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看帕斯卡尔以信仰评判其他思想300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6:25:42 字数作文
看帕斯卡尔以信仰评判其他思想3000字作文字数作文

精选作文:看帕斯卡尔以信仰评判其他思想3000字作文

  ——读《思想录》

  这次看的书名为《思想录》,主要论点,是论宗教和其他主题的思想。作者名为帕斯卡尔,在我耳中倒是听过一些。当我拿到这本书是,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同作者的名字,压力立马就来了。那既然有压力,就一定要有动力,于是我便在这星期努力的看,却发现,速度并不理想。看了两三天,却只看了几十页,唉!真是的。

  在本书的前言当中,译者以一个唯物主义者的角度来评判他所谓的“唯物主义者帕斯卡尔”,看了这个“敏感词”之后,我便不再想看这篇序言,直接放到目录后面读正文。却又不曾想,帕斯卡尔的这本书当中,确实像一段段的短微博一般,将他自己的一段段的所想到的记录在这种格式当中。

  虽说有着如此的格式,有的内容有很多都不是很连贯,但是在这一段段短短的话当中,帕斯卡尔的思想却深深地影响了我。虽说我对于几何学并不是太多的了解,但在本书中的,却对于“几何学”同“敏感性”作出了作者自己的解释。几何学的基本术语对于这两个词便是几何学等于逻辑,敏感性等于直觉。对于这两个概念,作者说:“几何学,敏感性——真正的雄辩会嘲笑雄辩,真正的道德会嘲笑道德;这就是说,判断的道德——它是没有规则的——是嘲笑精神的道德的。”这段话将真正的逻辑和真正的直觉对于那些“假逻辑”和“假直觉(假道德)”的嘲笑,或是看其为小儿科。是啊,在关公面前耍大刀,在鲁班门前卖斧头,这不就是令人嗤笑的吗?就像很多的无神论者,在真神面前不承认神,在智慧者面前,卖弄自己所谓的智商。难道他们不知道?神的愚拙总比人智慧,神的软弱总比人刚强吗?而在此,作者所说的能嘲笑雄辩、嘲笑道德、嘲笑哲学的那位,又会是谁呢?

  在之后,作者在书中有体现出了他在基督教中的观念,虽说官方认证他为一个天主教徒,但他的思想却是清教徒的思想。至少在对与戏剧这一事物上的观点是一样的。在这段话当中,第一句话便是:“一切盛大的娱乐对基督徒的生活都是危险的;然而世人所发明的一切娱乐中,没有哪一种是比戏剧更为可怕的了。”但是这一观点对于生活在当今社会的我们并不是那么好理解的,因为我们觉得看戏,看电影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毕竟经历了几百年了,清教徒不也没有彻底将剧院关闭吗?如今我们应该说是网络了吧,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罪恶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五花八门,对人的诱惑性越来越强,这是人们无法改变的。

  在本书第二编当中,作者将上帝对于人类的重要性重点讲了出来。因为这一编的题目便是“人没有上帝是可悲的”。是啊,人没有了上帝,怎么能不可悲呢?在这世上,并没有真正纯粹的无神论者,因为他们就算口中死死地咬着,说自己就是一名纯粹的无神论者,但他依旧是有信仰的。他们有一个很明显的偶像,便是自己的理性,甚至可以说是他们自己本人,或是某位无神论者所表达的思想。

  在我所看到的地方当中,作者重点评判了两位在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任务。其实评判一个人是需要资本,同时也需要胆量的,并不是盲目的,靠偏见去,胡乱的,指着别人的鼻子去骂的。因此,作者帕斯卡尔以他的观点,以他对神的认识,以他最文明的语气,去评判了这两位名人。

  在此处,作者便指出了一位人文主义的思想家蒙田的错误,作者道:“蒙田——蒙田缺点太大,轻佻的词句;那是毫无价值的,不管古尔内女士怎么说。”为何作者要这样说呢?接下来的话,便将对蒙田反对的原因讲了出来:“没有眼睛的人——这是轻信。由圆求作方、更大的世界——这是无知。还有他对于蓄意杀人、对于死的感情。他鼓励人对于得救漠不关心,也不畏惧也不悔改。”这便是蒙田的思想,他对于得救并不关心,对于生死也避之不谈。是啊,无神论者对于死亡并死后的事没有一个确切的、肯定的答案,所以他们并无依靠。像蒙田在书中,作者也说是“全书”中,讲到死的时候,总是优柔怯懦的。

  而对于蒙田的这些背离信仰的思想,作者也提议道:“他的书不是为了维护虔信而写的,所以他就无须涉及虔信:然而我们却永远有义务不可背离虔信。”所以我们基督徒,并不是只单单对于关于我们基督教信仰的才会肯定,而是只要不背离信仰的思想,只要是正确的,我们都会以肯定的眼光来看待的。并不是那种狭隘的心肠,看着你上面有“耶稣基督”或是“基督教”这样的词汇,便会欣喜若狂,然后狂赞这位作者,结果呢?这位作者的思想却并不正确,甚至可能会遇到背离信仰的异端。以上是我看这句话所感想的,是对于那些觉得我们只单单看关于基督教的,有着极度偏见的人写的。所以我要告诉那些人,我们所反对的,并不是不关于基督教的,而是背离基督教的,我们才会反对。因为在马可福音九章四十节当中,耶稣也曾说:“不敌挡我们的,就是帮助我们的。”

  接着再往后看看,作者又对另一位哲学家笛卡尔所说的一句话做出了强烈的反对,笛卡尔说:“要写文章反对那些对科学穿凿过分的人。”对于这句话,作者做出了强烈的反对:“我不能原谅笛卡尔,他在其全部的哲学之中都想能撇开上帝;然而他又不能不要上帝来轻轻碰一下,以便使世界运动起来;除此之外,他就再也用不着上帝了。”从这里看到对于笛卡尔信仰的描述可以看出,笛卡尔的神学思想为“自然神论”。像这种世俗化的神学思想,以理性为至高来思想神的事。而我对此的观点,便是要以信心来思想神,因为神是超过我们的,是至高者,而我们人类的思想是有限的。让我们来形容一下神的至高和人的有限吧。上帝是至高的,是我们最基本的信仰,这个我们每个基督徒都不可以否认,就算其他人不相信,但这仍旧是事实。而我们人呢?就只是单单限制在三维空间的人,目前甚至出不了在宇宙中小小的银河系。还有,就是很多人都觉得无限的想象力,其实并不是无限的,因为我们无法想象四维空间,五维空间,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因此,我们怎能以我们有限的思想,有限的理性,来想象那些奥秘的事呢?像中世纪的神学家,他们为什么会让后世的人们讽刺呢?就是因为他们用他们有限的思想,来思考那些奥秘的事,最终变成了幼稚的神秘主义。像他们经常就会争吵一些类似于“一个针尖上面有多少个天使”这样的愚蠢问题。像天使,灵界,圣经中没有启示的一些事,我们在将来都会知道的,如今并不是以有限的,幼稚的思维来想象的。

  对于这些神学上的事,其实我并不能涉猎太多,不然就会偏离我们对于帕斯卡尔对于这两位学者的评判的回应。

  不知为何,在书中作者帕斯卡尔对于笛卡尔的思想所批评的话,是非常严厉的:“笛卡尔既无用又不可靠”当时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震惊了,不知这是因着翻译问题还是这就是原话,但这样的语气已经属于是人身攻击了。但我又看到下面的注释时,我才知道,他所谓的无用,是因为笛卡尔的形而上学并没有触及“唯一的必然”,不可靠呢,是因为他的万物体系,是建立在只能是假说的先天原则之上。所以说,帕斯卡尔死死的抓住了笛卡尔的不足,证明了他的不可靠。在之后,他又将笛卡尔的一些话讲述了出来用以证明他上面的那一句:“笛卡尔——大体上必须说:‘它是有数目与运动所构成的’,因为这一点是真的。然而要说出究竟是什么,并且要构造出这架机器来;那就荒唐可笑了。因为那是无用的、不可靠的而又令人苦恼的。如果那是真的,我们就会把所有的哲学都评价为不值得去浪费一点力气了。”

  看到一些简介当中,说帕斯卡尔一生当中战绩无数,他在十六岁时发明了“加法器”,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计算器。在当时,笛卡尔吃惊一个小孩子竟能做出这样的东西,于是他称赞了他。但这个长辈的称赞,并没有使得这位年轻人后来对他的观点的评判。就像蒙田,其实在某些方面,帕斯卡尔也是很佩服他的,但他却因这他背离信仰而批判了他。其实批评一个人的观点并不是看一个人在他的眼里是好是坏,若是你讨厌的人,他讲了同你一样的观点时,你难道会拼命将他的观点改变然后来反对他吗?若是你喜欢的人走向了错误的观点,你是想着所谓的保守友谊而不去纠正他,让他走向歧途呢?还是冒着友谊被破坏的危险,用尽自己的全力,将他引回来呢?上帝的心意,是什么呢?

  我所看的这一部分,重点便是论宗教,因此,帕斯卡尔按着他的信仰,遵循着他的神的心意,评判了两位名人的思想。而我们每一位愿意遵循神旨意的人,也要学习帕斯卡尔,按着我们的信仰,以基督教世界观来看待一切思想,而且要注意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我们的义务——不可背离我们的信仰。

    高一:安雄伟

作文信仰素材

名人名言---信仰篇

享有特权而无力量的人是废物。受过教育而无影响的人是一堆一文不值的垃圾。有些人在知识道德宗教信仰方面受过教养,但没有成为社会上行善的积极力量,这些人就对不起为培育和供养他们而花费的代价。如果他们也算是基督徒,他们就犯了因伪装而受尊敬的罪。他们本应成为世上的盐,而盐的首要责任应当有盐味。

亨利·范·戴克

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

支配战士的行动的是信仰。他能够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而达到他所选定的目标。

巴金

忠诚可以简练地定义为对不可能的情况的一种不合逻辑的信仰。

门肯

推崇真理的能力是点燃信仰的火花。

苏霍姆林斯基

年轻时代是培养、希望及信仰的一段时光。

拉斯金

年轻时代是培养习惯、希望及信仰的一段时光。

罗斯金

信仰是心中的绿洲。

哈·纪伯伦

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

惠特曼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 方志敏

当喉咙发干时,会有连大海也可也一饮而尽的气概——这便是信仰;一等到喝时,至多只能喝两杯——这才是科学。

契诃夫

爱情是种宗教,信奉这个宗教比信奉旁的宗教代价高得多;并且很快就会消失,信仰过去的时候像一个顽皮的孩子,还得到处闯些祸。

巴尔扎克

信仰比知识更难动摇;热爱比尊重更难变易;仇恨比厌恶更加持久。

希特勒

享有特权而无力量的人是废物。受过教育而无影响的人是一堆一文不值的垃圾。有些人在知识道德宗教信仰方面受过教养,但没有成为社会上行善的积极力量,这些人就对不起为培育和供养他们而花费的代价。如果他们也算是基督徒,他们就犯了因伪装而受尊敬的罪。他们本应成为世上的盐,而盐的首要责任应当有盐味。

亨利·范·戴克

我了解你们的种族。它是由绵羊组成的。他们给少数人统治着,很少或者从来没有给多数人统治过。他们压抑了自己的感情和信仰,跟随着一小撮拼命喊叫的人。有时候那喊叫的人是对的,有时候是错的;可是那没关系,大伙儿总是因为你们永远并且始终是少数人的奴隶。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在那里大多数的为心坎里是忠于任何这种制度的。

马克吐温

以死来鄙薄自己,出卖自己,否定自己的信仰,是世间最大的刑罚,最大的罪过。宁可受尽世间的痛苦和灾难,也千万不要走到这个地步。

罗曼·罗兰

理智本身是一种信仰。它是一种确定自己思想和现实之间关系的信仰。

切斯特顿

没有了希望,一个人就不能维持他的信仰,保守他的精神,或保全他的内心纯洁。

巴尔扎克

当信仰丧失了,荣誉也失去了的时候,这人等于死了。

惠蒂尔

英雄主义是在于为信仰和真理而牺牲自己。

托尔斯泰

痛苦,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是多么崇高而又神秘莫测呀!没有痛苦就没有诗歌,每一首诗几乎都是由一份高兴,一份希望和两份痛苦所组成的!只有痛苦才能在生命中给你留下深深的印象。那萌发出冷气的祈祷的,湿润的泪痕就是人们称之为信仰,希望和仁慈这三个高尚姊妹的母亲。啊,痛苦,让诗人都赞美你吧! 大仲马

没有哪个胜利者信仰机遇。

尼采

五花八门的粉饰,滔滔不绝的雄辩,不过是冒兖强烈信仰的无动于衷的卖弄词藻而已。

司汤达

想喝水时,仿佛能喝下整个海洋似的——这是信仰;等到真的喝起来,一共也只能喝两杯罢了——这是科学。

契柯夫

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世上没有任何其他力量能在人的精神和心灵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权威。

培根

信仰有异于迷信,若坚信信仰甚至于迷信,则无异于破坏信仰。

帕斯卡

信仰和迷信是截然不同的东西。

帕斯卡

我愿意在我最困难的地方锤炼我的信仰;因为相信那些寻常和可见的对象并非信仰,只是劝告。

布朗

怀疑与信仰,两者都是必需的。怀疑能把昨天的信仰摧毁,替明天的信仰开路。

罗曼·罗兰

信仰是个鸟儿,黎明还是黝黑时,就触着曙光而讴歌了。

泰戈尔

信仰不是一种学问。信仰是一种行为,它只被实践的时候才有意义。

罗曼·罗兰

人是为了某种信仰而活着。

克莱尔

以死来鄙薄自己,出卖自己,否定自己的信仰,是世间最大的刑罚,最大的罪过。宁可受世间的痛苦和灾难,也千万不要走到这个地步。

罗曼·罗兰

对于我们来说,生活中必须有,也应该有某种人生信仰它偶尔用一句话、一场梦、一种表情或一个事件向我们传递一种令人振奋的消息。- 蒙哥马利

信仰是没有国土和语言界限的,凡是拥护真理的人,就是兄弟和朋友。

亨利希·曼

你有信仰就年轻,疑惑就年老;有自信就年轻,畏惧就年老;有希望就年轻,绝望就年老;岁月使你皮肤起皱,但是失去了热忱,就损伤了灵魂。

卡耐基

支配战士的行动的是信仰。他能够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而达到他所选定的目标。

巴金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仍是宇宙的真理! 方志敏

在理论的政治的认识上,站稳着脚步,才不至于随时为某些现象或谣言而动摇自己的革命信仰! 方志敏

人活着,总得有个坚定的信仰,不光是为了自己的衣食住行,还要对社会有所贡献。

张志新

创造力来源于不同事物的意外组合。使差异最显著的最佳方法是把不同年龄、有不同文化和不同信仰的人搀杂在一起。

尼古拉·尼葛洛庞帝

强烈的信仰会赢取坚强的人,然后又使他们更坚强。

家园网收集

相信就是强大,怀疑只会抑制能力,而信仰就是力量。

家园网收集

想喝水时,仿佛能喝下整个海洋似的这是--信仰;等到真的喝起来,一共也只能喝两杯罢了--这是科学。

契柯夫

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

我瞻望四方,我到处都只看到幽晦不明.大自然提供给我的,无往而不是怀疑与不安的题材.如果我看不到有任何东西可以标志一位神明,我就会做出反面的结论;如果我到处都看到一位创造主的标志,我就会在信仰的怀抱里心安理得.然而我看到的却是可否定的太多而可肯定的又太少,于是我就陷入一种可悲泣的状态 帕斯卡尔

爱情、希望、恐惧和信仰构成了人性,它们是人性的标志和特征 罗·勃朗宁

每个人的精神上都有几根感情的支柱对父母的、对信仰的、对理想的、对知友和爱情的感情支柱。无论哪一根断了,都要心痛的 柳青

信仰是精神的劳动;动物是没有信仰的,野蛮人和原始人有的只是恐怖和疑惑。只有高尚的组织体,才能达到信仰。

契诃夫

信仰是心中的绿洲,思想的骆驼队是永远走不到的。

纪伯伦

还有一页,给您链接地址吧,我就不粘贴了。

范磊:深圳二模作文点评 (1)

重评深圳二模游戏作文

1.在娱乐至死的年代

戏还是时代?)

2在《娱乐至死》这本书中,作者犀利地指出“在娱乐至死的年代里,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为什么笑和为什么不再思考。”我们到底需要的是什么?(娱乐不等于游戏,游戏只是娱乐的一种方式)

3我们需要的不只是物质丰盛,更是性灵轻盈。(游戏并非属于物质,恰恰属于人的精神与性灵追求,不过追求方式有利弊不同看法而已)

4在游戏

中,的确有不少玩家获得了忙碌后的休闲一刻,抑或通关的满足、自豪,但必须看到的是,更多的玩家沉迷其中而无法自拔,精神在短暂的满足后又追求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荣誉,可以说大部分游戏都利用了玩家的这种心理,预支了他们的成就感,导致不少人愈来愈觉得空虚。正如蒋勋在《生活十讲》里提到“物质不是不好,不好的是没有抗衡的力量。”我想游戏也未必一无是处,但亟待解决的是让人们在这种休闲方式中获得更多精神上的启迪,甚至可以和现实中的种种欲望相抗衡。在娱乐至死的年代,就需要人们精神比物质迈出多一步。(游戏导致精神追求的落空)

5我们需要的不是屏幕前空洞的眼神,而是思考后从眼睛里透射出来的光辉。

6不只是游戏,现在低头族遍地可见,人人都在或大或小的屏幕前流连忘返。有的是“视界”。可是“眼界”呢?类似游戏,当前流行的大多娱乐媒体都很少给予人思考的多元维度,反而使人习惯于被动接受海量信息,思维日益钝化,感官日益退化,那么最终社会也会泛化。帕斯卡尔曾经说过:“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既然人们被赋予了思考思索的天职,又何苦到电脑桌前,何苦盯着手中屏幕躲避思维的训练?在娱乐至死的年代,就需要人们不断激出思想的火花。(游戏和其他信息给人的共同特点是丧失了思考力)

7因为游戏,因为物质,因为娱乐至死,人们似乎已经不再依赖自然,亲近自然。我怀念的,是归有光在他《项脊轩志》中的一段描写:“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对古人这种生活的向往,不仅是其悠闲自适,更因为它没有过多的形式上的束缚,回归到本性,反而收获了最大的快乐。(认为自然是解决人们精神空虚之道) 8 我知道,对快乐的向往自古至今没有人变过,但如今身处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比起游戏,追求精神、思想和诗意难道不是更为重要的吗?(扣住前文内容)

9 润泽精神,淬砺思想,怀抱诗意,我们才能在时代的大道上一直向前。

【评点】原材料是讲对游戏的看法,作者将这一范围扩大,变成对信息时代人们的娱乐方式的看法。游戏机电脑和手机等都是娱乐的物质,里面的游戏和娱乐内容改变了人们的精神状

态和生活方式。然后,作者自然而然的谈起物质和精神、自然和现代谁更重要的问题。虽然文中开头、4678段提到游戏,但不是作为一个例子来说明,就是和其他娱乐方式并举。

所以,总的来说,这是一篇扣题不紧的作品。得分最多46-48分。

2.莫让游戏掌控了你

游戏,在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的眼中,是自我闲适志趣的表达。老子有“无为”之论,追崇天人合一,自由自在的“游戏人生”;一代文豪苏轼、李白将游戏看作表达意趣的源泉,一壶酒一首诗,终成一代名家。这些人皆是游戏的掌控者。而反观当下,游戏成为童年的“伙伴”,令无数学子废寝忘食,终日沉迷,至此,镜片越来越厚,成绩却越来越低,荒芜了岁月,虚度了青春。不由发出一声慨叹:莫让游戏掌控了你!(谈论的是电子游戏,却从游戏的原始意义和引申意义着手,扣题不紧)

“游戏人生”看似现代人消遣娱乐的现象,但其反映的本质却是现代人对快节奏公式化生活的一种消极的反抗。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说:“人们走得太快,以至于忘记了自己为什么出发。”这正是现代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人们一面在国际竞争、生产力解放的鞭策下拼命创造物质财富,一面又嗟吁短叹精神生活的缺失。在程式化、快节奏的生活驱动下,人们奋力奔跑,日以继夜,仿佛只要加快速度便得完成生产力发展的使命。于是,一有哪怕一丝一毫的休息时间,人们便颓成一滩烂泥,沉迷在游戏之中,无法自拔。(分析游戏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在于生活节奏的变化)

“游戏现象”更是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们信仰的缺失。中国人在解放初期时总会自豪骄傲地说:“洋鬼子信仰上帝,咱有马列毛!”以此表达当社会主义者无信仰主义,坚持马列思想的执着。然这么多年过去,随着全球化的加深,所谓的马列毛主义也在淡化,中国人信仰意识变得淡薄,而几千年来的传统,让国人精神层面的空虚变得尤为突出,于是国人便从游戏中寻求慰藉,找寻自己的心灵寄托。(分析游戏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二,在于没有信仰) 综上所论,面对现代化生活压迫下的“游戏”问题,我们该如何自处?

首先个人,毕竟对待多元文化的选择,做与不做的权利在个人手中。只有我们自觉管理和分配好游戏与学业的时间,劳逸结合,才能减少游戏对我的影响。其次是企业,虽说当下

斑斓。俄罗斯方块、贪吃蛇用最直接的方式予以了我们快乐。而今天各类光怪陆离的网络带来的更多是空虚。游戏应回归使人快乐的本质。面对炫丽的器官冲击,人的心沦陷了,那份快乐的本源被无情地冲刷,只剩下一体化的空虚。(游戏发展中的问题)

游戏或许是年轻的心的表达。因此游戏应能使那颗惴惴不安的心建立起奇幻而又稳固世界。越南工程师阮城东的橡胶鸟让无数玩家感到疲惫。而曾在21世纪初盛行的“梦幻西游”却让大家回到那个充斥着金庸古龙的时代。今天的游戏更让青年学会自主选择,让他们在那新鲜的世界里找到自我表达的窗口,在生活的千丝万缕中不断抽丝剥茧,找到心灵的港湾,找到快乐。或许策马奔腾的厮杀,风驰电掣的变幻在那一刻占据了你的心灵,却也让你忘却心的起源,忘记快乐。(两种表述既肯定又否定,最后不知道是重在肯定还是否定)

海子曾说:“没有黑夜能使我沉睡,没有黎明能使我醒来。”可见游戏纵使打开了心灵的窗口,也难一窥全貌。在社会的滚滚洪流中,人心面对迷茫的未来显得脆弱又敏感,这时游戏应当只是暂时的指路灯,而非心间的一泓清泉。游戏弥补了心的裂缝,却不能愈合碎片般的心,人也应回归现实社会,找到自我的精神寄托,不再成为复刻的影子,留下自己的痕迹。这难道不正是另一个使人快乐的精神世界?(指出游戏的局限,指出解决问题途径)

激昂在进击中迸发,热血在对抗中彰显。一款使人快乐的游戏应结合人的内心,更应结合现实。而“NBA 2K”无疑将运动这一元素引入到虚幻世界中,而我们所感到的是血脉贲张的节奏,永不放弃的理念,而非阴冷狡诈的斗争。这样的游戏让我们回归到了青春,在机械繁琐的世界中感受到了人与自然本身身体上的艳丽。(列举正面积极的游戏设计,似乎和上面的游戏不足形成对比。只是从游戏设计者角度?)

一千个人眼中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游戏注定是个难以想象、争论不止的话题,而我们所要的是找到内心,在游戏中释放自我,得到快乐,在生活中不断前行,用心铸就那个奇幻的世界。

【评点】看法比较零碎,不系统。游戏者和设计游戏的都有谈到,但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语言跳跃而佶屈,表述矛盾。得分46-48。

4.莫让人生被游戏消费

互联网时代,人们娱乐消遣、放松身心的方式愈加多元化。然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玩游戏的方式娱乐放松。每每乘坐地铁时,我总能看见低头专注于手机游戏的学生、都市白领……每每此时,我总想走近他们,轻声说一句:“莫让人生被游戏消费。”

莫让人生被游戏消费,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有统计数据显示:世界所有玩家花在“魔兽世界”上的总时间超过593万年,相当于人类的演进时长;美国青年在21岁以前,玩游戏的平均时长超过一万小时,而一万小时的练习足以让任何人成为专家。面对这触目惊心的数字,我们的确应该静下心来反思:虚拟的游戏世界真的有如此大的魅力吗?值得我们如此“不离不弃”?

今年的世界读书日前,央视组织了一次新闻调查,调查的问题是:你有留时间读书吗?面对记者的镜头,很多人的回答是:没时间,下班后喜欢玩游戏来放松,看书多累。看着他们有些茫然的神情,在谈到玩游戏时眉毛都似乎上扬了几分,站在电视机前的我很想说:“游戏不是娱乐的全部,读一本好书使人终生受益。”

是的,游戏不是娱乐的唯一途径,虚拟世界再美好再迷人,终究只是镜中花水中月。我想,如今人们往往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消遣的原因在于,游戏能快速让人获得一种巨大的满足感。可以说,玩游戏与抽食鸦片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两者都以一种骤然的方式使人们精神获得了极大的愉悦感。在游戏的过程中,人们抛却了烦恼,享受着游戏带来的快乐与刺激,而这种低成本的快乐却能给玩家带来持久的魅力与诱惑。

莫让人生被游戏消费,人生的追求在于质量。游戏也许能够给我们带来快乐,然而这种

建立在时间的消耗上的快乐却是一个隐形的无底洞。亲情、爱情、友情……游戏的快乐中,我们迷失了自我,丢弃了最为宝贵的东西。真正幸福的人生是一种质感人生,能够带给人真正的精神满足与心灵愉悦。相反,沉溺于游戏中的人生则是一种平面化的人生。

人生如此,一个民族的发展亦是如此。只注重游戏娱乐的民族缺乏历史的厚重感,因此也就缺乏后劲。真正强大的民族,能够科学地娱乐。

“救救孩子……”当我看到那些沉溺于游戏中无法自拔的学生,我想说:“莫让人生被游戏消费!”

【评点】此文无异议

5.失落的游戏

辛弃疾有一词句特为出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且不论诗中诗人转首遇见她的欣喜,单看这“灯火阑珊”之景,忽的便联想起古人休闲的一大好去处,花灯会。自然,为增添情趣,少不了猜灯谜的活动,此乃古人们的游戏。

而如今,游戏的市场行情依旧风姿不减,古时灯会人头攒动,今有网络游戏产业的大好行势。无论古今,人们皆急需游戏这种娱乐休闲方式来消遣放松。自然,游戏也无一例外的满足了人们这种需求,此乃游戏存在的必要性的体现。然而,游戏逐渐单一化的演变趋势,却是值得我们警醒。

所谓单一化趋势,乃是游戏种类的单一化。如今,但凡人们提及游戏,首先映入脑海的便是网络游戏。可以说,如今的网络游戏已然成为人们休闲的唯一方式。因而,如此极端的演变方式逐渐暴露出弊端。网络游戏成为了人们唯一的选择,而休闲放松的必需无疑是进一步加剧供需不平等,因而很大程度上造成网络繁盛的假象。又因着选择的单一,人们更易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青少年尤其如此。因而,在许多家长眼中,游戏已然被视为洪水猛兽,只因孩子对待游戏的痴迷状态。

相较于古人的吟诗作对,猜灯谜等游戏,网络游戏所缺乏的,则是所谓的人文情怀。网络游戏玩家所面对的是冰冷的屏幕,而古时游戏之中你所面对的,乃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从游戏中获得的,不仅是放松过后内心极大的满足感,有时更多的是人与人面对交流时的人生体验。

因而怀念如此的游戏,小伙伴们三五成群,嬉笑怒骂,共同享受游戏之乐的过程。自然这种游戏不仅局限于古人吟诗作对的高雅,更多的还是儿时跳皮筋,捉迷藏等小游戏。如今它们似乎已失落。因而,如今游戏产业的形势大好,很大程度上体现其他游戏的没落。我们的游戏,儿时的游戏,是否也如同失落的文明一般,在演变过程中,逐步没落。

“灯火阑珊”,如此别致的风景,却已然黯淡,那些失落的游戏,似乎也将褪去星火,湮没于浪潮之中。

【评点】把古人游戏,面对面的游戏和虚拟的电脑游戏对举,但原始材料提供的都是电子游戏,对游戏的看法应该理解为对现代电子游戏的看法才准确。可以拿古人游戏对举但重点应该落在电子游戏的看法上。是我们题目出题不严?还是学生对电子游戏了解过少,所以借游戏之名挣脱了既有的话题?题目中有“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作文”的限制,所以,此文应该为审题不准,得分46-48之间。

6.游戏盛行后的生存危机

在现代经济的拓展空间中,虚拟世界无疑占去了半壁江山。游戏产业的繁荣背后是整个世界的青年人为之颠狂。

游戏,准确地说是电子游戏,为何盛行?刘慈欣在《三体》中描绘了一个名“三体”的游戏,它需配备专业一套设备才能进入,最终在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与浩渺宇宙中任意穿行——

这大抵是游戏魅力的集中体现。模拟现实却又超越现实,丰富而强烈的感官体验,即是游戏之魔力。

但是,游戏的流行在经济腾飞的喜讯之外,真正要引起关注的是其传递出的现代文明的隐忧——实体生命虚拟化。在经济坐标、学习坐标、娱乐坐标之外,用人类文明的坐标衡量游戏,就不能不发现其中的预警。

毋庸置疑的是,游戏损耗了大量时间。但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时间是消耗在了另一个人为创造的世界中。真实与虚拟之间的转换,会让人的生命虚无感顿增,以至混淆真实虚拟的界限。百年以前,信息文明的前奏即工业文明已经让沉思者怀疑存在:加缪的《局外人》、萨特的哲学,无不拷问着人造世界与自然世界夹缝中人类的生存。而今天,这种迷茫更深了:常有少年沉迷游戏或仰头大笑或奇装异服地追寻“异度空间”。人存在的实体感被消解、虚无笼罩了生命,这莫不是一场现代人的生存危机?

人的实体生命虚拟化更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表现出来。有美国科学家十年前即预言了这个时代:“世界是平的。”而一语双关,世界亦是屏的。人与人之间的贴心耳语,温暖拥抱为游戏世界,虚拟空间的人机交互取代,滋生蔓延的不仅是隔阂与距离感,更是个人生命孑然无依的飘忽感——一如蓬草,拒绝了现世人情的羁绊。

在此之外,人的思维扁平化亦不可忽视。仓颉造字,是观天象师造化而造出的人世风景;山水画、篆刻乃至于飞机潜艇的创造,无不是人在与自然的交流中取法于自然,在抽象、无限中摄取精华。然而,观之网游,强化的形象给人以无限的强烈的感官刺激,玩家在自我感官的生物性快感中沉迷,逐渐麻木了与自然对话的能力,失却了抽象化的思维能力。这是游戏以一虚拟世界抢占人思维无尽空间的警示!

英国广播公司以《黑镜》一剧描绘了数字化人生的文明失落一面——以不断攻克游戏获得积分,以积分换取生活必需品。最终,主角换取了一次离开的权利,却发现迎接自己的是更大的一盘网游。这仿若“模拟人生”的现实版。现代人不能不警醒:我们真实的生命,生如夏花的绚烂,会否被虚拟飘忽的游戏吞噬?

呼唤生命的至美至真,在夏花中绚烂,在流泉中滋长。

【评点】此文无异议

7.且行且戏

鲁迅在《风筝》一文中忆起自己损坏弟弟的风筝,几十年后追悔莫及,弟弟却早已毫无记忆。在人生最初的记忆里,没有了游戏带来的绚丽欢愉,原本五彩斑斓的生活是如何褪尽了血色而变得苍白无聊!错过游戏,错过的,却不仅是游戏。

只是今天,游戏变成了家长眼中的洪水猛兽,玩家眼中令人不能自拔的毒药。在我心里,游戏不该是PSP等电子产品的大肆消费,不该是孩子瞪着血红双眼、通宵对着荧屏的惨烈厮杀,它该是“儿童放学早,归来放纸鸢”的纯洁欢快,该是采蘑菇的小姑娘挎着篮子跑遍山林的清新自在。

龙应台说:“闲暇,逗留,确实是创造力的土壤,不可或缺。”好的游戏令人放松身心,灵感便在不可预测的时刻优雅到来。《童稚》中摇头晃脑的小儿将蚊子留在帐中,“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为之怡然称快”。小小孩童在普通游戏中创造了多少美!一个下雪天,谢氏家族团聚而坐,吟诵诗文以自娱。俄而雪骤,那位富含才情的传奇女子便于这雅趣的游戏间留下千古传颂的名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游戏创造了从容闲暇的心境,让人在一路奔忙的路途上创造出诗情与美。大书法家王献之偶然游戏之心兴起,在白衣少年羊欣身上的绢衣留下泼墨之作,到今天仍让人吟诵不已!

只是游戏必然是孩童专属的权利吗?我想未必。在更高水平上,游戏成了一种潇洒随意的人生态度,宽容豁达的人生情怀。《西厢记》中小姐说道:这园子委实观之不尽,留着明日再来玩耍吧。生活何尝不是“观之不尽”的园子,曲径通幽,总不能一眼探底。总有些风景要

下页 余下全文

评帕斯卡尔的

评帕斯卡尔的《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作者:刘 岩 文章来源:语文建设 点击数:3989 更新时间:2006-4-18

在西方近代学术史上,有不少思想经典是以古老的语录体形式写成的,尽管与那些一板一眼、逻辑谨严的学院派主流著述相比,它们往往显得零乱而散漫,但实际上它们兼容了哲学与诗的特质,既有凝重、冷峻的沉思,又不乏炽烈的情感与飞腾的想象,既是对世界普遍本质的理性思辨,又是极个性化的人生体悟。在阅读的时候,你用不着费力去梳理全书的逻辑,若是有心,一个意蕴深邃的句子就足以将你打动,让你与作者精神相通、意气相投。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BlaisePa-scal,1623-1662)的《思想录》就是这类经典中一部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文本,其思想的幽深、繁复丝毫也没有影响它的声名远播,丝毫也不妨碍不善抽象思维的普通读者对它的接受,因为它的精髓尽皆凝聚在一个令人难忘而又促人覃思的生动比喻上:“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这段文字的开头与中国古典诗文中的“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苍凉意境很有几分相似,传达出对人的自然生命的脆弱性的一种无奈体认。但是,这却绝非单纯的感伤情绪的流露,因为作者并没有将人简单地比附为草木———“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想”与“苇草”两个意象的叠加产生了诗性的张力,将人表述为一种矛盾的、辩证的存在,其中蕴涵着精神与物质、理性与感性、伦理的尊贵与自然的卑微等相反相成的关系。作为一种物质生命,“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但作为世间唯一能思想的动物,他却比整个宇宙更高贵。“人的伟大之处正在于,他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悲惨,一棵树是不会认识到这一点的。因此,看到自己的悲惨,这是可悲的,但看到自己的悲惨,同时又是伟大的。”正是人对自己有如草芥一般脆弱和微末的处境的自觉体认成就了人的崇高与庄严。

帕斯卡尔的这种表述是颇具历史意义的。他所生活的17世纪正是西方思想史发生大转折的时代,经过文艺复兴的洗礼,中世纪的丧钟已然敲响,神的阴影日渐消退,人性的光辉得到持续浓墨重彩的突显。然而,对于人本身的不同看法,却使欧洲的人文思想界出现了巨大的分裂,简单来说,以英吉利海峡这一地缘标志为界,哲学家们分成了两大对峙的思想营垒———英国经验主义和大陆理性主义,他们最根本的分歧在于是以感觉还是以理性作为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英国经验哲学以培根和洛克为代表,认为人的天性有如空空如也的“白板”,除身体感觉之外一无所有,他的所有知识和意念都来自感官经验的积累;而大陆理性主义则有两个最著名的口号,一个是帕斯卡尔的同胞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另一个就是帕斯卡尔本人的“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在笛卡尔看来,一切从后天经验习得的知识都是靠不住的,必须像对待那些吃进肚子里的腐败食物一样,将它们吐个干净,换言之,就是要对我们所见、所闻、所感、所知的整个世界进行彻底的质疑和反思,但反思到最后,却有一个无

论如何不能被怀疑的原点,这就是怀疑者的反思(或者说是“理性”)本身。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笛卡尔说,我思考,所以我存在,“我思”是“我在”的基础。在与经验主义对峙这一点上,帕斯卡尔的思想和笛卡尔十分接近:“我很能想象一个人没有手、没有脚、没有头(因为只是经验才教导我们说,头比脚更为必要)。然而,我不能想象人没有思想,那就成了一块顽石或者一头畜生了。”人之所以为人,并不在于他有能够感知外部世界的身体,而在于他拥有内在的理性禀赋———“思想”,因为相对于大千世界,人的身体感觉实在太有限了:“声音过响令人耳聋,光亮过强令人目眩,距离过远或过近有碍视线??我们既感觉不到极度的热,也感觉不到极度的冷。”然而思想却可以使人超越宇宙空间的极限:“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

但与笛卡尔不同的是,帕斯卡尔的理性主义思想不仅仅来自抽象的理论思辨,更是一种真切的生命体验。这位英年早逝的哲学家在他短短三十九年的生命当中,有一多半时间是在病魔缠身中度过的,才十八岁身体就开始羸弱不堪,二十刚出头就发生过中风,糟糕的健康状况甚至令他终生没有结婚。正是这种切肤之痛使他相信一个人的自然生命同一棵苇草没有什么区别,脆弱到可能因为一口气、一滴水而被毁灭。然而另一方面,帕斯卡尔又实在是世间罕见的天才。他生长在一个税务员的家庭里,多少有些专制的父亲强迫他学习语言,却禁止他接触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但他在十二岁的时候便以看似顽童涂鸦般的方式,无师自通地掌握了欧几里德几何学,据说老帕斯卡尔曾一度将家里的《几何原理》藏得严严实实,直到有一天他惊讶地发现儿子竟然自行推算出了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定理。十六岁,帕斯卡尔以一篇《圆锥曲线几何》论文轰动了法国学术界,并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帕斯卡定理。十九岁,他发明了世界上

在于,“我思”并没有被确定为“我在”的无可置疑的终极依据,而是受到了人的存在结构本身的限制———再伟大的思想也只是一根苇草的思想。

“就像我不知道我从何而来一样,我也不知道我将走向何方。我只知道,在我离开这个世界时,要么将陷入虚无之中,要么将落到一个愤怒的上帝的手里。我不知道这两种可能中哪一种将是我永远的归宿。”在生命的最后一段岁月里,帕斯卡尔弃绝了一切社交活动,像苦行僧一样住在修道院里沉思祷告,在“虚无”与“上帝”之间,他最终选择了后者。但是,这种信仰的选择并不代表帕斯卡尔要重返中世纪的蒙昧教条,因为他在阐述自己的宗教观时说过:“亚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不是哲学家和学者的上帝。”不认同《圣经》中著名先知们的上帝,即意味着在信仰问题上不接受任何权威和教条,而只听从内心的召唤。帕斯卡尔的宗教信仰并非对理性的简单否定,而是在将自己的理性发挥到极限的时候,一种直觉的自然出场:“顺从就是运用理智,真正的基督教就在其中了”,“理智的最后一步,就是要承认有无限的事物是超乎理智之外的”。

其实,就思想史意义而言,帕斯卡尔真正的重要性并不在于他信仰一个怎样的上帝,而在于对人和理性的辩证思考,他一方面与笛卡尔等人一道开启了西方哲学的近代时期,而另一方面,当后者还在为一个理性的时代与中世纪进行最后决战的时候,他已开始对这个新时代提出质疑了,从而又成为现代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先驱。尤其值得玩味的是,他的如此复杂缠绕的思想竟可通过一个再简练不过的比喻来表述———“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而且正是这个比喻令他的思想历之弥久,行之弥远。“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言恢之而弥广,思按之而逾深。”(陆机《文赋》)帕斯卡尔虽是法国哲人,却显然与中国诗学的智慧深为相通。

作文审题卖鸡蛋的人

《卖鸡蛋的人》作文审题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人带鸡蛋在市场贩售,他在纸板上写着:?新鲜鸡蛋在此销售。?

有人过来对他说:?老兄,何必加‘新鲜’两个字,难道你卖的鸡蛋不新鲜吗??他一想有道理,就把?新鲜?两个字涂掉了。

不久,又有人对他说:?为什么要加‘在此’呢?你不在这里卖,还会去哪儿卖??他也觉得有道理,又把“在此”涂掉了。

一会儿,一个老太太过来对他说:?‘销售’是多余的,不是卖的,难道会是送的吗??他又把?销售?擦掉了。

这时来了一个人,对他说:?你真是多此一举,大家一看就知道是鸡蛋,何必写上‘鸡蛋’两个字呢??

结果他涂掉了所有的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写成诗歌),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他”基于做广告的目的写了一句话,四位路人出于善意(从“老兄”的称呼中可以如此判断)给“他”提出了建议。他们提建议的语气都很坚决,“他”觉得这些建议都有道理,就采纳了。但这些建议其实背离了“他”原来的目的。结果很荒谬,事与愿违,用作广告的这一句话就全被涂掉了。可见,“他”是一个缺少主见的人,容易被别人的看法左右;而“他”觉得别人的建议是合理的,原因就在于“他”做事的目标不明确,因此在权衡他人意见时没有主见。这是一个哲理故事,整体上揭示了坚持主见与采纳他人建议的辩证关系。

立意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

一、从“他”的角度看:①做事要有主见,不要被他人的意见左右;②做事要有明确而坚定的目标;③不要因别人的善意而失去自己的目标;④学会从实现目标的角度来权衡他人的看法。

二、从路人的角度看:⑤学会提富有建设性的建议。

三、从材料的整体看:⑥正确处理主见与建议的关系;⑦如果背离了最初的目标,局部的合理性可能转变为整体的荒谬性。

从“善”莫如入流(66分)

许是十几年来习惯了温顺的“被教育者”的角色,初以看到温儒敏教授的这句话时,不免有些惊奇:“不要总抱着‘受教育’的心态读书。”

说是读书要形成自己的判断,但事实上,我们更习惯的姿态,是做一张白纸,一张等待他人涂写的白纸,即便钟情于红而被师长涂成了绿,亦立即幡然醒悟,欣然而纳;又或者,像一只拿着橡皮的手,所到之处,擦去“错误”的理解,换上“好”的,“正确”的,面对一片清爽,陶然自足。

这样的心态,见之于人,尚可称之为乖巧;施之于国,便足见其软弱。罗家伦曾不无尖锐地指出,国人往往富于思想的“包容性”,轻易便全盘接受西方输入的思想,而不去深究其背后的根由。其结果,往往是成了外来思想的跑马场,迷失了、丢弃了自我。

从善如流,向来是儒家提倡的传统美德,但切莫忘记,这从“善”,绝非无条件地接纳,而是有着自己的前提和原则。雅言入耳,必先“察”而后“纳”,慎思之,明辨之,然后方能笃行之。若不然,如海纳百川,不分清浊,其结果必定是混沌茫然。如同那个可怜的卖蛋者,你一言我一语涂涂抹抹,最后都忘了自己原先写那块招牌的目的是什么。

缺乏主见的背后,是思想的自卑、软弱与麻木,因其不自信而不知自身的可贵,因其软弱而不能坚守自我,因其麻木而不复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而破除这一切的唯一办法,便是建立与培养自己的价值判断,以自我之眼观察世界,形成独特的主见和坚守。

罗素出生清教徒气息浓厚的传统家庭,父母劝阻其涉足哲学,而他不顾一切醉心于自己的世界观,他成功了。萨特继尼采的“上帝已死”之后进一步深入存在主义,在怀疑声中建立新的信仰,他成功了。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些成大事者从不轻易迷信他人,永远保持自己敏锐而冷静的价值判断,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言人之所未言。康德进一步指出,任何人,只有当依照自己内心的准则行事时,才是真正自由的人。这句话,堪为自我价值判断重要性的最好注脚。

听从,而不盲从;从善之前,先辨善。提笔涂改招牌之前,不妨自问一句,有没有,不涂改的理由?

这是我的立场 (65分)

契诃夫言:“我们常常置身于外界纷言的漩涡之中渐渐忘却自己的立场。”恰似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罡风吹打之后,满身萧然,失去了立身之本。

坚守自己的立场阵地,何顾四周的谣言散弹,那“钻石心”一般的立场将昭告坚定不悔的决心。

卖鸡蛋者在众人看似好意的提醒下,渐渐走上丧失立场,动摇立场的一条不归路,可叹亦可悲。而他恰恰缺少那一股说出“这是我的立场”的铮铮骨气!沦为了《乌合之众》中丧失了头脑,毫无立场被国家机器操纵的提线木偶,提一提,拉一拉,则动一动。立场的步步沦陷也在一步步拉开注定灭亡的悲剧性结局之幕。

然而,现实中亦不乏因丧失坚定立场的惨案。韩国“岁月号”轮船的沉没奏响了丧失自身立场悲哀者的丧歌,钓鱼岛示威中砸打日系车的人群在盲流中竟对准了防暴车??用正确的思想武装头脑,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才能树立一个正确的立场。“人是会思考的芦苇”帕斯卡尔眼中有思考力的人必有其坚定立场,深邃之思想犹如立场之“根”,立根即立身,相辅相成。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一份“这是我的立场“的豪迈与坚定。

我不禁想起了民国岁月,那个军阀混战,立场混乱的峥嵘年代,有那么一群狷介之士坚守自己的阵地,在混沌年代树起“这是我的立场“的鲜明旗帜。辜疯子辜鸿铭批美英,颂德邦,歌慈禧,纳妻妾。虽不免有堂吉诃德古典英雄主义的悲哀,但他的一言一行都铮铮在言。“这是我的立场”在那样一个“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的年代,立场坚定毕竟稀有珍贵。

选择一种思想就是投奔一种立场,在思想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立场禁受来自各方面的捶打磨砺,一不当心便面目全非。“群盲”横行的今天,难觅彳亍前行的大师辜鸿铭身影,也很难聆听像梁漱溟先生”国性不存“的铿锵之言。我们的立场去哪儿了?我们的思想代表着我们的立场俨然成为了他人思想的跑马场。在这场立场的对决中,我们的立场像过江的泥菩萨,难觅踪迹。

诚然,坚定我们自己的立场并不等同于不纳任何谏言,但立场乃立身立言之根本,不可忽略也无法抛弃。

这是我的立场,无人撼动!

【优秀作文】

保持独立思考 吴非在《前方是什么》中说:“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当做具有独立思想的个体。” 带鸡蛋到市场贩卖的人恰恰失去了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一味地接受他人的意见。试想如果有人跟他说:“你怎么卖鸡蛋的?也不写个牌子?”他恐怕又会把那几个字重新写上。

被各种信息充斥的现代生活中,缺乏独立思考的人不在少数。这种本能的缺失,其实和思维懒惰是分不开的。因为照搬他人、接受他人意见并不需要自己的深思熟虑。去年年底,随着北京英语教育改革方案的出台,其他地区纷纷出台大同小异的实施方案,鲜顾各地区实际,然而一刀切地弱化英语教育,为英语高考减分真的可取吗?这种“懒汉思维”要不得。

独立思考是何等重要,以至于陈寅恪发出:“思想不自由,毋宁死耳”的感叹。

猎狗的群吠,鲸鱼的呼吸

每当走进书店,我都惊讶于自己影响最深刻的不是那些书名或作者,而是那种极尽夸张之能事的腰封。“某某某大师倾情推荐”、“某某好书排行榜冠军”,“你生命中不得不读的经典”,我不得不问自己,这样有必要吗?如同那位卖鸡蛋的小贩,即使不写“新鲜鸡蛋在此销售”,顾客难道就看不出了?就算写了“新鲜鸡蛋”,顾客就相信了吗?

大家应当熟悉前不久的“三最”腰封事件。翻译过《追风筝的人》的青年译者李彤出版了新译作《小王子》腰封上赫然写着“纠正市场目前流行的版本错误,带给您最纯正,最经典,最有韵味的名著。”

平心而论,李彤的翻译确有出彩之处,但这样夸张的宣传腰封引发了强烈的不满。是否真的是“三最”,读者自有评判,何必大张旗鼓的宣传?就像卖鸡蛋的人无需告诉别人自己在卖新鲜鸡蛋一样。

莫让修芦碍月生

百年前,陈寅恪先生在《王观堂先生纪念碑》中写下:“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百年后,斯人已逝,跫音渐远,这一席铿锵也褪了色。那可悲的卖蛋人,奈不了众人的言说,擦去了纸板上所有的文字。殊不知,正是这些字能为他招来生意;而如今,他只能成为万千卖蛋人中毫不起眼的一个。

做一个坚持独立思考的人。

莫让思想成为他人跑马场

帕斯卡有言:“人的全部尊严便在于思想。”人,独立于天地之间,不惟身独,思想亦独。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借哈姆雷特之口高声赞颂人类:“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何以为精华?何以为灵长?当梭伦在蒙昧的奴隶时代高呼出民主的渴求;当马丁·路德金勇敢地站出来,以“九十五条”论纲驳斥罗马教廷“赎罪券”的不合理;当李贽在封建统治最黑暗的时代提出“孔子非天生圣人”的论断,我看见了那精华在熠熠生辉,他们拒绝与“时代大潮”共同前行,随波逐流。相反,他们选择以独立思想为灯,在黑暗的时代中照亮前路,引领来者。若没有他们,我们将度过多么漫长的黑夜!

坚持自我,放飞心灵

美国洛杉矶大学经济学家伊渥·韦奇提出:“即使你已有了主见,但如果有十个朋友看法和你相反,你就很难不动摇。”卖蛋人就是如此,路人的意见使他失去了主见,最后,涂掉了纸板上所有的字。我认为一个人做事要坚持自我,如果一味地听从他人的建议,最终将会一事无成,甚至失去自我。正如剧作家易卜生所说:“倘如你把世界弄到了手,却丢了‘自我’,那就等于把王冠扣在苦笑着的骷髅上。”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人生目标,一旦选定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就不要用别人的观念来衡量自己的价值。正如但丁在《神曲》中所说的那样:“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要像

一座卓立的塔,绝不因为暴风雨而倾斜。”

在历史上取得卓越成就的伟人,无一不是非常执著、坚持自我的人。他们忠于自己的选择,并将实现自己的选择视为终生的事业和追求。达尔文醉心生物进化研究,终日与昆虫鼠蚁为伴,虽遭父亲斥责,但也不为所动;贝多芬学拉小提琴时,他宁可拉他自己作的曲子,也不肯在前人的技法上亦步亦趋,即使老师多次劝说他也不改初衷。他们坚持自我的结果是,成就了世界上最伟大的生物学家和音乐家。试想,如果达尔文和贝多芬没有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而是被别人的评论所左右,又怎么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当然,我这里所说的坚持自我,并不是指盲目地一意孤行,听不进他人的善意劝谏。与此相反,坚持自我的前提,恰恰是要在作出决定前广开言路。对于他人的意见我们可以适当参考,认真分析,然后再决定要不要改变自己的计划。计划一旦决定,就要忠于自己的选择,并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不要因为外界的干扰而轻易偏离自己的轨道。

俄国作家契诃夫曾说:“有大狗,也有小狗,小狗不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乱。所有的狗都应当叫,就让它们各自用自己的声音叫好了。”或许我们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既没有值得炫耀的家世背景,也没有出众的才华容貌,但是我们同样也可以坚持自我,放飞心灵,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