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成语故事秉笔直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01:31:03 作文素材
成语故事秉笔直书作文素材

篇一:秉笔直书

《 秉笔直书》第一课时导学案

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

1. 正确读课文,独立识字8个,写字8个,结合课文,理解“美言、谎言、直言、谣言、忠言”等词语的意思。

2.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太史伯、仲、季、南史氏的话,体会他们为什么不肯改竹简的原因,体会人物精神。

3. 发挥小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激情参与,阳光展示,感受成功。

一、学一学。

1、给下列画横线的字注音。 相国( )蛮横( )岂能()隐瞒( ) 畏惧( )倘若( ) 南史氏( )谋杀( )

2、填字组成四字词语。

独( )大权()造事实()倒是非

无( )无势 面不( )色()生怕死

3、连线找朋友。

美言赤诚无私的话

谎言爽快坦率的话

直言凭空捏造的话

谣言好听的话

忠言不真实的话

二、议一议。

1、文中有几个自然段,这些段落分别讲了什么?

2、文章主要写了几位人物?他们分别是谁?

3、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练一练。

1、选词填空。

惊慌 恐慌

①崔杼一连杀了三位太史,虽然十分生气,心里却很()。 ②海啸滚滚而来,人们( )失措,不知怎么办才好。

爱惜珍惜爱护

①难道太史不( )自己的生命吗?

②我们要()今天的大好时光,勤奋学习。

③小学生要( )学校的公共财产。

2、读课文,想一想,填一填。

这篇课文写的是( )的历史故事,故事出自《东周列国》。《秉笔直书》中的“秉”的意思是(),“秉笔直书”的意思是()。故事中崔杼一共杀了( )位太史,他们分别是( )、( )、()。

四、评一评。

《 秉笔直书》第二课时导学案

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

1、我能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难点)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太史们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秉笔直 书的精神。(重点)

一、学一学。

1、我知道下列成语的意思。

秉笔直书:拿着笔按真实情况写。

独揽大权:独自包揽大权。

颠倒是非:把对的当作错的,把错的当作对的。

面不改色:非常冷静,脸上没有任何变化。

无权无势:没有权利,没有任何势力。

2、文中的这些人物都是干什么的?他们的职责是什么?他们是怎样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3、面对有权势的崔杼,太史们是如何拒绝他的无理要求的?默读2、 3自然段,画出有关太史伯神态和语言的句子,完成表格。

二、议一 议。 1、面对崔杼蛮横无理的要求,太史伯是怎么做的?太史伯为什么这 样做?你体会到了什么?

2、三位太史的话略有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

3、你从几位太史的话中读懂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4、联系上下文,你是对“秉笔直书”有什么新的认识?这个故事让你明白了什么?

三、练一练。

1、几位史官临死前都说了什么?(在书上勾画出来)他们为什么不肯改竹简上的内容?(想一想写下来,再议一议,最后组内交流,补充你的认识。)

答:史官的职责是( ),他们宁愿( ),也不愿意( ),坚持要为后人记录下()。

2、这个故事赞扬了太史们的什么品格?(写出你的想法,展示交流你的感悟。)

3、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① 你就是把我也杀了,难道你还能把所有的人都杀了吗?

② 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史官的本分,岂能隐瞒真相,颠倒是非呢?

四、评一评。

篇二:秉笔直书 教学设计

《秉笔直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8个认读生字,掌握写字表中的11个生字。

2、引导学生根据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优秀品格。

3、学会抓住重点词句(忠实、本分、不屈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要点,绘声绘色地复述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要点,绘声绘色地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历史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了解历史才能变得更加聪明。喜欢听历史故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林汉达先生带给我们的,描写战国时期在齐国发生的小故事――《秉笔直书》。(板书课题,学生齐读)那“秉笔直书”又是什么意思呢?相信欣赏完这个故事之后你一定会了解了。

二、初学交流:

《秉笔直书》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自由(来自:www.Zw2.cn 爱 作文 网)朗读课文)

1、 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领读生字。

2、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一看课文中有几位主要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指名读课文。)

3、课文中有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分别是谁?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崔杼太史伯、仲、叔、季南史氏)

4、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崔杼杀害了国君“齐庄公”,他想让太史们歪曲事实记录历史,但太史们宁死不屈,崔杼杀害了太史伯、仲、叔,他最后并未杀害太史季,因为他害怕了。南史氏也是一位太史,他本想来接替太史季的位置,当他看到太史季安然无恙后才放心地离开了。(引导学生了解大体内容即可)

三、合作交流:

(一)默读课文,思考:

1、在这个小故事中,你觉得崔杼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2、你从课文的哪个段落知道的?

3、崔杼要求记录历史的太史们怎样写这段历史呢?

(二)学生自学,小组内交流。

(三)集体交流:

1、一生说,其他同学仔细听,画出描写崔杼的句子。

2、学生指名朗读1-2自然段,学生读画的句子。

3、出示句子:

(1)战国时代,齐国的国王齐庄公(名光),被相国崔杼杀了。

(2)崔杼串通几个人立齐庄公的兄弟为国君,自己独揽大权。

从这两句话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杀国君”、“独揽大权”等词语体会崔杼有很高的地位但仍旧不满足,很残暴。)(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崔杼大权独揽的地位以及残暴、易怒的个性。)

(通过两个句子的对比,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颠倒是非”的含义。)

四、拓展延伸:

1、如果这个位高权重并且非常残暴的崔杼对你提出了要求,你会怎样做呢?

2、当崔杼要求太史们在史书上写下“先君是害病死的”时, 太史们是怎样做的呢?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了解太史们均在竹简上写下了“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

(1)太史们分别怎样拒绝了崔杼的不合理要求的?

(学生分角色读课文2――4自然段,其余学生注意听,画出描写太史表情和语言的句子。交流描写太史表情和语言的句子。出示描写太史语言的句子。)

(2)朗读指导。太史的职责是什么?(引导学生了解太史的职责是:真实的记录历史)

面对崔杼这种不合理的要求,太史们心中会怎样想?(引导学生用“严肃、义正词严、临危不惧”的语气读句子。比赛读。齐读。)

(3)崔杼是个非常残暴的人,太史们为什么还要这样说,这样做呢?他们不害怕吗?(引导学生结合句子体会太史们“忠于职守,恪守本分”的高尚的精神。板书:恪守本分。)

3、当崔杼一次次的要求太史歪曲历史事实而一次次遭到拒绝之后,他的心理有没有变化呢?(学生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崔杼心理变化的词语。)

(出示:生气――大怒――气得说不出话来――生气并恐慌――长叹一口气。)

崔杼的心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引导学生体会太史们坚守本分的精神让残暴的崔杼也变得无可奈何,真言必将战胜谎言,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课文中还出现了另外一个记录历史的人――南史氏,他来做什么呢?

5、(指名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其他同学考虑南史氏前来做什么呢?作者为什么要写南史氏呢?(指名回答。引导学生体会“刚正不阿”的精神是太史们都具有的精神,理解“秉笔直书”含义。)

五、小结。

太史们这种不畏强权,不贪生怕死的坚守本分的精神,让我们坚信邪永不胜正。让我们向刚正不阿的太史们致敬!

六、检测:

篇三:秉笔直书

秉笔直书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8个认读生字,掌握写字表中的8个生字。

2.引导学生根据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优秀品格。

3.学会抓住重点词句(忠实、本分、不屈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要点,绘声绘色地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关于战国情况的资料。

学生准备:查找关于战国情况的资料,以及“国君”、“竹简”、“伯、仲、叔、季”、“相国”、“太史”、“齐庄公”的解释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

第二课时:指导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释词导入,激发兴趣

历史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了解历史才能变得更加聪明。喜欢听历史故事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林汉达先生带给我们的,描写战国时期在齐国发生的小故事――《秉笔直书》。(板书:秉笔直书。学生齐读课题。)

二、指导学习课题

1.战国时期离我们太久远了,在听故事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几个那个时期常用的特殊词语。(出示词语:“国君”、“竹简”、“伯、仲、叔、季”、“相国”、“太史”、“齐庄公”。学生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

5.小结:扫清了听故事路上的拦路虎,我们可以来欣赏这一个小故事了。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结合“秉”的象形字写法理解字的含义:拿、握。)

那“秉笔直书”又是什么意思呢?相信欣赏完这个故事之后你一定会了解了。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秉笔直书》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一)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崔杼独揽大权 伯仲 忠贞 屈服 颠倒黑白

2.指名学生领读生字。

3.出示重点、难点字:独揽 颠倒 秉笔直书。学生提示加点字的写法。

4.生齐读生字词,逐词理解意思。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一看课文中有几位主要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指名读课文。)

2.提问:课文中有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分别是谁?(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崔杼太史伯、仲、叔、季南史氏) 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3.小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崔杼杀害了国君“齐庄公”,他想让太史们歪曲事实记录历史,但太史们宁死不屈,崔杼杀害了太史伯、仲、叔,他最后并未杀害太史季,因为他害怕了。南史氏也是一位太史,他本想来接替太史季的位置,当他看到太史季安然无恙后才放心地离开了。(引导学生了解大体内容即可)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1.齐读;2.听写。

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提问:崔杼杀害了国君,却想让太史们歪曲事实记录历史,太史们并未按照他的话去做。在这个小故事中,你觉得崔杼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崔杼大权独揽的地位以及残暴、易怒的个性。)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了解崔杼的残暴以及位高权重,从而使学生想象人们对于崔杼的态度:害怕甚至于服从。然后引导学生了解太史们对崔杼不屈服的态度,在强烈的对比中使学生感受太史的刚正不阿。]

2.你从课文的哪个段落知道的?(指名朗读1-2自然段。)其他同学仔细听,画出描写崔杼的句子。

(学生指名朗读1-2自然段。学生读画的句子。)

(出示句子:)战国时代,齐国的国王齐庄公(名光),被相国崔杼杀了。

崔杼串通几个人立齐庄公的兄弟为国君,自己独揽大权。

从这两句话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杀国君”、“独揽大权”等词语体会崔杼有很高的地位但仍旧不满足,很残暴。)

3.谋杀国君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这样的人会遭到天下人甚至后世几代人的唾骂的,那么崔杼希望这件事让后世的人们知道吗?(不想)

那么崔杼要求记录历史的太史们怎样写这段历史呢?

(出示句子:) 崔杼要求

历史事实 ??国君光被相国崔杼杀害

(通过两个句子的对比,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颠倒是非”的含义。)

4.如果这个位高权重并且非常残暴的崔杼对你提出了要求,你会怎样做呢?

当崔杼要求太史们在史书上写下“先君是害病死的”时, 太史们是怎样做的呢?(指名回答。引导学生了解太史们均在竹简上写下了“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

(1)太史们分别怎样拒绝了崔杼的不合理要求的?

(学生分角色读课文2――4自然段,其余学生注意听,画出描写太史表情和语言的句子。交流描写太史表情和语言的句子。出示描写太史语言的句子。)

(2)朗读指导。太史的职责是什么?(引导学生了解太史的职责是真实的记录历史)面对崔杼这种不合理的要求,太史们心中会怎样想?(引导学生用“严肃、义正词严、临危不惧”的语气读句子。比赛读。齐读。)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当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在感悟文字的过程中接受文本所要传达出来的信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学习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机会,让学生在充分感受文本的基础上深入体会太史们所共有的坚守本分的精神。]

(3)崔杼是个非常残暴的人,太史们为什么还要这样说,这样做呢?他们不害怕吗?(引导学生结合句子体会太史们“忠于职守,恪守本分”的高尚的精神。板书:恪守本分。)

5.当崔杼一次次的要求太史歪曲历史事实而一次次遭到拒绝之后,他的心理有没有变化呢?(学生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崔杼心理变化的词语。)

(出示:生气――大怒――气得说不出话来――生气并恐慌――长叹一口气。)

崔杼的心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引导学生体会太史们坚守本分的精神让残暴的崔杼也变得无可奈何,真言必将战胜谎言,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教师小结:太史伯、仲、叔、季坚持自己的本分,宁肯舍弃生命也不歪曲历史事实的刚正不阿的精神征服了崔杼,让他心存恐惧地放弃了继续杀害太史来掩盖自己罪行的行为。故事到这里似乎应该结束了,可是课文中还出现了另外一个记录历史的人――南史氏,他来

做什么呢?

5、(指名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其他同学考虑南史氏前来做什么呢?作者为什么要写南史氏呢?(指名回答。引导学生体会“刚正不阿”的精神是太史们都具有的精神,理解“秉笔直书”含义。)

三、总结全文:太史们这种不畏强权,不贪生怕死的坚守本分的精神,让“谎言”灰溜溜地逃走了,让今天的我们能够了解更加真实的历史情况,让我们坚信邪永不胜正。让我们向刚正不阿的太史们致敬! 太史伯、仲、叔、季和南史氏的故事令人钦佩,你还知道哪一位太史的故事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去了解,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四、布置作业:

1.课后问题的简答;2.新课标。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