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记叙文写作课件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8:23:00 体裁作文
记叙文写作课件体裁作文

篇一:2014高考记叙文写作讲稿与课件

2014高考记叙文写作讲稿与课件:且让老树开新花——记叙文素材的加工与改造

2014高考记叙文写作讲稿与课件

且让老树开新花

——记叙文素材的加工与改造

邹城实验中学 张琴

一、 学习目标:

1.学会把原有材料进行分割,使作文主题凸显的方法;

2.学习加工与改造材料的一般方法,使自己的文章更出彩,更有内涵。

二、 导入:

近年来高考作文中,记叙文异军突起,以其质朴、真性灵,引起了阅卷老师的注意,涌现出好多满分作文。如:《父亲的根》 (全国卷一)

《幻想,通向成功路途的明灯》(湖北卷)

《角色之间的转换》(浙江卷)

《绿色生活——奶奶的心事》(江苏卷)

《与你为邻》(广东卷)

《找回童年》(江西卷)。

你想自己的文章成为万绿丛中的那一点红吗?让你的作文得高分为你的高考成功之路增光添色吗?

三、 素材探讨:

(一)就在那一瞬间

那天早晨,天阴沉沉的。妈妈说可能要下雨,让我带伞。说不清为什么,我就是不想带,心想,下雨怕什么。

下午快放学时,天空乌云翻滚,不久,豆大的雨点就“噼里啪啦”地落下来了。同学们掏出伞,三三两两地回家了。

我站在校门口,想一口气冲回家。谁知雨越下越大,路面上竟有了积水。我正发愣,忽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我的眼帘。

哦,是妈妈,是妈妈送伞来了。就在那一瞬间,我被母爱感动,我的眼眶湿润了。

(二)就在那一瞬间

“亮亮,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你上学记得带伞哦。”刚要出门,妈妈就跟着唠叨开了。 “我不带!”我不耐烦地扔下一句,转身要走。

妈妈冲出卧室,一把抓住我,将折叠伞塞进我手里。我推了回去:“妈,烦不烦?下雨我就冲回来。”妈妈又往我包里塞。我愈发不耐烦,顺手一挥,“啪”的一声,伞落在了地上。我转身而去,留妈妈一人呆在阴沉沉的过道里。

这段日子以来,不知为什么,我就是不想听到父母的声音,仿佛他们一开口,就会有几座大山压到头顶,仿佛一听话,就又会变成小孩子。可是不知为什么,这一瞬间,自己心里总会酸酸的,一个个儿时与父母亲昵的镜头就会跳到眼前,挥之不去。

(三)就在那一瞬间

窄窄的土路上,妈妈撑着一把红伞来了。亮亮在校门口等了好久了。

这个偏远的培智学校没有多少学生,亮亮今年十五岁,上初中三年级,算这里的好学生了。可亮亮常常情绪反复,让人无奈。今天早上,妈妈叫他带上伞,他就是不肯,现在只好送。

朦胧的雨雾中,妈妈的红伞特别耀眼。亮亮冲到妈妈身边,气呼呼地说:“你怎么才来呀?我等你半天了。”妈妈笑了笑,拍拍亮亮的头,说:“好儿子,

妈妈还给你带好吃的呢。”“我才不要呢。”亮亮一甩头,拿过伞就走,妈妈在雨里小跑着紧跟在后面。这一瞬间,谁能深深体会到:有这样一个孩子的妈妈是多么不容易啊。

思考:你认为以上三个文段哪个更好?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四、归纳总结:

1、修剪:即根据所占有的材料,看哪个情节可以挖掘出独特立意,然后抓住这个情节重点写,其余的略写。

例证:园艺家常常把太多的蓓蕾摘去,只留下二三个,这样就得到了特别大的花朵。——茅盾

2、嫁接:把他人他物的优点借鉴到自己的人物形象上来,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例证: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一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

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鲁迅

3、移植:想想我们所写的人或事,和社会、人生有无必然联系,是否能够反映一些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再把这件小事移植到社会大土壤中,引起人们的反思,使文章更深刻。

4、总结:

修剪

嫁接 让朽木开新花

移植

五、佳作链接:

找回童年(江西卷)

那些有关童年的雨花石散落了一地,当有一天我们将它们重新串起,你、我、这个社会,才真的长大。——题记

站在小学的门口,我找寻着弟弟的身影。他很有幸能来这所小学。这里很漂亮,很整齐,但却于我,有一种莫名的压抑。新铺的假草皮,严严实实的栏杆,小得可怜的操场?? “姐姐!”弟弟走来,很礼貌地笑着。

“表姐今天带你去我家。”

“啊?!那么远?!你有电脑吗,姐姐?能上网吗?要是不能,你要保证九点以前送我回家,我跟同学约好了九点上QQ游戏堂。”

我勉强地答应下来。公交车驶在拥挤的街道上,渐渐驶出市区,驶出那些让弟弟无比兴奋的连锁店、大商场的“可视区”。弟弟低下头,摆弄起手机。

“姐,你会玩‘空中轰炸机’吗?最新的游戏,cool!”

“我这么大的时候最喜欢玩‘跳房子’。”我自以为很幽默地回答着。而这个不合时宜的幽默换来了弟弟一个异样的眼光。

车停在一个破败的厂区门口,我和弟弟走下车,走上空无一人的人行道。我牵着他走入一个不属于他的世界。或许吧。

我也很久没来这个位于郊区的家了,只有爷爷、奶奶还住在这儿。但看着这儿的一草一木,桥底的河,那些在河上“冲浪”的岁月,我有种难以名状的酸涩和甜蜜。甜蜜,是因为拥有过的岁月,那些记忆变成了甜蜜的忧伤;酸涩,是因为我身旁的这个本应在河上“冲浪”的孩子,在捣腾他的“空中轰炸机”。

“姐姐带你下河吧。”

弟弟抬了抬头,望望河,望望我,“权衡”良久,平静地说:“前天刚买的鞋呢!” “笨蛋,哪有人下河不脱鞋的?”

我又想笑,又很伤感。也许这是弟弟第一次做如此“冒险”的事情。

我牵起不情愿的他,走下河堤,帮他脱下闪亮的新鞋,轻轻地推他,一小步,一小步,浅浅的水漫过他的脚背,夕阳斜打在水面,柔和而安谧。弟弟回头看我,几分欢喜,几分狐疑,我只是笑,看他的可爱与胆怯。

“姐姐给你唱首歌吧——大风车嘿呀转呀转呀转??天好看,地也好看,还有好快乐的小伙伴??”

弟弟笑个不停,说太难听了。

但我要唱,不停地唱,因为我唱着这首歌趟过童年的河,他也应当这样。

弟弟在对岸招手,我笑着,夕阳顽皮地泻满整条河。

这是我的童年,是他的童年,是我们的童年。

河水不停地淌,风车不停地转啊转,转啊转。

思考:根据本课所归纳的方法,看此文的优点在哪?

学生讨论。

归纳:选材精当,人物形象丰满,情节丰富但又不拖沓,中心突出,反应了社会发展的迅速和人们遗失的童年难以找回的问题。

六、即时练(转 载 于:wWW.zw2.Cn 爱作文网):

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但坚固的防盗门就在邻里之间竖起了高高的围墙,高墙下的邻里之间相对的只是一张张冷漠的面庞。彼此间的戒备心理让我们唯恐“近墨者黑”,以

至于多年的邻居却是连姓什么都不知道。可我们楼新搬来的邻居却不这样,她热情洋溢,乐于助人。有一次,我躺在沙发上睡着了,还是她使劲敲门,喊醒了我,我家晒的衣服才没被雨淋湿。所以说,同一片天空下,还是“远亲不如近邻”。

参照材料,以“与你为邻”为题写一个100字左右的片段。

附例文:

与你为邻

你,我的同桌,我最好的朋友。

此前,我从来没觉得我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我们一起生活在这个高楼林立的繁华城市里,一起在公交站台等车,一起在绿茵场上驰骋,一起倾听啦啦队女生的尖叫,一起讨论巴萨vs国米;一起研究编程算法,一起约好报考深大计算机专业,一起梦想着有一天我们共同开发的网站像youtube那样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你高大健硕,眉宇间透出一股俊秀,班上的女生悄悄给你取了个外号――“小柏原崇”,而我却只得了个“许三多”的美称,说实在的,我还真有点嫉妒。你的学习成绩虽然在班上不是最好的,但在球队,你是最好的,教练经常拿你当作榜样来训斥其他队员,用他带着方言的普通话说:“要想踢比赛,首先学习成绩要好,进入大学里,会有更多的比赛机会。”末了总不忘补上一句:“像某某同学那样,踢球学习两不误。”

我最忘不了的是去年那件让我烦恼的事,我生病了,尿血,是你旷课把我送到深圳友谊医院的结石科去。当时数学课正上到复数这一章节,是期末考试的重点和难点。每天下课之后你都会来到医院看我,把你做好的课堂笔记给我看,第一次翻开笔记的时候我很感动,从没见你这么认真的做过笔记,几乎是把一节课上老师所说的每个字都记录了下来??

直到高考前那最紧张的一个月,你却忽然说你要回安徽老家。按规定,考生必须回原籍地参加高考,你说会放弃报考深大,因为深大在老家的招生人数较少,另外安徽的学习环境,使用教材与深圳不同,犹豫再三,还是决定放弃。

今天,我们会同时走进考场,为自己的明天书写一份答卷,不同的是,我在深圳,而你在陌生的老家。

我知道,在深圳还有很多很多像你一样的同学,他们的父母,和所有深圳人一样,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推动着城市发展,他们同样拥有这个城市的光荣与梦想,彼此为邻,相互依存。然而他们却要比我们承受的更多,不情愿却又不得不成为“高考移民”的一员,并为此放弃心仪的学校,使梦想走得更远??

我祝福你,我的朋友,我们的邻居,那些千千万万的农民工和他们的孩子们。

点评:

一、这篇作文是在用心去感悟生活,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从多角度对生活的观察,多元化生活的了解,融入了一些青春期色彩,完全达到题目的要求;

二、文章的语言生动,语句通顺没有前后矛盾,没有故作深沉的装腔作势,有铺垫,有悬念,有转折,有升华,末尾点题,语句表达生动,亮点频现;

三、文章的思维独特,逻辑严密,从自己的一个个切身感受通过剥洋葱的形式慢慢展开,引发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立意上有相当的高度;

四、感情真实抒发了该考生对生活中的人、物、事的真实感触、能打动人心;

五、有健康的价值观,分寸把握到位,表达出自己健康的情感,使文章赋有灵魂。根据以上几点,该作文是一篇难得的优秀作文,以自己独特的视觉精准的抓住“与你为邻”这个命题,所以给了满分。

七、作业: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联。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篇二:2014高考记叙文写作讲稿与课件:且让老树开新花——记叙文素材的加工与改造

2014高考记叙文写作讲稿与课件:且让老树开新花——记叙文素材的加工与改造

2014高考记叙文写作讲稿与课件:且让老树开新花——记叙文素材的加工与改造新高考

2014高考记叙文写作讲稿与课件

且让老树开新花

——记叙文素材的加工与改造

邹城实验中学 张琴

一、 学习目标:

1.学会把原有材料进行分割,使作文主题凸显的方法;

2.学习加工与改造材料的一般方法,使自己的文章更出彩,更有内涵。

二、 导入:

近年来高考作文中,记叙文异军突起,以其质朴、真性灵,引起了阅卷老师的注意,涌现出好多满分作文。如:《父亲的根》 (全国卷一)

《幻想,通向成功路途的明灯》(湖北卷)

《角色之间的换》(浙江卷)

《绿色生活——奶奶的心事》(江苏卷)

《与你为邻》(广东卷)

《找回童年》(江西卷)。

你想自己的文章成为万绿丛中的那一点红吗?让你的作文得高分为你的高考成功之路增光添色吗?

三、 素材探讨:

(一)就在那一瞬间

那天早晨,天阴沉沉的。妈妈说可能要下雨,让我带伞。说不清为什么,我就是不想带,心想,下雨怕什么。

下午快放学时,天空乌云翻滚,不久,豆大的雨点就“噼里啪啦”地落下来了。同学们掏出伞,三三两两地回家了。

我站在校门口,想一口气冲回家。谁知雨越下越大,路面上竟有了积水。我正发愣,忽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我的眼帘。

哦,是妈妈,是妈妈送伞来了。就在那一瞬间,我被母爱感动,我的眼眶湿润了。

(二)就在那一瞬间

“亮亮,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你上学记得带伞哦。”刚要出门,妈妈就跟着唠叨开了。 “我不带!”我不耐烦地扔下一句,身要走。

妈妈冲出卧室,一把抓住我,将折叠伞塞进我手里。我推了回去:“妈,烦不烦?下雨我就冲回来。”妈妈又往我包里塞。我愈发不耐烦,顺手一挥,“啪”的一声,伞落在了地上。我身而去,留妈妈一人呆在阴沉沉的过道里。

这段日子以来,不知为什么,我就是不想听到父母的声音,仿佛他们一开口,就会有几座大山压到头顶,仿佛一听话,就又会变成小孩子。可是不知为什么,这一瞬间,自己心里总会酸酸的,一个个儿时与父母亲昵的镜头就会跳到眼前,挥之不去。

(三)就在那一瞬间

窄窄的土路上,妈妈撑着一把红伞来了。亮亮在校门口等了好久了。

这个偏远的培智学校没有多少学生,亮亮今年十五岁,上初中三年级,算这里的好学生

了。可亮亮常常情绪反复,让人无奈。今天早上,妈妈叫他带上伞,他就是不肯,现在只好送。

朦胧的雨雾中,妈妈的红伞特别耀眼。亮亮冲到妈妈身边,气呼呼地说:“你怎么才来呀?我等你半天了。”妈妈笑了笑,拍拍亮亮的头,说:“好儿子,

妈妈还给你带好吃的呢。”“我才不要呢。”亮亮一甩头,拿过伞就走,妈妈在雨里小跑着紧跟在后面。这一瞬间,谁能深深体会到:有这样一个孩子的妈妈是多么不容易啊。 思考:你认为以上三个文段哪个更好?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四、归纳总结:

1、修剪:即根据所占有的材料,看哪个情节可以挖掘出独特立意,然后抓住这个情节重点写,其余的略写。

例证:园艺家常常把太多的蓓蕾摘去,只留下二三个,这样就得到了特别大的花朵。——茅盾

2、嫁接:把他人他物的优点借鉴到自己的人物形象上来,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例证: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一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

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鲁迅

3、移植:想想我们所写的人或事,和社会、人生有无必然联系,是否能够反映一些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再把这件小事移植到社会大土壤中,引起人们的反思,使文章更深刻。

4、总结:

修剪

嫁接

让朽木开新花

移植

五、佳作链接:

找回童年(江西卷)

那些有关童年的雨花石散落了一地,当有一天我们将它们重新串起,你、我、这个社会,才真的长大。

——题记

站在小学的门口,我找寻着弟弟的身影。他很有幸能来这所小学。这里很漂亮,很整齐,但却于我,有一种莫名的压抑。新铺的假草皮,严严实实的栏杆,小得可怜的操场?? “姐姐!”弟弟走来,很礼貌地笑着。

“表姐今天带你去我家。”

“啊?!那么远?!你有电脑吗,姐姐?能上网吗?要是不能,你要保证九点以前送我回家,我跟同学约好了九点上游戏堂。”

我勉强地答应下来。公交车驶在拥挤的街道上,渐渐驶出市区,驶出那些让弟弟无比兴奋的连锁店、大商场的“可视区”。弟弟低下头,摆弄起手机。

“姐,你会玩‘空中轰炸机’吗?最新的游戏,cool!”

“我这么大的时候最喜欢玩‘跳房子’。”我自以为很幽默地回答着。而这个不合时宜的幽默换来了弟弟一个异样的眼光。

车停在一个破败的厂区门口,我和弟弟走下车,走上空无一人的人行道。我牵着他走入一个不属于他的世界。或许吧。

我也很久没来这个位于郊区的家了,只有爷爷、奶奶还住在这儿。但看着这儿的一草一木,桥底的河,那些在河上“冲浪”的岁月,我有种难以名状的酸涩和甜蜜。甜蜜,是因为拥有过的岁月,那些记忆变成了甜蜜的忧伤;酸涩,是因为我身旁的这个本应在河上“冲浪”的孩子,在捣腾他的“空中轰炸机”。

“姐姐带你下河吧。”

弟弟抬了抬头,望望河,望望我,“权衡”良久,平静地说:“前天刚买的鞋呢!” “笨蛋,哪有人下河不脱鞋的?”

我又想笑,又很伤感。也许这是弟弟第一次做如此“冒险”的事情。

我牵起不情愿的他,走下河堤,帮他脱下闪亮的新鞋,轻轻地推他,一小步,一小步,浅浅的水漫过他的脚背,夕阳斜打在水面,柔和而安谧。弟弟回头看我,几分欢喜,几分狐疑,我只是笑,看他的可爱与胆怯。

“姐姐给你唱首歌吧——大风车嘿呀呀呀??天好看,地也好看,还有好快乐的小伙伴??”

弟弟笑个不停,说太难听了。

但我要唱,不停地唱,因为我唱着这首歌趟过童年的河,他也应当这样。

弟弟在对岸招手,我笑着,夕阳顽皮地泻满整条河。

这是我的童年,是他的童年,是我们的童年。

河水不停地淌,风车不停地啊,啊。

思考:根据本课所归纳的方法,看此文的优点在哪?

学生讨论。

归纳:选材精当,人物形象丰满,情节丰富但又不拖沓,中心突出,反应了社会发展的迅速和人们遗失的童年难以找回的问题。

六、即时练:

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但坚固的防盗门就在邻里之间竖起了高高的围墙,高墙下的邻里之间相对的只是一张张冷漠的面庞。彼此间的戒备心理让我们唯恐“近墨者黑”,以至于多年的邻居却是连姓什么都不知道。可我们楼新搬来的邻居却不这样,她热情洋溢,乐于助人。有一次,我躺在沙发上睡着了,还是她使劲敲门,喊醒了我,我家晒的衣服才没被雨淋湿。所以说,同一片天空下,还是“远亲不如近邻”。

参照材料,以“与你为邻”为题写一个100字左右的片段。

附例文:

与你为邻

你,我的同桌,我最好的朋友。

此前,我从来没觉得我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我们一起生活在这个高楼林立的繁华城市里,一起在公交站台等车,一起在绿茵场上驰骋,一起倾听啦啦队女生的尖叫,一起讨论巴萨vs国米;一起研究编程算法,一起约好报考深大计算机专业,一起梦想着有一天我们共同开发的网站像youtube那样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你高大健硕,眉宇间透出一股俊秀,班上的女生悄悄给你取了个外号“小柏原崇”,而我却只得了个“许三多”的美称,说实在的,我还真有点嫉妒。你的学习成绩虽然在班上不是最好的,但在球队,你是最好的,教练经常拿你当作榜样来训斥其他队员,用他带着方言的普通话说:“要想踢比赛,首先学习成绩要好,进入大学里,会有更多的比赛机会。”末了总不忘补上一句:“像某某同学那样,踢球学习两不误。”

我最忘不了的是去年那件让我烦恼的事,我生病了,尿血,是你旷课把我送到深圳友谊医院的结石科去。当时数学课正上到复数这一章节,是期末考试的重点和难点。每天下课之

后你都会来到医院看我,把你做好的课堂笔记给我看,第一次翻开笔记的时候我很感动,从没见你这么认真的做过笔记,几乎是把一节课上老师所说的每个字都记录了下来??

直到高考前那最紧张的一个月,你却忽然说你要回安徽老家。按规定,考生必须回原籍地参加高考,你说会放弃报考深大,因为深大在老家的招生人数较少,另外安徽的学习环境,使用教材与深圳不同,犹豫再三,还是决定放弃。

今天,我们会同时走进考场,为自己的明天书写一份答卷,不同的是,我在深圳,而你在陌生的老家。

我知道,在深圳还有很多很多像你一样的同学,他们的父母,和所有深圳人一样,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推动着城市发展,他们同样拥有这个城市的光荣与梦想,彼此为邻,相互依存。然而他们却要比我们承受的更多,不情愿却又不得不成为“高考移民”的一员,并为此放弃心仪的学校,使梦想走得更远??

我祝福你,我的朋友,我们的邻居,那些千千万万的农民工和他们的孩子们。 点评:

一、这篇作文是在用心去感悟生活,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从多角度对生活的观察,多元化生活的了解,融入了一些青春期色彩,完全达到题目的要求;

二、文章的语言生动,语句通顺没有前后矛盾,没有故作深沉的装腔作势,有铺垫,有悬念,有折,有升华,末尾点题,语句表达生动,亮点频现;

三、文章的思维独特,逻辑严密,从自己的一个个切身感受通过剥洋葱的形式慢慢展开,引发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立意上有相当的高度;

四、感情真实抒发了该考生对生活中的人、物、事的真实感触、能打动人心;

五、有健康的价值观,分寸把握到位,表达出自己健康的情感,使文章赋有灵魂。根据以上几点,该作文是一篇难得的优秀作文,以自己独特的视觉精准的抓住“与你为邻”这个命题,所以给了满分。

七、作业: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联。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篇三:记叙文写作技法

高一学生记叙文写作应具有的技法

一、谋篇布局的技法

曾国藩说:“谋篇布势,是一段最大功夫”,“布局须有千岩万壑,重峦复障之观,不可一览而尽”,由此可见谋篇布局之重要,而记叙文的结构安排尤为如此。

有不少刚步入高中大门的学生的记叙文结构,往往是三段“叙”,开始如何——经过如何——结果如何,呈松散状,千篇一律,令人倒味。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掌握以下几种技法(写人叙事),并自觉地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

(一)线索法。线索法,又叫“一线”串珠法。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构思方法。它要求我们在构思记叙文时设法找一条线索,把一些看上去零散的、彼此不相关的“珍珠”串联起来,构成一个整体。线索可以用物品(《项链》)、事件(《水浒传》)来串联,也可以用情感(《记念刘和珍君》),人物富有个性化的语言(《为了周总理的嘱托》)来串联,还可以用歌词、诗词、格言来串联的,更可以用“说故事人”来串联的。

写景记游的散文,均可用游踪为线索来构思全文。

(二)时空法。时空法,又叫纵横法。它可以是某一时段(纵)或某一范围(横),也可以是选取一个纵剖面,或截取一个横断面来架构全文,以达到结构精巧的效果。某一时段,如春、夏、秋、冬;童年、少年、青年;高一、高二、高三。某一范围,如前、后、左、右、东、西、南、北,家乡、学校。纵剖面,即将发生的事情集中在某一特定的时段内按时间顺序来叙写;横断面,即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内,在不同的场所或地域发生的事件,将之连续成文,如写运动会剪影或花絮,即可采用此法。

(三)倒叙法。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一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中间还可用插叙。这样,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祝福》《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

(四)日记法。即以日记体来构思一篇记叙文,从而表达主旨。

(五)小标题法。即为几个段落或部分拟写小标题,以使层次分明,结构整饬。小标题即可以以文字出之,亦可用数字出之。

(六)画龙点睛法。如若材料丰富,难以用以上诸法来架构全篇,即可用此法。即每描述或叙写一个或几个片断,就用抒情或议论来点睛,几次三番,串联全篇,反复强调,从而收到好的表达效果。

二、跌宕生姿的技法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清代文人袁牧说:“凡做人贵直,而作文贵曲。”若一篇记叙文平铺直叙,一览无余,就会使人兴味索然,如同嚼蜡。要引人入胜,扣人心弦,激人阅读兴趣,就要讲究波澜起伏,跌宕生姿,曲折生动,使故事情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时而山重水复,时而柳暗花明,使观者蹙眉才舒,又屏息凝神,随情节的变化、人物的感受而惊惧、忧虑、欢欣、狂喜。记叙文可以用悬念、抑扬、误会、突转、张弛、巧合、虚实等艺术手法来尺水兴波,做到一波三折,腾挪跌宕,摇曳生姿,使文章新巧而特色独具。下面就简介几种常见的曲折之法。

(一)悬念法。悬念是引人入胜的磁石,是让读者步入故事情节的跳板。什么叫悬念?悬念是作者预先设置的一个疑问点或矛盾冲突以引起读者兴味、关切、焦虑并急欲知道底细的情境,俗称“扣子”、“关子”。运用悬念的手法来写文章的开头,让读者带着疑团,细看下去,以寻求答案,这是一种激发读者阅读的期待情绪和好奇心理的颇高明的写作手法。如《我的叔叔于勒》开头“父亲”的那句话就造成了悬念,使我们产生一种急于读下去的强烈的愿望。

悬念的设置要根据主题的需要,必须在正文或结尾处一一消释,基调要相合,要有新

奇性、隐约暗示性和诱饵性。

(二)抑扬法。为突出表现某个人物事事件,不直接表露思想感情,而是先将这一事件或人物粉饰贬斥一番,出现一个转机,顺利完成抑扬过渡,这样前后文形成跌宕起伏,在鲜明的对比中使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真意和深情。

抑扬法可先写错觉或成见,后写认识转变;也可先扬后抑或先抑后扬。

(三)误会法。误会是作品中的人物无意中做出与事实相反或毫不相关的判断,通过误解和错觉来推动情节发展,展开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和表现主题思想。如《三国演义》中曹操与陈宫误杀了吕伯奢全家,知道真相后又杀了吕伯奢。这个误会情节一笔锁定了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奸雄”性格。

(四)意外法。意外就是让读者造成判断上的失误,一旦最后弄清了事情的真相,便会心头一震,印象格外深刻。例如莫泊桑的《项链》便是这一手法最好的明证。

(五)突转法。突转就是文章的结尾在读者预期的结局中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而这个结尾虽出人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这样的波澜起伏无疑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和阅读快感。所谓的欧·亨利笔法便是突转法的杰出代表。(《警察与赞美诗》)

(六)张弛法。张弛,有张有弛,有急有缓。即文章情节要时缓时急,张弛有致,使读者在阅读中“两股交战”与“安然兀坐”交替,“敛息屏息”与“谈笑风生”互生,从而增强文章的艺术表现力。如《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便是在有张有弛、曲折有致中完成了危机的解除与虚惊的平息,从而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的范例。

(七)巧合法。“无巧不成书”。为了恰当集中地反映生活,增强文章的戏剧效果,将偶然的两个情节、两件事情,或两个任务的活动汇聚在一个点上,这便是巧合。

巧合要合情合理,前有伏笔,以便对后面的巧合作必要的暗示。

(八)虚实法。何谓虚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梦想为虚,现实是实;想象为虚,所见为实??虚实相映,可使文章内涵丰富,曲折有致。

三、表达生动的技法

记叙文,叙述是其主打方式,但一叙到底,只会使文章平淡无味,只会令读者味同嚼蜡。故而,写作记叙文,一定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高一学生记叙文的写作主要弊病在于缺乏细腻的描写,使文章空有骨架,无血无肉,形象薄弱,立不起来。如何矫治呢?除注重外貌、心理、语言描写外,要把行动描写,细节描写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侧面描写,点面结合,也不容忽视。

(一)着力行动描写。行动描写是让人物在事件中直接出现,自己活动,通过具体而生动的描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借助具体事件进行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有力手段。恩格斯在给斐迪南·拉莎尔的信中说:“我觉得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深刻成功的行动描写,不仅要写出他是怎样完成这个行动的。

(二)加强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记叙类文章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节或情节的描写。细节是表现人物性格的细枝末节,它往往只抓住人物的细小动作,简短话语,细致的表现来刻画人物,并不需要做过多的细致的描写。

细节描写常见方法有以下几种:

1.动态造型。即运用恰切的动词,对描写对象作动态造型,以显示出人物的立体感,使形象显得真实、丰满。

2.简笔勾勒。即用寥寥几笔,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生动传神,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3.前后呼应。自然而巧妙地安排某个细节在文中多次出现,一气贯串,首尾灵活,给读者留下一次比一次深的印象。

4.运用修辞。运用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段,也是细节描写的一种方法,可以使性格刻画入木三分,使内涵丰富深刻。

5.借用标点。巧妙地借用标点符号(主要是省略号),在对语言的细节中起着一般描写无可替代的作用,能够增添韵味,加深印象。

(三)注重侧面描写。所谓侧面描写就是不直接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描写、刻画,而是描写与这有关的其他事物,或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评论,从侧面烘托、映衬,表现出描写对象的特征来。侧面描写含蓄,能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余地,能丰富作者塑造的形象,能给读者以特殊的美感。

侧面描写可分为人物形象的侧面描写和环境的侧面描写。

人物形象的侧面描写,不是作者直接以叙述的身份对人物进行描写,而是借助作品中人物的眼睛或其他人物的眼睛,从自我观察,从旁观察,互相观察的角度来描绘和刻画人物肖像。《三国演义》中孔明初次用兵那段故事,作者除了正面描写他们预作准备、调兵遣将外,也成功地运用了侧面描写,关羽、张飞对孔明从怀疑、嘲笑到钦佩,夏侯惇从蔑视孔明到被孔明烧得落荒而逃。作者通过相关人物的侧面描写,成功塑造了孔明那种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者形象。

环境描写的侧面描写是作者通过人物的眼睛、心灵、特征和情节的展开来显示出环境,常常能收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四)讲究点面结合。“点”是具体地描述情节事件,“面”是概括叙述。点面结合,既全面又具体,使人物形象丰满,性格鲜明,内容丰富。

记叙文写作训练三级跳

高考作文定哪种文体更易拿高分?高考作文权威指导专家、南京师大何永康教授指出,写记叙文更易拿高分。但许多同学记叙文写了无数,档次就是上不去。症结何在?如何突破?针对同学们作文中的典型问题,初步设计出一个线路清晰、实用高效的训练程序,名为“记叙文写作三级跳”,即写清、写细、写曲。

一级跳:写清。就是说,写人时,在需要的情况下,要把他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以及他的年龄、职业、家庭、喜好等方面写出来,使人物形象相对饱满;记事时,在需要的情况下,要把事件所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方面写出来,使故事情节相对完整。形象相对饱满、情节相对完整,是记叙文创作成功的基础。当然,并不是要把与这个人、这件事的所有相关信息都写出来,这既不现实,也无必要,而是要把能表达和突出中心的信息有选择性地写出来,而且要写就写清楚、写清晰。无论写人还是记事,都要以“不使读者感到劳神费力、莫名其妙”为底线。

二级跳:写细。就是说,在需要的时候,要舍得泼墨如水,对能够突出中心的人物、事件、景物或场面的细微部分进行细腻的描摹刻画。写记叙文不能像电影电视“剧情简介”那样,只对人物和事件作概括陈述和抽象说明,那样只会让人感到干巴、空洞、索然无味。记叙文是要靠细节说话的,一个鲜活的细节描写,胜过笼统的万语千言。一篇优秀的记叙文,往往是因几个活灵活现的细节描写而让人过目难忘。

有的同学虽有描写意识,但动手一写,又回到笼统概述的老路上了。这主要是因为没有掌握描写的技巧。这里介绍两个有用的技巧:分解和扩容。

“分解”就是无论写人、写事还是写物,都要善于化整为零,从细小的局部来写。写人可从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下笔;写事可比缘起、发展、高潮、结局等方面下笔;写物可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方面下笔。这样分还比较粗糙,还可以分解为更细微的部分,直至抓住了最能表现精神、最能反映本质的那么一两个“点”,艺术形象就呼之欲出了。

“扩容”就是说如果一个陈述句干巴巴的,那么可以在这个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前添加一些修饰成分,在这个句子的后面再添加比喻、夸张之类的修辞手法,或者再言他物,来侧面衬托和拓展这个句子的内容。句子容量扩大了,艺术形象自然就丰实挺立起来。如“她笑了”,这个句子只是笼统的陈述,干巴巴的,不能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如果加上修饰语,加上比喻句,再加上侧面衬托,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她含着泪笑了,犹如一朵带雨的梨花,犹如一弯皎洁的新月,连台上的裁判都被她纯洁的笑容感动了,竟忘了宣布名次。”

三级跳:写曲。有的同学经过训练后,已能较清楚地交代记叙的要素,也能较细腻地刻画细节,但写出来的文章仍然寡淡无味,激不起读者的兴趣。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别人看了你的文章的开头,就想看下文,并在看完后拍案叫绝呢?有,这就是“写曲”,即写出事件的波澜。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呢?

1.悬念法。就是把令人感到意外的结局或正在发生的冲突提到前边叙述,简单叙述完这个结局或冲突后却不立即解释原因或给出答案,而是从事件的源头开始叙述,引得好奇心切、欲知原委的读者急切地往下阅读,直至读完全文才恍然大悟。悬念法,从记叙的顺序看,实际上就是倒叙,但并非所有的倒叙都有引人入胜的力量。要让倒叙成为悬念,关键在于开头的那个结局或冲突对读者要有足够的冲击力和吸引力。通常规律是,这个结局越是反常越是尖锐,就越吸引人。但是又不能为追求刺激而故意危言耸听,以致失去生活的真实,所以要把握好分寸。

2.误会法。就是利用由于信息沟通的不畅或认识理解的差异而造成的误解,来推动情节一步步向背离常理的轨道发展,当矛盾冲突发展到顶峰时突然揭开真相,让人惊诧之余豁然开朗。

如优秀作文《错觉》:“我”一下体育课更飞奔到食堂,从成排的饭盒中拿出那个方形的,跑到窗口买了份排骨,得意地吃了起来。此时“我”发现食堂门口有个女孩看着我笑,是隔壁班一个姓沈的漂亮女生。“我”被她看得不好意思,便端着饭盒到运动场吃。可是她也跟到运动场,坐在对面仍旧看着“我”笑。“我”有些呆了,不禁胡思乱想起来。等“我”吃完要走时,她跑了过来,笑着说:“我只是想问问你吃完没有,因为你错拿了我的饭盒!”

3.巧合法。就是利用生活中的偶然因素,来安排本该不相遇的人相遇,本该不相合的事相合,通过偶然的遇合来揭示生活表相背后的规律。有两类巧合很适合同学们借鉴:一是不约而同的巧合,如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二是不期而遇的巧合,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

安排巧合要注意两点: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只有在意料之外,才能带来集中而强烈的冲突,才有戏剧效果;只有在情理之中,才符合逻辑和有真实感,才能启人深思。切不可单方面为追求而凭空臆造,脱离社会现实。

巧合与误会有时是因果相联的。如《三色圆珠笔》:爸爸给“我”买了一支三色圆珠笔。“我”把笔带到学校,马兰就像看见宝贝似的看起来。第二天“我”的圆珠笔不见了,恰巧马兰在用跟我“我”那支一样的圆珠笔做作业。“我”断定那支笔就是“我”的,问马兰为什么偷,马兰却说是她舅舅给她买的。“我”的相信有这么巧的事,很生气。回家后才弄清自己的笔原来是弟弟拿了,“我”错怪了马兰。文中的误会,是因为两人恰巧有一样的笔而起。这就是巧合引出了误会。

4.突转法。即在记叙事件时,有意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思想感情引得朝那个方向发展,在矛盾冲突欲见分晓的关键时刻,笔锋陡然一转,呈现出一个谁都没想到的结局,故事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

如2002年江苏卷满分作文《状元凉粉》:“我”是一个来自农村的穷学生,可是前夜在小摊买书时被找回了20元假钞,于是想在“状元凉粉店”用掉这张假钞,但看到店主辛劳的样子,又于心不忍。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终于战胜了私心,掏出身上仅剩的5元

真币要付店主,店主却笑着说:“傻孩子,没看见墙上贴的‘高三学生免费’的字条吗?”羞愧的“我”一回学校,就把假币撕了。

运用巧合、误会和突转,一定要在前文作好铺垫或埋下伏笔。如《麦琪的礼物》前文写生活的窘困,《错觉》中“我”匆忙中拿了一个方形的饭盒,《状元凉粉》中写店主像“我”父母那样善良和辛劳,这些看似多余的闲笔,其实恰恰是后面巧合、误会和突转的起因和根据。如果没有前面的铺垫或伏笔,后面的内容就会让人感觉没道理、不可信,作品就不能够打动人心。

许多优秀作品常常是把悬念、巧合、误会和突转等搭配在一起使用,我们可以把这种搭配视为记叙文情节设计的一套最经典、最有效的“组合拳”。例如台湾作家林双不的《枪》,写我错过了深夜最后一班列车,不得不搭乘一辆恰巧路过的回头车,但一上车就意识到司机是“劫匪”,因为他始终不怀好意地从后视镜瞅“我”,用狠毒的眼神掠“我”,还趁夜色掩护伸手去摸方向盘下的凶器,“我”紧张得冷汗直冒,终于熬到了家,当“我”要付钱时,司机却一踩油门开车跑了。“我”莫名其妙地把钱放入旅行袋,才发现旅行袋的开口处突出一截枪管,那是“我”在台北特地为孩子买的玩具枪,枪管太长,无法全部塞进旅行袋。原来,司机把“我”当“劫匪”了。这个故事,因两个深夜归客的巧遇而起,巧遇引出误会,误会又引出悬念,篇末用不经意的一笑突转解悬,瞬间照亮全篇,令人叹为观止。

5.抑扬法。对人欲赞美而先贬低,贬低积蓄到一定程度,再通过一件小事全部推翻前面的思想认识,这叫“欲扬先抑”。如果反过来,就叫“欲抑先扬”。抑扬法能使文章前后造成强烈反差,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达到扣人心弦的目的。

如山药蛋派作家马烽的《我的第一个上级》:县农建局的田副局长,平日总是衣衫不整,低头驼背,慢慢吞吞,疲疲沓沓,做什么事都无精打采,不像个领导的样子。可是当他听说三岔河发洪水时,就像中了电似的神气全变,满面红光,步伐有力,声如炸雷,沉着果断地指挥抢险直至胜利。

除此以外,起落法、对比法、衬托法、虚实法等也能制造波澜。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所有的写作技巧都必须建立在生活的真实之上,不能违背生活真实去刻意造假和故弄玄虚,否则会给人编造之嫌,使艺术感染力大打折扣。

拓宽记叙文写作选材的空间

一、紧扣主题拓展意义,挖掘出贴切题意的材料使之进入记叙文写作选材领域

有些同学在审题明旨时,不能进一步展开合理而深入的思考,让思维停滞在原始状态之下,自然就使得选择材料的空间变得狭小。如写作以“感恩”为主题的记叙文,如果只停留在人与人之间的感恩,那么选材的路子自然就被堵死了,往往跳出选择诸如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的狭窄的材料圈子。

如果善于拓展“感恩”的意义,那么将会开阔看问题的视野,进一步拓宽选材的空间。从心理学角度看,感恩是一种认同心理,一种感激之情,是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萦绕在人心间的美好情感。由此,大而言之,感恩的意义可发散延伸到自然和社会。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切的一切,包括一草一木都对我们有恩情!对我们有恩情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我们都要心怀“感恩”之情。这样看来,用来表现感恩主题的材料就不仅仅局限在人与人之间了,它还可以延伸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这个广阔的时空里。

紧扣主题拓展意义,我们写作的思路就多元化了,写作材料的空间就广阔了。但是,这里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这种拓展主题的意义,必须建立在对事物准确而全面认识的基础之上。无论是上海市上高考作文题“他们”,还是江苏省高考作文题“好奇心”,我们都可以将其定位于记叙文写作。“好奇心”是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的一种心理。一说到好奇心,许多同学就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好奇心与科学的联系,其实这是一种认识理解、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