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记叙文童言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4:27:41 体裁作文
记叙文童言体裁作文

篇一:情动辞发 童言作文

情动辞发 童言作文

作者:周美云

来源:《启迪与智慧·教育版》2013年第07期

儿童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同样好的作文教学也应该有足够的方法和策略来有效应对作文教学中层出不穷的问题。联系日常教学实际,我发现在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仅有学生方面的原因,而且往往与我们教师的指导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下面我就浅谈一下我在这方面的发现及体会。

一、拨动心灵弦,情动而辞发

我认为好的作文教学,应该用真实的生活体验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起学生内心情感的喷发,从而达到词如泉涌、一吐为快的境界。在四年级的作文教学中,有一个单元的要求是写校园景象的。看到这个题目,我不禁皱起了眉头。每一届的四年级学生写这个题目几乎都是从校门写到教学楼,最后写到操场,形同复制。那么如何写出与从不同又出自心灵体验的文章呢?我苦苦思索着。过了几天,忽然下起了雨。看着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我不由得喜上心头,真是天助我也。雨中的校园不是别有一番情景吗?明确要求后,我带领学生出发,撑着雨伞在雨中慢慢游遍学校的每个角落。学生们三五成群,兴致高昂。回到教室后,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有的说,我们发现晴天松果是干的、像花瓣一样张开的,到了雨天就合拢了;有的说,我们发现西楼的墙缝里竟然长了一株植物,快有一尺高了,真不知没有水它是怎么长大的;有的说,我发现雨中的教学楼格外绿,像新的一样。每个学生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每个学生都似有一肚子的话急于要告诉他人。此时我抓住机会对学生说:同学们,那把你们今天的观察写成一篇作文,好不好?全班学生齐声答好,就连那平日一提起写文章就头疼的几个学生也回答得分外响亮。

四十分钟过后我把作文本收上来仔细批阅,那一篇篇优美的文章让我心花怒放。“哗哗哗是谁在唱歌?是小雨。小雨它像个顽皮的孩子,在校园里乱跳。它跳到桃叶上,在桃叶上滑溜溜梯;它跳到松树上,给松树洗澡;它跳到校园中孩子们的手里和雨伞上,在上面舞蹈。”这是一个顽皮的男生写的。“雨中的花儿,明艳夺目;雨中的大树,傲然挺立;雨中的孩子欢声笑语;雨中的校园,充满了生机。”这是一个开朗的小姑娘写的。“地上积满了雨水。月季花涨红了笑脸,在风雨中翩翩起舞。小树和小草都被洗刷得发亮。教学楼仿佛披上了一层薄纱。”这是一个羞涩的学生写的。就连班上平时写作文字数最少的刘阳也写了两页多,似有写不尽的话语。平日作文基本靠抄的董德志也在短短的三十分钟内完成了一篇四百多字的文章。

二、童眼看世界,童言写文章

五年级作文教学中有一次关于场面描写的练习。对于场面描写,学生第一次接触,非常陌生。那么怎么写好这一次作文呢?我灵机一动,有了,就先开一次别开生面的班会吧。班会不正是最好的也最平常的一种场面吗?于是我安排班干部在周二的班会课上组织同学们进行游戏

活动,务必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参加。班干部不负所拖,在击鼓传花、画鼻子、传悄悄话、幸运大抽奖四个游戏中圆满结束的这次热闹的班会。看着学生们一个个意犹未尽、激动不已的面孔,我趁热打铁,在黑板上写下了几个大字:一次____的班会。第二天我把作文本收起来翻开目录一看,题目都各不相同:一次有趣的班会、一次快乐的班会、一次别开生面的班会、一次有意义的班会……打开作文,仅仅是击鼓传花这一个场面描写,都是各有千秋。有的写道:鼓声响了,紧张的气氛充满了整个教室。同学们的目光随着花朵一起走。有的写道:鼓声咚咚咚地敲起来,同学们又高兴又惧怕,高兴的是可以与大家一起做游戏,害怕的是花传到我的手里鼓声停了,那可就“中奖”了。有的写道:鼓声响起,咚咚的鼓声一下一下像是敲在我的心上。同学们的表情都是激动又害怕。我心里说千万别轮到我。有的写道:随着鼓声的响起,同学们紧张地传递起来,生怕花落到了自己的手里。鼓声停了,“花落谁家”呢?原来落在了班里最腼腆的男生朱昊男手里。有的写道:鼓声开始,同学们拿到花以最快的速度、最敏捷的身手往后传。岳亘华更是惊惶失措,一拿到花就直接扔到了最后一排。全班哄堂大笑。有的写道:鼓声响起,同学们就手忙脚乱地你传给我,我传给你。只要花一到自己手里,就像烫手的山芋赶紧扔了出去。这枝花在同学们的手中飞速地传递着。鼓声停了,这朵花落在了朱昊男手中,他是我们班最羞涩的一位男生。班里一片热闹的景象。“朱昊男”、“朱昊男”在我们热烈的欢呼声中,他踌躇着,一步一挪上了讲台。主持人要求他读绕口令。他拿起纸条就读了起来。我们只看见他上嘴皮和下嘴皮飞快地翕动着,念的什么一个字也没听清。逗得同学们一个个前仰后合,哈哈大笑。这一个个欢乐的句子不正是学生真实情感的写照吗?这一篇篇充热闹的文章不正是学生内心的折射吗?这些句子,有的侧重于心理描写,有的侧重于动作描写,有的风趣,有的直白……学生的思维不同,组织语言的方式不同,感受的侧重点不同,写出的句子就如满园绽放的鲜花,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美丽。花有百样,人有不同,文章也应异彩纷呈。好的作文教学,教师指导就犹如一根连接学生内心的导火索,点燃了这一头,很快就会烧到学生心里,炸开学生情感的“火药桶”,打开了学生倾诉的欲望,激发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方式进行表达,用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出内心独特的感受,展现各自眼中不同的世界。

篇二:让学生作文回归童言童趣

让学生作文回归童言童趣

浏览次数:486

作者:姜玉彩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笔者曾看到某校一位教师的作文教案,他要求学生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作文,并一定要按照教师给出的提纲来写。提纲包括下述内容:

1.家乡在哪里?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可否是自己最喜欢的地方?

2.这里有什么样的著名景观?

3.最吸引我的自然景观是什么?名称的由来?介绍要由远到近,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描写特点时要从早到晚,从春到冬。

4.还有哪些其他方面的吸引力?比如山、水、花、草、树或者动物。

如此机械与刻板,哪里还能让孩子直抒胸臆?哪里还能让孩子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写文章就是要直抒胸臆,能引导孩子写出他们自己所见、所闻、所想即可。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在当下的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过度强调“文以载道”的倾向还是很明显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强调“文以载道”的传统,中国传统文学观以儒家伦理为根本,这种文学观一直在强调文学的政治教化作用。不是说不能赋予文学以社会教化功能,但是,如果泛滥了,问题就大了。 遗憾的是,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流传至今,这是很多小学教育者至今仍没有意识到的问题。过分强调“文以载道”、引导学生写道德文章的现象屡见不鲜。

具体表现在:很多小学老师在讲解文学作品时,往往忽略美学价值,偏重思想内容。在主题思想先入为主的基础上,教师自行或者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比如,小说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文章揭露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文章表现了某某人什么样的精神?这样的总结归纳,长期以往,必然给学生灌输一种思维定式:我的作文一定要思想深刻或者弘扬真善美,也要给人以有益的启发。于是,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小学生作文:开头便是一个大帽子,主题宏大,结尾还要搞总结,去升华主题思想。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能有什么人生阅历?会有多深的思想?叙事勉强可以,评论驾驭不了,便只好牵强附会,生拉硬扯。正像一个小小脑袋,顶个大锅盔。

小学生作文该怎么教?语文教学大纲中说得很清楚,中年级学生应“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高年级学生应“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读书笔记、书信

等,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相关大纲中还特意提到语文教学中关于习作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 主题先行的文章不是不可以写,但不适合天真烂漫的孩子写。写这样的道德文章,只会增加孩子作文的畏难情绪,导致他们丧失写作的乐趣。

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比如,引导学生写他们熟悉的人、事、景、物,写他们自己的喜怒哀乐。学生只有写他们熟悉的人或者事,才能驾轻就熟,更容易说真话,表真情,现真意。在这样的作文教学中,我们才会发现孩子们诸多的童言童趣。我个人认为,小学生能写出这些就足够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必向孩子讲授过多的所谓理论和方法,甚至作文的套路,这些都可能束缚学生的自由发挥。

有人将“无邪”解释为思想纯正,但看那些诗经题材,涉及农事、祭祀、军事、爱情等,十分复杂,将无邪解释为思想纯正,当属臆断,不足

记叙文童言

为据。

我认为,无邪,是直的意思。即《诗经》三百篇,概括而言,都是出自真情,是感情自然而然的流露。

《文心雕龙》也认为,文学作品就是心与物交融的结果,其在《物色》篇中说,所谓“物色之动,心亦摇焉”,“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提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主张。孩子可能理解不了这样的道理,但是教师不能不了解。因为只有做到这些,才能“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源”。笔者曾给学生每人发一粒绿豆,让他们观察在湿润环境下绿豆发芽生长的过程,并记下来。这时每个学生都不觉得作文难了,写作速度快,质量也比较高。其中有个学生是这样写的:“原来的绿豆宝宝小小的,现在的它胖胖的,像一只吹得鼓鼓的微型气球!它的颜色为什么又变浅了呢?让我来告诉你们吧!这是因为当绿豆宝宝长大了,它把衣服给撑破了。露出它那又白又大的大肚子。我仔细地看了又看,发现原来侧面的那条白道里面竟然冒出了一根小白芽,我觉得最有趣的是,如果那根小白芽是黑的,那简直就是一只活生生的小蝌蚪呀。”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但凡要求孩子写自己经历过的事,就写得妙趣横生,不乏神来之笔。让学生写自己生活中的真事与真情,应当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方向。 (作者姜玉彩,单位系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早春园小学)

篇三:童言无忌个性张扬

童言无忌个性张扬

童言无忌,是指儿童的语言淳朴、大胆、率直,不顾情面,少有顾忌。如果我们经常留心倾听学生的语言会发现儿童语言极为丰富,有的娇憨十足,冒着傻气;有的振振有词,咄咄逼人,透着虎气;有的想象奇特,极有灵气;有的直揭人短处充满正气。然而,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自身语言的艺术魅力,加之受书面语的限制,作文中就很难见到这些傻气、虚气、灵气、正气的话语,童真就难以显露出来。

近一年来,我带了一个二课小组,写作与阅读。个别孩子是敢说敢做,多数孩子中规中矩。刚开班时,让学生彼此做自我介绍,再说一说你记忆最深的一件事,一些学生不敢说,一些学生能够说下来,就是口头语多,跳跃性大,不够连贯,没说到要求上去。我还想再摸摸底,就布置了一篇小习作,让孩子们写一位任课老师,字数不限,只要求写出那位老师的特点,比如动作、语言、神态等等。结果呢没几个学生写出来。问他们为什么写不出来,有的说肚里无词,有的说不敢写,有顾忌。于是,我就想,怎样才能让孩子想写、敢写、会写?我想起在《小学生作文指导》这本书上看到过的一句话;“作文,就是写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能“不拘形式地”进行表达。那么要适应新的要求,作文教学必须“返朴归真”,彻底摒弃一切违背写作规律,阻碍个性展示的套路、模式,把难度降下来,回到自然的写作状态,给学生以自由飞翔的双翼,让他们解放自我,张扬

个性,施展创造潜能,从而开辟出广阔的习作天地。

一、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敢说”才能彰显个性,幼年期的孩子思维不受任何限制,他们的思维是大胆的、自由的和富有创意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创造性思维会逐渐被刻板划一的思维方式所替代,其中一味地要求“合理”是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所以,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敢说,说真话,并向《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小林校长学习,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比如围绕一个话题让学生互相交流,必须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然后再让学生在大家面前说出自己的真实的经历、独特的想法、丰富的感受,适时给予他们中肯的评价,让学生认识真我,走出雷同显个性。

二、淡化文体形式,激发写作欲望

我主张习作训练应该从学生主体的认识出发,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从内容入手,想写就写。《课程标准》把小学生的作文定位为习作,强调“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只有当学生是自由表达的时候,才可能出现有创意的表达、有个性的表达。生活中的万事万物,学生只要觉得有意思、有表达的欲望都能入文,就能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表达出来,原汁、原味、原生态,淳朴中显个性。一个学生在《家庭趣事》中写到:怎样才能让爸爸出声呢?有了,我就假装是邻居张叔叔吧。敲门“咚咚,老艾呀!我们家大勺坏了,借一下大勺。”“好的。”“哈哈!”爸爸终于上当了,出声了。一场欢快的家庭游戏展现在眼前,父子之间的亲密让人羡慕。

学生在写作实践中不断训练,把文章写得文通字顺了,才有可能谈及技巧,谈文体形式。

三、表达真实情感

《课程标准》强调一定要落实“感情真实”的要求,要力戒目前习作中普遍存在的假情、矫情。小学生习作要表达真实情感,势必“写真自己”,促发学生为情造文,随情练文,有感而发。这学期开学我校变化很大,六年级分出去,对三、四、五年级进行分班,从原班级中抽出一部分学生重组一个新班。我就以“开学新变化”为内容让学生写一篇习作。一个学生写道:“9月13日,是我最伤心的日子,早自习的时候,老师念分走的学生的名字,我仿佛听到我的名字,再听又不大清楚,这时同桌告诉我,的确念到我的名字,我顿时眼泪汪汪,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我哭了好半天,也不愿出教室。”这是学生对现实的写真,更融汇了学生真实的情感。生活时时处处都会让学生产生情感的波动,我们就致力于让学生的情感真实地反映在习作中。即使有时学生的情绪情感似乎飘忽游走,但这是原生态的、最真实的表露,同时也是最具人文特性、童真稚趣以及独特个性色彩的情感表现。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能真正实现“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情”。

四、随笔作文

小学生习作应当定位“练笔”,强调随意地进行习作训练,概称“随笔”。我让学生自备一本专门的记事本,作随时作文的记录之用;并引导学生在记事本中开辟各种习作专栏,如百字见闻、收获心情、

玩后记录、故事连篇、大自然拾趣、童话世界、想象时空等等。这些专栏的题材都针对性的源自于生活以及对生活的想象,带有浓厚的写真色彩以及学生个体生活的独特性。一天窗外正在落雪,我就让学生以《雪》为题即兴作文,学生写得是各具特色,欣喜与快乐洋溢纸间。这次练习给了我很大触动,真是言由心生,生活是写作的不竭源泉。

返朴归真,释放学生习作的空间,让学生自由表达,才能张扬个性,体现风采;同时从本质上激发学生习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这将是未来习作教学发展的必然。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