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优秀作文 > 教育资讯

给予的故事的哲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3 22:45:10 优秀作文
给予的故事的哲理优秀作文

篇一:给予的故事

给予的故事

一壶水

“给”永远比“拿”愉快

教材简析

《给予的故事》包括《一壶水》和《“给”永远比“拿”愉快》两篇文章。《一壶水》讲述了一个人在沙漠中迷了路,在饥渴至极、几近死亡的时候,面对一壶能救命的水所做出的选择:照纸条上说的去做,将水倒进吸水器里,结果不但自己喝上了甘甜的泉水,还给别人也留下了救命之水。课文《一壶水》说明了一个道理———真诚地相信别人,接受别人帮助的同时也考虑怎样帮助别人,才能真正享受到做人的快乐。故事赞美了高尚无私、真诚奉献的品质。

《“给”永远比“拿”愉快》一文记叙了发生在高尔基与其儿子之间的小故事。高尔基在一座小岛上休养,看到他10岁的儿子在院子里栽种的花开放了,感到无比喜悦,就给儿子写信,鼓励他不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要给人们“留下美好的东西”。课文表现了父子间美好的亲情和高尔基时时注意对儿子进行人格培养的拳拳爱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感悟真诚是人的美德,接受别人帮助的同时也考虑怎样帮助别人,才能真正享受到做人的快乐。

3.懂得“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培养学生高尚无私、勇于奉献的品格。

4.认识4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理解“濒临、抉择”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感悟文章中讲述的道理,学习无私奉献的好品质。

2.理解“濒临、抉择”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

高尔基画像。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自主质疑

1揭示课题,指导读准字音:给jǐ予

2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预设:

(1)这壶水是从哪里来的?这壶水与家里的水有什么不同吗?

(2)为什么要以“一壶水”为题目呢?

(3)“给”和“拿”为什么加引号?

(4)“给”是什么意思?“拿”是什么意思?

(5)为什么说“给”永远比“拿”愉快呢?

二、先学习《一壶水》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要认识的字。

2.再读课文,围绕课题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抓住主线,交流感悟

课文通过一个小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板书:道理)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找一找文章是围绕着什么来说明这个道理的?(板书:抉择)

1.理解“抉择”。

(1)这个人面临的艰难抉择是什么?

(是按纸条上所说的,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里,还是把这壶水直接喝下去保住自己的生命。)

(2)为什么说这个抉择是艰难的?在书中标画出有关语句。

①从前有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饥渴难忍,濒临死亡。

②如果倒进去之后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但是,后来的人呢?

(3)结合上面的句子谈谈理解。

(4)在重要的(本文是生与死)关口的选择,叫做“抉择”。

是什(转 载于:wWw.zW2.cn 爱作文 网)么给了他力量使他在生与死面前做出了正确的抉择,照纸条上说的去做了呢?

2.理解“道理”。

(1)“一种朴素的做人的道理”是什么?再读纸条上的话。(“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上水来。但是,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

(2)从纸条上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①告诉人们喝到水的方法:不能直接喝水,而是要先把水倒入吸水器,才能有水喝,并且在走时还要再装一壶水,为以后的人着想。

②上面的话说得很中肯,相信纸条上的话,也就是相信写这张纸条的人对人的真诚和无私。

③一种朴素的做人的道理给了课文中那个迷路的人一种力量,使他下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做。如果不这样做,他的良心会得不到安慰。

(3)读了纸条上的话,本文的主人公是怎么做的?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先把水壶装满,再自己喝个痛快?为什么又在纸条上加了几句话?

(4)从他一系列的动作中你能看出他有什么样的品质?

(真诚、无私,相信别人且勇于奉献。)

(5)文中还有谁也具有这种品质呢?谈谈你的感受。

(他只不过是重复了在他之前的那些人的同样做法,他们是一群真诚、无私的人。)

三、学习《“给”永远比“拿”愉快》

(一)回读课题,回顾提问。

1.回顾先前提出的问题。

“给”指的是什么,“拿”指的是什么?为什么“给”永远比“拿”愉快?

2.出示高尔基的画像,介绍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二)自读课文,合作交流。

1.自读课文。

在读懂的地方画上记号,在不懂的地方,画上问号。

2.合作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三)朗读课文,感悟道理。

1.理解文中“给”指的是什么,“拿”指的是什么。

(“给”指的是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是付出、是奉献;“拿”指的是高尔基欣赏儿子栽种的鲜花,是接受、是索取。)

2.为什么“?给?永远比?拿?愉快”?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理解。

(“要是你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像鲜花啦,好的思想啦,还有对你的非常好的回忆啦,那你的生活该是多么愉快啊!”)

(1)自己的付出和奉献能给别人带来好处时,就会感到快乐和幸福。

(“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

(2)当你给予别人好的东西时,也就是无私奉献时,不仅能使别人得到益处,而且会因为别人的需要而感到自己对他人是有用的,自己是有存在的价值的,那么你就会感到无比的快乐和幸福。

(3)“拿”是索取,是接受别人带来的美好的东西,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没有给别人带来快乐,所以说“给”永远比“拿”要愉快。

3.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没有经历过、感受过“给”比“拿”愉快的事情?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乐于奉献”的理解。

四、回归整体,加深感悟

再次朗读这两个故事,加深对文中哲理的感悟。

五、巩固识字

以卡片形式检查巩固4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

六、综合实践活动

学了《一壶水》《“给”永远比“拿”愉快》两篇课文,你一定有很多感受。在自己的班级里,或到你居住的社区,找一找“无私、乐于奉献”的人进行一次采访,了解他们的境界,然后办一期手抄报,歌颂我们身边这些乐于奉献的人。

板书设计

给予的故事

一壶水“给”永远比“拿”愉快

灌水——打水——装满水“给”是奉献

“拿”是索取

篇二:阅读短文:给予的故事

给予的故事

这是一个令人回味再三的故事。

从前有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饥渴难忍,濒临死亡。可他仍然拖

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终于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这间小屋

已久无人住,风吹日晒,摇摇欲坠,在屋前,他发现了一个吸水器,于是便

用力抽水,可水滴全无。他气恼到极点,忽又发现旁边有个水壶,壶口被木

塞塞住,壶上有纸条,上面写着:“你要先把这壶水倒入吸水器里,然后才

能打水。但是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塞,里

面果然有一壶水。

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是不是按纸条上所为的,把这壶水倒进吸水

器里?如果倒进去之后吸水器不出水,岂不浪费了这生命之水?相反,要是

把这壶水喝下去就能保住自己的生命。一种奇妙的灵感给了他力量,他决心

照纸条上说的做。果然吸水器中涌出了泉水。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休息

一会儿,他把水壶装满水,塞上壶塞,在纸条上加了几句话:“请相信我,

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把生死置之度外,( )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看了这个故事,我仿佛变得聪明起来,故事中所蕴含的哲理,使我终身

受用。

1、划掉错误读音。

回味(wèi wiè) 沙漠(mè mò)仍然(rēng réng) 然后(yán rá

n)

泉水(qüán quán) 蕴含(yùn yuèn)

2、写出近义词。

迷失——() 濒临——() 抉择——()

甘美——() 蕴含——() 终身——()

3、把下面句子变成陈述句。

如果倒进去之后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用“——”在文中划出那个人所面临的艰难选择。

5、先在短文中用○把下列词语标出来,再结合文章内容解释意思。 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奇妙的灵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置之度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先在短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再结合短文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短文中找出写那间小屋很破旧的语句,用~~划出来,然后再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故事中所蕴含的哲理”是什么?

篇三:给予的故事

15.《给予的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4个生字,学会书写10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相互给予的快乐和幸福。

3.在讨论交流中流露真情,明辨事理,提高认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独立思考问题。

2.引导学生继续深入阅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给予别人是一种快乐和幸福,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相互给予的快乐和幸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做人的道理:一个人应该多为别人着想,付出越多才能得到更多。

教学课时

2课时

预习作业

1.自学生字、生词,读准字音。

2.熟读课文。

3.把不懂得问题记在预习本上

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4个生字,学会书写10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相互给予的快乐和幸福。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独立思考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给予别人是一种快乐和幸福,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相互给予的快乐和幸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做人的道理:一个人应该多为别人着想,付出越多才能得到更多。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水是生命之源。如果你在沙漠中迷路后,口干舌燥、几近死亡,一壶水或许就是你救命的稻草,面对这壶水,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聆听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给予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小组读课文

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下面我们按预习要求,在小组中检查预习结果。

呈现小组检查预习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B.把易错的字、不理解的字词和你喜欢的词语写在小本本上。小组解决不了的问老师。 学生自己在小组中读课文。

2.交流易错的字。

教师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在全班强调。

强化指导易错字:

(1)文中读错的字。

(2)教师预设的易错字。

3.指名读课文或开火车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试着说一说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理清文章脉络。小组选派代表发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并能复述。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己动手查阅资料,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实践能力。

2.抓住文中重点语句感受主人公关爱别人、甘于奉献的高贵品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在讨论交流中流露真情,明辨事理。

2.体会相互给予的快乐和幸福。

教学重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相互给予的快乐和幸福。

(二)体会沙漠中的饥渴之人在生与死面前的艰难的抉择。

教学难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相互给予的快乐和幸福。

(二)体会沙漠中的饥渴之人在生与死面前的艰难的抉择。

课前准备

(一)教师准备:生词卡片。沙漠视频。

(二)学生准备:学生阅读《爱的教育》这本书。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给予的故事》,初步的了解了课文内容。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回答。

二、自读自悟,体会感情。

请大家打开书,拿起笔,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最感动你的是什么?在文章中找

出相关的字、词、句,并画下来。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三、小组讨论。

四人一组,把自己的感受在你的小组里边说一说。

四、全班交流,畅谈感受。

1.师:看大家刚才读书的样子,老师真高兴。因为你们读书时非常专注,而且大部分同学做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作了批注。这就是最好的读书方法:边读边思,边思边写。

2.畅谈感受。文中哪最让你感动?

学生可能感受到的几个场景:

场景一:

(1)迷失方向、饥渴难耐是在沙漠中最可怕的困难,可他偏偏都遇到了。

(2)周围仍是黄沙茫茫,看不到一点绿色。同学们想象一下,头顶是火辣辣的太阳,脚下是一望无际的沙漠,此时又饥又渴,还迷失了方向。假如是你,请描述一下你当时的感受。

(3)师:同学们的感受很真实,也就是在我们看来真实一点希望都没有了,然而他没有放弃求生的希望,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着。他表现得很坚强。

(4)你对这段体会得很好,谁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段?

(师评:你很勇敢,但老师从你的读中没感受到在茫茫的沙漠中行走的艰难,谁再读读?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大沙漠,而且自己仿佛正感受着这种行走的艰难)

场景二:

(1)对于一个在沙漠中饱受饥渴折磨、濒临死亡的人来说,哪怕是一壶水也能挽救他的生命。恰在这时,真的在他面前出现了一壶水,然而他并没有立即喝下这壶救命的水,因为他在水壶上看到了这样一段话——生齐读。

(2)当他看到这壶水和字条上的字时,他的心情怎样?(矛盾、犹豫)请你把描写这种心情的段落读一读,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评价学生的读,并指导学生的读)

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也是一种很好的感悟课文的方法,它能反映你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充分表达你对文章人物的情感。

场景三:

(1)师:如果纸条上说的是真的,那么就会得到源源不断的泉水,不仅可以解救自己,还可以供给更多的同样在沙漠中面临困境的人;但是如果把水倒进汲水器后,汲水器不出水,那就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并且是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的。这的确是艰难的抉择。如果你是这位沙漠旅行者,你会怎么做呢?

师:同学们都能设身处地的去想,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虽然你们的做法不一样,但是你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意识到这壶水对自己的生命有多重要。

(2)他明明知道这湖水对自己的生命是多么重要,为什么还要把水倒入汲水器中?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五自然段。你怎么理解“一种奇妙的灵感”?(宁愿冒着牺牲自己的危险,也要试试为更多的人,找到救命之水。)

(3)读了这段,你除了感觉到他这种舍己为人、甘于奉献的精神,你还体会到什么?

(4)书中无文字,文中无图画,但是你们通过想象,感受到了主人公为自己关爱、帮助别人而兴奋不已,这正是他从给予中体味到的快乐。现在,他想把这种欢乐告诉每一个沙漠

旅行者。齐读他在纸条上加的这两句话。

(5)“你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请你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师:这位沙漠中的旅行者发自肺腑的话牢牢地写在沙漠的那把水壶上,时时提醒着在沙漠中将绝处逢生的人们,老师希望这句很富哲理的话,也会时时提醒着我们每一个同学。齐背这句话。

五、读写结合,畅谈感受:

1.一段生动的故事,一份浓浓的情谊,一个做人的道理,像甘泉一样流进老师的心田。于是我写了这样的一句话表达读文后的感受。(小黑板展示:关爱别人,并不会使自己丢失什么,相反,我们对别人关爱越多,自己获得的也将越多。)

2.我相信,同学们学习了课文以后,感受一定很深,你能把自己的感受像老师一样,用精练的语言写出来吗?(生动笔写)

3.写完的同学板书,大家拜读。

六、感情升华,拓展延伸。

师:只要心中充满爱,我相信,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里,你、我、他,我们大家都能在自由的天空下创造出更加美好的世界。(播放《爱的奉献》)

课下作业:

1.把《给予的故事》将给家长或小朋友听。

2.搜集有关以爱为主题的文章读,如《善念的回报》、《掌声》 等。

课后检测:

一、选择正确的字填空

1.他放眼四周,黄沙 (茫 芒),看不到一点儿绿色。

2.这位沙漠中的饥渴之人,面临着艰难的抉 (择泽)。

二、想一想,说一说,如果你是这位沙漠中的旅行者,你会怎么做

板书设计:

15.给予的故事

送人玫瑰 ,手留余香

旅行者

给予奉献 无私高尚

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