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美制度对话的读后感120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14:38:49 字数作文
精选作文:一个中美制度对话的读后感1200字作文
关于寒梅和美国同事的对话,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仅是中美两国关于制度不同的交流,更有关于不同性质的国家主体之间的文化碰撞的火花。寒梅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动贴切的语言成功矫正了美国同事对于毛泽东的不合适不全面甚至带有些许名族偏见的看法。
首先,她们在对话里涉及了共产主义、信仰、上帝、监督制度、总统和总裁、人民选择的权利以及选举制度方面的一些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由于中国和美国各种制度的不同,美国人对中国国情和历史的不太了解,使得美国同事对中国的毛泽东和中国的一系列制度存在着很大的误区和不解,而这些误区都在寒梅女士的一一准确辩说解释下得到了很好的答案。最后毛泽东也赢来了来自美国同事的最衷心的赞叹,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的角色绝对是无可替代的光辉使者,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金色太阳。
那么引起这段对话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中美制度的差异。首先提及的是上帝和共产主义。中国是由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的政体,而美国是民主党和共和党共同执政的政体。但究其根本而言,一党执政和两党执政的实质是相同的。不管是几个党派执政,他们的宗教信仰必须是相同的,而中国没有宗教信仰一说,我们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信仰共产主义的民族。每个名族都需要一个精神核心来制约和集中公民的精神力量,美国等一些多党执政国家通过宗教、通过信仰,而中国就是在唯一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共产主义的民族。民族凝聚力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同,各有所长,但并不能说哪一种更好。只能说就当时的国情而言,当时的中国并不是具有统一信仰的国家,便不能采用宗教信仰这一方式,中国更适合这种唯一政党执政的领导方式。美国人整体信仰上帝,相信上帝赋予人民其各自的基本权利,这也是一种管理者统一民心、利于管理的手段之一,只是就中国当时的国情而言,上帝已经无法成为公民的精神支撑来保持一颗完整美好的心了,那个时候我们面临温饱问题根本不能将希望寄托在上帝那儿,我们唯有紧跟共产党的领导步伐,依靠着自己的微薄力量聚集起来,一同攻克眼前的难关,获得最后的解放。
然后美国同事抛出了一个观点:毛泽东是一个独裁者。针对这个问题,寒梅女士是这样回答的:毛不是被纸的选票选出来的,而是中国人用生命的选票选出来的。国情所迫,毛泽东在成立中华民族共和国时并不能够像美国当时一样成立三权分立机构,但我们也有自己的监督机制,他建立了三种互相监督,在共产主义信仰之下,以适合中国的方式。所以总体而言,毛泽东绝对不能说是独裁者,更贴切的形容,他是拯救者,拯救无数民众于水火之中的一代伟人。
最后在网上查阅了一下,发现其实最后还有一段文字关于毛泽东写的白求恩的一段话,是寒梅女士Email发给她的美国同事。最后美国同事真心赞叹毛泽东的伟大情怀,更是让我们身为中国人而深感自豪。
四川省邻水中学
高三:黄语萱
南方谈话的读后感
南方谈话的历史背景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把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今天,“南方谈话”的思想内容早已脍炙人口,深入人心。但邓小平为什么要在当时发表“南方谈话”?为什么要把谈话的地点选择在南方?因此,要全面理解“南方谈话”的精神,还必须深入了解“南方谈话”的历史背景。1989—1992年,中国正处于严峻的国际环境之中。一方面,“八九风波”以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制裁,企图达到“和平演变”的目的。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领导人坚持原则,顶住西方国家的压力并与之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使西方的制裁最终归于失败。但直至92年春,中美关系仍未恢复正常,中国仍处于比较孤立的国际政治环境之中。另一方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正处于低潮之中。世界注视着中国,有人希望中国能扛起社会主义的大旗,使北京成为“世界革命的中心”,使中国走上与西方国家对抗的道路。为此,邓小平告诫我们,对国际形势要继续观察,这个头决不能当。同时,国内的形势更令人担忧。“八九风波”使有人对改革开放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这场动乱是改革开放所致,“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于经济领域。刚从“阶级斗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中国人,仍摆脱不了“阶级斗争”的思维方式,对改革的怀疑进一步发展到了对改革的否定。于是有的人打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的招牌来反对改革开放。1990年中国的报刊,特别是某些北方的报刊出现了所谓的“社会主义热”。在这些文章中,有人一阵紧一阵地追问改革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左”的势力有卷土重来之势,姓“资”姓“社”的争论搞得人心惶惶。改革开放不大有人敢提,似乎谁要是坚持提改革开放,谁就有“资产阶级自由化”之嫌,全国的气氛沉闷压抑。僵滞的思想束缚了人们的手脚,许多人担心党的政策有变,都在等待观望,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慢。面对徘徊不前的经济局面,邓小平感到十分焦虑,他说:“现要特别要注意经济发展速度的问题,我担心滑坡。百分之四、百分之五的速度, 两年没问题,如果长期这样,在世界上特别是同东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比,也叫滑坡了。”因此, “这不只是经济问题,实际上是个政治问题。”正当“左”的思潮“热闹”,人们心头疑云密布之时,邓小平以一个卓越政治家的睿智和高度的责任感,敏感地意识到如果不尽快消除人们心头的阴霾,排除姓“资”姓“社”问题的干扰,那么前期改革开放的成果都会付之东流,社会主义事业就有被葬送的危险。他非常清楚,在当时的南方,改革开放深入人心,大部分干部 群众打心眼里拥护改革开放,特别是在南方的一些开放城市,改革开放的成就人们有目击共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一定的发展基础,深化改革的思想易于为人民群众所接受。于是在1992年春,八十高龄的邓小平毅然决定南下,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南方谈话”的精神无疑像一阵阵春风,很快吹遍大江南北,融化了人们心中的冰雪,坚定了中国人民改革开放的信心,并推动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的时期。“南方谈话”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是围绕“什么 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从理论上做出的新的回答,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在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正如中央党校副校长龚育之所说:“如果说,1978年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标志着新时期开端的一篇解放思想的宣言书,那么,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则是标志着新时期的历史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解放思想的宣言书。”
南方谈话的价值内涵(理论贡献)
(一)“南方谈话”坚持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邓
小平总结历史经验,分析中国现实状况,在 1992 年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的本质更是做了深刻地揭示和全面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它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1.
(三)“南方谈话”确定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为社会主义的成败确定了标准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这就是一把无形的尺子,检验我们社会主义工作的成败,同时它也是一个整体,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群众观、历史唯物论,我们必须从整体上把握这三个标准,缺一不可。
发展生产力是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我们一直在强调改革目的就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没有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成为空想。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它直接或间接的决定着社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人们的观念形态。一切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社会观念的形成、发展、变革和消灭都是生产力引起的。然而在建国初期我们没有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位置,在相当长的一顿时间内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提高,汲取教训我们现在在谈生产力的基础上来看待这个问题,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也是符合人民利益的,离开生产力的发展而提出的改革是违背社会主义的,也是我们不能允许的。
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发展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综合结果。当今世界的比较往往都是比较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而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技术实力的综合性指标。它作为一个硬性指标衡量着一个国家的大小、强弱,在现在的和平年代我们为了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存亡应该使我国的综合国力更上一个台阶。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综合国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在世界占据一定的地位,我们必须加大改革的力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不仅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使我国成为大国中的强国,而且还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提高综合国力的最终目的。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说道:“人民,只有人民,
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在马克思的群众观点中也明确说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我们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所以我们应该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定为人们服务的宗旨,为了使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而奋斗,这就需要我们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要求。我们党在制定方针、政策始终把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是否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作为根本出发点,事实证明凡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的,无论实行起来有多艰难,最终都会成功,从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政党的发展,验证了得民心者的天下这一古句。
(四)“南方谈话”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同时确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观 在“南方谈话”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中邓小平提到了我们应该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俄国十月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思想指南,邓小平用最通俗的语言表述了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我们应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使之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做到从实际出发。邓小平指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在我们借鉴马克思主义观点解决我国实际问题的时候还要使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更贴近大众的生活,能够有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便于大众接受。邓小平还指出:“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的实事求是。”过去在革命战争时期我们靠这个,同样现在我们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搞建设也要靠这个,凡是都要从实际出发分析,坚定马 克思主义立场,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指导实践。邓小平“南方谈话”作为《邓小平文选》
(五)、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最终形成 见李正华篇
南方谈话的历史意义
见岳鹏篇
一、在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环境背景下, 南方谈话坚定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 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二在思想僵化迷信盛行的思想束缚下,(南方谈话)深化了人们对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三是破除了姓 (资)姓 (社)的抽象争论#(南方谈话)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四是凝练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命题
南方谈话的现实意义
见张青媛
1增强改革勇气,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2打破既得利益藩篱,凝聚改革共识
3寻找改革突破口,全面深化改革
中美选举制度的差异 观《肯尼迪:现代政治之父》有感
中美选举制度的差异
——观《肯尼迪:现代政治之父》有感
上节课,我们观看了纪录片《肯尼迪:现代政治之父》。本片探讨了约翰·肯尼迪总统对现代政治深远影响。讲述了在电视媒体刚普及的时候,肯尼迪利用家族庞大的财富,通过电视媒体塑造自己英俊、健康、聪明、二战英雄、拥有完美生活和家庭的虚假形象,并且恶意和巧妙地打击竞争对手,从而赢取大选,成为现代政治的开端。美国最受欢迎的总统开创了炒作和噱头并行,金钱和大棒同使,表演和煽动兼顾,阴谋和诡计见惯的现代竞选模式,肯尼迪以后,西方国家的选举与选秀再无根本差别。
奥巴马
中国国家元首候选人只有一位,方便的解决了投票悖论的问题。因为中国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而共产党只需出一名党内代表参加国家元首选举。而美国是两党竞争制度,两党都会派发一名候选人,为了避免投票悖论就采取了间接的选举方式。即赢得每个州半数以上选民选票的候选人获得该州选举人的全部选票。两者从不同的方面解决了投票悖论,但民主都是打了折的。实际上中国的国家元首就是党的最高领导人,选举国家元首的权利是落在党的领导人选举上的,但是党的领导人选举还是民主的,是选民间接选举的全部意愿。而美国采取的计票方式解决投票悖论的影响是不能完全代表民意,不是选民的全部意愿。
(4)选民资格不同
在我国,公民只要满足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满18周岁并且依法享有政治权利这三个条件就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而美国虽然也要求选民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但是相比于中国,美国对选民在所在州的居住时间有限制,对国家行政人员也有在居住地的年限要求。其他的硬性要求也是不同的。
(5)代表名额的确定方法不同
中国的代表名额会由于选区人数、性别、城乡、身份、职业、所属民族等因素而变动,更人性化的代表着整个国家的意愿,而不是简单的等额,但也会由于操作不明等原因导致不公。而美国在这方面就会有点太木讷,如参议院名额只能是每个州两名代表,而不考虑相应的州的面积、文化、人数等。虽然操作简单,在一定的程度上是不公的。
(6)选举的资金来源不同
在中国,按照现行选举法
总而言之,中美的两种选举制度都是在自身国情的基础上制定的。虽然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但是总的来说都做到了民主,保证了人民的权利。希望中国可以继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选举规则,不断改善,真正的将民主选举植根在中国大地上 ,植根在人民的心中 。
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感
《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感著名的旅美作家林达以书信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他在美国的真实生活。在这里,让我 们认识一个真实的美国。
移民、移民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他的人口流动性在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得上。
正因在这一个 大背景下,各个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碰撞,构成了美国的文化。
我曾一度以为了解美国,但那只是一种误解。路程的距离会造成理解的距离。就拿书中 的一个例子作说明,中国春晚的一个小品中,一个父亲对远在美国的儿子说:
“等中国强大 了,让美国人来替我们刷盆子。
”台下的观众掌声不断。但是,美国人对此段对话却百思不 得其解。
在国内,国人对于移民、留学生最深刻的印象大概是在餐馆里辛勤的刷盆子了。但是, 我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美国,体力劳动的工作者薪金是很高的,一般比白领阶层高 得多。
但为什么会造成留学生出卖廉价劳动力呢?因为他们是非法劳动的。
一般的美国雇主 很守法,不会雇用非法劳工。但中国餐馆的老板宁可违法也雇用留学生,原因是便宜,好使 唤。大多数贫困留学生和低层移民者的最艰苦时段都是在中国餐馆刷盆子的日子。
同样是春晚小品这个例子, 父亲把华人受到剥削这笔账算到非华裔美国人的头上, 儿子 只能苦笑。
更何况,儿子的每个同学都在刷盆子。国人都知道西方社会中,青少年自立很早,他们 从小就打零工赚零钱,赚学费。这让我联想到中西方家庭教育的不同。就拿上大学来说,若 美国学生和华人学生同样同时被一所名牌大学和一所州立大学录取。
在西方的大学, 若家庭 属于富裕,则要收取全额的学费。这种情况下,大多数美国父母会资助一部分学费,而其余 部分,则由孩子自己想办法。孩子自己经过权衡后,选择负债上名牌大学还是上比较便宜的 州立大学,全由自己做主。相反,华人家庭比较重视教育。多数华人父母会想,你尽管认真 读书,考上了,砸锅卖铁也会供你读。当然,在美国,上两年的州立大学后,可以申请转到 名牌大学,拿的同样是名牌大学的文凭。这里,牵涉到中美教育体制的差异,就不再多说。
费解的国家 我们都知道美国是一个自由的国家。但是,这种自由是建立在“不自由”之上。美国是 一个重视法律的国家,法律遍布美国人民方方面面的生活。在中国很小的事情放到美国,若 是违法,必定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就像书中说的一个例子, 一个留学生不慎把他的婴儿跌入浴缸, 婴儿经过十多个小时才 被送到医院, 发现有骨折情况。
院方马上报了警, 婴儿暂时由政府收养, 理由是他受到虐待
, 而婴儿的父母不仅失去孩子,还要面临“虐待”的控诉。在华人中,关注点放在那留学生夫 妇身上,因为他们不仅失去孩子,还要面临官司。华人认为他俩真够可怜的。但在美国法律 中,婴儿不会抵抗,当然要保护婴儿。
美国的法律,是偏向弱势群体的。例如在工作招聘时,年龄,婚否,宗教,种族等问题 一概不能在表格中出现。若有雇主询问宗教,种族等问题,他往往会被控告“歧视” 。
美国的大学入学当中,是没有体检这一项的。相反,一些残疾人在法律保护下比平常人 更容易入学。若雇员患有传染病,雇主不能因病把其解雇。相反,雇主要提供防止传染的工 作条件。
法律若不予以执行,只是白纸一张。无论藻词多么华丽,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美国 的法律体制如此健全,原因之一是法律意识在美国人心中根深蒂固。中国人总是以“好”和 “坏”的道德标准来判断一件事,而美国人则以法律标准来判断。美国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都归纳为法律标准,严格执行,让法律意识深入民心。
法律,首先约束的是政府,其次才是公民。因为执法者的胡作非为的危害,远比社会上任一个人的犯罪严重得多。独立战争胜利后,华盛顿并没有立刻坐上总统的位置,而是跑回 了家种地。四年后,他们才坐在一起,商量起草一个宪法。试图建立一个有力的政府。他们 首先考虑的是平民的利益,怎样做才能建立一个保护公民的权益的政府。以这个基础,建立 了美国的宪法。即使经过了二百多年,这个宪法也是一字不改。
美国的自由让每个公民都可以在法律的保护下自由言论,自由思想,自由创作。
一个好的政府,应该是一个服务型的政府。过大的权力集中,必然会导致权力的腐败。
因此,权力的制约是必须的。再看看我国的政府,权力过大,腐败横生。最主要的是我们缺 少一个强而有力的监督体制。
政府内部的监督应该是最重要的, 而权力的集中使之不可能实 现。而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给我们树立一个权力制约的例子。其次,公民的监督意识也是一 个重要的因素。当公民的意见得多接纳,得到重视,监督意识才会越来越深入民心。政府才 会成为一个服务型的政府,而不仅仅是一个监督型政府。
三 K 党的故事 美国的宪法修正案当中有一条:
“国会不得制定有关下列事项的法律。
”不得制定,即不 得立法,这是一条制约政府的法律。
作者在这个章节当中用了很长的篇幅介绍了美国的“言论自由” 。以一个中国人的角度 来看,美国的言论,真是相当的自由。一个人,无论你说什么,是真理,还是谬误,甚至是 反政府的暴动
宣言,都不会受到限制。当然,这一切都要在不危害公共利益的前提下。
一个社会的言论自由度体现了它的文明程度。
在一个社会的不同时期。
真理未必是真理, 谬论未必是谬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而言论自由的权利,确保了那掌握真理的少数 人不会因为说出真理而受到生命的威胁。当然,这样会更一些腐朽思想蔓延的机会。只要不 引起公众危害, 那都是合法的, 都在美国法律的保护之下。
这是美国人对法律的尊重与服从。
问每一个中国公民,中国的言论是否自由,我想没有多少人可以答出一个所以然来。那 是因为在国人心中没有言论自由这一个概念,又或者概念十分模糊。当然,现在的中国比起 文革时期,言论要自由得多,不会因为一个无心之失的词语而遭到批斗。但是,以今天中国 的经济来说,言论还是不自由的。还记得几个月前,一个记者被全国通缉的事吗?若一个人 因为讲真话得罪了政府而受到生命财产的威胁。那么,这个政府是一个失败的政府。先不讲 政府没有保护个人的言论自由, 单是从被侵犯了其威严而勃然大怒进而下通缉令, 可以看出, 这个政府是一个怎样的政府。
在此,我想衷心感谢那些有良心,有传媒责任感的传媒工作者。以个人的力量反抗社会 上的不公,不畏强权,不畏欺压,只因心中那一颗的心。村上春树在耶路撒冷说过:
“在高 墙和撞向墙破碎的鸡蛋,我永远选择站在鸡蛋这一边。
”当面对政府体制,每个人都像那易 碎的鸡蛋。现在的社会,大多数都会选择高墙,但我宁愿成为粉碎的鸡蛋。只因心中不愿被 体制所纠缠而使灵魂贬损。
只有当公民不服从,政府才能成为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即使处于弱势,岂因声音弱 小而不呐喊。
肥皂箱上的讲坛 在上面,讲到了美国的言论自由,尽管美国的言论十分自由,但是,自由是要付出代价 的。正因为法律保护言论自由,许多言论在美国是合法存在的。就像书上所说的一个例子, 在一个集会上有反政府的计划宣传,攻击政府的言论,在那里,这些都是合法的。
还有,言论的“战场化”和“市场化”让我印象十分深刻。书中提出,与其让两只言论 在战场上斗个你死我活,非得有一方战死,倒不如让它们走进市场,宣扬各自的观点,互相 竞争,看人民更愿意接受哪一种观点。
有人也许会认为,言论自由的目的是追求真理。但是在美国, “言论自由”与“追求真 理”是划分得十分清楚的。更甚,追求言论的自由必须要把真理剔除在外。因为,若把“真理”当作言论自由的目的,那么有一天必定会出现以下的情况。在言论与现实上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
英语二班 20111301218 朱玉兰
“民主”一词,在我心中从来都是一个抽象的,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相距甚远的概念,我们很少考虑到这一方面,就算想到了,也只会觉得这是和自己关系不大的词。百度百科给出的民主的定义是: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而就我们个人来说,很少体会到自己原来参与了国家事务和制度,大家可能会说“人大代表为人民”这样的话,而事实上,我们知道,这个社会上各种利益链都结成一体,沆瀣一气,只要是对自己有利,某些人大代表不见得就会坚持人民的立场。长期对这种情况感到无奈,并且采取漠视的态度,我们很多人虽然没有表现出来,但对现今的状况还是颇有微词的,而刘瑜的《民主的细节》一书,则让我们明白:民主见于细节。
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可以告倒一个大型制药公司Merck,为其丈夫的死获得
2.3亿美元的巨额补偿;民权组织、法院、主流媒体会联合起来为外国恐怖分子嫌疑人的权利打抱不平;普通民众可以以抗议示威的方式逼迫 “有权有势”的政客将自己涨上去的工资给压回去;一个政府公务人员一年不能接受吃请超过100美元;一个“厅级干部”可以因为公车私用而丢官职;穷人可以享受政府发放的食品券以及政府提供的廉租房……看到这些活生生的例子,我们会开始反思:在我们国家,是否也有这种情形呢?矿难后,数十位工人死亡的消息被公司高层和当地政府强制压下,只有在被记者揭露之后,才会引起轩然大波;普通民众的上访信经常被放进积压着厚厚灰尘的柜子里,没有人会分给它一点目光;政府官员那一桌桌酒席的价格令人咂舌,公款吃喝屡禁不止;在乡镇,地方官员就是所有人需要巴结的对象,上门送礼的人不计其数……在看到自己身边的类似情形之后,我们可能会开始盲目崇拜他人的政体,甚至贬低本国的制度。而事实上,民主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不能只看到他人的长处,且死揪住自己的弱点不放。美国的民主是由它的历史沉淀,经济基础和政治体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目前也在努力向民主化和制度化靠拢,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努力行使好自己的权利,为民主化建设添砖加瓦。
我们要明白,民主不是万能的。首先,民主不代表富裕,美国富裕有其自身的原因,如前期的资本积累,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强大的创新能力等,完善的民主制度在其中起到一定作用,但绝不能说,有民主就一定能走向富裕。因此,有人把我国某些地区的贫穷和落后归咎于民主制度,这是不理智的;其次,民主不等于自由。如果把自由理解为为所欲为,这样的社会显然会变得杂乱无章,也不是真正的民主。刘瑜眼中,美式民主的精髓,不是自由,也不是简单的少数服从多数,而是使政府和社会能够“帮助人们帮助他们自己”,使错误的决策得到纠正,阻止可能的腐败和强权,维护平等,保护弱者;再者,民主不是一劳永逸的,每个人都有责任推动民主化的进程。中美两国的一个重大区别在于,中国民众多数只有在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才会义愤填膺,努力维权,而在美国,多数政治大事件的背后都有美国民众的身影。因此,民主不是一个空泛的口号,而渗透于每一位公民生活中,影响着人们思想,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今,党中央和政府也在努力推进民主化建设,事实上,在走向民主的路上,缺少的永远是每个有责任感的公民的力量。因此,希望每位公民都能从自身做起,做好自己,再期待一个更加民主,更加美好的社会。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