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女儿好词好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19:24:00 作文素材
篇一:好词好句摘抄
好词好句摘抄
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英国) 母爱是人类情绪中最美丽的,因为这种情绪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法国)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父亲是财源,兄弟是安慰,而朋友既是财源,又是安慰。 ------富兰克林 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父爱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的生命。——达芬 ;父爱如雨,为你濯洗心灵;父爱如路,伴你走完人生。
父亲的德行是儿子最好的遗产。——塞万提斯
父爱是水————高尔基
今年55岁的陈玉蓉,是湖北武汉一位平凡的母亲,她的儿子叶海滨13岁那年被确诊为一种先天性疾病——肝豆状核病变,这种肝病无法医治,最终可能导致死亡。前不久,叶海滨的病情恶化住进医院,生命危在旦夕。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陈玉蓉请求医生手术将自己的肝移植给儿子。
然而,就在手术前常规检查中,叶海斌被查出丙肝,必须全部切除,需要母亲切1/2甚至更多的肝脏给儿子。可是,母亲患有重度脂肪肝,1/2的肝脏不足以支撑其自身的代谢。无奈,捐肝救子的手术被取消。
陈玉蓉从医院出院后,当天晚上就开始了自己的减肥计划——每天走十公里。在随后的7个多月里,她每餐只吃半个拳头大的饭团,有时夹块肉送到嘴边,又塞回碗里去。
陈玉蓉说自己有时太饿了,控制不住吃两块饼干,吃完了就会很自责。7个多月来,她的鞋子走破了四双,脚上的老茧长了就刮,刮了又长,而几条裤子的腰围紧了又紧/
当她再次去医院检查时,奇迹出现了。脂肪肝细胞所占小于1%,脂肪肝没有了。就连医生都感叹:从医几十年,还没有见过一个病人能在短短7个月内消除脂肪肝,更何况还是重度。医生说“没有坚定的信念和非凡的毅力,肯定做不到!”
2009年11月3日这对母子在武汉同济医院顺利地进行了肝脏移植手术。 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大地震中的母爱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地震中母爱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地震中母爱的小故事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在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 ,还活着”。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年轻的母亲正在温馨的家里一边织着毛衣,一边用脚轻轻拨动着摇篮,摇篮里的孩子甜甜地睡着。突然地震发生了,母子一同坠入废墟和黑暗之中,万幸的是,母子都没有受伤。母亲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等待求援一天过去了。孩子吃尽母亲双乳里最后两滴奶,哭声渐渐衰弱。再不获救,孩子将被渴死先于母亲而去绝望中和母亲两手乱扒,企图从钢筋水泥中获取食物。突然,她的手触到了 织衣针,心中一阵狂喜:孩子有救了。
一周之后,母子俩终于重见天日,孩子安然无恙,母亲却永远地闭上了眼睛,脸色十苍白。人们惊奇地发现,母亲每个手指都扎了一个小孔,孩子正是靠吸吮母亲的鲜血存活下来。
地震中的母与子
有一个城市发生了地震。救援工作在紧张地进行。三天后,救援工作人员依稀听得一处有“救命啊!快来救我的孩子啊!”顺着声音搜索,发现是从一片废墟中传出来的。拔开废墟,发现一位年轻母亲四肢撑地,腰背拱起,顶着残砖碎瓦废梁,而在挡住的空间下,有一个婴儿,躲在他身下,熟睡着。这位母亲不住地叨念着:“快救我的孩子!快救我的孩子!”当救援工作人员把她们救上来后,她第一句话就问:“
谢我的孩子怎么样?我的孩子怎么样?”医护人员告诉她:“你的孩子很好,没有危险。”当她一听自己的孩子安全了,没有危险了,心情一松,晕倒了。医护人员赶快把她送往医院抢救。
这位母亲之所以能撑到现在,是她要救孩子出去这个强烈的念头支撑着她,如果没有这个信念,她自己也不能坚持下来。
母爱如山
一天深夜,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泥石流吞没了小山村。次日,当救援人员循着哭声刨开泥土,掀开屋顶,发现一个光着身蜷缩在屋梁下的两三岁小女孩竟然
活着。救援人员赶紧将小女孩抱出来,可她死活都不肯离开,边用小手指着边哭喊起来:“妈——”救援人员沿着隐约露出的一双泥手小心翼翼地往下刨,眼前现出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一个半身赤裸的女人,呈站立姿势,双手高高举过头顶,仿佛一尊举重运动员的雕塑??女人竟是一个盲人,身体早已僵硬。而她的身下,又刨出一个昂首挺立的男人!女人正是站在男人肩上,双手高举小女孩,小女孩才奇迹般地成为这场泥石流中惟一的幸存者!
动物也罢,人类也好,惟有父母之爱是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生死攸关的时候,他们总是义无反顾的舍弃自我,把生的希望留给后代。这种盲人父母舍己救子女的壮举是对母爱力量的绝佳诠释。
1948年,在一艘横渡大西洋的船上,有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小女儿,去和在美国的妻子会合。
海上风平浪静,晨昏瑰丽(异常美丽)的云霓(ní)交替出现。一天早上,父亲正在舱里用腰刀削(xiāo)苹果,船却突然剧烈地摇晃。父亲摔倒时,刀子插在他胸口。他全身都在颤抖,嘴唇瞬间发青。
6岁的女儿被父亲瞬间的变化吓坏了,尖叫着扑过来想要扶他。他却微笑着推开女儿的手:“没事儿,只是摔了一跤。”然后轻轻地拾起刀子,很慢很慢地爬起来,不引他人注意地用大拇指揩去了刀锋上的血迹。
以后三天,父亲照常每天为女儿唱摇篮曲,清晨替她系好美丽的蝴蝶结,带她去看蔚蓝的大海,仿佛一切如常,而小女儿却没有注意到父亲每一分钟都比上一分钟更衰弱、苍白,他看向海平线的眼光是那样忧伤。
抵达的前夜,父亲来到女儿身边,对女儿说:“明天见到妈妈的时候,请告诉妈妈,我爱她。:女儿不解地问:“可是你明天就要见到她了,你为什么不自己告诉她呢?” 他笑了,俯身在女儿额上深深刻下一个吻。
船到纽约港了,女儿一眼便在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的人群中认出母亲,她大喊着:“妈妈!妈妈!”
就在此时,周围忽然一片惊呼,女儿一回头,看见父亲已经仰面倒下,胸口血如井喷,刹那间染红了整片天空。
尸体解剖的结果让所有人惊呆了:那把刀无比精确地洞穿了他的心脏。他却多活了三天,而且不被任何人知觉。唯一能解释的是因为创口太小,使得被切断的心肌依原样贴在一起,维持了三天的供血
。这是医学史上罕见的奇迹。医学会议上,有人说要称它为大西洋奇迹,有人建议以死者的名字命名,还有人说要叫它神迹。
“够了!”那是一位坐在首席的老医生,须发皆白,皱纹里满是人生的智慧,此刻一声大喝,然后一字一顿地说:“这个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很久很久以前,中原一户农家有个顽劣的子弟,读书不成, 打架惹事。他的父亲,一位忠厚的庄稼人,忍不住呵斥了他凡句,儿子不服,反而破口大骂,父亲不得已,拎起菜刀吓唬他,没想到儿子冲过来抢过刀子,一刀挥去。
老人捧着受伤的右手倒在地上,鲜血淋漓,痛苦地呻吟着。 而铸成大祸的儿子,竟连看都不看一眼,扬长而去。
儿子再回来的时候,是将军了。起豪宅,置美妾,多少算有身份的人,要讲点面子,遂也把老父安置在后院,却一直冷漠以待。一夜,将军的仇家寻仇而来,直杀入内室。大宅里,那么多 的幕僚、护卫,倾刻,逃得光光的,眼看将军就要死在刀光之下。突然,一个老人从后院冲了进来,用唯一的、完好的左手死死
地握住了刀刃,苍苍白发使悍猛刺客惊了一下,他便趁这一刻的间隙大喊:“儿啊,快跑,快跑……”
自此,老人双手俱废。
三天后,逃亡的儿子回来了。他径直走到三天不眠不休、翘首期盼的父亲面前,深深地叩下头去含泪叫了一声:“爹——”
一刀为他,另一刀还是为他,只因他是,他的儿子。
在某个生物影片里,看见一种俗名"耶稣鸟"涉禽。照顾幼鸟的工作,完全由公鸟承担。影片里的两只小鸟在水里玩,公鸟则在一边守望,突然看见鳄鱼游过来,公鸟立刻冲到小鸟身边,张开翅膀,蹲下身,把小鸟一左一右的夹在腋下,飞奔而去。
1998年8月1日晚上8时左右,湖北省嘉鱼县接兴洲长江大堤突然决堤,洪魔卷起惊淘巨浪呼啸而出,100多平方公里的美丽家园顿时泽国,5万余人被洪水围困。
梁东华所在的村庄依山傍水,呈梯状布局。梁东华的家在最低位置的河边。 洪魔突然扑进梁家时,东华刚刚哄女儿入睡,正准备洗碗做家务。见洪魔突然扑进,东华大吃一惊。洪流流量之大 涨幅之快,是东华平生未见过的。稍一迟疑,水已涨之大腿。
“不好了!决堤了!”外面传来村民的惊慌呼叫。
在这危急时刻,东华首先想到的是留在家中的另一个人——年仅一岁的女儿。他冲向卧室抱起熟睡的女儿欲望外冲,谁知一个浪打来,大门及窗户哗哗作响。浪将东华逼近屋内,水一下子涨之腹部。
“女儿不能浸水,否则有生命危险。”想到这儿,东华急中生智,抓过浮在水面的女儿平时洗澡用的塑料盆,将女儿放在盆里,自己划着盆护着女儿顺流从敞开的后门游出。
外面一片漆黑。东华原想护着女儿游向村后的小山,可是洪水太急,自己的腿又有伤,已力不从心。他只好顺流而下。
不知过了多久,梁东华已筋疲力尽,接连呛了好几口水。就在这时,他们漂到了一片树林里。东华抓住一根树枝,顺着水势将女儿的推向树干。这是一棵三杈树,树的分叉部位正好镶上女儿的洗澡盆。东华将女儿安置好,自己抱这树干稍做休息。水仍在上涨。东华明白,自己早晚会坚持不住,只要离开这棵树,父女必然葬身洪流。必须想个办法救下女儿才行!
东华一手抱树,一手脱下衬衣。他用牙用手将衬衣撕成布条,结成两根布绳,再用布绳在盆上套了一个十字捆,系在树上。他惟恐不牢,又换手脱下自己的长裤,用同样的方法将盆子绑成井字行,分别系在三根树杈上。他又除下身上唯一的内裤,用尽最后的力量撕成布条,圈在盆周围。布条如网一样将盆紧紧网住。 做完这一些,东华已没有丝毫力气了。望了望熟睡的女儿,他笑了笑,松开了自己的双手。
父爱就想梁东华用布条编织的网,看似粗糙,孩子睡在里面却很安全。父爱想缕缕阳光,能给孩子一生的温暖。
伟大的父爱
那是5月15日下午大约2点钟的时候,距离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已近3天。大范围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摧毁了通往映秀镇的公路和通讯,没有人知道镇子里的情况究竟怎么样。我们只能跟随着救援人员,沿山路徒步往里走。
那已经不能称之为“路”了。连日的大雨,把山路变成了沼泽地,每踩一步,大半只脚都会陷进泥浆里。无数从山上滚落的磨盘大的石头,在人们面前堆成一座座小山。
救援者几乎每人都背着30斤重的救援物品,在烂泥浆和乱石堆中穿行。他们一边要躲避山上不时滚下的足球大小的碎石,一边要防止一脚踏空。在脚边十余米深的地方,就是湍急的岷江。那是雪山融化后流下的雪水,当地人说,即便是大夏天,一个人掉下去,“五分钟就冻得没救了。”
沿途,到处是成群结队从映秀镇逃出来的灾民。他们行色匆匆,脸上多半带着惶恐和悲伤的神情。这时,我看见一个背着人的中年男子,朝我们走来。这是一个身材瘦小、略有些卷发的男子,面部表情看上去还算平静。背上的人,身材明显要比背他的男子高大,两条腿不时拖在地面上。他头上裹一块薄毯,看不清脸,身上穿着一套干净的白色校服。
同行的一个医生想上去帮忙,但这个男子停住,朝他微微摆了摆手。“不用了。”他说,“他是我儿子,死了。”
在简短的对话中,这个男子告诉我们,他叫程林祥,家在离映秀镇大约25公里的水磨镇上。他背上的人,是他的大儿子程磊,在映秀镇漩口中学读高一。地震后,程林祥赶到学校,扒开废墟,找到了程磊的尸体。于是,他决定把儿子背回去,让他在家里最后过一夜。
篇二: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晴天:天气晴朗 阳光明媚 蓝蓝的天空 湛蓝的天空 蔚蓝的天空 洁白的云朵
雨前:灰蒙蒙 阴沉沉 黑色的浓云 乌云密布 一片漆黑 天色十分黑暗 片片乌云好像要压下来似的 太阳婆婆也害怕的躲起来了 刚刚孩子玩耍的白云也跑回家睡觉去了 雨中:瓢泼大雨 倾盆大雨 细雨如丝 毛毛雨 大雨滂沱 一阵狂风卷过,带来了骤雨。 雨丝像铁条一样又粗又直从天空中刷拉拉洒下来。 突然,一道闪电,天空被撕裂了一道惨白。紧接着是一串闷雷,闷雷过后铜钱大的雨点,铺天盖地的洒下来。 心里,高兴:美滋滋 开心 开心的手舞足蹈 高兴 高兴地连蹦带跳 心花怒放 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的甜。
好词好句:脏兮兮 满头大汗 干干净净 小心翼翼 热腾腾 棉花糖似的 有气无力地垂着头 无精打采辛苦 劳累 先….接着…然后….最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秋天: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树叶变黄了天气凉爽了 大雁飞往南方去了果实成熟了
造句:水像甘甜的雨露一滴一滴的落下来。小水珠像淘气的娃娃,慢慢的洒在花朵上。天上的白云像羊群。弯弯的月亮像小船。闪闪的星星像宝石。我和小明的个子差不多。这两本书的内容差不多。我一边看着远方的夕阳,一边回忆着往事。小明一边给花浇水,一边唱着歌。 小河得意洋洋的流向大海。今天
老师表扬了我,我得意洋洋的告诉了妈妈。我自言自语地说:“我又忘带铅笔了。 妈妈又不让我出去玩了,我自言自语地说 小朋友们在快乐的玩耍。 今天我过生日,我很快乐。 今天我的了一百分,我很快乐。今天我和妈妈去动物园我很快乐。 小红在学作业,我也在写作业。小红和小明去动物园玩,我也去动物园玩。小红和小明去爬上,我也去爬山。
字 词:再--表示又一次的意思。再会再见 再来 再次 着—zhe(看着) 为---wei (因为)只---zhi(船只)乐---le(快乐)
Zhao(着急) wei (以为)zhi(只要) yue(音乐) Zhuo(着陆)长---zhang(长大)都---dou(都有) Zhao(着数) chang(长短) du(首都) 没---mei(没有) 好---hao(好久) 空---kong(天空)
mo(吞没) hao(爱好) kong(空闲)
看---kan(看见) 曲—qu(歌曲)答---da(回答) kan(难看) qu(弯曲)da(答应)
发—fa(发现) 行---xing(行走)重---zhong(重量)
fa(头发)hang(排行)chong(重来) 绿---lv(绿色) 要---yao(要求)更---geng(更夫)
lu(绿林)yao(机要) geng(更好) 的—de(好的) 地---de(开心地说) 得—de(得到)
di(目的)di(大地) de(打扫得干干净净) di(的士) 动词地形容词得
节日表
一月一日元旦 三月十二植树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一日劳动节六月一日儿童节 七月一日党的生日 八月一日建军节
农历九月九重阳节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九月十日教师节 十月一日国庆节
篇三:浅谈中学语文教育的绝境.doc
《
浅
谈
中
学
语
文
教
育
的
绝
境
》
化庄中学
李辉
浅谈中学语文教育的绝境
化庄中学李辉
著名作家叶开一直关心中国的教育状况,近年来尤其关注中小学的语文教育,曾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开设“语文之痛”专栏,撰写文章深入探讨当前的语文教育状况,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这次,本刊特别推出叶开一组文章,涉及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各个方面,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做了详尽的介绍和推荐。这组文章,有深入的分析,有现实中的感受,有跟读者的通信探讨,形式多样,问题深入浅出,直指时弊。期望每个关心语文教育的人,都从我做起,积小善以成溪流,则功莫大焉。
去年,报纸上一则上海七高校自主招生不考语文的消息,在坊间掀起巨澜。这个消息本该引起更多关注的,可惜我们这个国家大事迭出,丑闻蜂起,什么问题都很难引起持续性的关注,更谈不上深入探讨了。
有人忧心忡忡地认为,现在中国的语文教育已经很糟了,很多理科生连一则使用说明都不会写,再不考语文,就变语文盲了。这种判断颠倒了主次,掩盖了问题的实质。问题的实质是,理科生不会写使用说明跟高校教育无关,这种能力应该在中小学时期就打好基础了。可以这么说,九年义务教育结束,没有继续上大学的人也应该写得出一篇使用说明。到了大学才教如何写使用说明,岂非为时晚矣?
问题沉淀下来,稍作推理即可明白,语文教育到了今日的惨象,不是自主招生的高校拒考语文造成的结果,而是当今持续进行着而一直没有进步的中小学语文教育在对中小学生进行思想洗脑和虚伪教化上,已经达到了崩盘的程度。学生学得越多,考试分数越高,就越白痴。语文考与不考,都一样惨不忍睹。与其如此,还不如不考,少折磨学生一趟,功德无量。 前年,同济大学的张教授说起自主招生面试的情形,说那些中学考生进入考场,紧张得手都不知道放在哪里才好。他问了一个跟书本无关的问题,想考察一下考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具体问题一下子记不起来了,大概是某某事件你怎么看?这个问题,朋友说,他自己也没有标准答案,只是随便问问,想看看考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结果,考生被吓得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我当时就对这位教授表示了抗议。我说,你这是在折磨那些可怜的孩子,他们已经在中小学被折磨十几年了,你要想想,他们多么可怜!他们在这十几年的高强度训练中,脑子塞满了各种僵化的指令,他们的脑袋已经异化成了应试教育体制那套标准答案下的电脑程序,看到一道题目,他首先想到的就是选择对与错。实际上,高考试卷里,大量的就是这种二元选择对错题。他们的人生,就在选择对错中一惊一乍,岁月蹉跎。你这个问题,居然没有对错项可选,学生该怎么回答?他甚至还会揣摩你的心思呢。你这一问,他不知道你喜欢什么,你认为什么才是对的,到底怎么回答才能讨好你?中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大多数都是这样权威无比的样子。他们似乎掌握了全世界的一切真理,无论什么问题都有标准答案,凡是不符合规格的都判为错误。我们的语文教师,很多不都是真理和正确性的化身吗?他们的拈花微笑,常常让教室里的学生吓得胆战心惊。你想想,他哪里敢随便回答你的提问?
其实,我知道这位朋友的意思,无论考生回答什么都可以,他只想考查一下考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但是,他的考察逻辑,跟中小学的语文教育正好相反。在这十年的中小学教育中,我们的语文老师恰恰一直在压制这些学生的个体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根本没有机会,也没有勇气表达不同的意见。在语文课里,语文课文和语文教师,永远是正确的。这样一来,最惨的自然是考生了,他们是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这样貌似随意的提问,对长期养成下意识就会启动“对错”选择程序的考生来说,造成了致命的打击,各种数据涌现,他的脑子中央处理器又处理不过来,只好死机了。中小学教育理念和大学教育理念不衔接,这造成了对考生思维的巨大撞击,在耀眼的白斑中,考生一片迷惘,变成了可怜的牺牲品。
昨天,这位教授又来我家里坐,他刚面试研究生完毕,说自己心都凉了。一个考他研究生
的山东籍学生,问读过什么书?闷了半天,摇头。又问,平时都爱读什么书?学生继续紧张地迷惘。教授加上解释:比如,消遣时读什么书?还是摇头。最后憋出了一句:看杂志,《故事会》,《读者》。这些不是书,教授说。那考生憋得满脸通红。
我跟朋友开玩笑说,你不如招我女儿读你的研究生得了。她虽然才十岁,小学四年级,但是面试时,保证能跟你随口说出几十本书名来,而且还不会重复。很多书她都读了很多遍,可以说对书里的内容了如指掌,很多细节脱口而出,一些段落都能背诵,她碰到这种问题,肯定能跟你聊得热火朝天。
我一直跟很多朋友推荐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瑞典儿童小说女王林格伦的那套经典儿童小说,我买了八本,后来女儿在某本书的译者前言里发现少买了一本《绿林女儿》,我又紧急帮她从网上订购这本小说,再加上其他的例如十卷本的《小淘气尼古拉》等,又买了二十几本。《绿林女儿》她在拿到书的当天上午,不到两个小时就看完了。第二天我抓紧看,确实写得有趣。林格伦的小说中,《淘气包埃米尔》她起码读了七八遍,《长袜子皮皮》《吵闹村的孩子》《疯丫头马迪根》也看过了三四遍。
另外,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她也读过若干遍。我为了能跟她聊起来,不得不重读了一遍,但熟悉程度还不能跟她比,只能在谈到例如耶胡、慧駰之类的人物对象时恳请她提醒一下。现在拿她当提词员很好使,什么作品里的人物名字忘记了,只要是她读过的,请教一下她,很容易就能得到答案,比打开电脑用搜索引擎查找还快。又比如《哈利波特》七部近三百万字,这位小女生已经看了不知道多少遍,第一第二第三本,她大概每本看了六七遍,最厚的第七本《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和其次厚的第六本《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可能也看了三遍以上——我在修改这篇文章的这次端午节期间,她一天之内,又一口气看了前三本和第四本的一大半,但是语文作业,未免流于对付。
前天,她拿着湖南少儿出版社出版的那套“全球儿童文学典藏”的导读手册来,把自己想读而我又没有买到的小说题目都打了一个勾,共十一本,让我帮她购买。这套丛书此前我已经买了三十本,她全都看过了。其中一些好玩的,例如意大利的《天上掉下大蛋糕》,美国的《我的宠物是恐龙》,法国的《小彩人的抗争》,她也读了好几遍。
以此而言之,我可以大言不惭地夸奖她算得上是某方面的专家了。比如《哈利波特》,比如林格伦的小说,相信读过的人不少,但读过的次数如她这么多,对里面的细节熟悉到脱口就能说出的程度者,估计不会太多。我也读过,但是碰到什么细节,还得谦虚地请教她。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阅读次数不如她多,二是记忆力不如她好。我只剩下一点点长处,那就是比较谦虚,能跟她友好地探讨这些作品的人物和情节。比如《吵闹街的孩子》里有一个细节,我只记得母鸡下蛋像机关枪,一问女儿,她立即告诉我,这是大哥拉赛对二哥布赛说的:你以为阿尔贝特娜下蛋像机关枪一样快?
“阿尔贝特娜”是小说主人公丽莎的二哥布赛养的母鸡,这个名字,也是请教女儿才打出来的,我已经记不住了。
什么叫做专家呢?专家就是对某一个门类的知识,掌握得比一般人充分。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女儿虽然才十岁,但是她已经是《哈利波特》和林格伦经典儿童小说的专家了。一般人跟她对聊,很容易被她击溃——除了我这位久经沙场、屡败屡战的爸爸。其他的书,她也看了很多。她的阅读量,似乎已经远超她的语文老师乃至语文组的同级老师。但是,她的语文考试成绩在二三年级时只是中等,总在八十几分上。她的作文成绩也只是中等。她原来写点读后感,我觉得不错,二年级时《中文自修》还发过两篇。现在,到了四年级,反而毫无感觉,写得更差了。但是,正如我预料的那样,她的考试成绩一下子就跃上去了,很简单地就站在全班前五名中,一点都不费劲。
这个结果,在我的“算计”中。
我自己本来就算得上是“应试”专才,对自己的女儿很有信心。但是,人生不能光为考试
而活。只能当成一个排泄物,想办法尽快地把这些垃圾排出去,有点像吃某中成药“排毒胶囊”的意思。很简单,一个阅读量大,并且有深入阅读能力的学生,只要她长大一点,稍微适应一下考试的陈规陋习,掌握一点点技巧,她的语文考试成绩就不会差。我上中小学时,比她条件差多了,可看的书也少多了,除了我自己收集的连环画和我姐姐藏有的几部中国传统小说名著,其他的书只能到县城一家私人书店里借来看,而且大多是武侠小说。就凭着这点说来惭愧的小小阅读积累,现在都不好意思说出口,我高考语文照样成绩不差。
所以,大量的阅读,是非常重要的积累,也是语文成绩能够真正提高的本质基础。
比方说你教小孩子煎鸡蛋。学生A知道了一百种煎鸡蛋的方法,但她一只鸡蛋都没有;学生G只知道一两种煎鸡蛋的方法,她旁边却有一百只鸡蛋。相较之下,学生G最多浪费五个鸡蛋,第六个开始她就会煎得很好了。她有的是鸡蛋,浪费几只怕什么?那没有鸡蛋,只能纸上谈兵的技巧,永远是虚的。
现实中的语文教育,在教育理念的核心上,就不想让学生学好国文,也不想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而是对他们进行洗脑教育,让学生变成螺丝钉,变成毫无思考能力、毫无阅读习惯的废物。他们毕业后只能变成一出口就喷粪的粪青。
语文老师有各种写作文的要求,例如多用好词好句等。这些语文老师,自己就不会写一篇基本逻辑通顺的作文,她们却自我感觉很好,要指导学生写出好文章来。她们也是现行教化体制的牺牲品,每天都忙着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忙忙碌碌,累得要命,脾气都变得很暴躁。 以我的浅见,语文这个完全是“工具性”指导思想下而编造出来的科目,在中小学阶段就应该取消,代之以真正的“国文”教育。
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语文教育模式和相关的教材编写程式,是一九五八年叶圣陶主编新编中小学统编教材时定下来的。当时的教育思想,就是洗脑,搞革命教育,普及推广阶级斗争的思想,用狼奶来抚养新的狼崽。这些小学生长到初中,正好成为打砸抢火烧四旧的主将。那时,在政治挂帅的情况下,语委会先组织人破坏传统汉字,匆忙地推出简体字表,然后以最高权力当局的名义在军队和中小学校首先推广简体字和简体字统编教材。全国还必须都用这个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统一出版,各地不得私自印行使用。教育的中央集权,主要目的就是对传统优秀文化进行彻底的清洗,悠久的中国文化和历史,被恶意地削减成了阶级斗争史和流民造反史。在这些教材里,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文学作品全都不见了,被冠以“封建糟粕”之恶名通通销毁了,代之以新编的、虚假的小英雄、小农民之类的假大空,甚至可以说是丑恶的文章。这套中央集权的教材编写模式,至今还在有效地运行着。不过,表面上是放权到各省市自治区了,像上海、北京、江苏、广东等地,有自己编写的地方教材。但是,各地的教育思想都是统一的,教材编写大纲,也是一开始就“热爱”和“拥护”,教育核心思想,还是要培养“劳动者”,其实就是“螺丝钉”。可以说,五十年过去了,教育理念还是换汤不换药,还是由各地教委死抓住教材编写权力不放手,找来一些水平很差的人来编写教材。别的省市我不知道,上海的小学教材,集中了剽窃、窜改、抄袭等恶行于一体。我曾撰文揭露过,其丑恶的行径,其危害,远超前面文章批驳《信》这首打油诗作假的无耻。
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教材。这是常识。
假设能取消现行的语文教学思想和教材,那么我们也许可以借鉴台湾和香港的成功模式,改为“国文”教育。中国的语言和文字尤其特别,不能单独拆开来认知,所以,古代的童蒙读本,都是编写成优美、容易记诵的读本。我们老祖宗两千年来成功的教育模式:识字,练书法,背诵经典,而不急于做文章。识字很简单,两千五百个字,在《千字文》《百家姓》这些蒙学书籍里有,再加上背诵经典的《四书五经》《老子》《庄子》《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就全有了。要什么有什么,不仅有祖宗五千年的文化精华,还有最重要的为人的仁爱和宽恕,以及最为精深的中庸文化。语文本身是个不成熟的工具化概念,起码不如“国文”这个概念涵盖面广。从国文的角度,一个是文字,另一个是经典。当年章太炎在日本开讲《说文解字》,
座下听者皆一时之俊杰,刘文典、周作人、鲁迅等赫然倾听。如果觉得《说文解字》太艰深,上面的童蒙又稍显粗浅,国内找不到,找瑞典女学者林西莉教授写的《汉字王国》来当教材吧。说老实话,我也是中文系毕业,甚至是博士,看了人家这本书,深入浅出,诙谐有趣,言必有据,深感汗颜。换成刘文典等人,因受过扎实的基本功训练,自然就不会像我这样内虚而慨叹了。这本书,我让女儿跟着里面的甲骨文和金文描画了两遍。我是跟着督促自己,也是有空就拜读。
我郑重地把林西莉教授的《汉字王国》推荐给负责任的、爱自己孩子的父母。
认字了,再背最浅显的《千家诗》、最经典的《诗经》,外加《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再熟读《古文观止》,这样的孩子初中毕业,就不会被台湾的文盲周杰伦周董这样的流行歌手吓傻,只会在欢迎会演唱会上泪流满面地咋呼尖叫了。其实,周董大概《古文观止》都没有看完过。但是他高中毕业,《诗经》若干篇目自然是熟悉的,会背诵不少的,其他的经典不用说了,大概随便就把我这样的大陆土老帽博士击倒了。因为洗脑、愚化教育,我的青少年十年,也是学习的黄金时代,在中小学被彻底糟蹋了。上了大学,记忆力已经无法达到少年时期那么深刻和准确。上述书籍,我读则读矣,但是除了一百四十六首《千家诗》可以背诵无碍,其他的,都只能零星记住。《千家诗》我在女儿三四岁时,就在她睡觉时,读给她听。读着读着,我自己全都背下来了。可是,过一阵,不去复读的话,就会忘记。成年之后的学习,大抵如此。所以,这些背诵的篇目,必须是小孩子在少年时期开始。那时候的记忆是不会磨灭的。而我们大陆在中小学的学习黄金阶段对孩子们采取的洗脑教育,则让两三代人脑袋空空地长大,毕业之后走向社会,发现自己一无所有。这种事情,想起来都让人愤恨。 这不仅是我本人的悲剧,还是全大陆适龄中小学生的深刻悲剧。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降,在文理科两个方面都出大师的时期,是在民国时期。温总理曾大声疾呼的楷模钱学森“大师”,也是西南联大那简陋的学堂打基础之后,到美国深造出来的,跟近六十年来的教育体制无关。那些从旧有的私塾教育走过来的跨时代的旧人所达到的成就,是四九年之后的新人望尘莫及的。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每年都会被诺贝尔奖羞辱,每年都有各种专家在谈,为什么当今的大陆教育出不了大师。连我们日理万机的温总,都在这样发问。我个人想问的恰恰是:你们在学习黄金时期的孩子们身上,都干了什么!!
这些孩子,脑袋空空长大,像本文开头写的那样,面试时一问三不知。但是,他们中间,总有要成为新一代教授的,总要完成在核心期刊上发文章的人物的,总要花钱买书号出专著的。可是,他们脑袋空空啊,下笔如有鬼啊。一句话都说不清楚,还得敷衍成篇,乃至成书啊。怎么办?只好做文抄公了。天下文章一大抄嘛。可是,这句话,古代的诗人学者说得,我们说不得。他们的抄,多是袭用创意,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是把人家的句子整段搬进来。你自己的脑子里没有存货嘛,只好去搬人家仓库里的东西了。说得好听,这是打土豪分田地,实际上,就是抢劫。
这就是四九年之后的几代新人的真实状况。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新人”,真正的新人只是婴儿。从文化角度来说,旧文化、传统文化中,一直孕育着崭新的思想。在只有“新人”的四九年之后,不说文化大师了,就是文化皮匠都找不到几个合格的。近阶段出了汪晖著作涉嫌抄袭的事件,当事人不露面,一些学术黑帮里的兄弟和门徒或在公开媒体上两肋插刀,或临时注册网名在各个网站流窜进行人身攻击,不管对错而只支持老大,一点学术道德精神都没有,还不如上海滩过去的青红帮。希腊圣哲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我们这里是拧着来的,真理靠边站,还是人情关系和利益关系先考虑。这样恶性循环,整个社会以后会成什么样子?民族传统文化的彻底破坏,这已经是现实,而整个国家走向何处,核心价值是什么?都一片迷惘。没有传统的民族,到底会不会有未来?我不敢设想。
现在呢,从小学老师到小学生,都胸无点墨,却每周都要写作文,而且一定要是严格要求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