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雪中送炭成语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3:44:08 作文素材
雪中送炭成语故事作文素材

篇一:成语故事解读20则

成语故事解读20则

雪中送炭

【释义】下雪天给人送去烤火用的炭。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及时给予帮助或支持。

【出处】宋·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yìn)病逝,其弟赵光义即位,改年号为太平兴国元年,历史上称为太宗。太宗做了皇帝,生活十分节俭,他坚决禁止在宫中用金银做装饰品。

一次,他退朝回来,路过花园,看到一个小太监被责打,他停下来询问原因。管事的大太监跪下来回奏说:“国外进贡的一株绿萼(a)花被这个没用的废物给浇死了。”

太宗说:“把他放了,这不是他的责任,他是因为不懂这种花的习性,并非故意所为。我知道这种花生长在南方,移栽到中原根本活不了,以后不许再为一株花花草草的事情打人,并立规矩,你们记住。”小太监感动得流着泪大呼“万岁”! 还有一次,恰逢七月酷暑,太宗走出屋外,突然觉得有些口渴,想喝一口冰镇的酸梅汤,刚要开口,转念一想,摇了摇头,没有出声。事后,身旁执事的太监问:“万岁,您刚才想吩咐什么,可又没开口,能告诉我是什么事吗?”

太宗说:“我想喝冰酸梅汤,但我知道宫里没这种东西,所以没开口。如我吩咐一声,虽然当时没有,事后你们一定会天天准备,而我也不会每天都用这种东西,无疑会造成浪费。作为皇帝,我必须谨慎,不能为口腹之累给百姓增加负担。何况,还可能有人借机敲诈。”

转眼冬天来了,西北风裹着雪花,纷纷扬扬,漫天飞扬,霎时间,大地一片银白。宋太宗披着狐皮外套,还觉得寒气阵阵袭人,身上有些发冷。他转身回到宫中,命人端来火盆、美酒,烤着火,自斟自饮。猛抬起头看到宫外大雪飘飘,他想到:“这样的大雪天,汴(biàn)梁城中,也许会有些缺柴少米的人家,他们会更加难过。”想到这儿,他下令召开封府尹(yǐn)进宫,命府尹立即带上木炭和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家解决燃眉之急。

开封府尹立即带三班衙役备好粮食木炭,送给贫困人家和孤寡老人,受救济的人无不万分感动。于是历史上留下“雪中送炭”的佳话。

【活用成语】

宋太宗在大雪天气能想到京城中挨饿受冻的人家,并让开封府尹送去木炭和粮食,可见他对百姓的爱护。而我们在与人的交往中,也要学会“雪中送炭”,在关键时刻送上温暖,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常用的近义词有】:锦上添花、急人之困。

【常用的反义词有】:落井下石、雪上加霜。

掩耳盗铃

【释义】掩:捂住;盗:偷。想偷铃却怕铃响,就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用愚蠢的行为自己欺骗自己。

【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jù)掩其耳。”

春秋时期,有个贪心而又愚蠢的人,自己不愿劳动,却整天想着别人的财物,见什么爱什么,总要想办法弄到手才心安。

有一天,他见范家的大门旁挂着一口大钟,他仔细审视了一番,断定这大钟是用上等的黄铜做成的,不禁喜出望外,想把这口钟偷走。他迫不及待地去背钟,可是那钟又大又高,沉甸甸的,不要说背了,连移动一下都不可能,他急得团团转。 然后,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就回家拿来一把锤子,准备把钟敲碎再拿走。哪知锤子刚一敲上大钟,大钟就嗡嗡嗡地响了起来,并且余音久久地在院子上空回荡,把他的耳朵都要震聋了。这可怎么办呢?他低下头,又想出一个办法来。他想,如果我把自己的耳朵掩起来,听不见响声,不就可以了吗?于是,他就把自己的耳朵堵了起来,然后放心地用锤子把大钟砸了下来。正当他要把钟装起来时,主人开门出来把他当场捉住了。

他觉得很奇怪,就问主人:“你好聪明啊!我已经把自己的耳朵蒙住了,你怎么还知道我偷了你的大钟呢?”

主人说:“你这个笨蛋,你堵住了自己的耳朵,可是你没堵住我的耳朵啊!” 因为古时候的铃和钟都是乐器,所以“掩耳盗钟”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掩耳盗铃”。

【活用成语】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

雪中送炭成语故事

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愚蠢了。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总是要响的。凡是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认为这样客观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愚蠢的自我欺骗行为。

【常用的近义词有】:自欺欺人、弄巧成拙、掩目捕雀。

【常用的反义词有】:开诚布公。

偃旗息鼓

【释义】偃:放倒;息:停止。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也指停止战斗。现比喻事情中止或声势减弱。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有伏兵,引去。”

三国的时候,蜀魏两军大战于定军山,蜀军老将黄忠刀劈魏将夏侯渊,大获全胜。夏侯渊是曹操的得力战将,消息传来,曹操放声痛哭,决心为他报仇雪恨。随即,曹操亲领20万大军,以大将徐晃为先锋,杀气腾腾地向定军山扑来。

刘备和诸葛亮探明军情,得知曹操的粮草囤(tún)积于汉水北山脚下,便决定派遣黄忠、赵云、张著等将领率兵劫烧,断他的军粮草料。老将黄忠争打头阵。赵云说:“既然老将军先去,那么我就准备接应。明天夺粮,到了中午您按时回军,我就按兵不动,如果过了时刻您还没回来,我就领兵前往支援。”

当天夜里,黄忠率兵悄悄渡过汉水,径直插向曹军屯粮的北山。天亮时来到山下,正要放火焚烧粮草,曹军守粮大将张郃(h?)带兵冲杀过来。不久,曹操又派徐晃前来支援。黄忠前后受敌,一时不能取胜脱身。

赵云等到中午未见动静,知道情况有变,立即披挂上马,率领军士前去接应。渐渐接近了战场,耳边一片喊杀之声,赵云挺枪接连刺死了曹操的部将慕容烈和焦柄,打败了曹军的名将张郃和徐晃,将黄忠救出重围。他知道自己人马不多,时间久了寡不敌众,便不敢恋战,率领蜀军迅速回返大营。

赵云刚刚回到大营门口,后边的追兵已经在阵阵尘土中掩杀过来。防守营门的偏将忙说:“追兵来了,赶紧关闭营门,上城楼坚守吧!”赵云大声说:“不准关门!当年大战长坂(bǎn)坡,我单枪匹马不惧80万曹军,如今我们有兵有将,还怕他什么!”说完,传令:“打开门,偃旗息鼓。”军士们遵令,营内放倒战旗,停击战鼓,弓箭手埋伏到营内外的壕沟里。赵云自己单枪匹马,挺立在营门之外。 曹军追赶过来的时候,天色已渐渐昏暗。曹操见蜀军营门大开,里边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动静,独有赵云挺枪立马,威风凛凛地站在营前。他觉得其中必然设了伏兵,不敢贸然进攻,传令后撤。赵云见时机到了,立即命令蜀军进攻。

顿时,战鼓齐鸣,杀声四起,弓箭如飞蝗般射向曹军。在朦胧的夜色中,曹军也弄不清赵云到底有多少人马,只顾争相夺路逃命,自相践踏和跌入汉水淹死的不计其数。赵云乘势领兵追杀,终于劫了曹军的粮草,大胜回营。当然,这回的大营不再“偃旗息鼓”,而是军旗招展,金鼓齐鸣了。

【活用成语】

赵云深知曹操生性多疑,所以偃旗息鼓,诱敌深入,大获全胜。可见要想取胜,首先要掌握敌方的心理,才能在战斗中占据主动。随着词义的引申发展,“偃旗息鼓”这一词现多用来比喻事情不得不收场或中止。

【常用的近义词有】:鸣金收兵、销声匿迹。

【常用的反义词有】:卷土重来、大张旗鼓、重整旗鼓。

一鸣惊人

【释义】鸣:鸟叫。 一声鸣叫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kūn)的人,身高仅四尺多,个子矮小,但他能言善辩,幽默诙谐。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曾多次代表齐国出使其他诸侯国。

当时齐国的君主是齐威王,他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他即位后沉迷于酒色,三年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一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此,齐国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亡。虽然齐国的有识之士对内忧外患的形势非常担心,但都因畏惧齐王,不敢劝谏。

其实齐威王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计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臣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

猜:齐国有一只大鸟,栖在王宫的庭院里已经整整三年了。它既不飞又不鸣叫,大王您可知道这是一只什么鸟?”

齐威王一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像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不过齐威王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他觉得淳于髡说得并没错,就回答说:“这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一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淳于髡听了笑着说:“多谢大王的指点。如今大臣们正等着大鸟一飞冲天,一鸣惊人呢!”

从此齐威王不再沉迷于饮酒作乐,开始整顿国家。他首先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充满蓬勃的朝气。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

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

【活用成语】

淳于髡以鸟喻人,问题设得非常巧妙,从而点醒了齐威王,使他道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但如何才能做到“一鸣惊人”呢?那就得“厚积薄发”。积累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积累的过程,就不会有冲天的力量。这就告诉我们:不是非要滔滔不绝才能显出自己的本事,平时不露声色是为将来蓄积力量。这样不但能够正确地预见未来,更能够掌握适当的时机。

【常用的近义词有】:一举成名、一飞冲天。

【常用的反义词有】:默默无闻。

一诺千金

【释义】许下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诺。” 西汉初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为人正值,乐于助人,非常讲信义。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无论有多么困难,他一定会想方设法办到,所以深受时人的赞誉。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俗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并且宣布:凡是抓到季布的人,赏黄金千两,藏匿他的人则诛(zhū)灭三族。

但很多人敬慕季布的为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后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侯婴说情。刘邦在夏侯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当时,楚地有个名叫曹丘生的人,能言善辩,专爱结交权贵。季布和这个人是同乡,很瞧不起他,曾在一些朋友面前表示过对他的厌恶之意。偏偏曹丘生听说季布做了大官,一心想巴结他,就马上去见季布。

季布一见曹丘生,就表露出厌恶之情。曹丘生对此毫不在意,先恭恭敬敬地向季布施礼,然后慢条斯理地说:“我们楚地有句俗话,叫‘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您是怎样得到这么高的声誉的呢?您和我都是楚人,如今我在各处宣扬您的名声,这有什么不好吗?您又何必不愿见我呢?”

季布觉得曹丘生说得有道理,就热情款待了他,还留他在府里住了几个月。曹丘生每到一地,更加宣扬季布如何礼贤下士,如何仗义疏财。这样,季布的名声就越来越大了。

【活用成语】

一诺千金,反映出我国自古以来重承诺、守信用的传统,言出必行的人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而在今天,诚实守信的意义已经超出了个人的道德范畴,成为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常用的近义词有】:言而有信、千金一诺、一言九鼎。

【常用的反义词有】:言而无信、背信弃义。

一窍不通

【释义】古时人认为心有窍,心窍多的人聪明。而一窍也不通形容闭塞愚钝,不明事理。比喻什么也不懂。

【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过理》:“纣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不通,若其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商朝的时候,有一个非常残暴的国王叫做纣(zh?u)王,纣王非常喜爱他的妃子妲(dá)己,一天到晚跟妲己喝酒玩乐,根本不管国家的事,也不管老百姓的生活过得好不好!他还听信妲己的话,杀了很多忠臣和无辜的老百姓。 纣王有一个臣子叫比干,是一位忠心的良臣。他看到纣王如此昏庸,心中十分着急,多次苦口婆心劝谏(jiàn)纣王改邪归正,为民多做好事。

有一次,纣王听信了妲己的话,下令杀害了无辜的梅伯,并要把梅伯剁成肉酱。比干知道此事后,又急忙劝谏纣王,希望他不要听信妲己的谗言,错杀无辜,并说这样下去是要亡国的。

妲己知道以后,心里很不高兴,说:“这个比干真是过分,居然敢管起我和大王的事来,我一定要好好教训他!”

于是,妲己就特意跑去对纣王说: “大王!如果比干真的是一个忠臣的话,您为什么不叫他把自己的胸膛剖开,把他的心肝拿出来献给您呢!”

纣王听了妲己的话,再加上比干一连几天极力劝谏纣王,引起了纣王的极大不满,就说:“我早就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我要把他杀了,取出心来看个究竟!”于是立刻下令赐比干剖胸而死。

后来,孔子说起这件事,感叹道:“纣王心窍不通,如果通了一窍,那么比干就不会被杀害了!”

【活用成语】

比干,如此的忠臣竟然被听信谗言的纣王剖胸挖心,纣王可谓是愚蠢而又残忍。这也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只喜欢听称赞的话语,而对好心相劝的人怀有敌意。我们要擦亮眼睛,看清每个人的本质,否则就真的像纣王那样“一窍不通”了。这是一个贬义词,常用来骂一个人非常愚蠢或很糊涂。

【常用的近义词有】:一无所知、目不识丁。

【常用的反义词有】:无所不知、全知全能。

篇二:雪中送炭

雪中送炭

【成语故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范成大一生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晚年退居故乡石湖,自号石湖居士,他著作被编为《石湖居士诗集》,其中有一首《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典故】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宋·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诗

【释义】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帮助及时

【近义词】雪里送炭

【反义词】落井下石、投井下石

【其它使用】

◎ 对于精疲力竭的种棉人和管棉人来说,这真是雪中送炭。

◎ 这真是"雪中送炭",他反复阅读,并按照文中介绍的办法试着学习,效果灵验。 ◎ 好,华侨同胞,真是雪中送炭!走,你跟我一起面交孙先生。

篇三:成语故事有哪些

1、后起之秀

故事:

东晋时,王忱(chen)在少年时代就显露出才气,很受亲友的推祟。他的舅父范宁,是当时著名的经学家,对王忱也很器重,有著名文士拜访,他总让王忱到场接待。有一次,王忱去看望舅舅,遇到了比他早出名的张玄。舅舅要他俩交谈交谈。张玄早就听说王忱志趣不凡,很想与他谈谈。他年龄比王忱要大,自然希望王忱先给自己打招呼,就端正地坐着等候。不料,王忱见张玄这等模样,看不上眼.也默默坐着,一言不发。张玄见他这样,自己又放不下架子,对坐了一会,怏怏不乐地离去。事后,范宁责备王忱说:“张玄是吴中的优秀人才,你为什么不好好与他谈谈?’’王忱傲慢地回答说:“他要是真心想和我来往,完全可以来找我谈谈嘛。”范宁听了这话,倒反而称赞起外甥来了:“你这样风流俊逸,真是后来的优秀人才。”玉忱笑着回答说:“没有您这样的舅舅,哪来我这样的外甥?”

2、名落孙山

在我国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孙山的才子,他为人不但幽默,而且很善于说笑话,所以附近的人就给他取了一个“滑稽才子”的绰号。 有一次,他和一个同乡的儿子一同到京城,去参加举人的考试。 放榜的时候,孙山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但能然是榜上有名,而那位和他一起去的那位同乡的儿子,却没有考上。 不久,孙山先回到家里,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有没有考取。孙山既不好意思直说,又不便隐瞒,于是,就随口念出两句不成诗的诗句来: “解元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解元,就是我国科举制度所规定的举人第一名。而孙山在诗里所谓的“解元”,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举人。他这首诗全部的意思是说: “举人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孙山,而令郎的名字却还在我孙山的后面。” 从此,人们便根据这个故事,把投考学校或参加各种考试,没有被录取,叫做“名落孙山”。

3、雪中送炭

【成语故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范成大一生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晚年退居故乡石湖,自号石湖居士,他著作被编为《石湖居士诗集》,其中有一首《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4、画饼充饥

【成语故事】曹操的孙子曹睿当上皇帝后急于找一个“中书郎”,让大臣卢毓推荐一个真有本事的人,并告诫他推荐人才不能只看名声,名声就像画在地上的一张饼,饥饿时不能吃。卢毓经过仔细挑选为曹睿选中中书郎。

5、囫囵吞枣

【成语故事】从前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人们吃梨子对牙好但伤脾,吃枣子却刚好相反。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这样就不会伤牙与伤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囵吞枣。

6、尔虞我诈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强大的楚国包围了弱小的宋国都城,宋国大帅华元誓死守城不降,楚军存粮不多,车夫申叔向楚庄王献计,要士兵盖房种地,装做长住的样子。华元急了,偷偷潜入楚军统帅子反的营帐,说城里缺粮人们易子而食。于是两军讲和。

7、草船借箭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周瑜心胸狭隘,很忌妒诸葛亮,设计让诸葛亮三天之间完成造箭十万支。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船及草人,趁夜色大雾之机,开船向曹营,曹操率军拼命向草人上射箭,圆满完成任务。

8、嫦娥奔月

【成语故事】传说古代天空中有10个太阳同时出来,大地被烤成焦土,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了9个太阳,西天的王母娘娘奖赏他长生不老的仙药。他的妻子嫦娥趁后羿不注意时偷吃了这些药,突然她就成仙飞向天宫,王母娘娘惩罚她,让她在广寒宫里思过。

9、恃才傲物

【成语故事】南朝时期,齐武帝的侄子萧子显从小聪慧过人,文思敏捷。在任梁国国子博士时,把梁武帝写的《经义》作太学的教材授课。他写成《后汉书》100卷,《齐史》60卷。他深得梁武帝的信任。梁武帝认为他恃才傲物,在他死后赐他谥号“骄”。

10、舍生取义

【成语故事】春秋末期,大夫赵襄子杀了大夫智伯。智伯的心腹豫让发誓舍身取义要杀赵襄子,他潜入赵襄子的宅内行刺未遂。赵襄子佩服他的义气放了他。后来他把全身漆成癞子,吞下烧红的炭使声音变哑,再次去行刺未遂而自杀。

11、收买人心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赵云与刘备的两位夫人及小主人阿斗失散后,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甘夫人及阿斗。曹操的追兵赶到,赵云英勇杀敌,突出重围终于到达刘备身边,哭诉没有救下糜夫人,刘备感动得痛哭流涕,当场要摔死阿斗,被众将劝止。

12、声东击西

【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刘邦派大将韩信去攻打投靠项羽的魏王豹,魏王豹派柏直为大将率军在黄河东岸蒲坂驻守,封锁渡口。韩信发现蒲坂易守难攻,表面装作调兵遣将强行渡河,暗地将主力部队从夏阳渡河直捣安邑,消灭了魏王豹大部分兵力。

13、大公无私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平公问大夫祁黄羊谁担任南阳县令合适,祁黄羊推荐解狐,晋平公问他怎么推荐仇人,他说任人唯贤,解狐不负众望。朝廷缺一个军中尉,祁黄羊推荐儿子祁午,祁午也干得相当出色。孔子说祁黄羊推荐人才真是大公无私。

14、神武挂冠

【成语故事】南朝时期,梁国的陶弘景,自幼家贫,经过苦读而入仕,他没有当上大官,在一次求一个县官失败后,对官场的尔虞我诈十分厌倦,就于永明十年,他就脱下朝服挂在神武门,上表辞官。辞官后,他就隐居山林。

15、草木皆兵

【成语故事】东晋时期,前秦国王苻坚企图消灭东晋,东晋宰相谢安派谢石为征讨大都督,分兵三路夹击秦军。苻坚登上寿阳城,看见晋君阵容整齐有些畏惧。晋军用计围攻苻坚的秦军,秦军大败,在溃逃的过程中看到后边山上草木的阴影,都以为是追兵。

16、声色犬马

【成语故事】隋炀帝的长子杨昭死后,次子杨湅就成为理所当然的太子,他远不及兄长那样有修养,他平时骄纵恣肆,行为不端,经常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同时好女色,同达奚通的小妾王氏勾搭成奸,又霸占妻子的姐姐元氏,真是无恶不作。

17、李郭同舟

【成语故事】南朝时期,太原界休人郭太字林宗,出身贫寒,但他积极好学,到处游学。游学到洛阳见到河南尹李膺。李膺十分喜欢与他交往,一时传为佳话。后来郭太要回家,京师很多学者来送行,郭太只与李膺两人乘船而行,送行的人说他们像一对神仙。

18、舍我其谁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经常与学生们谈论一些治理国家的问题,他把儒家学说加以发挥,认为君主要仁爱,以仁治天下就像运转一个小泥丸一样容易。学生问他为什么有些不愉快,孟子回答:“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19、水陆毕陈

【成语故事】西晋时期,荆州刺史石崇靠抢劫外地商人而积累了万贯家财,他在京城做卫尉,大肆挥霍。晋武帝的舅舅王恺想办法与石崇比富。王恺得到一株珊瑚十分得意,拿到石崇家。石崇拿出水陆毕陈的宝物送给王恺。王恺自叹不如。

20、魑魅魍魉

【成语故事】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率军征讨小国陆浑,路过洛阳城旁的洛水时,公然在周王室境内陈兵示威,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楚庄王无礼地

问周王室的鼎有多重,王孙满解释说鼎是国家的象征,国家强大任何魑魅魍魉都不敢接近。

21、宠辱不惊

【成语故事】唐太宗时期,官吏卢承庆奉命调查漕运船只失事的责任问题,先后三次给漕运官更改考评政绩,该官吏表现出宠辱不惊。后来卢本人也大起大落,命运坎坷,他的心情始终平静如水,并不因起落无常而改变自己的为人原则。

22、矢在弦上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袁绍为了攻打曹操,让陈琳写一篇《为袁绍檄豫州》的檄文,列举曹操的罪状,大骂曹操祖宗三代。袁绍官渡之战败给曹操,陈琳也趁机投靠曹操。曹操问陈琳为什么写那篇檄文,陈琳说那时箭在弦上被袁绍所逼而写。

23、出奇制胜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国的田单在燕国乐毅将军攻齐时,运用计谋成功逃到即墨城,被即墨城推举为守城长官。燕国还在继续侵占齐国的土地,田单利用反间计,离间燕惠王与乐毅的感情,用燕兵割齐兵的鼻子激起齐兵的士气收复齐国的失地。

24、十步芳草

【成语故事】唐朝初年,唐太宗十分重视选拔人才,他吩咐右仆射封德彝推荐人才,封德彝没有完成使命。唐太宗教诲他: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关键看你能否发现他们,用人就要用他们的长处。封德彝点头称是,于是给唐太宗推荐了很大人才。

田忌赛马:齐国使者到大梁来,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见,用言辞打动齐国使者。齐国使者觉得此人不同凡响,就偷偷地用车把他载回齐国。齐国将军田忌非常赏识他,并且待如上宾。田忌经常与齐国诸公子赛马,设重金赌注。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都差不多,可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孙膑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让您取胜。”田忌相信并答应了他,与齐王和诸公子用千金来赌注。比赛即将开始,孙膑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拿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拿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三场比赛完后,田忌一场不胜而两场胜,最终赢得齐王的千金赌注。于是田忌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向他请教兵法后,就请他当作老师。

凿壁借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囊萤映雪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大官。

画饼充饥: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画饼充饥故事

三国时候,魏国有个人叫卢毓。他十岁就成了孤儿,两个哥哥又先后去世。在兵荒马乱中,他辛勤努力养活着寡嫂和侄儿,日子过得很艰难。他的为人和学问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