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成语故事开诚布公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08:33:31 作文素材
成语故事开诚布公作文素材

篇一:成语故事十篇

成语故事十篇

选自www.chengyugushi.net

亡羊补牢

战国时期,楚国的楚襄王即位后,重用奸臣,政治腐败,国家一天天衰亡下去。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看到这样情况非常着急,总想好好劝劝他,但是楚襄王只顾享乐,根本听不进别人说的话。有一天,庄辛实在忍不住了。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和一些人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国家迟早有一天会灭亡啊!” 楚襄王听了大怒,骂道:“你老糊涂了吧,竟敢这样诅咒楚国,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就这样,庄辛见楚襄王不纳忠言,只好躲到了赵国。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攻打楚国,楚国几乎没有什么抵挡就让秦国攻陷了楚国的都城郢城。楚襄王惶惶如丧家之犬,逃到城阳城(今河南信阳市一带)。到这时,他想到庄辛的忠告,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于是,又悔又恨,便派人把庄辛迎请回来,说:“过去因为我没听你的话,所以才会弄到这种地步,现在,你看还有办法挽救吗?” 庄辛说:“主公果真有悔改之意吗?” 楚襄王说:“我现在太后悔了,不知道现在还迟不迟?” 庄辛说:“那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于是,庄辛就讲道: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楚襄王一听到这个故事就明白了庄辛的意思,于是他接着对庄辛说:“庄爱卿,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于是,庄辛给楚襄王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楚国都城虽被攻陷,但只要振作起来,改正过错,秦国是灭不了楚国的。楚襄王听了,便遵照庄辛的话去做,果真度过了危机,振兴了楚国。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

叶公好龙是一句成语。汉·刘向《新序·杂事五》:“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后以“叶公好龙”比喻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甚至是害怕。

【叶公好龙的反义词】名副其实,名实相符,表里如一、实事求是

【叶公好龙的近义词】表里不一、两面三刀、口是心非、言不由衷、阳奉阴违

【叶公好龙的典故的译文】

子张去拜见鲁哀公,过了七天鲁哀公仍不理他。他就叫仆人去,说:“传说你喜欢人才,因此不怕路远从千里之外过来,冒着风雪尘沙,不敢休息而来拜见你。 结果过了七天你都不理我,我觉得你所谓的喜欢人才倒是跟叶公喜欢龙差不多。据说以前叶子高很喜欢龙,衣服上的带钩刻着龙,酒壶、 酒杯上刻着龙,房檐屋栋上雕刻着龙的花纹图案。他这样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来到了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 ,龙尾伸进了大厅。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脸色骤变,简直不能控制自己。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呀!他所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的东西罢了!现在我听说你喜欢英才,所以不远千里跑来拜见你,结果过了七天你都不理我,原来你不是喜欢人才 ,你所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似人才非人才的人罢了。诗经早说过:?心中所藏,什么时候可以忘!?,所以很抱歉,我要离开了!”

掩耳盗铃:原为掩耳盗钟,为一中国成语,偷钟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出自《吕氏春秋·自知》里的一则寓言故事,原文为盗钟,后来钟演变成为铃,掩耳盗钟反而不常用了。近义词:自欺欺人、弄巧成拙。

【近义词语】自欺欺人、弄巧成拙

【反义词语】开诚布公

【掩耳盗铃的故事】

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天诛地灭

天诛地灭,诛:杀死。比喻罪恶深重,为天地所不容。

【近义词】天理难容

【反义词】天经地义

【成语天诛地灭的相关故事】

从前,有一个县令,他第一天上任,为了表明自己的公正廉明,便写下了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得一文天诛地灭”,下联是:“徇一情男盗女娼。”写完后,自我欣赏了一番,便找来了有名的工匠,用上好的木头雕刻而成,并亲手把它挂在衙门口。百姓们听了这件事,纷纷奔走相告,无不交口称赞,说:“我们盼星星盼月亮,总算盼来了一个为官清廉的好官。”可谁知,他不仅放纵恶霸,还欺压百姓,搜刮民脂民膏,简直是民不聊生。一天,有个大胆的武夫,领着一大群人,闯进衙门,责问县令:“你难道忘了挂在门口的对联吗?”县令竟说:“你难道没看见吗,我贪污的又岂止是一文钱,徇的私情,又何止是一件事:”结果,百姓愤怒之极,把县令捉了起来。

三寸之舌

三寸之舌的意思是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三寸之舌的典故】

公元前257年,秦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到 楚国去请求援兵,同时缔结联合抗秦的盟约。平原君决定带20个文 武双全的勇士同去,但挑来挑去,还缺一个人。后来。一个名叫毛遂 的门客自己推荐自己。平原君觉得平时对他毫无印象,考问了他一 番后,勉强同意他一起去。

貌不惊人的毛遂,其实是个能言善辩的人。到楚国后,他和同行 的19个人谈论起天下大事,头头是道,大家对他的学问和辩才都佩 服不已。

平原君与楚平王会谈那天,两人从早晨一直谈到中午,还未谈 出结果。19个门客十分焦急,毛遂便自告奋勇上殿去看看情况。毛遂 按着剑从容不迫地走上了台阶。”楚王瞧不起他,要他退下去,他却 紫握剑柄,大步走到楚王面前说:“大王敢当着我主人的面对我如此 无礼,不过是倚仗楚军人多势众罢了。但现在您跟我距离不到十步, 大王的性命掌握在我手里,楚军再多也没有用: 接着:毛遂义正词严地从历史到现实分析了楚、赵两国的关系 …说明赵国派使臣来缔约联合抗秦,乃是为了救助楚国,而不只是 为了赵国自己。

楚王觉得毛遂说得有理,就与平原君一起举行了缔约仪式。这 样,联合抗秦的大事圆满办成。

平原君带一行人回到赵国后,和人谈起毛遂这次的功劳,感慨 万分他说:“我今后再也不敢谈论识别人才的事了。我识别过的人 才,多达上千人,少说也有几百人。自以为天下真有本事的人都逃不 过我的眼睛,但却偏偏没有识别出毛遂先生的才干,毛先生一到楚 国,就使赵国的地位重于九鼎等国宝。毛先生对楚国的那一席话,胜 过了百万雄师!”

从此,毛遂受到了平原君的重用,被奉为上宾。

篇二:成语故事

守株待兔

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出自《韩非子·五蠹》

译文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而今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略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

守株待兔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企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这个成语故事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

守株待兔:主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否则终将一无所获,留下终身遗憾。

叶公好龙

反义词

名副其实,名实相符,表里如一、实事求是。

近义词

表里不一、两面三刀、口是心非、言不由衷、阳奉阴违

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定语、宾语

示例:~,好其是而非者。 ★清·梁启超《敬告国人之误解宪政者》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民众起来了又害怕得要死,这和~有什么两样!” 借事喻人,用叶公式的人比喻社会的现象

造句示范

1 我对绘画的喜爱不是叶公好龙, 而是真真切切。

2 有的年轻人赶时髦过西方国家的节日,自己说不清过的什么节日,还偏偏说喜欢,真是叶公好龙。

3 他学习电脑就是叶公好龙,只在嘴上说说,并不真的喜欢。

4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嘴里天天说?唤起民众?,民众起来了又害怕得要死,这和 叶公 好龙有什么两样!”

基本解释

[like Lord Ye who claimed to be fond of dragons but was mortally afraid of them] 叶,旧读 shè。汉·刘向《新序·杂事五》:“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通纹字)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yi 读古音)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xuan 古音,通旋字)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后以“叶公好龙”比喻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甚至是害怕。

押韵词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休戚是同、应变无穷、变炫无穷、狐裘蒙戎、黔驴技穷、遗臭无穷、儿女英雄、甘脆肥醲、一面之荣、......

2典故

原文一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 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成语《叶公好龙》王建峰 绘制

(此文选自【汉】刘向《新序·杂事五》)

译文

叶公好龙释义

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的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 。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的东西而不是龙。

寓意

这个成语的意义是:比喻表面上或口头上爱好、赞赏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爱好,或者实际上并不了解,一旦真正接触,不但并不爱好或赞赏,甚至还惧怕它,反对它的人。 狐假虎威【汉字书写】:狐假虎威

【汉语注音】:hú jiǎ hǔ wēi

【注 释】: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吓唬其它野兽。[1]比喻依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人。含贬义。狐:狐狸。假:借助。虎威:老虎的威势。[2]

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也讽刺了那些仗着别人威势,招摇撞骗的人。借着别人的势力,或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人就是狐假虎威。

【感情色彩】:贬义词

【用 法】:主语谓语(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

【近义词】:仗势欺人、狗仗人势、狐虎之威

【反义词】:独步天下、独擅胜场

成语示例

①明·冯梦龙《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他把中人就自看做一半债主,狐假虎威,需索不休。”

“果然府中来借,怎好不借?只怕被别人~的诓的去,这个却保不得他。”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

[2]②小狗看到主人在身边,马上狐假虎威地对大狗叫起来。

③自己有真才实学才是硬道理,光靠跟在领导身边狐假虎威是没有前途的 成语典故

原文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一(亿) 对曰:“虎求 百兽而食 之,得狐。狐曰:?子 无敢 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之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选自《战国策·楚策》

译文

成语漫画

楚宣王问群臣,说:“听说中原地区的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这样的吗?”群臣无人回答。江亿(一)回答说:“老虎捕捉各种野兽来吃。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你不该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你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你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于是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老虎,都纷纷逃跑,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

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现在,大王拥有五千里江山,百万雄师,都归昭奚恤掌管。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权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军队呀!就像百兽畏惧老虎一样。”

原文2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 :‘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 然 ,故 遂 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译文2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找到了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你不该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你吃掉我,这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你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奔。老虎不知道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反而以为是害怕狐狸。

续编

狐假虎威的故事尽人皆知,堂堂百兽之王——老虎——受了蒙骗,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笑的话题。

老虎知道真相后差点气得晕过去了。

老虎决心要报仇雪耻,到处寻找老狐狸。

老狐狸远远看见老虎迎面走来,早早转圈躲得无影无踪了。老虎天天寻找老狐狸,天天无功而返。

老狐狸得意洋洋,它想:大家都说我狐狸狡猾,嗨,不狡猾还算是狐狸吗?瞧,连百兽之王也被我当猴子耍弄了一番,爽,真爽!

老狐狸吃罢晚饭,信步来到森林打探动静。这时,迎面走来一只狮子。咦,奇怪,这座森林是老虎的领地,怎么会有狮子呢?老狐狸正想走开,只听狮子招呼道: “喂,你是足智多谋的狐狸先生吗?”

“过奖,过奖,在下正是狐狸!”

“听说傻瓜老虎被你狠狠捉弄了一回,可有其事?”

“狐假虎威,雕虫小技而已!狮大王如何知晓?”

“你狐狸这一下名扬四海啊,大森林晚报头版头条连续刊登了三天,谁不知道你狐狸智商高啊!”

“不敢,不敢!”狐狸乐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狮子边夸奖边移动身子,渐渐靠近狐狸。狐狸警惕地睁大眼睛,盯着狮子细看。 “干吗?看得人怪不好意思的!”狮子生气了。

“狮子大王,我觉得您的眼神怪怪的,没有灵光。”

“是吗?大概多喝了点酒吧!”

“不对,听您的说话声也怪怪的。”

“唔,这就奇了!”

“声音瓮声瓮气的,像从遥远的缝隙中传过来的!”

篇三:成语故事十篇

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是一句成语。汉·刘向《新序·杂事五》:“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后以“叶公好龙”比喻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甚至是害怕。

【叶公好龙的反义词】名副其实,名实相符,表里如一、实事求是

【叶公好龙的近义词】表里不一、两面三刀、口是心非、言不由衷、阳奉阴违

【叶公好龙的典故的译文】

子张去拜见鲁哀公,过了七天鲁哀公仍不理他。他就叫仆人去,说:“传说你喜欢人才,因此不怕路远从千里之外过来,冒着风雪尘沙,不敢休息而来拜见你。 结果过了七天你都不理我,我觉得你所谓的喜欢人才倒是跟叶公喜欢龙差不多。据说以前叶子高很喜欢龙,衣服上的带钩刻着龙,酒壶、 酒杯上刻着龙,房檐屋栋上雕刻着龙的花纹图案。他这样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来到了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 ,龙尾伸进了大厅。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脸色骤变,简直不能控制自己。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呀!他所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的东西罢了!现在我听说你喜欢英才,所以不远千里跑来拜见你,结果过了七天你都不理我,原来你不是喜欢人才 ,你所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似人才非人才的人罢了。诗经早说过:?心中所藏,什么时候可以忘!?,所以很抱歉,我要离开了!”

1

掩耳盗铃

掩耳盗铃:原为掩耳盗钟,为一中国成语,偷钟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出自《吕氏春秋·自知》里的一则寓言故事,原文为盗钟,后来钟演变成为铃,掩耳盗钟反而不常用了。近义词:(来自:WwW.ZW2.CN 爱作文 网)自欺欺人、弄巧成拙。

【近义词语】自欺欺人、弄巧成拙 【反义词语】开诚布公

【掩耳盗铃的故事】

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2

天诛地灭

天诛地灭,诛:杀死。比喻罪恶深重,为天地所不容。

【近义词】天理难容 【反义词】天经地义

【成语天诛地灭的相关故事】

从前,有一个县令,他第一天上任,为了表明自己的公正廉明,便写下了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得一文天诛地灭”,下联是:“徇一情男盗女娼。”写完后,自我欣赏了一番,便找来了有名的工匠,用上好的木头雕刻而成,并亲手把它挂在衙门口。百姓们听了这件事,纷纷奔走相告,无不交口称赞,说:“我们盼星星盼月亮,总算盼来了一个为官清廉的好官。”可谁知,他不仅放纵恶霸,还欺压百姓,搜刮民脂民膏,简直是民不聊生。一天,有个大胆的武夫,领着一大群人,闯进衙门,责问县令:“你难道忘了挂在门口的对联吗?”县令竟说:“你难道没看见吗,我贪污的又岂止是一文钱,徇的私情,又何止是一件事:”结果,百姓愤怒之极,把县令捉了起来。

3

三寸之舌的意思是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三寸之舌的典故】

公元前257年,秦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到 楚国去请求援兵,同时缔结联合抗秦的盟约。平原君决定带20个文 武双全的勇士同去,但挑来挑去,还缺一个人。后来。一个名叫毛遂 的门客自己推荐自己。平原君觉得平时对他毫无印象,考问了他一 番后,勉强同意他一起去。

貌不惊人的毛遂,其实是个能言善辩的人。到楚国后,他和同行 的19个人谈论起天下大事,头头是道,大家对他的学问和辩才都佩 服不已。

平原君与楚平王会谈那天,两人从早晨一直谈到中午,还未谈 出结果。19个门客十分焦急,毛遂便自告奋勇上殿去看看情况。毛遂 按着剑从容不迫地走上了台阶。”楚王瞧不起他,要他退下去,他却 紫握剑柄,大步走到楚王面前说:“大王敢当着我主人的面对我如此 无礼,不过是倚仗楚军人多势众罢了。但现在您跟我距离不到十步, 大王的性命掌握在我手里,楚军再多也没有用: 接着:毛遂义正词严地从历史到现实分析了楚、赵两国的关系 …说明赵国派使臣来缔约联合抗秦,乃是为了救助楚国,而不只是 为了赵国自己。

楚王觉得毛遂说得有理,就与平原君一起举行了缔约仪式。这 样,联合抗秦的大事圆满办成。

平原君带一行人回到赵国后,和人谈起毛遂这次的功劳,感慨 万分他说:“我今后再也不敢谈论识别人才的事了。我识别过的人 才,多达上千人,少说也有几百人。自以为天下真有本事的人都逃不 过我的眼睛,但却偏偏没有识别出毛遂先生的才干,毛先生一到楚 国,就使赵国的地位重于九鼎等国宝。毛先生对楚国的那一席话,胜 过了百万雄师!”

从此,毛遂受到了平原君的重用,被奉为上宾。

4

指鹿为马语出《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赵高专权, 指着鹿硬说是马,而群臣附和的故事。

【近义词】混淆是非、颠倒黑白、是非不分

【反义词】是非分明、循名责实、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同韵词:装聋作哑、敲敲打打、涉笔成雅、动静有法。

【指鹿为马典故出处】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汉·陆贾《新语·辨惑》:秦二世之时,赵高驾鹿而从行。王曰:“丞相何为驾鹿?”高曰:“马也。”王曰:“丞相误也,以鹿为马。”高曰:“陛下以臣言不然,愿问群臣。”臣半言鹿,半言马。当此之时秦王不能自信自而从邪臣之说。译文:秦二世的时候,赵高驾着一头鹿随从二世出行,二世问他说:“丞相为什么驾着一头鹿呢?”赵高说:“这是一匹马啊!”二世说:“丞相错了,把鹿当做马了。”赵高说:“这确实是一匹马啊!(如果)陛下认为我的话不对,希望(陛下允许我)问一问群臣。”群臣之中一半说是鹿,一半说是马。这时,秦王不相信自己,却相信奸臣的话。

【指鹿为马翻译】

赵高想要叛乱(篡夺秦朝的政权),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于是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成是马。”问身边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伤(或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

5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