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记叙文立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05:30:19 体裁作文
记叙文立意体裁作文

篇一:记叙文立意训练

作文之道,立意为先(自己用)

——中考记叙文的立意训练

(第二实验中学 程军)

教学设想:写作是一项艺术,而不仅仅是技术。写作是需要作者用心去创造的过程,本节课

旨在通过老师的引导点拨,给学生以心灵的启迪,让他们有一种良好的心理储备和思维习惯。通过教与练有机结合,初步掌握多角度审题立意的原则和方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确什么是“立意”, 明白立意于作文的重要性。

2、了解立意应遵循的原则。

3、通过方法指导及相关训练探讨作文多角度审题立意的方法,并运用于今后的写作中。

教学重难点:通过方法指导及相关训练教会学生立意,并且能够有创意的立意是本节课的重

难点。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请大家看图表,这是2008至2011年黄冈中考语文试题的作文部分,大家发现了什么?的确,我们不难发现,从题目形式看,命题、 半命题、 材料作文成为这四年的主流;而从文体要求看,记叙文、议论文是必写的。2012黄冈中考语文科目考试说明中也强调了今年依然主要考查学生写作记叙文、议论文的能力。大家都知道,作文50分,差不多占了总分的42%,那么要打好语文这一仗,掌握这两种文体的写法就非常重要了。而这节课我们目标是记叙文。

二、突出立意,了解原则

大家觉得一篇好的记叙文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学生回答,老师归纳:①人物形象生动、个性鲜明②事件详略得当、一波三折③有细致生动的描写④语言流畅,富有文采⑤立意新颖深刻)

在这五个基本条件中,立意是写作文、写好作文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我国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王夫之曾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散文),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零乱,毫无组织纪律性)。”就是说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而没有立意的文章就没有灵魂,没有生命。可见立意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所以,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找找有没有方法能帮我们立意、立好意。

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是立意吗?立意,就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里的集中体现,也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中心论点)。说白了,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不过,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立意,也得遵守规矩。请大家看资料:

1、 立意要准确:符合题目或材料的要求

2、 立意要鲜明:是指在文章中的情感指向要明确,该批判的批判,该歌颂的歌颂

3、 立意要健康: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要健康、积极向上

4、 立意要深刻:就是要求我们能透过事物的现象去挖掘其内在的本质,思考出对人生,对

社会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能在一般人认识上再进一步,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一点,并能给人以启示

5、 立意要新颖:新的观念、新的见解、新的思考角度,给人新的启迪、新的联想

(需要强调的是:前三大原则是写一篇文章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原则,而后两大原则可以说是提升作文档次的高级要求)

小结:简单地说, “立意”的原则就是:中心思想准(准确)明(鲜明)康 (健康),更高一级深(深刻)和新(新颖)。

三、探究指导归纳方法

那么,要怎样才能战胜于立意呢?

(一)1、请大家看例一、例二,题目下的立意都严格遵循了准确、鲜明、健康的三大基本原则,大家能否将这些立意进行分类?并说说你的理由。(男生例一、女生例二)

例一:请以“珍惜”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①珍惜大自然②珍惜幸福 ③珍惜粮食

④珍惜感动 ⑤珍惜动物 ⑥珍惜友谊

例二:请以 “感恩”为题写一篇文章 ①感恩父亲 ②感恩母亲 ③感恩试卷 ④感恩对手 ⑤感恩缕缕书香 ⑥感恩苏轼、李白

(归纳:虚的和实的)

2、看来,当我们看到一个作文题目时,要尽量打开思维,就可以从实的和虚的两个不同的角度出发。这就是老师想为大家介绍的第一种方法:横向发散,虚实结合。

3、不过,在使用这种方法时,我们还得注意一个问题,再请问一下大家,如果你是阅卷老师,你更中意哪种立意?为什么?

小结:所以,在使用这种方法时,我们会面临多种选择,但是要得到阅卷老师的亲睐,别忘了前面我们所说的立意要新颖的原则,但同时也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择其善者为自己所用。

4、举个例子,现在春天总算来了,阳光明媚,春风和煦,草木萌发,再放上一天假,大家想干吗?我一定会带我儿子去放风筝,现在若让大家以风筝为题,大家会确立怎样的中心?

5、再请大家欣赏2011山东德州中考的一篇满分作文:

风筝

风筝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与云朵嬉戏,与鸟儿低语。它飞得是这样高,身后那条长长的细线,是谁紧紧抓着它,不离不弃呢?

孩子·风筝

田野中孩子擎着风筝,欢快地向前跑去,风在他身旁吹过,带着他那银铃般清脆的笑声,飘向远方。

母亲在她身后,脸上写满了紧张的表情,大声喊道:“孩子,小心点,别摔倒!”说时迟,那时快,孩子不小心被绊了一跤,摔倒在地,“哇——哇——”大哭,风筝也扎进了土中。母亲飞奔过来,扶起孩子,拭去他的泪珠,抖落掉风筝上的泥土,安慰道:“孩子不哭,妈妈和你一起放。”果然,风筝再次飞上了蓝天,孩子手执细线,母亲握着孩子的手?? 风筝似孩子,细线如母亲,心中的风暴来了,风筝被吹得仄歪,但无论如何,风暴也不能将它吹跑。因为,它的身后有一条长长的细线,紧紧拉着它,细线的名字叫“母亲”。

游子·风筝

月饼的醇香勾起他对家乡切肤的思念,一首《在他乡》已令他泪流满面。

“去放风筝怎样?”同学叫上他,来到广场。风筝在空中悠哉悠哉地飞翔,而他的心早已飞回家乡。夕阳欲颓,人影散乱,不知不觉中,十五的月亮挂在了空中。在皎洁的月光抚摸下,风筝更加恬静。晚风袭来,风筝一挣,细线差点没从他手中脱离。风正向着月亮,而月亮,在家乡的方向。他叹了口气:“哎!风筝,你也想和我回家吗?”

风筝似游子,细线若家乡。无论风筝飞得多远、多高,总有一条细线紧紧相连,细线的名字叫“家乡”。

老人·风筝

老人年逾古稀,独自走在海边,台湾海峡波涛汹涌。

他伫立凝望,缓缓放飞手中的风筝。一阵海风吹来,老人的手未能抓住细线,风筝飞向了高空,仿佛飞向了彼岸的大陆??老人呆呆地望着远去的风筝,眼前恍然浮现出梦中出现多次的家乡的影像,好像看到了母亲在门口守望的身影。“飞吧!飞吧!那里,才是你真正的归宿啊。”他自言自语着,早已老泪纵横。

风筝似台湾,细线像大陆。风筝漂泊的时间再长,年代再久远,也有一条细线紧紧地牵着它,那是它灵魂的归宿。细线的名字,叫“祖国”。

风筝依然在空中飞翔,但它飞得更自信、更稳健。因为它相信,有一条细线永远牵着它,紧紧地,不离不弃??

依据方法一点评:本文的立意不仅遵循了三大基本原则,也遵循了二大高级原则,既写了实

在的风筝,更是将风筝与母爱、思乡之情、爱国之意联系起来,实虚结合,必

然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二)1、刚才我们所说的方法是从横向上打开思维,其实,深刻的立意更多的是在纵向挖掘中得到的。所谓的“纵向挖掘”,就是透过现象探究本质。这时文章的立意,往往不再是回答“是什么”、“有什么”的问题,而是就“为什么”、“怎么办”发表看法。比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一架寻常的紫藤萝,即使是枯而再生,在普通人看来,也不过是自然规律的延伸。但是在作家的慧眼下,这株紫藤萝的荣枯和家国的命运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样的认识,使得本文的主题有了质的飞跃。

2、请大家看例三:以“做客”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立意如下:

A:到农村亲戚家做客,看到生活水平提高,表现改革开放后农民生活的变化。

B:到友人家做客,看到不文明的客人,提倡要做文明客人。

C:到父亲当官的同学家做客,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表现应平等待客。

D:到电视或电台的访谈节目做客,通过心理变化,表现应关注社会,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E:到异国友人家做客,感受到了文化折差异和融合,突出了对中西文化的思考。 你觉得哪种立意更能博得阅卷教师的欢心,为什么?

3、小结:所以我们要找的第二种方法就是:纵向挖掘,深刻取胜。

比如刚才那篇风筝,之所以会成为满分作文,我想就跟小作者能纵向挖掘,从表像的风筝挖掘到深刻的母爱,思乡之情,爱国之情分不开!不仅如此,这三种情感还有某种关联?(层层递进)难道大家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吗?(余光中的《乡愁》)

4、黄冈市2008年的一篇满分作文:“听的感觉,真好”也充分证明了这种方法确实是作文致胜的法宝之一。大家可以欣赏一下,并结合第二种方法点评一下:

听的感觉,真好

听,我们呱呱坠地时就一直在听,听这世间一切奇妙的声音。

我喜欢听旋律优美的音乐,这些音乐总能带给我奇妙的感觉。听《梁祝》,在缠绵的音乐中我能听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美丽爱情以及离别时的无限伤悲;听《夜莺》,在优美婉转的旋

律中我仿佛在空中徜徉,很是奇妙;听《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的人生感叹。听(阳关三叠》,听《高山流水》,听《二泉映月》??

我不只听乐器所奏出的乐,我更热爱这世上的一切天籁,啊!它们是如此的动听! 春天,我听见小草顶破泥土,河流冲破冰封,叶儿冒出新芽,花儿争相开放的声音,这是生命的交响曲,激昂热烈,充满信心。顺着声音、我看到的是万物复苏,一片生机勃勃的美丽。

夏天,我听见风吹树叶,蝉儿鸣叫,小河流淌,大雨磅礴的声音,这是战胜挫折的声音,充满斗志,激昂向上。顺着声音我看到的是草木繁茂、蒸蒸日上的盛景。

秋天,我听见果儿咧开嘴或重重落地或人们爽朗的笑的声音。这是丰收与成功的交响曲,喜气、热烈。顺着声音看到的是五谷丰登,果实累累的壮美。

冬天,我听见雪花飘落,北风呼啸,树枝冻得瑟瑟发抖的声音,这是失败的交响曲,凄凉,萧瑟,充满失意之感。顺着声音看到的是冰封万里、了无生机的凄凉。

听,自然中还有许多声音,叶落归根的声音,星星眨眼的声音??

总之,仔细去聆听,你会发现生活更有意义,你会发现聆听的感觉真好。感觉一切变更有活力,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生命不仅仅需要奋斗,也需要享受,享受生活中的每一种声音,聆听它们产生的不同韵味,体会其中的奥妙,徜徉于听的海洋,我由衷地感叹:“听的感觉,真好!”

依据方法二点评:

(三)1、说到夕阳,大家会用怎么样的一个感叹词?(哎)的确,正如李商隐所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充满无奈之情,而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叶剑英则说“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充满了乐观精神,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同样是说“秋”,一般人印象里往往是一片肃杀凄凉之景,正如曹操所说“秋风”,而刘禹锡却认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让人觉得更胜一筹。

从反面去发现事物新的特点,发他人所未见,表达出全新的思想和观点来,这种立意方法,通常被形象地称作“反弹琵琶”。所以第三种方法就是反弹琵琶,逆向出奇。需要提醒的是,反弹琵琶的立意,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确保正确有理。

2、请大家看例四:请以“勒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大家会写什么呢?(学生讨论)

3、正如大家所想,一般人会对勒痕说“No”,而渴望自由。下面我请大家再来欣赏一篇2011广东深圳中考满分作文

勒痕

漫步在幽静的院落里,夏日的清风徐徐从耳际拂过,碧绿的瓜叶也随之轻轻地跳跃着,隐约露出身下肥嫩水灵的黄瓜。突然间,我惊诧于如此肥硕的瓜果,何以悬于如此纤弱的藤蔓之上,还能如此茁壮地成长?

走近了,我看到了盘结在瓜身上的坚韧的青藤,还有瓜身上一道道被青藤勒出的伤痕。感叹瓜果如此亏待自己的同时,恻隐之心油然而生。我伸手一根根地拨开青藤,当最后一根青藤离开瓜身时,我听到的却是瓜坠地的一声闷响。我愣住了:原来以为青藤是瓜们成长的束缚,却不知它是黄瓜生命的支柱;原本以为那是无知的自虐,却不料那才是对自己的善待。常常反感生活中的种种规矩、原则,以为它们是追求自由的桎梏,是扼杀创造力的元凶。事实上,一旦离开它们,生活真会那么美好吗?恐怕不尽然。如果如此,我们很容易从放松滑向放纵,最初的欣喜将会被随岁月而渐次累积的茫然而取代。徘徊于人生的岔路口时,我们仍然会希望找回曾经的那些规矩和原则。如此扭曲自已的人生,难道是对自己的善待吗?瓜果尚且知道为了成长宁愿被青藤勒住,我们这些自命有超群智慧的人类又该如何呢?我想,善待自己不是简单地抛却原则,而应适当地坚持原则,寻找一些有助于自身成长的“青

藤”。这些“青藤”能让我们在面临种种不良的诱惑时,及时地悬崖勒马;能让我们在风雨飘摇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能让我们在茫然无措时,拥有强大的精神后盾??这些“青藤”,可以是你的处世原则,可以是你生活中的道德准则,也可以是你不懈追求的理想。当然,被“青藤”勒住,难免会感到伤痛,有时甚至会留下永不磨灭的伤痕,但为了成长,付出这些代价又有何妨呢?毕竟善待自己不是追求一时的轻松,而是为了得到永远的快乐。

我走向瓜藤边,从松软的泥土上拾起那依旧水灵却失去生命光泽的黄瓜,不觉间竟有些为自己的顿悟而欣喜。

善待自己,就让自己勒着青藤成长,那道道被勒出的伤痕绝不是你晦暗的痛苦记录,而是你光辉的青春舞步。

大家发现在这篇文章中,这位小作者又表达了怎么样的主题?(注意画线句子)

4、本文中,作者却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了“善待自己,就让自己勒着青藤成长”的看法,令人耳目一新,特别是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更是发人深思。也正是这样,博得了阅卷老师的青睐。

5、小结:现在,我们通过大(来自:WwW.ZW2.CN 爱作文 网)量的材料发现了三种可以帮助我们立意立好意的方法,请大家回顾一下。。。。。。而在使用方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与五大原则紧密结合。

四、实战演练,巩固方法

1、为了加强印象,下面请大家遵循立意原则,并运用上面所说的三种方法给例五立意。 请看例五:以“台阶”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小结:一篇文章并不是要同时遵循所有的原则,也不是所有的方法都要在一篇文章中体现,但一篇文章最少要遵循前三大原则,立意的方法也可以超过一种。

五、评价总结

作文是中考的重头戏,要想有好的立意除了坚持“准确、鲜明、健康、深刻、新颖”的原则,运用正确的方法外,平时仔细观察、用心感悟体会生活点滴也非常关键。最后,祝所有同学中考勇夺高分。谢谢!

六、课后练笔

母亲的一声呼唤,荡漾着爱的涟漪;朋友的一声呼唤,打开了紧闭的心扉。地球呼唤我们警醒,时代呼唤我们前行。呼唤是提醒,是关注,是引领。呼唤来自思考,呼唤源于真情。呼唤责任,呼唤坚强,呼唤燕子归来,呼唤童心未泯??生活中,多少美好的感情,凝聚成一声呼唤,又有多少遗憾期待着一声呼唤。我们经常感受到对方的呼唤,也曾由衷地发出过呼唤。

请以“呼唤”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作文之道,立意为先”学案

——中考记叙文的立意训练

(第二实验中学 程军)

一、真题回顾,明确考点

篇二:记叙文的立意

记叙文的立意

立意即中心,是一篇文章的魂,确定中心思想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先看一篇学生习作

味 道

东台市三仓中学高二(15) 吴燕

周末,对我们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学校规定只有在每个周末家长才能探望学生。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十分钟,在我们看来却显得尤为特别。

盼望着,铃声终于响了,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冲出教室,奔向久等的父母,转眼间教室里只剩下了孤独的桌椅。走到楼下大厅,只见父母亲们目不转睛地盯着楼梯口,微笑中掺杂着一丝的焦虑,厅内人越聚越多,大包小包有地上放的、有手中拎的,好不容易才穿过这道紧密的“防线”。回头看,此中凝聚了多少父母的心血啊!

和几个同学说笑着,不经意间就到了食堂外。忽然耳边传来了一个亲切而熟悉的声音,可一时却无法想起,正当我四周寻视之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我的面前,我惊讶地叫了一声:“妈!”便赶忙接过她手中的包,无意间被妈的一根包着布的手指吸引住了,我不禁一振,可平时好奇的我比时此刻却说不出话来,不知怎样开口才好。边往宿舍走听妈说才知道,原来今天早晨八点多才听别人说可以来学校,便忙着去买菜做好带过来,由于着急不小心把的指切破了,说到这我内心不禁一阵酸涩,真想对妈说:“您辛苦了!”良久,最终没说出口。 在和妈去宿舍的路上,那条路平时走得特别轻松,可现在每步都显得那么艰难,好不容易才到了宿舍,妈仔细端出为我准备的饭菜,闻到香气四溢的饭菜,饿急了的我赶紧拿起筷子伸了过去,妈坐在旁边看着我,其实我知道妈现在一定也饿了,可即使我叫她吃,她也不可能吃的,因为这是一位永远把女儿放在第一位的伟大而又不平凡的母亲,正当我吃着这香喷的饭菜时,母亲那受伤的手指又深入了我的心灵,我愣住了,嘴里的东西像千斤巨石压得我动弹不得——我是在吃母亲用血指为我洗过的东西啊,心底的苦涩已使我无法咽下这样的饭菜,因为我尝了血腥的味道。

虽然只是半个小时的时间,可我感受到的却是无法用时间衡量的伟大无私的爱,看着母亲那渐渐远离的身影,心中充满着无限的感慨,我怎么忍心辜负这颗热忱而无私的心呢?妈虽然已出了校门,可她的身影却还久久地留在我的脑海中无法散去。

爱是无价的,我时刻提醒自己千万别辜负了母亲那金子般的心。

这是一篇写母爱的习作,小作者着力诠释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无疑习作对“味道”这一标准的规规定性拿捏到位,点明中心和升华立题亦有板有眼,但是,如果我们和2008上海高考优秀作文《他们》或与《读者》(原创版)2008第4期《我也是偶然当上了你爸》相对比,我们很容易看到立意上的差距:

上海高考优秀作文《他们》写的是父爱,这篇作文设置了特定的环境---父亲们送子女高考,立意有了厚度,描写的泛指对象---普普通通的淹没在人群的父亲们,立意有了广度;突出了心灵世界——坐在考场中做子女的“我们”的内心活动,立意有了深度。

《我也是偶然当了你爸》一文描写了平凡的父亲,以致于“我”小时候写了一篇作文历数父亲的平常,遭父亲的责罚,父亲将作文保存好并在后面附上自己的话,“我也是偶然当上你爸,我们都在努力,争取让你当爸时能实现子女的愿望”。请入心体味这文章的结尾,这是怎样的一种震撼啊:

一个人成为另一个人的父亲,是那样偶然,但他的一生因此改变,他甘心情愿的铺在地上,垫上你愿望的脚尖。

作者从父亲特别钟爱的小盒子入题,引出小时候对父亲无法像其他父亲满足子女愿望的抱怨,揭开父亲内心深处的情感秘密,由此生发对天下至爱的感叹,立意深厚,感人肺腑。 因此,我们该来重视记叙文立意的“三度”了, 打通读写,与文本对话,

加大立意的厚度;关注身边,与生活对话,拓宽思维的广度;多向思维,与自己对话,挖掘认知的深度。

一 打通读写,与文本对话,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我们阅读文本,包括教材,名著、时文,甚至每次练习时所用的文本材料,都是我们写作时立意的模板与范例。积极主动的与文本交流,即时写下阅读感悟,有目的积累文本立意,适度与我们生活生发勾联,不断丰富语文素养,逐步加大记叙文的写作立意厚度。 与文本对话,立于精神高地,提升思想的境界。仅以苏教版必修一青春专题为例,读《沁园春·长沙》,顿悟有志青年的抱负与豪情,出离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思想误区;读《我的四季》感受完美人生的耕耘与艰辛,突破怕苦享乐恣意青春的认知藩篱;读《十八岁及其它》触摸亲人长者的心灵深处,消除与父母与老师的情感隔膜;读《人生五样》,理解矢志追求者的执着和专注,粘合想和做、思与行的断层。这样,我们才能丰厚思想文化底蕴,保证立意的“真”,建立在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的立意,才能被人认同,理解,欣赏和接受。 与文本对话,尝试归纳比较,放大审美的“视”界,无论标题活题还是新材料的记叙文,都会与阅读发生立意上的直接或间接的某种关联。《怀想天空》(08高考作文)之于必修二专题四“我们头顶上的灿灿星空”,《递一支拐枝》立于必修二专题一《精神的支柱》,只要我们注重平时阅读的梳理与归总,就可以多层次立体的发散思维,求得记叙文立意的灿烂星空。

比如立意于抒写至纯至美的人性。对相濡以沫的人间温情的沤歌,《最后一片常春藤叶》开启了江苏考生对奶奶爷爷“呼应”的好奇;对底层劳动者纯朴天生的礼赞,《老王》引发了上海考生对都市拾荒者的真情表。浩如烟海的中外文学经典,巧取一瓢饮,足以醉倒读者征服评委。

与文本对话,观照生活点滴,拉宽观察的眼界。有了丰富的情感积淀和理性思考,不再或较少埋怨生活,荡涤思想深处少年的偏激,宽容平和的看待生活,才能透视到生活中美的存在。师长的唠叨或怒斥,也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花草树木的枯荣,也是一种本真的生存状态:世界很大,也很精彩。

作文题目:请以“其实很简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江苏省南京市)

通过对文题“作拓展,添成分”的分析,理出生活中什么其实很简单,为什么说它其实很简单,立足点是用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它的简单,最后再谈谈自己的感悟。联系我们自己的阅读积累,于是,我们有了以下的立意路线:

1、感恩其实很简单,对亲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表示对他们的关爱,这就是感恩。比如:为亲人端茶、送饭、嘘寒问暖用来回报亲人,表示对他们的关爱。

2、幸福其实很简单,幸福就是带着满足的心生活,就是能够谅解别人,就是能够理解别人,你读懂了,你用心体会了,你就会觉得幸福其实很简单。

3、快乐其实很简单,原谅自己或别人有可原谅的过错, 不要一味地内疚后悔或漫骂责怪,让你的心情轻松起来。

二.关注身边,与生活对话,着力培养体悟能力

一滴水,足以折射太阳的光辉,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的是发现诗意的眼睛。一个怨天尤人者,怎样能有“诗意的生活”,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如何“怀想天空”,缺少对生活的体悟,真的就“行走在消逝中”了,积极与生活对话,迸发思想火花,刻画生活的印痕,磨励思想,陶冶情操,让记叙文的立意成为我们成长的催化剂。

1.与生活对话,寻找自身独特经历与情感体验的敏感处。

立意贵新贵奇,我们自己某一次与众不同心路历程,或许就能成为作文立意的亮点,你尽可以责疑那位高考之前在烈日下割麦考生的经历的真实性,但你不能否认他一定曾有过

类似体验,哪怕他曾在烈日下于田间走过,也可能会触发他立意的实感。

请与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情感历程对话,每日或每周反顾思考当日或本周你认为最有价值最有内蕴的事件,课内课间,教室宿舍,在校假期,居家外出,访友踏青??总会有某个人,某处景,某件事,轻轻拨动着你的心弦,流淌出美妙的音符,成为与某次作文审题相切的生活味浓郁的立意。

《必须跨过这道坎》(2007年湖南卷)一考生抓住自己竞选遭淘汰这一敏感点,失败后沮丧落寞的“我”在雨中徘徊,发现雨中的雕塑,雕的是两个老人在下棋,在雨中依然如故,一样的恬静自得,由此生发出人生感悟,豁达超然的平静的看待人生风雨,立意深刻,表达精致。

不论是谁,我们都是生活里的“这一个”,我们都是生命舞台上的无可替换的主角,只有将记叙的立意植根在厚实生活的基础上,才会打开记叙问写作的新局面。

2.与生活对话,寻找平常琐事与人生哲理的胶着点。

很多时候,我们立意的落脚点都在平常处,但是,有广度的观察体悟,才使我们的立意不落窠臼,亮出不同凡响的立意,于无声处惊雷,在浪尖上舞蹈。

拥有阳光

一度我总觉得生活是一张黑色的巨网,轻而易举便把我束缚在其中,然后,我便陷在无边的黑暗中。茫然,孤独,无助,袭卷心头。我迷失了生活的方向,不知道哪里才是属于我的天地。浑浑噩噩,似水的流年便默无声息地从我的指缝中滑落,隐隐约约中,我却分明听到了夜的叹息。

第一次注意到她,是某次课间,她转过头来同后边的同学讲话的时候,她的眼神与我相对的那一刹那,她露出了笑脸,而就在那一刻,我的鼻子有点发酸,她的笑容直抵我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感觉那样的温暖,周围的空气里弥漫着阳光的味道,我想:那些阳光就是来自她的笑脸吧。

也许是上天注定了缘份,老师把她调到了我的身边,就这样,大咧咧的她闯入了我的世界,于是,我的左手旁边多了她的右手,她用右手牵起我的左手,一起冲水,一起吃饭,一起学习??

与她在一起,我才猛然发现自己过去是如此奢侈地挥霍着宝贵的光阴,蓦然回首,身后是一片黑暗,我心里一阵苦涩,而面对前面的路,感觉那样渺茫不知所措,她似乎看懂了我的心,紧紧握住我的手告诉我做勇敢的女孩。看着她真挚的笑容,我又闻到了周边浓浓阳光的味道,她的手心里传递出来的力量使我觉得前方豁然开朗,我重新获得对未来的信心。 初春一次体育课,老师让我们自由活动时,她立即拉住我跑到草坪上,指着那片翠滴滴的草地上让我快看,由于我的眼睛近视太深,除了绿草,我并未看到其他什么,便无辜地看着她,她拉住我蹲下身来,我这才惊奇的发现居然有那么多紫色的小花绚烂地开放在草丛里,像一张张微笑的脸蛋。

回来的时候,她贴着我的耳朵,悄悄说:“刚刚我在你的脸上可是看到了阳光哦。”我莫名地盯着她诡异地眼睛。她笑道:因为我看见了你笑耶。我想了想,然后认真地告诉她:那些阳光是你传递给我的,四目相对,我们看着彼此会心地笑了。

有了她的陪伴,我的世界不再是一片混沌。相反,它变得色彩斑谰,我渐渐发现生活是这般的美好。

我也相信,即使生活中有一千个让我哭泣的理由,我也一定可以找到那第一千零一个微笑,我的脸上是可以洒满阳光的。

还原生活,演绎生活,再高于生活,即使入题不够迅速,点题尚乏于工巧,但是,拥有着阳光,将乐观的面对生活,尽情享受生活所赐,面向未来,珍惜拥有能说得形象可感,

读着读着,恐怕你也会觉得脸上的温度,继而珍惜你平凡生活的一切,因为,你拥有了和拥有着。

一次体育课闲躺草地上的感受,尚可以如此惊心动魄,回味无穷,可以想见,丰富多彩的生活,就是我们写作的不竭源泉,此刻,一首儿歌从你耳际飘过:幸福在哪里,朋友啊告诉你,就在明媚的阳光下,她就在夜色里??是不是可以允许我作个改动:立意,就在平常生活里!

3.与生活对话,寻找普通生活与时事热点的接合部

2008极不平常的一年,两会,奥运,两岸交往的开温,中日关系的冰释,喜讯连连不断;雪灾、藏独、反华、地震,坏事频频而至。“文章合为时而著”,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对时事热点不可能无动于衷,形诸笔端,诉诸文字,赞美或抨击,自然无可厚非。然而,记叙文立意的特殊性,是我们无法绕开的:(1)怎样小中见大:江苏高考满分卷《好奇心》(关于香蕉皮)就是对国家文明办“迎奥运树新风”口号的极好诠释,一个残疾的青年人,付出比常人更艰难的劳力,做出了健全人都不愿做的,于是好奇转化为自责与自省。切题也切中生活,切中热点的脉博。(2)怎样集中表现,规避主旨的游离:将重大时事放在日常生活中的小角度中表现时,很容易出现主旨杂乱的现象。首先是立意的明确指向性,即大背景之下的平常生活中的人与事,其次是人与事上所体现出的时事热点中的某一面,不求面面俱到。(3)怎样处理好隐与显,有时时候,我们似乎只需一个时间地点的暗示或只是一点主旨上勾联。 再举个例子来说,作文“愧疚”的立意,我们可以抓住汶川大地震中的一个画面——废墟中罹难小学手里紧握的笔,联系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就如果例文(一)《味道》中母亲探望子女,将母亲慌乱中切破手指的原因,归因于电视中的上过画面,于是这成为立意厚而广的由头——生命的滋味,(疼痛感从来是属于活着的人),进而意识到幸福滋味(“我”还有机会享受平常的幸福或者创造更多人的幸福),再深化一点笔就是生命的火炬(也就是生命在我手里的延续)。

当然,立意上的求新,绝不能理解成黄河之水天上来式的漫无发端,也不能理解为痴人说梦般的无由玄想,更不能是万箭齐发的打那儿指哪儿。集中并力,破其一端,引源头生活之水,灌开作文之花。

譬如“递上一枝拐杖”的立意,我们可以抒写亲情:好想为您递上一枝拐杖,支撑起您,曾经硬朗似铁的腰杆,所有的豪情岁月,航行在您承诺的永远。好想为您送上一米阳光,温暖您饱经沧桑的笑脸,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让所有的蹉跎冬眠。可以关注身边的弱势群体:为饥饿的小鸟喂上一撮粟米,给干渴的花朵浇上一勺甘霖,为艰难的跋涉者送上一根拐杖,给流泪的眼睛递上一方毛巾,给他人创造一份惊喜,为社会送去一缕温馨。可以思考人生不可或缺的道德:这根手杖可不一般,孔夫子拄着它创立了儒家,这根手杖叫做道德。递一根拐杖吧,让中华民族的下一代走起来!递一根拐杖吧,让中华民族的现一代跑起来!递一根拐杖吧,让中华民族在不久的将来飞起来!

接轨生活,记叙文立意的范围将无限扩张。

三.多向思维,与自己对话,有效提高思辨能力。

细究立意过程,总是要经历一个审题这样的过程,审题明晰规定动作之后的繁芜混乱的粥样状态——去粗提纯,沉淀澄清之后的暂时明晰——动笔之前的犹豫取舍,左顾右盼的暂时迷乱——下定决心朝着既定方向迈进的决然行动,这样的过程,其实就是立意阶段与自己对话的过程,有时会退而前移回归到审题,有时可以跨越发展到选材。

与自己对话,实际也是立意求深的过程,见人之所见,发之所未发,想人之未想,释人之不能释,阐人之所未透,挖掘生活的本质,使立意切题在而又与众不同,方能使作文脱颖而出,这需要习作者以独特的角度描写事物的特征和规律,注意透过生活的表层现象,抓住本质,发现其蕴含的真谛,也需要勇于探索和创新,敢与领异标新,做到“人所易言,我

寡言之,人之难言,我所言之”。

1.转换视角,独出心裁。

作文的立意选取了一个新鲜的角度,很能获得读者或评卷老师的青睐,06年高考作文《将微笑进行到底》小作者假托父亲给孩子写信诠释“凤头猪肚豹尾”这一话题,其角度既似若干年后自己给孩子的信,又像自己的父亲对待自己心理,还像自己对父亲的某种期望,其立意却直指家庭教育的痼疾。“我”撕碎试卷砸在“你”脸上,“你”眼里噙着泪水,“我”背过身去不让“你”看到自己的的脸;“我”为你选择高校志愿并鼓励,可“你”沉默了;“我”自责自己给“你”的行囊装得太多,“我”呼告要用微笑迎接“你”痛惫眼神。这种巧妙的视角转换,开展了立意的深度,视觉冲击力相当明显。

又如年轻人给老年人让座很普通,立意为尊老,而一老年人只因为喜欢爱读书娃给年轻人让座,主题则向前掘进了一层,那是长辈对晚辈的呵护,也是对知识对人才的尊重。

以“腹有诗书”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腹有诗书气自华”是我们经常绕在嘴边的一句话。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送董传留别》一诗中的第二句,而作文题就化自该诗。从诗歌的具体语境来看,“腹有诗书”更强调学习(阅读、生活、经历等)对人的气度、精神风貌的巨大影响,换句话说,就是学识对人潜移默化的作用。腹有诗书”可能是指一种理想化的生命状态,而人类对这样一种“生命形态”又是渴望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思考的镜头拉长,焦点定在“理想”的方位,从这一点出发,安排旅程。①腹有诗书对人的作用。从对人的生活、学习等方面切入,题旨可以顺出,可以逆出,也可侧出,然后多个层面展开。论证过程中讲究点技巧,深入论证,进而得出结论。结论要深化,如完善人格,促进成长等等。②人对“腹有诗书”的衷情。可侧重对追求过程艰辛的描述,展示永不放弃的人性魅力;也可是追求过程中的思考,得出新的见解。对“腹有诗书”的多样性解读入手。难道“腹有诗书”只能指学识对人的作用吗?仔细想来,生活、经历和劳动等也都是“腹有诗书”的另一种展示形式。让思维在“腹有诗书”的边缘上游走,开拓它新的注解,也不失为该文题写作的绝佳设计。

2.瞬间开华,提炼主旨。

挖掘事实本身具有的现实意义,通过想象联想了引申出对生活本身的思考与感悟,发人无我有;着眼材料所具体的象征意义,善于由此及彼的相关推论,发人有我优;立足人文的哲思情怀上的拓展,善于“凝神观照”,也工于个性思考;由点及面,联系结合生活,立体式的展示思维成果。这些方法在具体立意中可灵活应用。

谨防直指作文字数要求的写作,是我们的思维直指800字时,就会使我们的思维失去了基点——立意,无论如何,写作中一定要有清晰明确的立意,不论怎样命题方式的记叙文写作,写作中少一把火而写成夹生饭的观象,在考场作文中屡见不鲜,令人扼腕叹惜,瞬间升华在读者目及的范围,无疑是记叙文立意升格的有效抓手。这种升华值得我们借鉴。 几天以后,我在余璞的《絮藤罗瀑布》中读到一段话:“人和花都是不幸的,任生命永无止境”我忽然有了一股冲动,想看看被我压坏的玖瑰,长得怎样,来到花坛,我不禁惊呆了,一朵朵小花怒放着,似乎正释放着生命的能量,我一下子明白了——

人不是生来就破征服的,我们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征服。

有感性的生活的底蕴,也有理性的思辨的指向,记叙文的立意才能不同凡响。

3。彰显个性,秀出自我。

记叙文的立意的一般指向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内指的对人性的讴歌或剖析,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对外向的对生命的思考对未来的展望,写作者既要有意识的涉猎,以拓展立意的空间,也要善于发现,培植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优势,和极占有某一方面的材料,以便于亮出立意的个性彰显自我的风采。

篇三:记叙文的审题与立意

记叙文的审题与立意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记叙文的审题与立意

(一)审题:

【要义点拨】

审题是作文极其重要、极其关键的一步,这一步的好坏,将决定全篇文章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决定构思能否按正确的方向展开。审题的关键在于完整地理解题意,要看到题对文既有限制的一面,又有不加限制的一面。用一个比喻来形容,可以叫做“戴着镣铐跳舞”。有限制,不是坏事而是好事,可以用来规范立意和选材的大致范围,从而激活我们的写作动机和愿望,并迅速进入构思状态;不加限制,则又给我们以独出心裁,自由发挥的广阔空间,为丰富文章内容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两个方面考虑得周密、细致,就不至于出现思路闭塞和文不对题的现象。

【方法点津】

审题时应注意的主要点有:

1、审清题目的要求及限制范围。

作文题在“要求”一项内对文体、字数、表达方式等,都会作出明确的规定,必须把“要求”这项内容搞清楚,并且在行文中要切实遵照执行。认真细致地阅读试题所包括的所有文字,并在重点处用点或线标明(试题不等于作文题目,还包括材料、导语、要求、注意事项等)。对试题的文字进行逐字逐句分析,弄清:(1)文体;(2)选材范围;(3)作文表达的角度;(4)文章的重点;(5)表达方式;(6)字数。仔细看看是否有其他方面的具体要求,如:题目的位置等。

对于某些特殊性要求,如“文中不可出现真实校名和姓名”等,也不可马虎大意。

2、把握题目的含义。

有些题目的含义比较丰富,如《网》、《明天》,它们绝不仅仅是现实意义上的“网”和“明天”,只有细细琢磨出它们的比喻义、象征义,才能准确地把握题目的含义。审清题目含义必须紧扣题眼(题目中透露出的重点的、有寓意的字眼),把握住题目中关键性的有效信息。如《我为_________而陶醉》、《老师,让我悄悄地告诉您》,其中“陶醉”、“悄悄地”便是必须把握住的有效信息。只有把握了题目含义,才能抓住文章应该突出的重点,才能避免在行文中步入误区。

3、辨明文体。

在审题过程中,要培养自己强烈的文体感。尽管有些作文题目在“要求”一项里注明“文体不限”,但可以写成多种文体的题目是比较少的,这就要求仔细分析题目,看看此题

目究竟适于写哪一种文体。对于某些可以写成多种文体的题目(比如话题作文),则应该选择自己最拿手的文体形式来承载文意。题目中明确涉及记叙文六要素的,以写记叙文为宜;题目中出现“议??”、“论??”、“谈??”、“说??”等字眼时,需要你写成表明观点的议论文。应试作文中要求写说明文的不是太多,若题目要求介绍某某制作方法、过程,或者介绍某某的性质特点,那么无疑是要求你写成说明文了。

4、要善于从限制中发现“自由的空间”。如“难忘的教诲”这个题目,虽限定写教诲,但并未限定写哪一个人对你的教诲,你甚至可以写一件事对你无言的教诲。而“难忘”一词的限制,反而可以启发你注意选材的严格与主题开掘的深度。

5、要认真对待多重限制条件。限制条件有两个以上,就要仔细分析。如“我的第一次野外生活”,它要求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并且是野外生活的经历,还要求是第一次的经历。如果注意了这样一些限制,就不会出错了。

6、要把握题面上的重心,作细致而深入的思考,努力探究它的含义。像“我更喜欢这一幅漫画”这样的作文题目。命题者的意图是要让大家对所给的漫画加以比较、评论,从欣赏的角度说出自己喜欢其中一幅漫画的感受和理由。如果仅仅根据某一幅漫画的寓意提炼观点加以议论,就偏离了中心。本题的重心就在于一个“更”字。

此外,如果遇到材料作文(含“话题作文”)之类的题型,则应仔细审视材料,反复研究命题意图,万万不可草率动笔。

(二)立意:

【要义点拨】

有人说,立意居一篇文章之要津。要津,即是指关键的地方。唐代诗人杜牧认为:“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答庄充书》)。评价文章可以有许多尺度,但决定文章质量高低、影响好坏的,主要是立意。好的立意,能给文章以灵魂,使文章活起来,从而富有感人的魅力。

立意讲究的是新颖和深刻。老生常谈,人云亦云,就会使读者生厌。“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就会给人以教益。能从现象看到本质,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思想就会深刻。同时,立意要一以贯之,防止节外生枝蔓延开去;要和情结合起来,使文意更加鲜明。

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所以,也有人说:“千古文章意为高。”足见一篇文章的立意的重要性。学生在写作文时,对于文章的立意,往往一带而过,不作深入思考,或者是思考难以深入。这样造成的结果是文疏意浅,对于文章立意所要求的“正确、鲜明、新颖”的标准而言,“正确”是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的,但是,“鲜明”和“新颖”就很难达到了,这使许多学生的作文流于表面、简单和平庸,很难在考试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此外,由于立意不够深入丰富,文思不畅,文章的整体表达也会受到影响。许多学生在写作文时,总感觉到“没话说”,需要“凑字数”,这固然和平时的积累有关,但是文章的思路打不开,言大意小、言多意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方法点津】

1、方向要正确

所谓正确,就是立意要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要健康、积极向上。立意正确是写好作文的基本要求,也是评价文章的重要标准。一般来说,我们的立意要与我们目前国家社会倡导的公德相一致,要与当前的时代精神相一致。如: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提倡以人为本、爱国、诚信、环境保护、无私奉献等等。决不能表现一些厌世消极的思想,或者是为那些腐败分子、迷信分子歌功颂德。

2、情感要鲜明

情感的鲜明是指在文章中的情感指向要明确,该批判的批判,该歌颂的歌颂,并且在你的语言中要饱含感情。最好不要出现那些让读者想不透的模棱两可的情感倾向。这不仅仅会减弱对主题的表现,也会伤害到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也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感情的鲜明最忌的是故作姿态,夸大其辞,没有分寸。所以说,我们的感情表达要真实可信才会感人,才会打动人。

3、思考要深刻

深刻的思考就是要求我们能透过事物的现象去挖掘其内在的本质,思考出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能在一般人的认识上再进一步,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一点,并能给人以启示。思考的深刻需要我们对眼前的事物作仔细深入的思考,找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并能用文章的语言表达出来。

深入的思考也不能随意引申,更不能无原则地提高和升华。它必须结合生活实际,要具体、真实、可靠。对于记叙文的深刻更多的是关于人生社会的启示与感悟。

毋庸置疑,全面、准确、深入地捕捉题目信息,深刻、鲜明、新颖地确立文章主旨,这是优秀考场作文的基础。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审题立意的成功便是作文成功的一半。

【范文分析】

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

例如:

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康德)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

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

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医学专家)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

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800字。

提示:

要提升立意,就必须进行追问:为什么要生无所息,或者是为什么要生有所息。用康德的话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就是,生无所息的目的是为了追求人生中的快乐和幸福——这样就可以转移话题了,比如什么是幸福,工作着就是幸福着,追求着就是幸福着;比如因为心中有梦,人必须去追梦等等;再比如“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等等。

对于为什么要生有所息,则可以回答,一个人不停止的奔走往往只是奔走,而疏远了心灵,一个人有时候要放慢前行的脚步,要停下来静静地回归心灵,思索自己的精神家园在何方。走是为了向前,停是为了更好的向前。这样,话题就可以转移成熟悉的“快与慢”的话题了,快是一种速度,慢却是一种境界等等。或者是转换成“守望”,在奔走过程中,要学会守望,守望的是幸福,守望的是梦想。

老屋的女人

老屋不老,只因其外形而称其为老,八十四个春秋不仅使得她白发苍苍,也在她的心头刻上了历史的沧桑。

女人老了,开始自责自己再也不能劳动,自己成了累赘,可女人似乎忘了,就是在这老屋里,她曾养育了多少儿女。

在这老屋里,曾有五个小儿女呱呱坠地。而这几个小生命都是在女人的爱抚下成长的。那时的女人很忙,奔前跑后,可她不知疲倦,她快乐于这种工作。

儿女长大了,外出了,成家了,房子空了,女人也老了,女人认为自己不中用了,直到小儿子把这两个宝贝孩子送到老屋。

老屋又热闹了,孙子孙女的欢声笑语一度填满了老屋的空虚,也年轻了女人的心。可是,在女人疲倦之前,孙子孙女又要外出求学了。女人虽然舍不得,可还是乐呵呵地将要用的瓶瓶罐罐装进孩子的包里。之后,女人有些落寞了。

也许是岁月作弄人,也许命运根本就是这样,离去的孩子带走了老人的欢欣,寂寞的心灵开始像孩子一样期盼着被关爱,女人终于开始承认自己老了,她的心只有在孩子回家看望时才会苏醒。

老屋要拆迁,可女人不准,她说要它陪伴走完一生,她不接受儿女的请求,她不离开老屋,因为老屋曾陪伴她走过大半辈子。

可后来,女人同意搬家了,原因是孙女的话。

女人一直都在埋怨自己一辈子毫无功绩,除了拉扯大几个孩子,其余的都不沾边。可孙女却说: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作用。女人的一生都在为孩子奔波,这是女人的功绩,这是她的价值,女人做到了。一生的忙碌让自己的孩子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她的梦想达到了,现在是她安享晚年的时候了。

也许我的故事还没有讲完,老屋并没有拆,女人则有儿女相伴。女人是我的奶奶,这个劳碌一生的人现在可以安详地欢度晚年了。她总是对我说:“人活一次不容易,要不断努力拼搏自己的理想,适当的休息也只是为了更好的努力。”

别让心跳乱了节奏,而让生活变得不自由,愿所有人努力生活,一起去解开萦绕心头的寂寞。有始有终奋斗拼搏,准备就绪进入下一个世纪。

生无所息,创造生活;生有所息,只为更好地生活。我会努力,实现老屋里那个女人的梦。

点评:这是2006年浙江高考优秀作文。考场作文总以议论文为多,而作者以记叙性文字来叙述“生有所息”与“生无所息”,自然会给阅卷者些许新意。

作者以老成的文笔铺开生活中的一段普通故事,故事中“老屋”与“女人”很明确地被作者提炼为“生有所息”与“生无所息”观点表述的双重意象。“老屋”的空虚与热闹映衬着“女人”生活中的“息”与“不息”。作者在最后用议论性的语言点出了所要表达的观点:用不息的生命努力创造生活,用适当的休息去创造更好的生活。

全文展现了作者敏捷的才思和极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叙述引出议论,故事切合主题,结尾点出中心,没有一般考场记叙文常有的故事叙述偏题的弊病,是一篇优秀的一类文。美中不足的是,文章结尾议论稍显生硬,倒数第二段甚至看不出与全文有非常紧密的逻辑联系,议论也比较落入俗套。

【训练点击】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肩而过?你怎么接小贩手中找过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

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

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变成半命题作文,然后再补充完整,范围和立意就可以确定了。比如“透过举手投足思考”、“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等。这就要求同学们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观察到生活中举手投足之间的细微之处;不仅是观察,更要思考,思考举手投足之间蕴涵的精神内涵,要向生活的深处展开思考,做到感性和理性的结合,要求同学们不仅要会叙述,更要会议论,进行理性的思辨和分析。作文中的三个“如何对待”给我们的思考方向以很好的启示。

要想写好这篇文章,需要从材料出发,充分调动生活积累,回忆曾让我们感动的人和事,力求从中选取内蕴丰富,值得我们咀嚼、玩味的材料,“放大”细节,把它们组织到文章中来。

【范文分析】

举手投足之间

外公弥留之际,外婆整夜地陪他低声聊天,或者看着他,仿佛时间也静止了。小时候,我爱去外公家。外公知道好多趣事,外婆的厨艺精湛。每每听外公眉飞色舞地讲完一段,爷孙俩都饿了。于是外公蹑手蹑脚钻进厨房,趁外婆没在,夹几片刚炸好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