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优秀作文 > 教育资讯

情与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22:20:21 优秀作文
情与理优秀作文

篇一:情与理

情与理的讨论

于情于理。事物的复杂,有时候超出人的想象。情与理,似乎是一阵迷雾,理也理不清。也根本无法理清。或许是对立,或许还可以融会贯通来理解。没有人会为此作书立传。但是我们可以讨论一下。

情是什么?人的标志。区别于茹毛饮血的野兽。浑身长毛的四足动物。以及无情无欲的万物。我们无法想象一个人没有思想,那就与尘土散石没有区别了。没有情,也与枯草朽木是没有区别的。七情六欲,贪嗔痴恨,是人的基本情感,无法逃避。虽然世间没有绝对的事物。淡雅超脱的世外高人也是有的。虽然不是很多。寥寥几个。然而即使是尊为师表的孔圣人,也是食人间烟火的。他最后也只能无奈的说:食色性也。色者,与情,脱离

不了干系。虽说没有绝对的事物。万事万物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可是没几个人能超脱情欲掺杂的尘世。皓月当空,月亮倒是清澈,晚上静悄悄盯着无知的世人,一直沉默寡言。似乎在宣誓一个真理:真理,只不过是抬头看见的一瞬间的月光罢了。

理,顾名思义,道理。也指公理。人们打交道时,常说要讲道理。可是这东西没有什么统一的解释和定论。纠纷中用到理,没理无法占上风。运算中要算法,要严谨。算法也是理。虽说只是固定的程式。理是庄严的,也是死板的。在中国的历史上,无疑也产生了许多理学家。他们假借孔孟之学,包装理学。文学家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实际上只是遏制甚至消灭假借孔孟之学,包装理学。文学家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实际上只是遏制甚至消灭人正当的私欲和情欲。所以情与理在这里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对于理,有很多说法。有人认为其是绝对精神。也有人认同理学是崇高的学说。然而真理。大概只如周敦颐爱莲说的句子: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如同飘渺的月光一般不可捉摸。真理或许是空中的楼阁。抑或许是池中的月亮。

有情不一定有理,有理不一定有情。至于他们的关系,无人能说清。抽象力很重要,但是不一定思考得出。至于何人能下一个准确的解释,我们也只有期盼未来了。

 

 高二:小提琴的悲伤

篇二:情与理


  常常听到长辈们说:“中国是个人情大国,走到哪儿都得或多或少地讲点人情。”

  诚然,中国经历了漫长的“人治”时代,重人情轻道理的观念根深蒂固。也许正因为这样,重人情千百年来逐步形成了一种人的文化、社会的文化,甚至是国家、民族的文化。帝君主身边有宠臣,父母膝下有宠儿爱女,感情的亲疏,确实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一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俗话说“虎毒不吃儿”,身边至亲近的人,当然也是至可信赖的人,这确是无可厚非。记得在看一部电影时听到这样一句对白:“中国人和洋鬼子有什么不同?就是中国人有人情味!”这句话我记忆犹新,我常常为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有机会体验人情味这种炎黄子孙所独有的文化而自豪。

  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所学的知识的增多,我对“人情重于道理”、“不讲人情”处处路难行”这些看似实在的论断产生了怀疑。社会上充满了情与理的抉择,我们应该怎样去作出判断?是讲人情,还是重道理?我深切感受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感情亲疏不应继续成为正确认知事物的障碍,信奉道理在我这个涉世未深的青年人眼中是应当高于一切的。

  最近湖南省掀起了向郑培民同志学习的活动,有记者便专门采访了他的家人。其中,他儿子的一番话令我深有感触。他说:“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想过要凭借父亲的职位去帮助自己干什么,走进社会后也没想过靠关系,因为我知道一到了父亲这一关,我肯定是过不了的。”感情亲密,并没影响郑培民清醒认识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他没有因为个人利益而抛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依旧踏实勤恳、无私奉献。他们父子的这种高洁情操,在当今社会实属难得。

  尽管中国有悠久的“人情大国”的历史,但我坚信,感情亲疏将不会成为我们新一代接班人正确认知事物的障碍!

  情与理,并不难作出抉择。虽然把“重人情轻道理”变为“道理高于人情”这条路十分漫长,也将会十分难行。但作为未来社会主人翁的我们,拥有决心,拥有魄力,必定会将这条真理之路走阔、走好!

  [简评]

  本文属议论文写法的一等卷。开篇分析了中国是一“人情大国”的历史,然后提出人情不应成为正确认识事物的障碍,举了向郑培民同志学习的例子,分析紧扣话题,最后提出自己的呼吁。

  判分:内容:24分;表达:25分;发展等级打在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10分,总分:59分。 

编辑  伏虎

篇三:高考满分议论文 情与理

情与理

现实世界中,理智往往容易被情感淹没,那么,怎样才能驾驭住自己的情感呢?

理智,是一朵花,盛开于智慧的春风申;情感,是一阵雨,常常将这一朵花摧残。情与理,对立而又共生于现实世界。

一、渴望真情

情感、这一人类与生俱来的元素在一代仁人贤士的一生中抒写得淋漓尽致。他们将真情吐露,活得满满洒洒,坦坦荡荡,屈原便是这样一位真性情的人。他高唱"长太息以掩涕今,哀民生之多艰"。他高呼"亦余心之所善今,虽九死其犹末悔",他将一个臣子的心掏出来呈现在众人面前,不矫饰,不造作,终于,他的性情铸就了他的英名,他从此不朽。李白,面对贵姐研墨,力士脱靴,他高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莆人",从此寄情山水,便有无数华彩奇章流传于世,他亦不朽。

冰心先生说:雨后的青山,像泪水洗过的良心。她告诉我们:惟有真实的情感,才是一生无悔的追求。倘若将自己的情感囚禁,人生便失去了光彩。

二、超越感情

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令人点燃烽火,戏弄诸侯,终至亡国。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误国,终遗恨千古。

这些,都是没有超越感情的结果"理智是一座堤坝,感情的潮水如不加控制,必定会造成堤坝的坍塌,行为的迷茫,以至酿成大祸。

人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三、驾驭感情

感情犹如一匹野马,需要你去驯服。理智则是它的缮绳。以理智面对世界,人生便增添了一份自信,一份豁达。

范仲淹遭贬,然而他仍旧胸怀天下,以理智的大脑,平静的眼光向人们昭示了一个智者的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何等宽广的胸怀啊!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情与理相伴相生,互为两极。理智需要情感的润泽,人生才显灵动,情感需要理智的依托,人生才显智慧,愿人人都能用情感之雨浇灌理智之花。

【点评】:"情"与"理"的和谐统一

情理结合,是本文的最大特点。题目涵盖话题的核心,吻合命题意图,简洁明了,具有情感与理性的双重韵致,情感表露与理性抒发相结合,奠定了全文写作的基本格调。渴望真情,超越感情,驾驭感情,逐层推进,进而升华。 点面结合,是本文的又一特点。作者善于选材:屈原的性情铸就他的英名;李自的洒脱,使他的华彩奇章流传后世!这是真情的体现。周幽王亡国,唐玄宗误国,这是没有超越感情而酿成的大祸。范仲淹驾驭感情,以天下为己任,体现智者的用情。从不同侧面对"情与理"作了准确的论释,是为点,而三点连缀成面,文字简约却大气磅磅,为收束全文蓄满情理之势。全文由点及面,内容拓展有序,主题开掘极深。

作为散文。语言的典雅、凝练、流畅,体现了作者良好的语言功底。另外,题记的令人深思,小标题的提纲享领,都为文章增色不少。

不足是缺乏鲜活的时代色彩的举例,切记:为有源头活水来。

篇四:情与理

情与理

情是奔腾咆啸的洪水,理是平静而秩序的两岸;情是疯长的漫漫荒原,理是荒原上时隐时现的黄土小路;情是地壳深处奔突滚烫的岩浆,理是坚硬的地壳局限而有秩序;情是朦朦胧胧的月夜,理是逼逼清清的白天;情是斗胆大闹天宫的美猴王,理是套在他头上的紧箍咒。情与理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两极,是站立起来的大写的“人”字的一撇一捺,是人之歌中两节最响亮而又不朽的音符,是人精神的天空哗啦啦迎风招展的两面永不褪色的

伟大旗帜。

在大千世界的诸类生命群体中,人类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最伟大群

体。

情是熊熊燃烧的火,可以烧毁世上的一切,包括神圣的天庭和罪恶的地狱;情是浊浪排空的洪水,可以淹没世上的一切,无论是扭转乾坤的人间圣主,还是斤两必较的草芥小民。情是冰天雪地里的一堆火,赤日炎炎下的一把扇。情给予失意之人以极大的慰籍,给予得意的人以汪洋恣肆。情可以成就人,包括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功;情也可以毁灭人,包括人最基本的物质依据--肉体。情是人类生命力的最原始动力之一,是人类生命力中最热情的部分。一辈没有动过情的人令人遗憾,一辈子常常动情的人令人悲叹。情至深处人痴迷。即便是再理智的人,也不可避免进入这

个如痴如醉的精神区域。

理是人类在感性生活中对规律性东西的总结,是人类思维与行为中的依据和标准。理使整个世界条理而有秩序,规范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感情生活。人类从开始思维的那一天起,世界上便有了理。它像一位从亘古走

来的白髯老者,维系着古人与今人,它又像太空中永不熄灭的太阳与月亮,穿越黑洞洞的时空遂道,把白昼的光明与清晰和夜晚的温馨与美好洒向充满渴望的人间。理使人释惑,解疑;使人洞明,练达;使人客观,现实;使人沉稳,庄严。理是与人类浮躁斗争的勇士,是引导人类走向文明的火矩。理培养了人类的高贵感和神圣感;培养了人类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理训导人类学会了克服困难,承受苦难;训导人类学会了临危不惧,忍辱负

重。

可以想见,没有理的世界,定是一个不容人类生存下去的世界。千百年来,情与理的尖锐冲突是人类祖先留给后人的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一部人类发展史,应该是一部情与理冲突的发展史。但是,书写人类历史的司马迁们,恰恰大刀阔斧地削去了人类发展史上最生动而又最本质的东西,只留下了一具具大同小异的僵硬的白骨,让后人释谜似的费去许多猜想。莫非情与理的冲突中包涵了人类祖先们太多的羞愧和隐私?是的,只是他们不想写,不愿写,不知道如何去写,于是便不敢秉笔罢了。其实,人类的隐私中站立着人类的真实。正视它,正是人类的文明所在。然而,人类从懂得文明,开始追求文明的那一天起,便开始学会了掩饰自己。其实,人们并不懂得情对于理的一些冲击与逾越,正是对已经变得陈腐的理的摧毁和重建。那是人类的情感渴望得到尊重的滴血的呐喊。但是,我们的先人为了生存环境的秩序与安定,有时过于严苛地封杀个体人的生动和鲜活,并把他们钉在历史的耻辱拄上。这就形成了人类的情感常常在理性面前自惭形秽的局面。于是,情感每每与理智白刃格斗的时候,总是以自我的戕杀与忏悔而告终。即使对于人类情感的先驱者们,

也仅仅是以殉情方式宣誓自己精神的站立。他们只有以血来昭示后人和警告后人。于是,可不可以说,人类在艰难的自我发展中,自己为自己布下

了一个又一个自欺欺人的迷津。

情与理随着人类历史的渐进而发展变化,割断情与理历史的现象是人类历史上的反常现象,同样阻碍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于是,人类的文明,

同样也取决于人类情与理的文明程度。

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