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小说公主和亲出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8:29:01 体裁作文
小说公主和亲出版体裁作文

篇一:中国古代和亲

和亲公主,是以和睦亲善为目的,被出嫁给少数民族首领或友好邻邦的公主。公主是皇帝的女儿,因此,和亲公主,首先应该是皇帝的女儿,是真正的公主。然而,在古代和亲历史中,真正以公主和亲者,却寥寥无几。以宗室女,皇帝的外孙女、外甥女,名之为公主者有之;以他人之女,名之为公主,如交河公主、崇徽公主等有之;以他人之妻,名之为公主,如唐固安公主,后交河公主等有之;甚至,以后宫女嫁出,如王昭君等亦有之。真正以中原的公主和亲者(“五胡十六国”“五代十国”中的地方政权除外),历史有明确记载者,仅有唐朝末年的三位公主:唐肃宗李亨之女——宁国公主、唐德宗李适之女——咸安公主、唐宪宗李纯之女——太和公主,以及元世祖忽必烈之女忽都鲁揭里迷失等几位公主而已。

和亲,不以公主出嫁,是因为皇帝的女儿少么?当然不是!以唐玄宗为例:唐玄宗共送出9名和亲公主,但是,没有一名是他的女儿或孙女。他没有女儿、孙女么?当然不是。他有29个女儿,至于孙女,因为有30个皇子,他的孙女就更多了。那么,历史中有名的铁腕皇后——汉高后吕雉,以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对待和亲又是怎样呢?她们都不肯将自己亲生的女儿作为和亲公主外嫁。汉高后吕雉说:“妾仅有一男一女,以太子、公主自慰,奈何弃之匈奴!” 则天皇后在吐蕃提出以其女儿——太平公主和亲时,“后不欲弃之夷”“以拒和亲”。“奈何弃

之匈奴!”与“后不欲弃之夷”,这就是手握实权的皇后、女皇的态度。

一个古代和亲少女的乡愁

秦末汉初,北方的匈奴民族也发展到了全盛时期。他们恃强好战,经常侵犯汉朝边界掠夺财物,还欺压周边的其他民族。到了汉武帝时代,汉武帝刘彻觊觎西方的“汗血马”,也为了疏通连接西域的商贾通道,一方面重拳打击日益猖獗的匈奴势力;另一方面,对那些被匈奴欺凌的民族,采取“和亲”等怀柔措施,以达到疏远和孤立匈奴的目的。

乌孙是生活在今新疆伊宁一带的古代民族,他们生活的地方正是汉朝通往西方的必经之路,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昔日,由于乌孙势单力薄经常受到匈奴的欺压和盘剥,当地民众怨声鼎沸,苦不堪言.

足智多谋的汉武帝想利用西域的乌孙做“桥头堡”,来牵制北方的匈奴,便主动接近乌孙,试图用“和亲”等手段,与乌孙永结秦晋之好。乌孙王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挑选了一千多匹上乘的乌孙“西极马”,又带上当地产的奇珍异宝为聘礼,派人东到汉邦迎亲。汉武帝康慨地把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赐封为“江都公主”,遣到西域和亲。刘建是汉武帝之兄刘非的儿子,因谋反未遂而畏罪自杀,家人连坐,其女刘细君被收入宫中。 刘细君品貌出众,由于出身罪人家庭,从小就受尽了别人的冷漠

和轻蔑,养成孤僻和多愁善感的内向型性格。她憎恨自己的家庭出身,厌恶这个不平等的世界。大多数的女孩儿把“和亲”当作是步入恐怖的“坟墓”,成为活着的“僵尸”。而刘细君则把去“和亲”,视作是一种解脱和新生。当她听说自己被选中去“和亲”,显得异常兴奋——她想到:自己就要摆脱像阴影一样笼罩在自己身上的家庭出身问题,成为一位自由的人,一位令人瞩目、光彩照人的公主,一位乌孙王名正言顺的妃子……她的心情格外愉悦。公元前116年,时龄十七岁的刘细君,拜别了刘氏宗祠,拜别了大汉天子,也拜别了她的亲人以及朝夕相处的伙伴们,携着少女绚烂的憧憬,乘坐豪华、舒适的车辂,在长长的送亲队伍簇拥下,向遥远的西域驶去。

经过几个月漫长的行程,翻越了崇山峻岭,涉过了湖泊河川,走出了隔壁大漠,历尽千辛万苦,刘细君拖着一身疲惫和虚弱终于来到了乌孙。

当刘细君走下车辂之时,迎接她的是一位沧桑的古稀老人

————他就是乌孙王昆莫、自己未来的夫君。之后的一段时日,刘细君与他经过繁文缛节的礼仪,结拜了夫妻,进了迎亲的毡房。 地域的偏远,语言的障碍,加上习俗的差异,使刘细君先前的美丽幻想破灭,对生活又失去了希冀,重新陷入无限的绝望之中。绵绵的思乡之情,像野草一样在她心中生发,摧残着她那颗原本就已经破碎的心灵。往昔的恩恩怨怨都淡淡远去,童年的凄清苦日也都被这彻骨的乡愁湮没得无影无踪。眼前的一山一水,都让

她触景生情,追忆故国;家乡的一草一木,都让她思念不已,泪流满面、肝肠寸断……

在乌孙的日子里,刘细君每天早晨都第一个起床,来到帐外久久凝视那霞光满天的东方————那里是她的家乡,那里有她最熟稔的事物……她默默祈祷着自己能够早日回到中原,回到故乡。 然而,残酷的现实粉碎着刘细君每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她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归梦遥遥无期;千万里的道路,怎能像去邻居家一样方便?她那童心未泯的脑海中冥思臆念,突发奇想:若能如鸟羽化,就可翱翔蓝天,来去自由;就可飞回遥不可及的故乡;就可见到日思夜想的亲人,还有童年天真烂漫的伙伴了…… 刘细君想到这里泪如雨下,遂咏出一首题为《黄鹄歌》的诗,聊以寄托心中无尽的乡愁。

其诗: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

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刘细君的这首《黄鹄歌》诗,抒怨情,怨而不怒;诉悲痛,哀而不伤,真情感人。身居皇都长安未央宫里的汉武帝刘彻,知道侄孙女刘细君思念家乡,派人为她送去了锦缎和各种价格昂贵的饰物,表达慈恩,并捎去口谕嘱咐她安心边疆生活,完成好其肩负的历史使命,不要辜负大汉对她的重托。

乌孙王昆莫病殁,其孙军须靡继位做了乌孙王,他改国号为“昆弥”,并按当地人的习俗,纳刘细君为妃。

日子久了,刘细君也渐渐习惯了当地人的生活习俗,爱上了乌孙国的自然风光和淳朴民风,爱上了丰富灿烂、独具魅力的西域文化。她与乌孙新王军须靡年龄相当,同龄人固然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感情相处得也十分融洽。婚后,刘细君为军须靡生下了一个娇美可爱的小女孩,取名叫少夫。

刘细君怀中抱着心肝女儿,依偎在英俊潇洒的丈夫身边,她从未体验过生活竟如此幸福和美满,唤醒了她沉睡已久的对生活的热望。她决心竭尽自己的全部力量,去帮助军须靡保护和建设好乌孙,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乌孙与汉朝之间的联盟关系。

正在这时,刘细君染上了一场重病,病魔无情地夺走了她年轻而又美丽的生命。她去世时年仅二十三岁,这一年是公元前110年。刘细君用青春和生命,为大汉和乌孙两国之间,谱写了一曲友谊的颂歌。她那首脍炙人口的《黄鹄歌》,如今读起来依旧叫人心生恻隐、催人泪下……

篇二:丝路和亲

丝路和亲:春色点染丝路外交

编辑: 时间:2006-9-14 8:29:27 转载自《洛阳日报》

唐人陈陶在《陇西行》中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

似汉家。”

汉代的昭君出塞嫁于匈奴,唐朝的文成公主进藏和蕃,都是我国历史上很著名的和亲事件。

和亲,就是把皇家宗室女嫁给少数民族首领,一度是中国王朝安邦定国的一大外交政策。

丝路和亲,是汉高祖刘邦初开先河,将一位公主下嫁匈奴单于。此后,汉室又有数位公主踏上和亲之旅。洛阳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郑贞富说,和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政治目的。通

过和亲,又促进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促进了各民族的进步与融合。

那些远嫁西域的公主们,是丝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丝绸之路因为她们,多了许多动人

的色彩。

郑贞富告诉我们,汉朝时蚕丝传入西域,就是通过和亲公主带去的。当时丝绸的价格相当昂贵,而汉朝又严禁将蚕虫、桑苗和丝绸的织造技术外传,于是,于阗国的国王想出一个办法,就是派人向汉武帝求亲。汉武帝把历城王刘和的女儿嫁给于阗王,这是位聪明的公主,她想到西域没有丝绸,将来怎么生活呢?于是,出嫁西行的时候,她将蚕虫和桑苗藏在帽子里带出关,又带去了种蚕、养桑、织布的工匠。从那以后,于阗国开始有了自己生产的丝绸,

之后又传遍了西域各国乃至欧洲、阿拉伯等地。

汉元帝时,匈奴犯边,丝路受阻。具“落雁”之绝代姿容的王昭君,在宫中“数岁不得见御”,遂自愿请行远嫁西域和亲。呼韩邪单于见到她后十分喜欢,尊她为“宁胡阏氏”。双方化干戈

为玉帛,铸刀剑为犁锄,双方在和平的环境中,增加了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

昭君和呼韩邪单于过了两三年恩爱的日子,生有一个儿子。呼韩邪单于病死后,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既然落花无返树之期,逝云无归山之理,昭君只得遵照胡俗,含泪再嫁给呼韩邪前妻之子。昭君在塞外生活了几十年,换来了“数世不见烟火之警”的长久和平。她去世时,塞内外的农牧民纷纷赶来送葬,每人都用衣襟包上土,一包一包地垒起了30多米高的昭君墓,又名“青冢”。两千多年来,昭君出塞的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她也是历代文人墨客凭吊最多的美女之一。董必武参观昭君墓时题诗赞她:“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

高。”

远嫁外蕃的公主人数之多,对历史影响之深远,莫过于唐朝。唐人陈陶《陇西行》中写道: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在唐朝浩浩浩荡荡的和亲公主队伍中,最著名的当属嫁给吐蕃第一位赞普松赞干布的文成

公主。她成就了汉藏友好交往的佳话,也成为和亲公主的代名词。

那是1300多年前,公元641年正月,文成公主离开繁华的都城长安,前往吐蕃和亲。她并不是唐太宗的女儿,只是一位知书达礼、端庄贤淑的“宗室女”。但是,和亲的规格却很高。这支庞大的送亲队伍除了携带着丰盛的嫁妆外,还带有大量的书籍、乐器、绢帛和粮食种子;除文成公主陪嫁的侍婢外,随行的还有一批文士、乐师和农技人员,几乎就象是一个“文化访问团”和“农技队”。文成公主和蕃肩负着和睦邦交的政治任务,而这支送亲的队伍也是前去协

助她完成这项使命的

庞大的送亲队伍走在驼铃声声的丝绸之路上,引得过往商旅纷纷驻足。“这是大唐尊贵美丽的

公主啊!”他们的眼中无不流露出敬佩和羡慕。

松赞干布带着迎亲队伍来半道迎接,见到送亲的大唐使臣江夏郡王李道宗时,纳头便拜,行了子婿大礼,等见到文成公主时,更是为她的端庄优雅的气度而倾倒。他们在玉树(在今青海省)短暂休息时,文成公主向当地人传授种植谷物的方法及磨面、酿酒的技术,要离开时,当地藏民对她依依不舍,保留了她的帐房遗址,把她的足迹和相貌都刻在石头上,年年膜拜。

公元710年,唐中宗时和蕃的金城公主路过这里时,又修了一座“文成公主庙”。

能娶文成公主为妻,松赞干布十分高兴。他说:“我的父祖辈没有一个人能和上国通婚,我能娶大唐公主为妻,深感荣幸,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于是,有了精美绝伦的布达拉

宫。

文成公主负荷着唐朝对西部安全的期望,也负荷着吐蕃王朝对中原物质和文化的渴求,她走过唐代繁华的丝绸之路,扮演着“文化传播者”和“技术推广者”的角色。在她的影响下,松赞干布派人到长安留学,还聘请汉人到西藏传授知识,并且,(来自:WWw.zW2.CN 爱作文网)他自己也脱掉厚重的毡裘,穿

上文成公主为他缝制的丝绸唐装……

大唐王朝与吐蕃的关系,在文成公主联络的基础上,变得水乳交融。松赞干布去世后,文

成公主仍留在吐蕃,又生活了30多年,直到680年因病去世。

100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都成了雕塑,与释迦牟尼一样被供奉在这个的宫堡式的寺院里。朝圣的人从每个角落汇集而来,摇着转经桶,迈着轻缓的步伐顺时针一

圈又一圈年复一年地转动着……

除文成公主外,唐朝先后又有10多位公主走过丝绸之路,嫁往西域。这些和亲,不仅扩大了唐朝对外的政治影响,而且对中原文化向周边及其更广远的地区传播产生了积极作用,使

边疆地区及西域各邦蕃王了解和认识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倾慕大唐。

金城公主是距文成公主之后近70年,第二位入藏和蕃的唐朝公主。她从小生活在皇宫中,不仅受到良好教育,而且气质高贵优雅。710年,唐中宗亲自将她送至陕西兴平县,不仅赠送大量物品,还割了水草肥美的黄河九曲之地作陪嫁。金城公主含着热泪辞别亲人,沿着当年文成公主走过的道路来到拉萨。她在西藏生活了32年,741年因病去世,在一定时期内维

护着汉蕃和平。

而由于各国情况不同,有的和亲公主却没有这么幸运,这也跟唐朝国力有关。回纥(今新疆维吾尔族人远祖)是彪悍善战的民族,公元756年,在帮助大唐平息了“安史之乱”后,可汗派使节向大唐求婚。唐肃宗将女儿宁国公主嫁给了他,可仅3个月后,可汗便去世了。回纥人按本国风俗准备让宁国公主殉葬,在这生死关头,宁国公主表现出了大唐公主的威严与镇定,她据理力争:“按我国风俗,丈夫亡故,妻子为其服丧三年,服满,就可以改嫁,这叫终礼。现在回纥既然万里迢迢与唐通婚,不就是仰慕大唐的风俗习惯吗?所以,我不应该为可汗殉葬!”回纥人只好做罢,不过,为了照顾他们的情绪,宁国公主也以刀划面,自毁容貌,

痛哭流涕。

一年后,因宁国公主没有子女,新可汗允许她返回长安。

宁国公主万没想到自己还能重回家乡,喜极而泣。在唐朝,和亲公主能重回故国的屈指可

数。关于她回国后是否再嫁,死于何年,史书都没有记载。

穆宗时,崇德可汗派出2000多人的庞大队伍,再次向大唐求婚。穆宗答应以自己的妹妹太和公主下嫁。太和公主在和亲的20年间极为坎坷,在战乱中饱受屈辱和惊吓,身心受到极

大的伤害,被营救回长安不久便去世了。

唐朝和亲的公主中,还有的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如与宁国公主同时下嫁回纥可汗的还有荣王的女儿,回纥人称为小宁国公主,不知下落如何; 还有个姓卢的女子,美貌多才,朝廷封她为宜芬公主,派去和亲。她在途中悲伤难抑写下一首诗,被收入《全唐诗》,才算留

下一点“影子”。至于在正史中,她是找不到任何记载的。

丝绸之路上,和亲公主是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

从根本上来说,和亲是一种政治行为。它促使和亲双方友好相处,维护中原王朝大一统的局面,同时,也加强了双方的交流,使当时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产生对中原先进制度的向

往。

在经济方面,和亲之盟始终是以聘赐为核心的,这更促进了丝路贸易的畅通。例如唐穆

宗时回纥可汗请婚,一次纳马2万匹,驼千峰。松赞干布向唐太宗请婚时,献黄金5000多两,而唐朝政府在许亲时也以回赐的方式报偿。这个过程是以贸易为主的,婚约只是一种形式。出嫁公主在和亲过程中,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和生产工匠以及农作物稻种、农业器具等,又为周边少数民族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条件,缩短了他们同汉族的差距。而少数民族

的畜牧经济,又丰富和充实了中原地区的经济。

在唐穆宗长庆元年到文宗太和初年近10年里,双方丝路交往不断,维持着长期的绢马贸易,使回纥人获得极大利益。唐政府前后七、八次向回纥赐“马价绢”近120万匹,币数十

车,而这些都是从太和公主和亲后开始的。

在文化方面,和亲的影响是双向的。和亲公主通过丝绸之路,带去的不仅是丰厚的财物,还有中原的文化影响。而出嫁后“从胡俗”,也使和亲公主成了集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与一身的典型。从血缘关系、民族融合方面看,和亲公主与少数民族君王的后代,既保留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特点,又融合了汉族的血统,提高了人口素质;就大方面来看,和亲过程加强了两个民族之间的交流,必然会造成平民与平民之间的联姻,因而也会促进两个民族之间

的血缘融合,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增强了汉族同少数民族之间的凝聚力。

建立姻亲关系后,和亲的双方便有了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互相帮助的义务。现今矗立于拉萨大昭寺前的“长庆舅甥和盟碑”(公元822年)汉、藏碑文中表示的愿望:“社稷叶同如一”,“甥舅意念如一”。在形成统一的中华民族及其多元的中华文化进程中,这

种贸易方式起到了独特的文化血缘作用。

一人和亲,往往带走千百个移民。无数次的和亲,不仅带去经济的融合,也带来了民族的融合。只是,并不是每一位和亲女子都像王昭君那样是自愿的。把家国的重担压在一个个弱

女子的肩上,总让人觉得有点“不堪重负”。

写到最后,不由想起西汉第一位远嫁乌孙的公主——刘细君。她郁郁寡欢,数次请求归汉而不能,最后老死乌孙,留下一首悲愁歌:“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

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在大唐丝路的和亲之旅上,和亲公主们传播着中原的科技与文化,也留下了无尽的美丽与

哀愁。

丝路上的和亲公主[阅读:

180] [社会人文] 2007-9-22

王昭君

昭君,名嫱,汉时为与匈奴通好,被选出嫁塞外。古诗中有“欲饮琵琶马上催”即指昭君出塞一事。其夫呼韩邪单于得昭君十分喜欢,上书汉元帝:“愿意保证上谷至敦煌一带的安全,世代传下去,永远如此。”至此,汉匈边境真正出现一派和平景象。 呼韩邪单于死后,其子雕陶莫皋即位,复收昭君为妻,育二女。 王昭君为汉匈和

解、边境安宁作出了很大贡献。她的事迹直到今天还在汉蒙两族人民中传颂。 文成公主

贞观十五年,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与吐蕃英主松赞干布。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负责护送公主到吐蕃。文成公主从长安大明宫出发后,沿丝绸之路西行至西宁,折而向南,过黄河源,至拉萨,这是丝绸之路的一条新的支线。此后不少人通过这条线前往尼泊尔、印度。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大批谷物种子、书籍和能工巧匠,把先进的生产技术带到了西藏高原,为西藏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沿丝路直到西藏拉萨,至今仍留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的传说和遗迹。如日月山、拉萨大昭寺等。据统计,在文成公主进藏的丝绸之路上有关文成公主的遗迹约有200处之多。

弘化公主

弘化公主,唐宗室女,贞观十四年,奉唐太宗李世民之命,入吐谷浑与国王诺曷钵完婚。这次合亲促进了唐与吐谷挥人民的友好关系,后弘化公主又鼓励自己的儿子与唐联姻,结成世代亲戚关系。

公元663年(唐龙朔三年),吐谷浑被吐善所灭,诺曷钵携弘化公主,率数千帐牧民,越过祁连山,投奔凉州。唐王朝又在凉州、灵州一带设置“安乐州”。武则天曾封弘化公主为“大周西平公主”,希望她在平定西域中发挥重要作用。据武威出士的《大周故西乎公主墓志》记载,弘化公主曾活到76岁,死后葬在灵州南阳辉谷冶城山岗(今武威南营青嘴湾)。

金城公主

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唐宗室女金城公主入西域,与苏度摸末完婚。苏度摸末乃弘化公主与土谷浑王诺曷钵长子,此后,唐高宗封苏度摸末为左领军卫大将军。 金明公主

苏度摸末死后,弘化公主次子闼卢摸末来唐朝求婚,高宗又将宗室女金明公主下嫁给他,并封闼卢摸末为左武卫大将军梁汉王。多次联姻维持了丝绸之路河西走廊这一段的畅通,唐与吐谷浑的关系也得到进一步发展,这对于唐王朝西北边疆的安全,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江都公主

张骞出使乌孙之后10年,即公元前109年,当时居住在新疆伊犁河流域一带的乌孙王昆莫为了结好汉朝,以良马千匹为聘,迎娶西汉江都王刘建之女细君。不几年,乌孙王昆莫老去,又将江都公主,即细君嫁与其孙岑为妻,这虽不合汉习俗,但为了民族

篇三:和亲

汉朝

汉朝和亲列表:

前200年,汉高祖*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

前192年,汉惠帝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

前176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

前174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老上单于

前162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老上单于

前160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

前156年,汉景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

前155年,汉景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

前152年,汉景帝女嫁匈奴军臣单于

前140年,汉武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

前108年,汉武帝宗女细君公主嫁乌孙昆莫(国王)猎骄靡

前103年,汉武帝宗女解忧公主嫁乌孙王岑陬、翁归靡

前33年,王昭君嫁匈奴呼韩邪单于

十六国

前秦世祖苻坚女嫁仇池首领杨定

前秦高帝苻登妹东平公主嫁西秦高祖乞伏干归

北燕太祖冯跋女乐浪公主嫁柔然可汗郁久闾斛律

后秦高祖姚兴女西平公主嫁北魏*明元帝拓跋嗣

西秦太祖乞伏炽磐女兴平公主嫁北凉太祖沮渠蒙逊之*子沮渠兴国

北凉太祖沮渠蒙逊女兴平公主嫁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南北朝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之女始平公主嫁夏帝赫连昌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之女武威公主嫁北凉王沮渠茂虔

北魏宗女兰陵公主嫁柔然可汗郁久闾阿那瑰

北周赵王*宇文招女千金公主嫁突厥沙钵略可汗

后梁明帝萧岿之女嫁隋文帝杨坚之*子杨广

隋朝

隋文帝宗女光化公主嫁吐谷浑可汗世伏、伏允

隋文帝宗女安义公主嫁突厥启民可汗染干

隋文帝宗女义成公主嫁突厥启民可汗、始毕可汗、处罗可汗、颉利可汗隋炀帝宗女信义公主嫁西突厥泥厥处罗可汗

隋炀帝宗女华容公主嫁高昌十二任王曲伯雅

隋炀帝小女淮南公主嫁突厥突利可汗

唐朝

639年,唐太宗侄*女弘化公主(淮阳王李道明的女儿)嫁吐谷浑诺曷钵6*41年,唐太宗宗女文成公主嫁吐蕃松赞干布

710年,唐中宗养*女金城公主(邠王李守礼的女儿)嫁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717年,唐玄宗宗女永乐公主杨氏(唐太宗孙*子李续外孙的女儿)嫁契丹首领李失活、

李娑固717年,唐玄宗外甥女固安公主辛氏嫁奚首领李大酺、李鲁苏

722年,唐玄宗外甥女燕郡公主慕容氏嫁契丹首领李郁于、李吐于

726年,唐玄宗外甥女东华公主陈氏嫁松漠郡王李邵固(契丹)

726年,唐玄宗外甥女东光公主韦氏(唐中宗女李*季姜的女儿)嫁奚首领李鲁苏744年,唐玄宗宗女和义公主(告城县令李参之女)嫁宁*远国王阿悉烂达干745年,唐玄宗外孙女静乐公主独孤氏(唐玄宗女信成公主的女儿)嫁契丹王李怀秀

745年,唐玄宗外甥女宜芳公主杨氏(唐中宗女长宁公主的女儿)嫁奚王李延宠758年,唐肃宗第二女宁国公主嫁回纥英武威远可汗

758年,唐肃宗侄*女小宁国公主(荣王李琬之女)嫁回纥英武威远可汗、英义可汗

788年,唐德宗第八女咸安公主嫁回纥武义成功可汗

821*年,唐穆宗第四妹太和公主嫁回纥崇德可汗

唐懿宗第二女安化公主嫁南诏王隆舜(彝),未成婚

五代十国

南汉襄帝刘隐女清远公主嫁闽太宗王延钧

辽朝

耶律襄女义成公主嫁夏州都督(西夏太祖)李继迁

宗女兴平公主嫁西夏景宗李*元昊

宗女成安公主耶律南仙嫁西夏崇宗李乾顺

宋朝

靖康之变后,诸多宋朝皇室女性被抵押给金国,其中一些变成金国妃妾。德庆公主,嘉德帝姬赵玉盘嫁为金宋王完颜宗磐之妾

永庆公主,荣德帝姬赵金奴嫁为金完颜昌之妾

淑庆公主,安德帝姬赵金罗嫁为金之都统完颜阇母之妾

延庆公主,茂德帝姬赵福金嫁为完颜宗望、完颜希尹之妾

洵德帝姬赵富金嫁为金珍珠大王完颜设也马之妾

顺德帝姬赵缨络嫁为完颜宗翰之妾

仪福帝姬赵圆珠嫁为完颜宗弼之妾

柔福帝姬赵多富嫁为完颜宗望之妾

惠福帝姬赵珠珠嫁为宝山大王完颜斜保之妾

宁福帝姬赵串珠嫁为兖王完颜宗隽之妾

令福帝姬赵金印嫁为金熙宗之妾

华福帝姬赵赛月嫁为金熙宗之妾

庆福帝姬赵金姑嫁为金熙宗之妾

纯福帝姬赵金铃嫁为完颜设也马之妾,后被遣嫁青宫译语作者王成棣

元朝

共38女,其中皇女10位、同姓宗室女22位、身份不明6位,下嫁汪古部(突厥)16位、畏兀儿9位、高丽9位、吐蕃4位,元朝和亲列表:

汪古部

阿剌海别吉公主嫁汪古部首领不颜昔班,后嫁其侄镇国与弟孛要合(成吉思汗女,皇女孛儿只斤氏)

独木干公主嫁汪古部首领聂古台,后嫁其弟察忽(拖雷女,皇女孛儿只斤氏)月烈公主嫁汪古部首领爱不花(忽必烈女,皇女孛儿只斤氏)

叶里迷失公主嫁汪古部首领孛要合之*子君不花(贵由女,皇女孛儿只斤氏)忽答迭迷失公主嫁汪古部首领阔里吉思(太子真金女,孛儿只斤氏)

爱牙失里公主嫁汪古部首领阔里吉思(元成宗女,皇女孛儿只斤氏)

亦怜真公主嫁汪古部首领孛要合之孙囊家台(不知)

回鹘公主嫁汪古部首领孛要合之孙丘邻察(宗王阿只吉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阿实秃忽鲁公主嫁汪古部首领术忽难(宗王奈刺不花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叶绵干真公主嫁汪古部首领术忽难(宗王兀鲁歹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速哥八剌公主嫁汪古部首领马札罕(宗王晃兀帖木儿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竹忽真公主嫁汪古部首领孛要合之孙火思丹(宗王卜罗出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

奴伦公主嫁汪古部首领阔里吉思弟阿*里八斛(宗王完泽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阿刺的纳八刺公主嫁汪古部首领术安(晋王甘麻刺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吉刺实思公主,封赵国公主嫁汪古部首领阿剌忽都(不知)

难公主嫁汪古部首领马札罕(宗王晃兀帖木儿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畏兀儿

也立安敦公主嫁畏兀儿亦都护阿尔忒的斤(成吉思汗女,皇女孛儿只斤氏)阿刺真公主嫁畏兀儿亦都护怯失迈失(窝阔台女,皇女孛儿只斤氏)

巴巴哈儿主嫁畏兀儿亦都护火赤哈儿的斤(贵由女,皇女孛儿只斤氏)不鲁罕公主嫁畏兀儿亦都护纽林的斤(窝阔台孙女,孛儿只斤氏)

八卜叉公主嫁畏兀儿亦都护纽林的斤(窝阔台孙女,不鲁罕公主妹,孛儿只斤氏)

兀刺真公主嫁畏兀儿亦都护纽林的斤(安西王阿难答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雪雪的斤公主嫁畏兀儿亦都护雪雪的斤(不知)

朵儿只思蛮公主嫁畏兀儿亦都护帖睦尔普化(宗王阔端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也先忽都公主嫁畏兀儿亦都护帖睦儿补化之*子不答失里(不知)

忽都鲁揭里迷失公主,封安平公主嫁高丽忠烈王(忽必烈女,皇女孛儿只斤氏)宝塔实怜公主,封蓟国大长公主嫁高丽忠宣王(蒙哥女,皇女孛儿只斤氏)也速真公主嫁高丽忠宣王(不知)

亦怜真八刺公主,封濮国长公主嫁高丽忠肃王(营王也先帖锁南藏卜木儿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

金童公主,封曹国长公主嫁高丽忠肃王(魏王阿不哥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伯颜忽都公主,封庆华公主嫁高丽忠肃王(宗王伯颜忽都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亦怜真班公主,封德宁公主嫁高丽忠惠王(镇西武靖王焦八(搠思班)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

宝塔失里公主,封徽懿鲁国大长公主嫁高丽恭愍王(魏王阿不哥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

纳论公主,封国公主嫁高丽沈王王皓(梁王松山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

墨卡顿公主嫁八思巴弟吐蕃白兰王恰那多吉(宗王阔端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贝丹公主嫁吐蕃白兰王恰那多吉之*子达玛巴拉(宗王阔端子启必帖木儿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

门达干公主嫁吐蕃白兰王达尼钦波桑波贝(元成宗姐,孛儿只斤氏)布达干公主嫁吐蕃白兰王(不知)

清朝

中国和亲史到了清代才达到顶峰,虽然目前很难做出精确统计,但据秦永洲和华立的统计,自天命初到乾隆末下嫁到外藩蒙古的,“从公主到乡君就有70余人之多。见诸《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的额驸有6*9人,八旗中的尚不在内”;“嘉道年间,科尔沁、敖汉、巴林部共公主*子孙、台吉、姻亲3000余人,这在人口稀少的蒙古族是相当客观的数字。自天命初到乾隆末下嫁到外藩蒙古的公主、格格共有公主22人、郡主21人、县主6人、郡君9人、县君7人、乡君6人。据道光年间的统计,当时科尔沁达尔汉王旗下有公主*子孙台吉、姻亲台吉共2000人,土谢图王旗下公主*子孙台吉500余人,敖汉旗下有600余人,巴林旗下有170余人。

努尔哈赤第三女莽古济嫁蒙古敖汉部*长琐木诺杜棱

太宗皇太极第一女固伦公主嫁蒙古敖汉郡王班第

太宗皇太极第二女马喀塔嫁蒙古察哈尔亲王额哲

太宗皇太极第三女延庆公主嫁蒙古科尔沁亲王奇塔特

太宗皇太极第四女雅图嫁蒙古卓礼克图亲王弼尔塔哈尔

太宗皇太极第五女阿图嫁蒙古巴林郡王色布腾九

太宗皇太极第八女嫁蒙古土谢图亲王巴雅斯护朗

圣祖康熙帝玄烨第三女固伦荣宪公主嫁蒙古巴林郡王乌尔滚

圣祖康熙帝玄烨第五女和硕端静公主嫁蒙古喀尔沁杜棱郡王噶尔臧

圣祖康熙帝玄烨第六女固伦恪靖公主嫁蒙古喀尔喀亲王敦多布多尔济

圣祖康熙帝玄烨第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嫁蒙古科尔沁台吉多尔济

恭亲王常宁第一女固伦纯禧公主嫁蒙古科尔沁台吉班第

怡亲王胤祥第四女和硕和惠公主嫁蒙古喀尔喀亲王*丹律多而济之*子多尔济塞布腾

庄亲王胤禄第一女和硕端柔公主嫁蒙古科尔沁郡王*清齐默特多尔济

高宗乾隆帝弘历第三女固伦和敬公主嫁蒙古科尔沁亲王巴布腾巴尔珠尔仁宗嘉庆帝颙琰第三女庄敬和硕公主嫁蒙古科尔沁亲王索特纳木多布济仁宗嘉庆帝颙琰第四女庄静固伦公主嫁蒙古土默特贝勒玛尼巴达喇

宣宗道光帝绵宁第四女寿安固伦公主嫁蒙古奈曼部札萨克郡王德穆楚札克布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