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对于定位的诗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6:35:21 体裁作文
对于定位的诗歌体裁作文

篇一:关于诗歌定位的讨论

关于诗歌定位的讨论

思想的天鹅:

寒假里,一位教师问我,苏教版教材里现代诗多不多?

于是翻开电子教材,,从《人有两个宝》开始,一直到《长江之歌》,数量不是很多。从童谣到儿童诗,再到《长江之歌》,教材是注意到了学习主体的年龄特点。,可是,同时我们发现随着年级的递增,所选现代诗越来越少。

于是在想着这样的问题:

一.诗歌对于儿童的重要性。

鸿雁长飞:

天鹅有没有觉得,现代无诗?

你看:风骚时代,人类的童年就是文学的童年就是诗的童年,起点就几乎高不可攀,更有后来唐诗的蔚为大国,于是胜极难续,诗歌开始衰落一直到今。

重要吗?当然重要。

但是,

1、诗歌是童年时代的产物,我儿子就喜欢,《一园青菜成了精》,一点意思都没有,偏偏他就爱不释手,诗不离口。注释:三岁半的孩子,张口就是诗,生活就是诗,就是童话。

2、我在他们这么大的时候都初中生啦(五年制),童年结束啦,诗的年代也要结束啦。不过《长江之歌》原本就不是写给儿童看的,编入教材也没有改动。

3、还是我起初的观点:现代无诗(几乎,别抬杠),绝大部分散句排列、词语碓砌而已。

所以,教材安排是遵循儿童生理与心理发展规律的。

篇二:近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目及解答

近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目及解答

2012-08-11 20:37 顾曦雪 | 分类:高考 | 浏览13941次

分享到:

2012-08-12 08:22 网友采纳

201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鉴赏练习

一、【三年高考】

【2012高考试题解析】

(2012·全国新课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 远 人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 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5分)

9. “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关系是: “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 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解析】本题是针对下阕人物形象的把握,诗句意为“弹洒不尽的那两行珠泪,还当窗滴下来,并滴进了砚台中,就用它来研磨香墨。正因无处寄书,更增悲感而弹泪,泪弹不尽,而临窗滴下,有砚承泪,遂以研墨作书。写到别来、此情深处’,墨中纸上,情与泪粘合为一,不辨何者为泪,何者为情。故不谓笺色之红因泪而淡,却谓红笺之色因情深而无。”因此,“就砚旋研墨” 与“临窗滴”有暗指关系,意在强调思念之深情。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2012·天津)14.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1)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2) 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

(3) 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

【答案】参考:(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2)修辞:对偶、借代。炼字:“逢”“忙”。色彩:“碧”“黄”。情感:喜爱之情。

(3)采菊东篱下 率性自然 超凡脱俗

【解析】第(1)题考查对诗歌中形象的把握情况。赏析诗歌中的形象,首先要立足诗歌内容,然后再结合诗中的文字。第(2)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其实对诗句的赏析,也要体现在对诗句中具体的字赏析。第(3)题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012·四川)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子 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5分)

【答案】(1)答案要点:“空”字既传神地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3分)

(2)答案要点: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人归去,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5分)

【解析】第(1)题是炼字题,“空”在学过的许多古诗中出现过,学生并不陌生。只要抓住意象“贪夫”的心理和情感,结合思归的主题,就能推出答案。第(2)题是情感和意象题,从标题“子规”不难看出思乡难归的情感主题。任意选择诗歌中的两个意象,结合情感主题分析即可。

【考点定位】古诗鉴赏。

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

【答案】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

外的心情。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解析】情与景分为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和情景交融。首联情景交融,颔联直接抒情。

【考点定位】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

【备考建议】抒情方式分类

特点

例句

简析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不要任何附着物,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

抒金太阳新课标资(来自:WwW.ZW2.CN 爱作文 网)源网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情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借景抒情

白居易《草》[来源: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即由“景”生“情”。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抒情方式。

寓情于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人怀着特有的情感去看眼前景象,这种景象自然带上了诗人情感的色彩。 情景交融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抒情与写景达到了浑然一体,自然天成的程度。

托物言志

陆游《卜算子·咏梅》

即借描写其他事物,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品格。

(2012·江西版)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

【答案】意象的内涵: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喻男女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喻青春流逝。(2分)表达的情感:伤春忧时之愁,久别怀人之情。(2分)

【解析】此问难度不大,杨柳、飞絮是古诗歌常见的意象。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对古诗词常见意象的理解和情感分析。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

【答案】相同点:①写出了愁之深广绵长。②比喻手法及艺术效果:以水喻愁,比喻生动形象。(2分)不同点:①感情及其程度:李词写的是家国之愁,秦词写的是儿女之情,且秦词愁情的程度比李词略有加深;②表现手法:秦词是对李词的翻新,不是直接以水喻愁,而是以春水比拟泪水,再以泪写愁,写法曲折。(2分)

【解析】注意题目要求,既要答同,又要析异。结合词句从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对古诗词语言的比较鉴赏和综合评价能力。

(2012·湖南版)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

【考点定位】此题考查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解析】解题的关键在第二句的“天涯”,由此可知,诗中主人公内怀离思,感情怅惘凄伤。

【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考点定位】此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解析】鉴赏人物形象的技巧之一是通过意象分析。意象“月”承前表达离思,“不知心里事”表现人物形象的孤独处境和凄凉心情。意象“水”和“花”,表现了自叹自怜的心境。

【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

【考点定位】此题考查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处境为D级。

【解析】此句的表达技巧是借景抒情,或答成情景交融。两种景物分别表现不同的情怀。“摇曳树”象征起伏不定的阵阵思念;“碧云斜”表现了低沉、伤感的心情。

【答案】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2012·湖南版)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 鸊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鸊鹈泉:泉水名。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______诗。(2分)

【答案】边塞

【解析】诗歌描写“破讷沙”“鸊鹈泉”等边塞风光和“铁衣”等军旅生活,属于边塞诗的范畴。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把握能力。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m【答案】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2分)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2分)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2分)

【解析】意境的赏析要抓住景物描写中的意象,逐句解说画面,体会诗人情感。全诗撷取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场景,景物有“大漠辽远、大雁高飞”和“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意境雄浑壮美,将士情感也复杂,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更有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和评价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 ,鉴赏评价

(2012·广东)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余杭四月

[元] 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闻,养蚕人家为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提示(1)列锦、远近高低、动静结合、有色有态、视嗅结合、情景交融。(2)整个晴天充满了生机活力。

【解析】

【考点定位】(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D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D

(2012·大纲版)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篇三: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高考冲刺古典诗歌鉴赏系列二:表达技巧

河北省三河市第一中学语文组 黄志芳

一、考纲解读

考纲要求,能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考查考生的鉴赏评价能力,是高考诗歌鉴赏的常考题目。2013年高考17套试卷有11套考查了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2012年高考14套试卷有5套考查了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二、常识整合:

常见表达技巧:

①表达方式:描写、抒情、叙述、议论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②描写技巧:动静、虚实、点面、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远近高低不同角度、多种感官相、烘托、渲染、细节描写、白描等。可使用各种修辞。

③抒情技巧: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事抒情、借古讽今等。可使用各种修辞。

④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借代、对偶、反复、双关、设问、反问、通感、对比、衬托等。

⑤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欲扬先抑、伏笔铺垫、承上启下、以景结情、卒章显志、结构对比、首尾照应等。

三、考点突破

(一)设问方式梳理

诗中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请赏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某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请从某手法的角度赏析某联。

(二)基本答题步骤

第一步: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第三步: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

(三)方法总结及运用示范

答好表达技巧题需要注意:

①注意审题,看清题干要求。

②熟记常见的表达技巧术语。(见常识整合)

③掌握常见表达技巧的特点及效果。

④熟悉基本的答题步骤。注意贴近诗句分析。

【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问题。(2013全国2卷节选)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真题呈现】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理解。

【技法示范】审题干,可知是问描写手法,所以思考时要从描写手法入手。解题时可知,这首诗没有对梅花的正面描写,而是写了梅花的生长环境和作者的感受。所以是用了烘托和渲

染的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5分)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做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诗歌译文】江边的几树梅花真是令人惆怅,我拄着藜杖在树下徘徊,离开,又回来。先前白雪覆盖在梅花上,看不出是雪是梅,花朵无处找寻,昨天夜里伴着皎洁的月光,梅花依旧凌寒盛放。今日我想折下几枝来送给远方的那个我怜爱的人,遗憾的是相思这场劫已化为灰烬。我在树下沉吟了良久,直到日暮时分,寒鸦归巢,且远远地望着那扇柴门,独自归去。

【诗歌赏析】这首诗以“书事”为题,句句都是在描写诗人的行为。这些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位思念远友,为朋友的遭遇满怀忧虑的老者形象。诗歌开首就用一个直接表达感情的词“惆怅”,不仅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且获总领全篇之效。首句说“惆怅江头几树梅”,莫非梅在惆怅?根据颔联,前时虽曾大雪压梅,然梅已在昨夜雪后绽放枝头,当无惆怅之理由。既然不是梅在惆怅,惆怅的就只能是诗人自己。诗歌第二句云,“杖藜行绕去还来”。“杖藜”者,拐杖也。此句写诗人之行为。诗人手扶拐杖绕行于梅下,去而复来,何也?结合首句与第三四联看,似理解为诗人因惆怅极深,徘徊难去,更为妥当。颔联忆寻梅之经历。“前时雪压无寻处”,似为诗人惆怅之因。然昨夜雪停,梅已于月下绽放,因雪无处寻梅的惆怅当烟消云散,何以今日仍惆怅难抑?颈联是理解全诗的关键。上联“折寄遥怜人似玉”,意谓折一枝梅寄送给似玉的远人。再往下看,“相思应恨劫成灰”应是诗人的想象,是诗人想象远人思念自己时的情状。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此句中的一个“应”字。“应”是“应该”的意思,应该怎样怎样,乃是一种推测。此句若写的是诗人自己,当然无须推测;既然用了推测,只能是诗人的想象。诗人想象这个似玉之人在思念自己的时候,心中还有“恨”。“恨”什么?“劫灰”本为“劫火”之余灰,此处当指灾祸后留下的残迹。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便可推测,诗人要寄梅与之的人必是经历了某种严重的祸患,因此,诗人想象他在对自己的思念中仍带有怨恨。至此,我们似乎明白诗人何以要寄梅与他,何以要喻他为“玉”。原来诗人是希望他虽经历磨难却能像梅一样坚贞不屈,像玉一样保持高洁人格。读至此,我们也才恍然大悟,原来诗人惆怅并非为自己,而是为朋友。诗人的忧虑和担心是如此之深,乃至于行绕于梅下“沉吟”而忘记了时间,直至“日落”时寒鸦飞起才被惊醒独自怅然而归。尾联仍重在对诗人行为的描写。“沉吟”描写诗人行绕于梅下满腹心思的样子,再次表现其内心难以排遣的“惆怅”。“独自回”,表现其孑然一身返回时的孤寂落寞。

【例2】阅读下面这诗,完成试题。(2012年高考上海卷节选)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真题呈现】 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

答: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理解。

【技法示范】审题干,题干中“情景关系的角度”,提示我们应该选择抒情技巧中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明确之后,再结合前两联诗句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描写了什么样的景,是何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

【参考答案】 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第一步)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景象清新。(第二步)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第三步)

【诗歌译文】江边的树林枝叶繁茂,花朵盛开;云朵和夕阳景色鲜丽,相互辉映。行途中哪料到逢此佳景,更教我情兴幽远。此中佳趣只可心会,却难用言语表达。黄昏时分,渡口边的驿亭下,飘落的花朵洒满客船。

【诗歌赏析】《春江晚景》这首诗描写了旅途中的繁花佳气令人心醉的春日美景。首联写景,江畔林木茂盛,花儿盛开;天上云朵落日相辉映,景象明丽。三四句用虚笔。旅途逢此佳景,惊喜之情顿生。自觉春思渺然,赏心自得,其中佳趣,莫可言传。此两联只写情而景在其中。落句再补写春江景色,而“眇然”意自见。尾联复写春江景色,日落西山,整个江面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水面泛着金光。飘落的花瓣伴着晚霞洒落在渡口的客船上,这样一幅绮丽迷人的景象,怎不让人赞叹。结句,以景物收束,余韵不尽,留下了美好的遐想。

【精炼3题】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行香子·七夕 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注:蛩:这里指蟋蟀。 槎: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

问:本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试举其中两例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

①借景抒情。如“草际鸣蛩,惊落梧桐”句,寒蛩哀鸣,梧桐叶落,借这凄凉之景,奠定了感伤的基调。又如,借描写天上牛郎、织女分离之景,抒发自己的离愁。

②反复。上片,连用两个“浮槎”,写有情人划着木筏,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下片,连用三个“霎儿”,写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大概牛郎织女还在分离吧,将离别的幽怨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歌译文】 蟋蟀在草丛中幽凄地鸣叫着,梧桐叶子似被这蛩鸣之声所惊而飘摇落下。这正是人间天上离愁别怨最浓最重的时候。在云阶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织女被千重关锁阻隔,纵使有情人划着木筏,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喜鹊为他们搭桥,一年才有一次短暂的相遇,想到牛郎、织女的离愁别恨难以穷尽啊。或许牛郎、织女现在还在离别之中未能相聚吧?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该不是牛郎、织女的相会又受到阻碍了吧!

【诗词简析】这首双调小令,以托事言情的手法,通过对牛郎织女悲剧故事的描述,形象地表达了词人郁积于内的离愁别恨。开头是寂静的人间七夕,结尾是风云变幻的天上七夕。全篇以描绘牛郎织女的离愁,衬出词人自身的绵绵别恨。描绘天下七夕又把自己的真情融于其中,以自己痛苦的切身感受,深切体验为天帝所责,为天河所阻的牛郎和织女的境遇。这首词鼓起想象的羽翼,翱翔于天地之间。开头,从静夜蛩鸣、梧桐叶落,想到自己身处在离恨孤寂之中;再由自身的孤寂,联想到将要相会的天上的牛郎织女的艰难处境。她为牛郎织女感叹,感叹他们为浓重的离愁所苦,纵浮槎(fúchá)来去,也不能相逢;她为牛郎织女忧虑,忧虑他们经年才见,见后又别,别恨难穷。最后,又遥望太空,寄情于风云变幻的天宇,希望天帝不再从中作梗,盼望牛郎织女不再有波折,顺利实现一年一度的会晤。从而使真、善、美得到统一。这首词是咏七夕诗词中不可多得的艺术佳作。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绣岭宫词①

李洞②

春日迟迟春草绿,野棠开尽飘香玉。

绣岭宫前鹤发翁,犹唱开元太平曲。

注:①绣岭,长安著名风景区,专供唐明皇及其后妃玩乐之所。②李洞:晚唐诗人。

问:本诗的三、四两句是怎样抒情的?

【参考答案】

三、四两句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来抒情。通过写一位白发老翁唱太平曲,寄寓诗人自己对时政的深沉叹息。借开元盛世反衬僖宗的荒淫昏朽,表达人们对太平盛世的思慕,对危机深重,国势飘摇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