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的小故事和感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03:15:25

关于“孝”的小故事和感悟
关于“孝”的小故事和感悟

关于“孝”的小故事和感悟
08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
  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
  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
  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
  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
  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
  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感悟:百善孝为先.孝道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之一.很难想象一个不孝敬父母的人,对工作能有热情,对同事能有感情,对异性能有爱情,对弱者能有同情……不能回报父母恩情者,对任何事物都不会有真正的深情.
  大街上,最繁华的地带,路两侧经常的有些展出,有的还是固定的橱窗,展览一些图片,大都是与时俱进的内容,有不少是当地领导同志的活动剪影、当地的需要宣传的活动内容、需要表彰的人物事迹,当然也少部了企业的宣传,在这里做“软广告”.这些橱窗都做的很漂亮,还安装了五彩灯光,晚上看起来尤其为城市增色.
  我们看习惯了这些橱窗,就把它看作是城市美化的一部分,路过的时候,也扫它一眼.赶上有重大事件的时候或者本单位也上了橱窗的时候,也去看一看.而大多的时候就是扫那么一眼就匆匆而过,基本不去看有什么内容或者有什么新闻——报纸和电视的新闻已经先它们更仔细的报道过当地所有的新闻了,它不过就是用图片表现的而已,没什么稀罕.
  可是,有一天,发现就在这作为装饰的橱窗前面,有了众多的观众在围观.难道还有什么独家新闻不成?就也去观看,却发现今天展出的是“旧闻”,一套“二十四孝图”的大幅画面,配备了说明文字.画面是黑白图画,可能是电脑放大的吧,画面有些虚,印刷也不够精美,却就招呼了“经多见广”的我们去围观——男女老少,各种身份各种层面的观众都有,且个个庄严肃穆的一脸严肃状,绝无人喧哗嬉闹,即时要交流,也是低声细语的,好像是到了图书馆展览馆,这与几步之外的热闹大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十四孝的故事,我们是早已知道了的.可是要谁能详细的述说下来可能就有难度了.因为时代在变迁,二十四孝的故事不会再在当代出现,经济条件也决定了那些故事不会重演.而观念的改变,特别是经过了一场文化浩劫以后,甚至还有不少的人认为那是文化糟粕,是封建残余,是落后的表现,是要为之“革命”的.
  然而,不知道这是谁的创意,把“老掉牙”的二十四孝图给张挂了出来,没有什么轰动,没有什么声势,就是在默默地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好久过去了,没有人去把这老图片换掉,可能,还是要把它长期展出的意思,却每天都吸引着众多的观众,不少人已经是多次的去拜读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去瞻仰那实在难以说是精美的画面,从那些不平静的脸上,我读出的虔诚,是敬畏,是心潮的激动.
  这肯定不是当代的文化,却吸引了这么多的当代人,或许,这正是我们骨子里的东西在复苏……写这篇小文的时候,我不止一次的在问自己:与孝道来说,自己的距离是不是太大了些?我们常常的有各种借口去忽视老人的需求,我们真的就那么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