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记叙文常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0:33:42 体裁作文
记叙文常识体裁作文

篇一:记叙文常识

记叙文常识

记叙文阅读四步法

1、泛读与精读结合。泛读时不看题,专心读文章,了解内容。

2、读题后寻找答题区及答题要点,对相关段落进行精读,寻找答案。(那一部分?那一段落?那些句子?那个词语?)综合分析。

3、将所得的信息进行整合、筛选,以适应题目的需要。

4、组织语言答题,力求顺畅,注重要点的前后排列顺序以及语言衔接。

记叙文考点及答题技巧

1.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时间的交代有的具体,有的笼统;人物主要是指最能体现文章主题的主人公)

2.主人公的判断:看篇幅、看详略、看通过塑造那个人物揭示文章主题。

第一人称:亲切,真实。(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好像和读者面对面交流一样,容易引发读者共鸣、易于读者接受)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能多方面自由的叙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4、文章标题的作用:文章行文的线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作者思想情感的凝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暗示文章中心,点明文中主要人物、事物、事件,新颖吸引读者

5.找主题句或文眼

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叫文眼。

文眼揭示全文主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常是议论抒情的文字。

6.线索及作用线索:

线索:以人物、事物、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为线索。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7.划分文章层次

按时间的推移;按地点的转换;按情节的发展;按人物的变换;按感情的变化;

8、为文章拟标题

根据文章的线索或中心,可用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作者情感作为题目。

9.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方法是: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题格式为:本文记叙了(描写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叙事时中断,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作用(使读者对XX人物、XX事件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使故事情节完整,丰富人物XX形象,突出XX内容、中心。)

10、文章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诙谐幽默

(1)象征手法:本文运用象征的手法,抓住了XX与XX相似的特点,通过对XX准确的描写刻画,更好地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描写的对象):本文运用抑扬之法,使读者对XX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更突出了XX(描写对象)的XX特点(突出对XX的XX感情)。

(3)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4)对比手法:通过XX对比,突出XX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XX主题。

(5)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XX衬托XX,突出XX的XX特点、性格、品质、感情等。

(6)托物言志:通过对XX(具体事物)的刻画(描写、赞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借景抒情

(1)要写出修辞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分析其作用。

格式:这个句子运用xx修辞+xx修辞作用+写出了…(内容)+表达…(感情、思想)

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拟人:赋予xx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动作),(把xx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夸张:突出 事物特征(揭示 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写出了+对象+特性,强调了(抒发了、表达了) 感情,增强了感染力(语言气势、说服力)

5)对偶:写出了 内容,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

6)反复:强调 意思,(强烈抒发 感情),加强了 语气。

7)设问:引起读者对xx对象xx特性(问题)的注意和思考。(突出 内容,使文章有变化)

8)反问:强调了 (强烈抒发了感情),加强 语气

13.重点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含义:要先联系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作用:这类词常是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对于表现人物心理、揭示人物性格、突出文章主题起着重要作用

含义:要根据修辞特点,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明确内涵;

作用:这类语句常能揭示文章主旨,体现作者意图,表达人物情感。。

15、句子的作用

开头句子的作用: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5)埋下伏笔

中间句子的作用:1)过渡作用 2)总结上文 3)引出下文

结尾句子(段)的作用:1)画龙点睛,点明文章中心;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注意:一般应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去分析

内容上:写出了 (揭示了 )表达了

3)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标题),使文章结构严谨;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5)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

16、表达方式

记叙:是指对人物活动过程和事件经过的述说和交代。

描写: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等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刻画。

说明: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

抒情:作者在文章中抒发主观感受、表露好恶爱憎之情。

议论:是在写人、记事时进行的分析、评论。

记叙句生动丰富;说明句简明准确;议论句精练严密鲜明;描写句生动形象;抒情句感情浓郁

17、描写:

1)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

作用: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 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总结:生动传神的塑造了形象,表现了性格,体现了 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2)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写景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②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表现人物XX性格、预示人物 的××命运、

3)细节描写(通过细微描写深刻表现人物、事件、环境的特征)

18.记叙文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画龙点睛);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XX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19.赏析题目

可以从A 修辞上 B内容上C作用上 D形式上(新颖、吸引读者)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1)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2)结合修辞: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的主要内容。

20如:《我看了一条河》——我遇到了一次挑战自我的机会

〈小扇轻摇的时光〉——一是指充满天真快乐的童年时光,一是指与母亲相守的美好时光。

21.文章用典、引用诗句、名言的作用:

一是写出了(证明了)XX内容,丰富文章主题。

二是增添文章情趣,使文章有文采。

答:A、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分别解释两个词,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原词强调突出、生动形象的写出、)+某物某特点,XX词只写出了XX意思)

C、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语言不准确、不严密、不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 模式: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细腻地(具体)写出了……,换后,则变为……,不如原词准确。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换后则变为…不如原词生动形象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过于绝对)。

22、两个或几个词语能不能调换

A、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

C、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习惯或与前文XX内容相照应。

模式:不能。因为(1)调换后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A、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简单概括这两个句子的内容。

C、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并列式、层进式、总分式)

24、概括段意的有效方法有以下三种:

⑴摘句法:摘出文段的中心句(总起句、总结句)

⑵概括法:概括文段的主要意思;

⑶联合法:有些文段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要意思,就要把这些意思连接起来,概括出联合段意。

模式:(时间、地点、情况)+主人公+事

26、记叙文详写材料的原因:因为这些材料能突出 “ ”这一中心,所以详写。

27、分析人物形象、人物性格

1)看主人公做了哪些事2)抓文中的人物描写句 3)注意侧面描写4)结合文章背景

语言:修辞(比喻、拟人、排比等),词语的运用(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句式的特点(反问句、排比句、双重否定句、祈使句)

内容:主题、启示、感悟

29、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故事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0、新闻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标题、导语、主体

记叙文答题要注意

1、审题要透彻(看配分、看重要的词句);

2、答题要规范(按模式答题,不要存在答题点的缺漏);

3、知识点要牢固(不要张冠李戴);

4、表述要准确、简明、到位;

5、尽量在原文中找答案,即使用自己的话总经概括,也要忠实于原文,忠实于作者的主张。

篇二:记叙文文体常识

记叙文文体常识:

1、记叙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记叙顺序:

3、表达方式:

人物描写:

环境描写: 顺叙、倒叙、插叙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外貌、神态、动作、 语言、心理、细节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能渲染气氛,表现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的品质,推动情节的发展的作用。

社会环境:揭示人物思想、事情产生的背景(如:咸享酒店短衣帮与长衫主顾喝酒)

4、文章的线索:

记叙线索:是贯穿全文,组织材料,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线索探寻:以人物\事件\行踪\人物\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等等。找线索,可以注意文章的题目,可以注意文章中反复的事物,可以关注文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

5、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夸张、设问、反复、对偶、引用、借代、反语、对比。

基本方法: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本句中心意思。 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6、表现手法:对比 拟人 夸张 烘托 联想与想像 象征 讽刺 托物言志(象征) 以小见大 设置悬念 欲扬先抑 鉴赏记叙文的基本技巧:

总述:

1、读懂选文,了解大意中心; 2、浏览试题,带提取题阅读;

3、紧扣题旨,结合语境思考; 4、抓住要点,表达简洁具体;

1、概括内容: (1)全文概括 (2)片段概括 (3)场面/场景概括

解题思路:

这类题目所涉及的文章以写人记事居多,学生答题时首先要明确主人公是谁; 可以用“谁+干什么”;有些文章内容比较多的话,也可以用“起因+叙述侧重点+结果”来组合答案。

例: 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同导P111)

2、概括文章内容,归纳主旨: 1、概括内容 2、归纳主旨

结合全文,直接概括文章主旨(思想感情)、主要人物性格品质的特点。

解题思路:

第一,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第二,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 中心意思归纳:

①抓住文中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语句。

②抓住开头、结尾段中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

③通过结构分析来归纳中心意思,把文章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突出详写的内容往往蕴含着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

④从时代背景入手,理解中心意思。(《最后一课》)

表述: 此文记叙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表达了??

3、句子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㈠句子的含义:

题目形式:联系上下文,文中画线/加点字词或句子:⑴理解含义⑵都写出了什么情感或心理⑶有什么表达作用/表达效果⑷表明了怎样的用意

解题思路:由表(修辞、句式、表面含义)及里(深层内容),抓住关键词,分析特点,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注意事项:词不离句,句不理段,段不离章。理解语段、句子或词语的含义,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理解语段、句子或词语的含义,要注意与全文、背景乃至中心的关系。

㈡词句的表达作用:

内容上:①注意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或者表现手法,注意表达效果。②联系本句的含义。③突出上下文的什 么内容或者揭示段意;④ 联系本段或本文的中心与作者的态度、感情。

结构上:总领全文、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照应前文、总结上文、承上启下

【补充: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2、总领全文;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5、全文渲染了某种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补充: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记叙文结尾句子(段)的作用:1、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2、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标题);

3、令人深思,给人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

4、分析文中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A、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类型:记叙文中的议论,有先叙后议、先议后叙之分。 作用:议论的目的在于揭示记叙事物所蕴涵的思想意义,起点明主旨的作用。

B、记叙文中的抒情

分类:一种是作者直接抒 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叫直接抒情;一种是寓情于景或托物抒情,叫间接抒情。作用:抒发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

5、开放性试题应注意:

① “谈”时要针对话题,选取适当的角度,具体阐述,避免空泛,“谈”的内容应从原文生发,要中心明确,要表现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

②“谈”时要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表达

记叙文常识

方式(议论记叙相结合);语言力求简明扼要(注意文字数量的要求

6、合理组织材料:

详写:与中心密切相关,最能体现中心;略写:与中心关系不大,行文的需要;不写:与中心无关。 常见失分点

1、采点题,抓不住关键的信息,或抓不全有用的信息,或不能从文章采出具体的意思来。

2、分析词语,离开语境,缺少方法。不会从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句式等角度来分析,也不会用换词法、去词法等方法来间接分析,未掌握相应品味语言的方法,也抓不住感情色彩。

3、采意题,忽视文章的要点与链接材料的联系点。

对链接材料引用过多,机械重复原材料中的观点,缺乏自己的独立见解;偏离题目要求,有的虽然联系了链接材料,但是忽略了文章本身,离开了文章的中心;有的没有结合自己的体验,乱谈体会;还有的分析不着边际,不能明确表达观点;语言不形象,也不流畅,更不精炼,缺乏文采。

4、小作文题,缺少鲜明观点,无结构,字数严重不足书写马虎。

答题过程中需注意的细节:

1、动笔前一定要结合以前有关散文的知识贮备,将文章多读两三遍;2、看清题目要求,答与问一定要相符,答前尽可能在心理顺一两遍。3、要点是否齐全。4、表达是否完整、顺畅。5、书写是否工整。6、回头检查时及时纠正错别字或笔误等。

牢记要诀:

理解词句在语境,概括要点条理清。把握文意揣意图,体验情感品真情。表达技巧细把握,探究内容贵创新。 反思质疑:

1、你觉得哪些题目做得比较好?

2、你觉得哪些题目解答有问题?以后要注意些什么?

3、通过阅读你有哪些发现?

篇三:记叙文文学常识

Little Tsinghua Education Tutorial Station记叙文文学常识 一.关于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总的说,以记叙和描写为主,伴随自然流露的适当议论和抒情的文章叫记叙文。

记叙文是用来描述事物的文章.时间,人物,地点,发展,经过,结果是记事文的6要素.描写物体的就要从运动状态,物体形态或变化上来说了。

二.记叙文的范围

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1.广义的记叙文,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

2.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正因为记叙文写的是生活中的见闻,所以一定要表达出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

三.记叙文的特点

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的文章。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特写、传记、回忆录、游记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四.写作记叙文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交代明白。无论记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一般都要交代明白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否则文章就不完整。

第二,线索清楚。虽然观察的角度、记述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每一篇文章都应当有一条绾联材料、统贯全篇的中心线索,否则文章就会松散。

第三,人称要一致。无论用第一人称“我”记述,还是用第三人称“他”记述,都要通篇一贯,一般不宜随意转换,否则就容易造成混乱。

五.练习

1.记叙文从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____为主,以____为主,以____为主,以____为主这四类。

2.记叙文在表达方式上一般以______为主,兼以_____________,有时还用_________________。

3.记叙文的六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记叙文常用的时间顺序是________和_________。

Little Tsinghua Education Tutorial Station

答案

人 物 事 景

记叙 描写 说明 抒情和议论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顺序 倒叙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