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走进李白50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12 16:29:46 体裁作文
走进李白500字作文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走进李白500字作文

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

就半个荒唐

《寻李白》

一提到李白,大家并不陌生。他所谓一代文豪,天上谪仙。每当读到李白的诗,我的心就好像长了翅膀,回到了几千年前的唐朝。

黄河边,敬亭山,无不留下他的足迹。本有先天之才,却无奈前途曲折,本有豪情壮志,却无处施展,不低官场腐败。这样一个壮志难酬的人,他的心一定会很郁闷吧?所以,明月成了他当时最忠诚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之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感慨,“小时不识月,呼做白玉盘”的天真,“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的不舍。

因为政府的腐败,他开始一路作诗,一路狂饮,放荡不羁,这就是诗仙李白,唐诗上充满了强烈浪漫主义的不朽传奇。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感触越来越深,这才意识到,我错了。他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个扞卫者,他用笔来书写自己的人生,用文字扞卫自己的品格。在他眼里,一切功名利禄都比不上自由对他的吸引,“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本以为他很苦闷,但是没想到他却这么乐观。我终于懂得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内涵。

李白,为唐朝历史填上浓厚的一笔。

这篇散文借用李白的诗歌,了解李太白的一生,赞美诗仙的豁达。作者对李白的了解可谓熟悉,信手拈来就是李白充满豪情的诗句,人如诗,诗如人,作者用飘逸奔放的文字,如醉如痴地为李白斟满美酒,舞着宝剑,对月高歌-----

篇一:走进李白

《走进李白》

作者:佚名教案来源:网络点击数:2734有奖投稿

文章来

源莲山课件www.5Y

KJ.cOm

《走进李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李白部分诗的欣赏,进一步了解李白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作为炎黄子孙如何能不了解李白?因此特上一课“走进李白”。

2.走进李白的诗中去,解读“集儒家、道家、侠士、书生、诗人于一生”的李白作为诗仙酒仙的风骨和李白作为常人凡人的情思。

教学方法

教师以故事串连,用诗歌作有详有略的品读、吟诵、赏读;以主题为单元教学,

2.教师简要讲述诗中故事

3.诵诗

板书李白是酒仙

4.过渡:李白仅仅是酒仙吗?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诗歌。

三、学习《望庐山瀑布》

1.激趣:望庐山瀑布,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这壮丽的美景吸引多少文人墨客。李白写过《望庐山瀑布》之后,很多诗人自叹不如,再也不敢写庐山瀑布了。可唐朝还有一位诗人叫徐凝,他偏不服气,也写了一首《望庐山瀑布》。两人同写一处景色,谁写的更好呢?我们先看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2.大幕出示:《望庐山瀑布》

学习《望庐山瀑布》

1.读诗

2.质疑

3.解句

4.欣赏

引导学生把握“想象奇特”、“神来之笔”两词。

3.大幕出示徐凝的《望庐山瀑布》

出示徐凝《望庐山瀑布》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引导粗略解读,并引导学生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进行比较。

4.大幕出示苏东坡的《戏徐凝瀑布诗》

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引导粗略解读,并引导学生看苏东坡是如何评价徐凝的诗的。

四、补充学习李白的其它几首诗

大幕相继出示《秋浦歌》、《夜宿山寺》,导读。

1.《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板书:

极度夸张

2.《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板书:

想象浪漫

五、总结李白诗仙的特点

1.大幕出示李白的“青莲居士”诗

讲述李白另一则故事——

有一次,李白去湖州一家酒楼上独自饮酒,酒醉之后,又一人高声歌唱,引来不少看热闹的人。这时,湖州司马经过此地,问道:“这酒楼高歌者是谁?”李白听后,用诗答曰:

“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逃名三十春。

湖州司马何须问,金栗如来是后身。”

那种高傲和不屑一顾尽在诗中。

小结:为什么称李白是诗仙,因为他的诗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极度的夸张,充满了迷人的浪漫主义色彩。他能想人们不能想,言人们不敢说。他的诗不是写出来的,他的诗是从心里流淌出来的,他的诗是高声吟唱出来的!他就是诗仙!

板书:李白是诗仙!

3.师生吟唱《静夜思》

三、学习《独坐敬亭山》

大幕出示《独坐敬亭山》

1.读诗。

2.抓诗眼“独”。

3.思考:从哪里看出诗人孤独?

他为什么孤独呢?(这个是机动问题)

4.吟诵。

板书:孤独

四、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大幕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朗读明意

品味悟情

五、总结李白作为普通人的特点

李白作为人间诗人,他思念家乡的亲人,他也十分孤独,渴望被人了解,被人赏识,他看重朋友间的友情,为朋友的分别而依依不舍。李白的诗既有充满浪漫主议色彩的夸张、想象,也充满人情温暖的叙述和描写。

篇二:走进李白

走进李白

(一)李白传

李白是唐代诗坛上的一颗巨星,被历代文人称为“诗仙”,杜甫的诗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就是对李白诗歌高度成就的十分形象的概括。

李白,字太白,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O1年)出生在中亚的碎叶;5岁时,随父亲迁居四川江油县青莲乡。李白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说:“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15岁时,学习剑术。20岁前后,在家乡的匡山读书,从友人学习纵横术。李白勤奋好学,“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

在20岁以后,李白游历了蜀中不少名胜古迹。蜀中雄伟壮丽的山川,培育了李白开阔的襟怀,豪放的性格和对大自然的热爱。由干受纵横家和儒家思想影响,李白有着很强的事业心,希望建功立业;但他受道教和道家思想影响较深,又热切地向往着求仙学道的隐逸生活。这种矛盾的生活理想,在他身上最后形成二者兼顾的愿望,即“功成,名遂,身退”。

(二)矛盾的李白

既然提到李白,恐怕无人不知不晓,特别是他的同时代朋友和后世文人们在李白身上寄托着自己的希望,十分赞誉他对达官贵族的“轻蔑”态度,一首诗歌更是着意刻画他“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种平生傲岸、叛逆不羁的形象被后人拔高夸大,其实真是一场天大的误会,李白并非像他自己宣称或别人颂扬的那样远离权贵,而是一生都应酬周旋、奔走于朱门显宦之间。

从青年时代起,李白就遍访四川地方要员,拿着当时的“名片”投刺京城来蜀的官僚,得到过以礼部尚书衔出任益州长史的苏廷页赏识。为了十年寒窗脱青衿,一朝能为帝王师,他隐居岷山待价而沽,广汉太守慕名前去看望他,使他的名声渐大。开元十三年(725年),25岁的李白走出三峡漫游东南,展开了广泛的干谒活动,他不仅娶了唐高宗时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为妻,还先后向各地官员上书拜见,希望能荐用自己,但却大失所望而归,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10年后,他来到了国都长安,寓居在玉真公主别馆,谒见了宰相张说的儿子、驸马都尉张土自以及一批朝臣大官,期望“攀龙见明主”,然而仍无结果,只好悻悻出京漫游,愤慨不平中写下了著名的《蜀道难》、《行路难》等诗歌,以此隐喻胸中磊落不满之气。于是他改装换巾趋向山林,隐居蒿庐,交结与皇室有密切关系的道士,试图走出一条世俗垂青、贵人揄扬的“终南捷径”。应该说,这条捷径是以肉体磨难换得的,深山大泽之中结草为庐、凿穴而居、饮食粗糙、单衣遮体,那种被文入们所诗化的麈尾鹤氅、跨蹇寻诗,或踏雪访梅、钓竿斗笠的隐士生活是很少见的。中国的隐士大多是扬言孤峰逍遥隐逸,实际上是欲邀求时誉擢居美职。隐土超出尘表的卓异人格固然羡慕,但栉风沐雨的艰苦生涯绝不像人们幻想的那样潇洒超脱。

天宝元年(742年)初夏,可能是玉真公主和道士吴筠的推荐,隐居的李白被征召入京。他洋洋得意:“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认为自己将被重用,代草君言、建立功业,甚至把玄宗比作汉武帝,把自己比成司马相如。入京召见于金銮殿后,李白果然受到皇帝重视,命供奉翰林,在一年多受宠遇的日子里,演出了七宝床赐食、高力土脱靴、杨贵妃磨砚、饮酒眠闹市、狂笔草蛮书等广为传诵的奇闻逸事。许多曾讥笑过李白“落魄微贱”的势利小人,这时却纷纷请

谒与他称兄道弟、酒宴交欢,这更使李白满面春风,十分光荣,不得志时拼命想做官,得志后便尽可能明哲保身,于是他出入宫掖献赋作词,侍从皇帝讨好贵妃,交结王公大官赠诗宴酬,写了许多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无聊诗歌。

但不知是唐玄宗对他那些歌颂宫廷生活的《清平调词》、《宫中行乐词》等不感到清新、俊逸,还是翰林院里那些候补闲员的同事们谗言诋毁,或是他本人褊狭,十分清高的声称要浪浮江湖,反正没等到他“功成”便被“赐金还山”,实际上就是被皇帝下令驱逐出朝了。在唐玄宗的眼里见过多少“神气高朗”的文人,李白只不过是一个有“穷相”的布衣隐士,充其量和当时的梨园弟子、侍奉乐师是同等的材料,召他入朝只是用其名气与才华作延揽精英的摆设,并非为了让他治国参政。

李白对自己忠心报君之心不被理解感到委曲不平。他对好佞之辈的谗毁极其愤慨,常常表现出浮云富贵、粪土王侯的清高气概,但又十分留恋不舍宫廷侍从的生活,所以他不仅在皇帝面前以恭谨小臣礼范的形象出现,而且攀龙附凤心向往之的和李唐皇室联宗结谱,其矛盾百出的庸俗气简直让人不敢与他刚正傲岸的性格相吻合。他颂扬唐王朝的列祖列宗,他讴歌唐玄宗是明主、英君、圣皇,甚至将皇帝比做太阳,从没有谴责君王的昏聩荒淫,他时时怀念玄宗的知遇之恩和供奉惠渥,他把自己比喻为被阿谀谄媚之流妒害的精卫鸟。因此,他是含着热泪离开长安的。

微妙的问题是李白没有心思去品咂一下他在政治仕途上的失败苦涩,尽管这时他已44岁了,但仍匆匆忙忙按老路去赶行程。每到一处,他就与当地的太守、长史、司马、县令等官场人物上书赠诗、应酬宴请。使人感到惊讶的是,一些连史传都无记载的人物竟被他美誉为雄才豪杰,其目的是迫切的希望对方赏识自己,很多语气近于乞求。天宝十四年(755年),李白竟执笔代替宣城太守向权倾朝野的右相杨国忠上书,言辞卑下,语多阿谀,尽管是为他人言,但实在是有损于自己的形象与人格,后世研究者对此只好闭口不谈。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的干谒自荐活动无人顾及了,他听到永王李ヂ示经营长江流域,便兴冲冲的跑下庐山进入李ツ幌滦ЯΓ试图奋剑运筹立功建业,谁知李ゾ挂颉芭崖摇比军覆没,李白南奔自首后以附逆罪投入监狱,差点被杀头,最后长流夜郎(今贵州正安)。这是李白

性又颇受压抑的读书人们留下了极好的渲染素材与反思榜样。

李白善饮。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他饮酒的名气与他作诗的名气一样大,甚至酒名超过了诗名,他自称“三万六千日,日日醉如泥”,被称为“酒仙”,“醉圣”。人们对其酒感兴趣,关键不在于他喝的多,也不仅在其诗写的好,而在于他饮酒诗中表现出一种受人喜爱的性格。

?在后人心目中,李白是诗与酒的化身,是中国古代诗人中诗酒精神融合最典型的人物。李白将生命的激情与热力直接倾泻于诗酒,酒激诗兴,诗因酒豪;酒缘诗雅,诗展酒魂。李白以诗酒张扬个性,高标自我。有人说李白的诗歌创作是一种醉态思维方式。

?李白自称“斗酒诗百篇”。

?名篇:《将进酒》,《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清平乐》等。

?李白生性旷达,重意轻财,一生善结交朋友,其交友之广泛是文人中极为罕见的,上至达官贵人,下至村头野老,乃至烟花巷陌或名山道观中都能找到他的朋友,而这些朋友的结识,很多都是通过酒来完成的: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临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中太守醉起舞”交的是权贵。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交的是路人。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于何人”交的是老农。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交的是塞外胡姬。

?“美酒杯中置千斛,载伎随波任去留”交的是歌妓。

?“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就算你是云上龙王,我也要以北斗为觞,让你陪我一醉方休。

酒能壮胆,而李白这种本来就放荡不羁之人一喝酒,则更是豪情万丈,其很多惊人之举是在醉酒状态下完成的。例如:力士脱靴;“天子呼来不上船”;

而酒也最大限度的张显了他的性格:

有“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的潇洒;

有“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的豪纵;

有“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的傲岸;

有“我自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的狂妄;

有“重阳不相知,载酒任所适”的放诞;

有“半道逢吴姬,卷帘出揶揄”的轻狂;

有“自古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的洒脱……

酒能壮胆,酒亦能消愁。这是不争的事实。李白一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更是成为一个千古吟诵的名句。

李白的一生并不顺畅,他的壮志比谁都大,因而他壮志不酬的痛苦也就比谁都大。况且就连身处权力中心时也无法干预权力,看到了国家隐患也无处诉说,这又是怎样的焦躁与悲伤;而自己朋友虽多,却难以被人理解,找到真正的知己,这又是怎样的无奈与孤独……

他绝望的哀叹“我不弃世人,世人自弃我”;

他愤怒的控诉“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在这样的极度痛苦中,除了喝酒,他还能做什么?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且对一壶酒,澹然万事闲”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

?但李白毕竟是李白,他有着不可抑制的狂放,即使是失意之情,也表现得汹涌澎湃: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五花马,

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儿同销万古愁!”

他在极度痛苦之时,却能以酒为乐,笑傲人生,蔑视一切,这样的魅力也不能不令人折服。或许可以说李白的浪漫是举重若轻的浪漫,李白膨胀的个性意识是强烈的、超常的、奇异的、自负的、脱俗的、傲岸的、狂放的。读了他的饮酒诗,使人幽思,使人解脱,使人慷慨,使人高尚清洁,使人勇敢至诚。

?李白性格直率,感情外露,是公认的真纯之人。杜甫也称赞其诗若“清水出芙蓉,天

然去雕饰”。

?李白对月的喜爱之情,少便有之:“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

云端。”

此后,李白对月的感情益深,双方成为心心相印的知己:

得意时与明月同乐:“横笛弄秋月,琵琶弹《陌桑》”

感伤时向月诉说:“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

送别友人,以月寄情:“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

怀想故乡与亲人,借月达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游玩山水,明月相送:“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李白不但是“诗仙”、“酒仙”,还是“剑仙”。剑是李白必不可少的一个意象。李白自称“十五学剑术”,曾手刃数人,武功了得,40多岁仍拜师学剑

?如果说诗代表了李白的才气,酒代表了李白豪气,月代表了李白的灵气,那么剑就

代表了李白的正气。

这种正气,不仅是“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的强悍,也不仅是“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的快意恩仇,还有对权贵的控诉和讽刺:“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还有对黎民遭遇的同情和不平:“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更有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一生受道家影响极大:

“学道三十春,自言羲和人”

“云卧三十年,好闲复爱仙”

“余尝学道穷冥筌,梦中往往游仙山”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道教带给他的是一种超凡脱俗,自由无拘、飘然高蹈的个性与精神。故而李白的诗

总能给人一种超然、自在、潇洒的轻松愉悦感,形成了飘逸的诗风和雄奇瑰丽的想象。

?沈赤然评其《梦游天姥吟留别》“?云青青兮欲雨?下十六句,食烟火人不能道一字”

赵翼《瓯北诗话》:“(李白)诗之不可及处,在乎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

《夏日山中》:“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李泽厚:“盛唐之音在中国诗歌史上应首推李白,李白代表了盛唐的最强音。”

饮中八仙歌

唐杜甫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下页余下全文

篇三:作文训练指导——走近李白

走近李白

世人对李白的评价: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韩愈

吟咏留千古,声名动四夷。

——白居易

吾爱李太白,身是酒星魄。口吐天上文,迹作人间客。

——皮日休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唐武后长安元年(701)。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先世于隋时因罪徙居中亚。李白出生在安西都护府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托克马克城),约五岁时,随父迁居蜀中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李白少年时期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十岁诵诗书,观百家,作诗赋,学剑术,爱好十分广泛。十五岁左右就写得一手出色的好文章。二十岁以后,在蜀中漫游,饱览了四川的壮丽景色,接触了社会生活,开阔了视野,培养了热爱祖国的思想和豪放爽朗、酷爱自由的性格,也种下了游仙出世的消极思想的根苗。

开元十四年(726),二十六岁的李白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以安陆(今属湖北)为中心的十六年的大漫游,历两湖、江浙、河南、山西等地区,足迹踏遍近半个中国。这一时期的诗歌多描写自然山水和漫游生活,作品有《渡荆门送别、《望庐山瀑布》、《丁都护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越中览古》《春夜洛城闻笛》等,风格已经成熟。

天宝元年(742),四十二岁的李白由友人推荐,应诏赴京,供奉翰林。被召之初,李白异常兴奋,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这样的诗句,以为将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是现实无情地粉碎了他的幻想。当时的唐玄宗昏庸腐朽,纵情声色,不理朝政,诗人“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志愿无法实现,结果反被排挤,怀着失望与悲愤的心情离开了长安,结束了这前后不满两年的帝京生活。这一时期虽不长,但诗人接触到宫廷生活的内幕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写下了不少抨击现实的诗歌,如《古风》的一部分,《行路难》《梁甫吟》等,这些诗,鞭挞了权贵,表现诗人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品德和反抗精神。

天宝三年(744)春,李白离开长安,怀着理想幻灭的痛苦与悲愤,开始了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

浪漫诗仙——悲情政客

明月思怀——长路行走——宫庭抗争

孤独——洒脱——豪迈——浪漫

翻开历史厚重的扉页,寻觅千年前盛唐的气息。时势,造就了超然的他,亦可以说,他升华了这个时代。他的得意与失落,功名与挫折,早已被时光所湮灭,但他的诗,芳香依旧,遗韵犹存。他,就是李白。

他是诗坛的珠穆朗玛峰。他的诗,登峰造极。古往今来,无一人可攀至他的高度。其笔尖轻点,使人望尘莫及。他狂放,令贵妃研墨,让力士脱靴,即刻作佳咏《清平调》三首,令人惊叹;他高洁,不忍官场黑暗,一曲“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道尽傲岸不羁。他自信,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足见清新飘逸,豪迈奔放。

他钟情明月。他寄愁于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以月为友,举杯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是他与友人心灵的纽带,思念的信使,“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他心中的明月是那样的纯洁,无暇,“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月光皎洁的夜晚,他骑马驰向远方,如霜的明月,一路伴他左右。

他独爱美酒。他销愁万古,“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他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他把酒问月,“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他山中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他把酒临风,情醉月光下。

李白,以高傲的神态,站在历史的浪花上,俯瞰众生。那个世道黑暗的时代不适合他,于是,他将自己的灵魂倾注在诗中,从他的诗中,我们读出了豪迈奔放的粗犷,傲岸不羁的节操,高度自信的豁达。他是中国唐诗一座永恒的丰碑。

时光可以消磨现实的物质,但带不走精神的永恒。他,和他的诗,如同瑰宝,流传于我们每个人的心间,芳香依旧。

岁月悠悠,弹指一挥,触摸那盛唐的尘土,在诗的世界里走进李白,走进那月色缠绕的低头思故乡;走进那影像叠重的对影成三人;走进那放浪江面的直挂云帆寄沧海的李白的心灵深处.叩响他的灵魂之门,感受他的心中丘壑!

在浮华与金钱交织的霓虹灯的世界里,尔虞我诈之风吹得我们迷茫在生命不名一钱的彷徨世界.然而,凝望盛唐之雨,掷地之音让我发现了生命的价值,生命的重量,生命的长存.他扬帆出海,他凝望烟云庐山,他荡舟湍流之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瀑布之壮美把他的心凝接于瀑布自由迸裂的一刹那,镶嵌在心的最深处.流水不羁,任意东西,心的包袱得以解脱,发黑的葡萄才露出一点光泽,霜白的头发才摇曳黑的光辉.李白把生命的真正的意义定格在自由自在的秀丽山水画卷里,不让污浊的泥淖玷污高洁的灵魂.也许他在物质上很穷,然而精神之上他却超越了众人,寻得一方净土安放自己的心灵.在山与水的交映下,谛听两岸猿声啼不住,想象朝辞白帝彩云间,放歌轻舟已过万重山.水的灵动,带走了心的疲劳;山的厚重,增加了生命的重量!

李白,你那洒脱的心灵让欣羡;你那不羁的仗剑天涯的豪情让人留念;你那大自然的放旷心胸让人追求!

漫漫人生路,昂首是春,低头是秋,时间的车轮悠悠.人生的仕途,为民为国,人的使命应崛起潜在于心的宝藏.他向往仕途,但又蔑视权贵,想追求自己心中的太平天地,然而命运总和他开玩笑.在那浑浊的官场,李白这支高洁之莲欲出淤泥而不染,又怎能办到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脊梁不能弯,处江湖之远也要昂扬阔步.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贬谪在李白的沉浮之船上显得那么分外招摇.失意之时,你高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心灵平静的李白,行动浮躁的李白,举杯浇愁愁更愁徒以金樽之酒赶走失意之客,可乎哉?你成也金樽,败也金樽,金樽定格了你的心声!

李白,你那莲之高洁的品行留给我们思考;你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留给我们守你那金樽对月的豪情留给我们深思!

一代文豪,蓬莱文章建安骨!

千古豪情,青莲居士谪仙人!

穿越千年古道,诗语的李白,生命的价值在泛渣的空气里得到重生生命的意义在疲惫的床上得以休憩生命的力量在失意的凉风下显得那么活力四射.李白似风,春风归来遍地绿,生命之禾不得不绿.李白似风,秋风君临千叶黄,失意梧桐不得不黄.在这回黄转绿的四季里,永远不老的是这风,是你,李白.沉浸在你的诗里,走进你的世界!

李白诗仙乎?酒仙乎?他的挚友杜甫有诗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可谓诗仙酒仙皆兼之。

时近中秋,揣读唐诗,忽悟这位浪漫大师除了恋酒以外,还偏爱一物,即天上明月。李白作诗,常赋与月,其咏月诗句如珍珠串串、亮星颗颗,尤引人瞩目。都说明月与诗人有不解之缘,李翁恐此缘分最深亦最真。你看他,铺盏豪饮,尚要“举杯邀明月”;桌前就餐,但见“月光明玉盘”;下山途中,邀来“山月随人归”;冥冥梦里,情系“湖月照我影”;送客远行,恭请明月“与人万里长相随”;遥想诤友,更是“登舟望秋月”;怀旧忆往,“卷帷望月空长叹”;言志抒怀,“欲上青天揽明月”。就是夜半醒来,忽见银辉满地,诗人也难捺激情吟哦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片爱月之心,思乡之情跃然纸上。

李白一生坎坷,报国不成,因而常神游太虚,以月寄心。年华虚度,心情惆怅,他咏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江岸纤夫,劳役惨重,他吟道:“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蜀道艰难,难于上青天,他叹道:“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友人左迁,愁肠百断,他唱道:“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还记得当年误闻日本友好使者晁衡不幸遇海难,李白更是泪眼向月,恸哭不已:“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这里,日本友人竟成了诗人心目中最圣洁的明月。

李白爱月,非但吟咏,他还把自己的孩子取名为“明月奴”,并将其妹也唤作“月圆”,说来实在有趣。后来诗人病逝,只因其平日饮酒成癖和痴迷月亮,后人还盛传他是醉酒后于水中捞月而丧生,且又逐月而去了。至此,一代诗仙真是神了!

自然,李白吟月作诗,亦大沾其明月之光,他的众多的珠玑般的咏月诗句,使得其作品无处不闪烁出优雅美致、深邃而辉煌的意境,更重要的是,诗人本身也因此而如一轮皎皎明月,长久地高悬于祖国诗坛上。

对话陶渊明

舞一曲淡泊,遗万世芬芳。

——题记

穿越千年的回廊,追寻万卷书香,踏着悠悠的古韵,携着盈盈的暗香。你,飞越时间九重天,身披千年的风尘,从云烟深处款款而至。

你精通《六经》,猛志逸四海,你知晓《老子》,性本爱丘山。你出生在一个仕宦家庭,在人生的大好年华中,奋发图强,但举棋不定;在沧桑年华时,你看透仕途险恶,官场黑暗,毅然归隐田园,隐居山林。以“五柳”自号,隐姓埋名。

这就是一个真实的你,一个真实的陶渊明!

你的诗风恬淡,自然,流露出一种田园气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远离尘嚣,躬耕南山,心远,境自远。“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自然随和,刚柔并济,心乐,物自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宁静淡泊,闲情逸趣,心淡,人自淡。我轻倚楼阁,冷月凄凄,品陈词古韵,暗香盈袖。哦!是你的诗香,你的意韵。

你的芳名流传千古,引得多少文人墨客的追捧。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孟浩然曾说“赏读高士

传,最佳陶征君”,诗圣杜甫有文“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连诗仙李白也曾作诗曰“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吾亦然,你的诗香如缕缕青烟,缭绕我的身旁,让我闻之敬佩,你的人格似阵阵细雨,滋润我的心田,让我悟之淡然。

你在污浊的世俗中,孤芳自赏,“举世皆浊我独清”,是人格的高洁,心灵的高洁;你性嗜酒,期在必醉,却曾不吝情去留,“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人格的清醒,心灵的清醒。你的精神被后代子孙传颂至今,你的灵魂也穿越千年,与我对话,跟我畅谈,让我倾听你的心曲,世俗在你高洁的灵魂下,显得是那么地微不足道。

陌上寒烟,夜空阑静,看万家灯火明明灭灭,品历史长河曲曲折折。舞一曲淡泊,遗万世芬芳。

走近陶渊明

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以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题记

夕阳西下,留下一片执著的余辉也渐渐隐去,皎洁的月光升上枝头,落在书页,泻在笔尖,日复一日的循环使生活变得不像样子,天地间的真善美都消失了吗?无奈的回响又一圈圈的荡漾开去,投入历史的波流激起阵阵涟漪??

竹篱密密,杨柳依依,烟云舒展,菊点宁静。您就居于这里。每日耕田,饮酒,吟诗,享乐,无时无刻不在表露着您的真,真性情,真言语,生活中要想做到这样一个“真”字倒还是真需要些勇气与智慧。您在随波逐流与矢志不移之间终是选择了您的真理:宁静,和谐。在政治权利沉重,却又无比黑暗的时候,您硬是放弃了不易得来的彭泽县令,归隐田园,您带着与众不同的清新与旷达,寻回一方心灵净土。这是您的生活,您的追求,滚滚红尘的阵阵厮杀,只不过是您窗前的一阵风.一串雨罢了。在最昏暗的日子里,灵魂深处却充满阳光。这就无愧于您选择了归隐之路,这一路走得潇洒.清明!

现在您的生活已经很接近于您的理想了:在这个远离尘世的村落,每日的耕田劳作,自得其乐,又有香菊清酒于您相伴,那高洁品行的菊花不正如您吗?祥和幽静,纤尘不染。那诠释情怀的酒不也是您的最爱吗?与生和谐,远离凡尘。伴着它们,您可以真真正正地享受生活。

您的生活抑或说您的归宿就是归隐,那是最清逸.最高上.最自由的人生,那也是您的人生。做一个无忧无虑.心地向善.智慧而又快乐的老人,您一生无憾。因为您的心界即是幽静的,高洁的,政事的污浊必定无法搅扰您的生之和谐。

面对南山,您似乎彻底忘记了那些不快,选择了坦然淡泊的心态。您可以“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自己心境的了解与共鸣才是真正的天籁之声,琴上无弦又何妨?您能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自己生活闲适,而不必“心为行役”,自然游目骋怀,参透自然。

您告诉我,在污浊社会也不能随波逐流;您告诉我,人生是短暂的,人生需要旷达;您告诉我,无论任何时候都要做那个自然.完整的自己;您告诉我,“真”,永生不灭??

仿佛是灵魂回到内心,我猛地惊醒,窗外还是黯淡的.四周还是静谧的,而我心中,却多了几分坦然,几分宁静??

隐者颂

掬一捧月色,凝成暗夜的菊香\引两怀清风,拂醒南山的曙光\穿过东篱的栏栅,你认清斗米中的昏浊\背负荷月的草锄,你遗忘沾露后的衣裳\踏着落英缤纷,你寻寻觅觅桃源梦境\追着尧舜足迹,你隐隐匿匿南山菊影\没了罗绮华服,你披起晚霞织就的布衣更显高贵\没了轻车香马,你踩着泪光延伸的路途更觉舒畅\勇于放弃\敢于清高\于是你笑了,笑声中你双眸闪亮,眼神滑过一丝哀伤\隐者,不就是一个隐匿疼痛,愿意被遗忘的勇者吗

舞一曲淡泊,遗万世芬芳

一位老者,在落英缤纷的桃源深处,用人生舞着一曲淡泊,却在进退间遗万世芬芳。

依稀记得,有这样一位老者,无奈望着家徒四壁,望着操劳的妻,望着渴求的儿,迫于生活,他怀抱满腹经纶,依依惜别了故乡的青山,故乡的绿水,奔走仕途??

他曾在满朝文武勾心斗角的风口浪尖,舞着一曲对名利地位的淡泊,以坚守的步伐,踏出清高的旋律,遗万世的芬芳。

依稀记得,有这样一位老者,愤怒地望着钱财万贯,望着昏暗的官场,望着佳肴美人的颓废,迫于不

满,他怀抱满心厌恶,毅然告别了江城的深府,江城的大殿,上任参军??

他曾在市俗纷乱歌舞升平的纸醉金迷里,舞着一曲对荣华享乐的淡泊,以轻蔑的步伐,踏出桀傲的旋律,遗万世以芬芳。

依稀记得,有这样一位老者,满足地望着春色满园,望着倦飞知返的鸟,望着涓涓细流的泉,为免于玷污,他怀抱满心悔恨,匆匆回到了故乡的田园,故乡的山水,远离尘市??

他曾在硕果累累田间丰收的满目金色中,舞着对谷物满仓的淡泊,以轻盈的步伐,踏出悠然的旋律,遗万世以芬芳。

“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一位老者感慨着,田园都将荒芜了,以心为形役的自己怎能不归?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一位老者决然脱掉华丽的官袍,那些华丽如何比得上朴素?那些贪图如何比得上淡泊?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位老者就这样断绝了世俗,归居田园,以山为钵,以水为酒,饮着归真返璞,饮尽一生。

历史的诗坛多少次风起云涌,诗坛的天空多少次云卷云舒,天空又多少次变幻无穷??

然而,灯火阑珊蓦然回首时,我依然可以看到这样一位老者舞着一曲淡泊,桃花在他身边纷纷落下,遗留万世芬芳。

评析:这两篇文章分别侧重从“清高”和“淡泊”的角度,歌颂和怀念着伟大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其实,在写作过程中,又有哪个话题不能运用陶渊明这个材料呢?象苏轼、陶渊明这样的大家,在话题作文中,几乎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写作素材。

陶渊明:作为素材如何使用

他来了,带来了一阵阵菊香,带来了与自然相合的阔达心境。面对官阙,他选择了归园,选择了自然的那份恬适。他追求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他有着“阡陌交通,落英缤纷”的理想;他绽放了压在心底的那份“自然”。他的丰碑永远树立在田园郊野之上。

(一)高考作文优秀片段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之路。这一路走得潇洒,走得清明。然而,陶潜除了饮酒采菊之外,还做了些什么?这或许连他自己都无法回答。归隐之路为中国无数文人选择,但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导致了整体上的不道德。”或许是历史的机缘,促成了一座文学的丰碑。但历史的路若要向前延伸,凭千万个陶渊明能够走出吗?

2.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也曾热衷于官场,想在仕途上一展自己的抱负。但当他做了彭泽县令,了解到官场的黑暗以后,便毅然辞官归隐,“羁鸟倦旧林,池鱼思故渊”,他还是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从此躬耕农田,不问世事。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3.陶潜伴着“庄生晓梦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在东蓠之下悠然采菊。面对南山,渊明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官场的丑恶,忘记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这是心灵的选择,这是过河人在“河”的两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选择,这更是明智的“摆渡”。

4.是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是那个“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雅人,是那个“戴月荷锄归”的农夫,对!是他,是这享誉文坛百千年的陶渊明。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归田园。他忘却了官场的失意,忘却了仕途的不达,却记住了世人的愿望,写出了心中的圣地——桃花源。

5.远离尘世,隐归田园,看花开花落。陶渊明生活很清逸,很自由,像蓝天中的白云,像大海中的鱼鳞,因为有菊,那颗渴望自由的心被官场的牢笼束缚太久了,难道没有什么寄托?选菊吧!清新淡雅,与世无争,不正像他不羁的性格吗?是陶诗将心寄托于菊,寻回了一方心灵的净土,也是陶诗让菊带上了品质高洁,与世无争的高姿态帽子流传至今。

6.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早上,雾色渐渐散去。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下页余下全文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