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议论文拐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09:34:19 体裁作文
议论文拐点体裁作文

篇一:高考作文命题已到拐点

高考作文命题已到“拐点”

日期:2015-07-03 作者:钱钰 来源:文汇报

近五年来,上海高考作文一直延续了辩证思维的命题思路,在全国屡获好评,成为上海卷的骄傲。今年各地纷纷跟进,被称为思辨性作文题集体登场。近日,在语文出版社主办的“全国语文名师成长大讲堂”上,上海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周宏教授直言,尽管包括上海作文题在内的全国各地作文命题都强调思辨,导向很好,但也已到了应该更上一层的时候了。周宏说,目前此类题目,尤其是上海卷已经在现有样式中“优”到了极点,到极点而不求变,就会出现“拐点”。他建议,今后高考作文命题的方向应该是提供材料隐去立场,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辨空间。

真正的思辨性作文限制不能太多

周宏一针见血地指出,所谓拐点,主要体现在我们的作文题对思辨的限制过多,更多体现的是命题老师的思辨,学生的主要工作是阐释其思辨,并未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辨空间。周宏以今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为例,学生要在作文中里解答“何为坚硬,何为柔软,如何对待,什么叫和谐的自我,然后达成和谐的自我。”“要在短短的800字中解释清楚这些概念,厘清关系已属不易,学生要在此基础上再思辨谈何容易。这更像一道复杂的问答题,而不太像供人发挥的作文题。”周宏说。

在周宏看来,好的作文题,应该登堂容易入室难。犹如一座大门虚掩的古代宅院,不费力便能进门,但是有好几进,还有后花园,甚至如江南宅院,院外有河,曲径通幽,山重水复而豁然开朗。这就是区分度,能分出各种水平的学生。为此,题目开放度要大。不好的作文题,大门上便锁链重重,费尽心力弄开大门,却发现再无进深。

“真正意义上思辨性作文的限制不能太多,观点和倾向性最好掩去。即便不能掩去,命题老师也应该允许学生反驳或补充观点的不足,而不能说,你只能按照我的意思写。”周宏还以上海作文与法国作文对比为例,2014年上海高考作文题“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当年,比上海晚考一周的法国高考作文题是:“拥有选择权是否就意味着自由”。

在一些老师看来,这两道作文题很像。但周宏却认为,它们有着本质区别。“上海卷从材料和写作要求中体现的是‘(转 载 于:wWW.zw2.Cn 爱作文网)我要你思辨’,而法国卷是‘我要思辨’;上海题的限制太多,而法国是尽量开放;上海卷的导向很明确,但法国卷却隐去导向。”周宏说,上海卷的思辨作文隐含的评价要求属于“你可以思辨,但是你必须同意我的观点”,而法国卷的评价要求则是“你可以思辨,你可以有不同的观点,只要你自圆其说。”

提供材料隐去立场给学生思辨留空间

周宏认为,上海卷近五年的作文题确实领先全国,连续五年坚持引导学生思辨,在用好

高考指挥棒引导教学上功不可没。“但是,目前这样的题目本质上无法体现选拔性,因为它限制太多,开放度小。从根本上讲,它更适合用作写作教学的训练题,不适合用来选拔。”周宏说。

对于高考命题改进有何建议?周宏特别提到今年全国一卷的高考作文题。“尽管饱受诟病,认为这是道德绑架。但我感觉,若删去了给三个人写信的要求,这道题目还是不错的,体现了作文命题的方向。”周宏说,这个方向就是命题者呈现事实,提供材料,告诉你现象而不是下结论,把自己的立场隐去,让学生有思辨的余力,评价才能见出学生的高下。

在周宏看来,这样的作文题有利于学生的思辨和发挥,有利于高校的选拔,区分度大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想境界立刻可以呈现。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在一定范围内尽量展现自己所想所思,激活思考。“高考命题的方向已不言自明,选择一个事件或现象,让学生来思考,把是否思辨交给高考阅卷来做。”周宏概括说。

“语文教育改革讲了这么多年,高考作文中,逻辑分明仍是少数中的少数。大部分文章段落之间没有关系。”周宏分析说,这或许与老师的应试思维有关,作文教学中,开头、结尾都有固定的模式,甚至连材料放在什么位置,出现几次都有规定。在他看来,老师不讲写作思路,段与段的联系,更多的是建了一个“只有水泥,没有钢筋”的建筑,一碰就倒。

篇二:拐点作文总结

一、解题

如何解题呢?要去理解领会它的意思和妙处。好比我们诗歌鉴赏中的炼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春意闹”为什么比“春意现”用得好?细细琢磨其中细微的差别,理解它,欣赏它,这样写出来的文字也是灵性的。面对作文题时也一样,去咀嚼每一个字的细微分别,去理解它所传之情的细腻,去思考它所达之意的深广。

“拐点”,怎么去理解它呢?提示语中这样写到:“拐点,原是高等数学里的一个概念,用来形容事物发展的状态。拐点是临界点,也是转折点。事物出现拐点,形态就会发生显著变化。”我们都能理解“拐点”中的这个“拐”字,在这个图像中首先是一个临界、转折的点,在此之后图像的走势发生显著的变化。可能由低势走向高昂,也可能是由高昂走向低势。大家都能理解到这样的一个“变化”、“转折”的意思,但是大家大都都忽视的一点,那就是“点”字。

点是什么?它不是线,不是面,更不是体。它是人生经历、社会历程或者甚至可以说股市行情这根曲线上的一个的具体的点,是一个具体的事件。正是这样的一个点,一个事件使得曲线的前后走势发生了变化。我们要写的是这样一个拐点,举例子以及论证析理都要抓住这个“点”,要着重刻画的是这样的一个“拐点”事件,和其中关于的“拐”的思考和感悟。比如:历程中,“浪子回头”是拐点;学习中,“柳暗花明”是拐点;生活中,“绝处逢生”是拐点,心绪里,“豁然开朗”是拐点。其实,拐点就分布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的起伏曲线连接点处,是我们人生路上的灯盏。

二、存在问题

1. 完全偏题。(历史类,感悟类,成长史或者通篇讲了一个故事,但看不出拐点到底是什么。)

2. 对“拐点”理解不得当。(拐点=拐弯,转变,弯道,曲线,十字路口,岔路口等等)

3. 分论点设置不得当或分论点之间重复交叉。拐点是一个选择;选择不同的拐点,就有不一样的人生;要善于判断何时何事是拐点;需要创造怎样怎样的拐点??

4. 叙例与中心貌合神离,叙例太长或通篇一例。(紧扣中心举例)

例1:两百年前,在著名的滑铁卢战役上,英法双方激烈开火,这场战役对拿破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胜,意味着他能重建伟大的法兰西帝国,若败,他将永无出头之日。可是,拿破仑将独立指挥权交给了格鲁西,一个惟命是从,胆小怕事的男人。拿破仑将自己的命运交给了他,可是这个男人不敢违抗国王的命令,去援助拿破仑,最终,滑铁卢战役惨败,也终结了拿破仑辉煌的戎马生涯。

修改:拿破仑将独立指挥权交给了胆小怕事的格鲁西,是滑铁卢战役走向失败的拐点,滑铁卢战役的失败,是拿破仑期冀重建法兰西帝国梦想破灭的拐点。

例2:刘翔,中国田径史上的里程碑人物。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打破了保持11年的世界纪录,一举成名。此后,国民对他寄予厚望,刘翔也在04年后的体育路上一帆风顺,被称为“飞人”。然而,近几年却因脚伤,使得他的体育路受阻,更正伦敦奥运会上打栏摔倒而无缘晋级。这次失败,网络上有骂声,有安慰。而刘翔对此始终淡然处之,还对大家说:“请大家相信,我一定会回来的。”

修改: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以平世界纪录的成绩获得金牌,这是他生命中的拐点,他的名字从此家喻户晓,不再平凡。伦敦奥运会他因脚伤无法晋级,是其人生从高处跌落谷底的拐点。面对这样一个使得人生向下滑的拐点,刘翔却依然对未来充满希望。

例3:我有一个朋友,他说他很倒霉,原因是他高考失利了。由于老师事先告诉他保送没问题,于是在高考一个月前还未好好复习。到了公布名单时保送单上显示的却是别人的名字!后来他想通了,其实高考只是人生的其中一个拐点罢了,既然没能如愿,那何不尝试另外一种挑战命运的方式呢?的确如此。人生好比一次长途的火车旅行,沿途这么多风景,但最美的景色永远停留在下一站。

修改:高考失利,保送失败,一个充满挫败感的拐点,是否就能成为一蹶不振的理由?其实高考只是人生的其中一个拐点,如因未把握好它就消沉到底,如何迎来下一个充满希望的拐点?

5. 议论析理偏离中心

例1:面对拐点,我们应该做出理性的选择。的确,人生中的岔路口——拐点,要我们做出选择,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冷静下来,认真地思考分析。多听一听他人的建议或想法,但却不能一味听从他们的建议。我们要有主见,要认识到怎样做才会是最好的结果。一味地听信他人,让你的选

择缺少了主见,将会影响着你前进道路上的方向,有可能带来许多不要的麻烦。

例2:当人身处顺境时往往会忽略了他继续进步的机会,总是沉醉于已有的光环,可最终他可能永远地活在已有的成就中,而不能超越自己。这是因为他没有抓住新的机遇。我们要清楚人生的拐点并没有刻意安排在哪个时刻,即每一时刻都可能是你成功的关键,失去了这一机会,就不可能等待它的重来。所以当我们身处逆境时,仍需要一种居安思危,伺机而动的状态,抓住每一个可能改变你一生的拐点,抓住每一次使你进步的机会,只有这样你才能不断成长,不败给以前的你。如果你错失这一拐点,那么它将成为你走向失败的拐点。

参考议论片段:拐点总在未知的一些时刻出现,也许你现在沉醉在成功的喜悦中,一个小小的失误都会成为逆转优势的拐点;又或许你现在处于逆境中,但逆转局势、充满希望的拐点正在不远处等着你。因此,面对拐点,需要一颗平常心,不因遭逢上升的拐点而沾沾自喜,也不因遭受使人生下滑的拐点而自暴自弃,怨天尤人。拐点可能是考验,可能是机遇,保持一份冷静淡然的心态,才能掌握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生活的道路蜿蜒曲折,在这或短或长的道路上冒出个急转弯亦是常有之事。这个急转弯或许弯向悬崖峭壁,或许弯向平坦大道。只有我们有一颗坚强、聪慧、淡然的心,我们就能把一个个拐点拐成人生的亮点,活出一个精彩的人生。

当一个危险的拐点贸然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或许有人会自认为“气数已尽”、“天要灭我”,但是,毕竟“天无绝人之路”,只要在危险面前镇定自若,并且充分展现自己的智慧,再危险的境况也能转危为安。比利时的一个英雄小男孩于连就在危险面前拐出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故事。面对嗤嗤燃烧的火线将要引爆全城的危急状况,他没有徒劳地去找救不了“近火”的“远水”,而是聪明地用一泡尿就救了一个城市的人。如果他坚持要提水来才能灭了火线,那么全城的人包括他自己早就化为灰烬了。他的那泡尿是漂亮的拐点,拐回来了鬼门关前全城人的性命。所以,在危险面前,我们要像小于连一样拐出一个最有智慧的点。

有时一个拐点似乎把我们拐进了万丈深渊,任凭你怎么挣扎似乎都永无重见天日之时。于是,有的人自暴自弃,任由命运摆布,但有的人却依旧不依不挠,与命运奋战到底。钢琴能手刘伟的那句“要么精彩地活着,要么赶紧死”鼓舞着无数人。突然遭遇的断臂曾令他沮丧甚至失去生活的信心,但他还是选择了坚强地活着并用双脚奏出最美的乐章。万丈深渊又何惧,刘伟用双脚拐进了人生的更高阶段,拐出最精彩的生命乐章。

有时拐点的出现,似乎把我们带进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让我们欣然不已。可是,只有平静客观地面对这个拐点,才能真正把我们的梦变成现实。古人范进就是一个令人扼腕的例子。盼了大半生的中举梦成为事实时,他却因为过度的兴奋而疯狂,令人觉得煞是悲凉。我们的生活亦是如此,面对进步,面对成功,不能得意忘形,而应该始终保持一种淡然平静的态度,才不至于刚有起步却又跌进了深渊。

面对人生中各种各样的拐点,智慧、坚强、淡然永远应该是我们的导航。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借助这些拐点成就精彩无悔的一生。

拐点,从定义上来说是改变曲线向上或向下趋势的点,可见其至关重要。人生、民族、国家的发展不也是如曲线般呈波状起伏吗?而意识具有强大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也就不能不说,思想的拐点更为重要。

古往今来,贪官污吏数不胜数。可古来的规则就是“学而优则仕”,那些贪官污吏大都是从怀着为国捐躯、倾尽才华效忠于祖国的崇高志向的有抱负的青年,慢慢地沦陷成了遭人唾弃的奸邪小人。这其中,必有一个拐点,就是那些怀抱大志的才人自我放纵的第一次。就如同曲线中的某个最大值,一个没把持住,从此便走上下坡路。当那些贪官第一次安慰自己,“没关系就一次”时,当那些吸毒者第一次抱以侥幸心理“尝一尝不碍事”时,他们的思想达到了一个拐点,那他们的人生就如下滑的曲线,难以自拔。佛语云:“一人一如来”,倘若一生坚持一个原则,那恶劣的拐点也不至于使他们至此。

中国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影响极其深远,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也颇受世界称赞。可如今,乐于助人反被倒咬一口,高材生因怕受无尽的赔偿残忍地将已倒在地的女工杀害,小悦悦的生命在众多冷漠的眼中流逝??众多道德文化的异端显现,苏丹红之后,爆炸性地出现了三聚氰胺、瘦肉精等。中国的道德过了一个拐点,那些文化的垃圾不断涌现,中国的价值观正在下滑,正如超级“矮子”之说,整个社会底限在后退,只一个扶老人家过马路的民工便被冠上“超级公民”的新头衔。

下滑的曲线简单地如坠深渊,而从低谷过渡到上坡路则如从沼泽地脱身,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鲁迅弃医从文,丛飞毅然投身慈善事业,柏杨从一个愤世青年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思想家。他们一个被社会现象所震撼、一个为艾滋病儿童的眼镜所感动,还有一个则被苦难所折服。一个拐点,成就了不一样的人生,一种思想转变,将是一次颠覆。日本明治维新,摒弃了落后的思想文化,中国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放下了错误的思想方针,那些拐点,成就了日本经济大国的名望,成就了中国的迅速崛起。

思想的拐点,可以是新的事物的起源,可以是辉煌的事物的衰败,慎重地踏出每一步,因为你不知道,下一步,是不是一个新的拐点。

篇三:拐点作文评讲教案

由“我”及“他”,借鉴间接经验铺陈成文

——拐点作文评讲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拐点,原始高等数学里的一个概念,用来形容事物发展的状态。拐点是临界点,也是转折点。事物出现拐点,形态就会发生显著变化。历程中,“浪子回头”是拐点;学习中,“柳暗花明”是拐点;生活中,“绝处逢生”是拐点,心绪里,“豁然开朗”是拐点。其实,拐点就分布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的起伏曲线连接点处,是我们人生路上的灯盏。

请以“拐点”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 眉目传情 解题

以前我讲审题,现在我换一种说法,叫做“解题”,是希望在面对作文题时, 咱们不是去“审视”它,这样距离一下子就拉开了,你们不懂它了,竟到了要去审问它到底什么意思的地步。我们把它当做一个正在跟你眉目传情的女子,要试图去理解它的深意,它的美。我相信,你们可不是都是一群不解风情的呆子。

如何解题呢?要去理解领会它的意思和妙处。还记得我们那时《荷塘月色》,大家兴致盎然地捉琢磨着“曲折”与“曲曲折折”的分别,赏析着“泻”与“照”的分别,想象“亭亭的舞女的群”是怎样的一种裙子,是旗袍、百褶还是什么?那时,你们不是在审视文字而是在理解它,欣赏它,这样写出来的文字也是灵性的。我希望大家在面对作文题时也能够找到那时赏析美文的情怀。去咀嚼每一个字的细微分别,去理解它所传之情的细腻,去思考它所达之意的深广。

像我们今天所要讲的这一个题目,“拐点”。怎么去理解它呢?提示语中这样写到:“拐点,原是高等数学里的一个概念,用来形容事物发展的状态。拐点是临界点,也是转折点。事物出现拐点,形态就会发生显著变化。”我觉得这样的一个题目既然来自于数学中的一个概念,一个数学图像中的点。单去分析它,不如画个图来得自然,好理解。

我们都能理解“拐点”中的这个“拐”字,在这个图像中首先是一个临界、转折的点,在此之后图像的走势发生显著的变化。可能由低势走向高昂,也可能是由高昂走向低势。大家都能理解到这样的一个“变化”、“转折”的意思,但是大家大都都忽视的一点,那就是“点”字。

点是什么?它不是线,不是面,更不是体。它是人生经历、社会历程或者甚至可以说股市行情这根曲线上的一个的具体的点,是一个具体的事件。正是这样的一个点,一个事件使得曲线的前后走势发生了变化。我们要写的是这样一个拐点,要着重刻画的是这样的一个“拐点”事件,和其中关于的“拐”的思考和感悟。

二、引出学生作文中出现的突出问题

这就引出了很多同学在这次作文写作中的问题,大多数同学详细地写出了拐之前情绪的低迷,失落,痛苦,但是对于“拐点”事件却一带而过,仅仅因为父母、家长的一句话马上就顿悟了,就重新振作,就告别颓废,就拐向了柳暗花明。这让我们这些老师、家长不得不头一次发现,原来我们的话竟然有如此的威力。这些都是虚假的威力,连我们自己都可能被这威力吓到,又如何能够说服读者,说服阅卷老师。只有你刻画出这个拐点事件对你生活的重要性,和你在经历这个事件中的详细思考,当转变来临时,我们才觉得“情到浓处,水到渠成”嘛。不然只会觉得怎么拐得如此突然。

这是这次作文的第一个大问题:审题时忽略了拐点的“点”字,而导致详略不得当,大部分的篇幅写“拐”之前的低迷,对“拐点”这个具体事件的刻画和“拐”之中的感悟太少,以至于情感过渡突然。

举个例子:

学生典型例文1:

“思绪混乱坠入人生低谷,谁来营救我?看破红尘,仅有你。烦杂的事一堆堆像垃圾一样存放在夏尹的心中,夏尹常念着这些烦事,自然就事事不顺心。

段考的成绩更令她大受打击,退了好几百名,都混到倒数去了,夏尹像一颗棉花糖,被烧融的棉花糖。

她堕落了。

自从高三开始,她便无心向学了。高一高二立下的各种远大的目标都似乎烟消云散,她属于典型的文科生,理科全白痴。她数学是一个大问题,使她日思夜想,吃饭想,上课想,甚至连走路都想??”

花了五百字在拐点前那条低迷的线刻画得非常清晰,情绪也写得非常饱满,但是到了真正拐点的“部分”,就只变成了班主任的一句话:“”,这句话很有水平吗?但它就是让你不知不觉中顿悟了。于是你就振作了,后面花了一二百字写你振作的雄风,取得的成绩。偏偏这个拐点被你“晃“过了,我们说你们真正晃过了重点,晃过了进球的唯一的机会,于是这篇作文水了。

对比一下:

我们可说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正是一篇关于人生“拐点”的文章,他写到了他的人生由“欲死”的低迷走向“生”的意义和价值的探讨中。这样一篇文章,他没有过多的铺陈自己在进入地坛之前如何如何腿突然残废了,如何找不到工作,找不到生的价值,从文章的短短的几句话中,我们感觉到这一切,感觉到晦暗的死的气息。他着重写的他进入地坛之后,面对地坛的四季的景色,引发的细腻的感悟,在中间思考到的关于人生价值的问题,这是文章的重点。我们从中看到了进入地坛这个重要“拐点”对他意义,因而当我们看到他重新振作时,我们觉得水到渠成,我们觉得这样的转变并不突然。我们学生中也有人模仿《我与地坛》写到自己腿伤之后,真正放慢脚步,欣赏沿途美丽的风景。文章的重点写到

的不是她如何“腿伤”,腿伤前生活怎样,而是在遇到“腿伤”这个拐点之后,她的生活变化,她的心境变化,她的思考和感悟。这才是真正解题,解出拐点的“点”字。

三、选材由“我”及“他”,借鉴间接经验铺陈成文

在这次作文中大家的选材大多集中于以下几种:

1、中段考、中考,各种大小考,先失利再顿悟迎来成绩的拐点。

2、与家人之间的误会矛盾,最终化解了矛盾,迎来亲情的拐点。

3、因事与朋友闹僵,之后涣然冰释,迎来友情的拐点。

4、朋友的带动感染 性格由内向变开朗,迎来性格的拐点

5、学习中转换思维方式,迎来了信心的拐点,学习的拐点。

以上排序按照“人气”高低来排,这五种是人气最高的选材,思路。五班和六班只有在写作文的时候,才让我惊觉,原来你们是如此相似的一群人。大多数人的思路都是我的中段考考砸了,心情失落,突然间看到“蝴蝶撞击窗户”、“树木风雨挫折之后重新振作”于是就顿悟了,就发现我们也应该从中获得启示,勇敢地面对考试的失利啊,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啊,这就是情绪的拐点,高中生活的拐点。这样的选材是非常狭隘和个人化的,写出的文章就是我们说的非常“小我”的一类的文章。如此选材既不新颖,也决定了你的立意不可能高明。

为什么说这样的选材狭隘和小我。你们有没有发现以上五类选材思路的共通点?

全都是来自个人的“我”的直接经验。在面对这样一个题目的时候,你们大都想到搜刮的只是自己生活中最直接的体验。有的人搜刮了自有记忆以来,十几年中发生的事件,发现关于人生“拐点”的材料实在是不多,也并不深刻。有的同学干脆只搜刮了自己进入高中以来这两个多月的生活,关于“拐点”的材料便剩下这次中段考了。

这样拘泥于直接经验的选材方式,限制了你们的思路和视野。同时也让文章的立意变得个人化,难以引发阅卷者的情感共鸣。关于选材我们今天要讲一个点, 那就由“我”及“他”,借鉴间接经验铺陈成文。

我们现在训练大家写的叙事类的文章,在写这样的文章的时候,你们大部分由“我”的经验出发,写的都是“我”生活中发生了哪些事,我感悟到什么。关于“拐点”你们这样的人生经验毕竟是少的,难以动人的。这时,怎么办呢?我能不能写他人的事,用他人的事来铺陈成文呢?这时,你们的思维要转个弯了,那就是由“我”及“他”。

这个他包括什么?

我们以这样的分类角度去发散思维。

1、

2、 自然生活中的“他”:以落红、蝴蝶、树木等的角度铺陈成文。 社会生活中的“他”:以股民、楼民、小悦悦事件当事人、08年

奥运会参与者等的角度见证社会生活中股市的拐点、楼市的拐点,

社会公德的拐点、中国梦实现的拐点等等

3、 文学影视作品中的“他”(1)文学影视作品中真实的“他” 人物传记中苏轼、屈原等人生的拐点。

(2)文学影视作品中虚构的“他”

段誉、虚竹,漩涡鸣人等的拐点

四、活动:大致的分类,让学生自己从这几个“他”的角度去反散分享“拐点”。

五、唯有源头活水“课本”来,从所学的课文中发现“拐点”材料。

1、《我很重要中》中发现:

从“我不重要”拐向“我很重要”是发现生命价值的拐点

2、《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中发现:

王海桐人生的拐点是“奶奶的离世”,追求完美的执着习惯影响她一生的历程。

3、从白岩松《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中发现“改革开放”、“中美建交”是中国梦实现的重要拐点。

4、从《我与地坛》中发现“摇着轮椅走入地坛”是史铁生人生转折的重要拐点,在地坛中经历了关于生与死的思考和转折,发现了生的价值和意义。

5、陶渊明最终回归田园是拐点 由束缚到自由本性的拐点。等等

六、总结: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要想写出好作文,必须到生活中去找素材,从生活中汲取营养。许多学生认为,他们生活在“四角的天空”里,每天重复着单调的四部曲:上学—放学—做功课—睡觉,无从积累写作素材。其实,生活并不如你们所想的那么枯燥,在你们身边,随时都在发生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只不过因心不在焉而熟视无睹,使那些有丰富内涵的平凡小事从眼前悄然而逝。除了生活中间接的生活体验以外,我们的阅读和影视体验也是写作的活水源头。这也正是我们开设阅读课和影视课的原因,通过阅读和观影,你们看到不一样的人生百态,感悟不一样的人生体验,拓宽自己的视野。但是你们其中大部分都是:“啊,

没时间看书啊”,影视课也都是桌上摆着各科的练习册,恨不得一边写字,一边看。如此难以静下心来,影视课就像“浮光掠影”一样从你们心头闪过了。因而我在黑板上写:“一定要静下心来观影,带着感悟去生活”。为什么?这样你们才能从你们四点一线的生活体验中解脱出来,多一些可写的话题,不至于在写作中无话可说。其实扩宽思维,不拘泥自己的直接体验,而拐向阅读、影视中的间接体验,你们会发现无穷的新天地。

附:2篇例文

夜行记

高一(1)班 张雨诗

月光下的青石板路,把夜气引入这深寂的小巷里。浅浅的雨滴打在石板上,敲出回忆的节奏。

十点。街上的路人稀稀零零,且行迹匆匆。唯独我,如同苟延残喘般缓慢前行。街灯昏黄的抚摩着我的头顶,橘色的光点一直延伸到路的尽头,倏忽不见。

这种漫无目的的空想一直持续了很久,耳边的嘈杂兀地消失不见好安静。近来总有这种感觉,灵魂仿佛出窍,不真实地浮游;余下躯壳被无形地操控,麻木的血液流遍全身。

突然渴望喧嚣。

可谁又能知道,内心真正孤独的人,就算在人群中央仍是孤独。我不知道这种现状将持续多久,也不知道,曾经受过伤害的心,如何才能不那么疼痛。就像那些逝去的痕迹,无论如何都留下了一个凸起的疤痕,在触及时蓦然惊醒,恍然如梦。

走到分岔路口,才惊觉已走了这么远。眼前便是这个小镇边沿唯一能给予我温存的竹园。在这里,有我童年美好的印记,无关沉浮。

白天喧闹的鸟儿们已经睡去,演唱会属于虫子们。隐匿在竹叶中的蝉尖叫着,织娘匍匐在灌丛里低吟,还有水塘里的青蛙,在月光的柔柔包裹下引吭高歌,仿佛从未被灰色的天空的烟雾笼罩,仿佛与尘世之争夺无关。看到这一切温暖的景象,我的心仿佛被捧在了半空中,附和着这乐声重新跳动,原本即将分崩离析的灵魂也再次回归躯体。儿时的记忆最能打动一个人的心,不论这个人被时间的程序改变得多么不合体,不论他被岁月的毒药侵蚀得多么不真实,儿时的记忆永远会是最单纯最美好的,随时随地准备施以心灵的拯救。有多久没有这样感动过了?每天在灰色天空下高耸的城市中沉沦,打桩机和汽车引擎的轰鸣充斥着大脑神经的每一个细胞,阳光透过破碎的臭氧层洒下刺人的光。

我不由想到了刚才在岔路的抉择——向左,是野外孤星寥落;向右??让我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