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心理咨询师(70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30 19:27:26 高中作文
精选作文:第一次见心理咨询师(700字)作文
心理咨询师,一个让人向往的职业,却未必是让人想去见的人,可我却见过一位心理咨询师。
我一直觉得自己没有问题,只是成绩渐渐下滑了而已,心情变得有些郁闷而已,但是,我的父母却硬要兴师动众,帮我预约了心理咨询师。我如约走进了心理咨询室,映入眼帘的不是想象中黑暗的屋子,而是摆设很淳朴的居家室,还有一张书桌,摆放了各式书籍,在书桌边放了两张凳子,一张红,一张蓝,这是比较引人注目的。
我依旧塞着耳机,站在书桌旁等下咨询师。不久,一个特年轻貌美的女人进来了,她笑盈盈的走了过来,让我随便坐。我有点心不在焉的随意坐下了,盯着她看着。她知道我在看她,依旧笑着说:“怎么?看着我这么年轻,不是你想象中的样子,让你失望了啊?”我本无心聊天,被她那么一说,直接点出了我心里所想,我的确觉得会是一个上了一定年纪的。
话匣子渐渐的在她的带入下,不知不觉打开了,她竟然一针见血的道出了我成绩下滑的真正原因,至今我都不知道,她怎么能从与我聊天中就看出我的心里。确实,我因为自己暗恋的对象,最近有了女朋友,而变得特别的烦躁,从而导致无心学习。我不禁在心里暗暗佩服起她来。
除了能看透人心,她还在聊天中转变了我的观念,以往我是选择自暴自弃的方式,心想反正得不到了,家长也不会同意。不料,她竟然支持我去喜爱一个男孩,她让我明白喜爱一个人就要变成那个人所喜爱的模样,和他匹配起来,让自己和他一样优秀。我怎么之前没有想到,我应该变得越来越优秀才有可能得到他的赏识呢?
从心理咨询室出来,烦躁的情绪一扫而光,本来不待见的心理立马变成了,还想继续和她一起分享我的故事,渴望有她来引导我。第一次见咨询师,感觉咨询师就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不知不觉间把你看透,再变成医生,帮你医治,太神奇了。
篇一:妈妈考心理咨询师
妈妈考心理咨询师
新昌实验小学四(5)班 湖畔
今天下午,妈妈要去考心理咨询师面试一关。她一大早就做早饭,准备去她的学校静静地去看书。因为今天是周末,学生不用上学,学校就是看书的好地方。
这几天,妈妈一直在看心里咨询师要考的那几本书。这次不考出来,她就要明年重考,这将更让她耗费精力。但是妈妈每天忙于教学,一直没有时间看。白天工作,批改作业备课上课;晚上做家务还要照顾我。双休日又要洗一个星期的全家人的换洗衣服,还要处理很多家庭事务。
她考心理咨询师就是想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帮助身边的人,同时也帮助自己。我也一直帮助妈妈完成家务,作业也尽量做仔细了,免得妈妈帮我纠正,以便让她多有一点儿时间看书。
今天,我们要去她的学校时,我找不到衣服穿了,妈妈为了我这么冷的天不感冒,花了大半个小时找我的衣服。到她的学校,就已经八点多了。妈妈一心一意地看书,我也一点儿不发出声音,正当我不经意地发出声音的时候,妈妈“嘘”的一声,我明白了我不能打扰她。
妈妈从考场出来的时候,脸上充满自信,满脸笑容,妈妈肯定考得很好通过了,我也被妈妈感染了。
妈妈学心理咨询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帮助别人,这让我感动。我要向妈妈学习,做一个乐于助人、爱学习的好孩子。
篇二:2014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
可能进入升级阶段,七年之痒将会到来,因而对丈夫及朋友有关自己的评价非常敏感,这方面对求助者的心理有一定的影响。求助者身体健康,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经医院检查并无器质性病变。
(二)诊断与鉴别
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统一,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治的行为,无思维逻辑混乱,无感知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排除精神病性障碍。
2.由于该求助者冲突与现实处境相连,涉及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属于常形冲突,因此可排除神经症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3.求助者问题持续不足三个月,无泛化现象,因此排除严重心理问题。根据以上的材料分析及鉴别情况:求助者心理初步诊断为婚姻生活适应不良造成的一般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婚姻生活焦虑。
四、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该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通过合理情绪疗法,改变不正确的认知,形成正确的认知系统。使其从婚姻生活焦虑的情绪中走出来,并学会利用合理的认知应对婚姻生活的相关事件。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帮助求助者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使求助者达到自我完善、自我成长的良好人格。
四、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咨询目标:应该符合咨询目标有效性的七个要素:
积极、双方可以接受、属于心理学性质、可以评估、多层次统一。与求助者协商,使用合理情绪疗法较为合适。
(二)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和义务
(三)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
一般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左右。具体次数与安排根据求助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四)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经督导师的同意,咨询师认为对求助者使用合理情绪疗法较好。
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件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经双方沟通协商与求助者明确并签订了双方的责权义知情书。
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主要观点是强调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信念及解释;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因此合理情绪疗法就是通过改变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从而改善其心理状况。
本案例中求助者的诱发性事件A:觉得自己的婚姻生活经营的不好。不合理信念B:1、只要在婚姻生活中,自己的婚姻生活就要经营到最好,否则丈夫容易出轨,会被别人看不起。2、婚姻生活紧张焦虑会导致婚姻生活的失败,比如工作失败。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后果C:生活焦虑,注意力、记忆力下降,入睡困难。
五、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六次咨询)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建立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
咨询过程:(具体咨询见手写记录)
下页 余下全文篇三: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论文题目:个人成长报告
申请者姓名:张瑞鹏
身份证:211382197812209639
准考证号:
所在省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所在单位:东胜区城市管理执法大队
个人成长报告
姓名:张瑞鹏
单位:东胜区城市管理执法大队 邮编:017000
一,成长分析
人的一生始终在追求着无数的事物,不断探索着事物的真谛,对于自己而言,更是不断的探究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作为一生的求证。在每一个人生的阶段,都力求完美,可总是令自己遗憾,所以将一个个零碎的片断连接起来,构成自己相对完整的一生。
一个人至于最终能够成为怎样一个人,很大程度上是由他成长的经历,社会环境,生活事件所决定。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我感到自己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及情感体验对铸成今天的我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出生在杭锦旗一个小村庄,父亲是一个1948年就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干部,在人民公社做民政助理。母亲是一个勤快善良的女人,始终在操持家务。母亲是对我影响最深的一个人。我们兄弟姐妹七个,我排在中间。七十年代是一个每个家庭都贫困的年代,生活很苦,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顿大米白面做的饭,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可以包一顿酸菜肉馅饺子。记得有一次吃饭没有吃干净,被母亲打了一顿。那时候一粒粮食多么来之不易呀,母亲用她的方式告诉我节俭。穿衣只有穿哥哥穿剩下的,没有穿过新衣。有一年六一儿童节,我像妈妈要新衣,妈妈没有答应。但妈妈告诉我,你可以自己捡破烂卖钱,攒够了妈妈给你做新衣。于是破胶鞋底子,废铜烂铁就成了我注意的目标,拿到废品收购站卖成钱,到了
向他们学习,成为有用的人才。我如饥似渴的学习,酷暑的时候曾躲在家中的菜窖里学习,现在想起来觉得好笑。
在。2005年我参加了心理教师的培训,对我的触动很大。在这以后由于工作的需要,认真阅读了大量人文方面的书籍,一直在努力寻找自己生活的目标、意义,但身处急剧变迁的时代,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诱惑,仍常常感到困惑、迷茫。当时并非是想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而是希望自己能生活得更轻松、更快乐,更能坦然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压力。通过学习、观察、思考,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确得到了很大提高,但同时又发现周围的很多朋友在心理上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因为心理的问题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团糟,这让我切身的感受到一个人的心理问题是怎样残忍地毁坏他们的生活、消磨他们的意志、降低他们感受生活乐趣的能力。我希望周围的每一个人都能发自内心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都有能力去创造自己
想要的生活,都能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由此渐渐萌发了做一个心理咨询师的愿望。
当然,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心理咨询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科学的道理是不难理解,而将咨询的技术个性化地应用于每一个来访者,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真正学好心理咨询,特别是要想很好地掌握心理咨询的技能,创造性地展开工作,有效地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在实践中边学习,边领悟,逐步提高与完善。
当我真正开始对来访者做咨询之后才发现,真正决定心理咨询进程的,不是理论、也不是技巧和方法,而是咨询师本身的人格,只有一个健康、稳定的人格,才是心理咨询师取得咨询效果的根本保证。心理咨询师人格的健康度和完整度,决定和限制着心理咨询取得疗效的程度。所以说,心理咨询师对自己的了解和分析、心理咨询师的自我成长,才是心理咨询中最为关键的因素。
另外,心理咨询的伦理要求是要做到对人的尊重和关怀,它必须具体表现在良好的咨询关系中,这也是人本主义的价值观。我认同人本主义的价值观应该成为所有心理咨询工作者共同的价值观和伦理要求。人本主义理论也许是最不强调咨询技术的心理咨询,但它是最强调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的,它相信每个人都有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的内在力量。所以我们应该坚信,不是我们为来访者解决了他的问题,而是来访者本身就具有解决自己问题的潜在能力,他是在我们的帮助下,自己最终解决了自己的问题。根据这样的道理,其实心理咨询并非高深莫测,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人本主义的理念,为来访者提供一个有利于其个人成长和完善的咨询环境,相信他一定能够从痛苦中挣脱出来,解决自己问题。如此看来,与咨询理论和技能相比较,更重要的是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对来访者的无条件关注,是对来访者的理解、接纳、尊重。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其目的正是为了在咨询过程中最大程度上实现以来访者为中心这一根本理念。
此外,我们从事心理咨询这项工作的每一个人还必须高度重视的就是“职业耗竭问题”。心理咨询工作是咨询师心理能量不断付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咨询师很容易产生孤独感、挫败感、无力感,有的甚至会让自己陷入心理障碍的困境中无力自拔。如果咨询师自己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充分的自我认识并及时解决,就必然会影响他助人的能力,甚至会使之成为心理咨询的牺牲品。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心理健康是完美无缺的,心理咨询师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每个初级、中级的咨询师都需要有一个经验更丰富的专业人士为自己做督导,一方面帮助我们解决工作中的一些难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满足我们自身的心理需要,不断为我们补充新的能量以面对新的来访者。
心理咨询师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是永无止境的,未来的道路崎岖而漫长,我将怎样去面对?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心理咨询入门
理咨询本身的性质所决定。心理咨询师有责任保护寻求专业服务者的隐私权,同时也应认识到隐私权在内容和范围上受到国家法律和专业伦理规范的保护和约束。
3. 简答中国心理咨询与西方心理咨询之间的差别与联系。
答:中国现代心理学发展的比较晚,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理论基本上来源于西方。然而中国人习惯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和接受方式与西方人也有诸多的不同。东西方之间的社会文化差异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本土化迫在眉睫。国内也有许多专家注意到了这点。比如说湖南医科大学杨德森教授,胡凯教授,肖水源教授就组织了中国道家认知疗法组。而后张亚林仿效A.Ellis在合理情绪治疗(RET)中的ABCDE程序,提出了中国道家认知治疗的ABCDE技术。这些都对中国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西方心理咨询跨文化比较
一、心理咨询中国化问题中出现的矛盾
1、个人取向与社会取向的矛盾:人本主义强调实现人的自我完善。以提高人的自尊、自爱和自助能力为其首要目标。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浓厚的家庭观念及其反对突出个人的主导思想相冲突。
2、心理冲突社会化与病理化的矛盾:在西方,将心理咨询看作是解除自身烦恼的有效手段之一。许多人将心理咨询过程看作是一个了解、自我享受的过程——成为社会发达的标志。在中国,则是以医学模式来认识人的心理冲突。
3、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前者是平等;后者是医患关系。
4、自我暴露与好面子心理的矛盾:文化差异。
5、指导与不指导的矛盾:国外,要求咨询人员尽量在谈话过程中尽量不对来询者提出任何直接的建议与劝说。它还力图通过认真的倾听与不断的提问来积极启发来询者独立地思考其当前面临的问题。而中国,来询者期望从他们那里得到直接的指导与教诲,而不是被动的倾听与提问。否则易于将咨询者对他的尊重当作无能的表现。
另外,还有判断与不判断的矛盾。
6、偶发性与持续性的矛盾:心理咨询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谈话过程,而不是一两次的偶发性谈话。它需要时间来培养咨询人员与来询者之间的相互信任与沟通。它是咨询人员对来询者施加影响的关键。
7、个人咨询与集体咨询的矛盾:如治疗小组,对于人的自我暴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国有些困难。
8、中立性与报恩性的矛盾:
核心在于文化差异、社会取向与个人取向的矛盾。
西方心理咨询模式在中国社会普及中的4个突出矛盾
一、权威性与非权威性的矛盾
西方:平等交流。
中国:期望值高、指点迷津;或者无主见、无能力。
二、判断与非判断的矛盾
西方:自我探索、情绪释放。
中国:个人观点;自身经历。
三、指导与不指导的矛盾
西方:对方去思考、自助。
中国:多给予具体指导
(社会、文化因素)
四、方向与无方向的矛盾
西方:多听寡言、无固定的谈话程序。
中国:开放式的谈话会使来询者不适、会降低自己的价值与作用。
分析:运用非指示性心理咨询方法遇到许多来自中西方文化与社会差异的问题。
——个人取向与社会取向的矛盾冲突
西方:个人中心主义——三不主义
中国:修身养性与自我克制
中国社会化过程的特点:依赖性训练;顺从训练;谦逊训练;自我克制训练;自我满足训练;惩罚选择;羞耻策略;家庭中心;多重家长。
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咨询模式——启发式心理咨询
启发来询者进行积极思考与咨询者的适当指导相结合应是中国社会推行心理咨询的最佳模式。
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与心理咨询力求强化的自主与自助能力的主导思想不谋而合。
2、启发思维强调有效的学习是“启”与“发”的结合,注重调动学生学习过程的灵活性与积极性,使之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相互磋商。
应遵循三条原则:
1、指导与独立思考相结合的原则。
循循善诱;求“启”“发”意。
2、引导与尊重自我相结合的原则。认同其体验;引导其现有思想与行为方式的缺陷与不足,以求新的更完善的思维方式,进而实现自我调节、自我悦纳以更好地适应环境。
3、指导与个人努力相结合的原则。对来询者的不断深入的自我探索予以不断的指导与及时的肯定与赞许。
注重来询者独立思考与咨询者积极引导之间的互促作用。它将心理咨询看作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谈话过程,而不是一、二次偶发性谈话活动。除对来询者某些具体指导外,但更多的是两者对来询者的问题共同探讨与分析。另外,不全盘否定非指导性心理咨询,而在于有选择地继承。其它,不将来询者的问题看作是纯心理与行为障碍的表现,而是将其看作是个人成长与人格完善过程中的问题。这种非病理学的认识方法不仅大大发扬了人本主义的心理学思想,也增强了人们对健康人格重要性的认识。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谈谈你对心理健康标准的理解。
答: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评估。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丰富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2. 如何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答:1、社会。通过制定各种政策,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切实提高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的福利待遇。
2、学校。在学校内部营造一种良好的心理环境,形成学校内部的微机支持系统,有效地维护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
3、教师自身需有效地驾驭压力,提高教师自身修养。
4、形成与教师职业相适宜的行为。
5、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
6、塑造良好的健全人格。
四、案例分析题(20分)
案例:章某,男,16岁。小时候由于双手患有严重的湿疹,为了防止传染所以一直戴手套。一年前湿疹好转了,就不戴了。但从那时开始,他就开始拼命洗手,而且越洗越频繁,洗一次手约半小时左右。如果催促他的话,时间可略微缩短。洗手时,需要先用水冲,再擦肥皂,一直要擦洗到肘关节处。他自己也感到不合理,希望能够改变。
要求:分析章某的心理问题是什么,并说明如何矫治。
答:案例中章某表现出的症状是强迫行为。具体体现在有一些屈从性强迫行为的症状“他开始拼命洗手,而且越来越频繁,洗手一次约半小时左右……”以及一些强迫性仪式动作“洗手时,需要先用水冲,再擦肥皂,一直要擦洗到肘关节处”
是否可以诊断为强迫症,还应当参考强迫症状出现时,章某本人的情绪体验,例如是否会有严重的内心冲突或者焦虑、痛苦等。根据强迫症的诊断标准,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才能诊断为强迫症: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并以强迫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1项:
①以强迫思想为主,包括强迫观念、回忆或表象,强迫性对立观念、穷思竭虑、害怕丧失自控能力等;
②以强迫行为(动作)为主,包括反复洗涤、核对、检查,或询问等; ③上述的混合形式;
下页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