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优秀作文 > 教育资讯

材料作文怎么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1:25:00 优秀作文
材料作文怎么引优秀作文

篇一:材料作文如何引材料

材料作文如何引材料

材料作文是高中生练习最多的作文形式,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也几乎都是材料作文。然而笔者在评改学生的习作时发现很多同学不会引用材料或是材料引得不好,比如有的学生不知道引用材料,有的纯粹抄袭材料,有的引用不当等等有很多问题。故高中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并深入研究材料作文的写作策略。材料引用是根据材料立意行文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只有开头引用材料,分析材料,得出观点,才能开始议论。否则,会让读者感到文章的观点不是根据材料提炼出来的,文章立意和材料是脱节的。因此,材料作文一定要正确引用材料。

那么下面笔者就材料作文在哪里引用材料及如何引用材料谈谈我们的浅见。

一、 在文章第一自然段或第二段自然引材料

引入材料一般在文章提出问题这一部分,可以在第一自然段引,也可以在第二自然段引。引用时没有必要把材料全盘照搬照抄,否则,文章就显得啰嗦。材料占得篇太幅大,文章不容易出彩。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立意角度,抓住材料要旨,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引述,从而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中心论点。

1. 在文章第一自然段引材料

例如,2012新课标高考满分作文。

材料展示: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一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道谢,送上了一个大红包。修船工奇怪,说:“您已经付给我工钱了。”船主说:“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修船工说:“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件事,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对于这则叙述性的材料,想在第一自然段引用分析,得出观点,可以这样写:

船上的漏洞本不属于漆工约定工作范围,只要把油漆漆好了,任务就算是已经完成,可是漆工却顺便将船上的漏洞补好,就是这么一个不经意的"举手之劳",却避免了一场重大事故的发生。(选自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举手之劳也是一种美德》)

评析:这个文章第一自然段就简要地概括叙述材料,然后分析材料,最后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做到观点明确、突出、集中。

2.在文章第二自然段引材料

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观点,最好是用一些很有文采的语言,如,形象生动的比喻句,气势磅礴的排比句,典雅工整的对偶句等;或是引用一些古诗词、名言警句、歌词等,使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觉得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很强,从而多给几分。当然第一自然段不宜过长,一般写三五行就行了,但是观点一定要明确,并适当点题。第二自然段再根据立意角度巧妙引用材料,分析材料,再次强调论点,让读者感到论点是根据材料得出来的,而不是抛开材料,信马由缰。

不过要注意,材料不能作为论据,进行详细地分析论证。因为材料作文的材料是提供

作者写作用的,考生必须根据这则材料来审题立意,并从中归纳一个观点,再进行论证,所以只要在文章第二自然段提一下材料,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根据材料得出的就行。

例如,2012新课标高考满分作文《带着善良上路》开头两段:

问世间什么最宝贵?雨果如是说:“善良。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称善良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盲人“看到”、使聋子“听到”。善良的心,像真金一样闪光,像甘露一样纯洁、晶莹。善良的心胸是博大、宽宏的,能包容宇宙万物,造福于人类苍生。

涂漆工做好本职工作后, “顺便补了洞”,看似“无心”,实质是一种不以善小而不为的“有意”——他行善而不求回报,但他的善却得到意料之外的回馈——挽救了他人的生命,也得到了船主的感谢。善良之人经常造福于他人,实质上也是造福于自己。帮助了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评析:这个作文开头没有引材料,而是先设问什么最宝贵,再引用雨果、马克.吐温的名言来回答善良最宝贵,然后用比喻形象生动地阐释善良的心,从而顺理成章地得出了中心论点。第二自然段根据善良这个立意,引用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分析,再次强调了论点,让人感到观点是根据材料联想生发的,而不是置材料与不顾,天马行空。

二、引用材料常见的方法

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暗含材料主旨)。一般来说,材料作文写成议论文的占绝大多数。对于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否则容易造成观点与材料联系不紧密。

我们重点来谈一下几种常见的引用材料方法:

1.关键词句引入法

关键词句往往蕴含着材料的主旨,是材料的眼睛,因此我们可以从关键词句上引入材料,分析材料,得出观点。

材料展示:

山石对卵石说:我才是真正的石头。你看我体肤糙砺,棱角分明,血性方刚,我们才能构成雄壮的大山,凝成挺拔的峰峦,展现自然的粗犷。

卵石对山石说:经年累月,水蚀砂磨,我体肤平滑,肌理莹润,虽已脱胎换骨,不还是石头吗?脱离了大山,我却有机会走进人间,装点人们的生活。

这则材料是山石和卵石的对话,它们各自夸各自好,我们可以抓住体现它们本质特征的关键词句来进行引入分析,得出观点。

习作《玉汝于成》第一自然段赏析:

读罢此段,我不禁掩卷沉思,卵石的话语不断在耳边回响。一块顽石,是要不加雕琢、体肤糙砺,还是要水蚀砂磨、肌理莹润?是要任其发展、不加束缚,还是要千磨万击、历经磨难?还是要放荡不羁、埋作他山之石,还是要动心忍性、终能脱胎换骨?卵石的话就是最好的回答: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评析:文章中作者没有全部引用材料,而是抓住山石和卵石的特征,“不加雕琢、体肤糙砺”与“水蚀砂磨、肌理莹润”这几个关键词进行引入,比较分析,从而得出观点,对比鲜明,抓住了材料的中心

2.概括叙述引入法

对于一些没有关键词句的叙述性比较长的材料,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话简明扼要地概括叙述出材料的主要内容,来引这些主要内容并分析,从而得出自己的观点。

材料展示:

一个精明的荷兰花草商人,千里迢迢从非洲引进了一种名贵的花卉,准备到时候卖个好价钱。商人对这种名贵花卉爱护备至,许多亲朋好友向他索要,一向慷慨大方的他竟连一粒种子也不肯给。他计划繁育三年,等拥有上万株后再开始出售和馈赠。第一年春天,他的花开得很漂亮。第二年,花朵变小,还有一点杂色。到了第三年,花朵变得更小,花色也差多了。他请教植物学家,原来这种名贵花染上了隔壁邻居家花圃里其他品种的花粉。植物学家告诉他:要想使此花不失本色,就得让邻居花圃里也种上这种花。商人照着做了,结果周围成了这种花的海洋,并且花朵硕大、色彩纯正,株株雍容华贵。商人和邻居全都发了财。

这则材料比较长,我们可以把不太重要的句子删除掉,概括出材料的主要内容来进行引入分析,得出观点。

习作《学会分享,让世界微笑》前两段赏析:

花草商人对自己的名贵花卉爱护有加,连一粒种子都不愿给亲朋好友,然而,种下的花开都开得一年不如一年漂亮,甚至花朵变小,花色也差了,后来他听了植物学家的指导,给了邻居花种,让他们也种上这种花,他们都获得了成功。

这不正是道出了学会分享的重要吗?

评析:作者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第一自然段就用自己的话对材料中花草商人爱花的前后行为及其结果进行了简要地概括叙述,其篇幅不及原来的一半,但材料基本内容我们已经了解了。第二自然段以独立成段的反问句子做结尾,不仅让阅卷老师感到作者的文章是围绕材料来写的,并且立意准确、鲜明、说服力强。

3.归纳总结引入法

对于分项列举的材料以及多则材料,考生可以先分析归纳出这些材料的共同之处或对立点,再引入这些共同之处或对立点,从而暗含材料主旨,接着进行分析,得出论点,最后论证。

①具有相同或相似特点的多则材料,引入它们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分析论证。

材料展示:

材料一:清晨的公共汽车里,往往是一个让人心情压抑的地方,这里没有对话,乏有微笑,只有一张张毫无表情的脸。

材料二:澳洲的—位媒体记者在中国的一些地方考察了一圈,他说:“清晨,空气是那么清新,扫过水的街道湿漉漉的,没有灰尘拐起。太阳已经升上来了,金色的光辉从高楼大厦间斜射过来,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人们经过了一夜的酣睡,该精神抖擞才对,可是,如此美妙的清晨,人们的表情为什么像地球末日即将来临般严肃?”

材料三:当今社会人们笑容缺失的现象引起不少人的关注,一位叫流沙的作者以“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为题,对这一现象做了一些探讨。

这是一个三则材料的材料作文,材料中没有主旨句,概括叙述材料也没多大必要,通过研究这几则材料我们可以发现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在谈“当今社会笑容缺失的现象”,并

且这里的笑容重点指人们之间的微笑,所以我们可以从“微笑”或“笑容缺失”上引入文章,从而暗含材料主旨。

习作《把微笑作为名片》第一自然段赏析:

清脆的啼叫唤醒了沉睡的大地,那是鸟儿的名片;温暖的斜晖洒向复苏的万物,那是太阳的名片;晶莹的露珠滋润干涸的土壤,那是小草的名片。自然界的万物都懂得友好亲善,我们为什么不把微笑作为名片,既展示自己,又亲善他人呢?

评析:引用三则材料的共同之处“微笑”,暗含材料的主旨,观点鲜明、深刻。 ②具有反义关系的多则材料,引入它们的对立点进行分析论证。

材料展示:

材料一:诺基亚曾是欧洲上个世纪末最成功的企业,曾是欧洲人与硅谷进行技术竞争并因此创立企业巨头的典范;在2000年的时候,诺基亚也是美国投资者“皇冠上的珍珠”,它的股价一直相当坚挺,始终在上升;一直到3年之前,也还没有人能设想如此一头巨大的庞然大物会面临危机。

在很短的时间里就爬到了事业的巅峰的诺基亚,在很长时间内都对市场的变化不以为然,固执地相信着自己的固有优势。当iPhone推出时,它一直对其发展势头置若罔闻。如今,当注重握在手里的时尚的消费者越来越倾心于iPhone时,诺基亚的风采也就不复存在。

材料二:一只野狼卧在草地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这两则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截然相反。上世纪最成功的企业诺基亚失败的原因在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没有危机意识,而野狼在大家都休息娱乐时却勤奋地磨牙,能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这种精神值得赞赏。我们立意时可以先分析二者的对立点,引入材料时重点引这些对立之处进行分析,得出观点就行。

习作《不要被安逸的大伞遮住忧劳之心》第一自然段赏析:

鸟,栖与树枝之上,即使有巢穴也要振翅开辟新天地;人,活于尘世间,即使有逸室也要展开双肩支起人生。大叔的荫蔽夺取雨露,安逸的大伞阻滞前进,人活于世,应当有一颗忧劳之心。

评析:引用两则材料的对立之处“安逸”、“忧劳”,暗含材料主旨,观点鲜明、准确。

4.复述引入法

材料比较短,或是名言警句、俗语、古诗词、歌词等,我们在引用时可以一字不少地抄录。

材料展示: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这句名言表达形象,寓意深刻,它会引发我们不同的联想或感悟。

这是一道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材料比较短,内涵深,我们在写作时可以把它复述出

来,然后再分析,得出观点。

习作《求踏实戒浮躁》第一自然段赏析: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地面步行,常常是风雨不动安如山,此为踏实之风;云端跳舞,往往会摔得脸青鼻肿,此为浮躁之气。从哲学家的名言可以看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求踏实,戒浮躁。

评析:复述这句名言类材料,分析议论,得出观点,扣题、鲜明、准确。

5.阐释引入法

对于一些漫画式的材料,寓意比较深刻,我们写作文引入时,应该在全面理解图画含义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立意角度对漫画做简明扼要地阐述,否则,容易让读者感到你的观点和漫画疏远。

例如,2007年全国卷1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是一则漫画式的材料作文,标题为“摔了一跤”,画面上描述的是孩子不小心踩到西瓜皮摔了一跤,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都很关切,异口同声说:“出事了吧!”,而摔了一跤的孩子则一脸茫然,手足无措。我们写作文引入时可以先对画面内容进行简要地阐释,再分析得出观点,这样可以避免跑题,也符合材料作文的常见写作模式“引议联结”。

满分作文《谁出了事》第一自然段赏析:

漫画描绘了大街上一个小孩子踩到西瓜皮摔了一跤,小孩子坐在地上迷茫看着分别代表家庭、学校、社会的三个人——他们关切而又警惕地说:“出事了吧!”这样一幅场景,作为一个孩子,看了这幅漫画自然认同地笑了:家庭、学校、社会常常给与现在的独生子女们过多、过分的关心和夸大、不切实际的,不必要的教育与指责。

评析:这个作文开头,作者先用自己的话全面概括地阐述了漫画的内容,接着分析,联想到家庭、学校、社会对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让我感到问题出在他们即中国的教育身上。用对漫画内容简要阐释的方法引入材料,自然、恰当,并顺理成章的得出观点,扣题,令人信服。

又如,2010年全国卷1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作文怎么引

这也是一个漫画式的材料作文,画面上有四只猫在吃鱼,老鼠来了,只要一只猫去捉,另外三只猫,一只吃饱了捧了肚子,不理会,一只听第三只猫发议论,表情充满狐疑,不知该吃鱼还是捉老鼠,第三只张大嘴巴用手指着惊奇地说:“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写作文时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立意,对这个画面内容进行必要地阐释,以更好地分析,得出准确而恰当地观点。

满分作文《职责——永不凋零的花》前几段赏析:

将士牢记着自己的职责,在国泰民安时依旧艰苦训练;

白帆牢记着自己的职责,在风平浪静时依旧鼓足勇气;

蜜蜂牢记着自己的职责,在丰衣足食时依旧辛勤工作。

而当那吃着鲜美的鱼的小猫依旧不忘职责去捕鼠之时,我们是不是也该叩问自己的心灵——我们的职责是否该铭记于心。

评析:本片文章作者根据自己的立意,先用三句整齐的排比句对中心论点“职责”进行

篇二:材料作文如何引述材料

材料作文必须引用材料——如何引

述材料?

一、 用名言切入后再概括引述。

柴静有言:“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道德底线,不容跨越。这个社会是有规则的,不容许暴力戮杀。” 为了飞机上的一点争执,双方就大打出手,对身边其他乘客的惊诧目光熟视无睹,自诩为保卫自己,实则是名正言顺的暴力行为。于己,既使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胁,又使自己的形象遭世人唾骂;于社会,势必为我们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抹上一摊黑污。究其原因,不过“冲动无礼、斤斤计较、思想素质差”……其根源在于缺乏理性。

——朱芳琴《有一种智慧叫理性》(51分)

雨果说:“天地专为胸襟宽阔的人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赏心乐事,让他们心情享用,而对于心胸狭窄的人,则加以拒绝。”因为一次座位的调整而引起相互间的大打出手,实在不应该。若多一些宽容,此事就可避免,所以惟有一颗宽容的心,我们才能收获美好的人生。——乔凯锐《多一份宽容之心》(50分)

二、 分析评价材料

一架飞机迫降了,不是因为遭遇恶劣天气状况, 也没有恐怖分子挟持乘客,而是因为几名乘客打架!这不是影视作品里的虚假镜头(打斗场面),而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打架双方没有血海深仇,只有些小摩擦,而摩擦仅仅是因为调座位!闹剧,已使我无法在沉默中灭亡,我要高喊:(冤冤相报何时了?)时代呼唤“正能量”!

——柯铮《时代呼唤“正能量”》(47分)

一个道德水平无尽低下的人给自己,给别人带来的麻烦是无尽的。小许因不平踢座位,刘女士因愤怒抽打小许,刘女士(又反)被小许家人、朋友群殴,这一幕幕的场景无不透露着他们道德水平的低下。于个人,道德是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因子。(;)于社会,道德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法律的上线(限),高举道德旗帜,。

——金志超《道德行囊伴生活》(51分)

假如不是整个航班旅客及时劝解,那么这很有可能又是一个以悲剧结尾的故事。我无法想象,是怎样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让她们在飞机上动手,不顾他

人生命安全,也丢尽自己颜面。 ——叶贝《给心灵降温》(《给浮躁降温》?)(52分)

三、 高度概括:

为了一个座位问题而不顾自家形象大打出手,值

得吗?——黄伟琳《笑之以对》(48分)

四、 推荐:只因一个座位,双方大打出手,引发调座“闹剧”,迫使飞机停飞,如此恶劣行径,促使国人深思。

作文评改印象

一、 素材同质化:桐城“六尺巷”、将相和欢

二、 分析平面化:宽容是??;宽容是??;宽容是??

三、 无法自圆其说:抗日战争正是由于缺乏理让,钓鱼岛之争,双方应该宽容,忍让??唾面自干

四、 文体不明

作文如何体现出深刻? 如何看待高空上打架?

原因:缺少文明素养;历史原因:信仰缺失,伦理崩塌,缺少礼仪规范(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温良恭谨让”?柏杨《丑陋的中国人》龙应台《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农业社会飞速跨入工业社会的准备不足,公德意识淡薄,缺乏公民素养(纵向历史分析)

现状:中国式??焦虑心理,浮躁之气,暴戾之气;现实原因:评价单一,急功近利,怕吃亏;(横向现状分析)

影响:抢占公共资源,增加社会运行成本,加大心理负荷,“易粪而食”、危害公共安全,影响国家形象(后果分析)

措施:加强公民意识,消除群际隔阂,疏通流通渠道,促进公平正义,从我做起(措施分析)

标题

议论文:以暴制暴何时休?/多一份理解与宽容/ 因爱而美/ 宽容是道光/ 理解开出和谐之花/ 有一种智慧叫理性/ 时代呼唤“正能量”/ 中国式文明/ 交流是桥梁 /因小失大/ 莫生气 / 退一步海阔天空/ 克己复礼 /和谐生花/ 让道德阳光照亮你我/ 谁该为道德安全买单?

散文:爱在左,幸福在右/ 在心中修篱种花/ 失落的彩虹/ 同一片蓝天下/ 倾听灵魂的低语 记叙文:道德保卫战

篇三:材料作文如何使用材料

作文失分,主要是立意不太准确。如有些考生立意太大,把孝敬父母转化成一般性的“感恩、回报”;或立意太小,把孝敬父母转化为“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当父母生病的时候,我该怎么做”之类;或立意太偏,把孝敬父母要么引申到对“老龄化社会”的议论,要么引申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作文失分的另一大因素是因为对材料的运用不恰当:不知道要引述材料;引述材料太晚,在文章中间部分甚至是在结尾处才出现;把材料降低到普通论据的地位。

⑴引论的写作

考生在写作供料议论文时,在“引论”部分最容易犯的毛病是:1、引述材料过长,不简洁,不概括;2、亮出的观点不够鲜明有力;3、材料和观点之间缺乏有机的过渡,使观点和材料成为“两张皮”,不贴肉。

要使材料引述简洁、概括,必须根据观点的需要进行定向叙述。所谓定向叙述,既是要分析论点中所限定的要素,按照限定的要素进行叙述。例如提炼的论点是“勤能补拙”,引述的材料必须具有以下三个要素:①要有“拙”;②要有“勤”;③能补“拙”,并出成果。这里的“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缺少了“拙”就难以分析出论点。再如论点是“不要畏惧失败”,这也限定了引述材料必须具备下列三个要素:①要有“失败”;②要有“不畏的情况”;③经过顽强奋斗后取得胜利。这里的“失败”因素很重要,而学生在引述材料时常常忽视关于“失败”因素的引述。

要使亮出的观点鲜明有力,就必须明确表示反对什么,主张什么,拥护什么,应该旗帜鲜明,爱憎分明,切忌语言闪闪烁烁,模棱两可。

要避免材料和观点之间出现“两张皮”现象,就必须对原材料作一点分析,它的好处是:①告诉读者,我的立论是有根据的,使立论站住脚跟;②蓄势。对材料的分析是围绕立论进行的,这样,就为进一步论证作了必要的准备。当然,对材料的分析要力求简洁,一二句话即可。

二忌材料使用不当。试题是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话题、“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材料生发而来的。写议论文,切忌开头不引述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开材料。开头不引述材料而在论证过程中使用,就把话题引子当成了论据,使读者(评卷人)不明白你的中心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如果整篇文章不见所给材料,你的作文与试题提供的材料和写作要求则无法直接联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另起炉灶的感觉。因此,材料作文一定要正确使用材料,议论文一开头即要引述材料,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也不可在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把作文写一般的回答问题等同起来,离开试卷即不知“这”为何云。这种为答题而作文的作法是比较普遍的毛病,为材料作文之一大忌。

首先看材料在写作过程的作用,话题作文中的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作文的材料则是特定的观点的载体。也就是说:前者的材料只是为了引出一个话题,本身并不规定文章的中心,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后者的材料却是写作内容和立意的依据,本身规定了文章的中心,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其次看写作的角度,话题作文围绕的是话

题,所写的文字只须与话题有关就可以,材料作文围饶的是材,所写文字与材料密切相关。

(1)引述材料,巧妙概括,只用一句话。(2)句马上亮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

1.引——从材料中引出论题或论点。或开门见山,或边联系实际边叙述感受,或述读材料,或引用名言警句等方式提出论题或论点。需要注意的是,“引”的语言要精练,概括力要强, 80字左右为宜,否则,会让人觉得拖泥带水,不简洁。“论题或论点”从材料中“引”出,是一种高层次的紧扣“材料”。请看《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开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孟德的《短歌行》诗中的诗句。

我们何不以此自问,“何枝可依?”问自己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属。

此文开头,借曹操的诗句引出“何枝可依?”的疑问,然后顺势提出观点——“找准自己的位置”——“引”得巧妙又干脆——论点源于材料又高于材料。

我给学生总结了给材料议论文五步曲:“一标二转三证四联五结”。一标,标题,二转,是指正文开头就要转述材料提出论点。三证,是指从原材料中提出论点后,摆事实,讲道理,就是用事实和道理去证明论点的正确,使之有说服力。四联,是指应该由点到面生发升华。五结,紧扣主题,写好结尾。

二转,给材料议论文写作,切忌开头不引述材料。开头不引述材料而在论证过程中使用,就把话题引子当成了论据,使读者不明白你的中心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更甚者,如果整篇文章不见所给材料,你的作文与所给材料和写作要求就无法直接联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另起炉灶的感觉,因此,给材料议论文一定要一开头即要引述材料,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转述时,应作一些技术加工,凡材料中与论点关系不大或毫不相干的内容都要淡化或删去,而材料中与论点密切相关或明确表达观点的内容则要强调和突出,使材料的转述和提出的论点保持一致,达到“论点源自材料,材料生发论点”的要求。注意,不可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转述,把作文与一般的回答问题等同起来,离开试卷即不知“这”为何物。

引述材料的要求是简洁、有度、融合。简洁和有度是引述材料的基本要求,而融合则是引述材料的较高要求。引述材料要简洁,因为评卷老师太熟悉材料了,行文拖泥带水会引起他们的反感,从而影响得分。有度地引述材料,是一般考生都能够做到的,它使文章紧扣题目,思路清晰,结构完整,不至于在内容项、结构项大量失分。如能灵活地引述材料,使之如盐入水,便达到融合的标准,很能体现较高的写作水平,极容易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因而获得高分。

引用材料要简洁简洁引述材料,是以阅读理解试题的供料为前提。只有准确理解材料的内涵,把握住中心,才能实现简洁引述材料的目标。其次,心中要有阅卷老师。你的作文是写给他们看的,他们对于供料熟悉的程度远远超过自己,大可不必担心他们看不懂自己扼要的引述。第三,引述材料要善于捕捉与自己议论有关的句子和词语,增强引述的向心力。

开头引用材料,主体联系材料,结尾点及材料,算是引述材料有度。

引述材料较高的境界是“融合” 所谓“融合”是把引述材料与议论紧密地结合起来,表面上不曾直接搬用材料,实际上却把材料的引述融化在分析说理之中。这是高标准引述材料,具备较高写作水平的同学可以一用。

现在介绍几种引述材料的方法。

照搬法 此法适用于短小的供料,引用时可一字不易地抄录。如:根据“材料2”和“材料3”,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2]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是,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

[材料3]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这是1997年高考作文试题,材料非常简洁明了,引述材料可用照搬法,一次性照搬两则形成对比,或一次照搬一则分而用之亦可。

概述法 供料的篇幅比较长,内容比较丰富,引述时可用自己的话简要地加以概括。如:1987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

1、1987年6月,A县举行小学生游泳比赛,育民小学取得了团体冠军。

2.1986年初,育民小学一位老师提出建议:“我们这里河湖港汊很多,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自然条件,为校内学生举办游泳训练班。”

3.1986年4月,育民小学校务会议同意了这一建议,并决定请一位教练进行理论指导。

4.1986年4月中旬,育民小学听到一些家长的反映。有的家长说:“举办游泳训练班会不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有的家长说:“我们的孩子从小在水里泡大的,还要训练什么?”

5.1986年5月初,育民小学校长在家长会上说:“我们举办游泳训练班有两个目的:一是增强学生体质,一是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近年来,我国游泳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现了一些具有国际水平的优秀运动员,在一些国际比赛中拿了不少金牌,但和世界游泳强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至于说在水里泡大的孩子不需要专门训练,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在水里泡大的孩子要成为游泳健儿,也必须有理论指导和严格训练。”

6.1986年5月,在取得家长同意后,育民小学游泳训练班正式开办。经过科学训练,学生游泳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结合以上材料,就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这个问题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字数在400~600之间。

这道作文题目的材料篇幅长、内容多,宜用概述法:

育民小学在A县游泳赛中一举夺得团体冠军,为什么呢?经过了解,原来该校办了一个游泳训练班。在一位教练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了严格的科学训练,这才夺冠的。

运用概述法,一是扼要的概括要覆盖材料的内容,二是行文要跟中心论点同向。

裁缝法 供料的篇幅较长,但内容比较单一,可以先删去不太重要的句子,再把主干句连缀起来,这种处理供料的方法叫裁缝法。如:

阅读下面材料,以《更心爱的》为题,写一篇思想评论。

传说华盛顿小时候曾把父亲心爱的一棵樱桃树砍倒了。父亲发现后质问家人:“这是谁干的好事?”华盛顿心里有点紧张,但还是勇敢地走到父亲面前,带着羞惭的神色说:“爸爸,这是我干的。”父亲问道:“砍掉我的樱桃树,你不知道我要揍你吗?”华盛顿回答说:“可我告诉你的是一个事实呀!”父亲听后,不但没有惩罚华盛顿,反而赞扬说:“承认错误是英雄行为,要比一千棵樱桃树还有价值。”

用裁缝法引述,请看:

华盛顿小时候曾把父亲心爱的一棵樱桃树砍倒了,但他还是勇敢地走到父亲面前承认了,结果父亲不但没有惩罚他,反而赞扬说:“承认错误是英雄行为,要比一千棵樱桃树还有价值。”

这样引述材料,其篇幅不及原来的一半,但把华盛顿砍樱桃树,向父亲承认,以及受到赞扬的主要内容保留下来了,而且几乎是引用原句,很有裁缝法的特色。

切割法 在引述材料时截取供料的部分内容用以开头或用以议论的方法。如: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一次,吉鸿昌将军与国民党驻美大使馆的一位参赞去华盛顿邮局。邮局的工作人员看不起中国人,态度傲慢,吉鸿昌正要发作,那参赞悄悄地说:“你为什么说你是中国人呢?你可以说是日本人,这样就会受到礼遇。”吉鸿昌听了勃然大怒,大声训斥:“你觉得做一个中国人丢脸吗?”说完怒冲冲地回到住听,找了一块木牌,在上面写了“我是中国人”五个大字,佩在胸前,出入于美国大庭广众之中。

对这道题目的供料就可以用切割法处理,先截取供料的前半部分开头,而后对参赞进行批评,再引述供料的后半部分,对吉鸿昌的爱国行为予以赞颂,这样开头和议论都会与众不同,很有特色。

议论法 不是直接去引述材料,而是在议论中引述材料,把叙与议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融

合”的境界。如: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理论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有指导作用。育民小学的孩子们也许水性很好,至于如何才能减少水对身体的阻力,如何才能游得快,他们就不知道了。而这些正是力学理论要告诉他们的。科学理论一经与严格训练相结合,就成了孩子们提高游泳技术的物质力量。

这是1987年高考作文优卷的选段,作者运用议论法引述材料,把材料溶解在分析说理之中,令人耳目一新。

引述材料最大的误区在于随意性,致使引述材料的文字缺乏向心力。克服的方法:先定中心论点,后引述材料,剔除原材料中与论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做到要言不烦,中心明确。引述材料过于繁冗,在文中占过大的比例,也是常见的毛病。解决的办法是力求简洁,尽量少引述材料,把重点放在分析说理上。

作文强化训练:

1、对此题审定主题的关键词是

2、你欲拟制的标题是

3、你在此标题下的精致化开头是:

4、你想在构思的文中欲引用的素材是(简单列出数例如名句、名人等)

达芬奇(公元1452—1519)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一位卓越的画家。他从小爱好绘画,父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老师不是先教他创作什么作品,而是要他从画蛋入手。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几天。老师见到他有些不耐烦了,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知道,一千个蛋当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形状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比方说,把头抬高一点看,或者把眼睛放低一点去看,这个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地表现出来,非得下一番苦功不可。佛罗基奥还说:反复地练习画蛋,就是严格地训练眼睛细致地观察形象,用手准确地描绘形象,做到手眼一致,不论画什么就都能得心应手了。后来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期的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成为一代宗师。

这是1980年高考作文的供料《画蛋》,要求考生据此写一篇读后感。有位考生在文中这样引述材料——

当达·芬奇投师于佛罗基奥时,佛罗基奥没有首先教他创作作品,却要他画蛋,这是佛与凡人不同之处。十几天只是画蛋,达·芬奇自然是不耐烦了。这时,那位名画家才告诉他画蛋的意义所在:他的目的是严格训练学生的细致观察与准确描绘形象的能力。这正是佛罗基奥的“有方”。正是由于这有方,才使芬奇得以日后功成。

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