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张爱玲爱情小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8:13:49 体裁作文
张爱玲爱情小说体裁作文

篇一:张爱玲的爱情故事

张爱玲的爱情故事

2007年,一部叫《色 戒》电影让我对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大学生,对他趋之若鹜。于是查了查资料,原来这部作品居然是作者经历了三十年才成型的,深得作者的喜欢,最后在出版时作者在卷首语写到:“这个小故事让我震动,因而甘心一遍一遍的修改多年,在改写的过程中,丝毫没有意识到已经过了三十年,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这部小说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张爱玲。

张爱玲有着令人羡慕的身世,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宦世家,虽然没落,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至于为生活去奔波。她的祖母是当时的大臣李鸿章的女儿,家族显赫令他人嫉妒,但是他却不喜欢这个家,因为家里缺乏温馨。她和弟弟在后母的监视中长大,这导致她最后的作品充满悲观和世俗的主要原因。

“成名要趁早,来得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张爱玲如是说。他也确实做到了。说道张爱玲就不得不提胡兰成, 此时的胡兰成,已在汪伪政府中任职,正在南京养病。当他收到苏青寄来的杂志《天地》第十一期,读到《封锁》的时候,喜不自胜。文人与文人之间的那种惺惺相惜,使他对作者张爱玲充满了好奇。这更是让胡兰成对张爱玲念念不忘。再胡兰成获得张爱玲假的地址后,他第二天就兴冲冲地去了张爱玲家,可张爱玲果真不见生客。胡兰成却不死心,从门缝里递进去一张字条,写了自己的拜访原因及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并乞爱玲小姐方便的时候可以见一面。第二天,张爱玲打了电话给胡兰成,说要去看他,不久就到了。张爱玲拒绝他的到访,又自己亲自去见他,主意变得好快。他俩并肩走着,他忽然说:“你的身材这样高,这怎么可以?”只这一句话,就忽地把两人的距离拉近了。此后,他每天都去看张爱玲。一天,他向张爱玲提起刊登在《天地》上的照片,张爱玲便取出来送给他,还在后面题上几句话: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就这样,他们相爱了,可是胡兰成有妻子,又是汪精卫的要员,是汉奸。世人都在为她感到惋惜,可是张爱玲不这么觉得。胡兰成是懂张爱玲的,懂她贵族家庭背景下的高贵优雅,也懂她因为童年的不幸而生成的及时行乐的思想。仅仅这一个“懂得”,也许就是张爱玲爱上胡兰成的最大原因。

终于,张爱玲和胡兰成结婚了,这段时间成为了张爱玲小说的鼎盛时期。他俩过着美好的日子。但是好景不长,由于时局动荡,胡兰成接到任务,他要离开上海,从此,他们俩长期分离。但是胡兰成不是一个负责的人,一次战争,胡兰成和一个护士如胶似漆的好上了,这一段时间张爱玲还是和胡兰成写信。她还被蒙在鼓里。过了不久,胡兰成把他和小护士范秀美的事情告诉了张爱玲。她的心被刺痛了。不就日本战败投降,胡兰成的末日来了。他四处逃亡,最后到了温州。 然而,已有半年未曾见面的张爱玲,竟一路寻着来到了温州。这两个女人与一个男人的三角关系,无论如何都只能是尴尬。还有一次,张爱玲夸范秀美长得漂亮,要给她作画像。这本是张爱玲的拿手戏,范秀美也端坐着让她画,胡兰成在一边看。可刚勾出脸庞,画出眉眼鼻子,张爱玲忽然就停笔不画了,说什么也不画了,只是一脸凄然。范秀美走后,胡兰成一再追问,张爱玲才说:“我画着画着,只觉得她的眉神情,她的嘴,越来越像你,心里好不震动,一阵难受就再也画不下去了。”这就是世人所说的“夫妻像”吧。张爱玲真的是委屈的,她的心里只有这一个男人,而这个男人的心里却装着几个女人,叫她怎么能不感伤?

离开温州的时候,胡兰成送她,天下着雨,真是天公应离情。她叹口气道:“你到底是不肯。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够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这场雨,也冲刷了他们曾经的“倾城之恋”。张爱玲已经知道,她这一生最美的爱情,已经走到了辛酸的尽头,再有没有挽回的余地了。

是呀,张爱玲确实萎谢了,她就是一块沉香,沉香燃尽第一炉香。之所以张爱玲最爱这

个叫《色 戒》的故事,我觉得这些的就是她和胡兰成的故事,故事中的易先生就是汪伪政府的要员。而陈佳芝是一个大学生,他们自己组织的刺杀易先生的行动。但是最后在易先生给她买钻戒时,她觉得他是爱她的,所以她偷偷的告诉了他,易先生顺利的逃掉了,可是,易先生却把她抓住并处死了,最后处决陈佳芝的时候,她是开心的,因为易先生是爱她的。易先生却独自来到了她的床前,黯然神伤。这是一个为爱情愿意牺牲一切的女人,像极了张爱玲,张爱玲为胡兰成付出了那么多。最后却伤透了她的心。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是的,张爱玲就成了那一抹蚊子血抑或是那一粒饭粒。 陈佳芝和易先生的爱情成全了《色 戒》。

香港沦陷,整座城市遭到轰炸。范柳原在炮火中向白流苏表白,面临生死边缘,一切世俗的束缚都褪去了。战争,摧毁了一座城市,也成就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倾城之恋。这是张爱玲唯一一部以喜剧结尾的小说,但是代价却是一座城。

张爱玲在《半生缘》里面借用曼桢和世钧阐释的爱情观就是:也许爱不是热情,也不是怀念,不过是岁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他俩的爱情跨越了十八年,这部小说之前叫做《十八春》就是这个意思。最后更名为《半生缘》。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这是处识胡兰成时的喜悦,虽然语言就像清风拂面,但是在她的内心却激起了惊涛骇浪。

“向日葵告诉我,只要面对着阳光努力向上,日子就会变得单纯而美好.”这是结婚后的张爱玲的美妙句子,自立透露出他的内心的喜悦。

“你永远也看不到我最寂寞时候的样子,因为只有你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我才最寂寞”这是饱经思念之苦的她写下的句子。

“我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不管你是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样一个人。”这是张爱玲的内心独白,她是那么的爱着胡兰成,可是胡兰成却把它当作墙上的蚊子血,白衣服上的饭粒。

“如果我不爱你,我就不会思念你,我就不会妒忌你身边的异性,我也不会失去自信心和斗志,我更

张爱玲爱情小说

不会痛苦。如果我能够不爱你,那该多好。”痛苦不堪的张爱玲深陷情网而不能自拔。于是她被伤害的萎谢了。“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她哭着说,于是,她真的死心了。远赴美国,离开了这个伤心也让自己快乐的地方。

张爱玲和胡兰成的爱情就这么的结束了,在张爱玲心里却深深的印下了印记。“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应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纸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后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带点凄凉”。过去的终究过去了。

张爱玲于1995年月圆人团圆的中秋节前夕悄然离世。她选择了静寂封闭的生活,因为热闹对于她来说早已是过眼烟云。就这样,张爱玲这第二炉香还是燃尽了。可是她留给我们太多太多。

她本想和胡兰成演绎一段《倾城之恋》,可是胡兰成却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之间难以抉择,让张爱玲《等》了那么久,无奈他们相差《半生缘》。

篇二:张爱玲爱情小说与鸳鸯蝴蝶派的比较

张爱玲爱情小说与鸳鸯蝴蝶派的比较

——人性观上对鸳鸯蝴蝶派的超越

2012300000041汪汝文

张爱玲对人性悲剧的深刻体验赋予她的文章不同寻常的人性观点。她的人性观抛开了政治、道德的外衣,向读者展现她所直面的人性本真。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张爱玲相对于鸳鸯蝴蝶派对人性描写的突破来表现她作品中的人性观。张爱玲和鸳鸯蝴蝶派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鸳鸯蝴蝶派是发端于20世纪初叶的上海“十里洋场”的一个文学流派。他们最初热衷的题材是言情小说,写才子和佳人“相悦相恋,分拆不开,柳荫花下,象一对蝴蝶,一双鸳鸯”。以后的张爱玲在言情的题材取向、女性主题、传统笔法上对其有所传承,但在对人性的描写上,张爱玲以其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刻画了人物在情感矛盾中人性的复杂变化,展示出人性的本真。

鸳蝴小说以言情为主,以文学的娱乐性、消遣性、趣味性为标志。代表人物徐枕亚就曾说“有口不谈家国,任它鹦鹉前头;寄情只在风花,寻我蠹鱼生活”。其背后深藏着的是一个遣愁、排闷的动机, 这类小说没怀多少“济世”抱负, 其叙事的目的在于泄情和消闲。到了《礼拜六》时代,周瘦鹃更是声称, 他叙述的故事“是给看官们时时把玩,给大家快活快活,忘却那许多不快活的事。”

鸳蝴作品中很少有关于具体人性的描写,往往只是从大的方面展示其想要表现的“男女恋爱自由”观念,加之普遍的“缘情顽艳,

触绪缠绵”的情节来吸引读者的兴趣,忽视了在西方思想和传统礼教冲突下感情中具体的人性变化。

如鸳蝴作家徐枕亚的代表作《玉梨魂》描写了青年何梦霞与寡妇梨娘的凄美哀婉、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最终梨娘殉情而死。这一悲剧性的爱情的描写引触了读者的眼泪,却没有从更深的角度引起读者对人性的进一步思考。尤泣红的《碧梦痕》以《红楼梦》为蓝本,描写了公子文梦书与小姐蓝贞碧坎坷、悲剧性的爱情经历,最后蓝贞碧屈从家庭酿成悲剧。这类故事多采取传统的文化视角来认识现实,局束于殉情或屈从的悲惋结局,使许多作品往往流于表象的揭露而缺少深刻的思想内容。而这些缺点,突出了以后张爱玲小说对人性描写的进步性。

篇三:张爱玲小说读后感

《张爱玲小说》读后感

读张爱玲小说是很容易中毒的,让人不知不觉地从字里行间染上她的气息,清冷的,而又骄傲的。

曾看过一张她的照片,摄于旧上海时期,黑白的。她穿着深色的旗袍斜斜地抬着头,直直地挺着身体,眼神望向远方,绝然地、不屑地和深藏眼底的寂寞。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两,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简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是的,张爱玲是寂寞的。所以,她的小说也染上了莫名的让人心疼的寂寞和孤单。她说,“这世上有那么多人,可是他们不能陪你回家。”她笔下的那么多位女子,有坚强如曼桢者,到最后,仍孓然一身。张很现实,她告诉我们,有些事有些人不是多年之后重逢,冰释前嫌便可以从此安稳快乐,不是的,正如沈世钧在《半生缘》中说的,“那也许眼睛一霎,就错过了。”于千千万万之中才能遇到的人,可是一次擦肩而过却换来了一辈子孤单。一直有人对《半生缘》的结局不满并试图改写出很多不同版本的结尾。而我,却觉得这恰恰是最合适不过的结局。多年之后再相遇,无论是感慨万千还是追悔莫及,十多年的时光足以消融一切。这就是生活,往往能够改变一切我们所认为永远不会消失或者变化的东西,比如当初的海誓山盟壮志雄心。

张爱玲很擅长讲故事,她仿若一位老人,在黄昏中烧一壶粗茶然后在门口或古老的榕树下缓缓道来:“请你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沈香屑听我讲一段海上浮生的故事,你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这一段故事也就完了。”然后她开始“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看她的小说得不急不徐,慢慢来,才能发现她在字里行间所体现出的点点哀伤和释然,使人唇齿留香。

说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当不为过。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钻进你的心里去。喜欢张爱玲的人对她的书真是喜欢,阅读的本身就能给读书的人莫大的快感。

张爱玲是聪明而又极端的。她说,“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爬满了虱子。”可是,她又教会我们怎样生活:“较量些什么呢?长的是磨难,短的便是人生。”看不出她对生命的热爱,只有妥协,愤怒,无奈以及极度的轻视。很多的时候,她就像是站在生活的另一高度上,一针见血直中要害地说出生命的可悲或者生活的本质。

我最喜欢她的一句话是:生命就这样自顾自地走过去了。我不知道当她写下这句话时是哀伤的还是一如即往的一脸冷漠。可是,当这句话从我笔下流泄出时,我忍不住微微颤抖,我感到莫大的悲哀和无助。这也许就是张爱玲的魅力所在,直白地解剖生活的每一个现象,然后再将它们一个个写在纸上用不轻不重甚至带点冷漠的语气告诉所有人。

张爱玲或许称不上大家,但绝对不能否认她才情似海。而她的文章也正如她其人:冷漠、哀伤、清高以及一种看透红尘的淡然。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