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优秀作文 > 教育资讯

校园里的搞笑小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09:59:58 优秀作文
校园里的搞笑小故事优秀作文

篇一:校园搞笑小故事

转帖]校园搞笑小故事

1、大学时,学校团支部组织为希望工程捐款,捐款的人都是一两块钱,美术系的一个最不羁的男生拿着饭盒走到捐款台前,递了一百元给团支部书记,大家都惊了,那时候一个月也就是200元生活费呀,团支部书记马上拿着喇叭大声宣传,这时候那个男生说了一句话:“我不是来捐款,我是想和你换点零钱,好去打饭”。

2、我也来一个,高中化学实验课。我与一好兄弟分到了一组,还有两个女生。一日,正在做高温分离实验。兄弟突然放之一响屁,而且是其臭无比的那种,正巧,一女生正拿着火柴要点燃酒精灯,兄弟见女生拿着火柴:别点,没听见啊,别点炸了~~~~~~~~~~三人立即狂晕!!```````````^_^!!

3、一师兄失恋后醉酒,好不容易把他弄回宿舍,他居然抱着一兄弟就要强吻,嘴里还念着:“***我爱你!”。把那弟兄恶心得:“TMD,我是你爸!”

4、宿舍有一兄弟特猛--大一的时候俺们爱在晚上开卧谈会,大家都是把灯一关,躺在床上,信口开河。他也不知怎的,无论怎么吵,他都能把头一蒙,然后一觉到天亮。暗地里俺们经常佩服丫的睡眠系统果然强悍。某日,大概都晚上12:00多了,卧谈还在继续,且灯还没关忽然见他猛地拍床而起伸出了四个指头。大吼了一句:“对你们几个 我只说四个字 ----没道德 没修养”!!!! 说罢 他又一个个掰了遍伸出的四个手指头 口中念念有词 :“咦? 好象是六个字”说完这句,又轰然躺下,蒙上了头,俺们大家呆呆地目击这发彪的全过程 差点就没全从床上掉下来。

5、我讲一个,大一时有个校长给新生讲话:把“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念成:“学习不是一就而就的事”。遂得以外号:“X二舅”以后我们这一届的学生老远看见他,就对旁边的同学说:看“咱二舅来了”

6、我们在踢球的时候,在球场上听见一个MM大声尖叫外加狂奔:“啊~~~~~~~~~~!!我终于考上X大的研究生拉。~!!”把我们烦得不行,于是大家一商量,也大声叫着:“啊~~~~~~!!我终于考上清华研究生拉!!”“啊~~~~~!!我终于考上北大研究生拉~~~~~~~~~!!”????那个MM当时就默默的走了

7、寝室到了夏天蚊子就多,那时候大家也没有挂蚊帐的习惯,有个mm比平时都睡得早,我们看她睡熟了就好心在她的床头给她点了一盘蚊香,谁知道第二天起来她很委屈的说她的手被烫伤了,原来她半夜醒来看见点着的蚊香还以为是红宝石(大概是睡糊涂了),于是伸手去拿,结果^^^^^^^^^^^^^^^^^,你能想到她当时是什么感觉吗?

8、我们寝室从窗户到门中间拉了一根绳子,用来挂毛巾或者是洗过的东西,有一次一个MM端着饭盒在绳子底下吃泡面,我从绳子这头扯毛巾去洗脸,结果悬挂在她上放的袜子不偏不倚正好落在她的饭盒里,寒^^^^^^^^^^^^^^

9、我们寝室有一个从农村来的同学,老师通知下次体育课上游泳课,他到小卖铺对售货员说买一条塑料裤衩,售货员问他干什么,他说游泳。

10、上大学的时候狂喜欢CS,一日,偶在电脑前勇猛杀敌的时候,很多兄弟都在观看,呵呵,天气热啊!一兄弟喝水的杯子飞了一只苍蝇进去!他手脚利落的盖上盖子,大摇!“看我还不搞死你!”,就接着看我玩!没过五分钟他打开盖子,呵呵哈哈哈哈,咕咕的喝个不挺!旁边的老兄吓坏了!呵呵!

11、数学课,讲到“优弧”与“劣弧”, 数学老师乡下口音重,将“劣弧”说成“勒(注: 发第二声)弧”,全班笑,老师问“应该怎么读” N 个好心的同学一起在帮他纠正,反而令他听不大清楚“是什么?”哦,应该读“夜弧”啊,@_@ ~~~~ 全班爆笑。 老师不明所以。

12、天坛北门一小区又老舍的人头雕塑,并在他的下面写着龙须沟三个字,一天我和我们宿舍一姐姐路过那,她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就着我的胳膊说:“你看你看,那个人的名字多逗,叫龙须沟”我当场晕倒!

13、大学时同学之间都爱称姓张的同学为“张兄”,姓李的同学为“李兄”,以显得尊重对方。班里有个同学姓文。一次班会,同学们都到齐了,只在姓文的同学还没有到,于时,班长站起来直呼:“文兄,文兄呢?李兄,你到厕所去找找看文胸在不在厕所里?” 语毕,女同学们晕倒,男同学笑倒??

14、大一那个春天,某夜,宿舍兄弟拼酒,席间老二去洗手间,良久不归。后来我也去洗手间,发现那厮站在小便池前,头抵墙睡着了。我说:“老二,醉了吧,要不我扶你去睡?”他依旧保持着那个姿势不变,头也不抬地说:“我??不醉;我??也??不睡!”(靠,还是押韵的)后来他像一根面条一样爬不到上铺,我们就把床板拆下来放在地上,再把老二放在床板上。他那句韵语流传了好多年,现在,老二是研究古代文学的博士,专攻韵文。

15、偶宿舍一哥们经常搞一些咋舌的事情,一次快上课前,他忽然内急,要宿舍另一兄弟捎点手纸,谁知那兄弟天生记性差,居然忘了,半节课后,我那哥们才姗姗进教室,进来以后,对着那

校园里的搞笑小故事

个兄弟狂骂一阵,我问他那屁屁如何解决的,他一伸胳膊,靠,长袖变短袖了! 本帖已被小浣于2005年11月13日21时16分20秒编辑过

敬之爱之吾师:

昨夜雨疏风骤,风云异色,天气突变。因吾尚在梦中,猝不及防,不幸受凉~!鸡鸣之时,吾方发现。不想为时已晚矣!病毒入肌体,吾痛苦万分!亦悔昨夜临睡之际,不听室友之劝,多加棉被一条,以至此晨之窘境。吾痛,吾悔!无他,惟恸哭尔!室友无不为之动容!

本想学业之成就为吾一生之追求!又怎可为逃避病痛而荒辍学业乎!遂释然而往校。但行至半途,冷风迎面吹,痛楚再袭人。吾泪、涕俱下。已到生不如死之境。哪得力气再往之。不得已,而借友人之臂,返之!

由此上述,为吾未到校之缘由。师应懂,吾未到校。乃迫不得已之。非不为也,而不能也。吾亦懂,未到校,师失一佳徒之痛苦。无吾,汝课索然无味哉!

汝苦,吾亦苦!!但,病痛不饶人,敬请谅之!如有幸再见师之面,再听师之课,吾宁当负荆请罪,自辱其身!

呜呼哀哉!哀哉痛矣。

篇二:校园文化墙 经典小故事

校园文化墙 经典小故事

(故事顺序:由北向南)

1、李白——铁杵磨针

李白,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李白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

李白小时候在四川象耳山读书,很不用功,天天在山中打猎玩耍。有一天,他在山下小溪旁边遇见一位白发婆婆在那里磨铁杵,李白问她干什么?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杵也可以磨成针。”老婆婆向他讲了这个道理后,李白顿时领悟,于是在山中好好学习,成为了大诗人。

这个成语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2、车胤——囊萤夜读

东晋的车胤,从小就喜欢读书,非常用功。他在父亲的教导下,更加发愤攻读,学习各种知识。

车胤小小年纪就很懂事,为了给父母减轻负担,他白天帮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晚上才能挤出时间读书,但当时家里穷得连买灯油的钱都没有,一到晚上,车胤就没法看书了。车胤白天没时间看书,晚上又看不成书,心里非常着急。

一天晚上,车胤和家人在外面乘凉,他发现有许多像星星一样的萤火虫飞来飞去,发出点点亮光。车胤灵机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光聚集起来,不就是一束亮光吗?于是,车胤找来了一块透明的纱绢,缝成一个小袋,把捉来的萤火虫放到袋子里,萤火虫发出微弱的光,就像一盏“小灯”。这下车胤不用再为虚度晚上的光阴而难过了,他利用这种“小灯”读了很多书,学到了不少知识。后来他终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成就了一番事业。

3、李密——牛角挂书

李密在少年时发奋学习,上进心很强,他打听到缑山有一位名士包恺,就前去向他求学。李密骑上一头牛出发了,牛背上铺着用蒲草编的垫子,牛角上挂着一部《汉书》。李密一边赶路一边读《汉书》中的《项羽传》,正巧越国公杨素骑着快马从后面赶上来,勒住马赞扬他:“这么勤奋的书生真是少见呵!”少年书生回过头来,一见是越国公,赶紧从牛背上跳下来行礼。一老一少在路边上交谈起来,李密谈吐不俗,杨素深深感到他不同寻常。果然,李密后来成了隋末农民起义队伍瓦岗军的首领。

4、范仲淹——断齑画粥

断齑画粥(duàn jī huà zhōu )断:切断;齑:酱菜或腌菜之类。指食物粗简微薄。形容贫苦力学。比喻不怕生活艰苦,仍然坚持刻苦学习。

宋代有个文学家叫范仲淹,他小时候生活十分清贫,父亲很早就过世,母亲因受不了生活的压力而改嫁。范仲淹只好到庙里去学习。他每天用两升小米煲粥,隔夜粥凝固后便划成四块,早晚就着腌菜各吃两块,最终苦读成才。

5、欧阳修——画荻教子

画荻教子 (huà dí jiào zǐ) 荻:多年生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地下茎蔓延,叶子长形,紫色花穗,生长在水边。茎可以编席箔。用荻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他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他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水平那样高了。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认真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母亲的教导有方也是一个促使他成长的原因。

6、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的著名学者匡衡,出身於农民家庭,生活十分贫困。他从小就很渴望读书,可是父母没有能力供他上学,甚至连书本也买不起,匡衡只好向别人借书来看。

某天晚上,匡衡很希望在睡前读一读书,但由於家中穷得连灯油也没有,根本没法点灯读书。正当匡衡发愁时,忽然发现丝丝的光线,正从墙壁的缝隙中透射过来,原来这是邻居的灯光。匡衡心生一计,便用凿子把那小缝挖大成一个小洞,然后捧着书,倚在墙边,利用那点微弱的光线阅读。从此,匡衡每晚就借邻居的灯光,埋首苦读,最后成为了著名的学者。

7、王冕——放牛听书

王冕(公元1287—1359年),字元章,号煮石山农,元末浙江诸暨人。

他出生于劳苦农民家庭,从小热爱读书,却上不起学。七八岁时,其父要他在陇上放牛,他却偷偷地溜进学舍听学生们念书,听了就默默记住,有时晚上回来竟忘了牵牛。有时会有人把牛牵回来,责备说踩了他的田, 他的父亲生气了,狠狠地用鞭子和棍子打他,完了还是不改。 他母亲说:“儿子痴迷这样,你为什么不放任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到寺庙旁居住,晚上就出来,在佛像的大腿上坐着,就着长明灯读书,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大多数是土造的,狰狞可怖,王冕虽然是小孩子,但他坦然得似什么都不知道,一点也不怕。安阳的韩性听说了,觉得他很奇异,便把他收作弟子,学习儒学,后来成为通晓儒学的人。

8、董仲舒——三年不窥园

一代儒学大师董仲舒,自幼天资聪颖,少年时酷爱学习,读起书来常常忘记吃饭和睡觉。其父董太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让孩子能歇歇,他决定在宅后修筑一个花园,让孩子能有机会到花园散散心歇歇脑子。

第一年,董太公一边派人到南方学习,看人家的花园是怎样建的,一边准备砖瓦木料。头一年动工,园里阳光明媚、绿草如茵、鸟语花香、蜂飞蝶舞。姐姐多次邀请董仲舒到园中玩。他手捧竹简,只是摇头,继续看竹简,学孔子的《春秋》,背先生布置的诗经。

第二年,小花园建起了假山。邻居、亲戚的孩子纷纷爬到假山上玩。小伙伴们叫他,他动也不动低着头,在竹简上刻写诗文,头都顾不上抬一抬。

第三年,后花园建成了。亲戚朋友携儿带女前来观看,都夸董家花园建得精致。父母叫仲舒去玩,他只是点点头,仍埋头学习。中秋节晚上,董仲舒全家在花园中边吃月饼边赏月,可就是不见董仲舒的踪影。原来董仲舒趁家人在赏月之机,又找先生研讨诗文去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董仲舒的求知欲愈见强烈,遍读了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等各家书籍,终于成为令人敬仰的儒学大师。

9、左思——洛阳纸贵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 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10、玄奘——苦学佛法

玄奘(600-664年)是唐代一位高僧,俗名陈袆,法名玄奘,俗称唐僧、唐三藏、唐高僧,通称三藏法师,唐代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人。是中国历史上的佛学大师、佛经翻译家、旅行家。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沿著西域过帕米尔高原前往,万里跋涉,历经艰险,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在印度的十多年间,玄奘跟随过许多有名的僧人,向印度佛学权威戒贤法师学习佛经。后玄奘又徒步考察了整个南亚次大陆,在一次佛学讲座中名扬全天竺,被当地僧人尊称为“大乘天”。

他646年回到长安,受到了唐太宗的热情接待。他花了十多年时间在今西安北部约150公里的铜川市玉华宫内将约1,330卷经文译成汉语。这些佛经之后再传往韩国和日本。由玄奘法师口述而成的《大唐西域记》,堪称中国历史上的经典游记。因为印度历史纪录的缺乏,这本珍贵的游记也是研究印度历史不可缺少的文献

11、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

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12、徐霞客——志在天下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人。中国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探险家和文学家。是中国以旅行为毕生事业的第一人。

他幼年好学,博览史籍及图经地志。他感慨于明末政治黑暗,党争剧烈,遂以“问奇于名山大川”为志,自21岁起出游。30余年间,东涉闽海,西登华山,北及燕晋,南抵云贵两广,游历了今日的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广

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云南等地 。他在旅行中备尝艰险,遇盗被劫、绝粮乞食,均未挫其意志。观察所得,按日记载,被后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它既是我国地理学上珍贵的文献,又是笔法精湛的游记文学。

13、专心致志

出自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形容把心思全放在上面,一心一意,聚精会神,致:尽,极;志:意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14、吕蒙——手不释卷

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字子明。年青时家境贫困,无法读书。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

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掌管军事大权,应当多读些史书,兵书,才能担当重任。” 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习,便为难地推托说:”军队里的事情又多又复杂,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 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 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 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 再读些《左传)、《史记》等一些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 停了停,孙权又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并坚持不懈。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15、陈尧咨——熟能生巧

从前有个叫陈尧咨的人,箭术精良,举世无双。他因此心里非常的骄傲,常常夸耀自己的本领。“哈,哈,哈,我的箭术没人比得上。你们有谁愿意跟我比比看啊?”

“师父,您实在是太高明了,我们怎么比得上您呢!”“是啊,我们还要多跟您学习,学习呢!师父你再表演一下,让我们开开眼界嘛!”这些想从陈尧咨那儿学得箭术的年轻人,每天都说些恭维他的话,让他开心。

有一天陈尧咨带着徒弟在院子里练习射箭,有一个卖油的老翁正好走过,便停下来看。 陈尧咨举起了弓,搭上箭,一连发出十枝箭,每支箭都正中红心。徒弟们在旁边拍手叫好,陈尧咨也很神气的对老翁说:“你看怎么样?”那个老翁只是微微点头,并不叫好。陈尧咨心里很不舒服,不客气的问他:“喂,你这个老头也会射箭吗?”“不会。”“那么是我的箭射得不好吗?”“好是好,不过,这只是一平常的技术罢了,并没有什么了不起。”“老头儿,你说的是什么话?竟然这样悔辱我们师父。你知不知道我们师父的箭术,没人能比得上。你简直太看不起人了。”

“年轻人,你先别生气,我说的是真话。你的箭术的确平常的很,没什么值得夸赞的。”“老头儿,听你这么说好象很内行,那你就露两手给我们瞧瞧。不服气就比画比画。光说不练你

有个什么用!”“小兄弟,这射箭的本领我可没有,不过让我倒油给你们看看。”“倒油,这还用得着你这个老头来表演吗?倒油谁不会?别开玩笑啊!”“你们还是看了再说吧。”

老翁说完,就拿了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又在葫芦口上面放了一枚有孔的铜钱。然后舀了一勺油,眼睛看准了,油勺轻轻一歪,那些油就像一条细细的黄线,笔直的从钱孔流入葫芦里。倒完之后,油一点儿也没沾到铜钱。

老翁很谦虚的向陈尧咨说:“这也是一种平常的技术罢了,也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啊!陈尧咨听了十分惭愧,从此更加努力的练习射箭,再也不夸耀自己的箭术,后来他的人品和箭术一样好。

这个成语说明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勤学苦练掌握规律,就能找出许多窍门,干起来得心应手。

16、顾炎武——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原是明末清初的顾炎武的读书信条。

顾炎武,(公元1613年——公元1682年),江苏昆山人。顾炎武被称作是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是著名经学家、史地学家、音韵学家。他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开创一种新的治学门径,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思想家。他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注意广求证据。著有《日知录》、《肇域志》、《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

顾炎武为学以经世致用的鲜明旨趣,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创辟路径的探索精神,以及他在众多学术领域的成就,宣告了晚明空疏学风的终结,开启了一代朴实学风的先路,给予清代学者以极为有益的影响。

顾炎武还提倡“利国富民”,并认为“善为国者,藏之于民”。他大胆怀疑君权,并提出了具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色彩的“众治”的主张。

他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其意义影响深远,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奋进的精神力量。

17、祖逖——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18、王羲之——临池学书

这个典故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关。

王羲之自幼研读书法,他对东汉的大书法家张芝非常崇拜,一有时间就揣摩字体的间架结构和气势,心里想着,手指在衣襟上画着,时间一长,连衣襟都划破了,正因为如此,后人称之为“书圣”。

篇三:经典校园十大搞笑事件

经典校园十大搞笑事件

(图1)善解人意

有一次上课的时候,讲课老师的手机突然响了。虽然学校有规定教师上课时不准接打手机,但是这位恩师也够可以的,居然把手机掏出来就是盯着看,既不当堂接又不打算出去接。

这时,同学们忍不住了,众口道:“老师,要不你出去接吧!”

我们的老师却还是一动不动地盯着手机看。

此时,我终于也忍不住了,提议:“老师,要不我们都出去,你在屋里接?”

老师Faint……

(图2)“巧”取软盘

一次去学校新开的一个机房上机。在不知机器还没有装软驱的情况下将软盘插了进去,结果只听“biu”的一声,软盘掉了进去。

怎么办?软盘里面还有很重要的东东。

旁边的外教看到了,冲我耸了耸肩。

我对她回以一个含糖量4个+的微笑,心里却想:“Why are you耸肩ing?”

接着,令机房老师到现在还对本人念念不忘的一幕出现了:只见我抬起机箱,将其软驱口向下一顿猛晃……软盘出来了。

旁边的外教向我伸出了大拇指:“Oh!You are so cool!”

我谦虚地答道:“一般cool。”

(图3)反“恐”精英

大一时迷上了反恐,听在国外的表哥说那里有卖仿真46的,就让他给了邮了一支拿到了学校。

从此我们学校就诞生了一位令人闻风丧胆的狙击手。传说他经常通过寝室窗户向外进行暗杀活动,且专杀熟人,所有他的室友和兄弟外加同学都已死在了回寝室的路上。

(图4)男生也例假

刚入学时学校搞晨练,每天旷操和因假无法出操的都会被记名并附上未出操原因写在教学楼大厅的通报板上。

有一天晚上,我出教学楼里发现四下无人,于是就偷偷将通报板上认识的男生名字后面的原因都改为了“例假”。

(图5)

大四冬天时,香港片《东京攻略》正在火热放映。

有一天闲着无事,就用PhotoShop将其海报上的六个男影星换上我们寝室六人的照片,将中间的陈慧琳位置空出,打上“招租”的字样并留下联系方式,然后去外边将修改过的海报按原来大小喷绘出来,张贴于女寝楼下

(图6)言出必行

有一天晚上就寝前,忘了是什么事了,老四向我“挑衅”。

我对他说:“你信不信我把你扔红桶(公用卫生间里装垃圾的大桶,是红色的)里?” 他听后居然继续向我挑衅:“我不信!今天你要不把我扔红桶里我都不乐意!你要不扔你就不是我三哥!”

我这一看,小样,还治不了你了?

我一下子就将他从床上扛到肩上,大步走到卫生间,对准红桶将他塞了进去。当时他浑身上下只穿了条短裤。

至此,他终于信了,一脸的苦笑,道:“你果然是我三哥。不!你是我亲哥!”

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