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绿120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01 21:36:07 体裁作文
绿1200字作文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绿1200字作文

家乡青石板路的尽头,有一方池塘,而这池塘中,散落了一朵接一朵的荷花,插满了一枝接一支的荷叶,到了夏天,便盛开出一片绿意。

初夏,一缕金色的阳光透过浓密的枝叶洒落在池塘上方,丝丝微风也轻柔地拂过湖面,微波粼粼,漾起圈圈金色的涟漪。几只知了在林间你唱我和地叫着,倾吐这夏初的欢乐。池塘中的小荷已初露展角,舒展开嫩绿嫩绿的荷叶,那晶亮剔透的水珠垂挂在朵朵青绿的荷叶上,翻来滚去,好不自在。荷塘中,一枝枝花苞含羞带怯地探出了脑袋,虽无完全开放,却也显得清秀隽丽。这时的荷塘,已吸引来众多蜻蜓的关注,几只蜻蜓在荷塘上飞过来,飞过去,偶尔飞累了,便停靠在荷叶上,似在避暑遮阴。这片绿,带着丝丝凉意,驱赶了炎热,成为了它们的天堂。

送走了这片略带稚嫩的绿色,又迎来了一片生气勃勃的浓绿。正值炎夏,烈日当头,池塘里却是一片清凉的光景。蕴藏了半个夏天的光阴,荷花似乎终于忍不住了,想要尽情绽放她的美丽,一朵朵,一片片,满个池塘里都是荷花,有的似朝霞般红艳,有的似白雪般无暇,有的似彩云般粉嫩……亭亭玉立,风姿卓绝。这时,荷叶也退去了那一身青涩的绿装,换上了一袭翠绿的长裙。在池塘中央,荷叶正极尽张力地舒展着,原本娇小的叶瓣也变得圆润宽大起来。那绿更是绿得张扬,绿得光鲜,绿得耀眼。绿叶衬红花,正是相得印彰。

秋风带来了丝丝凉意,转眼间,已到了夏末,一季又过去了。这时,再来到池塘边,那鲜艳美丽的花朵已然凋谢,只剩下满池的荷叶。那叶,依然绿,却不复以前的翠绿、浓绿,片片绿叶中夹杂着缕缕暗黄色,放眼望去,整片荷塘都呈现出一片黄绿萧条的景象。那稀稀落落、枯枯萎萎的一片一片荷叶,独自立在池塘中央,一阵风徐徐吹过,枝枝摇曳。没有了蜻蜓的嬉戏,没有了阳光的闪烁,也没有了知了们的唱和,池中的一片暗绿尽显凄凉冷清之意。那不时吹过的冷风似乎也在嘲讽它们失去了往日的光鲜亮丽,只能默默枯萎。但它们却是静静伫立,只留下一片沉默、无言……

直至那天见到一叶扁舟驶向池塘,棵棵鲜嫩洁白的莲藕被人们连根拔出水面,带着一生的无悔与无奈。我才真正领悟:不论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绿,或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绿,还是花凋叶残,极尽凄凉的绿,都是为了孕育那一生的果实。荷选择放弃了自已的生命,换来了一夏的等候。它绿了一夏,活了一夏,也真正活出了自已的精彩,自已的价值,自已存在的意义!

这片绿,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只是短暂地停留,却真正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文。文章由家乡池塘里的荷花入手进行描绘表述,引起读者的思考,从夏到秋有序描绘了荷花的形美,更主要的是体现了荷花的内在精神品质。

篇一:绿色作文

“绿色作文”——塑造完美人生

425800

一、关于“绿色”与“灰色”

《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引发了我们对传统作文教学的反思,我们都在试图构建一种与“新课标”最为合拍的作文教学新方案。现在,理论界将这种理想中的阅读课堂称为“绿色课堂”。我们不妨把这种理想中作文教学称之为“绿色作文”。提到“绿色”,人们即会联想到“绿色食品”,它是“自然”、“健康”的代名词。“绿色作文”即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让学生的心情和思想从笔尖自然流淌出来,在自然轻松的状态下进行情感流露。在成长中作文,在作文中成长,这就是绿色作文的本意和真谛。

“绿色作文”是一种纯天然的、可持续发展的作文,即以人为本的、着眼于学生一生发展的作文方式。它也是相对于我们的应试教学中“灰色作文”而言的。曾经,我们的学生作文有三招:一凑二抄三套。凑-----名言警句凑时兴材料,自己信不信无关紧要;抄----考试之前苦背范文,考场也能屡屡中标;套-----文章格式有套路,学习雷锋不能少;要是考我议论文,就把决心誓言表。这些文章或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或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死不死活不活,黑不黑白不白,金箍住了学生的思想,扼杀了学生的率真与灵性。使原本生机勃勃的学生变得喜爱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让本“源于生活、抒写生活”的作文变成故弄玄虚装腔作势之作。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让学生的作文“回归”绿色呢?

二、“绿色作文”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一)、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绿色作文的活水从何而来?既非来自名师的头脑,也非来自题海。它的真正源头,来自包罗万象的大千世界。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是作文的常新话题。著名雕塑家罗丹有一句名言:不是生活本身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观察生活不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要学生全身心的去感知、体验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这样才会用真实的笔触表现生活,表现自我。俗话说,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发现生活中的美,让生活中美的内容、美的形象、美的形式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一幅幅美的画卷,当生活中的这些美触动他们敏感多情的心弦,使他们产生写作上的冲动时,语言的激流就会宣泄出来。因此,我们教师应该通过教学和评价,引导学生明白:文章是人生智慧的火花,是人的生活创新的体验,是人的心灵个性的张扬。平时让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注重日积月累,达到逐步提升作文素质的目的。

(二)、开展课外活动,自主地创造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大自然是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的绿色课堂,语文教师要利用这一绿色课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献身家乡的感情。于是,在春光明媚的三月,我带领学生走进田野,走近春

天。首先请同学们用十秒钟时间凝视那大自然的美景,启发他们用美丽的眼睛寻找美:看那雾绕青山,小草青绿,野花绽放,树叶盛茂,难道不美吗?听那潺潺的流水声,清脆鸟鸣的声,难道你还感觉不到美吗?瞧那蚂蚁共同奋斗,搬运食物表现出的团结与顽强,难道不美吗?还有大树与青藤创造的盘根错节,难道不美吗?这些都是我们作文上可以尽情描绘的内容。你知道为什么古代画家都喜欢到大自然中作画吗?因为他们发现了大自然的美,在他们作画的同时,也给心灵涂上了绿色。在大自然中,他们能够找到灵感,更重要的是他们找到了一个新的自我,以一颗乐观、积极的心态笑着面对人生,于是,心中便有了“诗”、“画”。然后,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最后,回到课堂,用自己的双手写出自己眼中、心中的春天。

在习作中,罗维同学骄傲而忠实地写道:“在青山绿水之间,我与大自然贴切相处,我发现了许多,领悟了许多,我用最纯净的心领悟了这句名言:‘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卢晓丽同学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激情写道:“我终于体会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真谛。凡是有生命力的作品,无不倾注作者的全部心血和炽热情感。”曾志军同学写得最有力:“谁敢否认‘语文源于生活’。”

(三)、设创造性阅读,感受范文的美:

美国文艺复兴领袖、杰出散文家爱默生指出:“把自己的生活当作正文,把书籍当作注解,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中国著名哲学家周国平则指出:“任何有效的阅读不仅是吸收和接受,同时也是投入和创造”。

读写结合是作文教学的一条规律。“读书破

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杜甫的写作经验之谈。学生习作大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是创新的基础和桥梁。指导学生品读范文的精华,模仿其写作的风格,学生就往往能写出出人意外的佳作。在教学中,我每教到精美范文,就引导学生或仿其开头,或仿其结尾,或仿其结构,或仿其立意,或仿其精彩片段,积极引导他们进行迁移联想,或“张冠李戴”,或“移花栽木”。如读了朱自清《春》我就指导学生仿写“秋”,读了《理想》我就指导学生仿写“我的信念”,读了《行道树》我就指导学生仿写“路边的白杨”??久而久之,学生在模仿借鉴中就学会了写作的窍门,拨动了情感思维的琴弦,奏出了习作的美妙乐章。仿写属于创造性阅读,教师要进一步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激活自己的灵感,从而写出绿色作文来。

(四)、尝试绿色作文,塑造完美人生:

要想使校园中花木长得美茂,必须有深厚的土壤培植他们。要想“绿色作文”有生长的土壤,就要鼓励学生率真而为,言别人所未言,道别人所未道;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在课堂操作层面上,我们应该追求个性化思维,个性化语言,个性化的想象,个性化的表达,个性化的情感活动。当然,要养成这种“个性”,我们不能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得过且过,跟着感觉走,这是我们实行“绿色作文”的大敌。而绿色作文,新就新在是以人为本的作文,既培养作文能力,又提高作文素质。总之,要造就一个大写的人,就必须在情与理的均衡、言与行的统一上下功夫,而这一切都有赖于我们对人生的认识。因此,教师必须在训练绿色作文的过程中,结合实践不断

启发学生磨练他们的自觉性,只有当学生亲口尝到了绿色作文的甜头,万紫千红的绿色作文之春才能真正到来。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这种诗外学诗的主张,实在是一种过来人的最有见地的创作论。“绿色作文”就是要通过日常大量的“心动”、“笔动”、“行动”的训练,将这些“花盆中的学生”放回到肥沃的土壤中,让他们汲取土壤中的营养自由的成长,这样才能使我们看到一篇篇闪烁着个性,流淌着真话的“绿色作文”。

绿色作文教学能使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体念生活的乐趣,享受生活的情趣——绿色是心灵的栖息地,作文与做人概莫能外。

篇二:绿色作文

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

人们都知道,如果我们不保护环境,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会慢慢缺失;如果我们不保护环境,人类就会面临灭亡;如果不保护环境,不仅是人类,地球也会逐渐走向灭亡;如果不保护环境,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将会消逝;如果不保护环境,天空将变成黑暗,我们将不但呼吸不到干净的空气,有可能会看不到光明;如果我们不保护环境,我们的水源将被破坏,江河湖泊和海洋就会由清变混最终干枯;如果不保护环境,动物将离我们而去;如果不保护环境,植物将枯死带走绿色只剩下恢暗;如果不保护环境,我们的城市将变成废墟;如果不保护环境,就没有国家、没有社会、没有社区、没有家庭;如果不保护环境,就没有友爱和平;如果……

曾几何时,我们还陶醉在人类发展的巨大进步中:科技在巨大进步,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城乡建设的日新月异、人民生活质量的大幅度提高。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现在和未来,无不令人欢欣鼓舞。然而,人类社会为之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无节制地、无情地夺取,引发的大自然更加无情的报复。环顾四周,我们实际上处于相当被动和困难的境地: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等包围着我们;化学污染、生物污染各种污染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我们的家庭生活,吞噬着我们的健康;资源短缺、人口过多又威胁着人类的未来。美丽的大自然在退化,我们的健康被吞噬,这一切的一切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亮起了红灯,它告诫我们:如果不立刻树立起环保意识,停止一切破坏环境的行为,作为地球一份子的我们将面临生命与健康的集体缺失。

中国那么大,聚集了各种各样的人。人们在环境保护上表现都各不相同:有人在随地吐痰,有人却在维护卫生;有人在抽烟,有人却在洁身自好;有人在大马路上开着汽车骑着摩托使劲排放尾气,有人却在不动声色中做着环保;有人在挖山不止,有人却在把一生献给山里;有人在砍伐树木,有人却在保护山林中流血流汗甚至献出生命;有人在大吃大喝品赏山珍海味,有人却在平平淡淡中品味生活;有人在休闲娱乐中影响别人,有人却在轻声细语中共享天伦之乐;有人在广场公园中践踏草坪摘花踏草坪,有人却不得不不厌其烦的辛勤耕耘;有人在装修家居中讲档次,有人却在不断的警示众人……不用我再一一列举,已经足以说明一切--人是破坏环境的罪魁祸首,人是保护环境的保护神:两种人两种态度,两种意识,两种结果,谁对谁错?选择那一种人?不言而喻。

新加坡是一个极为干净的国家,污染很少,因为新加坡的人从小就养成了爱护环境的好习惯,所以他们很少污染环境。如果有新加坡的人污染了那里的环境,马上就会有人来罚款,如果没有人看见是谁扔的垃圾,马上就会有人自觉地把垃圾扔进垃圾桶,所以新加坡基本上没有什么垃圾污染。像这样的国家还有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这些国家的公民都有很强的环保意识,而且他们的环保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所以,我们要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将来也为环保出一分力。

环保是事业,环保大于人。为了我们的地球,为了我们的山川,为了我们的河流,为了我们的城市,为了我们的家园,为了我们的人类,为了我们的生命,为了我们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我在这里呼吁:现在起保护我们的地球吧!

篇三:让“绿色作文”尽显个性魅力

让“绿色作文”尽显个性魅力

[摘要]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绿

叶,才将世界装扮得如此美丽。”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将这些花

盆中的学生放回到肥沃的土壤中,让他们汲取土壤中的营养自由成

长,这样才能使我们看到一篇篇闪烁着个性,流淌着真话的“绿色

作文”。

[关键词]开拓;鼓励;情感;个性化

“绿色作文”的概念,是从“绿色食品”里借来的。绿色食品,

是指无农药,无污染,无激素,在自然状态下生长而成的健康食品。

把这个概念引申到作文中来,是指无矫情,无假话,无种种清规戒

律,尊重学生的个性,把精神生命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童心写童

真、叙童情,表童趣的“无污染”作文。而这种无污染的绿色作文

最大的特征是学生的个性化,它是绿色作文的“精神”,是用自由

之笔,写自我之境,抒自得之情,表自觉之意。茅盾先生说过:“幼

稚粗拙是壮健美妙的前奏曲。”我们宁要“个别”,不要“一律”;

宁要“幼稚”,不要“成熟”;宁要实话实说,不要虚伪矫饰;宁要

有一说一,不要无病呻吟。

一、开拓广阔思路——孵化内容的个性化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听学生这么说:“老师,我没东西可写。”

其实,有一个很大的原因,那就是我们过去的命题作文,对学生思

维的束缚太大。我们经常让学生写一写“有意义的事”、“深受感动”

的事??这一类的大题目,使学生无从下手,我拿来那么些有意义

的事呀?我还搞不明白什么叫意义呢?于是乎,开始闭门造车,写

一些老师认为有意义的事,诸如“扶盲人过马路”“捡钱包上交学

校”。其实,作文是生活的反映,也是人性的投射。生活是多彩的,

人性也是多棱的,既能折射出真善美,也能反映出假恶丑,甚至还

会有调和的中间色彩。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为学生的个性发

展开拓广阔的思路,不要让他们顾忌太多。只要是符合他们的真实

生活,只要是他们乐于表达的内容,都应给学生予支持,让他们的

作文折射出生活的七彩本色。

如支玉恒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就很重视学生作文内容的个性化。有

一次,支老师去义乌上作文课,本来已经备好了课的内容。但一到

义乌,就被义乌精致多样的商品、熙攘的人群和热火朝天的交易给

吸引住了。支老师当时就想,学生天天生活在这样一种环境中,肯

定对义乌的小商品非常熟悉,为何不让他们写一写这些小商品呢?

于是,支老师临时改了作文课题——《夸夸义乌小商品》。学生对

义乌的小商品非常熟悉,一听到这样的题目,一下子就有话说了。

有个学生说要写“鸡毛换糖”,支老师就问:“鸡毛怎么换糖呀?跟

小商品有什么关系呢?”这位学生就说了,以前义乌没有现在这么

热闹,没有这么多店铺的,那时候有人挑着担子,然后四处吆喝:

“鸡毛换糖——”有的人家宰了鸡,拔了鸡毛就可以拿去换几颗糖。

卖糖的人呢,拿了鸡毛,再去做一些小玩意儿,再卖。义乌市场就

是由挑着担吆喝到推小车,由推小车到摆地摊,由摆地摊到小铺面,

由小铺面发展到小商店,由小商店发展到大商场,由大商场发展到

购物街的。有的学生说想写义乌的外国人多,因为很多外国人来义

乌买东西;有的学生说想写建设市场的建筑工人;还有学生说想写

一次买东西,因为东西太多,挑花了眼??学生想写的东西,实在

太多了!

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只要适当启发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

己的个性,他们不是没有内容可写,而是没有开发培养。教师的任

务就是引导学生发现平常事中的不平常,说说自己想说的内容——

那一定是个性而精彩的。

二、鼓励多向表达——激发语言的个性化

德国教育家

常见的成人话语的复制品,而要成为绿色作文的亮点。

如于永正老师在新设计的“歇后语作文”中,让孩子选择喜欢的

一条歇后语来编故事,并邀请合作伙伴,一边商量一边表演。学生

的兴致一下子来了,演得绘声绘色,连于老师也跟着孩子表演起来。

当学生的兴致到达高潮时,于老师就让他们把刚才编的故事写下

来,这时候,孩子便“文思泉涌,笔走如飞”了。看看,有一个学

生选择“猪八戒背媳妇——费力不讨好”来编故事:话说这个猪八

戒呀,也老大不小了。自从西天取经回来后,他就整天游手好闲,

不干正事。如今唐僧开了家电脑公司;孙悟空也把花果山开成了风

景区,赚了大钱;沙僧也讨了个老婆,在家享清福??以前,猪八

戒的媳妇可是美得不得了,好似出水芙蓉,可现在经济发达了,他

的老婆营养过剩,整天吃了睡,睡了吃,养得跟头猪似的。和猪八

戒可真算是天生的一对,地造的一双了??可猪八戒不知道他媳妇

长胖了,背着媳妇就飞也似的往洞房走,没走两步,就摔了个狗吃

屎,还被新娘来了个泰山压顶,压得他半天喘不过气来??还有学

生编“马桶里放鞭炮——亏你想(响)得出”“屎壳郎腾空——硬

充战斗机”“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都写得很有趣,

也很生动,语言充满了童真,富有个性化。

童年是充满幻想的岁月,儿童并不像成年人那样现实,他们更多

地生活在物我一体、精神现实不分的状态,因此,他们是天生的“语

言学家”和“浪漫主义作家”。在这样的说话氛围中,学生表达的

积极性被激发,虽然他们的话里见不到华美的词藻,但再也不是千

篇一律的“热得浑身冒汗”,而是句句发自内心,充满个性。朱自

强先生在《小学语言文字教育》一书中写道:“儿童的思维是文学

性的思维,儿童的语言也是文学语言遍布的语言。”所以,教学中

只有鼓励学生,让学生进行多向表达,才能真正解放儿童的手脚,

写出富有个性的语言来。

三、放飞心灵感受——提升情感的个性化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感

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

了。”作文是心灵的释放,而生活中每一个问题都是立体的,“横看

成岭侧成峰”。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有自己的

喜怒哀乐,都有自己的特殊经历,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审美观。在作

文教学中,我们要用宽容的心态去审视、关爱、肯定学生个性化的

作文,让学生获得心灵的解放,从而放飞思绪,大胆行文。

记得一次午休时,班级门口的假山旁边,围了好多学生,挤得水

泄不通,我想肯定发生什么事了,忙凑上前去。原来,假山上不知

从哪里跑来了一条小白狗,有几个学生想把小白狗抓下来玩,但苦

于爬不上假山。听着小白狗“汪汪”的悲惨的求救声,我正想开口

劝阻,突然从围墙外跑来一条大白狗,“呼”地跳上假山,对着人

群“汪汪”地叫个不停,似乎在求人们不要伤害小白狗。一看那个

架势,肯定是小白狗的妈妈。学生们个个睁大眼睛,看着狗妈妈带

下页余下全文

篇四:绿色作文

开辟绿色通道抒写绿色作文

上盘镇滨海小学宋爱珠

摘要:针对学生写出来虚假,空洞的,没有灵魂的,缺乏鲜明的个性的“灰色作文”这一现状,尝试从生活和阅读入手,让“绿色”作文的源泉汩汩;张扬学生个性,打通“绿色”作文的关键通道;开启多元评价,使“绿色”作文的生命青春长驻。让学生写自己的话,说自己的事,抒自己的情,开辟绿色通道,抒写绿色怍文。

关键词:生活阅读个性绿色作文

河水污染了,有人呼唤绿色;庄稼污染了,有人呼唤绿色;空气污染了,有人呼唤绿色;大海污染了,有人呼唤绿色。学生的作文污染了,我们作为小学的语文教师更有责任呼唤绿色。现在的孩子一写作文就头疼,即使咬断笔头写出来的文章也是“一凑、二抄、三套”,千人一面、千篇一律。面对这一现象,我们不得不深思:何不给作文教学也来一场“革命”,让它在新课标的理念下,也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让孩子们在绿色的土壤中放飞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写出充满绿色情怀的文章呢?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为学生开辟一条绿色通道,引导学生抒写绿色作文。

所谓绿色作文,就是以童心写童真、叙童情、表童趣的“无污染”作文,其基本特征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真实性,即表达自己真实的愿望,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表现真实的自我,展示纯真的童心、童趣。二是独特性,每一个学生所经历的生活是千姿百态的,即使同一个经历,不同的个体,体验也是千差万别的,学生的作文应该展示不同的个性,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三是富有童趣性。小学生作文应该反映精彩的童心世界,内容充满儿童情趣,语言淳朴率真,童言无忌,说自己想说的话,尽情地释放心灵,写出童真、童趣。

一、生活和阅读——“绿色”作文的沃土

1、拥抱生活,为绿色作文引进活水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生习作也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了,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因此,我们要为学生开创一片自由的生活,让他们有自己主宰的时间,有属于自己的空间。节假日,孩子们可以去郊外踏青、去乡间游玩,亲近大地、走进自然;双休日,孩子们可以去逛街购物、去参观游览;寒暑假,可以带孩子们游山玩水,去繁华的都市,开拓视野,增长见闻;生活中可写的东西太多,一次简单的自我介绍,一次独立购物的经历,一次活动的体验,学校班级里同学的变化,家中最熟悉的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上学路上的所见所闻;校长的一次讲话,老师的讲课,父母的叮嘱,餐桌上的闲聊,课间同学间的活动;一次实验,一次体验,一阵风雨,一张照片,一次电话,更别忘了让孩子们有自己亲密的小伙伴,那里也有一个“小小”的社会、“大大”的人际关系??总之,学校中的所见所闻,家庭的生活小事,街头议论、读书心得、电影观感等等,都是学生们可以信手拈来的写作内容。

“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鲜活生动的场景带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使学生文思泉涌,语词的仓库被开启,生动的描写跃然纸上。老师要教会学生即时捕捉灵感,那么,写作的素材——“绿色”作文的土壤,就会越来越肥沃,写作兴趣也会随之逐渐浓厚起来。

2、加强阅读,为绿色作文激活灵感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写东西就靠平时积累,接触的文章多了,自然而然可用的语句也就多了,写起来便得心应手;读到一定程度时,更加熟悉各种表达方式,就可以做到锦上添花,把意思表达得更加圆满,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然,以读促写是需要时间的,因为阅读是一个采集零琼碎玉,日积月累的漫长过程。但磨刀不误砍柴功,厚积而后薄发正是我们语文学习的特点。因此,我们应该转变狭隘的纯语文观和为写而读的功利化的读写结合训练方式,将阅读作为一种休闲和享受去完成。

(1)丰富阅读内容。阅读内容应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各个方面:有关科学的小资料、童话寓言、名人名言、中外名著、科普读物、诗歌、作文选等等。

(2)多元阅读渠道。随着时代的发展,可以网上看书和查阅资料,深受学生喜欢;可以办理市图书馆的借书证,充分享受图书馆的阅读资源;还可以设立班级“虚拟书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内容。

通过各种渠道,努力使学生丰富间接生活经验和信息,让学生品味到阅读的幸福与快乐,增强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让他们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吸收思想,拓宽思维,然后,才让他们进行复述故事、扩写、续写、改编故事发表看法等等进行“借题发挥”。这所借之题,可以是作品的内容,也可以是作品的形式;可以是关涉全篇的艺术手法,也可以是一句名言或一个细节。总之,只要是书中的某一精彩之笔点燃了读者蓄积在心的灵感,读者就可以捉住这电光石火发挥成

文,我们就不愁作文没有灵魂,没有血肉,没有个性,我们的作文将会是原生态

二、张扬个性——“绿色”作文的关键

“个性”是“绿色”作文的关键,它体现了个性独特的观察、思考与创造,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绿色作文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因客观世界、主观世界的差异性,写作能力及其作文必表现出个体差异性。因此,写作要呼唤个性,培养个性,展示个性。每个学生的作文都能别具—格,绽放出个性光芒,那才会具有绿色作文的生命力。

1、提倡个性化的构思。

“个性”是“绿色”作文的基础,它体现了个性独特的观察、思考与独特的创造,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如本学期初,我让学生写《爱的故事》这一命题作文,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之下,学生构思了许许多多有关“爱”的故事:有小蚂蚁过不了河,大树无私地飘下落叶,小蚂蚁把它当作小船过河的故事;有母亲不嫌弃犯罪的儿子,千里迢迢去探望的故事;有老猫为了留住小猫,与主人奋勇拼搏的故事等等。其间,一位学生非常大胆地构思了独特的爱的故事——死对头之

间的爱,它描述了在一个荒岛上,蛇与老鼠互帮互助,从仇人到朋友的故事,而且故事情节合理生动。这样的构思打破了学生固定的思维格局,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因此,我们应多用赏识的目光去欣赏孩子这种独特的想象,让他们抛弃一切世俗的,僵化的观念,在宽松的作文氛围中,创造出新颖的作品。

2、鼓励个性化的语言。

不同的年龄阶段,人的语言有这个年龄所具有的特点。小学生的语言要有个性,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认识特点和个体的特点等。朱自强先生在《小学语言文字教育》一书中写道:“儿童的思维是文学性的思维,儿童的语言也是文学语言遍布的语言。”的确,当看到月亮被乌云遮住,他们往往想不到要下雨了,而会说:“啊,月亮也怕被雨淋着!”这种充满文学性感觉的语言,会一直延续到儿童期。艺术的本能在小学阶段的儿童身上,显示着强大的力量。我们要学生讲自己的话,就要注意到儿童的这种缪斯天性。所以,作文教学中只有尊重儿童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儿童化的语言,才能真正解放儿童的手脚,让他们写真话,写自己的话。

三、多元评价——“绿色”作文的法宝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注意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评价、家长的评价以及展示式评价相结合,这改变以往只有教师单一评价倾向,让学生参与到作文的评价中来,让学生在评价展示活动中或体验成功或取长补短或激发欲望。如此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人翁精神,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享受习作的乐趣,情趣,更有信心兴趣去写绿色作文。这样学生的习作心情永远绿色,绿色作文的生命将青春长驻。

1、因人而异,教师评价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作文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又要注重因人而异,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学生作文必须“求精”,而对另一些学生的作文“求通”就行了,千万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一刀切”。

在阅读学生习作时,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在评价孩子的习作时,多一份欣赏和赞美,让孩子产生对教师的信赖和亲近,使他们打开自己内心世界的大门,让内心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让刚刚尝试用笔表达的孩子们在教师不经意的赞美中,点燃对语文对文学的兴趣。

2、畅所欲言,自我评价。

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因此,在作文评价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我评价。当然,让学生自改,决不是放任的,而是靠老师有计划的通过训练来培养。学生完全自改,要有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自我评价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作文的评价中来,打破了教师一个人评价作文的传统作法,促进了主体性的发展。

3、激活思维,开展群评。

教师将学生的作文用多媒体出示,让全班学生读后进行评议,写出评语。课堂气氛活跃,写文的学生可以谈自己的写作想法,其他同学可以向作者提出问题,也可以谈自己对习作的意见,作者也可以答疑,大家各抒己见。这种评价方法,激活了全体学生的思维,满足了学生共同参与作文评价的需要。

4、开拓视野,学生互评。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每组推荐一名组长。每组循环阅读其他组的四篇作文,四人先将拿到手的四篇作文细细阅读,个人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最后按每组组员的理解给作文按具体项目评出分数。

5、寻求亮点,家长参评。教育是全方位的系统工程,要打破校内、校外的界限,这不仅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体现在作文的评价中。我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请他们对孩子作文进行评价。有的给孩子的作文指出优点和不足,有的给孩子提出了希望,还有的与老师共同探讨作文改革的问题。家长参与作文评价虽不能从写作技巧上给予学生多大的帮助,但是促进了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使校内外的教育得以延伸。但这只能适用在家长自身素质高的个别孩子上。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有真文章者,必有真人品!”在习作教学中,开辟绿色通道,激活孩子们的生命活力,使作文成为孩子们的精神家园,心灵史记,让孩子们写出“清水出芙蓉”般的“绿色作文”,我们的写作教学定会出现杜牧所描绘的那种可喜景象:“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果满枝。”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时晓铃的《绿色作文——心灵栖息地》。

2、《小学青年教师》:赵谦翔的《在绿色文章里诗意地栖息》。

3、《教学艺术》:王剑制的《荡涤灰色污染,培育绿色作文》

4、《教学月刊》:朱华贤的《让小学生在真切的实践中感悟写作真谛》

5、《教学月刊》:叶立新的《走近小学生作文》

6、《语文课程标准》

7、《小学德育》:朱凡的《让孩子在写作中张扬个性》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