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能缘一切有情心,亦解一切有情意.在彼一切有情心,随顺一切有情意.充满一切有情心,令诸有情心欢喜.这出自哪里?有什么典故?说明了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23:34:20
英语翻译能缘一切有情心,亦解一切有情意.在彼一切有情心,随顺一切有情意.充满一切有情心,令诸有情心欢喜.这出自哪里?有什么典故?说明了什么?
英语翻译
能缘一切有情心,亦解一切有情意.在彼一切有情心,随顺一切有情意.充满一切有情心,令诸有情心欢喜.这出自哪里?有什么典故?说明了什么?
英语翻译能缘一切有情心,亦解一切有情意.在彼一切有情心,随顺一切有情意.充满一切有情心,令诸有情心欢喜.这出自哪里?有什么典故?说明了什么?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
一、经文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的经文主体共有一百七十颂.此经是由密自在者金刚手启请后,释迦牟尼佛所开示.藏文本是由Kamalagupta以及Rin-chen—bzang—Po所译,后来又由ShongBlo-gros-brtan-pa所校订,今日流通的藏文本至少有二种,局部的译文略有不同.
此密续的汉译本收集在《大正藏》中有下列四本(编号依次为一一八七至一一九〇):
1、《佛说最胜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秘密一切名义三摩地分》 (二卷),宋施护译.
2、《文殊所说最胜名义经》 (二卷),宋金总持等译.
3、《佛说文殊菩萨最胜真实名义经》 (一卷),元沙罗巴译.
4、《圣妙吉祥真实名经》 (一卷),元释智译.
以上四种译文,长短不同,其主要的共通部分,有一百七十颂,前三译本的颂文译成每句五字,后一译本为每句七字.值得注意的是,第四本的译者名号为[元讲经律论、习密教、土番译主、聂崖沙门释智],表示此译者释智法师是精通三藏并且修习密教的西藏(土番)翻译师,他翻译时可能是梵文与藏文一起参考,再译成汉文.
此经的一百七十颂如下:
1.祈祷十六颂 (一至一六)
2.回答六颂 (一七至二二)
3、观察六种性二颂 (二三至二四)
4.幻网现证菩提次第三颂 (二五至二七)
5,金刚界大中围十四颂 (二八至四一)
6、清净法界智二十五颂 (四二至六六)
7. 不动中围十颂 (六七至七六)
8、妙观察智四十二颂 (七七至一一八)
9、平等性智二十四颂 (一一九至一四二)
10.成所作智十五颂 (一四三至一五七)
11.赞如来智五颂 (一五八至一六二)
12.结尾八颂 (一六三至一七〇)
此中,第二六及二七颂为密咒,第一六三至一六五颂亦为密咒,唯其中部分可以直译其义.因此,若将此密咒完全不计入,则整个经文共一六五颂.
以下的讨论,以释智法师的七字译本为主,并依藏文略加订正,使与月官的《广释》一致.
二、经文解释
在《西藏大藏经总目录》中,有关《真实名经》的解释及修行仪轨很多,其编号为一三九五至一四〇〇,二〇九〇至二〇九八,二五三二至二五五九等.此中,第二〇九〇号即为月官菩萨的广释,其特色是顺着经文逐句解释,并且以全面的观点,指出密宗的修持方法与各乘的意义.月官于西元六一〇年左右出生,是印度佛教的显密大师.
一般对《真实名经》的解释,大都将注意力摆在[七中围]的安立,此为生起次第的核心,今略述于下:
1.大幻化网中围:依据经文第二十六颂的十二个咒字,生出东方十二天女、南方十二波罗蜜多天女、西方十二天女、北方十二明女:并由首二咒字及末二咒字,生出四方佛(不动佛、赞生佛、无量光佛及不空成就佛)及其佛母(法界大自在母、忙忙机母、白衣佛母及度母)等等.此中围的主尊是四面八臂的妙吉祥菩萨.
2.金刚界大中围:依据经文第二十九至四十一颂,依次代表四佛母、五方佛、十六金刚菩萨、八天女、十六菩萨.此中围的主尊是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
3.法界体性智中围:以不空成就佛为主尊.
4、大圆镜智中围:以不动佛为主尊.
5、妙观察智中围:从经文八十四颂到九十五颂,依次代表五方佛、十六菩萨、释迦佛、梵寂及金刚持.此中围的主尊是无量光佛.
6、平等性智中围:以宝生佛为主尊.
7.成所作智中围:以金刚萨缍为主尊.
以上是依[七中围]来解说此经.月官菩萨则认为整个《真实名经》在于描写妙吉祥智慧勇识这一主尊而已,为了度化根器不同的众趣,智慧勇识以种种中围、种种方法来引导众生灭除烦恼,证得三身与五智.在《广释》中,月官除了逐句解释经文外,还开示二个重要的见
1.在一三五颂[种种乘者方便理]的解释中,分析当时内外道的宗派思想,月官认为:(1)外道的见解堕入断见或常见,故不合理,(2)佛教的声闻乘、独觉乘及唯识宗真假二相的主张皆不究竟,(3)中观宗的[诸法如幻派]也不合理,只有中观宗[极无所住派]的宗义才是究竟,(4)密宗的见解完全相同于极无所住派,(5)密宗与极无所住派的差别在于修行方法上的[无愚、方便多、无难、利根].
2.在一四五颂[十六半半具明点]的解释中,月官将当时密宗圆满次第的修法扼要开示出来:先观想外为阎魔父母之本尊形相,内为三脉四轮,而后拙火燃起,气入中脉,明点于四轮融化并领受大乐.故知月官时期已有脉气点的密法实践.
许多密宗名相之易受误解者,在月官的《广释》中,都可以得到厘清.因此,凡对密宗有兴趣者,值得好好研读这本《广释》 .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广释
一、礼 赞
敬礼世尊妙吉祥智慧勇识
增益损减空,体性大安乐,持乌巴拉及长剑,(1)
孺童前敬礼,辞广密续中,甚深之龙品,于此我分辨.
此处我从[怙主世自在]如所听闻而写出.
二、目的与连系
对具有通达能力的人,若(觉得此密续)没有[目的等]将不进入,是故:
一此密续的内容为何?
二目的为何?
三最终目的为何?
四连系为何?
(答:)
一内容只是妙吉祥智慧勇识.
二目的是通达各种乘的意义.
三最终目的是能证得三身及五智.(2)
四连系是以方便及方便所生的义相连系而安住.
此密续是等同虚空的密续一事续、行续、二俱续、瑜伽续、无上瑜伽续及一切续的[解说续],此由颂文[一切本续殊胜主]可明显看出(3),也是一切乘的枢要,此由颂文[种种乘者方便理]可明显看出(4).
有很多不同的教典,都从自己的想法方面来解说,彼等对此密续的部份外,并未通达,因为对各自的分别,执为真实之故.
三、摄 义
于此,且先解说摄义:一缘起圆满.二密续本身,三随喜.
一缘起圆满(分三)
1、眷属 2、大师 3、开示圆满.
二密续本身
1、是一字的密续,因为[阿]字为主的缘故.(第二十八颂阿者一切字中胜)
2、以[外道恶兽皆怖畏]及[诸义三种功德性]开示外道的见解.(分别见第四十七颂及第一四〇颂)
3、以[于彼四谛宣说者、不还之中复不还.]开示声闻的见解.(第五十颂及第五一颂)
4、以[引导独觉麟喻理、种种出离中出生.]开示独觉的道与果.(第五一颂)
5、以[亦种种识具色义、于心与识具相续.]及[具种种色意中生”开示瑜伽行的见解.(第一二三颂及第七九颂)(6)
6、以[于无二中说无二]开示双运的体性如幻.(第四七颂)
7、 以[二谛理趣住于中] [住于真实边际中]开示最上安住的意义.(第五三颂、第四七颂.)
8、以[即是真际无有字]开示无上密咒究竟的意义.(第七七颂)
9、以[二种资粮积集者]开示积集福德及智慧资粮.(第五七颂)
10、以[一刹那中正等觉]开示以一刹那忆念圆满生起本尊天.(第一四一颂)
11、以[金刚吽者吽声吼、器中执持金刚箭、以金刚剑无余断、众持金刚具金刚]开示用三仪轨生起(本尊天).(第七一、七二颂)
12、以[金刚坐者具无余]开示生起(金刚)坐.(第一一四颂)
13、以[胜智灌顶具头冠]开示灌顶的仪轨,及其支分.(第八四颂)
14、以[一切恶趣悉清净]开示烧尸的仪轨.(第一一九颂)1
15、以[智火炽炎光显威]开示火供的仪轨.(第一一八颂)
16、以[静虑支分皆遍知]开示彼等宗义务各的修法.(第一四六颂)
17、以[亦无支分超于数,即四静虑具初首]开示无相的圆满次第.(第一四五颂)
18、以[十六半半明点具、普具行相无行相]开示有相的圆满次第.(第一四五颂)
19、以[大中围者是广大]当通达此一切中围的意义.(第三三颂)
20、以[正觉遍照大事业]指种性的主尊,开示五种性的中围.(第四二颂)
21、以[彻妙净住乔答摩]开示释迦牟尼的中围.(第九四颂)
22、以[怖畏金刚能怖畏]开示怖畏金刚的中围.(第六六颂)
23、以[忿怒王者具六面]开示六面童子的中围.(第六七颂)
24、以[哈拉哈拉具百面]开示百面妙吉祥的中围. (第六七颂)
25、以[死主害者障之主别开示害阎摩(大威德金刚)的中围.(第六八颂)
26、以[五面具有五顶髻]开示妙吉祥容颜的中围.(第九三颂)
27、以[具祥星宿具中围]开示具祥星宿的中围.(第一.四颂)
28、以[自在之天]开示遍入(毗纽天)的中围.(第一四八颂)(9)
29、以[天中天]开示梵天的中围.(第一四八颂)(10)
30、以[天中主]开示带释的中围.(第一四八颂)(11)
31、以[非天自在]开示罗怙罗的中围.(第一四八颂)(12)
32、以[天之师]开示木曜的中围.(第一四八颂)(13)
33、以[作坏]开示净心天曜的中围.(第一四八颂)
34、以[作坏] (后者)开示罗刹王楞伽十颈的中围.(第一四八颂)
35、以[自在者]开示摩诃提婆的中围.(第一四八颂)
36、以[智慧为剑持弓箭]开示妙吉祥智慧勇识本身的中围.(第一五〇颂)
37、从彼积聚资粮者:由地、道及解脱之门,开示对妙吉祥智慧勇识之赞扬.
38、以[具禅定身身中胜、圆满报身一切胜、化身即是殊胜身]开示果.(第一四六颂,第一四七颂)
39、[彼等]以及[五智]与此所摄,当知是广大的赞扬.
三随 喜(藏文此句略)
[尊者我等亦随喜] (第一六八颂)
注1:此段的藏文前二句标出[空乐].[持长剑]是妙吉祥的名号.
注2:三身是法身、报身及化身.五智是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
注3:见本续第一一四颂.
注4:见本续第一三五颂.
注5:藏文为[二谛通达者],今改正.
注6:藏文为[于种种识具相续].
注7:藏文此二句互换.
注8至13:此处的引文依密续本身的次第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