纲范围内探寻新思路、做好改革后的内核准备是题中之义。因此,从今年开始往后各年,考纲都会有探索性的调整。同时,以北京2016年高考方案为风向标,不难看出作文的比重将大幅增高。加之有一半本科院校转为职业学院,本科文凭含金量逐步提升,高考将重新回归为一个选拔人才的考试。因而不仅当下的高中生要关注教改与高考,初中生也要密切留意了。日后能读本科者,必然是有学问、爱学问、做学问的人。本次命题,显然是为了响应国家教改试水,探讨对考生水平深察洞见的可能。这是接下来好几年的大趋势,不得不细察。

不过万变不离其宗,高考归根结底就是对人的能力的全方位考核。于考生而言,基础扎实、技能牢靠是基本,学会解读题目、掌握应试技巧是应当,但眼界与底蕴才是决胜之义。否则,唯唯诺诺、“跟着卷子跑”的人只能是“奉命做鸟啼”,终为英才弃。陆游言:汝果要学诗,功夫在诗外。语文要学好、考好,课内必然要过关,但课外(尤其是阅读)更应做好。否则面对越来越高明的出题,不得道者只能抓耳挠腮、肝肠寸断。安能闲庭信步,笑傲群雄乎?

是以今年高考作文题目之好,好在有水平、见趋势。今天号角已经吹响,愿有志者能日有精进。他朝风云际会,一举独占鳌头!

3、北京卷高考作文题:老规矩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 话不高声”、“站有站相 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 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于丹、王珞丹点评2014高考北京作文:北京老规矩多如繁

(天星教育网记者 温晶)今日高考大幕拉开,上午语文考试完毕,作文考题北京卷的是北京老规矩,一出就成为热点,笔者第一时间在明星王珞丹在微博上采写到她说老规矩啊多的像天上的繁星,并且亮出了自己小时候几项北京的老规矩:1、吃蘸酱菜,蘸了再吃,吃了不能再蘸;2、 吃菜要从盘边开始;3、不可以抖腿;4、不可以穿低腰裤;5、从大人这离开到家必须报平安;6、不可以早恋,除非你认为早恋对象命够硬,不然老爹会开车与其刮蹭。等等。

这是北京的老理,这些老规矩,也是老传统老美德。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就很少有这种老美德的传承了,要不是高考作文提起,还真少有人记得。

从文革“破四旧、打碎规矩”到今天,总是觉得规矩这个东西一旦打破的话,重新建立是多么难的事情。然而此次老规矩的热议,那种久违的气息的扑来对于灵魂来说产生了一种深刻入骨的颤动。

从知识学习的角度来讲,老规矩的确是了解中华文化的上上之选,的确,老规矩是文明礼仪的一种习惯,学习了解这些传统规矩,有利于文化的传承。

从生活休闲的角度来讲,老规矩当然会有利于生活的和谐,人活一世是要有规矩、有礼

数、有体统的,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

总之,老规矩于一字一句中细辨哲思,就似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在自己的微博中认为的那样,北京不仅仅是一个政治符号,还是一个文化中心,北京的老理是特别多的,还有北京人见面的那种客气、谦让。规矩就是让他们的古都之风,所表现的雍容不见得非得是有钱的人才有的特权,更多的时候就是一种传家的规矩。所以中国很多集体记忆是靠家风去传承的,无论老规矩还是老照片,其实是在我们今天这个变革时代的一种传承。

所以于丹教授觉得高考出这样的作文挺有意思的,它可以让孩子们突然之间换了一个角度,把我们今天异彩分成的世界停滞为一幅黑白的老照片。也许能从这里边看清一些东西,每个人也可以去呈现自己的价值判断,所以北京卷的这个作文题跟广东的作文题目《胶片与数码时代》有异曲同工的感觉,很有意思。

4、天津卷高考作文题:假如有一款芯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比如说,你在心里默念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有关物理的一切公式、定律便纷纷浮现出来,比老师讲的还多,比书本印的还全。你逛秦淮河时,脱口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旁边卖雪糕的老大娘就接茬说“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慈祥地告诉你,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这时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女孩抢着说,诗名《乌衣巷》,出自《全唐诗》365卷4117页??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啊!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点评:

天津作文题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前瞻性,乃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变种,给学生的发挥余地很大。而且它的题目作文要求仅有除诗歌之外,这就意味着学生写一篇微型的科幻小说也是可以的。从这一点来看,天津试卷的作文命题者是知识比较新,视野比较宽广,而且他们有面向未来的这样一种生机,我非常敬佩天津的作文命题者。这是我唯一看到的面向未来的一个题目。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抨击面向未来的题目,包括我个人也是。举个例子,中国的电影是盗墓派,只是挖祖宗坟,各种各样的挖,那么我们跟好莱坞的差距在哪里呢?好莱坞是面向未来,各种科幻的科技大片,面向人们未来的想象,磅礴大气、淋漓尽致。

二、感悟思考人生和社会类

1、安徽卷高考作文题:剧本修改谁说了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表演艺术家和一位剧作家就演员改动剧本台词一事,发表了不同的意见。表演艺术家说:演员是在演戏,不是念剧本,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动台词。剧作家说:剧本是一剧之本,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如果演员随意改动台词,就可能违背创作的原意。

点评:

今年的命题继承了去年材料作文的命题风格,强调作文的思辨性,突出对考生理性思维能力的考查。材料的情境性也能很好地对接考生的认知,并不存在理解上的隔阂。窃以为,这基本代表了今后高考命题的方向,是一个上等的好题。

好的命题是提供写作的起点,而并不规定终点以及到达终点。考生只要能从起点出发,遵守交通规则,就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的方向,能演绎出自己的精彩,就算是写好了作文。材料围绕剧本,提供了两则意思相反的论述:改与不改。材料形式上是单则材料,由于提供了两种需要作出判断的选项,具备了多则材料的特质。可以借鉴多则材料审题立意的方法来确定自己的写作方向。

从审题立意的角度来讲,可以进行如下的操作:

第一步——压缩语段:表演艺术家认为,演员可以改剧本;剧作家认为不可随意改动剧本。

第二步——弄清关系:形式上截然相反,但每则材料内在的因果关系清晰。

不同点——第一则:因为表演的需要,可以改动台词。

第二则:因为要尊重遵创作者的艺术追求,不可随意改动台词。

相同点——演员和编剧的观点都是为了艺术追求(艺术创作的需要)

——改与不改的标准取决于是否更好地提升艺术作品(剧本和表演)的艺术品质。 第三步:虚实转化,提取关键词

创新 规矩 根本 追求品质

第四步:依据个人的学识和积累,可以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方面自主确定立意。

立意示例:

人与自然:要尊重自然,肆意违背规律会遭受自然的惩罚;在遵循自然规律这个根本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促进(转 载 于:wWW.zw2.Cn 爱作文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我:人生如戏,生活是剧本,我们是演员。我们应当遵循内心的选择,不断突破剧本的限制,演绎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人与社会:剧本犹如社会规则,每个人(演员)只有遵循规则,才能达成社会的和谐;规则也是人制定,只要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我们可以不断突破规则,大胆创新;个人的梦想和社会的梦想只要在根本是一致的,我们可以尽情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

此外,可以从材料触及的表演艺术家、剧作家以及两者辩证统一角度的共三个角度确定立意。如以文化话题,可以确定如下立意:

表演艺术家的角度——“六经注我”,方能实现文化创新

剧作家的角度——“我注六经”,尊重传统文化

辩证统一的角度——在“我注六经”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处理好文化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2、湖北卷高考作文题:山顶的风景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游客们来到山脚下,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游客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有,有人答有。

于是有人留在山脚赏景,有人继续爬山,来到山腰,这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啥好看的,有人答好看。

于是有人在山腰流连,有人继续攀登。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

点评:

2014年湖北卷高考作文题目,以“爬山”为材料,看似重复的几句话,类似“小马过河的故事”套路,实则强调考查考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判断能力。风景的好与坏,就像旅行一样,主要在于旅行者的自我的判断,心境、眼界往往决定境界。否则,旅行地永远是一个遗憾:到达是遗憾,只是向往而未到达也是遗憾。其实,有时想明白了,很多事情本身就是遗憾,完美只是一种方向。要想想明白,那就得需要培养自我的独立人格、独立思考判断,独立处事的能力,切莫人云亦云;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要有自己的 思想。客观地说,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湖北作文题目较为务实,侧重考查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和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题目既贴近生活,也蕴含生活哲理,可叙可议。

1.从“下山的人”要素,可以选取的角度有“不同的人对事物不同的观点与态度”;

2.从上山游客的要素,可以选取的角度有“百闻不如一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只有不断攀登,才能到达峰顶”等;

3.从风景的要素,还可以写“无限风光在‘顶’峰”;

3、上海卷高考作文题:自由和不自由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点评:

这一作文题目,看似容易,实则不易。自由与不自由,本身就是有矛盾的,值得争议辩证思考的。人内心某种东西束缚另一种东西的实现,就像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为了某种东西的实现必须放弃一些东西才行,放弃面子 ,甚至放弃生命、放弃依赖的根源 。总之,抛弃一些东西才能做到真正自我。

人是自由的,但自由又是有限制的。人是不自由的,自由在不自由中,不自由是自由的前提条件。任何的自由都是有条件的自由,都是受制约的自由。自由与不自由都有良恶的两重性,良性的自由与不自由都是人所需要的。 自由,是指人的思想行为活动,由自己作主,不受限制与约束。自由,是那么美好。有史以来,多少人为之讴歌、追求、奋斗,甚至不惜牺牲生命。所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自由于人的意义何其伟哉。不过笔者认为,自由的反面不自由对人的意义也不可忽视。因此,上海卷的高考作文有一定的思辨色彩。

4、四川卷高考作文题:人只有站起后世界才属于他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

这句话引发了你那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点评:

从难度来说,跟历年的作文相比,今年的难度并不大,主要是引导考生在立意上有一个拓展。

今年作文材料虽然只有一句话,但还是属于材料作文,考生可以从文化的崛起、民族的复兴方面来理解,就是说人要先建立起这"一撇一捺",自己站立起来后,才可能去征服这个世界,学生可立足自身,然后再谈大局,谈历史、谈文化、谈我们的民族,可引用的材料是很多的。

另外,学生从“小我”来写也是可以的,这个没有固定的答案,就是一个作文格局大小的问题。

今年的四川高考作文同去年一样,是材料作文,呈现出较大的自主空间,难度不大。作文材料只有一句话,短小却充满思辨性,属于思辨性材料作文。这也沿袭近几年四川卷作文命题的老路子,小材料,深思想,需要考生在立意上下功夫。材料中的“人”、“世界”等字眼,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需要考生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对人生价值、社会价值有自己的思辨分析。

短小材料往往会让考生无从下手,抓不住根本。面对这句话,首先要抓住一个关键短语:“站起来”,“站起来”指人的自我建立、自我发展、自我强大;然后理清材料所呈现的辩证关系,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人只有建立自己、发展自己、强大自己,才能够拥有世界,征服世界,简言之,人只有自我发展,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们还应该特别注意到,这里的人不仅仅指个人,还指国家、民族。

只要对材料有清晰的认识,作文的立意就不困难了。这道材料作文可以多角度立意。较为稳妥应该是从以下两个大方面展开:即个人与国家、民族。

个人的角度可以称为“小我”,个人努力、奋斗,建立自我的价值,就会追寻到自己成功,拥有自己的幸福,实现自我对于社会的意义。国家、民族可看作“大我”,考生可以从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复兴、文化的崛起角度立意。考生可联系几代领导人关于中国发展复兴的一些言论来写,如毛泽东1949年在天安门城楼响彻世界的一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的“发展才是硬道理”理论;以及今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在演讲中,习近平引用法国人拿破仑的名言阐述“中国梦”,他指出“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当然,两个角度都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今年的材料作文现实意义较强,考生可以引用的材料很多,只要主题确立,材料应该不是问题。

我省今年高考作文属材料作文。整个材料就一句话:“人,只有在自已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用这么短的材料来作文,考生平时遇到过。平心而论,此作文命题的优点主要是:一、审题难度不大,只要考生扣住成功人生应具备的条件就不易偏题,做到了让考生有话可说;二是考查学生对于现实、生活的一种关注,命意取向“积极向上”,着意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但是笔者认为该命题也有不足。一是作为命题的材料在表述上不精确,既可理解为“人”是主语,“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是谓语,而“只有在自已站起来之后”是状语,是限制条件,这样一来整个句子的主语谓语连起来理解就不通;也可理解为“人”是一个分句的主语,“这个世界”是另一分句的主语,那么这个句子就犯了中途易辙的错误,第一分句的主语“人”没有谓语。另一方面,“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也存在现在很多励志语那种绝对化的表述问题,比如“生活中没有做不到的事,但要有强烈的欲望”“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宽广”,很容易把学生引上成长误区;高考取材,无论如?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龅接镅怨娣丁6怯捎诓牧舷拗粕伲淙挥行吹娜匆琢饔诳辗海裁炊纪锩孀埃质裁炊甲安缓谩H敲夥浅3戮桑赡苌婕暗牧⒁猓绞贝蠖夹垂灰仔闯鲇行乱獾奈恼隆F涫嫡庋拿馓逑值恼谴ň砝昙岢值拿庠颍骸拔取弊值蓖罚”收呷匆担谛驴胃谋尘跋拢跻桓觥拔取弊至说茫?/p>

现在语文界有一种倾向,每年高考作文出来,唱赞歌的多,而那些赞歌往往陈旧空泛,了无新意;却很少有人真正思考高考作文的目的是什么,该考查学生什么语文能力,怎样才能达到考查目的。故此,人们的研究始终浮于表面,甚至背离语文本旨。

还是闲话少说,言归正传!

这样短的材料,究竟怎样来打开思路,写出一篇合乎要求的好作文呢?笔者试着解析一下,不当之处还请方家指正。

写材料作文,细读材料,揣摩命题意图是前提;善于抓取关键词,分析材料内在联系,剖析其表层深层含义,深刻洞察材料内核,准确而有深度地立意行文,则是成功的关键。

作文给定材料是一个含有必要条件关系的复句(姑且认同材料表述是对的),“人”只有“站起来”是条件,“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是结果,显示了二者间的密切关系。

这里的“人”可理解为个体的人,也可理解为集体、民族、国家;既可指物质层面的,更可指精神层面的。而材料的核心词汇应该是“站起来”。首先什么叫“站起来”?据词典解释,“站”的本义是“直着身体,两脚着地或踏在物体上”。显然这里的“站起来”不能简单理解为肢体的站立,而应该理解为行动上“自立自强”,经济上“独立起来”,知识上“丰富起来”,心智上“成熟起来”,品德上“完善起来”,人格上“健全起来”,精神上“自由起来”,生命奠基“坚实起来”??其次“站起来”有什么意义?从远古来看,“站起来”直立行走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一步,从此世界因为有了人而产生了文明;从社会发展来看,励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