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散文怎么解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3:32:47 体裁作文
散文怎么解释体裁作文

篇一:散文解释

篇二:如何解读散文

如何解读“咏物抒怀”类散文

情动辞发,感动言志,情理相生,耐人寻味。大自然的生灵以它独有的律动向人类展示着她本质的绚丽和激昂,沉静与沧(来自:WWw.zW2.CN 爱作文网)桑。高傲的海燕、挺拔的白杨、奇崛的石榴、瀑布般的紫藤萝,这些“物”触动了作家的情思后,就引发作者丰富的联想,创造出独特而美好的意境。面对这些文章,我们该如何来解读呢?

一是透过“物”准确把握作者的“怀”。大凡咏物抒怀的散文,作者总会准确把握“物”的特征,给予逼真的描绘,继而缘物生情,有感而发。阅读时,我分析作者如何描写“物”的形态、特点,弄清作者由物引发的联想,进而理解作者写物的目的,即“抒”什么样的“怀”。

二是紧扣“情”把握文章的主旨。文章在于传情,这类文章的“情”就显得特别明显,阅读时可以从“情”入手,由浅入深地理解作品。要用心去解析那些饱蘸作者情感,体现文章主旨的语句,既要抓住直接抒情的语句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也要透过描写、议论性的语句来体味作者的情感与态度。

三是扣住“句”品味文章的语言。这一类散文语言凝练而优美,富于哲理,而且往往富有由作家个性与优美、精辟的语言相融合而形成的某种特色。品味语言一要注意文章的用词遣词,作者只有在用字遣词上下一番功夫,才能完美地表情达意,给人以诗情画意般的意境,学习时只有对作者的用字遣词加以品味,才能更好地领会文章的内容与语言。二要注意修辞方法和句式的运用。散文优美的意境,要借助语言形式,而语言的优美,要借助于丰富多彩的修辞方法和各种各样的句式,阅读时,要能在具体的语境中去体会修辞的作用,了解不同句式表达的不同语气特点。

篇三:散文讲解

散文讲解及练习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独特的美质就在于:能够让我们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读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阅读和欣赏散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又要认真分析作者用以表达这种感悟的形式。下面就以2007年中考散文阅读试题为例简要谈一下散文阅读的一些重要题型和解题技巧。

一、整体入手,概括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如2007年武汉市中考阅读题《海边荒石》问题之一:“这篇文章的主旨(中心思想)是什么?试作简要概括。”再如2007年陕西省中考阅读题《浇花》问题之一:文章结尾,作者借“上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一般是篇末的议论抒情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另外,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时,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则必须通观全段甚至全文,将要点整合,同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二、品味语言,领会意境

品味语言,要从作者的用词造句去分析,也可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知识修养、语言风格等分析。领会意境,是指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领会作者创造的意境,领会作者对自然、生活、社会及人生的独特认识和感受,真正感受到文章的意境美。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

(一)字词含义: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如2007年重庆市中考阅读题《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应当的》问题之一:理解下面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1)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问:文中的“黄金屋”指的是什么?(2)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问:文中的“试金石”有什么含义?再如2007年杭州市中考阅读题《青青庭院》问题之一: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文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1)北屋前的石榴树就急急地缀满了火红火红的花朵,躲在油亮的深绿里逼着你的眼。(2)爬山虎在南屋的墙面上像瀑布一样洒下来……窗儿在上面像眼睛一般地眨着。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答题时要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还要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至于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注意体现出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二)分析关键句或哲理性语句的含义,欣赏文中优美、精辟的语言。这种题型可以说“逢散文阅读题必有之”,下面我们看一下这种题型的几种考查方式。如2007年重庆市中考阅读题《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应当的》问题之一:联系选文主旨,理解第(9)段中“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的含义。如2007年成都市中考阅读题《幸福为何总在遥远的山那边》问题之一:文章结尾说:“那地方我们从未去过。”这句话该怎样理解?再如2007年杭州市中考阅读题《青青庭院》问题之一:第4段中说,“故园的绿却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和作用?再看2007年广东省中考阅读题《鼓神》问题之一:本文有不少精彩的句子,请在画线的A、B两处(A.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B.只见他急敲慢敲,重敲轻敲,时而敲打鼓沿,时而肘杵鼓面,时而跃腾猛捶,时而贴鼓轻抚,柔时如丝绸无骨,坚时像枪击钢板,乱时如乌云横压,齐时如布兵排阵;铁马金戈乱箭飞,细雨轻风荷塘清,劈山开路是男儿,再闻堂前纺织声……),任选一句作点评。还有2007年辽宁省中考阅读题《竹篾》问题之一:选文中有许多极富表现力的语句,请你摘抄其中的一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谈谈它的表达效果。面对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三)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如2007年成都市中考阅读题《幸福为何总在遥远的山那边》问题之一:读了本文,也许你对“幸福”有了新的认识。请根据文中作者对“幸福”的感受,结合你的生活体验,简要谈谈你对“幸福”的理解。再如2007年重庆市中考阅读题《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应当的》问题之一:选文题目说“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应当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1)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2)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3)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四)续写。如2007年南京市中考阅读题《城市农夫》问题之一:阅读(4)段中下面这句话,结合链接材料揣摩舅舅当时的心理,完成后面的填空。“当他看到今年春节晚会上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朗诵《心里话》的情景,不禁流下了泪水。”[链接材料]要问我此刻最想说什么,我爱我的妈妈,我爱我的爸爸。因为,妈妈把城市的马路越扫越宽;因为,爸爸建起了新世纪的高楼大厦。别人与我比父母,我和别人比明天。打工子弟和城里的小朋友一样,都是中国的娃,都是祖国的花。(摘自2007年央视春节晚会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朗诵的《心里话》)舅舅流下了_____________的泪水,因为他_____________。这样的问题一般给一段话的前半部分,让考生续写后半部分,启发考生答题的的思路,往往在原文上。

三、理清思路,把握结构

(一)分析散文的线索。线索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线索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感情。如2007年城阳市中考阅读题《城市的胎记》问题之一:请找出本文的线索。抓线索的方法:一是从文章的体裁分类、表达手法入手。(是否以物喻人、借物抒情等)二是从标题入手。三是从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入手。四是从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子入手。考题形式有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答题时要找准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即可。

(二)理清文章顺序。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如2007年高密市中考阅读题《故乡的投影》问题之一:请把从原文中抽出的这句话放回文中正确位置。答这种题时要注意审题,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

[拓展演练]

靠窗的位置

■张翔

朋友从动荡不安的耶路撒冷回来后,就迫不急待地带着他的妻子约见我。我们已经许多年没见面了,因此心情都颇为激动。

那天,我见到了他,他显得有些疲惫,显然是没有倒过时差来。但是他的兴致却很高,嚷嚷着要好好逛逛。于是,我们一群人就开始在城里东游西走。累了的时候,我们就会挑个休息的地方坐着喝点儿东西,然后,再继续逛。我们看上去像一群贪婪的观光客,迫不急待地感受着这座无比熟悉的城市的景致。朋友似乎显得更为急切,即便每次停下脚步坐下来休息的时候,只要有临窗的餐桌,他都忍不住抢先坐在靠窗的位置,不停地打量着外面的风景。

恰巧那天,小侄子和我一同去逛。每次他也抢着要靠窗坐着。但朋友总不让他靠近窗户,俨然是个贪婪的大孩子。

下午,我们找了一家饭馆吃饭。这一次,朋友还是抢先坐在了靠窗的位置。可是我的小侄子忍不住了,

闹腾着也要坐在靠窗的位置。

于是我就对朋友说:“你让他坐窗边吧。”

朋友眼中闪光一丝忧虑,说:“坐窗边多危险啊!”

“没关系,这窗户这么厚,而且都是固定好的,怎么也不会掉下去的……”

“可是……”朋友还要说话,他的妻子忽然笑了起来,指着他的脑门说:“笨蛋!这里是中国啊!你真是又犯糊涂了。”

“哦哦……”朋友也大笑起来,忍不住直拍自己的脑袋,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看着他们这样,我反而糊涂了。我忍不住问他们:“你们笑什么啊?我怎么没听懂啊?”

“他时差倒过来了,脑子又犯糊涂了。”他的妻子一脸爱怜地看着他,笑着解释说:“你要知道,耶路撒冷经常有恐怖袭击,我们每天都诚惶诚恐地活着,就连每次吃饭都不愿意挑靠窗的餐桌,如果不得不坐在靠窗的餐桌时,他总是很大男人地坐在靠窗的位置,这样的话,遇到恐怖袭击,可以把我挡住……”听到这里,我心里顿时涌起一股巨大的感动。原来朋友每次抢着坐靠窗的位置,其实只是下意识地将安全留给我们,把危险留给自己。

此刻,朋友早把靠窗的位置让给小侄子了。但他看上去还是有些不习惯,依旧不停地打量着小孩儿,眼中满是怜惜与疼爱。显然,那个硝烟弥漫的异国早已经把朋友的心打磨得战战兢兢,而我却分明看见,在他这颗战战兢兢的心里,却装满着对亲人、对朋友勇敢而博大的爱意。

(摘自《世界军事报》)

[练习题]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朋友从动荡不安的耶路撒冷回来后,就迫不及待地带着他的妻子约见我。朋友的“迫不及待”,暗示了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使用?

3.我们看上去像一群贪婪的观光客。“贪婪”一词是否存在感情色彩的不当?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构思上,文章巧妙地运用了巧合与意外,使行文曲折有致。试各找一例加以说明。

5.你认为文中的朋友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