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好高骛远议论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8:17:25 体裁作文
好高骛远议论文体裁作文

篇一:议论文写作范文 经典版

谈 骨 气

吴 晗

①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②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③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④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⑤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记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

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3年被杀害了。

⑥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⑦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

⑧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⑨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⑩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两千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

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结构:(课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提出中心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然后作解释和分析。

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个角度分别论证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无产阶级骨气的具体表现。

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挥霍;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

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黑格尔曾经自夸德国人天生就是哲学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严谨自律的民族,就在一个狂人的引诱下,陷入了战争的渊薮。60年前的那幕惨剧: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

流成河??生者在对往者的审视中找到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声: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在60年里不断的反思,不停的纪念,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可见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

但纪念一旦脱离理性的制约,它就会变成不可控制的魔鬼。日本在60年前那幕惨剧中同样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作为亚洲地区的主要刽子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往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纪念却是如此这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还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实修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靖国神社“拜鬼”??日本这种偏离理性范畴的“纪念”活动,自然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有句话说得好:“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巨大的代价才取得胜利,中国人民自然无法容忍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于是各地都掀起了声势壮大的抗议和纪念活动。但近来这些纪念活动在少数激进分子的鼓动下出现了打砸抢日货商店的不理智举动。群众爱国的赤子之心可以理解,但纪念并不是感情的挥霍,非理性举动无益于解决问题。我国领导人多次表达出严正立场,但同时并不关闭中日会晤的大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无疑就是对过去痛苦最理性,也是最深刻的祭奠。

人不能忘本,“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而高贵的心灵在铭记苦难,咀嚼苦难过后,方能理智地纪念苦难。当纪念的洪波涌动时,勿忘用理性的“闸门”控制情感。

【简评】

本文采用议论文的写法,审题准确,入题快捷。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更需要理性的引导”,立意较高,能针对现实,颇有时代气息。论据鲜活,材料典型,总分结构,条理清晰;正反对比,论证充分;灵活引用,恰到好处;过渡自然,衔接紧密;结尾照应开头,首尾圆合。在论证过程中,作者从国家民族的高度进行论述,虽然口子开得大,但作者所引材料新颖、恰当、充实,并十分典型,安排材料也颇具匠心,先正后反,由外而中,既摆事实,又讲道理,分析中肯,论证有力,说理透彻,令人信服。全文展现作者具有良好的思辨能力和较厚的语文功底,虽然文章中有个别句子在表达上还不是很恰当,但瑕不掩瑜。(点评教师曾思彬)

篇二:议论文话题素材——正确认识自己

议论文话题素材——正确认识自己

一、事例:

奥托·瓦拉郝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才过程就极富传奇色彩。瓦拉郝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下这样的评语:“瓦拉郝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美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此时父母只好尊重儿子的意见,让他改学油画。课瓦拉郝既不善于构图,又不是润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强,成绩在班上是倒数第一,学校的评语更是令人难以接受:“你是绘画艺术方面不可造就之才。”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已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应用的品质,建议他试学化学。父母接受了化学老师的建议。这下,瓦拉郝智慧的火花一下被点着了。文学艺术的“不可造就之才”一下子变成了公认的化学方面的“前程远大的高才生”。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参议员艾摩·汤姆斯16岁时,长得很高,但很瘦弱,别的小男孩都喊他"瘦竹竿",他每一天、每一小时都在为自己那高瘦虚弱的身材发愁。后来的一次演讲比赛,使他发生了大的转机。在母亲的鼓励下,他花了很多功夫进行演讲准备,他把讲稿全部背出来,然后对着牛羊和树木练了不下100遍,终于得了第一名。听众向他欢呼,讥笑他的那些男孩羡慕不已。从此他的信心增加了万千倍,逐步走向成功的大门。他在回忆往事时说:" 想当初,当我穿着父亲的旧衣服,以及那双几乎要脱落的大鞋子时,那种烦恼、羞怯、自卑几乎毁了我。"至此,我们可以悟出这样一个哲理:"认识自我"是人类智慧的表现,"改变自我"是成功人生的敲门砖,只要敢于突破自己那颗脆弱的心,拿出行动,你就能超越自我。"丑小鸭"就会变成世界上最美丽、最有活力、最有价值的人。

有一天,大哲学家叔本华在街边的花园中散步,一个花匠看到这个表情古怪的人一会儿俯下身去低声与灌木丛交谈,一会儿又侧头凝神屏气地把耳朵帖向飘落在他肩上的花瓣。花匠担心这位行为怪诞的年轻人可能精神有毛病。就问他是谁。叔本华扬起头,满脸困惑地盯着那个花匠,说:‘如果你能告诉我我是谁,我会十分感激你的。’当那个花匠惊愕得目瞪口呆时,叔本华已经匆匆走开了。

美国人安德森,他是美国二十世纪初期的文学大师,他的《小城畸人》在中国早已有出版。他年青时创业,中年时,成为一家钢铁公司的大老板。要知道那年月在美国钢铁业的发展前景多么被看好,你就会知道他的事业有多么成功。有一天,他正对他的秘书口授着一份文件,突然,他好像想起来一件事情,他匆匆地离去,他走出了工厂,他再有没回来。他来到了欧洲,他学习写作,他要写出他心中的心声,为了这个心声,他选择了另一种人生。 安德森在世界范围内的名声显然不如高更(虽然他俩一个是半路出家的画家,一个是半路出家的作家),可是,他这样一个大资本家,却敢于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他们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呼声。

据传女祭司皮提亚就是坐在德尔斐阿波罗神庙的三脚祭坛上传布阿波罗的神谕,并预言凶吉的。在古希腊众多含混不清、模棱两可的神谕中,“认识自己”和“过犹不及”两条最为突出,因而被镌刻在神庙的门楣上,似乎包含了阿波罗对人类的全部教导。神谕完全是古人的迷信,今人大可不必认真。但是,像“认识自己”这样明确而又具体的劝世良言,无疑已经超越了纯粹迷信的范畴,应该是包含古希腊人对人类和世界的睿智的看法。

相传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最富智慧的人,人们尊他为“众师之师”。他的弟子们曾专门去询问德尔斐神庙的女祭司皮提亚,是否还有比苏格拉底更富智慧的人。神的答复是否定的,但苏格拉底本人却认为自己很“无知”。他极力赞颂那句“认识自己”的箴言,认为它包含着无限深奥、无比丰富的哲理,还毅然地把它引为自己的座右铭。

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是古希腊另一个伟大的哲人和智者,虽然在人的问题上他同苏格拉底的看法不尽相同,但是他也常常用这句箴言劝勉世人,并说出了“做你的事和认识你自己”的道理。另外,即使不是站在人文主义的角度而是站在宇宙论的角度看世界的古希腊自然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也认为,“不先研究人的秘密而想洞察自然的秘密是根本不可能的”。

两个人同时出发,第一个人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该做什么,于是朝着自己的方向走,尽管前面有很多坎坷荆棘,但始终保持前进;第二个人没有认识到自己,于是随便选了一个方向,看似走得很快,但是走着走着发现自己走错了,于是又折回来,再一次选了一个方向,走了一段发觉仍然不对,于是又回到原点。就这样折腾来折腾去,第一个人已经走到了终点,第二个人还在原地打转,甚至还后退了几步。所以,清楚地认识自己,对人生、对成功至关重要。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被誉为是世界上最富有智慧的人。为此,他的弟子专门跑去问德尔斐神庙的女预言家皮提亚,是否有人比苏格拉底更富有智慧,神的回答是否定的。然而苏格拉底本人却认为自己很“无知”。有一次,他去考察那些自信在某一方面很有智慧的人,不久他就发现他本人至少有一点是超过他们的,即他不为自己的愚昧所蒙蔽,知道自己的“无知”。他明白神的意思是能认识自己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

李小双曾两次被国家队拒之门外。从专 业角度来看,他体型并不理想,且力量也不 足,而美和力是选拔体操苗子的基本条件。 但小双并没有向定论低头,没有向权威让步。 他凭借对自己优势的分析和判断,迎难而上。 他认识到自己气质好、训练刻苦、意志坚强, 相信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经过艰苦训练, 小双终于用实力敲开了国家队的大门 。在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李小双高质量地 完成“团身后空翻三周”这一高难动作,成 为当之无愧的奥运会男子自由体操金牌得主。

一位实习生(这位实习生叫史蒂芬,当时主要负责打扫卫生)到一家钢铁公司工作还不到一个月,在打扫卫生时,发现很多炼铁的矿石并没有得到完全充分的冶炼,一些矿石中还残留着没有被冶炼好的铁。他想,这会给公司带来很大的损失。于是他找到负责技术的工程师,说了自己看到的现象。工程师很自信地说,我们的技术是世界一流的,不可能会有这样的问题。史蒂芬找到公司负责技术的总工程师,这一问题得到了关注。经过检查发现,原来是检测机器的某个零件出现了问题,导致冶炼的不充分,这件事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有员工做事不到位。公司总经理知道这件事后,不但奖励了史蒂芬,而且还晋升他为负责技术监督的工程师。

正面:

古代

1.鲍叔牙:认清自己的能力,荐管仲为相。

2.皇太极:认清形势,不急于大举进攻明王朝。

3.刘邦:攻进咸阳后,能认清实力和形势,虽 爱财而秋毫无犯,并约法三章收服民心。

4.庄子:充分认识自己的本性,在楚国相位诱 惑面前持竿不顾。

现代

1.史铁生:认清现实,从事文学创作。

2.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央认清中国是人均GDP耗能最高的国家所 提出的经济发展战。

3.丁俊晖:认清自己兴趣所在,小小年纪成为台球名将。

4.周杰伦:认清自己,坚持走自己的音乐之路,不跟风。

5.张越:央视《半边天》主持人,认清自我,不盲从,形成自 己独特的主持风格。

6.李素丽:认清自己的工作岗位,虽然平凡但能作出不平凡的 贡献。

7.刘翔:原来从事跳高,后来认清自己的优势,改练田径110米 跨栏,终成世界冠军他还拒绝剧组邀请出演。

8.马连良:能认清自己嗓音沙哑的特点。创造低回婉转、回味 悠长的马派唱腔。

9.陈省身:认清自己不善交际,埋首数学研究,终成大师。

外国

1.赖斯:认清自己,从学习钢琴转向从政,成为国际政坛风云 人物。

2.德国:正视耻辱历史,认清自己所应承担的历史责任。

3.新加坡:弹丸小国能认清自己独特的旅游优势——阳光。

4.马克· 吐温:开始热衷发明,后来经商,都不成功,逐步认清 自己能力所在,从事写作成名家。

5.爱因斯坦:认清自己兴趣和能力在物理领域.拒绝出任以色 列总统。

6.梵高:即使生前没卖出一幅画,但能认清自己的理想追求永 不放弃,终被后世认可。

7.卓别林:认清自己,把容貌不佳转化成喜剧优势。

8.比尔· 盖茨:上大学时中途辍学,从事软件开发,找准了人生 定位,终成世界首富。

9.霍金:身体虽残,但能认清自己在理论物理方面的优势和潜 力,写成《时间简史》等畅销世界的科普著作。

反面:

古代

1.杨修:恃才放旷,认不清自己的位置,终被诛杀。

2.六国:面对强秦,认不清形势,反而争相赂秦,国力日弱。

3.赵括:认不清实战状况,盲目自信;终致失败。

4.项羽:乌江自刎之时,尚不能认清自己的过失.以为“天亡我也”。

5.李煜:认不清自己的职责,终成亡国之囚。

6.诸葛亮:认不清天下大势。六出祁山,病死在五丈原。

7.韩信:认不清自己的位置,终被贬杀。

现代

1.部分大学毕业生:毕业谋职时,认不清自己,好高骛远。

2.芙蓉姐姐:认不清自己,在网上搔首弄姿。

4.超女:其负面影响就是使得成千上万的少男少女盲目跟风,迷失自我。

5.哈韩、哈日族:盲目跟风模仿,丧失自己的个性和风采。

6.大跃进:没有正确的估量实力和认清形势,造成国民经济的后退。

7.李登辉、陈水扁:认不清世界局势,一意孤行搞台独。

外国

1.牛顿:认不清自己,受聘于英国铸币。

2.日本某些政客:不敢正视侵略他国历史.继续美化侵略,继续“拜鬼”??。

3.德国少年师:德国法西斯即将覆灭时.由少年组成的一支部队。认不清实力和形势,

狂热参战,全军覆没。

4.尼采:狂妄地自称“太阳”,认不清自己的 价值和作用。

伽利略1564年生于意大利的比萨城,就在著名的比萨斜塔旁边。他的父亲是个破产贵族。当伽利略来到人世时,他的家庭已经很穷了。17岁那一年,伽利略考进了比萨大学。在大学里,伽利略不仅努力学习,而且喜欢向老师提出问题。哪怕是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一些现象,他也要打破砂锅问(纹)到底,弄个一清二楚。

眼睛盯着天花板

有一次,他站在比萨的的天主教堂里,眼睛盯着天花板,一动也不动。他在干什么呢?原来,他用右手按左手的脉搏,看着天花板上来回摇摆的灯。他发现,这灯的摆动虽然是越来越弱,以至每一次摆动的距离渐渐缩短,但是,每一次摇摆需要的时间却是一样的。于是,伽利略做了一个适当长度的摆锤,测量了脉搏的速度和均匀度。从这里,他找到了摆的规律。钟就是根据他发现的这个规律制造出来的。

失学了就努力自学

家庭生活的贫困,使伽利略不得不提前离开大学。失学后,伽利略仍旧在家里刻苦钻研数学。由于他的不断努力,在数学的研究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他还发明了一种比重秤,写了一篇论文,题目为《固体的重心》。此时,21岁的伽利略已经名闻全国,人们称他为“当代的阿基米德”。在他25岁那年,比萨大学破例聘他当了数学教授。

举世闻名的落体实验

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样的。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体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比如说,10千克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要比1千克重的物体快10倍。

1700多年前以来,人们一直把这个违背自然规律的学说当成不可怀疑的真理。年轻的伽利略根据自己的经验推理,大胆地对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提出了疑问。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亲自动手做一次实验。他选择了比萨斜塔作实验场。这一天,他带了两个大小一样但重量不等的铁球,一个重100磅,是实心的;另一个重1磅,是空心的。伽利略站在比萨斜塔上面,望着塔下。塔下面站满了前来观看的人,大家议论纷纷。有人讽刺说:“这个小伙子的神经一定是有病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不会有错的!”实验开始了,伽利略两手各拿一个铁球,大声喊道:“下面的人们,你们看清楚,铁球就要落下去了。”说完,他把两手同时张开。人们看到,两个铁球平行下落,几乎同时落到了地面上。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了。伽伸利略的试验,揭开了落体运动的秘密,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这个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制成了第一架望远镜

哥白尼是波兰杰出的天文学家,他经过40年的天文观测,提出了“日心说”的理论。他认为宇宙的中心是太阳,而不是地球。地球是一个普通的行星,它在自转的同时还环绕太阳公转。伽利略很早就相信哥白尼的“日心说”。1608年6月的一天,伽利略找来一段空管子,一头嵌了一片凸面镜,另一头嵌了一片凹面镜,做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天文望远镜。实验证明,它可以把原来的物体放大3倍。伽利略没有满足,他进一步改进,又做了一个。他带着这个望远镜跑到海边,只见茫茫大海波涛翻滚,看不见一条船。可是,当他拿起望远镜往远处再看时,一条船正从远处向岸边驶来。实践证明,它可以放大8倍。伽利略不断地改进和制造着,最后,他的望远镜可以将原物放大32倍。

证实哥白尼的“日心说”

每天晚上,伽利略都有用自己的望远镜观看月亮。他看到了月亮上的高山、深谷,还有火山的裂痕。后来又开始观看太空,探索宇宙的奥秘。他发现,银河是由许多小星星汇集而

成的。他还发现,太阳里面有黑斑,这些黑斑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因此他断定,太阳本身也在自转。伽利略埋头观察,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地球在围着太阳转,而太阳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恒星,从而证明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1610年,伽利略出版了著名的《星空使者》。人们佩服地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两只小青蛙在水池边玩,有只大牛来喝水。牛一不小心就把一只小青蛙踩死了。 剩下的一只小青蛙逃回家,对母亲说:

“妈妈!糟了呀!哥哥被一只有脚的大动物给踩死了!”

青蛙妈妈还不曾见过牛。“很大,是这样的吗?”

青蛙妈妈把肚皮吹大给孩子看。

“不,更大!”

“那么,是这样吗?”青蛙妈妈再把肚皮吹的更大些。

“还要大,还要更大些呀!”

青蛙妈妈拼命的吸器,将肚皮吹的像气球,圆鼓鼓的。

“哦!就是这样吧?”

青蛙妈妈正说着话,肚皮却啪一声裂开了。

二、名言:

1.天生我才必有用.--------李白

2.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萧伯纳

3.人喜欢习惯,因为造它的就是自己.--------萧伯纳

4.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罗曼·罗兰

5.好脾气是一个人在社交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都德

6.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悔疚.--------郭小川

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8.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我。 ——泰戈尔

9.人最熟悉的是自己,最陌生的也是自己,而人生最大的敌人更是自己。

篇三:议论文范文

细节与成败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是一种真诚的关注,细节是一种敏感的体察,细节是一种创新的设计。生活是由细节组成的。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能注意到细节行为,并持之以恒在将这些小事进行到底,你将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细节是微小的,但能带来巨大效益。在美国纽约有一家出名的旅馆,很多游客只认准这家旅馆,有当许多人问这家旅馆的董事长成功的秘诀时,他笑笑说:“我们的过人之处是竭尽全力为每一位有需要的客人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旅馆每一位服务员总能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大,让每一个细节都令人感动。”一位管理大师说过,现在世界级的竞争就是细节竞争。细节影响品质,细节体现品味,细节显示差异,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是单纯的,但充满无穷智慧。相信大家对电话的发明者贝尔并不陌生。可当贝尔发明电话后,却被推上被告席被控诉。原来贝尔的同胞科学家莱斯在贝尔前就研究成功了一种利用电流的传声设置,但仅能单向传播,而且声音不清晰,不稳定。细心的贝尔发出了莱斯设备的不足,将装置中的间歇电流换成了连续直流电,从而解决了话音短促多变的问题,又将莱斯装置中的一颗螺丝往前拧一圈——仅仅5丝米。败诉后的莱斯感慨万端地说:“我在离成功5丝米的地方失败了,我将终身汲取这个教训。”细节是平凡的,却显示出无比的力量。人类在航天事业中有两处败笔。美国“歌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穿越大气层里爆炸坠毁,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其原因中是机身上三万一千多片“瓷片”中一至二片损坏或脱落。后“挑战者号”飞船升空后七十三秒爆炸。飞机设计者说,失事原国是细节——助推器上密封舱钢圈——在零点几秒的时间内产生裂缝。小事不注意往往会酿成大祸。生活中的有些悲剧就是由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引起的,这足以见出细节的力量,这种因小失大的事在生活中也比比皆是啊!“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真可谓“成也细节,败也细节”。灿烂星河是无数星星的汇聚,丰功伟绩也是琐事、小事的累积。让我们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精,把小事做亮,把小事做成。自知+实干=成功一只雄心勃勃的蜗牛,最初好高骛远,立下“鸿鹄之志”,后来失败了又自惭形秽,不思进取,最终一事无成,老死荒野。从寓言中我们可以得知:做人首先有着自知之明,立下适当的志向,然后从点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取得成功。古人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确,人贵有自知之明。试想,徜若一个人不能自知,目空一切,心比天高,又岂会虚心进取?更不用奢谈成功了。古代邹忌注重自省自知,认为自己不如城北徐公美,倘若当时搞个什么类似评选“天下第一美男子”的活动,他是断然不会去自讨没趣的,可以说他是能自知的智者。我们再回头来看看蜗牛吧,倘若它当初选择爬上一棵大树看清晨第一缕阳光或者选择爬到一条小溪边,与小虾、水蛭联欢,又岂会令计划胎死腹中?自知固然重要,实干更不能忽视。即使能自知,却又自卑自惭,像蜗牛一样再也不思进取,也是不能获得成功的。范晔说:“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其实,我们的社会并不乏立志适当、通过努力最终走向成功的人。掏粪工人时传祥,觉得自己既然做不成参天大树,便甘心做一棵碧绿的小草,不怕脏,不怕累,脚踏实地地闯出了一片新天地,羸得了

世界的尊敬;普通战士雷锋,觉得自己不能做一台发动机,便甘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人们默默地奉献着,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我们高三学生正值人生的重要时期,更应有自知之明,立下切合自己实际的志向,而后朝着自己所定的目标努力,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这样,胜利的女神终究会向我们微笑的。由此看来“自知”其实并不难,难的是“自知”之后,不轻视小目标,脚踏实地,努力去实现自己并不怎么“惊天动地”的人生理想。如果在“自知”之后一蹶不振,万念俱灰,就会像寓言中的蜗牛一样,“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人可以甘于平凡,但不应甘于平庸。努力吧!既然不能“惊天动地”,为何不脚踏实地?力所能及的人生目标加上坚持不懈的奋斗,一定会使我们走向成功。谈意气如果说雏鹰腾飞苍穹要经历风雨的击打,那么那搏击长空的意气就是它那犀利的双眼;如果说骏马奔驰于旷野要经历千万里奔跑的锤炼,那么以奔腾万里为夙愿的意气就是助其翻越千山万水的铁蹄。人,欲傲立于世,成为一代英雄,立一世伟业,那舍我其谁、勇战四方的意气就是其成功的基石。舍我其谁的意气,使人奋起。看惯了凡的庸庸碌碌,听厌了庸人的自怨自艾,一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使我们心中重燃建功立业的激情;听厌了对命运的感伤,想破了身世的无济,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振臂一呼,使我们重生改变命运的豪气。舍我其谁,使我们重新审视自己,重新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重新树立起一个全心的自我形象;舍我其谁的意气,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能力,使我们为了身上所担负的重任而勇猛作战。——舍我其谁的意气,是人们腾飞的起点。献身理想的意气,使人勇敢。凡欲成大事者,皆需受尽千磨万砺。也许上天就是喜欢捉弄矢志于成功的人们,他总是要为孜孜于辉煌的人民设置障碍。那障碍,可能是罗马宗教裁判所前的熊熊烈火,可能是哥伦布寻找新大陆航程中的连天风雷,可能是红军长征途中的雪山草地。然而,幸运的人们啊,他们还有理想,在献身理想的意气指引下,他们如布鲁诺一般投身于火海,为捍卫真理而在烈火中永生;他们在献身理想的意气指引下,如哥伦布一般义无反顾地踏上征途,为探寻未知世界而披肝沥胆;在献身理想的意气指引下,他们如红军战士一般豪气顿生,征服千山万水为拯救民族而抗争。——献身理想的意气,是成功的精神动力。勇于探索的意气,是人们发挥潜能的金钥匙。科学,充满了未知的美。好奇的人类站在自然与科学圣殿的门口,不停地探求其中的奥妙,而只有勇于探索的人勇敢地踏入了上帝设置的禁区,徜徉于科学的无尽美妙。于是我们看见杨振宁、李政道勇于质疑前人;看到吴建雄勤于实验,破解谜云;看见一代大师王淦昌在极其恶劣的科研条件下为物理学发展献计献策。——勇于探索的意气,是成功之魂。望尽人类千载悠悠的历史,凡成大事者,皆为意气风发,慷慨激越之人。让我们以舍我其谁的意气为帆,以献身立宪个的意气为指引,以勇于探索、勇于挑战的意气为桨,架起人生的巨轮,向着成功的彼岸远航

爱国就要排日吗

用心牢记历史,用理性面对现实,不要让仇恨的种子再度萌发。 ——题记

14心表示由衷地敬佩,可以看出一位热血青年的壮志豪情。但冷静地思考一下,这样盲目地排日,其结果又能怎样呢?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七三一细菌部队的人体实验,一片片由铁丝网连成的无人区,一个个双手沾满中国人鲜血的刽子手……。我们无法忘记历史的教训,而当今日本右翼势力对待历史的态度又给中国人的心灵上再添新疤。

当这些已成为历史的时候,作为一名有血性的中国学生,我无法忘记。但重要的是,在当今的国际环境中,我们应如何爱国,怎样爱国,是求合作促发展,还是煽动民族复仇,挑起国际纠纷呢?

自1972年中日建交后,中日两国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还是在民间团体与政府来往均日益密切。与邻为伴,与邻为善,也是我国外交政策之一。虽然现在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一再否认历史,修改教科书,伤了无数中国人的心。但这毕竟只是日本内部少数人所为,日本政府虽受其影响,但在两国之间原则性问题是态度诚恳的。中日两国关系主流上是和平友好的,两国之间的关系只能向更高层次发展。况且,当今中日之间尤其是经济交流十分活跃,任何人也不能阻止两国之间正常的交往。

我们往往从狭隘的民族主义看问题,认为日本侵华的所作所为不可饶恕。中日两国永为“世仇”,不共戴天。如果中国公民都以这样的思维处理和看待中日关系,那中国早就和日本你死我活,直到今天我们还可能在战争的硝烟中求生存,更谈不上建设社会主义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作为中国人,我们不应该逆历史潮流而进。十年文革,八年抗战,带给我们的只有贫穷与落后,血腥与屠杀。既来之,则安之。我们为什么要背着历史的包袱踏上仇恨之旅?

日本是一个岛国,从这个民族诞生之日起,其狭隘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大和民族的岛国危机意识,并世代相传。他们认为只有自强并征服他国,才能求得生存的空间,这也是日本武士道精神与军国主义思想的根源所在,也使这个民族成为世界上素质最高的民族之一。现在许多刊物上都讲关于日本国民高素质的文章。对比起来,反观我们的所作所为,真的可以用“不堪入目”来形容。或许写到这里,有人会说我是汗奸卖国贼,是也罢,不是也罢,作为一个头脑清醒的人,我们应该看到自己的症结所在并进行根治,而不能空喊“地大物博”,“爱国抗日”等口号。我曾经和朋友说过,我喜欢日本的国民素质。为什么办一项邮递业务在中国

要1小时,而在日本只需三分钟?为什么在欧洲国家的旅馆中只用中文写着“请勿随地吐痰”?盲目地排外,把我们又带回了“天朝上国”的梦境。盲目自大让我们失去了真实的双眼。 记得唐朝时,中国是日本的老师。而后来学生打了老师两拳,一次在1895年,一次在1937年,打得都不轻。而现在老师和学生的位置颠倒过来。1851年美国“密苏里号”战舰开进日本,打开日本大门,这可能是日本受到的重大屈辱。后来日本在二战后向美国学习,好像并未与美国结为世仇,两国关系至今不错。我想作为一个明智的中国人应该明白其中的道理。 现在南方的一些大城市兴起抵制日货运动。从小区到单位,从小孩到老人,与日货不沾一点边儿。这可以理解,因为日本的所作所为已严重刺伤国民的心,抵制日货毕竟是爱国的表现,但出现像学生打砸日本公司建筑,殴打日本学生,辱骂日本旅游团等所作所为,这就难以理解了。人家既然来了,就表明与你友好相处,共同发展。而这样对待人家,则反倒暴露出我国国民素质中不光彩的一面。况且,这些人的祖辈已经逝去,他们是无辜的,我们不应把所有的历史责任情形心中的火气撒向这些当代日本公民,我们更不应该在网上大骂日本学生,因为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正需要我们去创造。我们都不愿让历史的悲剧再度重演。

写到这里,我的心情很复杂,既对日本过去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感到愤慨,又对当今部分国民盲目排日的做法感到悲哀。你毁坏一台松下CD机你就能毁掉日本吗?你骂一声就能造成关东大地震吗?答案是否定的。反过来想想,你做这些,难道就是爱国吗?如果按照这样的推理,中国驻日本大使就是中国最大的汉奸,外交部岂不成了“伪皇宫”?

中日两国隔海相望,两国友好感情源远流长,只不过历史的车轮在那一刻打了个滑,留下了一些凹凸不平的印迹,然而友谊的春风终将抚平一切伤痕。

呵护父母

前些日子晚上睡不着觉,便打开收音机听一会儿。有一天偶然听到一个谈话节目,主题是关于父母的。一位中年商人的话深深的打动了我的心。

他说他常年在异地他乡经(来自:WwW.ZW2.CN 爱作文 网)商,一年到头难得回上一次家。只有过年才能挤出几天回家和父母团聚一回。他说每年回家他的心情都非常沉重。因为会看到父母的日渐衰老。但最让他心酸难受的是,当他走出家门很远了回头望时,父母仍然在阳台上默默的挥手、注视,伛偻的腰背、花白的头发。每到这时他都会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因为他说他不知道这样的场景他还能看到多少回。

听完他的讲述,我感到鼻子已微微发酸。常听人说父母老了就会像个孩子,需要关心与呵护。就像你小时候他们对你的呵护关心一样。如果你不能经常回家,就得记住常给家打个电话。要不然父母就会有种失落感。当他们给你打电话时就会埋怨你让他们多么担心。你要知道,你是他们最大的依赖和情感支柱。

记得以前曾看过这样一个统计,说如果给母亲计算工资的话,那么她的年薪将有上百万。当时我还惊讶为什么会有这么昂贵,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母爱更深的理解与感悟,我发觉几百万是远远不够的,可以说父母之爱真的是无价的,金钱根本无法衡量。且不说从小到大父母为我们的操劳和汗水,就说他们那发自内心深处真真切切的关心与呵护、惦念与牵挂,又怎是金钱所能买得到,其他人所能代替得了的呢?

掐指一算,我与父母在一起生活已有十七个春秋。还有两年就要离开父母开始自己的生活了。在之前的十几年中对父母有过冒犯,伤过父母的心。就算是小时候不懂事了。但从现在起我将尽努力去呵护父母。同时我也希望我的同学、朋友还有我的几个弟弟都能够学会呵护你们的父母。请不要在和父母吵架时什么伤父母的心就说什么,“语不惊人死不休”,非要把父母噎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才肯罢休。你觉得你是一个胜利者,殊不知你的话就好比将父母的心挖出来用刀子剜了一下一样。那将是父母永远的伤痛。

前段时间我的一个初中同学和父母争吵后离家出走了。据说当她的母亲找到她时便一把把她抱住失声痛哭起来。有的同学说:“她妈就不应该找她,还离家出走,吓唬谁呢?饿她两天看她回不回来!”我虽然嘴上应和着“是是”,但心里却想了很多。因为我知道那时她母亲心中对女儿的担心已远远超过争吵时的气愤。作为母亲,是本能让她去寻找女儿。提起这件事,我是想说,如果你认为以离家出走的方式可以惩罚你的父母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其实这样做,到头来对你自己才是最大的惩罚。总会有一天你能够体会到自己的做法是多么愚蠢。 人常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的确是的,很多人深刻地感悟到父母之爱的真谛,都是当他们自己为人父为人母之后。然而当我们为人父母且深刻体会到父母之不易时,再想尽孝很多时候已是“子欲养而亲不待”了。只留下无尽的悔恨和终生的遗憾。其实父母亲要的真的不多,只是一句随意的问候“爸、妈,你们今天好吗?”随意买的宵夜,煮一顿再普通不过的晚餐,睡前帮他们盖盖被子,天冷帮他们添衣服、戴手套……都能让他们高兴温馨很久。我们可以这样想:我希望我的子女以后如何对我。那现在,我有没有如此对待我的父母?我相信,人是环环相扣的;现在,你如何对待你的父母;以后,你的子女就如何待你。朋友,人世间最难报的就是父母恩,愿我们都能: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顺父母! 请记得呵护你的父母。

我眼中的社会

今之社会,谩骂声,赞美声此起彼伏;今人众人,舍己,为己者难分伯仲;今之旁观者,欲救此沦陷之城,实现大同。

古之百善孝为先,今之百事己为重。

古时曹娥勇斗波浪,救父上岸,魂归西天。今之张默为毒掴父,无视伦理纲常,世人哄然、讶然,继而沉思其中:五千年来的伦理道德,孝道纲常于今已不复存在了吗?世风日下,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