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叙事中渗透感悟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4:24:33 体裁作文
叙事中渗透感悟的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语文是思想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识字、阅读、写作等教学活动中,都可以向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韩愈强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德育工作不仅仅是阅读教学中的任务,作为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课中的德育教育也不可忽视,作文教学中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认识事物的习惯和能力,训练学生运用书面语言及一定的章法技巧等编织再现事物,达到一定的写作技能。学生在观察、感悟、分析事物进而写作文章的一系列过程中,必然会触发种种思想情感,对所写事物产生并表达出一定的见解或评价。可见作文教学也应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责任。

作文是心灵的写照,是认识的再现,是感知的流露。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感情就有什么样的文章,叶圣陶先生说过“文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文如其人,作文和做人相一致,教文和育人相统一。在作文的过程中育人,在育人的过程中作文。

一、作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内容

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其内容丰富多彩,爱国主义教育、前途理想教育、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哲学思辩能力教育均可贯穿其中。笔者以为,在作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内容应以发展学生的感知生活的理性思维能力为主。如前文所述,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双观察生活的眼睛,没有一颗感知生活的心灵,没有一颗思考生活的大脑,其作文必然内容贫乏,思想苍白,表现无力,而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正是德育教育常常被忽视的几点。具体来讲,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受某些因素的影响,当代学生对身边的一切似乎缺乏感动,表现出来的常常是麻木与冷漠,而且更津津乐道于生活中的黑暗与丑陋。在他们的情绪里,愤怒多于感动,网上流行的“愤青”就是表现之一。反映到学生作文中,内容多数是批判与揭露,感情多数是诅咒与鞭笞,在文字表达上较为精彩的也往往是这一类作文。要求写作歌颂与赞美的文章,他们常常无从落笔;抒发美好情操的文章,他们也写得言不由衷。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如何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让这种美引起学生心灵的震动,从而进行德育教育,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形成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心态大有帮助。

2.继承美德,形成正确的处世态度。中学生涉世未深,对人对事往往意气用事。其实,生活即交往:人与自然的交往,人与人的交往。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的自我意识强烈,但宽容、合作等意识较差。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反思其与人交往中的是非对错,从而发掘写作素材,对形成其正确的处世之道是十分必要的。

3.辩证思考,培养正确的认知观念。如前文所述,学生的幼稚与单纯,导致他们在认识事物时,非对即错,非此即彼。在写作教学中,就要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身边的一切,凡事有利的一面,也有弊的一面,看事物要用辩证的眼光,发展的眼光。这些均可通过在学生发掘素材、形成文章时进行必要的点拨和指导。

二、作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环节

作文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指导和学生作文的合作过程,是一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密切结合的过程,是一个教——学——做的统一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的渐进过程,是一个真、善、美的完善过程。

一篇作文的教学过程,一般包括命题、指导、批改、讲评四个相连的不同阶段。这四个阶段一环套一环衔接很近,但每个阶段又有各自不同的职能。

(一)在作文命题中育人

作文的命题对学生的写作思路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应重视命题的设计,引导学生确立积极健康的写作思路,启发他们寻找生活中的真善美,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命题。如《我的妈妈》、《我敬佩的一个人》、《难忘的一件事》、《夸夸我们班里的小雷锋》等。也可结合学校活动、班队会活动命题。例如结合革命传统教育命题:《参观 (某处革命遗迹)有感》。结合课外活动命题:《我是绿色小天使》。还可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命题。例如“五一”劳动节前后命题:《我是劳动小能手》。庆祝建国活动,五四运动,鲁迅诞辰日,教师节,中秋节,元旦等组织学生进行征文比赛,进行回顾,展望,畅谈,展览,庆祝活动,以此让学生了解历史,学习先辈,增加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珍惜时间,热爱生命。

(二)在作文指导中育人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大千世界,万花筒般的社会现象每天都呈现在学生面前。有新也有旧、有是也有非、有善也有恶。如何引导学生判断是非,区别荣辱、分清好坏,把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使其认识逐步靠近真理,使其感情逐步走向健康,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例如,在一次续写作文指导课上,题目为《妈妈的生日》。文章的起因是:刘明的妈妈是一位优秀教师,今天是她50岁的生日。根据提供的起因,要求续写生日的经过和结果,合理想象刘明的妈妈是怎样过生日的。学生们畅所欲言,有的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该大摆酒席,请亲朋好友热闹一番。有的说,刘明的妈妈是优秀教师,一心扑在工作上,也许不会想到如何过生日。有的说,生日不会忘记,可她是一名优秀教师,生活一定很俭朴,所以过生日会很简单。由于学生看法不一,老师针对实际情况,要求学生按照“刘明的妈妈是优秀教师”这句话展开合理想象,肯定了刘明妈妈生日过得简单和关心学生忘记自己的生日的想象是合理的,而大摆酒席请客收礼不合乎优秀教师行为。经过启发,学生对“生日热闹”作了修改,认为热闹不应该是铺张浪费。刘明的妈妈教了二三十年书,桃李满天下,学生会来庆祝,也会带来礼品。但礼品不会是烟酒之类,而是在工作中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向老师报喜。刘明妈妈一定特别高兴。这样的生日一定过得特别有意义。

(三)在作文批改中育人

学生从学词造句到缀段成篇,正像孩子学走路一样,得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教师要象教孩子走路一样,积极加以引导。教师在作文批改中,要高度重视思想内容方面,要十分注意学生作文的思想内容是否健康,主题是否积极有意义,选材是否实事求是,认识是否正确。记得一个学生在《发生在班里的一件事》这篇文章中,写到这样一段话:

那天课间,教师里寂静无声,同学们都在认真地订正刚发下来的数学试卷中做错的题目。我因为得了100分,便随手把试卷放在课桌上,津津有味地看起了《格林童话》。我正看得入神的时候,同桌,一个学习特别笨的同学用胳膊碰碰我,轻声说:“借我用一下。”说完,就伸手要拿我的试卷??

这篇作文的思想内容上暴露出一个问题——对同学不够尊重,有骄傲自满情绪。在批改作文时,我找到这个学生,了解他为什么这样写,他说本来他学习就特别笨嘛。经过耐心教育,这个学生把文章中的“学习特别笨的同学”改为“×××同学”,并对有些内容和提法也作了相应的修改。由此可见,改文必须注意育人。作文的批改也能达到育人的目的。

同时在批阅中也能发现学生对社会、对学校、对教师、对人生的偏见或者是思想深处某种消极的情绪,通过批语或讲评予以纠正,使学生能健康地成长。

我们常说:“作文即做人。”真诚的抒写美好的情感,可以陶冶写作者的美好情怀,培养人的悲悯心、宽容心、责任感、自我反省精神、宽广豁达的胸怀??一个人格健全、心智

成熟的人,应该具备这些品质。反过来,一个写作者若将自己至于世界之外,以旁观者的姿态,冷眼看世界,以嘲讽的口吻指点着世间的一切,那他是一个真正的批判者吗?真正的批判者应该是爱生活、爱世界、爱众生的。

(四)在作文讲评中育人

文章贵在真实,人格重在诚实。一些学生在写作文时借助范文,虚情假意,或者编造情节,堆砌词语,脱离生活实际。一次训练学生仿写,结果有的学生大段抄录课文,把仿写变成了套子。除了改动少量词句,其余都是书上的现成话,这怎么叫作文呢?在讲评课上,我们要告诉学生,写作文要把自己想写的事情老老实实地写下来,不夸大,也不缩小,不说假话或大话,要写真心话,写朴实的、有真情实感的话,不能凭空编造。仿写重在“仿”上,借鉴与范文相同的写法,采取与范文相同的结构,运用与范文相似的句式,写“自己”的文章。文章既要有模仿、借鉴,又要有创新。经过修改,学生仿写的作文有了很大的进步。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学生作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将以广阔的空间,丰富的活动,唤起师生间平等的对话、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以使学生的道德生命获得自由生长。我们通过美育的方式来塑造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学生进行陶冶和教育,这种德育途径比较间接、含蓄,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净化。

总之,作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途径,也是语文教师教书育人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要牢牢掌握这一手段,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篇二:作文中渗透德育的案例

作文课中如何渗透德育

——《学会感恩》的作文教学案例

黄陂姚集中学 潘红辉 18971449228

作文是心灵的写照,是认识事物的再现,是感知的流露。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感情就有什么样的文章,叶圣陶先生说过“文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文如其人,作文和做人相一致,教文和育人相统一。在作文的过程中育人,是渗透德育教育的再现。现以我的一次作文指导课——《学会感恩》为例,谈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一、创设故事情景,渗透品德教育

导课环节,我先让学生听故事《一杯牛奶》,听完后想一想,其中蕴含了怎样的道理?故事讲述的是:一个生活贫困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在他疲惫万分,饥饿难耐,绝望地想放弃一切的时候,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笑着递给了他一杯浓浓的热牛奶。男孩从此对人生重新鼓起了勇气。许多年后,他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后来,一位病情严重的妇女被转到了那位著名的外科大夫所在的医院。无意中,大夫发现那位妇女正是多年前在他饥寒交迫时给过他那杯热牛奶的年轻女子!一直为昂贵的手术费发愁的那位妇女硬着头皮办理出院手续时,在手术费用单上看到的是这样七个字:手术费:一杯牛奶。

像这样的故事导入的方法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然后顺势引出“感恩”话题,并让学生扪心自问:你有感恩之心吗?(学生闭上眼睛,以手扪心,拷问自己)。只有让学生感兴趣,才能去激发他们的情感。

二、搜集交流材料,渗透品德教育

为了让学生能更丰富地掌握素材,可以在作文课前几天布置搜集资料的任务,然后在作文课上交流。当然,学生基础比较好的学校或班级也可当堂直接交流。例如名言:“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谚语 );再如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又如典型故事:感动中国人物田世国割肾救母,寓言故事:东郭先生与狼等。

学生在搜集交流这些故事的过程中,了解了许多人物感恩的先进事迹,知道了许多有关感恩的名言诗句,潜移默(转 载 于:wWW.zw2.Cn 爱作文网)化中领会了应当感恩的道理,也为写作打下了很好的素材基础。

三、调动生活体验,渗透品德教育

我在作文课上做了一个现场调查:你是否了解你的妈妈:请说出你妈妈的生日、体重、身高、穿的码鞋、喜欢的颜色、喜欢的水果、喜欢的蔬菜、喜欢的日常消遣活动等。然后让学生比较父母为“我”所做的事和“我”为父母所做的事,让学生明白要感恩父母。进而启发设问:除了要感恩父母以外,你还应该感谢谁?学生发言后归纳:我们需要感恩的有:父母的呵护、哺育;老师的指导、教诲;朋友的关心、提醒;自然的恩赐、赋予;失败的鞭策、启迪等等。然后让学生说说该如何感恩?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点拨:

感恩来自心灵深处的真诚,不一定要惊天动地,在爱的天平上一杯清茶和一座豪宅是等值的。

经过启发教育,学生既学会了观察生活,又学会了做人。学生在寻求情感的倾诉中,懂得了亲情的珍贵,懂得了珍惜与感恩。学生学会了以感恩的心态看待父母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学会了饱含着激情去抒写平常的事情,也在无形之中增进了学生与亲人之间的情感,使学生们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学作文也在学做人。

四、欣赏音像资料,渗透品德教育

在整节作文课中,我播放了两次歌曲,一次是在做了解妈妈的现场调查时播放《烛光里的妈妈》,在饱含深情的吟唱中,学生更能感受母爱的伟大,领会到要感恩父母的道理。另一次是指导课结束时,全班跟着音乐齐唱《感恩的心》,在整节课的铺垫后,学生唱的很动情,说明学生真的受到了感染熏陶。

写作文忌讳“假、大、空”,“假”即虚情假意,学生无感而发当然没有真情。作文课只有真正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写出满含真情的作文。因此,作文课中德育的渗透,既是写作本身的需要,也是学生做人成人的需要。

篇三:作文中渗透德育的案例

作文课中如何渗透德育

——《学会感恩》的作文教学案例

作文是心灵的写照,是认识事物的再现,是感知的流露。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感情就有什么样的文章,叶圣陶先生说过“文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文如其人,作文和做人相一致,教文和育人相统一。在作文的过程中育人,是渗透德育教育的再现。现以我的一次作文指导课——《学会感恩》为例,谈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一、创设故事情景,渗透品德教育 导课环节,我先让学生听故事《一杯牛奶》,听完后想一想,其中蕴含了怎样的道理?故事讲述的是:一个生活贫困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在他疲惫万分,饥饿难耐,绝望地想放弃一切的时候,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笑着递给了他一杯浓浓的热牛奶。男孩从此对人生重新鼓起了勇气。许多年后,他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后来,一位病情严重的妇女被转到了那位著名的外科大夫所在的医院。无意中,大夫发现那位妇女正是多年前在他饥寒交迫时给过他那杯热牛奶的年轻女子!一直为昂贵的手术费发愁的那位妇女硬着头皮办理出院手续时,在手术费用单上看到的是这样七个字:手术费:一杯牛奶。

像这样的故事导入的方法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然后顺势引出“感恩”话题,并让学生扪心自问:你有感恩之心吗?(学生闭上眼睛,以手扪心,拷问自己)。只有让学生感兴趣,才能去激发他们的情感。

二、搜集交流材料,渗透品德教育

为了让学生能更丰富地掌握素材,可以在作文课前几天布置搜集资料的任务,然后在作文课上交流。当然,学生基础比较好的学校或班级也可当堂直接交流。例如名言:“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谚语 );再如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又如典型故事:感动中国人物田世国割肾救母,寓言故事:东郭先生与狼等。

学生在搜集交流这些故事的过程中,了解了许多人物感恩的先进事迹,知道了许多有关感恩的名言诗句,潜移默化中领会了应当感恩的道理,也为写作打下了很好的素材基础。

三、调动生活体验,渗透品德教育

我在作文课上做了一个现场调查:你是否了解你的妈妈:请说出你妈妈的生日、体重、身高、穿的码鞋、喜欢的颜色、喜欢的水果、喜欢的蔬菜、喜欢的日常消遣活动等。然后让学生比较父母为“我”所做的事和“我”为父母所做的事,让学生明白要感恩父母。进而启发设问:除了要感恩父母以外,你还应该感谢谁?学生发言后归纳:我们需要感恩的有:父母的呵护、哺育;老师的指导、教诲;朋友的关心、提醒;自然的恩赐、赋予;失败的鞭策、启迪等等。然后让学生说说该如何感恩?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点拨:感恩来自心灵深处的真诚,不一定要惊天动地,在爱的天平上一杯清茶和一座豪宅是等值的。

经过启发教育,学生既学会了观察生活,又学会了做人。学生在寻求情感的倾诉中,懂得了亲情的珍贵,懂得了珍惜与感恩。学生学会了以感恩的心态看待父母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学会了饱含着激情去抒写

平常的事情,也在无形之中增进了学生与亲人之间的情感,使学生们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学作文也在学做人。

四、欣赏音像资料,渗透品德教育

在整节作文课中,我播放了两次歌曲,一次是在做了解妈妈的现场调查时播放《烛光里的妈妈》,在饱含深情的吟唱中,学生更能感受母爱的伟大,领会到要感恩父母的道理。另一次是指导课结束时,全班跟着音乐齐唱《感恩的心》,在整节课的铺垫后,学生唱的很动情,说明学生真的受到了感染熏陶。

写作文忌讳“假、大、空”,“假”即虚情假意,学生无感而发当然没有真情。作文课只有真正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写出满含真情的作文。因此,作文课中德育的渗透,既是写作本身的需要,也是学生做人成人的需要。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