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的定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7 20:49:06
叛逆的定义?
叛逆的定义?
叛逆的定义?
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它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发展下去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
青少年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主要原因.
一是传统思想影响着一些家长.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一些家长中仍然存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认为孩子还不成熟,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则就是“忤逆” “对着干”,因此,孩子不会或很少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怕自己做错事后,受到家长责备.许多中学生认为自己做错事后,最反感家长的指责,而对他们反感的原因是因为家长们盛气凌人,态度生硬.
二是家长认识上的错误,造成教育方式不当.一些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学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孩子们有了过失时,不是与孩子们一起分析错误,商量补救办法,而是责骂甚至殴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错误时感到孤立无援,产生叛逆心理.还有,如前面举过的小军的家长的例子,认为只要是主观上对孩子好,就可以不讲究教育方法.
三是父母与子女缺乏双向交流,产生思想矛盾.随着高中生的成长,独立意识渐强,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子女的渴望独立与家长不恰当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或许有些家长因工作繁忙,很少与子女谈心,进行思想交流,只是定下一些严格的规定来约束限制子女的行为.因此,作为子女的高中生没有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与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
学校老师的教育方式也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有些老师不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居高临下,指示学生必须怎样想,必须怎样做,根本不与学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这容易激起学生叛逆心理.
另外,大众媒体一些不恰当的渲染也是导致叛逆心理一个因素.比如一些影视作品,极力美化叛逆者的个人行为,夸大叛逆者的能力,鼓吹个人主义.许多高中生十分欣赏电视、卡通片中描写的“叛逆英雄”.
叛逆心理对孩子人生观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它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等病态性格,使之精神萎靡、学习被动、意志衰退、信念动摇、理想泯灭等.叛逆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病态心理或犯罪心理转化.小军的叛逆心理直接影响他的学习和生活,自从和父母关系僵化后,他的成绩不断下降,性格变得孤僻,又易暴怒,与老师、同学的关系不融洽.