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优秀作文 > 教育资讯

材料作文论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5:27:25 优秀作文
材料作文论证优秀作文

篇一:材料作文论证训练一(高克利)

材料作文论证训练(一)

一、论证及论证方法

1、概念解读

论证,就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逻辑过程和方法,也就是指材料和观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如论据和论点之间呈演绎推理或归纳推理的联系等。它担负着回答“怎样证明”的任务。

论证方法,指的是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方法。常见的有:例证法、正反对比的方法、假设论证、因果论证法、类比论证、喻证法、引证法、。

3、论证中常见的问题:

①论点+论据+结论(缺少论证)②论证抓不住实质③论证不能紧扣论点展开并一以贯之,东扯西拉,信马由疆,不着边际。④论证不能深入,在一个平面上兜圈子。⑤在论证中偷换概念⑥在论证中缩小了论题。

2、深化认知

(1)论点: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由此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点评:本段优点在于观点明确,论据丰富;不足缺乏严密的论证。只提观点摆材料,没有个人的意见和看法,这表明作者缺乏对事理的认知和辨析能力,更无法体现作者的思想深度,这类作文在考试中只能给到中等或以下档次。

(2)论点:磨难也是一笔财富

磨难,也是一笔财富。苏轼一生颠沛流离,多次被贬,下狱,晚年被流放到荒芜的海南岛,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或许,正是生活的磨难将他的诗句锤炼得炉火纯青,如果他终日醉身于纸醉金迷、花天酒地的生活中,他又怎能吟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样激昂豪迈,响彻山河的千古名句;如果他终日臵身于达官显贵,府第官场之中,又怎能超然于?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呢?饱经风霜方能凝练出首首好诗,历经磨难而壮心不已,方造就了苏轼这样一位才华盖世,后人景仰的伟大诗人。

点评:本段提出论点摆出论据后进行论证(道理分析),揭示论据蕴涵的道理,说明其与论点的联系,使论点与论据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增加文章的深度和说服力,更显示出作者思维的缜密。

二、论证方法指导-------例后论证(分析点题)常见方法

运用例证法一般的分析说理步骤:(1)开宗明义,阐明论点→(2)选择角度,概述事例→(3)方法多样,论证分析→(4)首尾呼应,重申论点

以上的四个步骤中论证分析是很重要的一步,常用的方法有:假设推理法、因果分析法、正反对比法

(一)假设推理法

1、含义:引述论据后,运用假设推理对事例进行分析,并推导出与事例完全相反的结果,从而证明论点。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使事例和析例正反映衬,很有说服力。

2、思路:反面假设—展示结果—点题强调

3、应注意的问题:围绕论点假设,正反对比中强调论点。

4、语言标志词: 多用假设分析的关联词,加强分析力度。

试想(如果)??那么??;假如??就??; 可以想象一下,倘若??很可能??;如果没有??就没有??倘若??; 哪怕是??也不可能??如果不是??怎么会有??;要是??怎么能??。

5、范文分析:

(1)叙议结合型

论点:诚实做人

论据:宇航员杨利伟从太空归来后,面对诸多媒体,他表示在太空中并未看到万里长城

分析:这似乎是一种遗憾,但其实是美好的真实。假若杨利伟谎称他看到的万里长城是多么雄伟,(反面假设)我们肯定会为此自豪一番,但这难道不是徒有虚名的欣喜么?(展示结果)穿越太空的目光只有归于诚实,才会灿烂。让诚实(点题强调)之花,绽放在生命的每个角落。

(2)夹叙夹议型

论点: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论据原形:欧立西为了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实验了606次,才获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由此看来,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论据+论证+论点:新药的问世是坚持的结果。假如欧立西仅仅实验一次,失败后就撒手不干了,(反面假设)新药当然不会问世。(展示结果)就是他实验了605次,失败了以后不再坚持,(反面假设)也绝不可能有新药的制成;(展示结果)正是因为他坚持到了最后,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所以,可以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点题强调)

(3)点例(点到为止,一笔带过的事例)型

论点:磨难,能历练人生。

论据+论证+论点:磨难,能历练人生。 假如双耳失聪的贝多芬自暴自弃,就不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假如遭受宫刑的司马迁萎靡不振.就不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假如泪洒汉城的李宁一蹶不起,就不能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

三、优秀范文

请忙一些吧

《红楼梦》中,探春起了雅兴要创诗社,于是大伙都寻思着要各起个别号,而宝钗给宝玉琢磨出这么个号来——?富贵闲人?。

不错,做个富贵闲人是很快乐的,可是如果没有凤姐在那头操持家务,忙得七荤八素的,贾家岂不是要破败得更快?到那时,宝玉不忙着去做一个?禄蠹?便是万幸了,哪儿还闲得了?

可见,忙是闲的前提,正如生产是消费的前提。假如你想过上悠闲的生活,就必须先忙才行! 在民族处于危难之际,你要忙。

农民应当忙着种田,生产粮食:军人应当忙着战斗,打击敌人:文人应当忙着以笔为枪,扫灭文坛上的反动势力。近来竟有些人,贬抑起鲁迅来,而提倡林语堂、周作人的闲适幽默,我大以为不可。当是时也,日军大兵南下,国军一溃千里,正是民族存亡之时而志士为国效力之秋也。林、周等人不知为国事而忙,反倒以闲自居,实为可耻。须知,如果你今日不忙,他时沦为亡国奴,又如何闲适得起来?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鲁迅把别人用来喝咖啡、聊天的时间都利用起来,废寝忘食地忙着写文章。

是的,我们有今日的生活,完全是当年像鲁迅这样的志士仁人忙出来的。如果那时都是些林、周之类的闲人,则后果必然难以想象。

也许有人会说,如今天下太平了,是否可以不那么忙了?我不同意。欧阳修云:?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如果有了面前这一点成绩我们便松懈了,自以为?殽函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那最后要忙就来不及了。

但我想补充一点:忙是生活的手段,而非生活的目的。忙不可过分,忙不代表放弃一切闲暇。在某些大城市——如日本东京,人们没日没夜地干,据统计,每人每天平均工作十几个小时(不包括下班后),是否就说明其生活水平就一定能提高呢?恐怕未必。在那儿,忧郁症、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很高,所以,忙也必须适度。

请忙一些吧!做个?富贵闲人?是快活的,可若一个个都是闲人,没人来忙着工作,怎么行呢?总之,危难之时,一定要忙:太平岁月,也断不可懈怠、放松。在不过度的情况下,还是该多忙一些,不是吗?

【点评】本文以宝钗给宝玉所起的“富贵闲人”作为引子,由凤姐的忙,引出本文的主旨,可谓起笔不凡:加上论证中引述鲁迅、林语堂、周作人等材料,反映出作者知识面广。文章思路清晰。先用比较的方法,阐述民族危亡时,仁人志士要忙:接着深入一层,提出“天下太平了是否要忙”的问题。作者的可贵之处还在于能注意观点的辩证性。在强调“要忙”的一面后,又给出“要忙得适度”的告诫。而文末的小结,完整了结构,展示出作者行文技巧的成熟。文中大量运用假设推理,配合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收到了很好的论证效果。 稳 中 求 胜

梁山智有吴用,道有公孙,武更是好汉如云。英雄如雨,却以宋江为首。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东木西金,南水北火,却以戍土居中。何也?

宋公明为人沉稳,刘备做事敦厚,戍土谦稳厚实,终脱颖而出,施展风采,各得其所,故曰:为人沉稳,稳中求胜,吉。

沉稳从志而来。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终虎门销烟,让洋人胆战心寒。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心胸便沉稳下来,故曰:非有志者不能稳也。

沉稳从难而来。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身陷蜜水与襁褓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浮气躁,岂能成所谓大事者哉。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没有经历磨难,便无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就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犬马,终心浮气躁,毫无沉稳。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倘若秦王不念纷奢,经历磨难,以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至万世而为君。

沉稳从无欲而来。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无欲就是没有私欲,做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宋公明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好汉的拥护,刘备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半壁江山,而自然界的大山以沉稳的性格也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让我们拥有一颗和大山一样沉稳的心吧,在我们的人生中也变化出不同的色彩来。

【点评】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文章在亮出中心论点“为人沉稳,稳中求胜”之后,便从三个方面展开了充分的论述:“沉稳从志而来,沉稳从难而来,沉稳从无欲而来”。令人可喜的是,这三个分论点,并非在同一平面上展开,而是“层层深入”。再者,文中所用例证,均采自高中语文课本。文中提到的人物如宋江、刘备、孔明、班超、林则徐、秦始皇、楚霸王等,均为人所熟知。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将古典诗文如《出塞》、《过秦论》、《阿房宫赋》及名人如孟子、孔明等的“名句”“信手拈来”,且运用得十分熨帖。文章语言简洁明快、干净利落。

何妨让思维转个弯

超人脱下他的袍子后也只是个会从马背上摔下导致瘫痪的普通人,然而演员克里斯托福里夫懂得在消沉的黑暗中让思维转弯,?‘禁止通行’的路牌不是要你停下,而是在提醒你该转弯了?。

有些事单凭一腔热血和一份坚执是无法完成的,正如格林兄弟永远无法找出那些传说和人类发展史的关系,因为它们本身就是适合儿童阅读的童话。这种时候,让思维转个弯,也许你能看得见成功的彼岸草丰水美,风细柳斜。

困厄接踵,无所建树,何妨让思维转个弯。

前路荆刺棘藜、乱石粗砺,何必囿于传统,不肯转圈?你无法知道你是否是在第666次实验中侥幸成功的欧立希,是否是尝试了五百多次而成果寥寥的普利斯特利。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直言索勒?在真理撞上鼻尖时还是没有找到真理?,也许正是由于后者和格林兄弟相同,不愿在原有假设上让步,让思维转个弯,终究把?氯气的发现者?这一称号拱手让人。人生极长又极短,岁月不会容许你做那个徒劳地把巨石重复推到山顶复又使其滚回谷底的西西弗斯。让思维转个弯,无用功只会降低生命机械的输出功率。

郁悒幽囚,悲天悯人,何妨让思维转个弯。

当人人都在?恨不能挂长绳于西天,系此西飞之白日?时,麦克阿瑟一句?幸运的是我们只会失去一次生命?有如木锋醒世。当世人皆叹?风住尘香花已尽?,怨?幽窗冷雨一身孤?之时,偏有人朗声道?肯信来年别有春?,?明年春色倍还人?如清夜鸣钟。事物往往有其好的一面,人生短暂到让人不舍得用郁郁寡欢来把它填满。让思维转个弯,在消逝中找寻美丽,在失去中找寻收获。

于是当道边柳絮吐白,上下纷舞,不妨放下心中执念的?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让思维转个弯,相信?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于是当名缰利锁桎梏了周围的人,不妨放下心中坚信的?知其不可而为之?,让思维转个弯,庄周的?知其不可而安之若命?亦不失为一种人性的率真与可爱,意气的豁达与豪迈。

须知道,当把全球奖的?最佳导演将?和世界畅销书排行榜冠军双双揽入怀中之后,?超人?克里斯托福里夫最庆幸(不再是演员)的就是在那场不幸发生之后,让自己的思维转了个弯。

何妨让思维转个弯。

【点评】本文不是以材料写起,而是在第2段中把“格林兄弟”的故事当作事例加以转述。这亦体现了作者避免走进套路的高明、智慧。两个分论点“困厄接踵,无所建树,何妨让思维转个弯”“郁悒幽囚,悲天悯人,何妨让思维转个弯”各单独成段,工整、醒目、概括。

引证、例证运用自然、恰当。表达上夹叙夹议,多用长句,增强感染力与说服力。

什么叫“转个弯”?怎样“转个弯”?为什么“转个弯”?议论文讲究论述、思辨,在这一点上本文显得高人一筹。

四、本次训练材料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一位妇人来找我,说她正为孩子的功课烦恼:?先生,我的孩子考试考第四十名,可是他们班上只有四十个学生。?

我开玩笑地说:?如果我是你,我一定会很高兴!?

?为什么呢??

?因为你想想看,从今天开始,你的孩子不会再退步了,他绝对不会落到第四十一名呀!?我说。

妇人听了展颜而笑。

我继续说:?这就好像爬山一样,你的孩子现在是山谷底部的人,惟一的路就是往上走,只要你停止烦恼,鼓励他,陪他一起走,他一定会走出来。?

过了不久,妇人打电话给我,向我道谢,她的孩子果然成绩不断往上爬。

我想到,最容易被人忽略的是,山谷的最低点正是山的起点,许多走进山谷的人所以走不出来,正是他们停住双脚,蹲在山谷烦恼哭泣的缘故。

请以“山谷现象”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以外,文体自选。

篇二:六、材料作文之议论文的主题论证段

1 / 2

2 / 2

材料作文论证

篇三:有材料的作文才叫材料作文

写在前面:写作不是生活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圣陶

有材料的作文才叫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如何处理材料

编选:xxx 使用时间:2015年4月9日

材料作文的要求“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一是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二是限定文章的中心或主题。

试题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写议论文,忌开头不引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抛开材料。如果整篇文章不应和所给材料(既不明引,也不暗合),你的作文与试题就无法直接联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另起炉灶的感觉。因此,材料作文一定要用好材料,如果是议论文,除开头引述材料外,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

材料作文命题中的原材料在写作议论文时"一定要用"!可以利用材料"立意",也就是作为立论的依据;在利用材料确定文章立意的基础上,可以利用材料结构文章;可以选材料的动情点抒发感悟;利用材料可以"拟题"。

议论文失分的一大因素是因为对材料的运用不恰当:不知道要引述材料;引述材料太晚,在文章中间部分甚至是在结尾处才出现;把材料降低到普通论据的地位。

开头引用材料,主体回扣材料,结尾点及材料,算是引述材料有度。

一、开头引用材料

材料在写作过程的作用:话题作文中的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作文的材料则是特定的观点的载体。也就是说:前者的材料只是为了引出一个话题,本身并不一定规定文章的中心,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后者的材料却是写作内容和立意的依据,本身规定了文章的中心,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其次看写作的角度,话题作文围绕的是话题,所写的文字只须与话题有关就可以,材料作文围饶的是材,所写文字与材料密切相关。

考生在写作供料议论文时,在“引论”部分最容易犯的毛病是:1、引述材料过长,不简洁,不概括;2、亮出的观点不够鲜明有力;3、材料和观点之间缺乏有机的过渡,使观点和材料成为“两张皮”,不贴肉。

要使材料引述简洁、概括,必须根据观点的需要进行定向叙述。所谓定向叙述,既是要分析论点中所限定的要素,按照限定的要素进行叙述。例如提炼的论点是“勤能补拙”,引述的材料必须具有以下三个要素:①要有“拙”;②要有“勤”;③能补“拙”,并出成果。这里的“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缺少了“拙”就难以分析出论点。

要使亮出的观点鲜明有力,就必须明确表示反对什么,主张什么,拥护什么,应该旗帜鲜明,爱憎分明,切忌语言闪闪烁烁,模棱两可。

要避免材料和观点之间出现“两张皮”现象,就必须对原材料作一点分析,它的好处是:①告诉读者,我的立论是有根据的,使立论站住脚跟;②蓄势。对材料的分析是围绕立论进行的,这样,就为进一步论证作了必要的准备。当然,对材料的分析要力求简洁,一二句话即可。

也要避免材料使用不当。试题是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话题、“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材料生发而来的。开头不引述材料而在论证过程中使用,就把材料当成了论据,使读者

(评卷人)不明白你的中心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如果整篇文章不见所给材料,你的作文与试题提供的材料和写作要求则无法直接联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另起炉灶的感觉。因此,材料作文一定要正确使用材料,议论文一开头即要引述材料,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也不可在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把作文写一般的回答问题等同起来,离开试卷即不知“这”为何云。这种为答题而作文的作法是比较普遍的毛病,为材料作文之一大忌。

需要注意的是,“引”的语言要精练,概括力要强,

引述材料的要求是简洁、有度、融合。简洁和有度是引述材料的基本要求,而融合则是引述材料的较高要求。引述材料要简洁,因为评卷老师太熟悉材料了,行文拖泥带水会引起他们的反感,从而影响得分。有度地引述材料,是一般考生都能够做到的,它使文章紧扣题目,思路清晰,结构完整,不至于在内容项、结构项大量失分。如能灵活地引述材料,使之如盐入水,便达到融合的标准,很能体现较高的写作水平,极容易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因而获得高分。

80字左右为宜,否则,会让人觉得拖泥带水,不简洁。“论题或论点”从材料中“引”出,是一种高层次的紧扣“材料”。请看《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开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孟德的《短歌行》诗中的诗句。 我们何不以此自问,“何枝可依?”问自己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属。

此文开头,借曹操的诗句引出“何枝可依?”的疑问,然后顺势提出观点——“找准自己的位置”——“引”得巧妙又干脆——论点源于材料又高于材料。

引用材料要简洁简洁引述材料,是以阅读理解试题的供料为前提。只有准确理解材料的内涵,把握住中心,才能实现简洁引述材料的目标。其次,心中要有阅卷老师。你的作文是写给他们看的,他们对于供料熟悉的程度远远超过自己,大可不必担心他们看不懂自己扼要的引述。第三,引述材料要善于捕捉与自己议论有关的句子和词语,增强引述的向心力。

引述材料较高的境界是“融合”。所谓“融合”是把引述材料与议论紧密地结合起来,表面上不曾直接搬用材料,实际上却把材料的引述融化在分析说理之中。这是高标准引述材料,具备较高写作水平的同学可以一用。

现在介绍几种引述材料的方法。

1.概述法 供料的篇幅比较长,内容比较丰富,引述时可用自己的话简要地加以概括。运用概述法,一是扼要的概括要覆盖材料的内容,二是行文要跟中心论点同向。

2.裁缝法 供料的篇幅较长,但内容比较单一,可以先删去不太重要的句子,再把主干句连缀起来,这种处理供料的方法叫裁缝法。

3.切割法 在引述材料时截取供料的部分内容用以开头或用以议论的方法。

4.议论法 不是直接去引述材料,而是在议论中引述材料,把叙与议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融合”的境界。

下面举几段上两次作文中引材料的优秀范例,请大家用心体味:

1.每个人的初衷都只有一份简约的追求,或期待一场温润的春雨,或期待一株茉莉花开,或等候一个远处的归人。过着简单而又诗意的生活,即便世间一片纷乱,周遭一片昏暗,也一样可以活得简简单单。正如呆在木桶中晒太阳的狄奥哲尼士那样,享受着,独属自己的那一缕阳光。

——《享受,那一缕阳光》开头

2.即使是征服希腊的亚历山大,也想做一个随性、自由的狄奥哲尼士。权利的至高无上又怎能换得内心的一份淡然?“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拥有淡泊一切的内心,方可畅行世间。 ——《半亩方塘,满庭荷香》开头

3.白落梅说:“如果可以,请让我预支一段如莲的时光,哪怕有一天,我会加倍偿还。”而我要说,殊不知最浪漫的春天就在当下,我们只要活在当下,就可以过如莲的时光,就可以欣赏春色十分。——《春天在当下绽放》开头

4.蒋勋说:“停下来吧,去听一听自己要听的东西,看一些自己要看的东西。停下来其实是要做自己,回到生活本身,发现无所不在的美。”是啊,正如蒋勋所说,回到生活本身不要只顾向前探索,重要的是现在,珍惜现在的生活,你会发现你所追求的东西正在原处开得芬芳。

——《现今梅正香,何要远寻芳》开头

5.“我为许多美好的事物耗尽了自己的爱,它们之所以光彩夺目,正是因为我不断为它们燃烧。我乐此不疲,在我看来,一切热情都是爱的消耗,一种美妙的消耗。”这是安德烈纪德在《人间食粮》中的一段话。“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用行动去寻找美,发现美,感受美。

——《拾起身边的美》开头

引述材料最大的误区在于随意性,致使引述材料的文字缺乏向心力。克服的方法:先定中心论点,后引述材料,剔除原材料中与论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做到要言不烦,中心明确。引述材料过于繁冗,在文中占过大的比例,也是常见的毛病。解决的办法是力求简洁,尽量少引述材料,把重点放在分析说理上。

二、主体回扣材料,回扣题目

在分析论证过程中适时地回扣原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同时回扣自己作文的题目,这是紧紧围绕中心、不蔓不枝地论证的最聪明的做法。回扣材料,回扣题目,让阅卷老师看出你用情的专一,能集中所有的力量有力度地证明自己的观点,不至于让人以为你转移了话题,另起炉灶!例:

1.尼采说:“人生没有目的,而是过程。所谓的终极目的是虚无的。”李斯用一生明白了这个道理,含泪死去;寒山用半生去践行这个道理,终得满足。而我们是否还要追寻那虚无的尽头美景,而忽视身边“春在枝头已十分”的美丽?——《花开此岸,何须苦渡》

2.朱德庸有言:“幸福在你的身边,不在你的对面,你的对面是别人的幸福。”我们总是乐于把眼光放得长远再长远,却总是忽视了身边最真实的温度。——《我只在乎身边人》

3.不是只在路上才能看尽风景,不是只有“芒鞋踏破”才能感受风拂面、雨打衣,不是只有寻春时才有春,美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不多不少,等你去发现。

——《流年中,守护一朵花开》

4.张晓风说:“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美的世界。”人们喜欢“芒鞋踏破”去寻找新生活,却不知自己现在的生活一样“春在枝头已十分”般精彩幸福。

——《珍惜现在的幸福》

5.身居方寸,心享乾坤。刘禹锡以“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诸葛孔明可以身居茅草屋,眼观天下,心想世事;他们就像狄奥哲尼士一样可以用木桶代替房屋,淡泊名利,坚守本心,一心向阳。——《身居方寸,心享乾坤》倒数第三段

三、结尾点及材料,回扣题目

结尾点及材料,回扣题目,首尾呼应,重申观点,使文章有浑然一体,水到渠成之感。如:

1.一两清风,对影三人,五分薄酒,七倾花日,九曲回廊,造就十里春光。嗅尽心中一段春,看尽世间这场美。——《嗅尽心中一段春》结尾

2.你在,我在,心在,又何必期许彼岸花开?走过风,走过雨,芒鞋踏破,千帆历尽,你会深深感到,那山一程、水一程的念是归来后缱绻在身边与心头的暖??

——《千帆历尽后归来》结尾

3.就让我们在追求春的过程中,尽情享受其中,终会有笑拈梅花乐赏春日十分之时。

——

4.古语悠唱:“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我们也许可以停止寻春的脚步,不带一片岭头的云,归来兮,只拈那梅花来嗅,看花下等候的人灿若桃李的笑颜,那才是你真正追寻的春天。

——《我只在乎身边人》结尾

5.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与其“芒鞋踏破”去远方怀念家乡,不如现在就在身边温暖的阳光下静静享受,轻声吟唱。——《享受身边的阳光》结尾(本文写外出打工者忽略了身边的父母和孩子才是生命中真正的阳光,抓住一个点切入,深刻!)

6.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只要用心对待了,都会是最美的时光。每一个踏破芒鞋的归人,也应嗅到淡淡的梅香。——

如果说我们写作文是在编织一件华美的衣裳,那么试题中的原材料就像珍珠。时不时地想着用这些珍珠来缀饰,你的作文一定会有很多闪闪的亮点。屈原有言:“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别忘了精彩、合适地用原材料修饰一定会让人过目难忘的!

认真阅读下面作文,注意扣材料、扣题目得语句和使全文融为一体的关键过度词句!

美好,在寻觅中摇曳生姿 19班xx

刘瑜曾说:“如果我们不把所有复杂的不幸都给探索经历一边,不把所有该摔的跤都摔一遍,不把所有的山都给爬一遍,我们就没法相信其实山脚下的那块巴掌大的树荫下就有幸福。”看来,人生没有“芒鞋踏破”的奔忙,就很难寻觅到“春在枝头”摇曳生姿的美好。

的确,攀爬每一座山才能将独特的山景揽于襟,奔走每一段路才能将路边的风景掬于怀。我们追求的,不是一袭华美的袍,而是生命中厚重的积淀,是在寻觅中让生命摇曳生姿的美好。

而这一切,源于生命的过程。村上春树有言,人生就是不断地寻觅。寻寻觅觅中,人生的宽度与厚度在不知不觉中积累。犹记两千多年前,孔子在战乱纷争的年代,驾着缓缓的牛车,十几年周游列国,我们能说他未觅得“春色十分”吗?君不见,那泥泞小路上的车辙屐印里,洒下了智者寻觅的渴盼,开出了摇曳的思想圣花。正是这寻寻觅觅的“芒鞋踏破”的过程,才使他的人生多彩生姿,绚烂美好。

虽然,历史的长河淘尽了诸多王侯将相,但让我们铭记的,仍是那些寻觅中的有重量的生命。李时珍遍尝百药,寻觅着治病救人的良方;徐霞客描山绘水,找寻着人间胜景;沈从文安静执笔,抒写着人生悲欢;罗念生痴心于翻译,传承着世界文明??他们一直在路上,一直寻觅着心中的美好梦想,也将人生摇曳出始料未及的绝美佳境;他们的生命因为过程的美好厚重,在历史的长河中溅起如雪般的浪花。

既然如此,我们也应享受人生处处的风景,只有“踏破岭头云”,才能惊叹赞赏到枝头的春。??

所以,生命的价值在与过程的积淀。踏破芒鞋,寻觅美好,让人生在寻觅中摇曳生姿!

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