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主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04:04:42 体裁作文
篇一:散文-把握主题
散文阅读复习——整体感知 把握主题
一,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技巧和能力。
(一)、明确概念
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
形散:
1、 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
(1)抒情散文 (2)叙事散文 (3)说理散文
(四)、常见表现(写作)手法
象征 ,衬托 , 对比,借景抒情 , 托物言志,咏物寄情 , 寓理于事, 融情于事 , 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五)、散文的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六)、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七)、散文的语言
(1)质朴、自然(2) 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
二、整体感知考点
1、考题形式:
(1).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2) .给文章取个标题或对题目的理解.
(3). 概括文中作者从哪些方面去描述事物或评价形象.
2、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
(1)抓标题,初步感知内容
(2)抓每段的中心句或重点句或关键词语,概括每段内容。
(3)深入研究末几段,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掌握思想。
(4)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3、答题要点:
(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三、课堂研讨
1、中考链接:
(一)转身(2010年科研测试题)
①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②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经常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③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面一个年轻人,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的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你,我挡着你了”,我竟然被感动,只顾欣赏这张善良的、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江南的表情,水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最诚挚的心情告诉他,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拥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波动的各色衣服?? ④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野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已走进古代,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于是我停下来,给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着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一瞥里只得到“好看”的朦胧感觉。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十分的失落和惆怅。怎么办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 “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去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三岔路口,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哪一条路径,她肯定知道我注意到了她,那么,在岔路口,在她转身的时候,她是否知道,不远处,有一位陌生的叔叔,他眺望的眼睛?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上的路径??
⑤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服褴褛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找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不见了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都没有找到,最后我来到丁字街
,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交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于是我把防寒服披在这位贫苦老人的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稍稍回升。我由此想到,亚洲的穷人,非洲的穷人,全世界的穷人,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者握起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到哪里去了,一转身?⑥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已经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
⑦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一转身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变成毛衣??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
(选自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年1月版《散文2008精选集》,有删节)
14.请概括第③、④段中对“转身”的描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追求?(4分)
(一)14.第③段表达的是对文明和教养的追求
第④段表达的是对美好和纯真的追求
(二)遍地黄金(佛山市2004年试题)
①人蜷缩在湿漉漉的雨季,整个儿像一颗受潮的糖,沮丧而又无奈。
②前日忽然放晴,心,也就跟着晴了。从南窗望去,那边楼缝的坡地上一如往年,绽出一抹黄色。还刚刚惊蛰呢,油菜花这么快就开了?中午儿子放学回家,进门就说,路边的菜花约好了似的,一夜工夫全黄了!下午乘车去市郊,果见满畈满坡一片片明艳的黄,一种生命的喜悦油然灌注全身。
③几乎已成条件反射,人一见到油菜花,忧郁的心境就豁亮了。油菜花,我从小年年见,但着意关注它,是在病重以后。四年前腿骨发生病变,每周需去武汉两次,接受希望渺茫的康复治疗。也是雨季,天色像心境一样阴晦,人默坐车上,打不起丁点精神,对人生已失去信心,甚至对生命也没有更多的留恋。就是这个时候,对车窗外成片成片的油菜花,我有了不同于以往任何时候的感觉,那种蓬蓬勃勃的美,使我的心情变得轻松许多。它那浓郁的生气无形中感染了我,唤醒了我生命中沉睡的信念,生活是美的,生命是可留恋的呀!从此,每年油菜花开时节,虽是行走艰难,也要拄着拐杖到郊外看看,我才不怕得什么花粉症呢。
④要论好看,任何一种单朵的花都会比单朵的油菜花好看得多,单朵的油菜花细小单调而不起眼,它之所以让我有了生命的感动,是因为这些花是以集团军的面貌出现的,显现出一种浩浩荡荡的生机,一种攻城略地的气势,一种汪洋恣肆的活力。油菜花才真正是太阳之光,是光和热的象征。
⑤多少个响晴天,我恋恋地望着窗外,对妻子说,陪我去看看那些油菜花吧。去了,在地头一站就是好半天。所有的油菜花,不论高的矮的,壮的瘦的,一例顽强地展示着自己那一份生命的本色。它们的黄,既不是初春的柳芽那种嫩黄,也不是菊花、葵花的那.....
种老黄,那是一种青春的黄,黄得明净,黄得酣畅,黄得秀朴,黄得平净如水,黄得恬柔如笑。我偷偷给它取了个名字:女儿黄!灿烂的黄花下面,是绿得发暗的秆和叶,青葱的生命高擎着纯情的黄,托展着一个欣欣向荣的季节的美丽扉页。黄花满眼,清芳扑鼻,看花人沉醉了,恍觉自己也变成了一株充满青春活力的植物。
⑥油菜花似乎不怕雨打风吹,它前谢后继地开着,整体花期比一般的花都长些。菜花开了,再阴晦的日子也不难耐了,那爽心的亮色风雨收不去,望一眼,心田就会洒满阳光,它们其实就是活的香的阳光!更多的时候,我于户内凝望菜花,在病榻上斜靠着,看书倦了,总喜欢透过窗子看对面楼缝里的那片油菜花,那差不多成了一种生命的需要。油菜花谢了,没有画家会为我在窗外画一片女儿黄,但我不会再阴郁,花事一过,就是青阳朗朗的夏季了,阳光里流淌着无尽的菜花黄。我本质上仍是个农夫,春天于我,是希望的季节,更是收获的季节,我收获遍地黄金,那是一年乃至一生受用不尽的黄金! (选自2004年3月长江文艺出版社《中国精短美文100篇》,有删改)
11、油菜花“生命的本色”是什么?(3分)
答:
14、概括说明油菜花对“我”生命态度产生的重要影响。(2分)
答:
15、文章主要内容是写油菜花,却以“遍地黄金”为题,说说你的理解。(3分)
答:
11、(3分)生机;气势;活力(每点1分,文字不求一致,意思对即可)
14、(2分)油菜花唤醒了“我”生命中沉睡的信念,使“我”认识到生活是美的,生命是可恋的。(意思对即可)
15、(3分)油菜花遍地都是,呈现一片黄色,犹如遍地铺满黄金(1分);油菜花在“我”生命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像黄金一样宝贵,值得珍视(2分)。
(三)阳光的疤痕(佛山市2005年试题)
王清铭
(1)有乡村生活经历的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阳光。这阳光是那么真切,离开乡村多年,只要一想起,背上仍残留着一种阳光暴晒留下的辣痛。
(2)夏历六七月间是收割谷子的时候,天气特别炎热。天未亮,蝉就在房前屋后喊起热来,不到上午九点,树叶就耷拉下来,叶子皱巴巴的,象被什么揉皱了,如果树会出声,大概会毫不顾忌地喊出痛来。土埕上的石凳已经被太阳捂得发烫,树荫下狗伸出舌头淌汗,湿湿的,仿佛苍苔上拧出的那种。
(3)从5点多起床干到这时,我早腰酸腿软,晒了几个钟头的太阳,我的背部仿佛被什么动物的利爪挠过一般,热辣辣地疼。回家吃早饭,我扒拉几口就再也吃不下,只一杯接一杯地灌冷开水,直到肚子发胀,还觉得口干舌燥。我想对父亲讲让自己歇一会儿,但看着他黧(lí)黑脸上如小泉潺潺的汗水,我把冒出来的话连同唾沫都咽进肚里,提着镰刀跟在父亲的背后又上田去了。
(4)九点的阳光将父亲的身影拉得很长,我与父亲的距离只有两三步路,有好几次,我的影子与父亲并肩而行了。但当我回过头,发现父亲的身影黑黝黝的,仿佛一个看不见底的深井,有好几次我的步伐动摇了,我想:也许我再向前几步,我就会重复父亲的命运。踩在父亲的影子上,说实在的,我当时感觉一种深陷的、无法摆脱的恐慌和悲哀。
(5)父亲没有回头,也许他的眼中只有那波浪起伏的谷子。
(6)他背上的汗水和那个少年中午的我的脸上的汗水淋漓地流在我多年之后的记忆中。
(7)刚才还是明晃晃的太阳,此时变成一个大得可怕的白炽灯,我再也不敢抬头与之对视。走进稻田,刚弯腰,炎热的阳光早已透过沾在背上的衣服扎进肌肤。起初尖细如麦芒,后来如荆棘上的尖刺,临近中午,阳光如一些细小的针尖,密密麻麻地扎进每一寸呈给太阳的肌肤。背部的温度由热、炎热到灼热渐次升高,直到觉得自己快要燃烧一般。汗水淋漓地流出,后来就没有了,被太阳“蒸”干了,抬头看父亲的背影,背上的衣服泛出一层淡淡的盐渍。多年以后,远离乡村阳光的我很煽情地把自己弯腰俯向庄稼的身影比做一柄“新镰”,把炎热的阳光比做铸炼钢铁的熔炉,把汗水比做淬火的水。其实自从我开始写矫情的诗歌始,乡土和阳光早已变成我手上的一捧展览品。远离乡村的我,没有什么可炫耀的,就炫耀自己经历过的痛苦!
(8)我们的乡村当时长得最多的是苦楝树,诗歌在庄稼中是完全没有生长空间的。
(9)土生土长的农人。土生土长的庄稼。但没有土生土长的诗歌。
(10)我的腰弯得更低了,这样做的目的,只为减少太阳照射身上的面积,至于这样做会更累的感觉早已麻木了。酸软的手臂和腰肢变得僵硬,特别是臂部的肌肉有点肿胀起
篇二:如何概括散文主题(已发表)
如何概括散文的主题
总说
散文最基本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指散文选材自由,写法灵活;“神
不散”是指散文中心明确,主题集中。散文运思落笔看似毫不经心,散漫随意,但实际上是
用一根思想的红线把生活海洋中的贝壳珠粒,穿缀成闪光的项链。这根红线即是作品的主题。
所以,在散文阅读中主题的把握十分重要,它犹如人的神经中枢,所有的阅读题都像是它的
神经末梢。阅读鉴赏,必须有主题意识,必须从标题、首尾、文眼句及议论抒情语句中迅速
把握主题,从而深入领会散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散文的艺术魅力。
授之以渔——方法技巧展示
散文阅读是从阅读开始的,不是从做题开始的。而阅读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通读全文,
把握主题。把握主题的内容包括两点,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
作意图的概括。概括、把握主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种:
1.解读题目法
我们常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很多散文题目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
炼的概括。即使有的题目没有点明题旨,也往往是与中心意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
的思考切入点。所以阅读散文时先看标题,想一想:这篇文章会写什么内容,表现什么主题,
采用什么写法。如果我写,打算写什么,怎么写。这样预想,便于集中心神,调整状态,迅
速进入正常的阅读轨道。然后快速阅读全文,粗步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周国平《记住回家的路》、张笑天《上善若水》等,是以句子为标题的,这类标题常常
就是主旨的表达或哲理的启示。理解前者,需联系定语“回家”,读出它的表层和深层含义,
更好地把握其哲理;理解后者,需进一步弄清此“水”的宽泛意义和具体环境,更好地理解
作者的思想和认识。
2.分析首尾法
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意思,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
这样往往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杨振声《书房的窗子》在文章开头就告诉我们“一句话,
它打通与你天然的界限”,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书房的北窗的作用,再联系下文中作者所谈
的具体理由,就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态度,从而顺利概括出全文的主题。再如冰心的《生命》,
开篇第一句话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而第二小节第一句话又说: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第三小节第一句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大家看,如果我
们抓住文章开头和每一小节起始句这些关键的语句,得出这篇文章的主旨之一——“生命的
内涵”还困难吗?而篇末点题、卒章显志是我国散文的传统手法,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苏轼的《赤壁赋》。现代散文家杨朔善于用卒章显志的手法来结构散文,如他的《荔枝蜜》、
《雪浪花》等就是。和谷的《司马祠》结尾“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用一个形
象化的表述表达作者对司马迁的敬佩与仰视。
3.分析议论抒情语句法
散文一般都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如果文中出现一些抒情、议论的语句
必然就会有它的特殊作用。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意图,要传达给读者的思想感情,
就是用这些句子来表达,也就是来点明文章的中心。而且这种句子往往是精当的、要言不烦
的、“画龙点睛”的,我们可以在阅读时把这些语句都划出来,然后等全语段阅读完以后加
以筛选和选择。比如《风景谈》这篇文章,它是茅盾先生在1940年5月到10月访问延安后
回到重庆写的。茅盾先生在延安亲眼见到了根据地军民火热的战斗生活,于是他用六幅画面,
把它们记叙、描写出来。在每一幅画面叙述以后,他都用饱蘸感情的笔写了这样议论的语句:
“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充满崇高精神的人类乃是伟大中尤其伟大者!”“他们
是民族精神的化身,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这些句子很好地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歌颂了在
党领导下北方抗日军民的崇高、伟大。再如《司马祠》文末的抒情性语句:“这是天问!我
听见史圣在歌唱。这歌声穿越古今,扬善弃恶,与大河共舞。天空有雄鹰飞过,它读圆的墓
冢,读方的祠院,读直的神道,再读弧形的小桥大路,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把司马祠当成历史的大书,强调它特别值得解读,同时引发读者对司马迁人格与精神进行深
入思考。
4.联系背景法
一般文章主旨有显隐直曲之分。对于主旨比较隐曲的文章,只有了解它产生的背景,才
有可能深切地理解内容的由来和作者的意图,准确地概括出它的中心思想。除了对作者和作
品的写作年代予以关注外,我们还要特别注意在文后出现的注释等说明性文字。朱自清的《荷
塘月色》就是主旨比较隐曲的一篇。在文章最后有作者的落款:一九二七年七月,北京清华
园。很明显这是点明文章写作背景的信息!联系所学历史知识,我们应该知道:1927年4
月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大量共产党员被杀,全国陷入了一片白色恐怖
之中,作为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面对这一情景,心中十分苦闷、忧愁。文章开头一句:“这
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就很好地点明了这一点。所以他想在晚上到荷塘上去散心,排解郁闷之
情。在苍茫的月光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
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当然这样朱先生可以暂时“喜悦”一下,但
终究排解不了心头的阴影,“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们也没有”。如果我们抓住刚才这句点明
时代背景的关键语句再结合刚才的简单分析,那么作者在荷塘散步中所表现的“淡淡喜悦”
以及终究逃脱不了现实的“淡淡的哀愁”的主旨不就清晰地突现出来了吗?
再如,林清玄的《阳光的香味》,读后发现李乐薇的散文《我的空中楼阁》与之相似,
思想背景是一样的:在工业化后期,反思工业文明的不良的一面,对都市文明的厌倦,渴望
与大自然的亲近。此外,张晓风的《春之怀古》也是如此。再如,余秋雨的《阳关雪》其中
关于古代文人命运的思考,我们可以找出例证,如课文《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写作背景,李
白为什么离开长安?他在长安有哪些经历?李白的命运怎样?所以,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知
识积累来解读一些陌生的文章。这些类似的文章互相印证阐发,就可使散文主旨显明了。
5.因文而异法
写人叙事类散文要对人物作出评价和赞美,或揭示评价事件的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
生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如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
朱自清的《背影》表达对父亲的感恩等。再如林清玄《阳光的香味》通过发现“阳光的香味”,
肯定农夫的阳光生活、美好劳动、务农的选择,评价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没有壮怀”,强调
人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同时作者也肯定了一种贴近阳光、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人生。
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抒发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思想认识程度也
深广些,更富于理趣。
写景散文是把自然山水、人工场景、民俗风貌等当做主要描写对象,写出它们的形声
色味、情态特征,充分展示其风采魅力,以实现传递作者情意并吸引人、感染人的阅读目的。
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为依托,情为魂魄。如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借山中小屋的
纤尘不染的唯美境界表达对优美自然成为自己心灵栖息之所的向往与热爱之情。
状物散文,是以某一种物件作为表现主体,通过对物件的描摹刻画来为物件传神写貌,
从而达到体物寄意、托物言志的写作目的。在这类文章中,作者往往要描述事物的突出特点,
并把自己的志向寄寓于这种突出特点之中,达到托物言志的目的。如《白杨礼赞》借对白杨
树结实、坚强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陕北军民的讴歌。再如丰子恺的《杨柳》通过赞美杨
柳“贱”而有用、高而能下的品质,体现了作者在处世待物上超越世俗名利欲念的人生观念。
哲理性散文的主旨,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生活尖锐的揭示或率直的评价,这类散文颇
有论文的味道。议论性散文以说理为主,它与抒情散文一样注重情感的抒发,不同的是议论
散文重于理智,抒情散文重于感情。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用事实和逻辑来说理,而主
要用文学形象来说话,是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文。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
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熔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鲁迅先生的杂文、
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都是典型的议论性散文。
学以致用——边练边思边悟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问题。
沙家浜记
贾平凹
沙家浜是常熟的一个古镇,以建在芦荡之中而与众不同。镇不大,人家相对筑屋,后门
通河,前门是街,街巷就极其幽深。路面又全然铺就了石板,石板与石板并不严实,故意留
着空隙,能看见下面活活流水,似乎整个镇子就浮在了水上。从街往里走,看两边屋舍,大
都两层,木头横七竖八,结构巧妙,人多各倚栏临窗,软语呼应。有旧寺数座,混杂于商铺
之间,唯独门前蹲有石狮,石狮不威严,喜庆状可掬。也有老桥,连扯左右,荷就钻出石罅,
近旁就是茶肆饭店。进去坐下,茶要碧螺春,饭要卤汁面,正端详灶是不是七星灶,壶是不
是老铜壶,忽后窗外咿呀声响,一小船靠近,船上人和屋里人打情骂俏,便得一篓鳑鮍鱼递
进来。鳑鮍鱼是稀罕物,水质好才能生长,鳑鮍鱼也正是这里的特产。连呼煎炸一碟来呀,
却有黑鹳白鹭就站在后门栏上,而三朵四朵芦絮飞进,上下飘浮,用手不可捉拿。
时不时听人唱阿庆嫂,京剧味不足,但极投入。循声步入一条短巷,唱却息了,而巷外
湖荡汪洋,风正紧,水面微皱,芦絮起落如云。岸边排列无数船,其状似偌大的鞋。顺脚上
去,摇橹的大嫂问去哪儿,说句船到哪儿人到哪儿吧,船就箭一般驶进芦荡。进了芦荡才知
神秘莫测,河道密布,港汊纵横,沿一处深入,芦苇愈来愈高,凉气袭身,万籁俱静,只听
得橹声和蜂鸣,有几分惊奇也有些许紧张,想武陵桃源莫过如此吧。七拐八拐,已迷失了方
位,却恰遇骤风,一时芦苇前呼后拥,一尽线乱。在乱中,却看见了远处栈桥和桥端的芦亭,
亭中有人吃茶说话,只听得一团嗡声,分辨不出话语。约几分钟,风软下去,悄没声息。继
续前进,道越来越窄,水越来越深,湖苇倾斜得不能摇橹,江苇扑撒在船头,便看清了水中
游鱼,而头顶上水鸟乱飞,一时有了奇思,这鸟入水为鱼,鱼出水为鸟,是相互转换的吗?
得意自己不是诗人却有了诗情。
游了一次沙家浜,再也忘不了江南的这个古镇,记住了这片可能是中国最干净的水和水
中浩浩茫茫的芦苇。
选自2006年第7期《美文》
【思考题】
1.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描写了沙家浜的哪些景观?请用简练的词语加以概括。
2.作者通过记游,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1.古镇建筑、古镇生活、芦荡河道、浩茫的芦苇
2.表达作者对沙家浜最干净的水和水中浩浩茫茫的芦苇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以及对沙家
浜古镇闲适、平静生活的无限神往。
篇三:高考语文—散文的结构分析与主题概括
高考语文— 散文的结构分析与主题概括
一、散文的概念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文体特征是“形散神聚”。
二、结构——散文的“形”
作品结构是作者写作思路的外在体现。作者表达思想,要遵循一定的条理(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如何关联等。具体来说,指文章内部的组织结构、线索、脉络、层次、段落过渡、文句照应、开头与结尾等。
1.文章结构层次的三种表现形式
(1)相承,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通常有以下几种: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层进式等。
(2)相并,包括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通常有并列式、对比式等。
(3)相属,包括总分关系或分总关系。
2.线索
线索就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就是贯穿于全文的脉络。作者为达到散文“散”与“不散”的统一,在组织结构上,就要有明确的线索,把所有材料连缀起来,组成一个艺术的整体。
常见的线索有:时间线索、空间线索、时空线索;物线(以某一事物作为线索)、情线(以某种感情变化作为线索)。
3.行文思路
散文一般的行文思路:
缘起 → 描述(对象) → 联想 → 感悟 。
不同的散文有不同的行文思路:
三、主题——散文的“神”
主题指作者的思想、观点、意图在文中的表现。概括作品主题,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对具体的内容加以概括,抽象的内容加以阐发,含蓄的内容加以解说等。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把握散文主题的方法是: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可以根据文章所选的材料把握作者
的观点、态度、感情,揣摩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应试策略:
(一)、作品结构的分析
1.两大考查类型
(1)分析文章思路:线索的设置,结构的安排,详略主次,过渡穿插,伏笔照应,烘
托铺垫等。
(2)概括句段的作用。
2.“五步走”分析文章思路
(1)整体感知,把握全貌
通过阅读,概括文章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者叙述了什么事情。
(2)圈点勾画,抓关键句
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每一段的起始句、收束句,这些地方往往被作者安排上中心句,以起到总领或收束内容的作用。
(3)“标示”段意,显露脉络
在找出中心句后,分析综合一个自然段表达的意思,给每一个段来一个总结,用一句简明扼要的话“标示”出文段的段意。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几百上千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显露出文章内在的脉络。
(4)理清思路,把握结构
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连、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如分号、冒号、句号等。
(5)通读全段,合成段意
无明显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段,找出概括性语句或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这些都没有时,要考虑句间的关系,先划分层次,概括出各层意思,再综合考虑。
【答题模板】
本文以××为线索,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
【特别提醒】解答此类题,快速寻找并断定散文的线索不失为一条捷径。应考时可通过以下三条途径去寻找线索:
寻找线索的方法
【想一想】散文因为“形散”,所以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串成一个有机整体,线索是把文中各个部分的材料串起来的那根“红线”。如何解答散文线索题?
【拓展延伸】
如何解答散文线索题
(1)考查线索的题目,常常有“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等提示,或直接提出问题。回答时要点明文章的线索,并分析其作用——组织材料、贯穿全文、有机连接、结构清晰、情节集中、揭示主题、使行文富于变化等。
(2)抓线索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
3.概括句段作用类题的答题角度
(1)从思想内容方面考虑
一篇文章语言的遣用,都要根据主题表现的需要来确定,解答句段作用类题,关键是要与文章的主旨或情感相联系。
(2)从篇章结构方面思索
遣词造句要着眼于文章结构,词句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尽相同。具体如下:
【答题模板】
形式方面的作用(作用+分析)+内容或主旨或情感方面的作用。
(二)、作品主题的概括
1.两大考查类型
(1)归纳文意,包括归纳段落内容和归纳文章主旨。
(2)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2.归纳文意三法
(1)摘取法需要归纳的内容往往是段落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这些重要的词语往往嵌在主要语句中;重要的句子又常常出现在文或段的首或尾或中间。归纳时需把这些词语或句子摘录出来。
(2)合并法
把每层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或整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特别提醒】
①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
②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3)舍取法
①需要归纳的内容,本身有主次之分,而命题人只要求概括回答其要点。故需要对次要信息和同类信息进行舍弃。
②文段中所说的内容复杂,而命题人只要考生答某一方面,故需要对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进行提取。
3.“四步走”评析作者观点
(1)纵观全文,整体感知
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分析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脉络,体会文章的表现形式等。
(2)注意检索,确定区间
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检索、寻找出问题的命题区间、信息区间和答题区间。
(3)体会形象,来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文章的形象涉及人物的个性、景物的特征、事物的特点等,表现出作者的主张、思想和感情等。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都蕴涵于形象之中。形象是否丰满,是否典型,与生活中的人和事贴近与否,这些都能看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4)筛选文中关键信息,来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无论文章写人、记事还是对事物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分析评价。
1.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对比、象征、反衬等等。
2.了解一些常用技巧的作用,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排比的作用是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抒情;第一人称真实,第二人称亲切,第三人称客观。
3.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强化了什么,营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还有深化了主题,点明了题旨等等。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