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散文阅读课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0:17:28 体裁作文
散文阅读课体裁作文

篇一:怎样上好散文阅读课

怎样上好散文阅读课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形式精粹亲切。表达作者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散文的写法较其他文体更活泼自由,不拘一格,散文的结构追求自然而然的境界。当散文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等待教师引领学生去寻幽探秘时,就特别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下上好散文课的几点体会。

一、把握散文阅读的要领

首先,从三方面去理解“形散”。一是从内容上看,散文涉及的材料面广,时间与地域的跨度较大。阅读中应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梳理。二是从表达方式上看,散文往往融记叙、描写、议论于一体,使之相互配合,以提高表达效果。三是从语言风格看,散文的语言一般都具有鲜明、准确、生动的共性,同时就具体作品而言,则风格各异,或生动活泼,或沉郁凝重,或含蓄而隽永,或恢宏壮阔,并无一定之规。

其次,真正认识文中“不散”的神。也就在一篇文章中一以贯之的思想感情。认识、把握散文中的“神”是十分重要的,否则诸多材料、词语都只是零乱的碎片,无法在脑中形成有机的整体,当然也就难以获得理想的阅读效果。学生能否真正认识散文中“不散”的“神”,这也有赖于老师在课堂上作恰当的引导,做到举一反三,那阅读效果自然就理想了。

最后,要把握“形”、“神”间的结合点。“形”与“神”间的结合点,充分体现出了“形”“神”的巧妙融合。我们指导学生阅读散

文,如果能抓住相应关键的语句,就等于掌握了剖析全文内容的关键。

二、做好课前准备

首先,要充分估计受教者审美经验和心理承受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能够驾驭教育过程的高手是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科书。”初中学生的情感还不够城成熟,散文的情感教学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这种审美效应,最终要落实到学生身上,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能动的审美个体,他们有自己的爱好、期望、需要、心理特征。把课前准备的着眼点始终放在学生身上,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唯有如此,才能使教师的讲授能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才能激起他们情感的波澜。

其次,从审美的角度深研和领悟教材。要想使学生获得深切的情感体验,由“知学”进入“乐学”的欲罢不能之境,还需要教师从审美的角度去研究教材,处理教学内容,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因为学生最不喜欢那种没有“线条”、没有“形象”、没有“色彩”、没有“旋律”的平淡枯燥的讲述与说教。

三、组织好散文教学的几个环节。

散文中存在着大量的美的情感因素。所以教师要在散文教学中让学生“抓住美感”。美感的产生,必然经历感知、想象、理解等心理过程,而情感则是贯穿整个过程的主线。

1、设计导语,诱发情感

对散文教学而言,情感是散文的生命。文以情生,有人把散文化

作心灵的扬声器,那些巧妙构思,生花妙笔的由来,植根于作者对于自己表现对象的深厚感情和精辟的见解之中。因此,教学时,必须以情感为纽带,引起学生的共鸣,把学生带进作品描绘所蕴藏的情感世界去体验,去领悟,才能以情动情,引导学生,牵引学生走进作品中的情感世界,来正确理解课文,学好课文。

2、激发情感,让学生感受美

朱熹说:“读书之法,既先识得他外面一个皮壳好,又须识得它里面骨髓好。”所以,散文教学要求的是协助学生体会那些表情达意比较深刻的词句,感知其美妙之处,其深邃之意,让学生感受美。 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一些精彩语段及词语作赏析、揣摩,体会祖国语言的丰富内涵和无穷魅力。

其次,比较思考也是一个好方法。比较思考就是在情感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审美材料加以比较分析,从作品本身抽身出来,更好的品位妙处,从而得到对一般规律的理解,使感性上升到理性,受到启迪,得到陶冶。

3、诵读课文,深化情感,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具备了审美意境,有了审美欲望之后,就要放手让学生认真的通读文章。学生自主去感知语言材料,伴随着心志活动和情感的投入,情绪会被深深感染。而感情随着诵读的节奏和韵律起伏跌宕,就如朱光潜先生说的“从字句抓住节奏,从声音节奏中捉住情趣、气势、神韵”。特别是那些抒情性极浓的散文,教师还可以借助音乐作为朗读背景,指导学生配乐朗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实施点拨与指导,使学生掌握阅读和欣赏抒情散文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入情入境的朗读散文能力。同时,音乐与文学语言的结合,拓宽了学生的审美空间,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升审美情操。

4、抒发情感,激发学生创造美

情感教育在散文教学中,教师的任务除了引导学生正确领悟教材情感外,还要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审美情感,从事使之拥有创新精神,拥有创造美的能力。 在教学的每一个阶段,把握好学生的情感,当学生对人、事、物、理、景有所感悟时,为学生创设表达情意的途径和佳机,任其自由想象、发挥,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去创造美、发展个性。这里,最佳的做法是展开讨论,使每一个学生的思想锋芒得以展露,口才得以展现。在讨论中,不但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学生会有新颖的发现,灵感的闪耀,成就感的满足,自信心的增强。

四、要将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要在对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将朗读训练贯穿到底,指导学生在朗读练习中,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理清文章思路,品味文章清新优美的语言,做到一举多得。在朗读训练教学中,教师的范读或录音的范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对朗读的把握就要准确、规范、有感情,力求达到能丢开书本准确无误的朗读出来的效果。这样既能增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又能让学生在心理上加一把劲儿力争朗读和背诵。

总之,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自觉地操练,学以致用,才能形成较为扎实的朗读感受和良好的朗读技巧。而加强朗读与背诵的指导与训练,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妙,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更有助于在诵读中体会、学习观察自然的方法,学会用形象的语言描写景物。

篇二:散文阅读复习课教案

《散文阅读——中考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执教:兴化市中堡中心校 赵中梁

教学目标:

1、阅读文本,从整体上把握散文的主要内容、主旨、形象、思路及情感等。

2、阅读试题,揣摩命题意图,思考考查角度,明确答题信息区。

3、掌握答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能否准确而深刻地解读文本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揭题

1、散文,题材广泛、语言优美、主题深刻、情感真挚、表达多样,中考的宠儿。

2、本节课从阅读短文、阅读试题及解答试题这三个方面进行中考散文阅读的复习。

二、探讨文本阅读的方法

1、专注投入——文本阅读的前提

2、抓住文体特征——文本阅读的关键

3、留意标题、中心句、关键句——文本阅读的技巧

三、学生尝试阅读短文《生命的化妆》,并交流

四、引导学生阅读试题

1、引导明确:读题,即揣摩命题意图的过程。

2、思考考查角度。

3、明确答题信息区。

五、简介答题的基本方法

1、寻找,即从原文中直接寻找相应答案。

2、变通,答案可以在语段中找到,然而照搬过来并不合适,需要适当变通。

3、概括,答案不能在语段中找到,只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归纳提炼。

六、总结

“水无定势,法无定法”,各人还应结合自己的习惯、喜好进行解读、作答。

附:镇江市2008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卷语文试题

(四)阅读林清玄《生命的化妆》一文,完成18——21题。

(1)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 ..(2)对于这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

(3)因此,我忍不住问她:?你研究化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

(4) 对于这样的问题,这位年华已逐渐老去的化妆师露出一个深深的微笑。她说:?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妆术,是经过非常考究的化妆,

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化过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现那个

人的个性与气质。次级的化妆是把人突显出来,让她醒目,引起众人的注意。拙劣的化妆是

一站出来别人就发现她化了很浓的妆,而这层妆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或年龄的。最坏的一

种化妆,是化过妆以后扭曲了自己的个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协调,例如小眼睛的人竟化了浓

眉,大脸蛋的人竟化了白脸,阔嘴的人竟化了红唇……?

(5 (6?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

在写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然的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

在读一个生命。?

(7)多么有智慧的人呀?可是,?到底做化妆的人只是在表皮上做功夫!?我感叹地说。(8)?不对的? 一层的化妆是改(转载于:www.Zw2.cN 爱 作 文 网)变体质,肤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

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

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的一件小事。我用三句简单的话来说明,

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9) 化妆师接着做了这样的结论:?你们写文章的人不也是化妆师吗?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这样,你懂化妆了吗?? .. (10)我为了这位化妆师的智慧而起立向她致敬,深为我最初对化妆师的观点感到惭愧。 (11)告别了化妆师,回家的路上我走在夜黑的地方,有了这样深刻的体悟:在这个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

不是在表相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

(12)可惜,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选自《时文精粹》) 18.联系上下文,揣摩第(1)、(9)段中加点词语“化妆”的具体含义。(4分) ①以化妆闻名: ..②生命的化妆: ..19

→ → 的过程。 20.

惭愧”? (3分)

答:

21.第(5)段中说“化妆的最高境界是无妆的,是自然”,第(8)段中又说“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答:

随堂练习:阅读《每一棵草都会开花》一文,完成1 至4 题.

①回乡下,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

②我问:?怎么草也开花??

③母亲笑着扫过一眼来,淡淡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

④我愣住了,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⑤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计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可有,可无。

⑥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幽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阳光息在里头。我很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⑦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时,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作品报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⑧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刹那间,台下一片静。

⑨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著。

1.母亲的话“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 与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语句相近而含义不同,各是什么意思?( 2 分)

答:

2.文章前四节运用大量笔墨细致描写各种草开的花,其作用是什么?( 2 分)

答:

3.品读第⑥ 节画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分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内心阳光的孩子?(可以引用原文回答)( 2 分)

答:

4.“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著。”短文中的这句话耐人寻味,引发了你什么样的人生感悟呢?

篇三:散文阅读课评课稿

评课稿

散文也许并不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文体,但学生似乎都能感觉到散文中的美,其实,只要我们老师善于引导,散文中的美学生是可以用心去欣赏到的。散文的文笔清新不造作,形散神却不散,细细品味,会领悟出一番境界。

散文的拓展与研究都在“读”中完成,就一定要注意“读”什么,怎样“读”了。当然,我们一直也在“读”着,可是,我们有时候仅限于“朗读”。就像培训内容中的案例,我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预习的泛读,课上的研读,都要落到实处。

我们必须让学生先读通,把握它们的整体结构以及思想倾向,主要的语言特色等,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进行鉴赏评价,才能有领悟和审美的深入,进而才有纵深挖掘的可能性。道理我们都明白,但很多时候,我们为了赶进度,到一定时间便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要求学生完成我们要求的题目,因此,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也就成了形同虚设的要求。当然,时间不能无限期,这个度还要我们在教学中灵活把握。

教师的引导,往往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甚至可以雪中送炭,画龙点睛,也能锦上添花。除了在历史的天空中找到相应的云朵,也要在现实中指点迷津。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读,怎样读,读什么,引导学生参与,参与学习,参与思考,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走进历史,也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放眼未来。

散文的情蕴语言都独具特色,而学生的理解领悟有时是很难到位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引”出学生的真“思”深“思”。

散文有思想有灵魂,又有一种无与伦比的美的外在展演,所以,它就构成了一种境界。正如司空图所言“思与境偕”,而王国维则推崇为:“有境界则成高格。”林纾把意境的理论运用到散文的创作和品评上,提出“后文采而先意境”的主张。培训内容有言,散文创造意境,多采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即事明理等方法。物、景、事与志、情、理的关系是客观与主观的关系,创造意境须找到客观与主观之间的精确而微妙的联系,抓住外物与心灵之间的相通点,用巧妙我觉得一定要让学生写,并把那些经典的散文作为范本,由仿写到独创,切实提高写作水平。很多学生都喜欢散文,但他们阅历知识思想深度都有限,写散文多数流于肤浅。可是如果坚持写作,应该可以促发学生思考和观察,使他们真正感受到经典的魅力和力量。学以致“写”,让经典渗活起来。

我相信做到了以上几点,学生对散文的学习会更容易,也会学得更快乐,能真正领悟到散文的实质。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