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现代忧伤散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07:04:46 体裁作文
现代忧伤散文体裁作文

篇一:现代散文精选

一、入选理由:

梁启超“新文体”的典范,充沛酣畅的爱国情怀和强国期盼,观点鲜明,论述深刻。

少年中国说(节选)

梁启超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关于作者:梁启超(1873年02月23——1929年01月1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曾为民族的振兴四处奔走。

二、入选理由:

一篇谈论时间问题的经典美文,寓意深邃,文情并茂,化抽象为具体的写法。

匆匆(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 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 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 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如今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它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 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 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它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它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它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 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 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 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 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关于作者: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代表作品《春》《绿》《背影》《荷塘月色》《匆匆》等。

三、入选理由:朴实无华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比喻和层进句式,共同演绎出火烧云上来、变化直至下去的整个过程。全文直接从色彩变化入题,通过对地面上人和动物的外观变化反衬出火烧云的颜色,进而突出火烧云的绚丽多变,自然引入对于火烧云形状的描写,形象生动的比喻和故事性的突出了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形态美。

火烧云(萧红)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爷爷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你老人家必要高寿,你老是金胡子了。”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马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哪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必须低下头,揉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

关于作者: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萧军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

代表作小说有《生死场》、《呼兰河传》,散文有《孤独的生活》、《火烧云》、《回忆鲁迅先生》。

四、入选理由:

《海上的日出》是巴金的散文名篇,描写景物的高超手法,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文章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好有云时海上日出的几种不同景象,展现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

海上的日出 (巴金)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这个太阳好象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明亮的了。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

关于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中国当代文坛巨匠。代表作:中篇小说《灭亡》。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著名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五、入选理由:

杨朔的优秀散文《香山红叶》,是一篇玲珑剔透、清新隽美的佳作,一直吸引着读者。这篇标志着杨朔散文创作已经进入成熟期的作品。

香山红叶(杨朔)

早听说香山红叶是北京最浓最浓的秋色,能去看看,自然乐意。我去的那日,天也作美,明净高爽,好得不能再好了。人也凑巧,居然找到一位刘四大爷做向导。刘四大爷就住在西山脚下,早年做过四十年向导,于今已经七十七岁,还是腰板挺直,硬朗得很。

我们先邀刘四大爷到一家乡村小饭馆里吃饭。几盘野味,半杯麦酒,老人家的话来了,慢言慢语说:“香山这地方也没别的好处,就是高,一进山门,门坎跟玉泉山顶一样平。地势一高,气也清爽,人才爱来。春天人来踏青,夏天来消夏,到秋天——”一位同游的朋友急着问“不知山上的红叶红了没有?” 刘四大爷说:“还不是正时候。南面一带向阳,也该先有红的了”

于是用完酒饭,我们请刘四大爷领我们顺着南坡上山。好清静的去处啊。沿着石砌的山路的山路,两旁满是古松古柏,遮天蔽日的,听说三伏天走在树荫里,也不见汗。

刘四大爷交叠着两手搭在肚皮上,不紧不慢走在前面,总是那么慢言慢语说“原先这地方什么也没有,后面是一片荒山,只有一家财主雇了个做活的给他种地、养猪。猪食倒在一个破石槽里,可是倒进去一点食,猪怎么吃也吃不完。那做活的觉得有点怪,放进石槽里几个铜钱,钱也拿不完,就知道这是个聚宝盆了。到算工账的时候,做活的什么也不要,单要这个槽。一个破石槽能值几个钱?财主乐得送个人情,就给了他。石槽太重,做活的扛到山里,就找不动了,便挖个坑埋好,怕忘了地点,又拿一棵松树和一棵柏树插在上面做记号,自已回家去找人帮着抬。谁知返回一看,满山都是松柏树,数也数不清。”谈到这儿,老人又慨叹说:“这真是座活山啊。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脉,有脉就有苗。难怪人家说下面埋着聚宝盆。” 这当儿刘四大爷早带我们走进一座挺幽雅的院子,里边有两眼泉水,石壁上刻着“双清”两个字。老人围着泉水转了转说:“我有十年不上山了,怎么有块碑不见了?我记得碑上刻的是‘梦赶泉’。”接着又告诉我们一个故事,说是元朝有个皇帝来游山,倦了,睡在这儿梦见身子坐在船上,脚下翻着波浪,醒来叫人一挖脚下,果然冒出股泉水,这就是“梦赶泉”的来历。

刘四大爷又笑笑说:“这都是些乡村野话,我怎么听来的,怎么说,你们也不必信。”

听着这白胡子老人絮絮叨叨谈些离奇的传说,你会觉得香山更富有迷人的神话色彩。我们不会那么煞风景,偏要说不信。只是一路上山,怎么连一片红叶也看不见?

我们上了半山亭,朝东一望,真是一片好景。茫茫苍苍的河北大平原就摆在眼前,烟树深处,正藏着我们的北京城。也妙,本来也算有点气魄的昆明湖,看起来只象一盆清水。万寿山、佛香阁,不过是些点缀的盆景。我们都忘了看红叶。红叶就在高山坡上,满眼都是,半黄半红的,倒还有意思。可惜叶子伤了水,红的又不透。要是红透了,太阳一照,那颜色该有多浓。

我望着红叶,问:“这是什么树?怎么不大象枫叶?”

刘四大爷说:“本来不是枫叶嘛。这叫红树。”就指着路边的树,说:“你看看,就是那种树。” 路边的红树叶子还没红,所以我们都没注意。我走过去摘下一片,叶子是圆的,只有叶脉上微微透出点红意。

我不觉叫:“哎呀!还香呢。”把叶子送到鼻子上闻了闻,那叶子发出一股轻微的药香。

另一位同伴也嗅了嗅,叫“哎呀!是香。怪不得叫香山。”

刘四大爷也慢慢说:“真是香呢。我怎么做了四十年向导,早先就没闻见过?”

我的老大爷,我不十分清楚你过去的身世,但是从你脸上密密的纹路里,猜得出你是个久经风霜的人。你的心过去是苦的,你怎么能闻到红叶的香味?我也不十分清楚你今天的生活,可是你看,这么大年纪的一个老人,爬起山来不急,也不喘,好象不快,我们可总是落在后边,跟不上。有这样轻松脚步的老年人,心情也该是轻松的,还能不闻见红叶香?

刘四大爷就在满山的红叶香里,领着我们看了“森玉笏”、“西山睛雪”、昭庙,还有别的香山风景。下山的时候,将近黄昏。一仰脸望见东边天上现出半轮上弦的白月亮,一位同伴忽然记起来,说“今天是不是重阳?”一翻身边带的报纸,原来是重阳的第二日。我们这一次秋游,倒应了重九登高的旧俗。也有人觉得没看见一片好红叶,未免美中不足。我却摘到一片更可贵的红叶,藏到我心里去。这不是一般的红

叶,这是一片曾在人生中经过风吹雨打的红叶,越到老秋,越红得可爱。不用说,我指的是刘四大爷。

关于作者:杨朔(1913——1968)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杨毓晋 ,山东蓬莱县人。青年时期曾在东北哈尔滨学习外国文学,并从事翻译工作,研究古典文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革命,开始写散文和小说。1939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组织的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华北抗日革命根据地。1942年春,到延安,参加整风运动;这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期间,随军转战。1949年转入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任文艺部长,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4年回国后转到中国作协。1956年后,担任中国保怀世界和平委员会副秘书长,亚非团结委员会副主席、党组成员,亚非人民理事会书记处中国书记(常驻开罗),中国亚非作家常没事联络委员会秘书长和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三届委员。

他的散文,具有浓郁的时代色彩和诗的意境,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用词精炼,有独特的风格,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散文代表作《荔枝蜜》、《泰山极顶》、《香山红叶》、《蓬莱仙境》、《茶花赋》、《铁骑兵》。

篇二:现代精美散文4篇

1 与你相遇 是缘是怨 我不知道

失去了往日的安宁 没有了昔日的淡定

一丝烦恼 一丝忧愁

想秋风依然萧瑟 想雪花依然飞舞

想繁华喧闹的夜依然是窗外的世界

想所有的一切还原到之前

与你相识是天意还是偶遇 我不知道

你心里的爱你知道吗?我心里的情我不懂

疲惫的走在人前 吵闹的面孔下是劳累的心

一缕柔情 一缕牵绕

如果没有相遇 就不会有甜美和暧昧

如果没有相识 就不会有心碎和后悔

想所有的一切可以重演

摇摇坠跌的孤独 阴晴圆缺的月儿

这是我的爱在测速

花谢灰飞的凄冷 虚无缥缈的梦幻

这是我的爱在错位

舞者 我们随着时光在转动 我们跟着世界在旋转 我们都是舞者

每天都在埋怨着生活的忙碌 每天都在抱怨世态的炎凉

每天都旋转在自己的舞台

看着从眼前飘过的风景 触手可及 华丽飘过 依然是烟花过后的悲凉

还要伸手吗?

看着身边掠过的人影 柔情入目 美丽转身 依然是物是人非的冷寂

还要敞开心扉吗?

人生的舞台上每个人都在演绎着虚伪 满身的疲惫 满心的伤痕

独自饮一杯苦涩的咖啡 隐身于世俗的角落 冷眼看世间的纷扰

入夜的街头 只能在黑暗的夜里小心的温柔

闪烁的霓虹 摇曳着暧昧 一个人跳舞 一个人说话

花好月圆的静美在这悲凉的独舞里失去了味道

每天都在演绎着自己的独角戏 情感是生活的消遣不是生活的全部

情感有如一只妖媚的蝴蝶一样在你的指尖停靠 但也只是停靠

它不会停下自己的翅膀 它还是要飞走 再飞向远方

慢慢的收起前尘往事 尘封起沾满灰尘的记忆

燃情岁月里 情都成了灰烬

情感的承诺是什么?

给你幸福? 不 是我们一起幸福

如果情感没有了热度 正好让心也乘凉

2亲爱的,因为有你

如果不是你,我现在肯定只能在绝望和恐惧中颤抖,发出痛苦的呻吟。

但是因为有了你,每天都可以梦想最美丽的离别。

因为你拿整个整个生命来爱我,所以我的心获得了自由。我的生命正在慢慢的离开我,好像沙子从沙漏中流走一样,我听到了那流逝的声音,但只要你还熟睡在我身旁,我就依然笑得出来。

青春是一曲忧伤的爱尔兰音乐。

我喜欢一座城,仿佛只属于我。在清晨的雾色里隔绝所有的喧器。

我喜欢一条街,只有静心闲散的人群。

我背着旅行包无声的走过。只有秋叶被风吹起。

而世界真有多个这样的地方。可以收容你的哀伤,不作窥探,时光变得漫长。

走在悠闲里,忽视时间的存在,孤寂的你。

望着苍穹,发现自己再也无法用文字表达出自己的一丝一滴情感。

或许文字我早已厌倦,或许文字远远无法表达我的思维,还是我词穷?自己无从得知。

曾经的,留作回忆。抹不去,也不想抹去。

未来的,不会在意,谁不离,谁终成过去。

忘过,念过,伤过,哭过。时隔今日,文字在书写,时间在飞逝,音乐在传唱,疼痛在作祟。

故此:不生,不死,不梦,不醉,不望。

重生:只为等待一场盛大的毁灭。

3一曲传奇,把我唱给你听

-

相遇相知梦相随,灵犀点通更复谁?奈何风雨摧花去,千古柔肠化蝶飞!

——题记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梦想着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见,从此我开始孤单思念……

七月雨,淅淅沥沥,缠缠绵绵,泛滥在六月碧荷展翠、莲韵抒香的清塘。雨雾迷濛,月色惨愁的塘边,寻不到你曾经流连的身影。踟躇塘畔,独赏一塘寂寞,静听雨泪轻叩莲荷的脆响,依律成韵,把莲的心事浅吟低唱……

二月的一缕薰风,三月的几丝馨雨,在不经意间——一个偶然的偶然,一个寻常的寻常,一如春来草色青,夏至水潋滟,秋高云轻淡,冬肃霜凝寒,自自然然,自自然然地伴我一步步走入了属于你的那一方天地,那一片空间,犹如凝寒季节里九天之上的一片雪花,满怀向往,满怀憧憬,一路轻歌曼舞,义无反顾地投进大地的怀抱,情不自禁,情不自禁地,一点点,一点点地,融化在你的无限温暖里。迷失在丝丝柔柔的诱惑,感受着片片软语温婉,再也无法找到回归自我的方向!

有你相伴的途中,一路走来,一路花香;一路归去,一路芬芳。朵儿艳在枝头,舒展我因你而起的笑靥;莺儿歌于云林,抒放我由你而生的欢愉;溪儿淌于幽谷,吟唱我心中因你那字字系情关爱所涌动的激情;云儿逸于碧空,书画我心中因你那句句蕴真含诚所浮起的感动……

有你相伴的日子,我用心捡拾着每一个来自你的幸福,心灵不再孤独;屏前守望的分分秒秒,我尽情体会着每一次缘于你的充实,灵魂不再寂寞。寻不到你的暮暮朝朝,我刻意回味着每一个有你有我的故事,信笔挥洒内心反复潮起的同一个词——思念!

感动!真的——你让我感动!

感动于你的举手投足,感动于你的笑貌音容,感动于你的豪放和豪爽,感动于你的坚持与执着。感动着你的动人故事,感动着你的传奇人生,感动着你所做的一切,感动着你的感动……

多少次,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梦境般反复萦迴在每一个思念你的夜晚,如林间朝夕氤氲着的岚霭,依山偎水,痴痴迷迷,缠缠绵绵,幻化成一个个悦目怡心,欲舍不能的景致。

想你……

想你时你在天边,想你时你在眼前,想你时你在脑海,想你时你在心田……

想你……

想你,在每一个午夜梦回的转侧;想你,在每一次晨起容妆的对镜自怜;想你,在每一餐的食不甘味;想你,在每一回的东瓶西放……

想你,在每一声轻拢慢捻的琴韵里;想你,在每一步闲敲静落的棋趣里;想你,在每一笔行云流水的畅书里;想你,在每一帧含情蕴趣的画意里……

想你,在每一句无心赋就的诗行里;想你,在每一片信笔填成的词阙里;想你,在每一曲浅吟轻唱的婉歌里;想你,在每一韵蓄情寄意的殇赋里……

想你……

想你是天边悠悠飘着的云朵,想你是林间轻轻吹着的风儿,想你是檐前静静洒落的雨滴,想你是帘外暖暖照耀的阳光。

想你是冬雪的纷飞,想你是夏蝉的和鸣;想你是春花的艳丽,想你是秋虫的呢喃。

想你是和风细雨,想你是狂涛巨澜;想你是明月清辉,想你是天低云暗。

想你……

想你是清晨的一支清箫,想你是夜晚的一杯香茗;想你是花前的一丝幽怨,想你是月下的一点寂寥;想你是即物而起的一抹闲愁,想你是挥之不去的一缕忧伤。

想你是绣品上的千针万线,丝丝柔情绕指;想你是书卷里的万语千言,字字缠绵缱绻;想你是心海里的千呼万唤,啼泪泣血;想你是眉峰上的万水千山,望眼欲穿!

想你,觉时梦里;想你,醉里醒时;想你,今世来(来自:WWw.zW2.CN 爱作文网)生;想你,天上人间!

想你想你想你……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看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此情深处,无计遏春潮,一任相思如流,思念成殇,于七月雨落的荷塘,泛滥……

宁愿相信我们前世有缘,今生的爱情故事不会再改变;宁愿用这一生等你发现,我一直在你身旁,从未走远……

无意你的世界。

但我相信缘分天成。

篇三:现代文阅读散文

现代文阅读(散文)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

引用、对比。

(三)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四)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七.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八.文段中主人公的判断

原则:必须依据本文的主题。

例如:《七根火柴》——无名战士;《一件小事》——“我”。

散文(包括杂文、通讯、一般记叙文)中的“我”等于作者本人;而小说中的“我”不等于作者本人,而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虚构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

九.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十、文章的结构

1、划分段落、层次:

答题技巧:一是抓文章的线索、表达方式变换、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来划分。二是借助文中过渡句,其中小说还可以按情节的四个环节来划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2、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十一、语言上

1、题型:

(1)词语选用: 方法:A、从程度、范围、感情色彩上比较所给词的词义的不同。 B、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2)文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方法:A、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B、一般是往前找;C、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3)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方法: 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题套路: “X X”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4)运用有修辞赏析语言: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使(能)“??”(套修辞作用)(修辞作用见附1 )

(5)对文章语言的赏析: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加语言特色词语)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见附2语言特色)

品味题目可以从——A 内容上 B 主题上 C 线索 D 设置悬念上等方面上进行品味

示例:1. 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目一语双关,本指什么,实指什么?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附2语言特色 1、朴实自然的语言赏析词库:

(1)、朴实无华(2)、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

(3)、言简意赅,清真雅洁,朴素自然(4)、语言简洁,气势纵横

(5)文字洗练,意境深邃(6)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

(7)、文辞畅达,沉静雅洁(8)、平易省净的语言,运笔飘逸流动,设色素淡而隽永??

2、 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词库:(1)、文笔凝练,刻画传神

(2)、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

(3)、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

(4)、 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

(5)、 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触

(6)、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

(7)、大笔泼墨,尽情挥洒(8)、说理深刻,内容厚重

(9)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10)深婉隐约,耐人寻味

(11)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12)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