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优秀作文 > 教育资讯

考场上的我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9:39:37 优秀作文
考场上的我作文优秀作文

篇一:考场上怎样用现成的作文

各地中考临近,期末大考在即,同学们为迎接作文的考试准备了不少“素材”,但到了考场上怎么恰当地使用这些材料呢?请读读特级教师赵树椿的文章,你会得到答案??

生:老师,中考时,我能用现成的作文吗?

师:当然可以。不过,必须注意三个问题。一必须是自己的习作,不得抄袭;二是现成的作文必须为佳作,起码达到一类作文的水平;三是这现成的作文必须完全合乎这次作文的命题要求。

生:那可够难的。我们平时写了那么多作文不就是没用了吗?

师:不能这样说,平时的作文培养了我们的写作能力,所写出的文章以及文中所运用的材料,在中考时还是有用的,关键是要对原文进行新的审视,按照这次作文考试的要求加以改造、调整和补充。严格地说,这是对原有材料的再创作过程。

生:您能说得具体点吗?

师:咱们先看一篇习作:

父亲的微笑

我站在领奖台上,目光扫视着台下——我在寻找我的爸爸。忽然,从人群中我发现了他,他正在向我微笑呢!顿时,我的眼睛模糊了,啊,我永远忘不了:就是这微笑使我站在这领奖台上,就是这微笑使我获得了这么大的荣誉。

我小时候体质不错,爸爸为了把我培养成为一名优秀运动员,不论是寒风凛冽的寒冬,还是烈日炎炎的酷夏;不管是平时还是节假日。每天清晨,我的爸爸都把我从被窝里揪出来,拉到体育馆里、马路边上进行训练。先是十分钟的准备活动,然后是1500米的变速跑。爸爸已经是40开外了,身体也稍微发胖,但每天都喘着粗气伴我训练。

蹦台阶,这是受罪的活儿。50多层台阶,每天要往返12次,那阵子是真难熬啊!每当我练得大汗淋漓,疲惫不堪的时候,爸爸总向我投来一丝亲切的微笑,仿佛在呼唤着我:加油干啊!坚持就是胜利!每次我都从他那微笑中受到了启迪,获得了继续拼搏的勇气。

记得有一次,训练得正紧张的时候,突然“哎呀!”一声,我趴在了台阶上——原来在向上蹦的时候,我的腿一打软,跪在了台阶上,登时,腿上和胳臂上蹭破了两块皮,血从皮肤里渗出来。我疼得咬着牙,眼泪一个劲地围着眼圈转。爸爸赶到我身旁,没有一句安慰的话语,只是迅速地掏出手绢把我的胳臂和腿裹好,边裹边注视着我,脸上又露出那令人鼓舞的微笑。然后,一转身,又跨上前面的台阶。我看着爸爸那一起一伏的高大的身躯从那背心里渗出了汗水,我的眼

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但这不是痛苦的泪水,而是激动的泪水。于是,我鼓起勇气追了上去!

训练任务完成了,爸爸转过头来望着我说:“你知道刚才我为什么那样做吗?我是想让你从小就培养坚韧的性格,不屈不挠的精神,将来才能为中华体育添光彩。狄更斯有一句名言:‘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孩子,努力吧!”说着脸上又露出亲切的微笑??

一阵掌声把我惊醒了,开始发奖了。当我手捧着那闪光的奖杯时,心中激动不已。我是站在领奖台上吗?不,我是站在爸爸辛勤的汗水中,是站在爸爸亲切的微笑里。这微笑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使我奋进,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本文紧扣父亲的微笑作文章,“父亲的微笑”像一条红线贯穿全文,寄寓着作者深沉的情思,堪称佳作。这篇作文是过去的习作,是“旧材”。如果这次作文题目是《微笑》、《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我为自己喝彩》等,本文稍加改动注意扣题即可。但是,换一个题目,比如《××的目光》又该怎么办呢?

生:情况差不多,也可照用不误。

师:情况并不相同,仔细推敲一下。“旧材”中只有两次写到“目光”,且这两处只有“望”的动作,而没有揭示思想感情深处的东西。如果用原材料只是在结尾加上“父亲的目光”扣题,文章就会显得软弱无力,而且有“穿靴戴帽”之嫌。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确实如此,比如“严肃的目光”、“责备的目光”、“鼓励的目光”、“喜悦的目光”、“企盼的目光”等等,从目光中透露的信息远比“微笑”丰富得多,深刻得多。如果全文以目光为线索,紧扣父亲变化的目光谈自己的感悟,不仅符合题意,表达效果将比原文更好。这就提示我们:对近似题一定要仔细思考、辨析,抓住“区别点”作文章,在“抱题”上下功夫。

生:老师我明白了。

师:如果题目是《我实践了一则格言》能否用上这个“旧材”呢?

生:可以,因为文章最后确实有父亲送给“我”一则格言——不过,要照搬原文,觉得有点别扭。

师:好,知道动点脑筋了。你说的“别扭”就是觉得不顺畅。原因何在呢? 生:原文的格言在最后,好像题目中“实践了”没有落实。

师:讲得好,“旧材”中的格言是父亲对“我”的鼓励和鞭策,教“我”继续磨练,勇攀高峰。——那是将来“实践”的事情了;而《我实践了一则格言》则要突出在实践时对格言的体会和感悟,这就需要对“旧材”的布局作相应的调整;开篇就要导出格言;中间部分随着跑步训练的实践写出对格言的不断加深理解。文章的结尾还应总结格言对自己的教益以及新的追求等等。这就启示我们:

对相关题,要注意根据命题要求,理顺思路,调整文章的布局,在体现文章主旨的地方加重笔墨。

以上谈的都是对“旧材”的利用和改造,想一想,有没有使用“旧材”中局部材料的时候呢?

生:当然有。比如《难忘的初中生活》、《我和我的爸爸》等,都可以选取“旧材”中的事例作为文中的一部分——当然,也需要适当作些加工和修改。

师:如果文题是《榜样》,能借用“旧材”中的材料吗?

生:也可以。因为“旧材”中的父亲做“我”的“陪练”。年纪大,身体胖,肯定很艰苦,但能坚持不懈,从这一点来讲,父亲就是我的“榜样”。

师:你能从“旧材”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很好。需要补充的是,《榜样》是写人为主的文章,因此,在写父亲陪练时要注意通过环境烘托及对人物、动作、语言、表情的描写,来展露人物的个性,活现精彩的生活图景。吃透原材料,能变换角度提取相关信息,为我所用,这是对我们的又一启示。

下面我们作一个小结:

1、“旧材”是可以用的,而且可以一材多用;

2、“旧材”并非是万能药膏,可以到处去“贴”,使用“旧材”首先要挖掘其与所写文题的内在联系,找出其确有可“借用”的地方;

3、使用“旧材”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必须根据文题的要求,对“旧材”进行修改、调整和拓展——这是活用,活用才有生命力;

4、因为是写自己的经历和见闻,所以,不管用什么材料在使用时一定要融进自己的意识和情感,做到述事实,抒真情。

对“旧材”的利用远不止这些,我们还可以运用联想的方法,在原材料的基础上发挥、扩展。比如就体育训练来说:从环境讲,春夏秋冬,雨雪风霜??情景各不相同;从人物讲,可以是父子、师生、同学??人自相异;从活动方式讲,单兵训练、班组活动、运动会竞赛、象征性长跑、体育加试??多姿多彩。这样一扩展,这个材料就激活了。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活动,不同的场景演绎着多少感人的故事,给人们多少情感的陶冶和思维的启迪?

我认为,“一材多用”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它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有关写作的诸多能力:审题立意能力、提取信息能力、筛选材料能力、布局谋篇能力、联想想象能力等,还可以提高应变能力。在作文备考时,搞几次一材多用的训练,还是会有收获的。

篇二:考场作文

考场作文指导方法

教师张艳敏

在考场上,学生要在限定的时段之内,完成从阅读材料到写出习作的全部功课,并且还要写出有一定的可读性的作品,那么,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指导教学中,就必须向学生传授必要的技巧,并继之以训练,使之形成能力。

学生面对考题,最大的困扰就是感到无话可说,或者是东拉西扯条理不清。所以,教师就有必要首先训练其安排结构层次的能力。

对于结构层次的训练,我们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曾经推出过“三段论”式结构。可是,因为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要求过于生硬呆板,强行规定学生按总----分----总的格式,全文只写三段,结果被扣上“新八股”的帽子而受到诸多诟病。

其实,所谓的“三段论”并不是这样的,而是要求学生按照总----分----总的模式来理清思路,进行构思。就以议论文为例,第一部分必须按照阅读材料和审题的结果,把提炼出来的中心论点,用简练的语言开门见山地提出来。这样做的好处是,能防止学生在写作时离题走题,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在第二部分,首先,可以用简洁的语言过渡,形成一个小自然段。然后,就可以分出若干个自然段,对论点进行充分的阐述。在此,必须教导学生引用所学过或所读过的课内外知识,包括引用资料或名言名句等,对所提出的论点进行理论论证,以证明在第一部分所提出的论点的正确。接着,就可以引用考题所给出的材料,进行分析说理,此即所谓的“缘事析理”。为了加强文章的说服力,下面还可以再用1到2个自然段,引用其他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来进一步论证论点。在此,必须要教给学生,这里引用的事例,并不一定是名人事例或重大事件,完全可以引用生活中常见的小事作为论据,取“以小见大”之效,正所谓的“一滴水见太阳”。必须让学生懂得,一草一木,一虫一鸟,皆可入文。第三部分则是简要总结论点,而且必须要照应第一自然段,以收前后呼应之效,当然还要尽量深化论点。

如果让学生按这样的模式来进行作文训练,那么,应该既有话可写,思路也不会混乱,条理自然也就清楚了,而且还不会局限学生的思维,相反,正可以就此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进行拓展思维训练,使学生真正形成能力。

当然,仅仅是结构层次清楚还不能算是好作文,好作文必须要有新意。而学生的习作中,最大的问题恰恰是没有新意,全篇是老生常谈,重复别人说过的口水话。学生习作没有新意,那是教师在作文指导和阅读指导时,没有重视训练学生进行拓

展性思维之过。其实,一堂阅读指导课,也就是作文指导课,千万不要把阅读指导和作文指导割裂开来,两者实际上是二而一的。

训练学生进行拓展性思维,就是要训练学生打破思维惯性。比如说《长城》这个话题或者作文题目,师生一定会想到,“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标志,“长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长城”也用来比喻那些保家卫国的英雄。这就是思维惯性。

如果进行拓展性思维训练的话,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去理解长城了。首先,要引导学生思考,秦始皇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防止外敌进攻,是自卫。自卫是最好的防卫吗?当然不是,最好的防卫是进攻。所以,得出第一个结论:修筑长城本身就是一种保守和不思进取的思想的表现,是一种消极的行为。再从秦始皇推广开来,联想到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国人不就是世世世代代自己把自己困在这个巨大的围墙之中吗?从这里,就可以得出第二个结论:中国封建社会的闭关自守。再引导学生思考,闭关自守的结果又是什么呢?就是使自己变成井底青蛙、自大夜郎,于是就引出了清王朝这样一个泱泱大国,被外国的数只军舰、数门大炮打败的历史悲剧也可以说是历史笑话。然后,还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历史悲剧或是历史笑话?于是,就可以得出第三个结论:是因为中国数千年来只重视社会科学而不重视自然科技。到了这一步,便把学生的思想引到国外,是哪个国家的人发现了新大陆?中国在世界各地有没有殖民地?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发现新大陆?为什么那些小国家的人能拓展海外殖民地?于是,就可以引导学生在思考之后,得出第四个结论:是中国的哲学和政治思想的影响。回顾先秦诸子百家的学说,可知,他们都是教育统治者怎样守住自已的“家天下”,都在诱导老百姓怎样做顺民。于是,再引导学生总结:什么样的思想决定什么样的行动,什么样的行动就产生什么样的结果。然后便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只有打破保守观念,解放思想,才能民智国强。

学生的思维拓展了,思路自然就开阔了,写作时就有话可写。到了这一步,加上清晰的结构,用上一点修辞手法,就是一篇好习作了。

篇三:考场上如何写出高分作文

考场上如何写出高分作文

近年来中考作文都是以话题作文为主流的命题形式。话题作文只给考生一则材料,一些提示、一个话题和一些注意事项,让考生任意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任选一个所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来抒发与话题相关的某种思想、认识和情感等。真可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考场作文是对学生作文水平的一次全面检验,要求比较严格。作为将要参加考试的学生要采取恰当的应对策略,怎样才能写好考场作文呢?我认为至少应在以下四方面努力:

一、细审题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作文考试中,第一关就是作文的审题。尽管话题作文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但不等于不要审题,并不意味着写作时可以天马行空。话题往往是由材料引出的,这就意味着材料与话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篇考场作文题目,凝结着命题专家的大量心血,材料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有许多深刻的内涵。我们要在材料中找出控制骏马奔驰的缰绳——体现主旨的关键词语。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命题的意图吃准,在一定的高度上审视材料,在写作的时候才不会顾此失彼。如果仅仅因为时间紧,我们视而不见,或走马观花,就很难把握文章的中心,想找到正确的切入点就非常困难了。

另外,要认真研究作文要求。现在作文要求非常宽泛,文体你可以自由选择。但不是没有要求!你如果选择了记叙文的体裁,你就必须老老实实地按照记叙文的规矩去写,如果你选择了议论文,你就要有论点、论据、论证,老老实实地写下去。千万不要分不清楚说明和记叙,抒情和议论乱搅和。写诗歌必须要有形象和意境,写戏剧一定要有尖锐的矛盾冲突。“不怕题老虎,只怕小马虎”。我们要在审题的时候,把作文要求认真研究,仔细看清,发挥自己写文章的长处,注意扬长避短。

二、走熟路

许多下笔成文,或出口成章的人,他们心里装的不是一盘散沙,而是一块块观点材料统一的“预制构件”。应考前也应当造点“预制构件”,即围绕一个中心,先做片断练习,适当记忆,熟练掌握。考试时可以在已有的“预制构件”的基础上,变换角度,组成新的文章,使之与考试的命题要求相符合。这些“预制构件”如何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样需要走熟路,即建立起熟悉的结构框架。尽可能选择自己所了解的新角度,新形式,新体裁,搭出独具慧眼,极富个性的框架。然后纵观框架,就可以领悟到全文是否紧扣题意?所用的材料是否符合话题的要求?全文的内容是否具体、充实?观点是否正确、感情是否健康?段落层次是否清楚?开头结尾照应得怎样?如此,就会“胸中有全局,笔下有路数”,为文章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再按“纲”顺“路”走下去,就不会出现行文过程中的思维“短路”现象,这不但可以节省写作时间,更可以提高作文质量。

三、显亮点

亮点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是一个巧妙的构思,可以是一个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可以是一个内涵比较丰富的好句,可以是一个用得很有个性的词,可以是一个精炼出来的字,甚至可以是一个别具风采的标点……总而言之,它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那作文就只能在“基础等级”里徘徊了。在文章中设置一两处让阅卷老师眼睛发亮的闪光点,就可以起到一俊遮百丑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醒目的标题。

标题醒目,是整篇文章的一个亮点。仅这一点就能使阅卷者为之瞩目,并对尚未谋面的文章产生较大的好感。先声夺人,这是提升作文档次的一种极有效手(转 载 于:wWW.zw2.Cn 爱作文网)段。题目宜“大题小作”,切入口以窄小为好,把原话题宽泛的大范围变为一个具体的小范围,把大题目变为小题目。或借用名言佳句拟题;或巧用修辞手法拟题。议论性的文章,标题要使人一目了然;记叙类的文章,要生动形象。标题亮丽,文自生辉。

2. 精彩的开头。

开头是展现给阅卷者的第一缕“阳光”,考生尤需悉心打造。它不仅奠定了行文的基调,而且也带给阅卷者一份好心情。

3. 意味深长的结尾。

文章的结尾同文章的题目和开头一样是至关重要的。但有些同学草草结尾,随便了事。这样会大大影响整篇文章的整体质量。文章的结尾要或紧扣开头,首尾呼应,或重申观点,再次点题,或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等。结尾是留给阅卷者的最后一道“风景”,一定要给阅卷者“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惊喜。

4. 句段文采飞扬。

如果说好的题材是作品的搏动的心脏的话,那么优美的语言该是美丽的面庞。杜甫“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更显见大诗人创作之严谨。一篇考场作文通篇都文采飞扬是很难做到的。一段甚或一句精彩的议论,不仅可以升华文章的主旨,而且还能给人以心灵的感悟和启迪。个别句子表达,句式多样灵活,个别段落善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个别地方恰当引用,言由心发,文自情生,就会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5. 动人的细节。

如果说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那么细节就是人物的血肉。只有抓住了“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朱自清语),才能使形象丰满起来。

6. 美化的文面。

文面整洁干净,书写端正美观,字体清晰规范,标点准确无误,篇段合乎格式,字数合乎规定等等。文面美化是考场作文获得高分的一张王牌。

四、慎修改

契诃夫说:“写作的技巧,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文章是写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考场作文要“自找毛病自诊治”。如果说先前的搭架是成文前“着眼于防”,那么,成文后的修改就是“着手于治”。考场作文应以积极防治为主,因为写完后不好“另起炉灶”,否则时间不允许。基于修改的时间有限,修改时最好是两遍:第一遍可采用“略观大意”的方法,参照原先列就的“框架”,从主题、思路、材料等方面进行复审。如果发现某方面的“毛病”,切忌大增、大改和大换,而做些小修小补的工作,竭力使之“顺理成章”;第二遍应倾力于文字表现方面的问题。对于局部性的小毛病,细加追究,诸如错别字、病句,用得不当的标点符号等,逐个订正,力求文字整体的协调和优美。

考场作文要写得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平时多看多写多练,但也要注意一定的技巧,这样才会事半功倍。希望大家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写好考场作文。

考场作文写作技巧

五分钟审题

十分钟构思

四十分钟成文

一、五分钟审题

1.确立准确的内容

看到作文题目后,我们该写些什么?这是所有命题作文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思维的发散:具体到考场作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散自己的思维:

①把握话题作文,仔细审题,充分利用作文题中的提示性语言,来获得写作内容。 ②围绕话题展开多层次联想,多角度拓展写作内容。

A.类似联想:由话题出发,联想到与话题同类或相似的事物,从而确定写作的内容。

B.内敛式联想:给一些宽泛型的话题添加一些限制成分,缩小话题的外延,明确写作的范围。

C.逆反式联想:从话题的反面着手,确定写作的范围和内容。

D.虚实转换联想:有些作文话题往往是从缤纷繁杂的现象中抽象出来的一些概念,既有虚的一面,也有实的一面。

思维的归纳:即表现内容的确立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下面两点:

①要写自己熟悉的内容;

②要写自己驾驭得了的内容:由同学们的认知水平、思想深度乃至于语言表达能力所决定。 通过思维的发散和思维的归纳,一篇文章的表现内容得以最终确立。

2.突出明确的中心

为了明确点明中心,我们可以在文章内容构思好以后,围绕中心编写几段话,将它们安插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是文章的过渡、转折的地方,既提醒自己不要偏离中心,也提醒阅卷老师你有明确的中心意识。

①表现中心的确立存在一个是否符合题意的问题

有些同学在审题时能够注意准确把握话题的范围和内涵,但是在写作过程中没有围绕中心铺展渲染的意识,结果是要么中心涣散,要么表现中心偏离题意。

②我们还要注意培养自己明确点明中心的意识。

为了明确点明中心,我们可以在文章内容构思好以后,围绕中心编写几段话,将它们安插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是文章的过渡、转折的地方,既提醒自己不要偏离中心,也提醒阅卷老师你有明确的中心意识。

表现中心的确立有品位高低之分

①要有深刻的思想:对科学的世界观有必要有所了解,掌握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联系的观点,提高自己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使自己作文的立意做到深刻。

②要有小中见大的眼光:对平凡的生活现象进行

深刻的思考,有独到深刻的见解,才能够使文章中心的确立不同凡响。

④要有化实为虚的能力:在立意时展开联想和想像,跳出材料的束缚,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借助于虚拟的“形象”来表达思想,就可以迅速打开思路。

⑤要有时代意识:恰当地联系时代内容,就能有效地提高文章中心的品位。需要提醒的是,话题的时代特色是融在文章之中的。

⑥要有新颖的角度:通过跳出思维定势,采用逆向思维,来求得与众不同的立意。

二、十分钟构思

⒈确立合适的文体

如果所写作内容比作人的躯干,写作中心比作人的灵魂,那么文章的体裁就应该是一件衣服。一件既合身又得体的衣服,能恰到好处地烘托出身体的美和穿着者审美眼光的高妙。 文体的选择

①根据话题的特点来确定文体。

②根据自身的特点来确定文体:大多数同学在文体上都有自己的偏好和特长,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在考场上扬长避短,尽量选用自己熟悉、擅长的文体,取得最佳效果。由于生活经历和阅读面的不同,同学们所掌握的写作题材也不尽相同,针对不同类型的写作题材,我们也应该选择不同的文体。

文体的要求

一.记叙文

A.要处理好叙事详略的问题。

B.要处理好叙述与描写的关系。

C.要加强点题意识:文章只要能在关键处加上一些画龙点睛的语句,对话题和中心加以强化和突出,它们完全可以成为一类卷。

二议论文

A.议论文中的叙述要简洁。

B.议论文中的议论要有针对性。

⒉探究下笔的角度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每一个侧面都能折射出特有的精彩。同样的材料,我们只要运用得当,也能表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来。

视角转换

同样一件事,观察者的身份、角度、立场、观念、态度不同,得到的印象和结论也不会相同。

一、认真审题

考场上,要写好作文,获得高分,必须尽快进入写作状态。看到题目时,要聚精会神,不慌不忙,镇定沉着,并且告诫自己,经过长期的准备,自己无论是在材料积累方面,写作技巧方面,还是写作速度方面都已胸有成竹,只要自己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就一定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来。

在进入状态后,应该立即审题。首先,把作文题仔细默读一遍,然后从作文的范围、立意、文体等方面进行审查。审题一定要认真,如果是材料作文或话题作文,一定要把所给的作文材料、提示语、话题(话题作文才有)和作文要求等认真地默读一遍,对重点的字句还应该字斟句酌,否则会“一步走错,全盘皆输”。

审题时对于所给的材料要明确它的寓意,对于提示语要抓住其显性信息(给予明显提示的词语),挖掘其隐性信息(含义深刻的词语),对于所给的话题,要明确它的现实意义,对于文体要求要明确体裁,如果体裁不限,可以选写自己最拿手的文体,但不要写出非驴非马的文章来。

二、大胆立意

“意犹帅也”,对于作文的立意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因为它是文章的统帅和灵魂,立意不对就会前功尽弃,立意不好就会大为逊色。而作文要获得高分,立意时就应该大胆。大胆,就要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紧密联系当前社会的热点,把握时代的脉搏,如以德治国、以法治国、执政为民、西部开发、祖国统一、反腐倡廉、反恐怖以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等,这些都是读者所关心的。关注热点,道出大家的心声,才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把握时代脉搏,抒发真情实感,才容打动读者。当然,这种关注和把握应该通过侧面来反映,艺术地加以表现,而不是空喊几句口号。

三、慎重选材

立意决定之后,就要很好地围绕主题选择材料。选材时,应该持谨慎的态度,对材料百般挑剔,选取那些自己最熟悉的、最受感动的、最能反映主题的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是自己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亲身经历的,或者是耳闻目睹的,也可以是从书本上、报刊上、影视中、网络里得到的。应该记住,只有最熟悉才能信手拈 来,只有最受感动才能抒发真情,打动读者,只有最能反映主题,才能使文章具有表现力。

四、快速构思

选择好材料之后,应该马上考虑怎样去安排这些材料。写记叙文和说明文的,可以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事理顺序来安排材料,写议论文的,可以按事理顺序(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对照式)来安排材料,此外,还要注意那些该祥写,那些该略写,做到既先后得当,又祥略适宜。

五、巧拟文题

“题好一半文”,好的文题应该简明生动、新颖独特,为此,应该精心设计,认真推敲,仔细琢磨。能够体现新意的文题通常有下列几种:

1)以题显旨:例如,《选择博爱》(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

2)推陈出新:例如,《谏屈原书》(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

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