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济南的名人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0:39:04 作文素材
济南的名人故事作文素材

篇一:【探古寻幽】讲述济南老街巷故事:鞭指巷

【探古寻幽】讲述济南老街巷的故事:鞭指巷

泉城路路北有一条叫“鞭指巷”的小巷,宽有丈余,刚刚错开两辆人力三轮车,北起双忠祠街,南至西门大街(今泉城路),全长380米,最早它是土路,后来路面全都铺上石板,从南头走到北头顶多一支烟的时间。鞭指巷在全市的街道中,它不算长,路面也不算好,可是它的名气却不小。鞭指巷是一条有着千年历史的老街,是济南最后的老巷了,巷口挂着市民评选出来的最喜欢的老巷的称号。也许不用评选了,因为候选者寥寥无几了。

鞭指巷的由来

自明朝设府以来,济南老城的中西部就成为当时省、府、县各级衙门的所在地,鞭指巷所在的位置邻近布政司、都司、都察院等衙署,多住有高级官吏。

康熙年间,济南的手工业发展很快,此巷内逐渐有了若干家经营鞭子、缰绳、马鞍等牲口用的皮具的手工作坊,也有了票号钱庄、大户宅府,形成了颇聚人气的街巷,和旧城西门外的剪子巷、篦子巷、花店街一样,久而久之这条街巷便被称之为“鞭子巷”。后该巷因一段民间传说,而脱俗附雅,故成为“鞭指巷”。

鞭指巷的传说

乾隆下江南,驾临济南的时候,他游了趵突泉,经西门进城,去珍珠泉畔的巡抚衙门休憩。路上刚刚观看了西门外护城河的水景,在西门内又看到城里一片繁荣景象,好不高兴。忽然,乾隆皇帝的坐骑在鞭子巷的北口停住,他见此巷特别清洁安静,不禁问了声是何街名?随员有内阁大学士刘墉,他以聪明机智、能答善辩著称,虽然知道是鞭子巷,但觉得这个名字太俗气,和乾隆皇帝的雅兴很不协调;而乱编地名又怕落个欺君之罪。刘墉便察言观色,瞧着乾隆皇帝手拿马鞭边指边问的样子,回答说:“此巷蒙天语垂问,御鞭所指,实为恩幸,可名之为鞭指巷。”乾隆皇帝对取名“鞭指巷”十分满意,为此还赏赐了刘墉。当天,那些善于见风使舵的高级官员们,包括巡抚、布政使,急忙传谕济南知府和历城知县:“皇帝恩允赐给街名,乃千古未有之幸事,实为济南全城之恩荣,速即改称!”从此,鞭指巷的名字就在济南叫开了。

鞭指巷的状元

鞭指巷早年间大部分住户,都是在济南府官僚或者富商,这里有很多院落都是三进的四合院,文革期间,因鞭指巷带有“四旧”色彩,红卫兵将街名改名为云彩街,上世纪八十年代又改回“鞭指巷”。

“状元府”是清朝末年第105位状元--陈冕的府邸,是济南老城遗存最好的一处独具特色的古建筑,1948年济南解放时,9号大院的门额上还悬挂着光绪皇帝御赐涂金的“状元及第”匾额。可惜由于近年来的城市改造,在丁宝桢、马国翰等清代名士的故居于近年相继拆除后,状元府的大部分建筑已经被拆除,府第门楼上也草高近尺,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唯一保留比较完好的鞭指巷9号、11号在巷子的北段,通过有些破败的门楼还可以看出旧时的繁华,这里就是据考证其实这两处院落只是状元府的一部分,原来状元府还包括西熨斗隅巷16号、20号、22号、24号等院落当年也是状元府的组成部分。

今日的状元府仅存有两个大院。站在鞭指巷北头南望,门西有两座气势非同一般的门楼进入人们的视线,高大的门楼,飞起的正脊,衬托着蓝天白云,显示出高贵的状元府气派。谈起状元府的变迁,老人们无不充满感慨。其实何止是状元府,这条老街上有着“老济南”太多的记忆。

陈冕的名人故事

清咸丰九年(1859年),陈冕出生在济南鞭指巷“陈家大院”。出生前,其父陈恩寿梦见众百姓赠送一顶精致官帽,祝其后人成为国家栋梁之才,故生子名“冕”,字“冠生”。

陈冕自幼天资聪颖,为了使他早成才,父亲陈恩寿聘请了自己的好友、山东举人第一名的王芷庭作陈冕的私塾教师,私塾书房设在鞭指巷9号西八院现为西熨斗隅20号 ,门前曾挂有“小墨墨斋”牌匾。光绪九年(1833,24岁的陈冕高中癸未科殿试一甲一名,成为清代第一百零五位状元。自此,陈家大院才被人称为状元府。

据考,状元府原先有八个院落,东西总长100多米,南北宽40多米。这八个院落相互分离又户户相通,花园、书房、阁楼、庭院,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原先,整座状元府北起双忠祠街,南至将军庙街,东起鞭指巷,西至西熨斗隅巷。

陈家大院主要由陈冕的祖父、曾任山东盐运使的陈显彝建造,陈冕的父亲陈恩寿历任莱阳、恩县、长清等县县令及知府,一生乐善好施,时称“山东善人”。陈冕中状元的那一年黄河决口,陈恩寿捐数万银两救灾,还命人在黄河边上舍粥赈济灾民,并亲自划着救灾船救助被困居民,终因操劳过度,于同年去世。临终前勉励陈冕“不要做空头状元衔,要多为百姓做善事”。

陈冕的一生虽然只有短短34年,却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他主张废八股,用策论,重点就黄河治理等问题向朝廷献策。1893年,山东再次遭遇黄河水患,陈冕毅然挑起父亲未完成的重担,奔走呼号,募捐钱财,他甚至变卖了自己在济南的许多房产,只留下几个四合院供自己家庭居住。不幸的是,陈冕也因为赈灾过度劳累引发疾病,在鞭指巷状元府中去世。陈冕出殡时,从西门到状元墓的路上,挤满了送葬的百姓。

一条老街的变迁

鞭指巷保留了很大一部分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四合院建筑,这条街清代主要是居住区,大部分住户为官僚、富商,民国时有少部分旅店、布店、钟表店、钱庄等。

鞭指巷70号大院,是济南少见的西洋建筑和中国传统四合院相结合的比较美观合理的建筑,大门坐东朝西,砖石结构,临街高大的西式拱形门楼,花脊高翘使门楼挺拔精神,整个院落小巧别致,房屋均为小瓦覆顶花脊,该四合院原为布行。

清末民初,鞭指巷中部还有一家“熊家扁食楼”非常出名。扁食也就是现在人们常叫的水饺。山东人吃扁食历史悠久,据目前所知,唐代已有关于扁食的史料,明代已经普及。到清代,《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的作品里有“扁食捏似月牙弯,咸上凉水锅不沸”的描写。

鞭指巷的景象,很窄,很沧桑,老屋深深,貌似已经没人居住,等老巷的居民都搬走了,老巷还会存在吗?

篇二:【探古寻幽】讲述济南老街巷故事:上新街

【探古寻幽】讲述济南老街巷的故事:上新街

上新街位于济南市中区的东北部,因为街道地势自北而南,步步上坡,取名为上新街。民国初年,形成街道。1924年《续修历城县志》附“济南成厢图”中,街南段标注上新街,街北段标注半边店街。1980年整顿换制门牌时,将饮虎池前街(即半边店街)、上新街棚户区并入,统称为上新街。

上新街片区由多个亟待历史建筑构成了独特的住宅文化,其中杂糅了古典园林的某些建筑风格。这里有建于1905年的广智院、南新街51号院内西侧小洋楼、108号院红砖小楼、“景园”门楼、上新街北口“国货商场”街牌,以及“济南万字会”、“济南共和医院”、“浸礼会南关教堂”、“齐鲁大学”旧址等一批近代优秀历史建筑与近代特色民居院落。

这里当年名流政要云集,曾居住着齐鲁大学的学者、政府高官、洋务代办,以及民族企业创办人,像老舍、方荣翔、黑伯龙等人的故居均位于此;这里曾经是济南圩子墙外的中心,也是整个老济南的文化和政治中心,是人文价值最为集中的片区,从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来说,这里在济南是独一无二的。

“景园”门楼

“景园”门楼是在街中部西侧有一座临街门楼,上方正中的青石上镌刻着两个苍劲的大字-------景园。这座门楼是典型的中西建筑风格混杂的作品,也是这条街上最漂亮的门楼,在门楼两侧石墙上还各有两个拴马石,已经被磨得十分光滑,显示出深深的历史印痕。门楼修建得非常精致,有一种说法是,这清末两淮节度使王占元的故宅。

108号院红砖小楼

上新街北口“国货商场”街牌

济南万字会全称红十字会济南道院。在济南市上新街南首。始建于1934年,1942年竣工,南北长215米,东西宽65米,坐北面南,共同体进院落。依主轴线对称排列,依次为照壁、正门、前厅、正殿、后阁;两侧辅以配厢。门厅殿阁均高起于石砌台基之上,钢筋混凝土结构,附以砖石砌体和木材装修,是一处现代工艺技术与传统建筑造型相融合的仿木作殿堂建筑。

三进院是道院总体建筑的核心,正殿面阔9间,进深4间,围以34根外檐圆柱,环成回廊。殿前出卷棚敞厦,在阔5间,深3间,厢均独立台基,主从分列,突出了正殿的巍峨严谨。文光阁居后院,二层,主体面阔进深各2间,左右两翼面阔进深各2间,整体成十二角,取日十二时,年十二月之象征。碑亭2座分立阁前,内置汉白玉石碑一块,铭记道院筹建始末。

1954年辟为山东省博物馆历史陈列室。

建于1905年的广智院

广智院是非常重要的文物,因为这是当时整个北方最早的自然博物馆之一,可以说在全国也是开风气之先的大手笔。在建成时这里就是博物馆,后来又长时间作为博物馆使用,加上其建筑本身就是一件重要文物和艺术品,所以其价值不必多说,这样上百年的博物馆建筑在全国也找不出来了,所以一定要原貌原址加以保护,这个地方如果失去了,济南将丧失掉近代史上最为重要的历史见证,也将使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变得残缺断裂。

从上新街、南新街一直到广智院,再加上南面的山东医科大学——— 现在是山东大学西校区,也就是原来的齐鲁大学,还有上新街南口的万字会旧址等,组成了一个面积和含量相当可观的老片区,其中存留的老街巷、老建筑非常丰富,有教育建筑、宗教建筑、文化建筑、名人故居及济南特色民居等,式样繁多,又

篇三:【探古寻幽】讲述济南老街巷故事:将军庙街

【探古寻幽】讲述济南老街巷的故事:将军庙街

济南将军庙街位于泉城路以北,高都司巷以东,鞭指巷以西,在这条短短的老巷子里曾经并列着四座庙堂,自东至西依次是城隍庙、将军庙、慈云观和天主堂,街因庙得名,上世纪曾易名“云彩街”,1980年又恢复“将军庙街”名。 将军庙里供奉的是清代的济南人刘猛,他的故事颇有些传奇色彩。民间传说中,刘猛是雍正年间一位智勇双全的常胜将军,功绩显赫。他的夫人是一位绝代佳人,忠贞而贤惠。雍正贪色,设计将刘夫人召进宫内,图谋不轨,被刘夫人拒绝。次日,刘猛接到陪皇帝狩猎的御旨,他欣然随雍正去西山猎区。谁知,耿直豪放的刘猛却中了奸计,连人带马从山上摔了下来,当场身亡。身在宫内的刘夫人得知夫君身亡,便对着大红立柱撞去,被太监拉住。雍正气急败坏,以如寻死就杀刘家九族相挟,逼她就范。无奈,刘夫人只好假意顺从,条件是皇上得为刘猛在家乡建座庙,以表彰他忠君爱国之心。于是雍正下令山东布政使建了此庙。

故事无源可查,只不过表达了济南老百姓的淳朴性情。他们认为刘猛是个刚直、善良的人,死后成神定会保护百姓,因此,很多人都来烧香还愿,年年祭祀。现在,当年的雄伟建筑早已荡然无存,将军庙的旧址成了居民杂院,只剩大殿的半截断壁,陪伴它的是一株枯败的古树。

清政府在巩固统治后,为了“教忠教孝”居然褒扬抗清明臣,并于1706年在济南建立双忠祠。祠内原来有丰碑四座,均由名家撰文书写,可惜后来均下落不明。

从将军庙街往北不远,有一条东西向的小街叫双忠祠街。两边分布着居民住宅,清初街上建有双忠祠,是为纪念明末在济南死难的山东巡抚宋学朱和历城知县韩承宣建立的。史料记载,1638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节节胜利,关外清兵乘明朝人心涣散之机大举进攻,所过府、州、县城全被攻陷,并连破临清、武城、茌平,12月下旬到达济南城下。山东巡抚宋学朱当时正在章丘,接报后即回济南,组织官兵守城,坚守9昼夜后济南城被攻陷,巡抚宋学朱与历城知县韩承宣等大小官员全部遇难。

历经多年风雨沧桑,双忠祠已经废弃,以其命名的双忠祠街自然也是徒有其名罢了。

在将军庙的东侧,过去是府城隍庙。济南有督、府、县三级共三个城隍庙。清同治年间,从东昌府调来济南任知府的龚易图,见督、县均有城隍而无府庙,便在将军庙街兴建了五进四院气势不凡的庙宇。据说,庙里过去既有泥垒的城隍,也有一尊木雕城隍,每年清明和阴历七月十五日,这木雕的城隍被抬着“出巡”。今天这府城隍庙仅存主殿和山墙及换过瓦的屋顶,整座院子已成为居民杂院了,当年的气魄已然不见。

道教的慈云观在将军庙街中段,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现在它的仪门和正殿的山墙及小瓦屋顶还在,整座院子也已住满了居民,据附近居民讲原先拱门过道两旁有泥塑人马一对,后来被捣毁了。只剩下仪门上“慈云观”三个字表述着它曾经的身份。

将军庙街上的庙观都已荡然无存,但最著名的天主堂还在。作为济南最早的天主教堂,教堂的建设可追溯到16世纪,几经变迁才形成现在的规模。

将军庙

济南的名人故事

天主教堂位于将军庙街西首。全名圣母无染原罪堂,百姓以地名称为将军庙天主教堂。这座教堂是法国主教类思于1866年建成,高26米,建筑面积350平方米,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建造,石墙到顶,卷棚屋面,小青瓦覆盖,形式朴素,仅在门窗等部位保留一些西洋建筑特征。

光绪二十四年(1898),将军庙街教堂北部建主教公署,掌握教区圣权,加上教堂东侧所建小修道院,营建起老城内颇具规模的洋楼方阵。现在仍有许多老济南人将这一带称为“洋楼街”。

教堂建成后,当地百姓在其四角各建一座关帝庙,要仰仗关老爷的神威与那些洋神仙斗法。文革期间,这座天主堂遭到了严重破坏,1966年被关闭,1979年6月23日成为济南首先恢复开放的天主教堂。

济南西门,泉城路西大门,是最繁华的地段之一,坐拥众多大型商场、超市、娱乐场所,每天人流不息,喧闹之中透出时尚气息。而很多人不知道,只要从旁边的小街拐几个弯,进到这些繁华场所的背面,就如同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其实也就是一墙之隔,这里和外面的喧闹相比,可谓人声悄然,人们走在小街上,不用担心车辆,不用担心拥堵;很多老式门洞大开或虚掩着,里面人们的生活简单而悠然,一切都是那么安谧、素朴,这就是在济南原本非常有名的将军庙片区。

将军庙片区一批历史建筑,融汇着老济南的人文风情;芙蓉街、曲水亭片区、将军庙片区、老商埠“大生里”片区均为宝贵文化资源,是济南的根与魂,展示着济南的独特魅力与情调。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