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端正好改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4:27:16 体裁作文
端正好改写体裁作文

篇一:长亭送别 改写参考

《长亭送别》的改写练习

绵阳普明中学赵学兵

《长亭送别》课后练习第四题要求“从课文中任选一支或几支曲子,改写成现代诗。要有一点文采”。

改写成现代诗并不是对原曲进行现代汉语翻译,它要求学生必须在对原曲所选意象、所设意境、所表情感有了真切、深入的领悟后,再结合自己平时训练而成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自己的创新,改成符合现代人审美习惯的现代语言、现代情景,所以改写从某个角度说比自己独立创作更难更需要创新能力。在具体改写时,学生可以对原曲大胆取舍,只要符合原曲的情感,有原曲所选景物即可,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运用诗歌写作技巧,再造语言,重新设置诗歌意境。

例如:【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改诗:是谁丰富了湛蓝的天空又无情地飘离是谁装点了苍白的大地却是路上带寒的秋菊风,肆意狂乱了思绪碎片也由南飞的大雁携去看得林中霜叶也悄然醉了哪是霜叶自醉是染上了离人红泪。

改诗无疑很优秀,是创新的最好诠释。原曲前一句是具有深秋特征的四种景物的直接罗列,后一句设问点题,情景交融,含蓄而深沉。改诗则活用原诗意象,加入更多神奇的联想、想像,突破了原曲意象,丰富了原曲意境:云彩“在无情地飘离”,化静为动、化含蓄为显露;大地变得“苍白”,由“带寒的秋菊”“装点”;西风可以“肆意”吹碎离愁别绪,而被吹散的离愁的“碎片”正被南飞的大雁携去;林中红叶看了这一切,如痴如醉。这些意象想像新奇,情感表达热烈而真挚。而且承载这一切的诗歌语言及表现手法也极具现代诗的风采。 再如:【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藉,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知他今宵宿在那里?有梦也难寻觅。

改诗:转眼间已是酒杯横睡马蹄声重重地踏在我的心上载着我的留恋相背而行落日也随他而去怎知他今宵酒醒何处我在梦里寻他可怎能寻觅。

改诗运用联想、想像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巧妙地改变了原曲意象。原曲只有“车”“马”,改诗则马蹄声“重重地踏在我的心上”,简练而形象,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原曲“杯盘狼藉”,改诗“酒杯横睡”,更具愁绪、更具人情;原曲有“落日”,改诗则“落日也随他而去”,夕阳的落下竟是随着张生的离去,可谓精彩之笔。

优秀的改写必须凭借卓越的联想力、想像力,才能够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缘于原诗又脱于原诗,创新意象、丰富意境。而在改写过程中,借助修辞手法可以较容易地把古诗变成符合现代审美情结、极具表现力的现代诗。

比如:【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改诗:青山你为何挡住去路是在挽留谁呢苍翠的树林呀你为何如此憔悴傍晚的云气为何要急于挥洒你的身影小道伴着落日沉静秋风抚过农田偶尔听见马蹄声飞扬将离去的车儿定格。

原曲语言极尽华美,氛围十分忧伤。改诗则通过连用四个疑问,组成排比,加上拟人的修辞手法,意象鲜活,情感直露、热情。其中把“疏林”改为“憔悴”,“夕阳古道无人语”改为“小道伴着落日沉静”最为优美。

再如,[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改诗:层层的山峦中,响彻云霄的鞭声响起,将那夕阳也击打破碎。

无论如何,在残阳里闪现了一下又随即隐没在群山暮霭中的张生的鞭声,是很难被莺莺

听见的,更不可能击碎夕阳,但运用超现实的夸张却将莺莺的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鞭声扩大了千万倍,是莺莺极目远望、心力交瘁的形象外化。

改写习作选

送别 唐娅娟

本是天高气爽,却道心情惆怅。执手相看泪眼,情深意重不浅。本是双飞比翼鸟,却被青山遮断了。可怜离人相牵挂,可恶母亲中间划。闪闪黄金终会去,哪愿两情从此无。送君远行盼君归,月圆花好蝶梦回。

离愁 叶巧

浓浓的不是秋意,是离愁。

可怜的人啊,叹一声。。。。。

树本无意,挡住我的轻泪,

傍晚的云烟哪懂柔情,

掩住了他的身影。

浓浓的是离愁,舞秋风。

叹一声。。。。。。

夕阳的余晖洒满古道,

还有落叶飘落。

漫天的加快在秋风中飞舞,一声马鸣,

谁更寂寞?

离别多,

比秋还多。

可怜的人儿啊,请你记住:

秋只为有情人生,

叶,只为所爱人落。

别离不识酒滋味 余依玲

别离不识酒滋味,昨取聚今离。

相思滋味只今朝苦,

愣一个,

执手相看泪眼,

无语凝咽。

别离不识酒滋味,

喝土咽泥,

惆怅消瘦多思泪。

愣一个,

在天愿做比翼鸟,

在地愿作连理枝。

别离不识酒滋味,

未饮先醉,

留恋叮嘱好不心碎,

愣一个,

但愿君心似我心,

定不负相思意。

别离不识酒滋味,

酒穿肠过处处泪。

望尔影夏静

这厢我坐在车里,

见你一路向西,

泪水沾湿了面孔,

车儿呀,你快些行!

不要让晨雾吞没了他的身影,

西风你吹得紧,落叶纷飞,

可凄凉了我的心。

君啊:

待日落,

不论你将在哪里歇息。

我这儿都会哭枕香衾至天明。

君啊:

那厢野花遍地,

须记我在等你,

我不怪青山遮你泪影,

只求你天天告诉我归期。

长亭送别

基础练习

1.阅读〔端正好〕,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端正好〕是莺莺去十里长亭路上所唱,为全折唱曲的领起,以景物描

写为主。

B.浅蓝的天空,飘动的白云,黄色的野菊,血红的枫林,劲吹的秋风,南飞的大雁,上下互遇,纵横相连,构成了一幅深秋的风景画。所谓“情乐则景乐”的道理,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心情舒畅,山光水色,逗人流连忘返。

C.正所谓“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如许美景在莺莺眼里,着眼点却是“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景物更增强了她的悲凉感和离

愁。融情于景,以深秋的景物陪衬莺莺的离愁别绪。

D.这首曲词巧妙地化用了范仲淹的《苏幕遮》和李清照的《声声慢》的语

句,融情于景,渲染出了整折戏的情感氛围,奠定了全折的情感基调。

2.阅读〔滚绣球〕,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曲词重点在于描写女主人公莺莺在去长亭路上复杂的心理活动。全

曲以莺莺的离愁别恨为主脉,以人物的心理描写贯穿始终。

B.开头两句分别以“恨”和“怨”起笔,写出莺莺面临这场离别涌现出来的怨恨交织的心情。这心情的焦点是怨恨老天留给自己与张生欢聚的时光太短

促了,由此更增强她离别的痛苦。

C.中间部分主要以正反对比的方式来表达女主人公的惜别的心情,从而把景物描写和人物的心理活动相结合,把莺莺对张生的恋恋不舍和面对张生离去

的无可奈何之情深刻地揭示出来。

D.通篇运用了情景交融以及烘托、夸张和比喻等一系列手法,揭示出人物

跳跃性的心理变化过程。

3.阅读〔叨叨令〕,下面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首小令以红娘的问话为引题,通过莺莺作答,揭示了女主人公送别当

时和设想张生走后的心境。

B.这首曲词仍以心理刻画为主,揭示莺莺赴长亭路上思前想后的情景,眼

前的离愁别恨,今后的孤独恓惶,读来令人肝肠寸断。

C.这首小令运用了儿化、叠词、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使得语言形象生

动,声情并茂,营造出一种浓重的抒情氛围。

D.本曲运用了大量叠音词和儿化词,具有典型的民间口语风格,从中可以

看出,作者在戏曲创造上属于“本色”派的写作风格。

篇二:诗词改写长亭送别

[size=4]师:今天我们学习《西厢记》里《长亭送别》这折戏。昨天大家已作了充分的预习,现在我要补充一个书上注释里没说到的文学常识。就是前天学《窦娥冤》时说到元杂剧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没提到王实甫,是不是王实甫的成就没他们高?其实不是,四大家是人们对元戏曲中北方这一流派中成就较高的四个人的并称,而王实甫属南方派,称为南戏,所以不在“四大家”之列,其实他的地位和《西厢记》对后世的影响均不亚于“四大家”。因此,大家不要因为元杂剧四大家里没有王实甫的大名而怀疑他在中国戏曲史乃至文学史上的地位,也不要因为王实甫戏曲影响深广而把他混进“四大家”的名单里。

师:其实《长亭送别》这折戏的情节很简单,就是崔莺莺一家在长亭与进京赶考的张生饯别。没多少要讨论的,故今天这堂课我们集中精力赏析这折戏里女主人公崔莺莺的唱词,大家知道,书页上凡是字稍大一些、前面有方括号括着曲牌名的都是崔莺莺唱的曲词。上一篇《窦娥冤》,我们按顺序用品读的方式来赏析主人公唱的曲词,今天我们换一种方式也就是用课文后面最后一道练习——改写成现代诗的方式来赏析曲词。大家别感到为难,我呀,先改写了两首,一会大家看,看了品评,品评了以后再让大家改写一首,然后我们再一起品评。

我改写的第一首是第173页的[二煞]这首曲,大家翻到那里,我请一位同学先把它读一遍。×××,你来,声音大一点。

生:(读[二煞]曲词:

“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不甚流畅,特别是最后一句拗口)

师:看,读得有点拗口,不怪你,它写得拗口呀,来,看我改写的。

(幻灯投影改写好的[二煞]:

莫担心没有好运气,

只怕你厌旧而喜新。

休将那功名太在意,

考不取就当做练习。

勿忘记按时把信寄,

别让我望北空叹息。

还有一事要牢记,

路边野花不要理。

否则试试看,

仔细你的皮!)

师:都看到了吧?还请那位同学读一读我改写的。

生:(读改写后的[二煞])众生笑。

师:流畅多了吧?现在请大家评评我改写得怎么样。

生:有点儿无厘头。

师:说通俗一点。

生:搞笑。

师:哪儿搞笑了?

生:“仔细你的皮”不像是崔莺莺说的话。

师:嗯,这话不合崔莺莺的身份或形象。(板书:形象)崔莺莺是什么身份?

生:相国之女,大家闺秀。

师:对,大家闺秀,不是小家碧玉,更不是村野泼妇。(板书:“大家闺秀”)所以不会说“仔细你的皮”这样的话。看来,改写时注意人物形象。那么从形象的角度考虑,我们从这一首曲词里看到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生:看重感情、爱情,轻视功名。

师:哪里看出来的?

生:“别把那功名太在意,考不取就当做练习。”(生笑)

师:对,重爱情轻功名(板书:重爱情轻功名)是在崔莺莺形象中最突出的性格,这在当时普遍认为应求取功名的时代,具有惊世骇俗的意义,也反映出崔莺莺对封建思想叛逆的一面。(板书:“叛逆”)

师:再评价评价,这首“二煞”改写得怎样?

生:改写的诗读上来太顺溜了。(生笑)

师:这是在夸我呢,还是讽刺我?(生笑)

生:改写过的诗象顺口溜,不符合崔莺莺当时内心悲戚的心境。

师:这我倒没注意,以后我要注意,形式要为内容服务。

生:改写过的诗象说话,诗句没有诗味。

师:通常说的诗味是什么?

生:含蓄一点,典雅一点。

师:对。(板书:“典雅、含蓄”)崔莺莺唱的原曲词怎么样,有没有这个特点?

生:有,原曲用了“一春鱼雁无消息”等好几个典故。

师:原曲词的一大特色(板书“特色”)就是典雅、含蓄,这是王实甫西厢记的一大优点,其他曲词里也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大家读其他曲词时要细心体会,那么我把它改得明白如话,除了有个别句子搞笑外,有没有一点可取之处?

生:通俗,合口语的习惯。

师:对。通俗直白是元杂剧曲词的又一大特点(板书“通俗直白”)在这一折戏的许多曲词中都有这一特点,唱词象说话一样的,大家找一找,还有哪首曲词里有?

生:“四边静”里“车儿投东,马儿向西”。

生:“幺篇”里“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

师:对,我为自己辩护一下,我这样改体现了本折戏中曲词通俗直白的特色。

师:我也不能光玩这种通俗直白,也稍微玩一回深沉,否则你们说不定会说我只会写顺口溜。(生笑)

师:我改写的第二首曲词是172页的[朝天子],我们翻到这一页,先一起把曲词读一遍。 生:(读[朝天子]曲词:

“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师:意思都明白了吧?再看我改写得怎么样。

(幻灯投影[朝天子]改写稿;

红泪滚落玉醅暖,无限悲戚心中凉。

并非不恋眼前肴,深仇大恨满心房。

仅为区区功与名,拆散鸳鸯在两旁。

人隔千里长吁叹,只今唯有相思长。)

师:哪个同学读一下?×××,请你读,你在最后一排,你看清了,其他人肯定也看清了。 生:(读改写后的[朝天子])

师:大家再评评改写得怎样。

生:有个地方意思弄错了。

师:哪个地方?

生:“深仇大恨”不对。

师:那,是哪种感情呢?

生:应该是离愁别恨吧?

师:对,这里的“恨”是怨恨,是对封建势力逼张生去赶考造成离别的怨恨。看来,改写时要注意人物微妙的心理(板书“心理”、“怨恨”)其实,当时崔莺莺的心里不光有怨恨,还有许多复杂细腻的感情,我们从这一首及刚刚改写的那一首曲词里找找看,她还有哪些复杂的心理? 生:悲苦。

师:(板书:悲苦)对不得不面临离别的痛苦。

生:忧虑。

师:忧虑什么?担忧什么?

生:担心张生采路边的野花。(生笑)

师:还有担忧什么?

生:担心张生不回来。

师:对,所以崔莺莺叫张生不管考取考不取都要早点回来,重感情。再回到这首改写的曲词上,看有没有要评论的?

生:你这改写得不合要求。

师:哪里不合要求?

生:律诗的第二、三联要对仗,你没有做到。

师:律诗的颈联和颔联是要对仗,但我没说我要写律诗啊(生笑)。所以就不要提这么严格的要求了,不过你提出了这首改写的另一弊端:它象古体诗,不象现代诗,是吧?

生:对。

师:现在我把改写得更象现代诗的请大家评评。

(幻灯投影改写的[朝天子]:

红泪

焐暖了杯中的佳酿

离别

却让我倍感凄凉

不是我不需了人间食粮

只因那相思

像野草

长满了我的心房

……)

哪个同学读一下?

生:读,声情并茂。(众生鼓掌)

师:是为我改写的鼓掌还是为她诵读得好?

生:都是。

师:谢谢夸奖。其实我就会写这两句,省略号处表明我写不下去了。

师:接下来要大家改写了,改写时注意了:

① 要“注意人物形象”(板书“注意”),别像我刚才说出格的话。

② 要“把准人物心理”(板书“把准”)。当然不是叫大家把崔莺莺在这折戏里复杂的心理都写出来,而是有什么,写什么。

③ 要“体现特色”(板书“体现”),这稍难一些,要先体会到这首曲词的艺术特色,然后在自己的改写稿里体现出来。

师:为了节省时间也为了便于讨论,我选了三首,大家从这三首曲词里任选一首改写。这三首分别是开头一首[端正好]、结尾一首[收尾]、中间一首[四边静]。接下来大家用10分钟时间任选一

首改写,写在我发的纸上,字写大一些,像我一样,便于投影。

(师发纸,学生改写曲词)

师:都差不多写好了吧?大多数好了,没好的一边听评讲边完成吧。大家展示出来给大家看看,有自告奋勇的没有?

(一男生举手。幻灯投影改写的“四边静”:

不多久

/杯盘狼藉

/再一会

/你我各奔东西

/To Be or Not To Be

/多么想嘱咐几句

/阳光怎知我的心

/不知今夜你睡哪里?

/在梦中寻觅。)

师:字写得较小,后面的同学看不清楚是吧?我来读。

(师读)(生笑)嗯,有才华,英语夹进了汉语诗歌,还押韵(生笑)。心理上把握了崔莺莺失落和牵挂张生的心情(板书“牵挂”)这些都是优点,但诗味好象不太足。

师:还有自告奋勇的吗?(三个学生举手),请你们都送上来吧。

(投影“端正好”一曲的改写稿)。我来读:

“一叶白云

/游(转 载 于:wWW.zw2.Cn 爱作文网)荡在天边

/就像我的眼,惆怅、无助

//一片花瓣

/飘落人间

/好似我的泪,凄凉、痛苦

/红叶落下

/在离别的季节

/但愿它

/填补心的空缺……”

嗯,先看形式,好象韵押得不好。

生:我是前两段押韵,第三段内部押韵。

师:嗯,这样也可以,现代诗押韵比较自由。另外我觉得这首改写的诗在节奏上有较强的节奏感:分三个自然段,白云一段,花瓣一段,红叶一段——

生:西风和北雁我没写,因为我觉得没意思。

师:你别忙于解释,原诗中所有景物不一定要在改写的诗中全部出现,改写可以而且应该有自己的取舍。不过你说“西风和北雁没意思”是什么意思?

生:西风和北雁不能借用来表达思想感情。

师:嗯,西风中又没有“雨做的云”(生笑),不能表达感情,也就是说这首曲词中的“黄花”、“云天”能借用来表达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生:借景抒情。(师板书“借景抒情”)

师:抒发了她什么样的情?

生:痛苦、悲凉的感情。

师:这折戏中的曲词里,借景抒情的地方比较多,这是本折戏中曲词的另一大特色,今天课后作业就是另找一首情景交融的曲词写100-200字的赏析文字。

师:我再来看另外两篇送上来的改写的诗。(幻灯投影改写的另一首诗)字写得较小,还是我来读一下吧:“[端正好]:

一块黄花地,

一片碧云天。

一阵西风紧,

一群南飞雁。

一席霜红叶,

一时愁事非。

一个伤心人,

一滴离人泪。”(学生鼓掌)

师:大家鼓掌了,写得那么好?告诉我好在哪里?

生:好在每一句开头都有一个“一”……

师:等一等,有这么多“一”就好吗?

生:这样既让人感到整齐的节奏,又有音韵上的美感,“一”字反复出现就有了荡气回肠的感觉。(欲坐下去)

师:刚才我打断你了,你继续说。

生:还有就是通过景物描写把感情写出来了。

师:怎么就写出来了?

生:……

生:它把景物和人的离愁别绪列在一起,自然让人想到这些景物是表达这种感情的。

师:其实不是“自然”,而是我们有了这方面的积淀,大家还记得马致远的《秋思》吧?把枯藤、老树、昏鸦等与“断肠人”列在一起,使孤寂漂泊的心绪表现得淋漓尽致。看来,这位同学是得马致远的艺术真传。

师:这里还有一首。(幻灯投影第四首改写的诗)还是字小,也由我来读吧。他改写的[收尾]那一曲:“残阳照得我心碎又遗憾/郎君何时还?/我的心太乱,要一些空白/你若是明白,莫要再离开/状元功名不打紧/只要爱情不背叛/车儿上的你怎像一个迷路小孩。”

生:(笑)

师:笑什么?

生:那是流行歌曲。

师:整个的全是吗?

生:中间两句和最后一句。

师:那没事。一首诗里引用到几句古代诗词或流行歌曲中的句子不是很好吗?看看我们这一折戏的曲词里许多地方就是引用了其他地方的诗句。找找看。

生:“朝天子”里的“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师点头)

生:“耍孩儿”里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 师:嗯,这属于化用,也是一种对别人诗词的借鉴,不是很好吗?看来改诗也好,自己写诗也好,写作文也好,适当引用或化用他人诗词句子是很有益处的。

师:其他没有来得及在这里展示的改写作品下课后请全部交上来,我有机会再一起品味。今天我借助改写这种形式既理清了作品里的人物形象、人物复杂的心理和作品艺术特色,还锻炼了自己改写的能力。不过对这折戏的曲词中的修辞手法没怎么剖析到,其实本折戏里的修辞手法很密很高明,效果很好,后人称这折戏是“古代戏曲运用修辞手法的理想范本”,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好好鉴赏这折戏的修辞。现在下课。

篇三:长亭送别改写篇

一、请以《长亭路》为题,将【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一煞】四曲改写成散文。

参考:暮秋时节的一天,碧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地上到处是零落的菊花,萧瑟的秋风一阵紧似一阵,避寒的大雁结阵飞向南方。百草憔悴,雾凉霜寒,枫林经霜变红,在秋风中纷纷离枝,坠落于地。

一辆油壁香车从普救寺驶出,穿过疏林,驶向十里长亭。车上坐着相府千金崔莺莺和侍女红娘。傍晚清冷的阳光斜照在莺莺挂满泪痕的脸上,哀怨中透着几分娇媚。轻车左前侧,张生骑在马上,不紧不慢行着。秋风掀开车厢幕帘一角,红娘顺眼望去,恰见张生向车厢投过深情一瞥,面容凄惨,双目噙泪。

一间破败的亭子孤零零座落在山脚路旁。车马声惊动亭上栖鸦“噗噗”飞起。莺莺被红娘搀下车来,目睹此景,倒吸一口凉气。此处就是分手之地吗?“开席吧!”老夫人冰冷的声音告诉 莺莺:这是无法拒绝的现实。张生和莺莺对视一眼,纵有万语千言要讲,却又无从说起。看着南飞的大雁,莺莺在心里对张生说,托付深情的大雁,传来平安的消息吧!

连绵的青山啊,你为何阻挡我送行的目光。枯槁的树木啊,你为何不为我望穿的秋水打开一条通途。烟云雾气,你遮蔽了这孤单的古路,也掩埋了我苦闷的心灵。

夕阳,你的到来使弥漫在这古道上的最后一句窃语也烟消云散,只让无情的秋风将这悲凉的马嘶送到我的耳畔。

马车啊,来时我是那样催促你追寻他的脚步,而归去时你也只能步履为艰,因为我的心情很沉重!

二、运用想象,以“话别”为题,将话别之境改写成话剧片断。(提供一例)

(西风黄叶,寒烟衰草。长亭酒席上崔张泪眼相对。)

莺莺 (举杯,神情惨恻):今日一别,未知何日相见(泪落杯中)? 张生 (接杯):小姐放心,此一去,定然争得功名,早日回归!(饮酒)

[红娘见张生有自负之色,轻笑]

红娘:金榜题名,倒要小心呀。

张生:(语塞)这……红娘是了解我的心迹的。

莺莺: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取妻”啊。

张生(摔杯):还有谁比的过你啊,我怎会生此念?有违情义,如同此杯!莺莺:夫妇情投意合,如同并蒂莲花,胜过状元及第,何必千里奔波求取虚名?不管得官不得官,早早回来就是。

张生:(感动,流泪)小姐知我。(传来马嘶声)时辰不早,我得准备上路了。 莺莺:(泪流满面)前程漫漫,一路要多加小心啊。荒村野露要早点睡,野店风霜要晚点行。

张生:这我自知道,我走之后你也要保重啊。(欲行)

莺莺:且慢。君行别无所赠,但有一物送君。(展帕,轻吟)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张生:(恭听,接帕端详)小姐不必多虑!谨占一绝,以剖寸心。(吟诗)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

红娘:(轻叹)劳燕分飞,一对苦命的人儿。

莺莺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及时代局限性:莺莺的倔强表现了她的轻功名,重爱情的反封建精神,但是我们也可以窥见封建时代妇女身上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以及在男女不平等的社会里妇女悲惨屈辱的地位,莺莺的痛苦是一种不能主宰自己命运的痛苦。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