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自作聪明高中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5:25:25 高中作文
自作聪明高中作文高中作文

篇一:自作聪明

龙源期刊网 .cn

自作聪明

作者:

来源:《创新作文(3-4年级)》2013年第11期

成语的历史悠久,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难免让人望文生义,使得它们的本来面目被逐渐掩盖,大大背离了其原始意义。亲爱的“创粉”们,快来看看哪些成语是容易被误解的吧!快到年底了,编辑部里,各小编正忙着统计稿费。

“一不做,二不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填个?24?吧!”大嘴一边算稿费一边喃喃自语,“哈哈,我真是太聪明了,不仅知道许多成语,还会算术!”

此话一出,小伙伴们都惊呆了。主编大叔一脸黑线,闷着嗓子说道:“我看你是自作聪明!重算一次!”

“虽然我的数学不好,但我知道?自作聪明?的意思是?自以为很聪明,轻率逞能?,是贬义词。看来主编大叔是在批评我呢……”大嘴赶紧找出计算器认真算起来。

坐在大嘴隔壁的小创探头探脑地问:“大嘴,你确定你刚才说的那些都是成语吗?”大嘴胸有成竹地回答:“当然,成语可不一定是四个字的哟!不信你就到本期?世界真奇妙?看看吧!”名噪一时:名:名声;噪:广为传扬。指名声在某个时候广为传扬。容易误用为贬义词。评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也说评头品足、品头论足。含有贬义。

倾巢而出:倾巢:出动全部的力量。比喻全部出动。含贬义。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容易误解为试验很多次都没有成功。

守株待兔: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也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含有贬义,常被误用在如“公安干警守株待兔,终于将嫌疑人抓获”等描述中。

篇二:作文高中

慢慢长大

成长是一杯茶水,需要我们慢慢品,细细饮,才能品出其甜蜜 ,饮出其苦涩。在这甜与苦的萦绕下,我们就这样慢慢地长大了? ?

——题记

孩提·亦如红茶

清晨,手捧一杯红茶,淡淡的茶香萦绕,轻轻地饮上一口,丝 丝甜蜜蔓延。

孩提时代,亦如红茶,这般的甜蜜。

年幼的我和其他孩子一样,都是爸妈的掌上明珠,轻轻的捧在 手心里呵护着,宠溺着,给予着最好的物质与环境。那时的我,是 那样单纯干净,不需要理会世间的污秽,不需要担心考虑未来,如 同误入凡间的精灵,瞪着调皮玩味的眼眸,快乐的生活着,无忧无 虑。

就这样,我在孩提时代的甜蜜中慢慢地长大。

碧玉年华·亦如苦丁茶

午后,桌上摆着一杯苦丁茶,轻抿上一口,浓郁的味感沁入心 脾,涩涩的,苦中却又渗着淡淡的甜。

碧玉年华,亦如苦丁茶,这般的苦中带甜。

初三的我即将步入高中,如今的生活,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整 天都在学校与家两点一线间徘徊。一张张冰冷的试卷代替了我们的 笑脸,成堆的练习题和巨大的升学压力如同一根缰绳,勒得我们快 喘不过气来。然而,我却没有休息的机会,只能不停地埋头奋笔疾 书,深怕被别人超越,生活也就没有了乐趣。索性,当听到满意的 成绩的那一刻,心中才会涌上久违的欣慰与甜意。

就这样,我在碧玉年华的苦与甜的萦绕下慢慢地长大了。 成长是一杯茶水,需要我们慢慢品,细细饮,才能品出其甜蜜 ,饮出其苦涩。不管是甜,亦是苦,都将成为我最美好的回忆,伴 随着我成长。

就这样,我慢慢地长大了??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有一个地方伴随了我十三年,它的气味我早已熟悉得融入了奔 涌滚烫的血液里,在我深深的记忆里镌刻下最初一笔的它,我真想 再次温柔地喃喃唤它——家。

八十几个平方米并不算大,作为我的安乐小窝却是绰绰有余, 我怀念粉壁上星星白点或黑褐的蜘蛛网丝一般蔓延的裂缝,因为我 自作聪明地用白色牙膏补了墙,倒没干净却发了绿丝了,仔细嗅嗅 ,说不定还有薄荷味。我最喜欢我家的窗,米白的窗纱镂着碎花痕 ,即使遮了半边窗,日光仍旧透着洒下粼粼的金粉。

我习惯于窗下阅读,我用指腹轻轻摩挲“死并非生的对立面, 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我似懂不懂地愣着,望向窗外,夕阳 正好,西坠的斜晖割着墨黑昏黄的剪影,殷红绛紫的暮云卷着边浮 流,油画一般的景映在窗上,我的心灵之窗上,我家天天都可见的 夕阳此刻正向我宛然告别,每一天的夕阳都是新的,却再也遇不到 我曾见过的了,凝望着茫茫暮霭飘逝于我家窗台,我垂下了眼帘, 等待一个落日阑珊的时间,有时很漫长,也很短暂,我面向窗,直 到月上梢头,看见死去的今天的夕阳摇曳着暗色云流。

这是我的家,一扇向西的窗,也许别人会觉得家熟悉到无聊, 我却熟悉得安心惬意,只有站在我家红棕色的纹着细细木痕的地板 上,瞑眼听着它深深浅浅的呼吸,我才觉得,我的心跳这样的清晰 明了,向西的窗,相死而生的云,只是我的家,我才能这般享受从 不重复的风景,不带一丝阴翳。

熟悉的地方本就是一景,万千幻象里,我总是念着我家如同一 段影片班天天变幻的景,一家,一窗,便足矣。

为自己鼓劲

幽静的山路显得如此空旷,我那孤立的身影似乎使山林更加寂 寞。摇摇晃晃的我不住地为自己鼓劲:“加油,就快到山顶了?? ”

“休息下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坐在了一块突出的岩石上。

当手指触摸到那布满青苔的石纹时,心中不知为何掠过一丝恐惧, 或许大自然的印记触动了我尘封已久的心灵吧??

“为何要来呢?”一种奇怪的念头闪过我的脑海。“在家中上 网不好吗?要来也应该叫个好友一起结伴呀。”或许是旅途的劳累 早已冲淡了我出发前的心血来潮,我竟找出种种理由责怪自己独自 来到这片纯净、宁静,却又静得令人发悚的山林。

我抬头仰望天空。“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的确与现代城市 有着格格不入的差异。“不!”我站起身来,“千篇一律的生活令 人疲惫,来这里就是为了挑战自我。加油吧!”我再一次为自己暗 暗鼓劲。

一步一步,虽然充斥着辛苦与汗水,但我并不抱怨,不经历饥 渴,如何能体会到清水的甘甜?虽然前方有困难、有阻碍,但我仍 坚定地向前行走,或许人生就是这样,处处充满着挫折,而处处又 能在你的努力下变为平原。

劳累的我喘着粗气,但我仍挺起了胸膛,向远方眺望。不远了 ,就到山顶了??

或许在成功的大门前总是有最大的困境等待着你。可望而不可 及的山顶显得那样诱人,我前进的速度很慢,因为山势实在太陡了 。冲上去吧,我对自己说。终于,“一览众山小”的景象呈现在我 眼前??

瑰丽的阳光倾洒在我的身上,我尽情地享受着经历过风暴而再 见到彩虹的喜悦。我想,在今后不论遇上多大的困难,我都将勇敢 地去面对,并且在挑战它的同时,不忘为自己鼓励,为自己鼓劲。

捡拾幸福

坐在静悄悄的考场上,我的思绪仿佛又飞到那次生病住院的时 光,捡拾起医院独处时的幸福,耳边似乎又响起了那沁入肺腑的声 响??

那是去年夏天,我生病了。在医院里的那几天,每逢夜晚来临 ,我总想在寂寞中享受一段乐曲,最好是小提琴曲,譬如《梁祝》 。当幽幽的弦声响起,我总会觉得一种轻盈和缠绵萦绕身边。可是

,这是医院,我不可得。

于是,我想起天籁之音,记得梁实秋曾经如是说:“秋风起时 ,树叶瑟瑟的声音,一阵阵袭来,如潮涌,如急雨,如万马奔腾, 如衔枚疾走;风定之后,细听还有枯干的树叶一声声地打在台阶上 。秋雨落时,初起如蚕食桑叶,悉悉唆唆,继而浠浠沥沥,打在蕉 叶上清脆可听。”这“雨疏风骤”、“梧桐更兼细雨”的气氛一定 也很适合病人,可是,此时不是秋天,我也不可得。

曾听人说盲人的听力最为敏感,于是,我闭上眼睛,屏息静听 窗外的声音,果真我听到了几声虫鸣,似有若无,隐隐约约,点点 滴滴,犹如水中月,雾中花,模糊难辨。我竖起耳朵,妄想继续听 个清楚,它却倏尔躲到远远的角落里去了,过一会忽然又冒了出来 ,清晰地在耳边嘹亮地响起——“唧唧,唧唧??” 夏天夜晚 的这时断时续的虫鸣,既没有轻音乐的清爽,没有百灵的婉转,也 没有小泉叮咚的惬意,所以以前我总觉得它单调、难听,甚至刺耳 ,而今才领略到它个中的韵味,独自享受病房里的静谧,这也算是 我心中的音乐吧。

此时,坐在静悄悄的考场上,回想静夜中在病房中听到的“音 乐”,我体味了独处时的幸福感觉,因为那种沁入肺腑的虫鸣,留 给我的是纯洁、美丽、优雅的回味。

十六岁的天空

十六岁的天空。十六岁的我,已经走出童年的幼稚;十六岁的 季节,是一个多梦的季节;我十六岁的天空,有着绮丽的梦想,也 有着成长的烦恼。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美好的理想在召唤着 我。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 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我明白,书籍对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我爱读书,是知识给了我无穷 的放飞梦想的力量。只是,我依然渴望的没有升学压力,充满自由 和生动活泼的学习生活,而不是整天淹没在题海中的学习生活。我 痛苦并快乐着,过着一种属于十六岁特有的生活。

“都初三学生了,还玩电脑,真是不懂事!”耳边又传来妈妈 不住的唠叨声。我只好极不情愿地关掉电脑,把我和快乐隔开。我 也知道,玩电脑不能入迷,可是也不能因为我初三了就不让我沾电 脑啊。我喜欢玩电脑游戏,喜欢在网上听歌,这些只不过是我紧张 的学习生活的调剂。可是,我可爱的电脑就这样被妈妈封杀了。暂 时分手吧,我可怜的电脑!我苦恼并无奈着,我还要继续过我属于 十六岁的生活。

十六岁的天空是单纯的,开始成熟的生命梦想缤纷,放开年轻 的喉咙大声呼喊,无忧无虑地放飞真情与童心;让年轻的脸庞写满 天真,让天真的思绪化做流云,让流云的瑰丽飘向遥远,让遥远的 希望早日来临。

十六岁的天空,本该有属于我们的快乐,但更多的却是苦恼, 是无奈。尽管如此,我的梦想依然灿烂。徘徊过,孤单过,我学会 了坚强:就算心里觉得很受伤也绝不闪烁泪光。

对着天空,我大声呐喊:给我双翅,我要飞翔!

篇三:高中材料作文审题 分析案例

1、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根据要求作文。

周一早晨,厕所门前贴了一张告示:“今日维修男厕所照常使用女厕所有所不便请原谅。”大家看了半天,也没有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小李自作聪明,拿起笔来,在告示上打起了标点符号,于是,变成了“今日维修,男厕所照常使用,女厕所有所不便,请原谅!”

看了小李打的标点,刘女士不干了,她从小李手中夺过笔,又把标点重新改了一下:“今日维修男厕所,照常使用女厕所,有所不便,请原谅!”

大许摇头晃脑地看了半天,拿过笔来,又把标点变动了一下,成了:“今日维修,男厕所照常,使用女厕所,有所不便,请原谅!”

正当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维修工来了,见大伙聚集在厕所前,皱着眉头说:“修男厕。”这三个字终于把悬念解除了。

对于生活中的这类现象你有怎样的想法?请以“简单与复杂”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说说你的看法。

〔点拨〕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把肤浅事情深刻化,把单一现象多义化,认为只有这样似乎才能够产生特殊的效应或结果。这则材料似笑话却不是笑话,它在现实生活中完全有可能真实的存在着。

对这样的材料,我们在阅读后首先要“产生”一个“观点”,且这个观点是由这则材料“抽象”出来的。不能就事论事谈这个“告示”应该怎样写,也不能仅仅谈“告示”写作上的具体方法,而是对这个现象所产生的原因,表现的过程,造成的结果等方面进行阐述。当然应该有所侧重,而不是面面俱到。

2、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西班牙总统前不久发布了一道命令,政府免费赠送西班牙公民每人一本《唐吉诃德》。 ●秘鲁有一个小城市,那里的警察性情特别暴烈,市民很有意见。市长没有给那些警察任何处罚,他用了一个软弱而无用的办法:给他们放了3天假,同时赠给每人3部文学作品,希望他们在假期里读完。警察们读了这些书以后,性情竟有了改变,对市民的粗暴态度亦有所缓解。

请以“书籍的魅力”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点拨〕

两件事情虽然发生在两个不同的国度里,但是都体现了“书籍”独特的“魅力”。西班牙政府为什么要“赠送”《唐吉诃德》?读了文学作品的警察为什么会改变“性情”和“态度”?这些表现产生了怎样的“魅力”?

这些都是我们在阅读材料时要思考的。当你找到了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后,你的文章就可以有理可说了:书籍可以是公民道德规范的“软”法律;书籍可以是改变人的品行;书籍是一个民族的财富等等。

我们往往会在不经意的阅读中想到了他人的存在,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这便是阅读的“魅力”吧?

写这样的文章,要小心,不要把“魅力”降格为“作用”。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兔 子 毕 业

兔子在山洞口专心地写着毕业论文。

看见兔子孤单单地样子,一只狐狸跑过来张开血红的嘴,对兔子说:“我早就嗅到了你的肉的香味,我要吃掉你!”

“你等一下,等我把毕业论文写完了,你再吃吧!”兔子看了看狐狸,哀求地说。 狐狸犹豫了一下答应了,兔子把狐狸领进了山洞。

看见兔子孤单单的样子,一只狼跑过来张开血盆大口,对兔子说:“我饿了,让你美味的肉填饱我的肚子吧!”

“你等一下,等我把毕业论文写完了,你再吃吧!”兔子看了看狼,也哀求地说。 狼想了想也同意了,兔子又把狼领进了山洞。

夕阳下山,兔子在山洞口写完了毕业论文,它跳进山洞把文章交给了狮子。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点拨〕

寓言类的材料的第一要义是准确理解寓意,要从寓言生动的故事中“提炼”、“抽象”出寓意。

兔子依靠智慧,战胜了凶猛的狐狸和狼,它确实可以“毕业”了。

读懂这个故事并不难,选择议论的角度却不容易。兔子在写什么文章?也许是如何战胜狐狸和狼的方法,也许是理论如何联系实际,也许是面对强大的对手应该具备怎样的心理条件,也许是怎样学会“善假于物”,也许是??

有了这样的分析,我们就有了选择的范围,观点的确立也就轻而易举了。

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在小鸡群里长大的鹰,始终和鸡相处得很和睦。时间久了,这只鹰已经失去了鹰的许多习性。人们决定将鹰放走,让它回归大自然。他们把鹰带到村外的田野上,过不了几天那只鹰又飞回来了,他们驱赶它不让它进家门,甚至将它“打”得遍体鳞伤??许多办法试过了都不奏效。最后他们终于明白:原来鹰是眷恋它从小长大的家园。

一位老人说:“把鹰交给我吧,我会让它重返蓝天,永远不再回来。”老人将鹰带到附近一个最陡峭的悬崖绝壁旁,然后将鹰狠狠地向悬崖下的深涧扔去,如扔一块石头。那只鹰开始也如石头般向下坠去,然而快要到涧底时,它只轻轻展开双翅就稳稳托住了身体,开始缓缓滑翔,然后它只轻轻拍了拍翅膀,就飞向蔚蓝的天空。

它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渐渐变成了一个小黑点,飞出了人们的视野,永远地飞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点拨〕

生存的环境使得“鹰”习惯了“鸡”一样的生活:生活使之然,环境使之然。但是,当“老人”“狠狠地”把鹰“向悬崖下的深涧扔去”的时候,“鹰”得到了真正的生命价值。“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哲理在这个寓言中清晰地表现出来了。

(来自:WWw.zW2.CN 爱作文网)

其实今天的我们又何尝不像那只鹰一样,总是对现有的东西不忍放弃,对舒适平稳的生活恋恋不舍呢。一个人要想使自己的人生有所造就,就必须懂得在关键时刻把自己带到人生的悬崖,给自己一片悬崖其实也就是给自己一片蔚蓝的天空。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上海东方卫视主持人劳春燕采访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

她问丁教授:“成为一个科学家需要什么?”丁回答:“兴趣。”

她又问:“成为一个成功的科学家需要什么?”丁回答:“兴趣。”

她再问:“成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需要什么?”丁回答:“还是兴趣。”

读了这样的“名言”,你有怎样的感悟?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说说你的看法。

〔点拨〕

这段材料的含义比较容易理解,三次回答都是“兴趣”,可见“兴趣”在获得成功的道路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阅读材料后可以立刻确立观点,但是,写作的要求中有“结合自

己的学习生活”的规定,这就需要我们寻觅到自己与“兴趣”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是“正向”的,即因为“兴趣”获得了成功或喜悦;也可以是“反向”的,即因为没有“兴趣”遇到了失败或障碍。总之,“结合自己”是文章写作的关键点。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是作家贾平凹写给妹妹的信(摘录):

咱们可不是书香门第,家里一直不曾富绰。即使现在,父母和你还在乡下,地分了,粮是不短缺了,钱却有出没入。兄虽每月寄点,也只能顾住油盐酱醋,比不得会做生意的人家。但是,穷不是咱们的错,书却会使咱们位低而人品不微,贫困而志向不贱。作为凡人百姓,咱们只有读书习文才能有益于社会啊。你也立志写作,兄很高兴,你就要把书看重,什么都不要眼红,眼红读书,什么朋友都可抛弃,但书之友不能一日不交。贫困倒是当作家的准备条件。你目下处境正好逼你静心地读书,深知书中的精义。这道理人往往以为不信,走过来方才醒悟,小妹可将我的话记住,免得以后“悔之不及。”

请以贾平凹妹妹的身份,给贾平凹写一封信,谈谈读了这些内容后的感受。

〔点拨〕

这是一个关于读书的材料,却与一般的谈读书的重要性有所不同。其实贾平凹的言语中涉及了这样一些道理:贫困有时也是财富;贫困与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要耐得寂寞;

对于这样的材料,我们在阅读中要对此进行“提炼”,在情感性的语言中“抽象”出道理。千万不能像蜻蜓点水什么内容都“点”到,结果只能是观点模糊,甚至不知所云。 “提炼”、“抽象”出道理后,要作出单一的选择,不能什么都写,什么都评。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前不久一位领导人看望季羡林先生,问他正在研究什么?他说研究东方文学。这位领导人问:您这样大年纪,研究东方文学有什么用呢?季老回答说,世上有很多的学问,不一定是立刻有用的。但是对有些人来说,知道也很重要。有些学问是你应该知道的。

你对季羡林先生的回答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看法。

〔点拨〕

季羡林先生的话很深奥,他把阅读目的的内涵作了精辟的诠释。

阅读绝大部分是功利的――为完成作业而阅读,为参加考试而阅读,为获取赞誉而阅读,为博得美名而阅读。

其实,阅读虽然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是阅读的确是一种美丽的生活方式。不热爱生活的人,不能算是真正的读书人;不会读书的人,不能算是真正热爱生活的人。

阅读并不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它是平凡、平静、平常、平淡的事,有时它又是枯燥、乏味甚至是痛苦的事。为获奖,为考试,为名气,为金钱而读书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这丰富多彩的一部分来自阅读,来自对阅读的感受,来自对阅读的共鸣。没有阅读的生活味同嚼蜡,生活也就少了色彩,少了乐趣,少了情感,也少了憧憬,少了希望。

所以,“知道也很重要”。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父亲对儿子说了这样三句话:记住,不要拿别人的东西来炫耀自己!你可以自信,但不可以自傲,记住,不要总是炫耀自己!记住,不要让别人拿着你的东西炫耀!

请理解三句话的含义,结合社会生活或自己的经历说说看法。

〔点拨〕

似乎有点“绕口令”的感觉,其实三句话有一个“核心”,那就是“不要炫耀”。三句话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说“不要炫耀”的。第一句侧重于“不要揽功”,是别人的就是别人的;第二句侧重于要区别“自信”、“自傲”的关系;第三句侧重于“内敛、低调”。 三句话体现了我们文化中的某些理念:谦虚、谨慎、不娇、不骄、含蓄、内敛等等。 在读懂三句话后,要学会用一句话把你要说的道理概括地表述出来。

“结合社会生活或自己的经历”在行文时要有所落实,不要仅仅是列举一些古人、名人来连缀文章。

9、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根据要求作文。

故 乡 杨孟芳

李白的霜

染白

一条小路

沿着小路

走回去

走到母亲床前

才知道

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 平时,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时候,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

这时,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对母亲来说,“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 “我,走回去??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我是她故乡。”这是一种崭新的视野。

10、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荒野之中有一片石雕场,几百只狮子都扬着头。小的,像一只只小兔子;大的,与真狮子相仿。这么多石狮子,并不是出自同一石匠之手,但是每一只都翘首,勇猛自信,趾高气扬。它们的身上,被凿出一条条的细沟,细沟起伏形成波动的毛发,威风凛凛。石兽们似乎在仰天发出无声的长啸,这些石狮中绝没有一只显出倦怠、困顿、疑虑和忧伤的神态。

石头长在山里,风蚀雨淋,什么形态都有,但经过了匠人粗砺的手,石头就变成了狮子。 大自然中的这种“变”,俯拾皆是。

请以“变”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点拨〕

“变”只是提供了一个写作的范围,要写怎样的“变”,首先对自己将要写的“变”作出认定或界定。这种认定或界定既是针对材料而言,又是针对观点而言。

“变”它既可以是“渐变”,也可以是“突变”;可以是“形变”,也可以是“神变”。 导语阐述了“变”的基本内涵:人类由于精神、文化、情感生活的需求,常常会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改变大自然中原有的“物”。这种“变”,有的是合情合理符合逻辑的,与社会的发展协调的。从这个角度写,可以褒扬。但是,有些“变”,是牵强附会的,背离规律的,也与社会的发展不相协调的。

泥土变为陶瓷,石头变为玉璞,树根变为根雕,杂草变为盆景??

村姑变为娇女,穷汉变为富翁,士兵变为将帅,平民变为总统??

苦难变为财富,灾祸变为福音,金钱变为祸害,荣誉变为陷阱??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寺庙里的两块石头在小声交谈。铺在地上当台阶的一块石头向被雕成佛像的另一块石头抱怨说:咱俩从一座山来,瞧你现在多风光,每天都有那么多人跪在你脚下顶礼膜拜。我怎么那么倒霉,每天被人踩来踩去。被雕成佛像的那块石头略一沉思,慢悠悠地说:老兄,别忘了,进这座庙时,你只挨了四刀,我可是挨过千刀万剐呀!

阅读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请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点拨〕

因为材料只具有“一个”主要的、核心的含义,那么,我们首先要把这个含义弄清楚。就像在水面上投入一块石头,落水处只是“一点”,但是溅起来的是“四射”的水花。如果我们连这个材料的“主旨”都没有明白,就急着要“多角度”了,这样的话往往会偏离或远离材料所包含的“寓意”。所以,对“寓言性材料”的审题切忌见其“一隅”而忘其“一屋”,只凭第一感觉,乱抓一个“点”,就匆匆“下笔成文”了。

这段材料的“寓意”是什么呢?

它主要的、核心的含义应该是:只有经历磨难的历程,才有可能换来精彩的结果。涉及的是“过程和结果”的关系――这是它所包含的“一点”。

围绕着这“一点”,我们可以“四面开花”:不能光关注他人的结果;有怎样的过程就有怎样的结果(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位置的不同不等于价值的不同,(“台阶”“佛像”都风光);认识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

12、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有一天,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虽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

珍妮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说。

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可往镜前一照,头上根本就没有蝴蝶结,一定是出饰物店时与人一碰弄丢了。

是什么使得珍妮“昂起头”,是自信。请以“自信”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点拨〕

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丽,而很多人却因为太在意外表而失去很多快乐。

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貌若天仙,还是相貌平平,只要你昂起头来,快乐会使你变得可爱——人人都喜欢的那种可爱。这就是这则材料所蕴含的哲理。它告诉我们,人不可貌相,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自信。上述材料还可以从“自信与美丽”、“自信与魅力”、“相信自己与发扬优点”、“展示自我”等话题出发。

这段材料所说的道理是一个老话题,如何“老树开新花”?这是需要我们深思熟虑:其实“自信”是需要某种契机的,就如材料中的这个珍妮一样。

我们都知道人要有自信,那么为什么这么多人“自信”不起来呢?因为仅仅靠自己主观上的愿望来达到“自信”的目的,其实是难以实现的。所以“自信”不是一种简单的个人愿望,它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众多要素同时具备。那么,我们就要主动地为自己,也为他人去创设、营造这些“要素”,让更多的人拥有获得“自信”的前提条件和成功契机。 这也许是“老树上的新花”了吧。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