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邓建军精神150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2:45:48 字数作文
邓建军精神1500字作文字数作文

篇一: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新思路

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新思路

[摘要]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初步建成了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为了树立特色校园文化全员共建的意识,让学院各部门工作都能自觉地体现邓建军精神和校园文化特色,应将“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命名为“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挖掘、丰富邓建军精神的内涵,使全院各部门的工作都能从邓建军精神和校园文化中找到有机的联系点;转移思维方向,摒弃原来制订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的做法,而从学校层面制定学校文化建设大纲,从而走出学校文化建设途径、建设环节上的困扰,让“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整体文化或学校核心文化。

[关键词]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 邓建军精神 三大原则 途径和环节

邓建军,1988年中专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成为常州黑牡丹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电气技术工人。他以在中专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起点,立足岗位,不断钻研,努力创新,参与了400多个项目的技术改造,独立完成了140多个项目,仅其中一项就创造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他带头发明的两项技术已申请国家专利,填补了牛仔布制造业的国际空白。他用勤劳的双手,让外国专家发出“中国工人了不起”的赞叹,成为21世纪全国首批七个“能工巧匠”之一,被推选为中国工会十四大代表,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高级技师”等荣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五次受到胡锦涛总书记亲切接见,被称做“民族工业的脊梁”。邓建军为中国新一代产业工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成为我国职教毕业生的一面光辉旗帜。

邓建军属于职教专业毕业生,其成才的起点是在中专时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其成才之路和人才类型符合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向,因此,很多职业院校都开展过向邓建军学习的活动,有些学校甚至建有学习邓建军的专门网站,很多职业院校毕业生都以成为邓建军式的高技能人才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常州大学城六所学校都开展过向邓建军学习的活动,在自己的网站上转载上级有关部门号召学习邓建军的文件,宣传邓建军事迹,其中有三所院校邀请邓建军作报告。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作为邓建军的母校,自1993年就开始宣传校友邓建军的事迹,多次邀请邓建军回母校作报告,在校内塑建军像,植建军林,树建军班,铺建军路,并在学校许多重要位置张贴胡锦涛接见邓建军的巨幅照片,开展建军杯系列赛事,成立“邓建军校园文化研究会”。经过13年的大力培育,初步构建起了以邓建军“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在2006年高职高专办学水平评估中,办学特色报告《构建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受到了教育部专家的高度评价,被教育部资深评估专家赞誉为“在国内一百多所高校所见写得最好的特色报告”。

历经13年的积淀,汲取改革开放时代的思想成果,以学校接受教育部办学水平评估中的特色报告《构建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和校园内塑邓建军像、修建军桥、筑建军路等作为软硬件建设的标志,2006年,我院初步建成了以邓建军“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学院特色校园文化完成了从自然生成到自主发展的飞跃。之后,《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度党政工作要点》将邓建军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年度工作第一要点,校园内的师生活动以较以前高得多的频次与邓建军或邓建军精神挂钩,邓建军校园文化研究会也积极开展工作。然而,随着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各层次的问题也开始暴露,种种困惑,迫使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我们感到,我院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进行战略性的调整,也就是说,必须从宏观上调整我们的思路或者思维方向,将邓建军校园文化研究会的工作重点从“要求大家开展哪些活动”转移到“告诉大家其本职工作怎样做就能(或才能)体现、强化校园文化”上来。我们必须重新斟酌校园文化的命名,进一步挖掘、丰富邓建军精神的内涵,找到校园文化建设真正可把握、可操作的途径。

一、关于校园文化的命名

我院的校园文化属于特色校园文化,2006年初步建成之时,被命名为“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当时,教育部有关专家曾经建议命名为“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专家的意见是,校园文化注重的是校园环境建设和学生课余活动的开展,多指德育活动范围的内容,改为“学校文化”,则可包含学校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由于当时我们评估特色报告本来就是将“校园文化”概念视同“学校文化”这一概念来使用的,指的是“学校内有关教学及其他一切活动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形态”①,是“学校群体成员以价值观念为核心所建立起来的各种观念、制度与行为方式的总称”②,绝非仅仅指校园环境建设和学生课余活动的开展。加之我们的研究会已经命名为“邓建军校园文化研究会”,所以,我们没有采纳教育部专家的意见。然而几年的实践证明,一“词”之差对我们的工作影响很大,在广大教职工眼里,校园文化建设始终只是德育工作的内容,我们的工作也始终跳不出由党委宣传部和团委组织开展活动的德育工作圈子。对“校园文化”这一概念的运用,我们的主观意图与所产生的客观效果相去深远。

究其原因有二:第一,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校园文化建设都被当做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部分,从来都被看做是团委以及团总支部门的工作,其形式也被简单地演绎成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外加校园环境建设。早在1997年,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会长高占祥就这样为校园文化下定义:“所谓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③这一定义对教育工作者影响很大,直至现在,很多人谈到校园文化时还一味强调“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中国职教系统于2007年9月27日在南京成立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会,该研究会就隶属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这就从组织形式上将校园文化工作完全归属于德育工作范畴。在很长

一段时期,我院邓建军校园文化研究会也在忙着制订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所制订的方案似乎也是在告诉大家除了本职工作之外还应该为校园文化建设做些什么——校园文化建设成了大家本职工作之外的内容。第二,作为我院特色校园文化价值核心的邓建军精神“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缺少更为丰富,并与学校工作、学生现实和时代特点更为贴近的内涵,难以与除德育工作之外的其他方方面面的工作有机联系起来,使各部门出现了“非不为也,不能也”的尴尬局面,无法在全校形成文化全员共建的局面。

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将“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改称为“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以促进我院教职工树立文化全员共建意识;我们还必须丰富邓建军精神的内涵,为全校各部门参与文化共建提供更切合实际的理论依据。

二、关于邓建军精神的内涵以及我院学校文化构建的总体思路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④我院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邓建军精神——爱岗敬业,自强不息。在我院的评估特色报告《构建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中,我们这样阐述邓建军精神的内涵:邓建军十七年如一日坚守自己的技术工人岗位,立足岗位创大业,此为“爱岗”;面对大量引进的国际先进生产线,邓建军刻苦钻研,所作的大量工作笔记成为大家经常翻阅的“活辞典”,在复印技术尚不普及的年代,为一本近300页的专业书籍,邓建军等三人分工整整抄写了两个星期……此为“敬业”;邓建军以一中专生起步,苦学业务,每晚强制自己看两个小时专业书籍,以终身学习的理念,成长为国内赫赫有名的高级技师,此为“自强不息”。

尽管邓建军及邓建军精神对我院尤其是我院学生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然而仅仅凭这样的简单论述就想让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与邓建军以及邓建军精神联系起来,难度还是相当大的,有些部门的确在努力这么做,但其工作与邓建军精神之间的联系完全是表面的、口号式的,与我们的初衷相去甚远。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挖掘邓建军精神的内涵,从而使我院各方面工作都能找到与学校文化和邓建军精神之间的联系点。

研究邓建军成才轨迹和邓建军精神,将之与现代高职教育理念、高职教育现状以及我院实际情况尤其是学生实际状况结合起来考察分析,我们初步演绎出了我院学校文化建设的三条原则:自信、自立、自强原则;创新、创优、创业原则;高等性、职业性(技能性)原则。这三条原则使作为我院特色学校文化核心的邓建军精神之内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为全体师生树立了具体的可以达到的目标,使邓建军精神与学校各方面的工作都产生了有机的联系点,使全员共建学校文化成为可能。

与此同时,邓建军校园文化研究会还必须摒弃原来从学校层面制订学校文化

建设方案的做法。我院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学校文化建设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从学校层面制订方案反而会制约各系的工作,不利于各系工作的开展;再则,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也就是邓建军精神,具体的建设方案无法深入、全面地诠释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邓建军校园文化研究会目前的任务应该是从学校层面拟写《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建设大纲》,将“让全体教职工知晓其本职工作与学校文化建设是怎样的关系,如何使本职工作更好地体现学校文化的核心即邓建军精神”作为研究会的阶段性工作目标。以下是大纲内容示意图,以展示我院学校文化构建的总体思路。

学校文化的形成存在一定的自发性,而一旦积极主动去构建,我们就必须思考其建设途径。以我院学校文化建设为例,邓建军“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精神在具备一定的内涵之后,应该向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渗透,也就是说学校所有的工作都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体现这一精神或体现这一特色,然而我们却无法为此而专门建设一系列制度,去进行专门的物质保障,去规定专门的系列行为,去进行专门的心态训练。简单地将文化的概念性分类作为文化建设的途径,是我们思维的误区,这也是很多文化建设论著和文化建设规划的通病。

为了避免使我院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出现同样的弊病,早在2006年的特色报告

中,我们就提出了“五个渗透”“三个进入”,以此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我们要让邓建军精神向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向师资队伍建设渗透,向教学管理渗透,向教学内容渗透,向教学过程渗透,让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进入学生管理制度,进入教师管理制度,进入教学管理制度。”然而近两年的实践证明,“五个渗透”“三个进入”只能作为建设目标而无法成为建设的途径和环节,我们的思维在回避了简单地将文化分类当做文化建设途径这一误区之后,又进入了另一个误区。”五个渗透”“三个进入”因其不可操作性,最终成了口号。

而今,邓建军精神的内涵被极大地丰富了,学校所有工作都能够从三条原则中找到与邓建军精神、与学校文化的联系点,学校文化的建设途径和环节也就不再成为我们的困扰。邓建军精神内涵的丰富以及从学校层面对学校文化建设大纲的拟写,实际上是抓住了学校文化建设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真正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我们相信,按照这样的建设思路,经过几年的努力,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必将成为我院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整体文化或学校核心文化。

[注释]

①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6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246.

②张家军.论学校文化及其建设[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10.

③高占祥.高占祥论文化[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230.

④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40.

篇二: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新思路.doc

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新思路 作者:倪筱荣 张 涛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年第01期

[摘要]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初步建成了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为了树立特色校园文化全员共建的意识,让学院各部门工作都能自觉地体现邓建军精神和校园文化特色,应将“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命名为“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挖掘、丰富邓建军精神的内涵,使全院各部门的工作都能从邓建军精神和校园文化中找到有机的联系点;转移思维方向,摒弃原来制订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的做法,而从学校层面制定学校文化建设大纲,从而走出学校文化建设途径、建设环节上的困扰,让“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整体文化或学校核心文化。

[关键词]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 邓建军精神 三大原则 途径和环节

[作者简介]倪筱荣(1962- ),男,江苏常州人,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张涛(1958- ),男,江苏南通人,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江苏 常州 213164)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08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在高职院构建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研究”(项目编号:08SJD8800003)以及江苏省高职教育研究会教育研究课题“在高职院构建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之实践与理论探索”(项目编号:2007-8-4)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02-0043-02

邓建军,1988年中专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成为常州黑牡丹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电气技术工人。他以在中专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起点,立足岗位,不断钻研,努力创新,参与了400多个项目的技术改造,独立完成了140多个项目,仅其中一项就创造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他带头发明的两项技术已申请国家专利,填补了牛仔布制造业的国际空白。他用勤劳的双手,让外国专家发出“中国工人了不起”的赞叹,成为21世纪全国首批七个“能工巧匠”之一,被推选为中国工会十四大代表,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高级技师”等荣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五次受到胡锦涛总书记亲切接见,被称做“民族工业的脊梁”。邓建军为中国新一代产业工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成为我国职教毕业生的一面光辉旗帜。

邓建军属于职教专业毕业生,其成才的起点是在中专时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其成才之路和人才类型符合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向,因此,很多职业院校都开展过向邓建军学习的活动,有些学校甚至建有学习邓建军的专门网站,很多职业院校毕业生都以成为邓建军式的高技能人才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常州大学城六所学校都开展过向邓建军学习的活动,在自己的网站上转载上级

有关部门号召学习邓建军的文件,宣传邓建军事迹,其中有三所院校邀请邓建军作报告。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作为邓建军的母校,自1993年就开始宣传校友邓建军的事迹,多次邀请邓建军回母校作报告,在校内塑建军像,植建军林,树建军班,铺建军路,并在学校许多重要位置张贴胡锦涛接见邓建军的巨幅照片,开展建军杯系列赛事,成立“邓建军校园文化研究会”。经过13年的大力培育,初步构建起了以邓建军“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在2006年高职高专办学水平评估中,办学特色报告《构建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受到了教育部专家的高度评价,被教育部资深评估专家赞誉为“在国内一百多所高校所见写得最好的特色报告”。

历经13年的积淀,汲取改革开放时代的思想成果,以学校接受教育部办学水平评估中的特色报告《构建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和校园内塑邓建军像、修建军桥、筑建军路等作为软硬件建设的标志,2006年,我院初步建成了以邓建军“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学院特色校园文化完成了从自然生成到自主发展的飞跃。之后,《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度党政工作要点》将邓建军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年度工作第一要点,校园内的师生活动以较以前高得多的频次与邓建军或邓建军精神挂钩,邓建军校园文化研究会也积极开展工作。然而,随着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各层次的问题也开始暴露,种种困惑,迫使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我们感到,我院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进行战略性的调整,也就是说,必须从宏观上调整我们的思路或者思维方向,将邓建军校园文化研究会的工作重点从“要求大家开展哪些活动”转移到“告诉大家其本职工作怎样

邓建军精神1500字作文

做就能(或才能)体现、强化校园文化”上来。我们必须重新斟酌校园文化的命名,进一步挖掘、丰富邓建军精神的内涵,找到校园文化建设真正可把握、可操作的途径。

一、关于校园文化的命名

我院的校园文化属于特色校园文化,2006年初步建成之时,被命名为“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当时,教育部有关专家曾经建议命名为“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专家的意见是,校园文化注重的是校园环境建设和学生课余活动的开展,多指德育活动范围的内容,改为“学校文化”,则可包含学校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由于当时我们评估特色报告本来就是将“校园文化”概念视同“学校文化”这一概念来使用的,指的是“学校内有关教学及其他一切活动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形态”①,是“学校群体成员以价值观念为核心所建立起来的各种观念、制度与行为方式的总称”②,绝非仅仅指校园环境建设和学生课余活动的开展。加之我们的研究会已经命名为“邓建军校园文化研究会”,所以,我们没有采纳教育部专家的意见。然而几年的实践证明,一“词”之差对我们的工作影响很大,在广大教职工眼里,校园文化建设始终只是德育工作的内容,我们的工作也始终跳不出由党委宣传部和团委组织开展活动的德育工作圈子。对“校园文化”这一概念的运用,我们的主观意图与所产生的客观效果相去深远。

究其原因有二:第一,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校园文化建设都被当做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部分,从来都被看做是团委以及团总支部门的工作,其形式也被简单地演绎成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外加校园环境建设。早在1997年,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会长高占祥就这样为校园文化下定义:“所谓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③这一定义对教育工作者影响很大,直至现在,很多人谈

到校园文化时还一味强调“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中国职教系统于2007年9月27日在南京成立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会,该研究会就隶属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这就从组织形式上将校园文化工作完全归属于德育工作范畴。在很长一段时期,我院邓建军校园文化研究会也在忙着制订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所制订的方案似乎也是在告诉大家除了本职工作之外还应该为校园文化建设做些什么——校园文化建设成了大家本职工作之外的内容。第二,作为我院特色校园文化价值核心的邓建军精神“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缺少更为丰富,并与学校工作、学生现实和时代特点更为贴近的内涵,难以与除德育工作之外的其他方方面面的工作有机联系起来,使各部门出现了“非不为也,不能也”的尴尬局面,无法在全校形成文化全员共建的局面。

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将“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改称为“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以促进我院教职工树立文化全员共建意识;我们还必须丰富邓建军精神的内涵,为全校各部门参与文化共建提供更切合实际的理论依据。

二、关于邓建军精神的内涵以及我院学校文化构建的总体思路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④我院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邓建军精神——爱岗敬业,自强不息。在我院的评估特色报告《构建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中,我们这样阐述邓建军精神的内涵:邓建军十七年如一日坚守自己的技术工人岗位,立足岗位创大业,此为“爱岗”;面对大量引进的国际先进生产线,邓建军刻苦钻研,所作的大量工作笔记成为大家经常翻阅的“活辞典”,在复印技术尚不普及的年代,为一本近300页的专业书籍,邓建军等三人分工整整抄写了两个星

期……此为“敬业”;邓建军以一中专生起步,苦学业务,每晚强制自己看两个小时专业书籍,以终身学习的理念,成长为国内赫赫有名的高级技师,此为“自强不息”。

尽管邓建军及邓建军精神对我院尤其是我院学生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然而仅仅凭这样的简单论述就想让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与邓建军以及邓建军精神联系起来,难度还是相当大的,有些部门的确在努力这么做,但其工作与邓建军精神之间的联系完全是表面的、口号式的,与我们的初衷相去甚远。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挖掘邓建军精神的内涵,从而使我院各方面工作都能找到与学校文化和邓建军精神之间的联系点。

研究邓建军成才轨迹和邓建军精神,将之与现代高职教育理念、高职教育现状以及我院实际情况尤其是学生实际状况结合起来考察分析,我们初步演绎出了我院学校文化建设的三条原则:自信、自立、自强原则;创新、创优、创业原则;高等性、职业性(技能性)原则。这三条原则使作为我院特色学校文化核心的邓建军精神之内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为全体师生树立了具体的可以达到的目标,使邓建军精神与学校各方面的工作都产生了有机的联系点,使全员共建学校文化成为可能。

与此同时,邓建军校园文化研究会还必须摒弃原来从学校层面制订学校文化建设方案的做法。我院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学校文化建设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从学校层面制订方案反而会制约各系的工作,不利于各系工作的开展;再则,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也就是邓建军精神,具

体的建设方案无法深入、全面地诠释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邓建军校园文化研究会目前的任务应该是从学校层面拟写《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建设大纲》,将“让全体教职工知晓其本职工作与学校文化建设是怎样的关系,如何使本职工作更好地体现学校文化的核心即邓建军精神”作为研究会的阶段性工作目标。以下是大纲内容示意图,以展示我院学校文化构建的总体思路。

学校文化的形成存在一定的自发性,而一旦积极主动去构建,我们就必须思考其建设途径。以我院学校文化建设为例,邓建军“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精神在具备一定的内涵之后,应该向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渗透,也就是说学校所有的工作都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体现这一精神或体现这一特色,然而我们却无法为此而专门建设一系列制度,去进行专门的物质保障,去规定专门的系列行为,去进行专门的心态训练。简单地将文化的概念性分类作为文化建设的途径,是我们思维的误区,这也是很多文化建设论著和文化建设规划的通病。

为了避免使我院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出现同样的弊病,早在2006年的特色报告中,我们就提出了“五个渗透”“三个进入”,以此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我们要让邓建军精神向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向师资队伍建设渗透,向教学管理渗透,向教学内容渗透,向教学过程渗透,让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进入学生管理制度,进入教师管理制度,进入教学管理制度。”然而近两年的实践证明,“五个渗透”“三个进入”只能作为建设目标而无法成为建设的途径和环节,我们的思维在回避了简单地将文化分类当做文化建设途径这一误区之后,又进入了另一个误区。“五个渗透”“三个进入”因其不可操作性,最终成了口号。

而今,邓建军精神的内涵被极大地丰富了,学校所有工作都能够从三条原则中找到与邓建军精神、与学校文化的联系点,学校文化的建设途径和环节也就不再成为我们的困扰。邓建军精神内涵的丰富以及从学校层面对学校文化建设大纲的拟写,实际上是抓住了学校文化建设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真正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我们相信,按照这样的建设思路,经过几年的努力,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必将成为我院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整体文化或学校核心文化。

[注释]

①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6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246.

②张家军.论学校文化及其建设[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10. ③高占祥.高占祥论文化[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230.

④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40.

篇三:时代需要邓建军精神

时代需要邓建军精神。一个先进人物的出现,能够影响一批人,带动一大片。张思德、任长霞、殷雪梅,张云泉,还有我们身边的邓建军,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工作的高度负责和勤奋学习的钻研精神。他们的事迹,感动和激励着我们,时代需要这种精神,这种积极的互动,推进了时代进步,推进了社会的发展。

大学生需要邓建军精神

遥望未来世纪曙光的时候, 站在二十一世纪。看过的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出现,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科技革命与知识经济使中国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从国力强弱这个意义上来说,学习邓的敬业精神,是时代的趋势,是明智的选择

要象邓建军那样,对知识的渴望和孜孜不倦的追求,坚持以岗位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为前提,勤于学习,苦练本领,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把自己培养成岗位能手和技术标兵,实现从学习型职工向知识型职工直至专家型职工的转变。

要象邓建军那样,把每一个工作岗位当成奋斗的舞台,把每一项工作都作为奉献的途径,以岗位为舞台,不满足现状,勤奋工作,追求卓越,不断实现自身价值,为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多作贡献,。

要象邓建军那样,弘扬和实践创新精神,时刻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以强烈的使命感和事业心,不断开拓创新,攻克难关,坚忍不拔地提高技术创新的本领,充分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运用新技术创造新业绩。

学习邓建军贵在行动,重在实践。区总工会,将在全区开展“五个一”活动:下发一个《开展向邓建军同志学习的决定》的文件、举行一场《邓建军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组织一期学习邓建军精神大讨论、举办一次全区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召开一个《学习邓建军活动总结表彰暨推进会》。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展现自我风采,让青春飞扬》

青春是什么

有的人说青春是绚烂多彩的花季,是阴晦而缠绵的雨季,是青翠嫩绿融融的春,是浪漫而炽热的夏,有的人说青春是欢笑时泪水,是流泪时的微笑,是轻松的压抑,是沉重的放纵,还有的人说青春是一坛醇香的酒,是一束鲜艳的话…………每个人对青春都有自己的诠释,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答案.正是为了尊长这种自迥异的答案与诠释,人们才匆匆走上一条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去探寻属于自己的谜底,破译青春的密码.

青春惊得起磨练却经不起消磨,经得起开发却经不起挥霍.保尔·柯察金曾经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过忍耐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的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当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的最伟大的事业—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所以我们应该珍惜青春,乘着自己还年轻,尽自己所能,在青春的舞台上展现自己亮丽而独特的风采,让青春飞扬!就像无数的星星在生活的星空中发出自己耀眼的光芒.

在职教中心学习生活将近1年了,在这段时期内,我深刻地感受到——原来职高内的生活也能营造得如普高内一般紧凑,也有充分展现自我才能的机会.造物主给予每个恩一样的头脑和四肢,也给予我们同样的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还公平地给予我们一天24个小时.那么我们为什么没不抓住机遇,尽情地展现自我呢 其实我们可以在学习方面展现自己扎实的基础和出的成绩,在实习期间展现自己过人的领悟力和娴熟的技巧,在每年举行的运动会上展现自己灵巧的动作和矫健的步伐,在歌咏比赛中展现自己轻脆的歌喉和精湛的舞台表演……或许,有些自卑的人会说:"我不行".但是机遇是人生的翅膀,抓住它,就可以带你飞的很高很高.它偏爱于强者,因为强者做好了一切准备,它往往逃避弱者,因为它无法忍受弱者那呆滞的眼神.一位成功者说过:"百分之九十所谓失败者,其实不是被打败而是自己放弃了机遇和成功的希望"抓住机遇试一试,怎么就知道自己不行呢 邓建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和我们一样,在职高学习,由学校分配工作,可是他不甘于在小小的工作岗位上呆一辈子,抓住各种机遇,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当然要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在大众面前,刚靠单纯的等待是机遇是远远不够的,而需要对自己有充分的自信心和大胆的创新精神.

自信心是个体对自己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成果抱负有成功把握的一种预先反映.事业有成的人都相信,居里夫人说:"我们应该对自己有信心,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天赋是用来做某件事情的,无论什么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做好.:这是自信心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拿破仑也有一句名言:"应为我做每件事都很自信,所以帆我做过的事都取得了成功."成功人士和失败者之间的差异是:成功人士往往的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和最辉煌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败者却恰恰相反,他们

的人生是受过去种种失败与疑虑做引导和支配的.我们应有青春这一梦幻般的黄金季节,对自己充满信心,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创新则是以非习惯的方式思考问题的能力与别人相同的东西,却一头别出心裁,想出与别人内不同的东西.同样的水浒,普通人烧出的来是开水,而瓦特却烧出可蒸汽机.同样是手被草叶子割破,而鲁班却发明了锯,同样是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果民见了只感到心疼,而牛顿却由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只有一个:就是瓦特,鲁班牛顿对每件事都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去了解.我们也应该在青春这一超七蓬勃的日子里,激发自己的创新理念,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让世界变得焕然一新.

青春是无价而短暂的,展现自我是上苍赠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才能,让青春尽情飞扬,让展现自己成为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课程.

邓建军同志主要业绩

邓建军同志作为产业技术工人的代表,在2004年、2005年两年先后五次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接见。2004年4月30日,胡锦涛同志在南京会见劳模代表时,专门向他询问有关牛仔布预缩率技术问题;9月30日,他又和中外人士一起来到人民大会堂,出席55周年国庆招待会。2005年五一全国劳模表彰大会上,胡锦涛同志亲自给他颁发全国劳模荣誉证书,并紧握邓建军的手亲切地说:祝贺你!

他是江苏省常州市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线技术工人。十七年来,他从一名普通的中专生成长为知识型工人技术人才。邓建军从企业的小改小革入手到改造进口设备再发展到破解纺织机械领域的世界难题,他参与公司的技改项目达400多个,独立完成145个,给企业创造了3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作为上市公司的“黑牡丹”,曾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里弄小厂,现已成为国内生产牛仔布历史最长、规模最大,集科研、生产、贸易于一体的现代纺织企业,是国家科技部认定的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这其中,不仅凝结着几代“黑牡丹”人的心血,更蕴含着以邓建军为代表的新一代知识型职工靠智慧创造的一次次奇迹。

率先破解连续生产不用停车这一世界纺织业牛仔布纱线染色难题。邓建军带领小组成员连续奋战数十个日日夜夜,先后对染浆联合机进行四次改造,直到最后终于取得成功。仅此一项,就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专家称,改造后的设备操作程序更为优化,功能的先进性部分超过同类进口设备。以1999年为例,改进后的染浆联合机所生产的新品牛仔布45只,当年就为企业创造新品利润279.83万元。

染色工艺过程中的颜料染液自动测试和控制是世界级的重大课题,传统的纺织品对染色过程检测、控制,基本是采用人工手动的检测与控制方式。由于人工检测的控制,可能产生的可变因素较为复杂,对纺织品的染色过程检测、控制一直缺乏较为有效的控制手段。邓建军再次向这一世界性的重大课题发起冲击,研究纺织品的染色过程,总结了传统的检测和控制方法,创造性地把电化学原理与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运用到纺织品印染领域,科学地消化吸收了相关的研究成果,研制出“染液组分在线检测和控制系统”,这套控制系统经过在工业化生产的应用实践,反映了该系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科学合理以及能大幅度提升产品质量的功效。通过400多天的千辛万苦,他终于完成了“颜料组份分析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研制,填补了世界空白,该项成果在生产的应用实践中使“黑牡丹”产品的染色质量在世界范围内遥遥领先。同时“染液组分在线检测和控制系统”的专利申请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2005年12月以专利号ZL200420079359.4授权专利。

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黑牡丹”90%的机器设备都是进口的,特别是那些新研发的产品,而“洋设备”的怪毛病却不少。如靠外方人员维修,不仅代价高,而且周期长,影响企业正常生产。一次,日本某国际著名公司代表到“黑牡丹”洽谈业务,意外发现使用寿命一般只有5年的络筒机中的关键部件,这里却还在正常运行。日方代表对邓建军的维护水平大为钦佩,称自己又见到了“中国功夫”,特地免费赠送价值数万元的络筒机零部件。

邓建军还敢于向洋设备开刀!1997年,“黑牡丹”进口的德国气流纺纱机的中枢系统--专用变频器烧坏,急需更换。用于世界纺织新技术设备的这种专用变频器不但价格昂贵,而且德方在中国的技术服务中心无现货供应,订货周期要长达两个月。邓建军和小组成员经过认真研究分析图纸、反复计算测试数据,重新确定参数和模拟调试,大胆采用类似其它器件替代。仅花两天半的时间,机器便恢复正常。消息传到德国公司,外方十分震惊,派专家赶赴“黑牡丹”。眼前的一切,让德国专家不得不翘起大拇指赞叹:“中国工人了不起!”邓建军还和同伴们经过技术论证、反复实验,对德国的清梳联合机大胆采用交流变频器调速替代原来的直流调速,且一举成功。1998年,当国内权威性杂志推出这项研究成果时,没想到它已在“黑牡丹”安全高效地运行了两年多。

邓建军敢于向世界难题宣战!牛仔布预缩率的稳定控制,是各国专家致力主攻的一大难关。其缩水率的稳定高低,

不仅影响出口产品的质量,更有可能造成国际索赔。邓建军与小组成员一道,从电子技术与气动技术的结合点上,一举突破难关,使黑牡丹牛仔布的预缩率精度牢牢稳定的控制在2.5%的范围内,明显优于3%的国际标准。从此,“黑牡丹”品牌在国际市场艺压群芳,成为畅销美国市场的三大牛仔服装面料之一。

作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高级技师”,邓建军用自己的智慧为“黑牡丹”创造了丰厚的财富,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他的努力与带动下,成功应用18项世界纺织最新技术中的15项,从而让企业率先跨入全国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重点企业的行列。

2005年4月他被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列为全国重大先进典型人物——当代知识型职工中的杰出代表,并由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全国主要新闻媒体集中广泛地进行了宣传报导。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光明日报等十几家重要报刊,人民网、新华网等160余个网站,共有3万余篇次报导了邓建军的先进事迹,成为全国职工的学习榜样。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