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现象(35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4:36:51 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怪现象(350字)作文
细致观察周边,你会发现很多怪现象
很多人宁愿生病后住院,也不愿意花时间去提高自身免疫力
很多人知道给爱车买个高档的车位,却不知道为自己买张舒适的床
很多人会定期去带宠物做检查,却不会想到自己也应该注意检查身体
很多人愿意花高价买好酒来品尝,却不愿意为自家厨房装个自来水过滤器
很多人有成把的时间看韩剧,却没有丁点的空闲来看文学励志书籍
很多人成天在幻想一夜暴富,却一点也没有激情去奋斗
很多人总想让下一辈拼命努力,却觉得自己努力不努力已经无所谓
怪现象越来越多,你身边有多少?这都是我们人类自己制造出来的
若是长期以往,还有几个人能够正常的活出自己的精彩
莫待入棺日,才想来挽救这些怪现象,为时早晚矣
篇一:新课标下作文之怪现象刍议
新课标下中学作文之怪现象刍议
摘要:自新课标颁布以来,中学作文教学理念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是,与此同时,学生作文中也出现了一些让人始料未及的“怪”现象。概而言之,主要有以下四种:真情实感下的虚浮、个性表达下的漫游、瑰丽语言下的空洞和形式不限下的杂糅。笔者以此为基点,对新课标理念下中学生的作文问题试作一初步探讨。
关键词:作文;新课标;怪现象;探讨
作文难,难作文。谈到作文教学,几乎每个语文教师都要扼腕叹之,的确,作文教学效率之低历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甚至被人形象化为语文教学中的“恶瘤”和“顽疾”①有鉴于此,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皆简称为“新课标”)中,专家们对作文及作文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规定。然而,现今的作文教学究竟提高了多少效率?这颗“恶瘤”有没有被治愈呢?本文旨在从对新课标中的理念解读入手,并由此分析当下学生作文中所出现的一些意想不到的甚至可以说是让人为之瞠目结舌的怪现象,对新课标理念下中学作文的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真情实感下的虚浮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白居易)。这里说的是写诗,其实作文也是同样的道理。老一辈语文教育家认为,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作文“最重要的原则”是“有话必说,无话不说,要心口如一,不能说谎”。只有“说真话,诉真情”、“情动于中而行于言”(《毛诗序》),才可能具有震撼读者的力量。相反,没有感情或感情乏味,文章就会味同嚼蜡,惨不忍“读”。因而新课标特别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然而,自从新课标颁布以来,因着课标中对于情感真实性表达的倡导,很多学生在作文中开始“以汪洋恣肆之笔,抒自我情感之文。”他们似乎对身边的一切熟视无睹,所关注的只是俗情琐事和自我情感的宣泄,并将把感情抽离出文字表达之外的方式当成水平高超的表现。综观这些学生的作文,其间充斥着的或是满腹牢骚,或是不厌其烦的赘述与某个同学之间的小小摩擦,甚或是看透人生,看破红尘的“强说之愁”??而真正情感丰富、立意高远的文章并不多见。笔者曾让学生以“我与___的故事”为题写一篇小作文,有学生写道:
我如同处在一片黑暗,已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或者已不想说任何东西。又有什么资格呢?自不量力……没有愤怒,没有眼泪,甚至痛苦也消失了,在乎有什么用?你不配拥有;能力又有什么用?没人赏识。偶尔的,长时间积蓄的,零星的自信,转眼付之东流。又有什么办法呢?失败了,身旁的一切都会成为导致你退步的嫌疑人,或许真的全部都在罪不可恕的我……
待看完全文,才知道,所有的郁闷、痛苦和愤慨仅仅是因为老师上课时批评他讲话而致。固然,面对这样的文章,你必须承认它的真实性,可是,这样一些局限在以自我为圆心的小圈子里的表达“强说之愁”的作文,究竟能行多远?
诚然,我们无须让学生看到国旗就想到祖国的强大,那太牵强;我们也不必非得让学生
感叹“人间处处充满爱”,那太矫情。但,我们不能因为想法是真实的,就一味地予以肯定,更不能放纵学生不健康的真实想法。因为“情思健康是善的起码要求,真实不等于健康,放弃作文情思健康的要求无异于取消语文的人文教育功能。”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人如其文。人品决定文品。只有志趣高雅的人才能写出品位高雅的文章,只有志存高远的人才能写出立意高远的文章,也只有情感丰富的人写出的文章才会富有情趣。写作毕竟是写作,真情实感的倡导,并不代表凡事都纠结于琐碎之事和虚浮的情感的表达。尤其是现代青年,应当思考人生,洞察社会;应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应当放眼宇内,面向未来;更应察古今之变,究兴亡之理,知穷通之道。著名特级教师方仁工曾说过:“作文要百分之百的真实,百分之百的本色。”笔者以为,真实、本色不仅是作文的一个基本要求,更应是作文的一种境界。我们不能因为刻意追求个人情感的真实而放弃立意、语言等更为上位的要素。
③②
二、个性表达下的漫游
所谓个性化表达,即学生的表达是基于主体地位落实基础上的对自我的表达。“在生活感悟中弹拨出‘自己的声音’,是主体个性美的自由展现。”它不追求标新立异但应做到新颖独特;它蔑视规则,鄙视人云亦云;它反对模式,破除僵化。从这一论断中,我们不难看出个性抒发的重要意义。
赞可夫认为,作文的根本目的是主观意识的培养。作文既培养个性,又负载个性;反过来,人的个性又制约着作文的个性。有了良好的个性,学生的内心就会像大自然一样有无穷无尽的变化,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目光去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就能把大千世界与个人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就能理智地调节自己的情感,写出的作文也就有了个性。有鉴于此,“新课标”提出在写作中要“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以此鼓励学生写出个性化作文。顾振彪在《关于新课标中作文教学目标的对话》中,把“新课标”关于作文教学的28条阶段目标中最重要的一条归结为:作文教学要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可以说,个性化语言和思想成了现今作文教学与传统作文教学一个根本性的转折点。
可是,随着“个性”一词的大力提倡,很多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并没有真正理解“个性”一词的内涵,他们往往将个性看成是主观情感的宣泄,将写作看成一种游戏,以一种调侃和疏离的语气写作,并把这当成标榜自身个性的行为。这种“个性”与课改中关于培养学生个性的要求相背离。比如,学完《水调歌头》之后,笔者曾经要求学生以“思念亲人”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有些学生却偷换概念,以极为调侃的口吻将思念的对象写成家里所养的小宠物。而近年出现的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些比较敏感的、有才气的中小学生写的作品,如《正在发育》,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调侃味。学者钱理群认为学生在学校教育和电视文化、网络文化的巨大影响下,学会了两套写作:一套符合成人和教师的价值取向和要求,这是学校要求的写作;另一套写作就是“用调侃的笔墨,将学校写作的模式全给消解了。”“这里也同样存在着一个陷阱::如果陷入盲目与标准来进行表达,结果同样失去自我和写作的相对自由与独立。” 这样的看法当然针对的是极少数的低龄化小作家而言,不具有普遍性,但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写作中学生话语表达的异化倾向。
⑥⑤④
三、瑰丽语言下的空洞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因而,语言的奇崛、特别与否成为新课标颁布后衡量作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而在新概念作文等一系列赛事风靡全国之后,绮丽的语言更是成为学生模仿的重点。精心地经营语言,使其瑰丽而奇崛,是新课标颁布以来的另一道风景。
不可否认,优美的语言是一篇好作文的评价标准之一,可是,现今很多作文往往只知道堆砌大量华丽的辞藻,却忽视了对内容、立意、结构等的培养。不妨看下面一段文字:
俯首是春,仰望是秋。四季的年轮划过了岁岁年年……
又是一个追思的季节,又是一片金黄的世界。夹杂着层层变幻的情感,我迎来了姗姗来迟的秋。
漫步在校园小径上,我心潮澎湃,回忆起往日的一幕幕,思念起整日为我奔波的父母。再想想现在的我,期中考试的脚步刚刚走远,留下的是我无奈的叹息与内疚,我感到自己正在向悬崖走去,面对我的黑暗,何时黎明才会到来?我期待着,期待着蝴蝶翩飞般的美丽,期待着一束光照亮黑暗时的震撼……
我渴望有蝴蝶破茧的美丽,但是那将会是让人望而却步的阵痛,我愿意尝试。
是被自己的茧束缚着,还是冲出茧得到痛苦的畅快?蝴蝶选择了破茧,美丽并不是轻而易举得来的,它是要受到无法忍受的阵痛的。
——《秋的随想》
这是以“感到失落”为话题而写的一篇作文中的节选,乍一看,语言堪称幽美,给全文营造了一种伤感和失落的气氛?然而,细细品来,不难看见,全文所纠结的只是语言的堆砌,而在内容上、立意上却失却了它本应有的力度。所谓“言而无文,行之不远”,这样的文章只能给人一种“绣花枕头稻草芯”的感觉。正如有些专家所说:“一些学生过分追求语言文字的优美,成了语言炫耀,可能会起反作用。”其实,文章只要融人了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不管是华丽精致的语言,还是平淡质朴的语言,写出的文章都会与众不同,都能成为一篇好文章。对中学生而言,但凡能表达其真实性情的语言,能表达自己思想方式的语言,即使不很华丽也不很端庄,也是应该得到肯定的。
⑨⑧⑦
四、形式不限下的杂糅
古人云:“文无定法”,意在告诉我们好文章并无固定格式,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过分追求外在的形式而放弃文章本应有的灵动色彩。面对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因过分拘泥于形式而禁锢学生的思维的弊端,新课标首开“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的先河,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让学生自己选材立意,不限体裁,不限字数,自由地倾诉表达,这样,可以调动他们内在的潜质,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如,谈谈自己对某个新闻的看法;写写自己在路上的所见;试试编个自己的童话;讲讲自己曾经的游玩经历;向大家介绍自己才看的一部影片等等。这样,变“体裁限制”为“体裁不拘”,从而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自由而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使新课程要求“让孩子们自由表达”的目标得以实现。
伴随着“文体不限”的规定,自由选材和自主命题作文逐渐成为中考、高考的一种新趋
势。应该说,它解除了束缚学生写作的一些条条框框,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在诸多新文体纷纷闪亮登场之后,不少同学对作文的体裁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开始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地从体裁上标新立异。于是乎,种种超乎常规的文体甚至是种种体裁糅合的大杂烩也一并而来。比如有一位学生在写“买镜”的话题作文时运用了三种文体:开篇是段说明文字,说明镜子的制作工艺,制作时所用的材料以及镜子的功用等;中间是日记体,记录自己在商店里买镜子的感受;结尾一段则变成了议论文,议论使用明镜或昏镜各有各的好处。暂且不论语言和立意,单就形式来看,如此组合和拼凑,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作文么?能指望它文脉通畅、结构完善、观点前后一致吗?所谓“文必有格”,淡化文体并不是说不要文体。对于同一题材,由于认知背景、生活阅历和看待问题的角度各不相同,学生所选择的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比如,同样以“诚信”为话题,有学生可以写成议论文,有些学生可以写成记叙文,还有些学生可以写成夹叙夹议相结合的抒情散文,甚或写成说明文的。这都无可厚非,只是“文体不限”,不等同于可以不顾形式,更不等同于简单的文体杂糅!其实,作为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学一些文体知识是很必要的。因为,文体是人们在写作过程中所遵循的体制和规范,是约定俗成的,并不能凭个人意志随意改变。高尔基说过,对于写作者来说,文体是很重要的,如同木匠一样,桌子就是桌子,椅子就是椅子,你不能把桌子做成了椅子。因而,淡化文体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漠视文体,更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因创新而“虐待”文体。毕竟,“内容之所以成为内容,即由于它包括成熟的形式在内。”(黑格尔),因此,教师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教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使学生的作文在合乎体例的框架内创新,而不是创造一个个杂糅的“怪胎”。
结 语
笔者以为,现今作文中种种“怪”现象的出现,是新课标推行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我们不能因此而妄加猜测,更不能因噎废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相信我们的作文教学必能走出“山重水复”的困境,迎来“柳暗花明”的前景。
注释:
①何少娟,水滴石穿,注意平时点滴积累——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作文渗透教学[DB/OL],
zwsl/Lesson_77716.html
⑥钱理群,孩子向我们发出的警示[DB/OL],http://blog.tom.com/guhan1981/article/3544.html,2005-09-07 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⑧孔有君,初中生作文批判[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⑨周宏,专家指出作文误区:高考作文忌“语言炫耀”[DB/OL],http://,2007-5-31
篇二: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之教育怪现象
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之教育怪现象
青岛一中学班主任扮黑老大走秀 学生簇拥(图)
2
4月3日,青岛十七中高二的学生和班主任在操场上进行“秀秀我的班主任”活动,一名男教师扮起了黑社会的老大,一帮学生“小弟”前呼后拥。
[保存到相册] 2
4月3日,青岛十七中高二的学生和班主任在操场上进行“秀秀我的班主任”活动,一名女教师身着汉服。
[保存到相册]
4月3日,青岛十七中高二的学生和班主任在操场上进行“秀秀我的班主任”活动,十几名班主任把自己cos成了各种角色,有的扮演唐僧,有的扮演皇上,有的扮演美国队长,还有的干脆扮起了黑社会的老大,一帮学生“小弟”前呼后拥。
篇三:校园目睹之怪现象
校园目睹之怪现象
当高考最后一科交卷铃声的响起,我知道,我的中学时代就这样结束了。回过头,一路望去,于校园,见过了繁华青春里的茂盛花开;听过了年少时的碎梦蛩鸣;见过了那人,那事,那景;听过了那歌,那曲,那音。听闻的很多,但对有些事却甚感奇怪,思之数载,犹是不解,至今困惑。
一.满园尽戴近视镜
不知从何时开始,校园里戴近视镜的人越来越多。起初所见不过三两个,五六人。后来,不明什么原因,竟戴者徒增。一个个的大中小学生象是得了传染病似的,皆于鼻梁之上架起了两片厚重的透明镜片。无论是做作业,还是看电视;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操场上;甚而是无时无刻,无处无地不见他们与镜为伴。时至今日,此怪之象已遍布校园,蔚然成风矣。
于是,听到有人如是道:判断一个青年人是不是学生,只要看他是否戴眼镜即可。那些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而已不上学的人,一般是不戴眼镜的。
闻此,只得苦笑。正值青春年少啊,正是一生中最美的光阴啊,可一个个的青年学子却为了所谓的学业,而早早地弄坏了眼睛,戴上了近视镜。难道学生们上学,接受教育的代价,就是先把眼睛弄近视,然后考取大学么?如此,我们竟不知是该为那些不是学生的青年人庆幸呢,还是该为我们这些犹坐教室,一心学习的人感到悲哀?
作者自云:读书三载为功名,那管夜深学业重。双目不离圣贤书,六百度下不须惊。
二.高考棒下皆艺术
还是不知从何时开始,校园里出现了这样的几批人。他们或身被乐器,于音乐室弄弦到黄昏;或肩背画夹,于画室涂抹一整日;或体着舞衣,于舞蹈室蹦跳到日落;或脚穿球鞋,于操场扬尘到傍晚。他们就是学习音乐,绘画,舞蹈,体育的,被称之为艺术生的一个校园中奇怪的群体。
之所以说他们奇怪,是源于与他们相对的被称之为文化生的群体而言的。艺术生又名特长生,顾名思义,以其特长应对高考,而非似文化生以埋头学各科考取大学。故而,艺术生可以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去处理繁琐的数学数字,去背诵冗长的课文,去默写异国的字母文字。他们只需学好自己的艺术,只需让文化课程的分数达到一定的指标即可。
在如此只需利益的诱惑下,许多的文化生甚是羡慕,于是纷纷半途改行,抱着只要能考上名牌大学,管它是学文化还是艺术的想法,毅然而然地加入了艺术生的行列。于是,在每年的艺术生考试中,我们看到了那浩如人海的艺术学生大军,规模宏大,气势恢弘。
然而,我们不禁要问,在如此多的艺术生中,有多少人出于兴趣,出于爱好,对艺术的纯追求?有多少人仅仅是为了考取大学,以此为走向大学的手段呢?当我们学习艺术的目的只是为了考取大学,当艺术逐渐地成为高考的附属品时,我们不敢想象,艺术真正还能存活多长时间?我们的未来,是否还会出现真正的艺术,真正的艺术人才?
作者自云:聋哑有志学音画,身残执着天鹅舞。若问何事心不渝,只缘高考考艺术。
三。校里校外两重人
如果说近视者与艺术生是校园里两大奇怪的群体的话,那么相比之下,更奇怪的群体应是这样的一群人。
在学校,他们是老师眼中的骄子,是同学心中学习的榜样。他们被公认智商很高,学习成绩极好,各科分数极高。他们有的获得各种的奖状证书,往往能够考取名牌或重点大学。但是,在生活上,他们却把生活搞的一团糟。他们不会洗衣,不会做饭,甚而不会叠被子,刷碗扫地。他们不善与人交,几乎没有朋友;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而狂傲。在学校,他们犹如智者,但出了学校,却犹如一个傻瓜。学习上,他们可以说的天马行空,头头是道,但一遇到实际问题,他们就变的呆若木鸡,措手无措。他们就是被人们称之为高分低能的一群校园学子。
对此,我们不禁感到困惑。本是培养人才,选拔人才的高考,为何教育出的是如类之学子?本是大倡以素质教育为主的制度,为何产生的是这样的一个奇怪的群体?面对困惑,我们不禁要问:这到底是谁的错?
作者自云:排兵布阵控三军,退敌之法有千论。将伤士死全军没,原来只是纸上神。
小学六年,中学六年,所见所闻之人之事,亦有千万,然见闻之怪人怪事,犹以此三人三事为最。于是,一日,欣然以此告之一友,不料其人嘲笑反问之:君不见哪个校园没有几个近视的人?君不见哪个学校不指望着艺术生考取名牌,提高名气,以招新生?君不见哪个学校不偏爱高分学生,区区低能,何足道载? 呜呼!闻此,余亦见怪不怪矣!
篇四:英语作文中国素质教育之怪现象
The strange phenomenon of China quality education
In China, the quality education has put forward for many years, however, much said and little done. The quality education of China hasn’t had much accomplishment so far, especially the quality education in college and university. China is always carrying out the exam-oriented education under the cover of quality education. Admittedly, it is difficult to carry out the quality education in China because of the largest population in the world. But this shouldn’t be an excuse.
What are the reasons on earth? We have to rethink profoundly. In my opinions,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is that social being determines the social consciousness. All the people pay attention to realistic interests,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cost too much. For the students, if a student doesn’t pursue a mark and only develop his interest and specialty, such as the student could write good article and has good calligraphy, however, he can’t be admitted to a university because the university wants the good scores. For the schools, if they can’t bring up the famous brand students, all the parents must blew down the schools. For the parents, all their hopes lie in their children, if the children can’t have a good future, all of their efforts were in vain. All in all, that’s why the quality education hasn’t had much achievement till now.
The exam-oriented education cannot be cancelled soon, because it is the most suitable way for basic society of China. China is in the era of education revolution nowadays, the quality education will replace the exam-oriented education one day. That is to say, it is the time between quality education and exam-oriented education. We expect the day to come together.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