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两个苏东坡的博弈(80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21:31:45 字数作文
两个苏东坡的博弈(800字)作文字数作文

精选作文:两个苏东坡的博弈(800字)作文

  依据辞赋体的主客问答、设词非难的特点,我们认为《赤壁赋》中显然隐含这两个苏轼,而且两个苏轼在搏斗着,一个试图劝说另一个。一个即“苏子”,一个即“客”。

  黄州四年,形同囚犯的谪居生活,苏子内心仍然怀念着心中的那个“在天一方”的“美人”。此时,作为“客”的苏轼以其悲苦愁绝的乐声意图打断作为“苏子”的苏轼的梦想——曹孟德不是不可一世的英雄吗?他曾经气势汹汹地想席卷天下,囊括四海,而今他不也是一抔黄土、冢中枯骨吗?还有那个羽扇纶巾的周公瑾,谈笑间强虏飞灰烟灭,不也是跟着灰飞烟灭了吗?由此可见,我只是一个小小的蜉蝣、小小的粟米,我们只能幻想着随着神仙一样心鹜八极、神游万仞,还不如珍惜眼前的婆娑月影,临风把酒,品赏悲乐,来抚慰一下我们干涸的心吧。

  一般说来,悲剧具有毁灭感,也最能带来崇高感伟大感。既然不能像英雄一样叱咤风云,既然大英雄的盖世功业也会烟消云散,既然不能像神仙一样自由往来、任意东西,何妨不看淡一切,看淡一切才能超然于一切呢?人生多苦,欲而不能,苦上加苦,干脆卸下欲念,自在皆人生,自在才能与物齐寿,与宇宙天地齐寿,山间一壶酒,秋月春风等闲过。如此有诗意的人生才是苏子曾经苦苦追求而不能得的功业。至此,作为“苏子”的苏轼和作为“客”的苏轼达成了默契,这种默契是通过自医而不是通过他医完成的,是自我的不断调整的结果,幻化成一只凌空飞舞的孤鹤。

  《赤壁赋》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即苏轼谪居黄州的最后一年。此期,他已经摆脱“乌台诗案”以来时或寻死觅活的惶恐无措,融汇了儒、释、道三家思想,以佛道两家的辩证思想和无为、超脱思想来驾驭汲汲求索的儒家事功之心,从而能战胜贬谪的无尽苦痛。儒、释、道三家思想在苏轼身上合流,促使他终于在时间与空间、小我与大我、小宇宙与大宇宙、有限与无限的相对统一的认识中实现了自我的突围和超越,苏轼的《自题金山画像》一诗满怀豪情地宣言:“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在困顿偃蹇的角落中不是一味去舔舐自己的伤口,惠及亿万黎庶也是实现自我功业!因此,政治流放不再是打击而是成就了伟大,正如余秋雨先生说:“苏东坡成就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

篇一: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作文高效演练3)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当年苏东坡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到地方出任闲职。据说当年他在瓜州的时候,经常和长江对面金山寺的佛印禅师参禅论道,甚是得益。

有一天苏东坡觉得灵光闪现,得诗一首:“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所谓的八风,是指“称、讥、毁、誉、利、哀、苦、乐”等八种境遇,人在这些境遇之前,往往不能稳守心道,情由所动)

当时东坡居士很得意自己这首诗,于是满心欢喜地派人送到佛印处求印证。

佛印看到诗后,只批了两个字“放屁”就叫人将诗送了回去。

苏大学士一看这两个字的评语,火起无名,立马过江到金山寺,要当面和佛印禅师论道。

于是佛印就问苏东坡,既然八风吹不动,为什么一个“屁”字就让你渡江而来?

这就是“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的禅门公案。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1)审题立意

这是一则带有禅意的材料,在审题立意方面有一定的难度。首先,从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来看,就是佛印和苏轼。

从苏轼的角度分析,我们可以整理出“如何面对寂寞”“缺乏定力”等观点。前者我们可以根据其能够在被贬之后甘于寂寞这一角度出发,写对寂寞的认识,也可以从反面来立意;后者可以围绕定力这一基本素质展开,从多角度进行理解。

从佛印的角度分析,我们可以整理出“机智的考验”“知人”等观点。前者我们结合佛印的做法,选取与机智有关的素材进行构思,后者可以围绕“知人”这一内容从各个侧面进行分析。

当然,这一材料的写作中心仍是苏轼,所以从苏轼的角度进行分析要更好一些。

(2)选材组材

无论是写寂寞,还是写定力,都应该围绕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素材来充实文章的内容。古往今来那些甘于寂寞而不为名利所诱惑的历史名人,日常生活中那些能够把握自己的定力而拒绝浮躁的小人物,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对象。当然,在组织材料时,还要结合所选的素材进行合理剪裁,力求以自己最清晰的思路表现文章的中心。

(3)语言表达

这一题目很适合写出一定的文采,可以在语言上多下一些功夫。生动的词语、灵活的句式、形象的修辞,都可以在我们的笔下展示出语文的魅力。另外,如果写成记叙文或散文,还可以通过饱含情感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心,使文章成为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

【佳作示例】

水滴石穿

王 铄

水滴石则穿,而滴水何其微弱,怎能穿石?为什么呢?那便是一种执著的定力。

定力是精卫口中的石子,激励它不停地飞向大海投石;定力是夸父坚定的步伐,驱使他不停地追逐太阳;定力是贝多芬手中的音符,让美妙的乐章永垂史册,飞进人们心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却淘不尽人生的定力。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简陋的居室,箪瓢屡空,你那草堂在那猛烈的风雨中左右摇摆,但根基不动。而你,却不为所动,任凭风吹雨打还坚韧地高呼:“风雨不动安如山”“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怎样的力量使你如此关心他人?又是怎样的力量让你如此忧虑?我想,你的心中没有别的想法,有的只是对国家坚定不移的爱吧!

纵使滚滚长江淘去了风流人物,但江山代有才人出,仍旧是各领风骚数百年。变的只是才人,而对祖国的爱永远不会改变。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吧!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从小就树立了这样一种理想,并将其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这种定力是何等执著?这种执著又带动了多少同龄人?试想,如果没有像他们一样的先辈前仆后

继,我们的生活又怎能如此美好?斗转星移,无数仁人志士都离我们远去,但他们留下的爱国的信念却永存于心。

这就是定力,一种爱国的定力,让其不朽吧。

听,那洗衣归来在竹林里喧闹的浣女的美妙的歌声,那清泉流于石上所发出的那种悠扬的叮咚之声,是怎样的让人心旷神怡啊。好一个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是什么让你如此的宁静,又是什么让你甘于与青灯为伴,是那份内心宁静的定力,还是洁身自好的坚持呢?没有别的,有的只是那份内心的执著,那份人生的定力。

我曾感慨于飞蛾扑火的执著,认为那是对生命的不尊重。但后来我知道我错了,飞蛾不是不尊重生命,恰恰相反,它扑向火苗的那一刻已经真正体验到了自己真正的快乐。

我曾欣喜于种子破土而出,绿色的生命,顽强的毅力,但我毕竟非种子,不能感受到他们那种渴望与坚持。

??

那水滴穿进了我的心,流淌在血液中,一点点地扩散,也给了我一种定力。

【名师点评】

水滴石穿,是一种定力的展示,文章以此为题目,紧紧扣住了写作中心。开头先列举精卫填海、夸父逐日、贝多芬等实例,以一组繁例的形式扩展写作中心;然后以一种较为灵活的形式,通过杜甫、周总理、王维等点例,结合自己的认识,充分分析定力的作用;最后以两种自然现象引出一个简洁自然的结尾。整个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而生动细腻的语言,又为文章增添了一种独特的韵味。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作家有一盆石榴,虽然每年结的果实不少,但果实太小,而且色泽也不太好。

有一天,作家走到一家花圃里,向那位弓着腰正给盆景施肥的老师傅讨经验。

老师傅问:“肥水施得足吗?”

“肥水很足的。”

“石榴树龄长吗?”

“树龄不长,大概有四五年。”

“树上的果实多吗?”

“果实挺多的,差不多每年都结几十个。”

老师傅笑着说:“你没给它疏花吧?”

“疏花?”

老师傅解释说:“就是四五月份石榴绽花时,要把一些花枝修剪掉,不疏花哪行?花太繁,结出的果实就太多,而一棵树就那么点能力,果实太多,自然每枚果子就小些了。”

“那么漂亮的花,白白剪掉多可惜啊。”

老师傅感慨地摇了摇头,有些无奈地说:“是啊,我们疏花时也难下手,可不疏不行啊,每个花朵都是树的一个梦想,梦想太多,秋天就结不出几个又大又红的果实啊。疏花,就是给它修剪梦想。”

请以“修剪梦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

【写作提示】

这是一篇较为简单的话题作文,题目所给的材料是一个生活现象:老师傅为石榴花疏花。其实,疏花的过程就是修剪梦想的过程。

文章在审题立意方面没有难度,只要围绕对梦想的不断完美展示即可。这样,我们就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这一写作的中心进行分析。

这一话题适合写作各种文体。如果写成议论文,可以安排几个与梦想相关的素材,条理清晰地进行分析论证,突出写作的中心;如果写成记叙文,可以选取生活中能够体现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的事件,巧妙运用不同叙述方式,以小见大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如果写成散文,则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围绕写作中心,选取恰当的片断进行描绘,进而抒发内心的情感。

梦想,是一个很常见的话题,我们应该有话可说,因此,这篇文章的语言应该成为本文的一大亮点。这样,我们可以精心地雕琢,选取一些生动的词语,灵活的句式,形象的修辞,展示独特的语言魅力。另外,还可以在字里行间饱含着丰富的情感,最生动地表达丰富的内心世界,使文章以优美的文采取胜。

【佳作示例】

心盈馨香,梦想生根

赵一凡

古者有云:吾日三省吾身。这便是一种非常实用的修身方式,可以用来不断修剪自己的梦想。

古人有很多类似的典故,他们通过设置一些诸如思过崖之类的场所,供那些不慎迷失梦想的人反省自己,在反省中将以往的执迷不悟升华为大彻大悟,这样便可以使身心得到一种净化。

反省往往是在闲余时间进行的,一个真正的追求内心自省的人最好的去处应该是归隐。恬淡的田园生活能够给寂寞的心灵最好的慰藉,自由和快乐是隐士们生活的名片。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在“无车马喧”的人境结庐,这是在修炼自己的身心;林和靖筑屋西湖边上,“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这是在重新塑造自己的品格。是他们,用淡泊和宁静的生活吸引了无数的文人,构建起精神上的世外桃源。当然,“独善其身”不一定是非在穷困落魄之时的选择,真正的隐者一般不知道什么是寂寞。

脱离尘世,可以让身心自由驰骋;走进现实,同样会使品质永恒。明确了人生的目标,执著地奔赴着梦想,不在意别人的态度,只追求自己的方向,这就是在修炼身心。贫困交加的杜甫,在茅屋被秋风吹破之后想到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天下的寒士;范仲淹被贬苍凉之地,仍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情怀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慷慨和激昂,这种感触也是对他们陶冶身心的一种虔诚的敬仰。是他们,用自己的梦想引领着一个民族的方向,是他们挺起了这个民族的脊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身心的修炼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坚持,才能让我们在风雨中历练品质,才能让我们在宁静中培养坚强。

【名师点评】

修剪自己的梦想,完善自己的品质,这是历代儒家传统的知识分子所倾心尊崇的人生信条。作者在主体部分从两个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有很强的说服力。生动的标题,带着一种诗意的美感;简洁自然的开头,开门见山地点出中心;并列的结构,给我们一种清晰的思路;形象的语言,给我们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篇二:以苏轼为素材的高考满分作文

以苏轼为素材的高考满分作文 作文教学 2009-04-30 15:35 阅读431 评论1

字号:

大 中 小

《苏轼的赤壁》

他想起了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督都吗?自己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

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

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

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的小女子。

“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

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定风波 2005高考全国卷考生

雨来得是那么的突然,那么的意外,刚刚还是晴朗的天,霎时间暗了下来,雨水噼里啪啦的打在树木上,岩石上,天地立刻陷入一片迷蒙……

方才还在树丛中跳跃的松鼠不见了,方才还在树林里聒噪的鸟儿不叫了,剩下的是一片人声喧哗……他们走在雨中,有的撩起衣襟,擦拭不断打在脸上的雨水;有的小心翼翼,生怕弄脏了早已遍是污泥的鞋子;有的大步疾行,忽的跌倒在地上,溅起一片泥水,引来一阵惊叫……

风雨来得太意外了,人们猝不及防,方寸大乱。

苏轼微醺,走在后面。这条沙湖道他已经来来

回回走了无数遍,小路曲折、泥泞,全然不像汴梁城里的那些宽阔而平坦的大路。

汴梁,唉——他已经离开很久了。

雨来得是那么的突然,那么的意外,刚刚还是晴朗的天,霎时间暗了下来,雨水噼里啪啦的打在房檐上,石阶上,天地立刻陷入一片迷蒙……

方才还在厅堂里谈笑的朋友不见了,方才还在檐下吵闹的孩子不见了,剩下的是一片人声喧哗……他们大喝着他的名字,把仓皇走出的他一把抓住,推推搡搡弄上了囚车。

风雨来得太意外了,他猝不及防,方寸大乱。

乌台的囚室外,雨还在淅淅沥沥的下着。街上的人却不少,人们要看一看他——这个曾经一举高中榜眼,曾经被皇帝大加赏识,曾经春风得意的苏轼。梁城里的宽阔而平坦的大路上,一辆囚车在穿行,雨在他眼前下着,雨水在他心中流着……

雨渐渐地小了一些,他看看脚下的芒鞋,看看

手中的竹杖,这一霎那,他忽然觉得它们比朝靴比官印更可贵。

白天过去是黑夜,晴朗之后遭风雨。无论你怎样左躲右闪都无可避免地要与它们相遇,也许,这就是人生的一种必然吧?既然如此,扬起脸,面对着风雨,叹一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吧!那么,黑夜过去是白天,风雨之后见阳光,也就是另一种人生的必然了。

缓缓的走着,心情渐渐的轻松而愉快,小曲儿也不觉间哼唱了起来。晚风习习,不觉间云已经散了,夕阳在西山的头上又露出了艳红的脸。

他回过头去,沙湖道的小路曲曲折折,在夕阳的余晖中另有一种超然之美。意料之外的一场风雨,情理之中的一份收获。

〈风雨任平生〉

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风雨无阻,“风雨任平生”的一生。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

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响彻在那里

的人们的心坎上。他的“一蓑风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人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豪杰。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是他历经风雨后的坦然,这是他真情的告白。他知道在有生之年要用美酒来面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

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苏轼虽被贬至此,然而他没有悲怆,没有哭天地,没有愤愤不平,风雨任平生。他懂得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简单道理。于是,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他要让西湖储藏的心灵,淹没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忧伤。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这是他被贬至天涯海角的海南所作的诗。他用荔枝的甜美洗去了官场的污垢。他宁愿一辈子做一个普通的岭南

下页

篇三:苏东坡作文材料整理-高一作文宝典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2.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3.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

4.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蝶恋花》

5.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

6.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

7.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

8.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9.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江城子》

10.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江城子》

11.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

12.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八声甘州》

13.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西江月》

14.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西江月》

15.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西江月》

16.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临江仙》

17.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临江仙》

18.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阳关曲》

19.人间有味是清欢。

《浣溪沙》

20.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浣溪沙》

21.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浣溪沙》

22.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23.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水龙吟》

2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25.人生如梦,一尊(通“樽”)还酹江月 。

《念奴娇·赤壁怀古》

2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

27.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西江月》

28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风波》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2.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春夜》

3.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陌上花》

4.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陌上花》

5.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吉祥寺赏牡丹》

6.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游金山寺》

7.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惠崇春江晓景》

9.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10.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11.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澄迈驿通潮阁》

12.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庐山烟雨》

13.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有美堂暴雨》

14.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惠州一绝》

15.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东栏梨花》

16.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和子由渑池怀旧》

1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18.尽见西山遮岱岭,迥分东野隔新罗。《登表海亭》

文句 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晁错论》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葕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前)赤壁赋》

4.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

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一) 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

一天, 两人又在一起打坐。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这一次,佛印又吃了哑巴亏。

苏轼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

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 (二)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有一天,他们打面饼吃。二人商量好,这次打饼,不告诉寺中的佛印和尚。过了一会儿,饼熟了,两人算过数目,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趁二人下跪祷告时,伸手偷了两块饼。苏轼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又跪下祷告说:“观音菩萨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

佛印在帐中答道:“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来打扰?” (三)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金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浮云拨开,明月出来,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道:“莲萍拨开,游鱼出来,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船板拨开,佛印出来, 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 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东坡拉著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 于是,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

1056年(嘉祐元年),虚岁二十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

置。1101年(元符三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1101年8月24日(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六岁,御赐号文忠(公)。故有“历典八州,行程万里。”的荣誉之称。

苏东坡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一则是由于他对自己的主张原则,始终坚定而不移,二则是由于他诗文书画艺术上的卓绝之美。他的人品道德构成了他名气的骨干,他的风格文章之美则构成了他精神之美的骨肉。

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蟒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在苏东坡这些方面,其他诗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这些晶质之荟萃于一身,是天地问的风毛麟角,不可能多见的。而苏东坡正是此等人!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林语堂

在为人上,苏轼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和独立人格,决不随波逐流;在为官上,苏轼坚持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徐州防汛,杭州筑堤,儋州授馆,兴修水利,架桥凿井,赈灾施药,都于史有征;在人生态度上,苏轼即使在身处绝境时,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

1.全国乙卷话题: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苏轼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乌台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过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

因此让人顿悟。

于是他逍遥红尘,最终名垂千古。只是,那夜的风,已遗落千岁月,无人见得了。

——四川考生《风,可以穿越荆棘》

2.湖北卷话题:买镜

黄州赤壁下的游船下,苏轼正在与客饮酒乐 甚,扣舷而歌。“你在照了哪面镜子之后,才决定拥抱‘东方之既白’而鄙视官场仕途的斗争倾轧?”不愧是豪放派祖师,苏轼马上向天一指,“是它!”我抬头一看,见一轮明月高悬苍天,不禁再次泄了气;所谓“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苏轼以明月为镜,明是明了,却又怎么买得下来?懊悔之际,苏轼兀自在身旁说下去:“曾几何时,以为身沉宦海;与月对饮,方知我心必依旧。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月镜映照出这许多美景,又怎能不令我流连忘返,高歌‘大江东去??’”

——湖北考生《寻觅那片理想中的明镜》

3.重庆卷话题: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

对他充满希望的家人,和他共历艰难的友人,受他关爱的世人,无一不期望他能才显四方,官运亨通,济世为民。但是,东坡知道,命运不济,仕途的黑暗之门永远容不下这样一个生性放达的苏东坡。

于是,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之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

认识自我的苏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他虽与众人所望有悖,却让我们看穿了一个豪放、淡泊、豁达、开朗的苏大学士——一代文豪。认识自我就是东坡的明月,照耀他走进了东去的历史的长河。

——重庆考生《诗人?明月?黄花》

4.全国丙卷话题: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

很多人在困难面前抬不起头来,更谈不上有快乐可言。他们不会笑对人生,只有自暴自弃,快乐离他们很远。让我们看看苏轼,仕途的坎坷,造就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当他和同伴被贬时,同伴已是痛不欲生,但苏轼却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心态笑对人生,这是何等的胸怀!有这种胸怀的人还担心快乐会走吗?有这种胸怀的人必定会有自己的幸福,会在人生的扉页留下光辉的一笔。

——陕西考生《我的快乐妙方》

5、苏东坡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物质匮乏,精神萧索,可苦难终使他振作、使他成熟。尖啸的山风于谷口处受住,化为温柔的何须;湍急的河流于河口处放缓,化为宽广的浩瀚;绚烂的人生于苦难处收束,化为成熟与淡泊。于是苏东坡从黄州突围,终成赤壁二赋,大江一词,名传千古,恩泽了后世无数书生骚客。

6、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

7、东坡披发仰天大呼“大江东去”,他面临的那些烦心琐事顷刻之间沉入滚滚波涛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壮阔的滔滔江水让东坡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失意、悲伤,忘记那些仕途的不得意。

8、是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是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妨行啸且徐行”的行者么?是那个高唱“大江东去”的诗人么?苏轼,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泼来的污水,遭受贬谪后,忘却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黄州种地酿酒,“夜饮东坡醒复醉”,在黄州“倚杖听江声”,在黄州写下“大江东去”。他总是那样的淡泊从容。他总是将所有的痛苦失意抛之脑后,铭记着世间之美丽。不然,何来“亲煮东坡肉”,何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旷达与豪迈?

9、孟德在赤壁低吟悲歌,周瑜在赤壁谈笑风生,而真正带给赤壁完美壮烈的是苏轼。官场上的险恶风波并没有消沉他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贫并没有销蚀掉他那乐观向上的心。伴着涓涓细泉,聆听习习古风,故园神游中,苍银白发与皎洁月光交相辉映。一尊还酹江月,多么豪迈的举杯,淡逝了多少哀伤及生活磨难——纪念苏轼,让我懂得了在困难逆境中应保持有奋勇向前的心??

10、苏轼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黄州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越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

11. 全国三卷:忘记和铭记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躺在一叶扁舟上,任由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沉沉浮浮。苏轼瞑目沉吟:忘了吧,你看那三国周郎,何等风流倜傥,意气风发,一代名将啊!如今,还不是随着这长江滚滚东流,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想到这儿,苏轼笑了,好,就让我忘记这郁郁不得志的愁怀,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就让我铭记那曾经有过的豪情壮志,凝成诗篇,然后让后人铭记。日落的余晖,映照在江面上,江面一片灿烂。

12.北京卷:说“安”

“乌台诗案”的惨酷经历使天真的东坡一度陷入精神的困境——他从监狱走向黄州,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满心侥幸又满心绝望地走向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艰苦的物质生活,使他不得不深自闭塞,扁舟草履,垦荒种地,杂处于渔樵间。“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一首《卜算子》,真实地记录了东坡对于人生痛苦的反思。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他无情地剥除了自己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即便这些成分曾为他带来过利益或声名。在对痛苦的反思和超越中,他渐渐回归于澄明、空灵、淡泊与安然。

13.浙江卷:一枝一叶一世界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轮明月,放射出悲天悯人的光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下页 余下全文

篇四:苏轼的一些高考作文整理

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文人,苏轼身上,既无头巾气,无山林隐逸气,亦无以富贵骄人气,无忠臣孝子气,无大作家架子气;既无大臣杜门思过之态,亦无谪宦战战兢兢之态。他与你我同在,同悲同喜,丝毫也不刻板,浑是率然纯真的真性情,真品格。

一腔忠君爱国之心,却被见疑流放。在黄州的这段时间,是苏轼最失意的日子,也是一段生活上穷困潦倒的时光。但是,黄州时期作为他政治生涯中的一个低潮,同时却是他文学创作的一个高峰期。虽然处在恶劣的环境中,他却保持着旷达的心胸,傲岸的心性,从容面对,淡然处之。正像他在黄州所写的《定风波》那样: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一肚子不合时宜”。当风雨袭来的时候,苏轼没有见风使舵,也没有惊惶失措,而是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他相信风雨总会过去,太阳总会出来。就像普希金的诗中所写的那样:“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去”,因此他履险如夷,泰然自若。“乌台诗案”使苏轼受尽凌辱和折磨,尝尽世态炎凉,身心受到重大打击,从监狱出来后,来到黄州,在这最落魄的日子里,“回首向来萧瑟处”在他看来却已是“也无风雨也无晴”。晚年他被放逐到更为荒远的岭南,由于荒山路远,生活条件艰苦,许多人把岭南当作是不归之路。韩愈贬潮洲时,曾凄凉地对前来送行的侄子说:“知汝前来应有意,好收吾骨漳江边”(《左迁蓝关示侄孙湘》),然而苏轼来到了惠州却吟道:“报道先生春睡足,道人轻打五更钟”,悠然自得地酣然入梦,结果后来他又被迫渡海,离别亲人,白首投荒来到海南。面对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他依然满不在乎:“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此时在黄州已经闲置达四年之久了,笼罩全篇的不是哀怨,而是如月光般的恬静澄澈,“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只要拥有宁静平和的心态,人世间到处都能发现美好的事物。这与他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是分不开的。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因为他热爱生活,拥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因此他总能保持乐观的心态,笑对人生。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雪剑严相逼”的艰难岁月中,他仍能体会到生活的甘美,处处发现美好的事物:有“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⒃的欣慰;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洒脱;有“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的优游;有“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⒆”的潇洒。在凄凉孤独的晚年,他仍乐观地吟出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⒇”这等的豪迈,哪里象是出自一个逆境中的老人之口?

苏轼也曾想过要抛开一切,“驾一叶之扁舟,凌万项之茫然”。然而他终究没有成为隐士,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人生的眷恋,使他直面逆境,善处人生。苏轼的《水调歌头》对这种人生态度有着精彩的诠释: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官场上几经浮沉,历经磨难的苏轼自己也不知道,他也想乘风归去,不问世事,然而对于人间的热爱,使他不能独善其身,纵然人间有那么多缺憾,亦无须伤感,因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大自然的规律,既然认识到“此事古难全”,所以更“不应有恨”,又何必对月伤怀呢?诗人由超尘思想转化成了热爱人间,并许下了美好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苏轼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乌台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过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

因此让人顿悟。

于是他逍遥红尘,最终名垂千古。只是,那夜的风,已遗落千岁月,无人见得了。

——四川考生《风,可以穿越荆棘》

2.黄州赤壁下的游船下,苏轼正在与客饮酒乐 甚,扣舷而歌。“你在照了哪面镜子之后,才决定拥抱‘东方之既白’而鄙视官场仕途的斗争倾轧?”不愧是豪放派祖师,苏轼马上向天一指,“是它!”我抬头一看,见一轮明月高悬苍天,不禁再次泄了气;所谓“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苏轼以明月为镜,明是明了,却又怎么买得下来?懊悔之际,苏轼兀自在身旁说下去:“曾几何时,以为身沉宦海;与月对饮,方知我心必依旧。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月镜映照出这许多美景,又怎能不令我流连忘返,高歌‘大江东去??’” ——湖北考生《寻觅那片理想中的明镜》

3.对他充满希望的家人,和他共历艰难的友人,受他关爱的世人,无一不期望他能才显四方,官运亨通,济世为民。但是,东坡知道,命运不济,仕途的黑暗之门永远容不下这样一个生性放达的苏东坡。

于是,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之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

认识自我的苏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他虽与众人所望有悖,却让我们看穿了一个豪放、淡泊、豁达、开朗的苏大学士——一代文豪。认识自我就是东坡的明月,照耀他走进了东去的历史的长河。

——重庆考生《诗人?明月?黄花》

4.很多人在困难面前抬不起头来,更谈不上有快乐可言。他们不会笑对人生,只有自暴自弃,快乐离他们很远。让我们看看苏轼,仕途的坎坷,造就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当他和同伴被贬时,同伴已是痛不欲生,但苏轼却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心态笑对人生,这是何等的胸怀!有这种胸怀的人还担心快乐会走吗?有这种胸怀的人必定会有自己的幸福,会在人生的扉页留下光辉的一笔。

——陕西考生《我的快乐妙方》

5、苏东坡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物质匮乏,精神萧索,可苦难终使他振作、使他成熟。尖啸的山风于谷口处受住,化为温柔的何须;湍急的河流于河口处放缓,化为宽广的浩瀚;绚烂的人生于苦难处收束,化为成熟与淡泊。于是苏东坡从黄州突围,终成赤壁二赋,大江一词,名传千古,恩泽了后世无数书生骚客。

6、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

7、东坡披发仰天大呼“大江东去”,他面临的那些烦心琐事顷刻之间沉入滚滚波涛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壮阔的滔滔江水让东坡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失意、悲伤,忘记那些仕途的不得意。

8、是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是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妨行啸且徐行”的行者么?是那个高唱“大江东去”的诗人么?苏轼,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泼来的污水,遭受贬谪后,忘却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黄州种地酿酒,“夜饮东坡醒复醉”,在黄州“倚杖听江声”,在黄州写下“大江东去”。他总是那样的淡泊从容。他总是将所有的痛苦失意抛之脑后,铭记着世间之美丽。不然,何来“亲煮东坡肉”,何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旷达与豪迈?

9、孟德在赤壁低吟悲歌,周瑜在赤壁谈笑风生,而真正带给赤壁完美壮烈的是苏轼。官场上的险恶风波并没有消沉他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贫并没有销蚀掉他那乐观向上的心。伴着涓涓细泉,聆听习习古风,故园神游中,苍银白发与皎洁月光交相辉映。一尊还酹江月,多么豪迈的举杯,淡逝了多少哀伤及生活磨难——纪念苏轼,让我懂得了在困难逆境中应保持有奋勇向前的心??

10、苏轼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黄州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

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越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

苏轼是北宋留诗最多的诗人,诗词几千首,文几千首,名句何其多!

⑴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水龙吟》)

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⑶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

⑷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 何处是吾乡!(《临江仙》)

⑸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鹧鸪天》)

⑹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

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⑻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南乡子》)

⑼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

⑽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阮郎归》)

⑾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

⑿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江城子》)

⒀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

⒁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

⒂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浣溪沙》)

二、苏轼诗歌名句集录

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和子由渑池怀旧》)

⑵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石苍舒醉墨堂》)

⑶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汝浓抹总相宜。(《饮湖上, 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⑷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孤枕对残红。(《书双竹湛师房二首(其二)》)

⑸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⑹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⑺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其一)》)

⑻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

三、苏轼散文名句集录

⑴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糯,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喜雨亭记》)

⑵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超然台记》)

⑶事不目见耳闻,臆断其有无,可乎?(《石钟山记》)

⑷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也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曰喻》)

⑸方求黑时嫌漆白,方求白时嫌雪黑。(《书墨》)

⑹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前赤壁赋》)

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

⑻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答谢民师书》)

⑼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刑赏忠厚之至论》)

⑽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留侯论》)

⑾夫当今生民水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教战守策》)

⑿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韩文公庙碑》)

苏东坡在最落难的时候,在岸边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写出最好的诗句出来。

苏轼变成了苏东坡后,他觉得丑都可以是美。他开始欣赏不同的东西,他那时候跑到黄州的夜市喝点酒,碰到一身刺青的壮汉,那个人就把他打在地上说:“什么东西,你敢碰我!你不知道我在这里混得怎样?”他不知道这个人是苏东坡,然后倒在地上的苏东坡,忽然就笑起来,回家写了封信给马梦得说:“自喜渐不为人知”。我觉得是了不起生命的过程,他过去为什么这么容易得意忘形?他是才子,全天下都要认识他,然后他常常不给人好脸色,可是落难之后,他的生命开始有另外一种包容,有另外一种力量。

所以我觉得,苏东坡酸甜苦辣咸百味杂陈最后出来的一个味觉是“淡”,所有的味觉都过了,你才知道淡的精采,你才知道一碗白稀饭、一块豆腐好像没有味道,可是这个味觉是生命中最深的味觉。

你会发现他在做官的时候,从来没有感觉到清风徐来,但是从他的诗中看到,因为他不做官,才感觉到清风。

我觉得苏东坡应该感谢的是:他不断被下放,每一次的下放就更好一点。因为整个生命被现实的目的性绑住了,所以被下放的时候,才可以回到自我,才能写出这么美的句子出来。

他可以感受到:历史上那些争名争利,最后变成一场虚空。可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因为他回到自我。

我相信,美是一个自我的循环。美到最后不管你是富贵,或是贫穷,有自我,才有美可言,如果这个自我是为别人而活着,其实感觉都不会美。

所以这个“淡”是你经历酸、甜、苦、辣、咸以后,才知道淡的可贵。所以他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诗说,“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我回头看我走来的这一生,心很静,也就无所谓了。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